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有牛郎織女星星
1. 牛郎星,織女星,農歷七月七日鵲橋相會的資料
1、牛郎星
牛郎星,又叫「牽牛星」或「大將軍」,在日文中稱作「彥星」。排名全天第十二的明亮恆星,白色。在星空觀測中,是夏季大三角中的一角。
它和天鷹座β、γ星的連線正指向織女星。 西方稱呼此星為Altair,是阿拉伯語的「飛翔的大鷲(Al nasr-l'tair:النسر الطائر)」的縮寫。
在古代星官體系中,牛宿星官由6顆星組成,位於銀河的東岸,像兩個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很有特點,不過上面的那個三角形更大一些,亮一些。
而下面的小三角形正好位於黃道上,這幾顆星組成了一個頭上有兩角,卻只有三隻足的牛,因此古人稱其為「牽牛」。
這頭「牛」的南邊有9顆小星,組成了「天田」,是它耕作的地方,再向南看,在接近南方地平線的地方,是「九坎」9星,坎是蓄水的低地,用於灌溉農田。
牛宿的東面緊挨著的是「羅堰」3星,是類似水庫的水利設施。在漢朝以前,牛宿是冬至點所在的星宿,歷來受到觀天者的重視。
2、織女星
織女星,又稱為織女一或天琴座 α(α Lyrae),是天琴座中最明亮的恆星,距離地球約 25 光年。
由於其極高自轉速度,它呈現明顯的扁球狀,赤道半徑比極半徑大 19%。在中國古代的「牛郎織女」神話中,織女為天帝孫女,故亦稱天孫。
在北半球的夏天,觀測者多半可在天頂附近的位置用肉眼見到織女星。
3、鵲橋相會
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
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鵲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1)七夕節有牛郎織女星星擴展閱讀:
夏夜的時候,可以看到頭頂上方有一顆明亮的星星,旁邊還有四顆小星,好像織布的梭子,那就是織女星。隔著銀河,在東南方有一顆亮星,兩旁各有一顆小星,那就是牛郎星,與織女星隔河相望。
神話畢竟是神話,牛郎與織女要在一夜之間相會是不可能的。牛郎星和織女星都是離我們非常遙遠的恆星,它們都比太陽還要巨大,只因為它們離我們十分遙遠。
在天文學上,測量恆星之間的距離,大多用「光年」來計算。光年就是每秒鍾走30萬千米的太陽光在1年裡所走的距離。牛郎星離我們有16光年,織女星離我們27光年,所以看上去只是小小的光點。
牛郎星與織女星之間的距離也很遠,有16.4光年,與牛郎星同地球的距離差不多,即使牛郎跑得快,每天能跑100千米,要跑43億年時間才能與織女相會。
即使改成每秒飛行11千米的宇宙飛船,也要45萬年才能飛到織女身邊。不要說一夜之間相會,即使打個電話,也要16.4年才能傳到對方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鵲橋相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織女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牛郎星
2. 七夕節與牛郎織女的傳說有什麼關系
牛郎織女是中華民族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一共是四個愛情故事,一個是《白蛇傳》,還有一個是孟姜女哭長城,還有一個《梁山伯與祝英台》。牛郎織女就是第四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從牽牛星和織女星這兩個星星的名字演化而來的一個故事也是我們每一年的七夕節,就是因為有牛郎織女的傳說,才會有我們每一年的鵲橋相會七夕節。
3. 有關七夕的民間故事
東晉葛洪復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制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銀河橫貫南北,銀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民間相傳,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織女牛郎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女孩們在這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
(3)七夕節有牛郎織女星星擴展閱讀
七夕節,為農歷七月初七,又名乞巧節、七巧節、雙七、香日、星期、蘭夜、女兒節或七姐誕等。「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古人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
七夕節牛郎織女天文星區對應地域分野的文字記載見於漢代文獻,《漢書·地理志》:「粵(越)地,牽牛(牛郎)、婺女(織女)之分野也。」
4. 牛郎 織女星的天文知識
河鼓二即天鷹座α星,俗稱「牛郎星」。在夏秋的夜晚它是天空中非常著名的亮星,呈銀白色。距地球16.7光年,它的直徑為太陽直徑的1.6倍,表面溫度在7000℃左右,發光本領比太陽大8倍,目視星等為0.77等。它與「織女星」隔銀河相對。古代傳說牛郎織女七月七日鵲橋相會。實際上牛郎織女相距16光年。即使乘現代最強大的火箭,幾百年後也不曾相會。牛郎星兩側的兩顆較暗的星為牛郎的兩個兒子——河鼓一、河鼓三。傳說牛郎用扁擔挑著兩個兒子在追趕織女呢。
早在漢代,《大載禮記·夏小正》就說:「是月織女東向,蓋言星也」,也就是說,至少在漢時,人們已經注意到織女星在天空中的運行規律,以七月顯得最為突出。《史記·天官書》說織女「是天帝外孫。」,也就是天孫的由來。《星經》:則說「牽牛,名天關。」,牽牛星就是牛郎,而河鼓則是後來轉義。七月七日牛郎織女相會故事的最早來歷可在西晉文學家傅玄的《擬天問》里發現,他說:「七月七日牽牛織女會天河」,這個傳說可能起源在更早的東漢。
清末王湘綺的詩里寫到:「廝養娶才人,天孫嫁河鼓,一配匆匆終百年,粉淚簪花總不語。」他看到的是匹不匹配的問題,而更嚮往的是:「春來江上霞如綺,錦水鴛鴦不獨飛。」 南朝時候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記載了那時江漢地區,七月初七日這天夜晚,家家戶戶的婦女結扎彩絲線,空很細的針,有的人用金、銀、黃銅做成針,把瓜、果等擺列在庭院中,向織女星神乞求智巧。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織網,就認為是織子星神降臨的顯示。也就是說,七月七日這天晚上,不只有牛郎織女相會的意義,而且有向織女星神乞求智巧的意義。織女星作為民間傳說里的紡織女神,她是古代勞動婦女勤勞智慧的象徵,古代婦女在這天晚上,通過結扎彩絲線這樣的女紅活動來祭祀她,希望從她那裡得到智巧的源泉,所以七月七日晚上,又被稱為「乞巧節」,這是一個有進取精神的節日。
後來北宋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寫到北宋盛時,七夕分外熱鬧,「七夕前三五日,車馬盈市,羅綺滿節,旋折未開荷花,都人善假做雙頭蓮,取玩一時,提攜而歸,路人往往嗟愛。」,「七日晚,貴家多結綵樓於庭,謂之『乞巧樓』。鋪陳磨喝樂(注)、花瓜、酒灸、筆硯、針線,或兒童裁詩,女郎呈巧,謂之『乞巧』。」。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與周密的《武林舊事》所記載的南宋臨安七夕夜與北宋的慶祝活動大致相同,比起南北朝時期,乞巧節在兩宋的活動更豐富多彩了。我喜歡乞巧節,她不僅是古代中國人民多元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個啟迪智慧和勾起對愛情遐想的節日。
織女星
織女一是天琴座中的一顆亮星,學名叫天琴座a。它是夏夜星空中最著名的亮星之一。平時,人們都叫它織女星。在西方,稱為Vega。
織女星的直徑是太陽直徑的3.2倍,體積為太陽的33倍,表面溫度為8900攝氏度,呈青白色。它是北半球天空中三顆最亮的恆星之一,距離地球大約26光年。
1.3萬多年以前,織女星曾經是北極星由於地軸的進動,現在的北極星是小熊座a星。然而,再過1.2萬年以後,織女星又將回到北極星的顯赫位置上。
在織女星的旁邊,有四顆構成一個小菱形。傳說這個小菱形是織女織布用的梭子,織女一邊織布,一邊抬頭深情地望著銀河東岸的牛郎(河鼓二)和她的兩個兒子(河鼓一和河鼓三)。
現代天文觀測表明,整個太陽系正以每秒19公里的速度向著織女星附近的方向奔去。
5. 牛郎織女為什麼在7月7日相會
因為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牛郎織女,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民間愛情故事,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
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
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每到過節時,古代女性會向著天上的織女星和牛郎星許願,希望自己能有智慧的頭腦、靈巧的雙手與美好的姻緣。
6. 七夕專輯:為什麼牛郎星織女星七夕才能見面
七夕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又叫乞巧節,女兒節。在這一天,人們會坐看牛郎織女星相會,祈禱姻緣。
而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更是口口相傳,延續了一代又一代。
那究竟為什麼古代相傳牛郎織女只有每年七夕才能相會呢?
牛郎星又叫牽牛星,是全天亮度排十二的一顆恆星。 他與織女星隔銀河相望,與天鷹座β,γ星的連線正對織女星。
牛郎星的直徑有太陽的1.6倍大,體積是太陽的4倍,表面溫度約7000攝氏度,亮度在太陽的8倍以上。是一顆不折不扣的"火熱恆星"。
織女星位於天琴座,是夏季北半球最亮的星星之一。織女星在西方又被成為夏夜的女王。織女星的直徑有太陽的3.2倍,體積為太陽的33倍,表面溫度為8900度。
織女星是北半球第二亮的恆星,亮度僅在大角星之下。
織女瞎笑星曾是北極的極星 (出現在北極圈內磨或含)。由於地球歲差(地球公轉與自轉造團仿成的一種現象)的原因,使得北半球大部分地區都可以見到她。科學家計算,在公元13727年,織女星會再次成為極星,緯度達到86°14′。
每年七夕節,牛郎星和織女星會隔著銀河相會,古人也通過牛郎織女的故事表達了對美好愛情的嚮往。
那為什麼牛郎織女一定要七夕相會呢?其他時候他們在哪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牛郎織女星都是恆星,他們的位置是相對固定的。 我們之所以在其他時候看不到牛郎星和織女星,是因為受地球公轉影響,導致這兩顆星在地球上出現的位置是變化的。
所以不管在什麼時候,牛郎星和織女星都是隔著銀河相望的。
在每年夏季七夕,晚上8點至10點,北半球東亞區域正對牛郎星和織女星。因此那時候我們可以清晰地看見天空中隔著銀河相會的牛郎星和織女星。
歡迎關注《 每天一點科學知識 》,每日推送實用易懂的科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