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與蘭花居

與蘭花居

發布時間: 2021-02-12 16:31:49

㈠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是什麼意思'

原文: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
譯文:
和品行優良的回人交往,答就好像進入了擺滿芳香的蘭花的房間,久而久之聞不到蘭花的香味了,這是因為自己和香味融為一體了。
補充
參考資料:
原文:
子曰:"商也好與賢己者處,賜也好說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知其地視其草木。故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
譯文:
孔子說:商人喜歡和說自己好話的人相處,身在高位的人喜歡與不如自己的人相處。如果不了解兒子就看看他的父親,不了解這個人就看看他的朋友,不了解這個君主就看看他的臣下,不了解這里的土地就看看在這土地上生長的草木。所以說和品行優良的人交往,就好像進入了擺滿芳香的蘭花的房間,久而久之聞不到蘭花的香味了,這是因為自己和香味融為一體了。和品行不好的人交往,就像進入了放滿臭咸魚的倉庫,久而久之就聞不到咸魚的臭味了,這也是因為你與臭味融為一體了。硃砂所蘊涵的一定是紅色,墨漆所蘊藏的也一定是黑色,所以君子必須謹慎地選擇朋友。

㈡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意思

意思是:和品行優良的人交往,就好像進入了擺滿香草的房間,久而久之聞不到香草的香味了,這是因為它和香味融為一體了。

出處:春秋 佚名 《孔子家語·六本》

原文: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

譯文:和品行優良的人交往,就好像進入了擺滿香草的房間,久而久之聞不到香草的香味了,這是因為它和香味融為一體了。

和品行不好的人交往,就像進入了賣臭咸魚的店鋪,久而久之就聞不到咸魚的臭味了,這也是因為你與臭味融為一體了。

藏硃砂的地方就有紅色,有油漆的地方就有黑色,因此有道德修養的人必須謹慎選擇相處的朋友和環境。

(2)與蘭花居擴展閱讀

原文:

子曰:"商也好與賢己者處,賜也好說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知其地視其草木。故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

譯文:

孔子說:商人喜歡和說自己好話的人相處,身在高位的人喜歡與不如自己的人相處。如果不了解兒子就看看他的父親,不了解這個人就看看他的朋友,不了解這個君主就看看他的臣下,不了解這里的土地就看看在這土地上生長的草木。

所以說和品行優良的人交往,就好像進入了擺滿芳香的蘭花的房間,久而久之聞不到蘭花的香味了,這是因為自己和香味融為一體了。

㈢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翻譯)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的回意思是:與善良的人相處久答了,就像長期處在蘭花棚裡面一樣,時間久了聞不到花香了,因為已經同化了,與不善良的人相處久了,就像長期呆在魚市一樣,時間久了聞不到魚臭了,也是因為同化了。

這是《孔子家語·六本》中的一句話,這一論斷主要說明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所以看問題需要結合起來進行總結才能得出結論。

(3)與蘭花居擴展閱讀:

《孔子家語》的真實性與文獻價值越來越為學術界所重視。宋儒重視心性之學,重視《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但與這「四書」相比,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內容上,《孔子家語》都要高出很多。

由《家語》的成書特徵所決定,該書對於全面研究和准確把握早期儒學更有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該書完全可以當得上「儒學第一書」的地位。

㈣ 與善人居 如入芝蘭之室中居的意思

和品行優良的人交往,就好像進入了擺滿芳香的蘭花的房間,久而久之聞不到蘭花的香味了,這是因為自己和香味融為一體了。

㈤ 與善人居 如入芝蘭之室......的原文和譯文

原文:

孔子曰:"吾死之後,則商也日益,賜也日損。"曾子曰:"何謂也?"子曰:"商也好與賢已者處,賜也好說不若已者。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識其地,視其草木。故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

譯文:

孔子說:我死之後,子夏會比以前更有進步,而子貢會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問:"為什麼呢?"孔子說:子夏喜愛同比自己賢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養將日有提高);子貢喜歡同才智比不上自己的人相處,(因此他的道德修養將日見喪失)。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親就知道(孩子將來的情況)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圍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主子,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況看本地的草木生長就可以了。

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種植芝蘭散滿香氣的屋子裡一樣,時間長了便聞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經充滿香氣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賣咸魚的地方,時間長了也聞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環境里了;放丹砂的地方時間長了會變紅,放漆的地方時間長了會變黑。所以說君子必須謹慎的選擇自己處身的環境。

(5)與蘭花居擴展閱讀

蘊含哲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什麼樣的人相處,常常會影響到自己。也有說:學好三年不足,學壞一日有餘。因此,善於學習之人,會很謹慎地選擇朋友,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弟子規》也有雲:「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不親仁,無限害。小人近,百事壞。」同樣也是告訴我們,親近仁德之人,親近良師益友,可以提高我們的道德學問。而與不善之人相處,便會受到影響,損傷道德。

㈥ 與善人居 如入芝蘭之室全文翻譯

1、譯文:

孔子說:我死之後,子夏會比以前更有進步,而子貢會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問:「為什麼呢?」孔子說:子夏喜愛同比自己賢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養將日有提高);子貢喜歡同才智比不上自己的人相處,(因此他的道德修養將日見喪失)。

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親就知道(孩子將來的情況)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圍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主子,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況看本地的草木生長就可以了。

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種植芝蘭散滿香氣的屋子裡一樣,時間長了便聞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經充滿香氣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賣咸魚的地方,時間長了也聞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環境里了。

放丹砂的地方時間長了會變紅,放漆的地方時間長了會變黑。所以說君子必須謹慎的選擇自己處身的環境。

2、原文:

孔子曰:「吾死之後,則商也日益,賜也日損。」曾子曰:「何謂也?」子曰:「商也好與賢已者處,賜也好說不若已者。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識其地,視其草木。

故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

與善人居,是與品德高尚的人交往。語出漢王肅《孔子家語六本》。

(6)與蘭花居擴展閱讀:

一、詞句注釋

1、如:像

2、肆:店鋪。

3、室:房間。

4、漆:油漆。

5、是:這。

6、慎:謹慎。

7、必:一定,必定。

8、與:和

9、丹:丹砂,礦物名,紅色。

10、化:同化

11、居:交往。

12、善:品德高尚

13、芝蘭之室:蘭、芷,兩種香草;用來比喻良好的環境。

14、鮑魚之肆:肆,店鋪; 鮑魚:即漬魚,有腥臭;賣漬魚的店鋪叫鮑魚之肆,比喻小人集聚的地方。

15、丹之所藏者赤: 硃砂所放的地方一定是紅色,比喻交朋友必須謹慎選擇。

二、出處價值

《孔子家語》詳細記錄了孔子與其弟子門生的問對詰答和言談行事,對研究儒家學派(主要是創始人孔子)的哲學思想、政治思想、倫理思想和教育思想,有巨大的理論價值。同時,由於該書保存了不少古書中的有關記載,這對考證上古遺文,校勘先秦典籍,有著巨大的文獻價值。

其次書中的內容大都具有較強的敘事情,也就是說大多是有關孔子的逸聞趣事,所以,此書又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首先,此書是研究孔子生平及其思想的重要參考資料,也是我們認識歷史上真實的孔子面目的重要依據。

㈦ 身居蘭花室,而不聞其香是什麼意思

原文是「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意思是進入開著蘭花的室內時間久了就感覺不到香味;進入賣咸魚的店鋪時間久了就感覺不到臭味。

㈧ 「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出自《孔子家語》

出自來《孔子家語·六本》。

原文是:自與善人居,如入芷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也;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也。

意思是與善良的人相處久了,就像長期處在蘭花棚裡面一樣,時間久了聞不到花香了,因為已經同化了,與不善良的人相處久了,就像長期呆在魚市一樣,時間久了聞不到魚臭了,也是因為同化了。

(8)與蘭花居擴展閱讀

類似的詩句有:

1、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不親仁,無限害。小人近,百事壞。——《弟子規》

意思:能夠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是無限好的事情;他會使我們的德行與日俱增,過錯逐日減少。不肯親近仁義君子,就會有無窮的禍害;姦邪小人就會趁虛而入,影響我們,導致整個人生的失敗。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晉·傅玄《太子少傅箴》

意思:靠著硃砂的變紅,靠著墨的變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指客觀環境對人有很大影響。

㈨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譯文

1、譯文如下:

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種植芝蘭散滿香氣的屋子裡一樣,時間長了便聞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經充滿香氣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賣咸魚的作坊,時間長了也聞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環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時間長了會變紅,藏漆的地方時間長了會變黑,也是環境影響的!所以說真正的君子必須謹慎地選擇自己處身的環境。

2、這段話出自於三國魏著名經學家王肅的《孔子家語·六本》卷四。

3、原文如下:

孔子曰:「吾死之後,則商也日益,賜也日損。」曾子曰:「何謂也?」子曰:「商也好與賢己者處,賜也好說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知其地,視其草木。故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

拓展內容:

《孔子家語》 又名《孔氏家語》,或簡稱《家語》,儒家類著作。原書二十七卷,今本為十卷,共四十四篇。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傳本《孔子家語》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肅注,書後附有王肅序和《後序》。過去因為疑古派的非難歷代前人多認為是偽書,隨著近代簡帛文獻的出土證明,確信為先秦舊籍,《孔子家語》的真實性與文獻價值越來越為學界所重視。宋儒重視心性之學,重視《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但與這「四書」相比,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內容上,《孔子家語》都要高出很多。由《家語》的成書特徵所決定,該書對於全面研究和准確把握早期儒學更有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該書完全可以當得上「儒學第一書」的地位。

㈩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是什麼意思

語句出自《孔子復家語》:制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鮑魚之肆:賣鮑魚的市場、商店。
善人:道德高尚的人。
惡人:道德低劣的人。
蘭芷:蘭草與白芷,都是香草。
鮑魚:漬魚,有腥臭。
與:和。
室:房間。
肆:市場、商店。
化:性質或形態改變。這里指受熏陶而同化。
亦:也。
之:第一個是「的」意思;第二個是「他」的意思。
其:它的。
居:相處、居住。
這句語句的意思:和道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進入蘭花香氣屋子,久了會身染香氣,就聞不到蘭花香氣了。和素質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進入咸魚市場,時間久了就變臭,也就聞不到咸魚臭了。

熱點內容
百合花瓣能吃嗎 發布:2025-09-16 02:31:57 瀏覽:334
貴港牡丹 發布:2025-09-16 02:06:56 瀏覽:879
魔都花藝包花束 發布:2025-09-16 01:51:17 瀏覽:598
盆景師父 發布:2025-09-16 01:44:35 瀏覽:867
茶花女的作者是誰 發布:2025-09-16 01:42:32 瀏覽:939
女黑俠木蘭花地獄門 發布:2025-09-16 01:42:00 瀏覽:55
七夕節節日太多了 發布:2025-09-16 01:37:45 瀏覽:665
汾酒荷花酒 發布:2025-09-16 01:24:04 瀏覽:762
鬼盆栽神奇寶貝 發布:2025-09-16 01:22:40 瀏覽:622
十七的姑娘一朵花 發布:2025-09-16 01:06:36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