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詩會
A. 七夕節在日本的習俗
日本的七夕節習俗有舉行七夕祭、七夕詩會,穿針乞巧等。
日本的「七夕內節」源自容中國,據稱在奈良時代傳入。奈良時代中期開始,日本宮廷和上流社會模仿唐宮,七夕祭、穿針乞巧和七夕詩會蔚然成風。延續了「乞巧」的風俗與習慣,但是與愛情無關。七夕節原本是陰歷七月初七,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廢除了農歷,所以日本的七夕節,是每年陽歷7月7日。
日本七夕節主要不是用來祈禱得到愛情,而是祈求姑娘們能擁有一身好手藝。每年這個時候,大人和孩子都會聚在一起,在五顏六色的長條詩箋上寫下願望和詩歌,連同用紙做的裝飾品一起掛在自家院內的小竹子上。這個習俗是從江戶時代開始的。在快接近七夕的日子裡,很多地方都會有七夕竹子樹,在商店賣夏季服飾的地方、超市結款的地方,都會設立七夕許願樹。
在一些大型的慶祝典禮上,還會舉行竹飾(由掛許願短簽演變而來)大賽,由當地的幼兒園、小學等學校組織或者公司,創作各自的竹飾,進行評比,選出最有特色的幾個進行展示。
此外,日本各地每年夏天還會舉辦一年一度的「七夕祭」,人們身穿傳統服裝,載歌載舞,太鼓陣陣,「短冊」飄飄的街頭巷尾擠滿觀看和遊玩的大人孩子。配合「七夕祭」的,還有每年夏季的煙花大會。
B. 七夕情人節的來歷20字
七夕情人節的抄來歷:
七夕節,又名七巧節、乞巧節、雙七、七姐誕等,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牛郎織女星象對應地理分野收錄於文獻《漢書·地理志》:「粵(越)地,牽牛、婺女之分野也」。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古代,七夕節是靚女們的專屬節日。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
C. 御劍情緣七夕活動內容簡介 七夕活動任務獎勵一覽
御劍情緣七夕活動內容包括集體婚禮、幫派詩會以及多個節日活動,獎勵豐富多樣。
一、集體婚禮活動
- 內容:在塘月小鎮舉辦第四屆集體婚禮,為玩家提供浪漫的婚禮體驗,見證「一生一世一雙人」的美好時刻。
- 獎勵:婚禮本身不提供直接獎勵,但參與婚禮能度過浪漫時刻,更多婚禮信息及驚喜需關注微信公眾號。
二、幫派詩會活動
- 內容:每周日12:30~12:45,在幫派頻道發布題目,玩家參與答題,考驗文學功底。
- 獎勵:通過答題可獲得大量經驗、銀幣、幫貢,根據正確率還會獲得詩會金貼、紅貼、紫貼,開啟詩會貼可抽取豐富獎勵。
三、節日活動及獎勵
- 雙人副本七夕·喚醒喜鵲助情人:獎勵包括經驗、銀幣、夏之回憶、靈氣等。
- 七夕·河燈照亮情人路:獎勵包括夏之回憶、大量經驗。
- 七夕物語登錄送好禮:七夕當天登錄並前往指定NPC處,可領取七夕桃花源勛章。
- 開學大禮:在指定時間段內登錄,可獲得在線簽到禮,神獸出現概率提升。
- 御劍學院簽到送禮:每日登陸與活動使者對話,可獲得綁元獎勵,數量逐日遞增。
- 幻化活動:領取「飄渺扇」後可在指定日期後使用,兌換多種桃花源相關掛飾和幻化。
四、其他更新及福利
- 周年慶紀念幣、小旗的印花可直接出售。
- 全新話題活動「同福客棧」即將開啟,客棧系統及實時語音系統已在部分伺服器開放,將陸續在全服開放。
- 客棧功能優化,每日點餐次數增加為10次。
以上即為御劍情緣七夕活動的內容及獎勵概覽,玩家可根據自身興趣和時間安排參與活動,享受游戲帶來的樂趣。
D. 2022央視七夕晚會節目單官宣 央視七夕晚會嘉賓名單及節目單完整版
央視七夕晚會節目單官宣,除開場和尾聲之外,一共分為四個篇章,每個篇章有不同的主題,有很多熟悉的歌曲和嘉賓,下面我就帶返猜來2022 央視七夕晚會節目單。
2022 央視七夕晚會節目單
七夕舟游團嘉賓
西安:楊帆 鄭玥 酈波 彭小苒
新余:張宇 張韜 楊雨 馬久越
開場·行舟
1、先導片《泛舟行》
2、開場曲《想你的365天》《樂園WONDER》
表演嘉賓:李玟(中國香港)
第一篇章|詩中韻
3、音詩畫:“愛而不說的表白”組曲《怎嘆》《想你想你》《有一點動心》
表演嘉賓:王耀慶(中國台灣) 曾黎
4、創意音樂短劇《桃花笑·七夕詩會》
表演嘉賓:胡夏
演員:楊帆 卜鈺 泰維 劉宏祿 陳昊明 宋木子 合文俊
5、歌曲《那年夏天寧靜的海》
表演嘉賓:王心凌(中國台灣)
6、短片《如果,要寫一首詩》
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陳冬 劉洋 蔡旭哲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謝圓 程肖 張建東
歌曲《如願》
表演嘉賓:周深
第二篇章|畫中游
7、原創實景舞蹈《綉·水》鄭察
表演嘉賓:李倩
8、雲合唱《仰世而來》
表演嘉賓:劉惜君
西安音樂廳童聲合唱團
西安音樂學院春之聲合唱團
西安朱雀女聲合唱團
西安金夢合唱團
9 、歌曲《萬世一回喊世茄眸》
表演嘉賓:劉洋洋
10、歌曲《漫步人生路》
表演嘉賓;楊千嬅(中國香港)
第三篇章|禮中意
11、原創說唱歌曲《禮千年》
表演嘉賓:董寶石、磨小喝、磨小樂
12、歌曲《蘭花草》
表演嘉賓:孟佳、白鯊JAWS樂隊
13 、情景式歌曲《MARRY ME》
表演嘉賓,蕭敬騰(中國台灣)
14、雙人芭蕾舞劇《追思·紅色浪漫》
表演嘉賓:方阿芳 寇祖權
旁白:徐濤
第四篇章|樂中情
15、樂府唱誦+新民歌《問情》
表演嘉賓:張尕慫
西安知行格雲裳漢服社
16、創意舞蹈+雙人對唱歌曲《雲與海》
表演嘉賓:單依純 唐漢霄
17、雲合奏歌曲《愛人啊》
表演嘉賓:張傑
尾聲·泊舟
18、歌曲《相親相愛》
表演嘉賓:楊帆 張宇 張韜 鄭玥
(具體播出,以實際為准!)
E. 什麼是七夕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是流行於中國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節日最早起源於中國漢代,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極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之一。節日產生了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習俗,並遠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因受外來文化影響,洋節逐漸流行中國,媒體炒作,七夕節在當代又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節日影響:
1、日本
受漢文化影響日本人也有過七夕節的傳統,他們稱「七夕祭」。日本的「七夕節」源自中國,據稱在奈良時代傳入。奈良時代中期開始,日本宮廷和上流社會模仿唐宮,七夕祭、穿針乞巧和七夕詩會蔚然成風。
延續了「乞巧」的風俗與習慣,但是與愛情無關。七夕節原本是陰歷七月初七,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廢除了農歷,所以日本的七夕節,是每年陽歷7月7日。
2、越南
在越南,七夕的慶祝主體是華人,七夕有個別稱——「牛公牛婆日」。這一天,人們會到寺廟許願。胡志明市華人拜祭七夕所用的貢品以中國南方地區習俗為主,主要有:菱角、棋子餅、金錢餅、花生等,還有「禾秧」和一個「七姐盤」這兩種與「牛郎織女」傳說息息相關的貢品。
參與活動的年輕人還把自己對愛情的期望寫在一張字條上,拜祭時許願,希望自己將來有個幸福的家庭。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