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楊朴七夕
『壹』 關於七夕節的古詩四句簡單
乞巧
林傑 (唐)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七夕
(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韓庄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秋夕
唐代: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
唐代: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七夕
宋代:楊朴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其他詩詞
1、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____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2、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____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3、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____杜牧《秋夕》
4、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____佚名《迢迢牽牛星》
5、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____林傑《乞巧》
6、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____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7、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____林傑《乞巧》
8、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一鉤。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9、人間夢隔西風,算天上、年華一瞬。____吳文英《惜秋華·七夕》
10、卧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____盧摯《沉醉東風·七夕》
11、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____李商隱《馬嵬·其二》
12、恨人間、會少離多,萬古千秋今夕。____張埜《奪錦標·七夕》
13、兩情纏綿忽如故。復畏秋風生曉路。____王建《七夕曲》
14、織女牽牛送夕陽,臨看不覺鵲橋長。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15、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____徐凝《七夕》
16、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____范成大《鵲橋仙·七夕》
17、玉露金風報素秋,穿針樓上獨含愁。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18、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____孟浩然《他鄉七夕》
19、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____陳師道《菩薩蠻·七夕》
20、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____李賀《七夕》
『貳』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出自:[宋] 楊朴的《七夕 》
意思是 :我不明白牽牛的用意究竟是怎樣,每年七夕總要邀請織女在天上穿梭織錦.牽牛年年為人間求的織梭的技巧,豈不知道人間的技巧已經很多了.
表面看,這詩像是一種游戲筆墨,實則借題發揮,諷刺人世間的一種不正常現象:即人們在相互往來中,過多使用機巧,缺乏真誠.所以詩人才發出了「不道人間巧已多」的感嘆.
『叄』 七夕(楊璞)這首詩的意思
意思是:如果織女不是見到牛郎她會怎麼樣?我願意與織女共同弄梭織布。
期盼年年歲歲這樣度過,其實在人間這樣的事又是何其的多?只不過是沒有發生在我身上罷了。
原文
《七夕》宋代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注釋
牽牛:星名,在銀河之西,俗稱牛郎,一名河鼓,又名黃姑。大概以李牛三星像牛頭角、感之形,名之牽牛。
若何:怎麼樣。
乞與:賜給。
不道:沒有料到。
作者生平
楊璞(921~1003)北宋布衣詩人。字契元(一作玄或先),自號東里野民。
世居新鄭東里(鄭韓故城內),好學,善詩,天性恬淡孤僻,不願作官,終生隱居農村。常獨自騎牛游賞,往來於縣境東里、郭店間。見到草茂林密幽僻的地方,就卧伏草中冥思苦想,每得妙辭佳句,立即揮筆成詩。曾獨自帶上手杖進入嵩山險絕處,構思成文100多篇。當時的士人學子多傳閱誦讀他的詩文。
少年時與畢士安、韓丕同學友好。後來,畢士安官居相位,舉薦楊璞於太宗,太宗愛其才,想授官任用,璞堅辭不受,作《歸耕賦》以明志。太宗贈給束帛使他還鄉。真宗西行朝拜先帝諸陵道經鄭州,特遣使贈璞茶、帛,並命其子從妙為官。
璞所作詩俊逸瀟灑,語言質朴精煉,多描寫自然景色和農村隱居生活。類唐詩人賈島、李涉。78歲去世,葬縣城北20公里處袁堡村東。宋翰林學士李淑撰墓表,立石墓前。詩人黃庭堅過其墓拜謁,曾作詩悼念。
『肆』 七夕宋楊朴的古詩
七夕-宋 -楊朴。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這首詩是詩人楊朴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的首句寫乞巧的人未領會牛郎的意願,次句寫乞巧的人必定邀請織女向她們傳授操弄金梭織錦的技巧。後兩句就乞巧借題發揮,寫織女每年賜給織女乞求賜予人間技巧,而不知人間的巧詐已經很多。
『伍』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知人間巧已多的意思
意思是:年年的賜給人問的許多巧,卻不知道人間的巧事到底有多少。
出自北宋楊朴《七夕》,原文為: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譯文:
在未曾相會的時候,牽牛星的心意,不知怎樣,據我替他設想,須要邀請織女星來,弄那織棉的金梭子。
年年的賜給人問的許多巧,卻不知道人間的巧事到底有多少。
(5)和楊朴七夕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年代已不詳。據題意,當知這首詩是作者於某年七夕所作。神話中說,農歷七月七日,郎織女此夜將有一年一度的相會。舊俗在這天晚上,婦女們對空擺上織物,向織女乞求智慧機巧,稱為「乞巧」。這首詩通過詠七夕的乞巧而諷刺人間爾虞我詐的丑惡現象。
主旨賞析:
這首詩前兩句寫乞巧。首句寫乞巧的人未領會牛郎的意願;次句寫乞巧的人必定邀請織女向她們傳授操弄金梭織錦的技巧。後兩句就乞巧借題發揮,寫織女每年賜給織女乞求賜予人間技巧,而不知人間的巧詐已經很多。
詩中作者的憤世嫉俗之情表現得恰當、巧妙額、深刻,語言簡練朴實,詩思凝重洗練,富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