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與名人
「七夕」又是咋回事呢,這些年被大家成為中國的情人節。其實,「七夕」真的不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
在古代,七夕這一天是民間女子比拼女紅手藝的日子,大家都在效仿織女。「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後來人們為什麼會把七夕和愛情聯系起來呢?據說源自白居易的《長恨歌》。其中的「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白居易是名人,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經過白居易的宣傳,這首詩也就成為了愛情詩。
◆ 秦觀在《鵲橋仙》寫到:金風玉露一相逢,變勝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首詩徹底的把七月初七這個日子和愛情聯系在一起。
對於七夕,人們更多的是對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感嘆,對美好愛情的嚮往。雖然七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情人節,但是,愛情是美好的,不管是七夕還是上元節,願你心有所屬覓得良伴,一生如願。
② 有關節日的名人
元宵節
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後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後死後,平除呂後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歷」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端午節
愛國詩人屈原。相傳戰國時,楚襄王寵信奸佞,屈原因仗義直言遭革職放逐。秦國趁機進攻楚國,楚地千里疆域毀於一旦。眼見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是有心報國而無力回天,憤然之下,屈原抱巨石投汩羅江而去。當地百姓聞聽屈原投江,紛紛前來救助,他們順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未尋見屈原的屍體,湖面上舟船往來穿梭百舸爭游的場景蔚為壯觀。這一日正是陰歷五月初五日。後來,每逢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意在懷念屈原。人們還把粽子投入水裡,只為了喂飽魚龍蝦蟹,保全屈原的屍身不被吞食。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
,也稱「中元節」有些地方又州俗稱「鬼節」民間普遍流傳目蓮解救母厄的故事
中秋節
中秋節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據史書記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葯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嫦娥此舉所付出的代價是罰作苦役,並終生不能返回人間。李白為此頗為傷感,寫有詩句:「白兔搗葯秋復春,女亘娥孤棲與誰鄰?」嫦娥自已雖覺月宮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夜清之時,返回到人間與夫君團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須回到月宮。後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與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許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時,祈求「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年復一年,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節日來慶祝。
重陽節
漢高祖劉邦的愛妃威夫人被呂後慘害後,侍候戚夫人的宮女賈也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傳出: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都要佩茱萸、食蓮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於是,重陽之俗便從宮中傳到了民間,並逐漸盛行。
七夕情人節
七夕節又稱為「乞巧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相傳,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
③ 哪些節日與名人有關
三月五日 向雷鋒學習日
5.12 護士節 南丁格爾
5.8 世界紅十字日 亨利•杜南
2.14 情人節 紀念瓦倫丁教內士
清明節(又名寒食容節)---介子推
七夕節---牛郎織女
中秋節--嫦娥
聖誕節--耶酥
④ 名人對馮驥才評價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說,七夕節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人為主角的節日。魯國平評論:馮驥才為七夕改名,狹隘理解中國情人節不妥![5]
A·H·科羅博娃評價馮驥才,和那個時代的許多其他作者不同,馮驥才的重點不是在描寫大量的鎮壓和災難。他展示了以單個「小人物」的命運為例的民族悲劇。這一點是他創作的一個特點。[6]
В·Ф·索羅金這樣說,作家和詩人在自己的創作中保存了關於黑暗年代的真實材料,這些材料具有異乎尋常的公民性和人性的價值。[6]
Б ·李福清這樣稱贊,馮驥才是一位極有天賦和人氣的小說家。
望採納
⑤ 關於七夕的詞蘇軾寫的
蘇軾寫的關於七夕的詞如下:
原文:菩薩蠻·七夕——蘇軾
風回仙馭雲開扇,更闌月墜星河轉。枕上夢魂驚,曉檐疏雨零。
相逢雖草草,長共天難老。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
蘇軾個人簡介
蘇軾,字子瞻,一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 、蘇仙 、坡仙 ,漢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嘉佑二年(1057年),蘇軾參加殿試中乙科,賜進士及第,賜進士出身。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