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新密

七夕新密

發布時間: 2025-09-16 11:03:10

1. 2019鄭州七夕優惠景點活動時間+地址

小夥伴們,你們有沒有計劃好關於你們的七夕節日怎麼度過?七夕活動期間,很多景點都會有活動,所以和這個七夕要不要和小夥伴們一起規劃好要去遊玩的景點項目。

鄭州方特水上世界

經典網紅項目,必須玩!大喇叭、彩虹滑道、颶風灣...每一個都可以讓你暫時忘卻夏天的炎熱。

門票價格:成人夜場票89元/張(原價160元/張)

費用包含:鄭州方特水上世界成人夜場票1張

使用時間:2019.8.2~8.4

景區地址:鄭州市鄭開大道與人文路交匯處

鄭州方特夢幻王國

在夢幻王國里,可以嗨玩刺激的150秒叢林飛龍、時空隧道,還可以在魔法城堡來一場奇幻之旅,或者在「西遊傳說」與齊天大聖一同遨遊九天,還有更多精彩有趣的項目等著你來玩~玩的游樂設施+好看的經典劇場,準保你會擁有一段快樂時光~

門票價格:七夕飢盯特惠雙人票400元/張(原價520元/張)

費用包含:鄭州方特夢幻王國雙人票一張

使用時間:2019.8.7~8.11

景區地址:鄭州市鄭開大道與人文路交匯處

鄭州方特歡樂世界

來歡樂世界就要體驗各類好玩刺激的項目,圓環過山車「暴風眼」、高空飛翔、逃出恐龍島、飛躍極彎芹限.....如此豐富的游樂設備,一天根本不夠玩!!

門票價格:七夕特惠雙人票400元/張(原價520元/張)

費用包含:鄭州方特歡樂世界雙人票1張

使用時間:2019.8.7~8.11

景區地址:鄭州市鄭開大道與人文路交匯處

冰雪城堡

如此炎熱的夏天,你絕對拒絕不了-8℃的冰爽刺激,在這里,你可以堆雪人、打雪仗,體驗冰上自行車和冰滑梯,還有波塞冬海洋王國、東北雪鄉主題夢幻樂園,等你來涼爽一「夏」。

門票價格:冰雪城堡大小同價78元/張(原價128元/張)

費用包含:冰雪城堡單人票1張(大小同價)

入園須知:因園區溫度較低。2歲以下小朋友不建議入園,60周歲以上老人和孕婦禁止入園

園區地址:鄭州金水路與東明路交叉口向東100米路南冰雪城堡(地鐵1號線燕庄站C出口東側商城飯店院內)

鄭州銀基樂海水樂園

大海嘯、大喇叭、水幕千秋.....哪一個不是夏天必玩項目呢。在銀基樂海水樂園,各種玩水游樂項目一應俱全,就等你來了!

門票價格:成人夜場票115元/張(原價298元/張)

費用包含:銀基樂海水樂園夜場成人票1張

使用時間:2019.7.1~8.11

景區地址:鄭州市新密市劉寨鎮已經國際旅遊度假區銀基樂

鄭州魔幻藝術體驗館

和3D錯覺藝術館的恐怖沙發、獅子吼、月球種樹、ET外星人、恐怖餐桌、貞子歸來等各種奇妙場景拍一張合照分分鍾在朋友圈火爆~

門票價格:成人票19.8元(原價58元)

費用包含:鄭州魔幻藝術體驗館成人票1張

景點地址:鄭州市二七區二七路230號鄭州華聯商廈3樓南區(二七塔對面)

營業時間:全年09:30~20:00

失戀博物館(旗艦店)

鄭州又一個網紅打卡地,每一件物品都有一個故事。在這里,看看別人的愛情紀念品,學著釋懷與放下吧!

門票價格:成人票29.9(原價60元)

費用包含:鄭州埋肢畢失戀博物館(旗艦店)成人票1張

景點地址:鄭州市管城回族區東太康路50號天達光彩商場2樓

營業時間:全年10:00-22:00

2. 伏羲山看紅葉要門票嗎

需要哦!
伏羲!何許人也?伏羲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中國醫葯鼻祖,八卦祖師,也曰:伏羲即盤古氏,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首,據《漢書地理志》記載,伏羲生於舊石器時代,誕生於甘肅省天水市,故曰:天水"羲皇故里"之稱。這么說伏羲是天水人,為何鄭州新密有座伏羲山呢?且聽慢慢道來。

雖說伏羲故里在甘肅省天水市,但那隻是伏羲的誕生地,黃帝部落興起後,伏羲帶領一部分沿黃河流域遷徙南下來到了中原,在今鄭州新密一帶教民蠶絲、創畫八卦,新密就成為伏羲生活工作的地方,伏羲山一帶是他主要活動地域,因此鄭州新密有座伏羲山就不難理解了。

話說三皇五帝中有幾個在中原?三皇:伏羲(天皇)、神農(地皇)、女媧(人皇)。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首先我清楚安陽市內黃縣東南30公里的三楊庄村西有個二帝陵,那就是上古時代五帝中顓頊、帝嚳兩個帝王的陵墓。

顓頊是五帝中的第二個帝王,自幼才智超人,15歲輔佐帝政,20歲即位,在位78年,享年98歲,顓頊曾制定了中國最早的歷法。

帝嚳是五帝中的第三個帝王,他15歲輔佐帝政,30歲即位,在位75載,享年105歲,每年農歷三月十八,二帝陵有盛大廟會,盛況空前,世界各國華人來對二帝進行祭祀。

其次是鄭州新鄭黃帝故里,那裡是軒轅黃帝的出生、建都地,人文始祖黃帝在新鄭建立有熊國。早在春秋戰國時,新鄭就有三月三風後頂拜軒轅的習俗,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來自世界各地華人在此尋根拜祖。

再次是在河南周口市西華縣聶堆鎮思都崗村有女媧捏土造人的女媧城。雖說陝西、甘肅、河南、河北四省都有黃帝陵,河北邯鄲涉縣有座媧皇宮。但是河南地處中原,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中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源頭和核心組成部分,中原地區在古代不僅是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也是世界主流文化和主導文化的發源地。

言歸正傳,話說伏羲山因伏羲而得名。

伏羲山屬嵩山的余脈,東北走向50餘公里,雖說名氣不夠大,也許是嵩山名氣太大被遺忘了,海拔也不高,只有1千多米,但是這里森林覆蓋面積達百分之六十以上,植被茂密,物種繁多,綠樹掩映,鳥語花香,峽谷洞幽,山峻峰險,奇石林立,距鄭州市只有68公里,是鄭州市民休閑避暑,親水納涼的好去處。

如今伏羲山是國家AAAA級景區,主要景點有伏羲大峽谷、伏羲山三泉湖、伏羲山紅石林、中原豫西抗日紀念園。

一、伏羲大峽谷景區:

伏羲大峽谷屬伏羲山核心區域,是一條以典型的紅岩嶂谷群地質地貌景觀為主的峽谷景區,峽谷內終年流水不斷,瀑布溪水穿行於峽谷山石之間,十瀑連疊,瀑上有潭,潭泄成瀑,十分壯觀。

夏天豐水期,銀簾高懸,景色誘人,連疊不斷的瀑布溪水,在夏季更迷人,暑期是孩子們親水避暑的最佳選擇,打水仗、戲水,讓大人、孩子流連忘返。

景區以伏羲文化和紅石大峽谷為主要特色,分為上下兩部分:

上部以卧龍台、文化隧道、望鄉台、八卦台、萬年栗、栗仙神祠、女媧補天處、神龜折足、五色石等景點為主,全面反映伏羲文化的形成、發展、傳播以及對後世的影響。

下部以黃龍潭、黃龍廟、簸萁潭、立龍鍋潭、貫雲瀑(龍影瀑)、八分潭、烏龜拜壽、九龍潭、圖騰柱、馬蹄溝、沐雲梯、等景點為主,深切感受峽谷風光,自然之美。

二、伏羲山三泉湖景區

6月30日上午,親水避暑節在三泉湖景區廣場盛大開幕,激情水鼓舞,野人草裙舞,小丑表演等各種表演異彩紛呈。

今年親水避暑節從6月30日起到8月26日,歷時兩個月,請問今年暑期親水、戲水、避暑你准備好了嗎?伏羲山三泉湖景區、伏羲大峽谷景區等待你的到來。

除此之外,還有趣味狂歡嗨吃活動,每個周六周日設置數十項玩樂嗨吃趣味活動,有水槍大戰、蝦兵蟹將、叢林挑戰、吃瓜大賽、萬人蝦尾宴、趣味自行車賽、七夕鵲橋相會等。

景區內中原首座玻璃吊橋鳳凰天橋格外引人矚目,表演野人草裙舞的姑娘們在玻璃吊橋上劈腿和表演抖音舞,引來眾人圍觀,佩服姑娘的膽量夠大。

三、伏羲山紅石林景區

愛她就帶她來伏羲山紅石林景區牽手走過玻璃環廊,被驚嚇刺激的她一定會投入你的懷抱。

我們到達伏羲山景區第一站就是登紅石林,該景區最值得驕傲的就是玻璃環廊,橋面採用150塊三層鋼化夾膠玻璃鋪設,距離峽谷地面360米,環廊伸出懸崖30米,比著名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玻璃環廊還長出近9米,該橋採用無斜拉索設計,整體工程用鋼量超3000噸,被譽為「世界最長的玻璃環廊」,今年6月16日才正式對遊客開放。

走過玻璃環廊,信步來到紅石林懸空棧道,這里奇峰異石,聳立如林,無數的石峰、石柱、石芽、石筍讓你驚嘆不已。

然後可沿觀景步道環游紅石林景區,在紅石林西側可乘坐纜車直接到達玫瑰嶺景區,這里是人文始祖伏羲的後花園,景區內近千畝玫瑰花海每年5月至7月盛開,這里是花的海洋,情侶的福地,相傳億萬年前伏羲和女媧就是在此牽手修成正果。

巍巍聳立的伏羲女媧雕像,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濫觴,也見證了曠古千年的溱洧遺風。補天閣將見證你的愛情誓言。

四、中原豫西抗日紀念園

伏羲山中原豫西抗日紀念園在新密市尖山鄉田種灣村,是河南省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實地原貌抗戰遺址公園。這是皮定鈞將軍在1944年初開辟的中原豫西抗日根據地,指揮部就在新密市尖山田種灣村,這里可進、可退、可守,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八路軍先後展開了10多次同日軍及偽軍的戰斗,為全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原豫西抗日紀念園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以皮定均作戰指揮部舊址為中心,相繼建成了遊客服務中心、紀念廣場、密北抗日民主政府、八路軍豫西抗日先遣隊司令部、特務連、密北抗日獨立團、戰地醫院、拓展訓練場等紅色旅遊場所,通過實物展覽,展板說明,導游講解,遊客體驗等方式,全面、真實、客觀、公正地再現中原人民堅持抗戰,浴血奮戰的史實與風貌。

3. 三月三的典故

三月三,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歷三月初三。 古稱上巳節。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
目錄[隱藏]

【傳統節日】節日習俗
其它相關
相關詩文
【同名電影】劇情簡介
影片看點
【同名歌曲】 【傳統節日】 節日習俗
其它相關
相關詩文
【同名電影】 劇情簡介
影片看點
【同名歌曲】

[編輯本段]【傳統節日】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後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歷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
農歷三月三,還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晚清《都門雜詠》里有一首七言詩是這樣描寫當年廟會之盛況的:「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里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揚。」傳說西王母原是我國西部一個原始部落的保護神。她有兩個法寶:一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仙桃——蟠桃。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後羿弄來的西王母仙丹後飛上月宮的。此後,在一些志怪小說中,又把西王母說成是福壽之神。
古代漢族曲水流觴
農歷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全稱「北鎮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於上古軒轅之世,華歷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軍事與戰爭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宮觀在三月三日這一天都要舉行盛大的法會,道教信徒們也會在這一天到宮觀廟宇中燒香祈福,或在家裡頌經祈禱。「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記」對真武大帝的來歷和國內主要的真武道場以及真武「救軍旅之禍」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簡明而藝術的闡釋。說明了人們在三月三紀念真武大帝的來由和意義。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為大絜」(《後漢書·禮儀志上》)。後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晚上,家家戶戶在自己家裡每個房間放鞭炮炸鬼,傳說這天鬼魂到處出沒。

節日習俗
漢族有吃地(薺)菜煮雞蛋的習俗。該日民間有流杯、流卵、流棗、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飯以及歌會等活動。 漢族過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後期陸續發展為河畔嬉戲、男女相會、插柳賞花等民俗活動。唐代大詩人杜甫寫有「三月三日氣象新,長安水邊多麗人」這樣的詩句。宋代歐陽修也在一首詞中寫道:「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這些都說明,三月三的習俗,唐宋時期仍在盛行。同時這個節日也是男男女女出遊踏青的日子,亦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女兒節。
漢族女孩在這一天過女兒節台灣、福建地區三月三為「三月節」,「采鼠麹(曲)草,合米粉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灣府志》),部分人士會選在三月初三的上巳節掃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四川忠縣等地有「三月會」,舉行紀念抗敵將領巴蔓子的盛大活動,是日,群眾抬巴蔓子的偶像繞城遊行,後跟社火隊,玩龍燈、舞獅子,家家張燈結綵,燃放爆竹,熱鬧非凡。
壯族,多於三月三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綉球,談情說愛。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壯族多於三月三來掃墓,通常在三月三時蒸五色糯米飯。
侗族,多於節日舉行搶花炮、鬥牛、斗馬、對歌、踩堂等活動,亦稱「花炮節」。
布依族,於節日殺豬祭社神、山神,吃黃糯米飯,各寨三四天內不相往來。瑤族以三月三為「乾巴節」,是集體漁獵的節日,並將捕獲的野物魚類按戶分配,共享收獲的歡樂,後雲集於廣場,唱歌跳舞,歡度佳節。
畲族以三月三為穀米的生日,家家吃烏米飯。 傳說,唐代畲族英雄雷萬興率起義軍抗擊官軍圍剿,以烏稔果充飢而軍威大振,於三月三這天突圍成功,連戰連捷。畲民為紀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烏米飯,集會對歌。在畲族民眾中,三月三是可以與春節相提並論的重大節日。此日,家家宰殺牲口,祭祀祖先。許多人家往往選擇這一天舉辦婚禮。節日里吃烏米飯。夜幕降臨時,則舉行篝火會,競相對歌。畲民善對歌,此日往往要邀請省內外各地的畲族歌手登台獻藝,場面十分熱烈。節日里還要趕舞場,跳起火把舞、木拍靈刀舞、竹竿舞、龍燈舞、獅子舞、魚燈舞。同時還有問凳、操石磉、腹頂棍、操杠、趕野豬等畲族民間競技。「三月三」節日活動是畲族人文歷史的縮影,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在建設新農村和加強民族團結等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由於畲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居住在東南沿海欠發達地區,隨著現代化進程和畲族居住環境的改變,畲族的語言、服飾、歌舞正在逐漸漢化,「三月三」傳統節日活動也趨於萎縮,亟待加強保護。
黎族稱三月三為「孚念孚」,為預祝「山蘭」(山地旱谷)和打獵豐收的節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們稱它為談愛日。關於它的來歷,有個美麗的傳說故事。
土家族的三月三,則是土家族的情人節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為媒,以踩腳定親。
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傳統的三月三節日習俗。
「三月三、踏沙灘」是象山石浦鎮的一種民俗。關於它的由來,有幾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與生產勞動有關:當地農歷三月初三前後,地溫和水溫開始升高,淺海辣螺爭相爬上灘頭繁殖。當地人便在這個季節去沙灘拾螺,由此產生 「三月三、踏沙灘」的勞動場景。
如今,雖然灘頭資源逐漸枯竭,當地老人仍耐不住在這個日子帶著晚輩趕沙灘,重溫昔日拾螺的場面。「三月三、踏沙灘」的勞動場景,也逐漸形成一個全新意的民俗文化活動。
如今的「三月三、踏沙灘」,在當地已經形成了以民間民俗文化活動為主體,以體育、漁業競技項目以及所邀外地歌舞、雜技節目為陪襯的特點。其中的文藝表演多種多樣,除了跑馬燈、舞龍燈、彩閣巡遊等,還有據《辣螺姑娘招親》等民間故事改編的越劇表演,以及 「辣螺姑娘拋綵球」在觀眾中招親等娛樂活動。這些活動具有民俗性、群眾性、參與性和娛樂性等特點。

其它相關
三月三情人節
農歷三月三的情人節:三月三的情人節由來已久。有詩為證,李白詩雲:「嘯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這里的年年柳色,即指農歷三月三的情人節。透過這首詩,我們看到中國的情人節是多麼的浪漫:一對有情人在春和景明的艷陽天,漫步灞上,折柳相贈,嘯聲不斷,何等境界?!不僅如此,我國在很久很久以前,親人相別,友人相離都有折柳相贈的習慣,也有詩為證:「垂柳無端饋贈別」。由此可見,情即為柳,柳即為情以成定式。老百姓將多情人的浮浪叫做尋花問柳,即源於此。今天我們雖然已看不到古人的定情物和結情的場面,但是卻有著無數的情詩和情歌,足以讓我們享用不盡。另外,在一些少數民族中間,至今還保留著三月三賽歌會的習俗。雲南的少數民族,在農歷三月三這一天,許許多多的靚男少女成群結隊對歌定情,互贈信物,幽會密林深處,這場面和歐美國家的情人節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三月歌圩節
農歷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有來旁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
在歌圩旁邊,攤販雲集,民貿活躍,附近的群眾為來趕歌圩的人提供住食,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接待。一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 田陽縣的喬業都是歷來較大的歌圩。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通過對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綉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
拋綉球主要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個小夥子時,就把綉球拋給他。碰彩蛋是互相取樂承歡,亦有定情之意。歌節是民貿的盛會,也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1985年,區人民政府將三月三定為廣西的民族藝術節。
黎族「孚念孚」的傳說
據說很久以前,七指嶺地區遇到罕見的大旱,人們度日如年。一天清早,一個名叫亞銀的年青人告訴大家,說他夢見一隻百靈鳥,要想擺脫這場災難,必須爬上五指山的頂峰,吹起鼻簫誘捕它。亞銀自告奮勇地登上五指山頂峰,他在山頂上吹起他心愛的鼻簫。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隻百靈鳥才從幽谷中飛來,亞銀趕忙追捕,他追過一座山崗,最後亞銀定神一看,百靈鳥變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姑娘答應跟亞銀到人間解救災難。旱災解除後,未想到卻觸怒了峒主。他派家丁把百靈姑娘捉去,這時亞銀趕來,他倆躲進一個山峒里,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燒到山洞時忽然烏雲滾滾、雷聲大作、石裂山崩,把萬惡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壓死了。亞銀和百靈姑娘變成一對鳥兒,飛上天空,鄉親們聞訊趕來,目送他們,激動地跳起舞唱起歌,祝他們美滿幸福。這一天正是農歷三月初三,從此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個傳統節日。
為了慶祝三月三,准備工作要提前半個月進行。男子上山狩獵,把所獲獵物腌好封存;婦女在家舂米和做粽粑;青年男女准備漂亮的服飾和定情的禮物。獵物和粽粑作為祭品,用以祭禮堂里的祖先,若出獵無所獲,則殺雞代替,祭祀由氏族老人主祭。
節日那天,黎族人民集合在一起,預祝"山蘭"(山地旱稻)、狩獵雙豐收。老人們攜帶腌好的山味和釀好的糯米酒,來到村中最享眾望的老人家裡,席地圍坐,在芭蕉葉和木瓜葉上痛飲
宜豐潭山「三月三」傳統牛噓
相傳,農歷三月初三是江西省宜豐縣潭山龍崗鄒氏發祖公的誕生日,要唱戲三天,以示祭祖。
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潭山鎮一帶都要舉行傳統「三月三」物資交流大會(當地方言稱牛噓,即傳統牛交易會),來自上海、湖南、湖北、南昌、上高等省內外二百餘商家共萬餘人參加了有著三百多年歷史傳統物資盛會。每次物資大會都會有商品、土特產、種子、耕牛、花卉、書畫、娛樂等七大交易市場。
「三月三」物資交流大會起源於清朝初期潭山鎮龍崗村,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當時鄒氏村民為了方便十里八鄉鄉民在每年農歷三月初三而舉行的以土特產、種子、耕牛為主的物資交易。幾百年來,這一傳統盛會一直來間斷並由當初龍崗村發展為現在潭山集市舉行,而且規模越來越大,參加交流的商品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豐富多。
三月三鬼節
江淮、江南一帶,每年農歷三月三稱為鬼節,傳說這一天鬼魂出沒.夜晚,家家戶戶在自家每間房屋裡鳴放鞭炮,來嚇走鬼、驅鬼。

相關詩文
《麗人行》
作者:杜甫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綉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唇。
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
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
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沓實要津。
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情人的「三月三」(散文)
文/初國卿
今天是農歷「三月三」,中國人古老的情人節。先來看一看我們的先人們當年的今天在做什麼。
清明過後「三月三」,草長鶯飛,柳綠花繁。溱(zhen)水與洧(wei)水交匯的河邊,一犁杏雨幽幽,三徑桑雲淡淡,萬物萌動,春情勃發,春泥春草和桃花杏花混合在一起的新香蜜味愈發濃烈地氤氳在河的兩岸。河水對面正在舉行一年一度的消災除邪的祓禊儀式,青年人在河邊或是相互追逐,或是撩水嬉戲。這時一對少年男女踏著柔軟的青草,各自手拿一棵蘭花,心領神會地踱到河邊,走到一起。女孩仰著頭調皮地問男孩:你怎麼不到那邊會場上呢?男孩說去過了。女孩就說:再去一次嘛!如果先到溱水,然後再到洧水,那個場面又大又好玩呢!男孩同意了,還贈給她一束芍葯花。然後拉起女孩的手,兩人肩並肩說笑著向遠處的花林深處走去……
這一幕大約發生在2500多年前中國周朝的情景劇,讓當時的采詩官記入《詩經·鄭風·溱洧》篇中:「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葯。」士與女在「三月三」這春情盎然的時日里,趁萬物復甦,在清澈的河水旁嬉戲,在踏青郊遊中幽會,互贈定情信物。健康、大膽、奔放與自然的愛情從「三月三」的溱河與洧河邊盪漾開去。後人很重視這首詩,認為這就是「三月三」中國情人節的生活情態。因為這首詩,讓原本在河南新密市鄭庄公墓附近匯合後流入雙洎河的溱洧二水也賦予了新的意義,「溱洧」從此變為男女游樂之處或男女私情的代名詞,而「洧外」、「 洧津」兩詞也成了男女談情結愛之處的專用語。
「三月三」能成為中國情人節是有著古老傳說、民間風情和官方提倡等諸多基礎的。三月三原稱上巳節,因是三月的第一個巳日而得名,也稱元巳。由於每年的三月上巳都不固定,但又都在三月三日前後,為了好記,魏晉以後統一將上巳節定在三月初三,《晉書·禮制》則說:「漢儀,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於東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而自魏以後,但用三日,不以上巳也。晉中朝公卿以下不至於庶人,皆禊洛水之側。」根據這個節俗的內容,民間又將「三月三」稱為三月節、三月會、情人節、定情節、女兒節、求子節、游春節等。
據古老傳說,上巳節這一天是伏羲、女媧交合造人的日子,直到今天在一些地方還有「三月三」祭祀伏羲女媧的習俗。這說明上巳節的產生最初當和人們祭祀神靈、祈求生育子嗣有關,因而這一天也是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談情說愛和眾人游樂的日子。並從三皇五帝以至禹湯,都承續古制將三月上巳這個習俗延續下來。周朝時雖然已在儀禮中嚴格規定了婚嫁六禮,但為了人口的繁育,仍規定了上巳會男女的儀禮內容,以此順應天時節令,使適齡男女都能有家有室,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天,宮廷女巫主持祓禊大禮,周天子率後妃親往祭祀,齋戒沐浴,祭祀人祖。由於天子的倡導和禮法的規定三月上巳成為一個盛大的節日,每年這一天,上至天子諸侯,下至庶民百姓,人們都穿上新縫制的春裝,傾城邀約而出,或到江河之濱嬉戲沐浴,或到深山幽谷採摘蘭草,或到郊野陌上宴飲行樂,認為這樣可以祓除不祥。而未婚嫁的青年男女更是節日的主角,他們載歌載舞,自由尋找或約會情人。《周禮·地官·媒氏》中說:「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官方給了「三月三」情人節一個法定的地位。於是後來的「三月三」不僅就有了東晉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等四十餘人於蘭亭集會,曲水流觴,歡飲之間寫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雅事,更有了杜甫《麗人行》詩中「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的曖昧、香艷情景。有了崔護「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去年今日」之相思。從此,「令會男女」成為「三月三」 節日中最核心、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讓青年男女相會於野外水邊,自由挑選意中人,談情說愛,順應了氣候和人體生理發育的自然節令,也有利於人類的自身生產,繁衍後代。同時「有情人終成眷屬」,更利於社會的和諧發展和文明進步。
宋以後,對婦女特別是未婚女性和婚姻的禁錮日益嚴重,一般禁止女性與陌生男子接觸說話,外出聚會找情郎這樣的事更是難以想像。在這種社會背景下,「三月三」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環境,到了近代,漢族地區「三月三」的活動漸漸消失,它的情人節功能也最終被人遺忘。只有西南少數民族如白、苗、瑤、黎、壯、畲等仍然保持了「三月三」這一節日風俗,每到這一天,闔族男女都會在白天全體盛裝出動,舉行歌會,對歌、拋綉球,狂歡終日。夜幕降臨,河岸邊燃起堆堆篝火,小夥子撐開花傘,姑娘們的銀飾及貝殼飾物在火光下閃閃爍爍。男女青年飲酒對歌,跳舞狂歡至深夜。至到今天,這些少數民族都以「三月三」為「談愛節」、「情人節」,或是「甜茶情人節」。在個別的漢族地區,「三月三」情人節的習俗也有保留。如河南等中國北方就有「三月三,吃雞蛋;三月三,砍棗尖」的民諺。太行山下的姑娘有「三月三,桃花浴」的習俗。山東濟南有「三月三,相親千佛山」的活動。在揚州,至到今天仍有《請允許我三月三》的清曲傳唱:「俏人兒,請允許我三月三在那酴醾架下等候……」這些說明,「三月三」做為中國最為古老的情人節的習俗,在我國仍有頑強的延續性和生命力。
近些年,西方情人節在中國有越過越盛之勢,因此,許多人呼籲中國人應當過自己的情人節,於是,七月七日的「七夕」被當成了中國的情人節,而忽略了「三月三」的存在。我想,中國人應當有自己的情人節,但不應是「七月七」,而應是「三月三」。
首先,判斷一個節日的性質,關鍵要看它的習俗內容。傳統上七夕根本沒有青年男女相聚歡會、談情說愛的習俗,它是古代女子乞巧的日子,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等等,與愛情並無直接關系。
其次,七夕更多地是與節氣緊密相關,而與愛情無涉。當農歷七月初七日黃昏「織女」升上頭頂的時候,正值暑氣漸消、秋涼乍起、婦女紡線做寒衣的時節,因此,這顆星就被稱為「織女」。此時銀河橫貫夜空南北,織女星和牽牛星隔河相對,這一景象,觸發了古人的想像,將其與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聯系起來。我們不能因為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以及由這個故事引發的關於愛情的想像和創作,就想當然地把它當成是情人節。
其三,「三月三」由上古伏羲和女媧神話演繹而來,情人游春幽會的習俗已形成幾千年的悠久歷史;而「七月七」 最早的記載是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兩廂比較,「三月三」的習俗要比「七月七」早1000多年。
其四,春天是愛情的日子,春天的愛情,協和萬物,萌動青春。情人節只有在春天的時日里才會符合自然規律;七夕則是七月流火,陽氣盛極而衰,更多的是秋日裡凄切的閨怨,不是完全的愛情。
其五,將原本兩顆永遠不能相會的牛郎、織女星意會為中國的情人節,更多地是給人一種凄苦的審美感覺,難怪在秦代占卜文獻《日書》上就曾明確把牛郎、織女視為對婚姻不利。
由此看來,做為情人節,「三月三」要比「七月七」悠久得多,典型得多,合理得多。將「三月三」做為中國的情人節,無論從節日文化內容來看,還是從現代中國人的心理認同感來看,都是既順禮俗又符民情的一項舉動。

熱點內容
江南蘭花 發布:2025-09-16 12:44:26 瀏覽:610
荷花圖騰圖案 發布:2025-09-16 12:43:27 瀏覽:368
玫瑰一朵壓群芳 發布:2025-09-16 12:41:27 瀏覽:505
如果你也是一朵荷花 發布:2025-09-16 12:41:24 瀏覽:57
挑交蘭花 發布:2025-09-16 12:39:25 瀏覽:786
觀賞果苗盆栽 發布:2025-09-16 12:30:00 瀏覽:737
玫瑰吉他難嗎 發布:2025-09-16 12:18:49 瀏覽:214
牡丹江鏡泊湖賓館 發布:2025-09-16 11:15:20 瀏覽:742
墨玉蘭花 發布:2025-09-16 11:14:41 瀏覽:921
七夕新密 發布:2025-09-16 11:03:10 瀏覽: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