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祭流程
1. 七夕節的習俗有哪些 為何七夕要祭月
七夕節的習俗主要包括七夕拜織女和七夕拜魁星,七夕祭月源於古人對月亮的崇拜。
七夕節的習俗:
七夕拜織女:在七夕節這一天,女子們會齋戒沐浴,並在月光下擺上桌子和供品,焚香禮拜織女。禮拜後,她們會圍坐一起,吃著瓜子、花生,默默向織女星座祈禱自己的心願。
七夕拜魁星:傳說七月七日是魁星爺的生日,魁星爺主管文事。因此,很多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會在七夕節這天祭拜魁星爺,祈求保佑自己考試順利、金榜題名。
為何七夕要祭月:
七夕祭月源於古人對月亮的崇拜,由上古祭祀月亮的活動衍生而來。在傳統文化里,月亮始終是女子的祥瑞,古時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習俗,常常對月祈願或傾訴心事。七夕作為流傳至今的傳統節日之一,祭月的習俗也被保留了下來。
2. 求華夏傳統祭祀流程。七夕拜織女和拜魁星的具體流程!(例如端午/中秋/重陽)
月下盟結,穿針引線:膠東地區,有祭拜七姐神的習俗,年輕女子常喜歡在七夕節著新裝,聚一堂,月下盟結七姐妹。有的還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不圖你的針,不圖你的線,光學你的七十二樣好手段。」還競賽穿針引線,爭得巧手之名。
吃巧食: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餃子、面條、油果子、餛飩等為此節日的食物。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七夕儲水紅頭繩七個結:廣西某些地區有七夕儲水的習俗,認為雙七水洗浴能消災除病,體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將紅頭繩結七個結,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七姐會」: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綉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穿針走線剪窗花:陝西黃土高原地區,在七夕節的夜晚也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俗,婦女們往往要結扎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蔥,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爭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
凈水視影定驗巧拙:江蘇一帶的乞巧活動是取凈水一碗於陽光下曝曬,並露天過夜。即撿細草棒浮於水中,視其影來定驗巧拙。也有許多年青女子採用小針看水底針影來應驗智愚的。其他地區的漢族也多採用這種方式來應驗巧拙智愚。
接露水: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