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是情人間

七夕是情人間

發布時間: 2025-09-02 05:37:27

1. 七夕真的不是情人節 從婦女乞巧到男女定情


今天是2017年8月28日,農歷七月初七,正是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七夕節。說到七夕節,許多人都默認它是一個以愛情為主題的節日,如今它還被一些商家捧為「中國的情人節」,成為情侶們歡度的日子。但是根據歷史和民俗學界的說法,七夕節其實一開始真的不是情人節,那麼今天的老黃歷就為你帶來七夕從婦女乞巧到男女定情的演變歷史。

說到七夕,人們的第一反應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把七夕等同於中國的情人節。在古代,七夕的確和牛郎織女傳說關系密切,但它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這一日女子會訪閨中密友、祭拜織女、切磋女紅、乞巧祈福,因此七夕又有「女兒節」的稱謂。女性歡天喜地競技娛樂的日子,男子也湊個熱鬧在一旁欣賞,男女定情只是「女兒節」盛會中的副產品。
牛郎織女傳說來源於古人的星辰崇拜文獻中最早出現「牽牛」、「織女」記載的,是創作於西周的《詩經·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皖彼牽牛,不以服箱。」此時的牛郎織女還只是天上二顆被人格化了的星辰,可見牛郎織女傳說最初來源於人們對星辰的敬畏和崇拜。
根據湖北雲夢縣睡虎地秦墓中的戰國晚期竹簡《日書》的內容,牛郎織女婚姻的悲劇性已初現端倪,並得到廣泛流傳。「戊申、己酉,牽牛以取織女而不果。不出三歲,棄若亡。」意思是說,戊申、己酉,牽牛迎娶織女的婚姻非常不幸,若人們在這種時候結婚,丈夫三年內會離棄妻子。
漢初《淮南子》中有「烏鵲填河成橋而渡織女」的記載,兩漢時還產生了最早的關於牛郎織女形象的繪畫和雕刻。比如班固的《西都賦》和張衡的《西京賦》,都記載了長安西郊昆明池邊設有牛郎、織女石像的事情。
而東漢《古詩十九首》已經將牛郎織女相愛而不能團聚的傳說初步做了一個交代:「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對女子意義非凡,乞巧祈福順理成章織女善織,女子通過拜祭織女來祈求獲得靈巧的技藝和美滿的生活。晉代葛洪的《西京雜記》說,女子乞巧的活動源於漢初劉邦的後宮:「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俱以習之」,「至七月七日臨百子池,作於闐樂,樂畢,以五色縷相羈,謂為相連愛」。
晉周處《風土記》中除了描述女子供奉瓜果於庭、祈福祈壽之外,還為七夕首次添加了求子的內涵:「七月初七日,其夜灑掃於庭,露施幾筵,設酒酺時果,散香粉於筵上,以祈河鼓、織女,言此二星神當會。守夜者咸懷私願……見者便拜,而願無子乞子,唯得其一,不可兼求。」
那麼古人為什麼要將女子乞巧的活動設定在農歷七月初七呢?原來,女媧創造蒼生時,在第七日造出人來,初七為「人日」。「七」還是一個非常吉祥的數字:人有七竅,樂有七音,人有七情,天上有七仙女,曹植七步能成詩,日常生活七件事。
再加上《黃帝內經》中將七定義成是女子的生命之數:女子七歲齒更發張,二七就發育有了月事,為生育做好了准備,三七四七都是身強體健之時,五七身體漸漸衰弱,六七開始生白發,七七天癸竭,生育能力終止。
這樣一來,七月初七既是人日,「七」又對女子意義非凡,兩個吉祥數字疊加,七夕乞巧祈福順理成章。
南朝時,牛郎織女的故事進一步完整,織女成為天帝之女,許嫁河西牽牛,但織女婚後消極怠工,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使牛郎織女一年相會一次。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緣起並非偶然,是中國「男耕女織」生產生活方式的產物。
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了南朝七夕乞巧的流程,特別提到了蜘蛛結網會帶來好兆頭:「是夕,婦人結綵縷,穿七孔針,咸以金銀輸石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唐代秉承南朝之風,《開元天寶遺事》記載了盛大的穿針乞巧儀式:唐玄宗與楊貴妃在華清宮游宴,七月七日夜,宮女們盛陳瓜果、鮮花、酒饌,列於庭中,乞求於牽牛、織女,又各捉蜘蛛,閉於小盒中,第二日視蛛網稀密,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引得民間紛紛效仿。
而從唐詩中也可以看出當時的乞巧盛會。崔顥詩雲:「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宋代以後,城市中商業的繁榮推動了七夕節的發展,節日的氣氛非常濃厚,車水馬龍、人聲鼎沸。羅燁、金盈之編輯的《醉翁談錄》寫道:「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填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
宋代婦女陳瓜果、穿針乞巧,蜘蛛網占與前朝類似。她們還會在瓷器內用水浸綠豆、小麥,生芽數寸,以紅藍綵樓束之,謂之「種生」,此外還在庭院中蓋綵樓,謂之「乞巧樓」。孩子們在七夕也可以參與乞巧活動,男孩「乞聰明」,女孩「乞巧」:「京師小兒各置筆硯紙墨於牽牛位前,書曰:『某乞聰明』。諸子女致針線箱笥於織女位前,書曰:『某乞巧』。」
七夕這天,大街上皆賣「磨喝樂」,又名「摩睺羅」或「摩羅」,是以雕木彩裝為底座的泥塑土偶,或用紅紗碧籠裝扮,或飾以金珠牙翠。「磨喝樂」或「摩羅」是梵語音譯,本意為佛經中的神名,宋代七夕至此出現了佛教因素。
古代詩詞讓七夕成為愛情節日七夕演變成「中國情人節」,應該說是拜文人騷客想像所賜。《詩經·小雅·大東》謂:「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睆彼牽牛,不以服葙」,這最早紀錄「牛郎織女」愛情傳說的文字,為七夕成為後世的愛情節日埋下伏筆。
特別是梁朝蕭統詠出「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即興篇後,詠嘆「七夕」的詩人詞人便風起雲涌。唐代以七夕為題的詩就達八十多首,白居易、杜甫、曹松、杜牧、李賀、羅隱、劉禹錫、李商隱等都以七夕為題材,留下了贊美自由戀愛和寄託相思之情的詩篇。
兩宋時可以說是七夕節的鼎盛時期,全宋詞中以七夕為題的作品超過百首,鵲橋仙更是成為佳作頻出的詞牌名。與唐詩相比,宋代詞人則更多地表達著對自由戀愛的嚮往。
無論是秦觀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還是范成大的「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抑或李清照的「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等,除了寄託相思之苦外,也隱含對破壞自由戀愛制度的強烈反抗。
隨著這些詩詞的廣為流傳,牛郎織女的「自由戀愛」便讓人們感受到一種時空的啟示和希望的光芒,故而,七夕節「穿針引線,祈求乞巧」及諸多跟物質有關的習俗也就漸行漸遠了,而渴望自由戀愛等精神層面上的東西繼續得以傳承。
自元朝始將七夕稱為「女孩兒節」最早將七夕稱為「女孩兒節」的,是元朝人,元《析津志》雲:「宮廷宰輔之士庶之家咸作大棚,張掛七夕牽牛織女圖,盛陳瓜果酒餅,邀女流作巧節會,稱曰女孩兒節。」
明清時期,北京地區端午、七夕、重陽都有「女兒節」的叫法。七夕「女兒節」的穿針習俗變為丟巧針乞巧,乞巧時間由夜間變為午間。女子乞巧時,將裝滿水的碗放在正午的陽光下,再將綉花針放在碗里浮起來,如果針在水中的影子如花似雲,或呈鳥獸形,就認為「乞得巧」;如果影子粗笨似槌,或彎曲不成形,就認為「乞得拙」。清代七夕,北京「女兒節」又將丟巧針改為丟細枝或松針。
清代江南女子還有七夕染指甲的習俗:「七夕,婦女采鳳仙花搗染指甲,紅如琥珀可愛。」而且,染紅指甲還有一個神奇的功效,能令老年人眼睛不花。《清嘉錄》記蘇州七月風俗:「搗鳳仙花汁,染無名指尖及小指尖,謂之紅指甲。相傳留護至明春元旦,老年人閱之,令目不昏。」
七夕文化深刻影響亞洲各國
牛郎織女傳說,也隨著民族交流,傳到西北、東北、西南的各少數民族聚居區,並深深影響了日本、朝鮮、越南、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故事名稱、主人公名字和故事細節或許有地域和民族差異,它們始終和漢族母題故事保持著相近的主題思想和人物形象。
日本也有乞巧節,並舉行相似的紀念活動。《萬葉集》是最早的一部日本和歌集,其中絕大部分是奈良時代(八世紀)所作,在《萬葉集》中,七夕和歌就有130多首。奈良時代中期開始,日本宮廷和上流社會模仿唐宮慣例的七夕祭、穿針乞巧和七夕詩會蔚然成風。
而在日本民間,除祭星乞巧、曝衣曬書之外,人們還將心願寫在五色紙上,掛在竹枝枝頭,第二天將竹枝和燈籠一起順水漂流,象徵心願直達天河。「七夕流」是明治以前比較重要的七夕活動,少男少女在竹子上掛上燈籠,然後做一個小船,放上男女人偶,七日早晨一邊唱送神的歌一邊將船放到海里。
1976年朝鮮發掘的德興里墓,始建於408年,墓主人既有中國官銜,又有高句麗官銜。墓室壁畫中,有清晰的「牛郎織女圖」,織女和牛郎隔銀河相望。這說明,朝鮮高句麗地區的貴族在北魏時期已經深受牛郎織女傳說的影響。
《朝鮮常識》則明確記載,高麗恭愍王曾跟妻子——元朝魯國大長公主寶塔失里一起祭拜牽牛星和織女星,並在那天把俸祿賞賜給百官。李朝時期朝鮮的七夕節活動主要包括乞巧、鬥巧、乞文、曝衣曬書、拜星許願等,宮廷內則有七夕茶禮和七夕祭奠。
在我國,如今七夕被誤認為只有情人節一個功能,媒體、商家和大眾是不是更應了解這個節日的真實底蘊?2006年,七夕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5年開始,「廣州乞巧文化節」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2008年,甘肅隴南地區的西和乞巧節升級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很多其他地方的人在為保護傳統文化而行動。
即便是買買買,帶有喜鵲、比翼鳥、紅豆、蓮子、蓮花圖樣的禮物,在千篇一律的玫瑰花、巧克力等西式禮物面前,是不是更能脫穎而出?同時,或許可以從娃娃抓起,摒除男尊女卑的糟粕後,取其精華,讓孩子們在星祭許願、詩歌朗誦和手工游戲中強化節俗文化的認知,潛移默化中培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意識。
了解更多星座網路、八字姻緣、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靈簽、情感合盤、看另一半、八字測算、姓名速配、一生運勢、復合機會,您可以在底部點擊在線咨詢(僅供娛樂):http://www.adxqd.com/xz/

2. 七夕為什麼是情人節

七夕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所以有“中國情人節”之稱。

七夕節,為每年農歷七月初七,又名乞巧節、七巧節、雙七、香日、星期、蘭夜、女兒節或七姐誕等。“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古人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面來說,稱作“分野”。關於牛郎織女天文星區所對應的地域分野,在漢代的《漢書·地理志》中有記載:“粵(越)地,牽牛(牛郎)、婺女(織女)之分野也。”到了東漢時牛郎織女星象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因七夕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在當代更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節日起源

自然天象崇拜

中國古代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從很早開始就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觀星文化,“牛郎織女傳說”就是典型例子。七夕的牛郎織女傳說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追求秩序的古人們不僅將天空規劃得井井有條,還將星宿與地面區域一一做了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面來說,稱作“分野”。簡單來說,古人就是將天上每個星座都與地上的實體地理區域一一對應,古代分星與分野目的主要是為了配合占星理論進行天象占測。

在古代星宿體系中,“牛宿”由6顆星組成,位於銀河的東岸,像兩個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很有特點,不過上面的那個三角形更大一些,亮一些。而下面的小三角形正好位於黃道上,這幾顆星組成了一個頭上有兩角,卻只有三隻足的牛,因此古人稱其為“牽牛”。這頭“牛”的南邊有9顆小星,組成了“天田”,是它耕作的地方,再向南看,在接近南方地平線的地方,是“九坎”9星,坎是蓄水的低地,用於灌溉農田。牛宿的東面緊挨著的是“羅堰”3星,是類似水庫的水利設施。“織女”3星位於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織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僅次於“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稱為“織女星”。古人將“牛宿星”與“織女星”合稱為牛郎織女。

關於“牛郎織女”的天文星空區域所對應地面上的地域分野,有現存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漢代文獻《漢書·地理志》:“粵(越)地,牽牛(牛郎)、婺女(織女)之分野也,今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粵分也”。《漢書·地理志》記載了牛郎織女星區對應嶺南地域分野。在東漢時,牛郎織女星象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在古代,七夕和牛郎織女傳說關系密切,它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七夕因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使七夕成為愛情象徵,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更被現代人譽為“中國情人節”。

時間數字崇拜

“七月初七”作為節日源於古人對數字和時間的崇拜。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這“七重”列為吉慶日。“重日”在中國古代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在這些“重日”中,不難看出古人對數字的崇拜,如九與五是重要的數字,九五至尊是地位的象徵。而“一”是萬物起始之意,是成就、地位和尊榮的象徵。“七”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

“七夕”月逢七、日逢七。在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在民間表現為時間的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結。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七”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婦女乞巧

七夕節的乞巧習俗,始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銀河橫貫南北,銀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傳統習俗。

民間相傳,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織女牛郎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女孩們在這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生殖崇拜

”七七"是生命周期。《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它說男子以8歲一個周期,女子以7歲一個周期。女子7歲腎氣盛,換牙齒頭發變長;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天癸是腎精,任督二脈,以中醫說法,"為一身陰陽之海,五氣貞元",也就是說,二七就來月經,可以生子。三七腎氣平均,最後的牙齒長齊,發育完全成熟。四七筋骨堅,頭發長極,身體盛壯,到了頂點。五七陽明脈衰,面容開始焦黃,頭發開始掉。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是一個生命周期結束。

"七"這個數字又指西方,所以七七相遇,應該是結束中的誕生。《周易·復卦》:"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孔穎達疏:"天之陽氣絕滅之後,不過七日陽氣復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來復"是去而復來,也就是重生,輪回循環,所以七七四十九天魂魄散盡,又七七四十九天魂魄豐滿。

傳承發展

在古代,七夕的確和牛郎織女傳說關系密切,但它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這一日女子會訪閨中密友、祭拜織女、切磋女紅、乞巧祈福,因此七夕又有“女兒節”的稱謂。女性歡天喜地競技娛樂的日子,男子也湊個熱鬧在一旁欣賞,男女定情只是“女兒節”盛會中的副產品。有現存文字記述的七夕風俗最早見於《書經》時代(春秋中期)。七夕節牛郎織女天文星區對應地域分野的文字記載見於漢代文獻《漢書·地理志》。 在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風俗中流傳時間最久、流傳范圍最廣的當屬“乞巧”。古人對一年一度的乞巧習俗十分重視。在七夕夜晚,年輕的姑娘、婦女們要擺上事先准備好的時令水果,對著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們還要舉行各種乞巧儀式,虔誠地乞求織女神賦予她們聰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夠得到美滿愛情的姻緣巧配。

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七夕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後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合了乞巧習俗,於是每到農歷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習俗。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因七夕賦予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現代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他們對愛情的堅貞和信守令人感動,所以七夕節充滿了浪漫的氣息。在這一天,女人們都會祈求自己的真摯愛情,於是就相應誕生了一些關於女人們在這一天乞巧的習俗。中國七夕節雖然生成時間比西方情人節早得多,而且一直在民間流傳經久不衰,但目前在年輕人中,七夕節不如西方情人節受寵。民俗專家表示,和洋節相比,七夕等傳統節日在文化和內涵上更有潛力可挖,如果將浪漫、溫馨、娛樂等時尚元素植入傳統節日,傳統節日可以更精彩。

3. 七夕到底是不是情人節

七夕是不是情人節從時間來看,現代的七夕節已經是中國的情人節。但在古代來說,七夕節在漢魏之際,才被正式確定,主角是女子,主要任務是祈願自己心靈手巧,不要只做個粗線條的女漢子,所以叫乞巧節,也叫女兒節,最後,才順帶求個好姻緣。在古代七夕節的「主力軍」是婦女和兒童而非情侶。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古人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從歷史文獻以及結合古俗遺跡來看,隨著人們對天文星象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對牛郎織女自然天象的崇拜以及祭祀祈福等節俗在上古時代就有了。漢代是我國統一後第一個大發展時期,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使風俗習慣也互相融合,這對節日習俗的傳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主要的傳統節日在漢代開始普及。

4. 七夕是最適合夫妻之間過還是情人之間過

都適合過,當你沒老婆時,就是情人間的,當你有老婆,而且很愛她,那就非常適合夫妻;總之適合相愛的人

熱點內容
黑松盆景樹樁 發布:2025-09-02 07:27:18 瀏覽:413
白百合近日 發布:2025-09-02 07:21:41 瀏覽:450
七夕薩克斯 發布:2025-09-02 07:21:00 瀏覽:390
電影紅牡丹在線觀看 發布:2025-09-02 07:12:21 瀏覽:838
七夕證書 發布:2025-09-02 07:01:05 瀏覽:26
七色花真正的花語是什麼 發布:2025-09-02 06:55:19 瀏覽:501
牡丹果實的葯用價值 發布:2025-09-02 06:49:12 瀏覽:320
玉面櫻花 發布:2025-09-02 06:48:30 瀏覽:195
盆栽茶花圖片大全 發布:2025-09-02 06:44:47 瀏覽:934
海棠帶刺麽 發布:2025-09-02 06:36:13 瀏覽: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