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看鵲橋
『壹』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這首詩的譯文,
這首詩是唐代林傑的《乞巧》,全詩的譯文如下: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全詩原文如下: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注釋:乞巧,古代節日,在農歷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幾萬條。比喻多。
(1)七夕節看鵲橋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林傑(831—847年)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詩人。小時候非常聰明,六歲就能賦詩,下筆即成章。又精書法棋藝。卒,年僅十七。《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
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
「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開頭兩句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這一美麗的傳說牽動了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願望和豐富的想像。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後兩句將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簡明扼要,形象生動。詩人在詩中並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願,而是留下了想像的空間,愈加體現了人們過節時的喜悅之情。
《乞巧》這首詩是人教版第六冊第八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組教材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這一主題來編排的。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將學生帶回兒時傾聽大人們講故事的快樂中去,充分感受古人豐富的想像。
『貳』 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是七夕的核心意義嗎
鵲橋相會是七夕的核心。其意義是表明人間真情永存、有情人終成眷屬,還有,愛情的美麗和浪漫。鵲橋相會歌頌了中國勞動人民的堅貞愛情,對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起到積極作用。
鵲橋相會,中國民間傳說陰慶春歷七月初七晚上喜鵲在銀河上搭橋,讓牛郎、織女在橋上相會,七夕日多雨正是他們哭泣的淚水。
鵲橋相會的詩詞
1、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唐代林傑的《乞巧》
譯文:七夕佳節,人們紛紛抬頭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見牛郎織女渡過銀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婦女望著秋月穿針乞巧,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2、一道搭行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唐代徐凝《七夕》
譯文:仙鵲架起了小橋於渺渺銀河之上,環佩輕盈作響,款款走來神話中的女子玲瓏的身影。
3、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鵲橋仙·七夕》宋范成大
譯文:今夜是牛郎織女會面的好時光,這對相會的夫妻懶得再為耕織忙。寂寞的群仙要生妒嫉了:嬌美的月亮姊姊蹙知差嘩緊了娥眉,風阿姨興風吹雨天地反常。
相見匆匆忙忙,短暫的聚首真不如不見,重新攪起離別的憂傷。見面的歡樂總不抵久別的愁苦多,反倒又增添了新愁帶回品嘗。
『叄』 中國式浪漫,七夕天空出現摩斯密碼鵲橋 ,這究竟是一種什麼科技
七夕節又被乞巧節,這一天有著牛郎織女美麗又七兩的愛情傳說。從此七夕節就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就在七夕前夕,有北京的網友在夜空中觀察到天空中的牛郎星和織女星中間出現了一座摩斯密碼“鵲橋”。這座鵲橋是我國2018年12月發射的“瓢蟲一號”所製造的。瓢蟲一號也是全球唯一可主動閃耀的衛星。瓢蟲一號衛星上搭載了太空自拍,星光閃耀,太空VR的載荷。從而可以實現和地球同框自拍以及主動閃耀照片和摩斯密碼等功能。
正是有了他們的辛苦付出,所以才有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些科技。我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的人入到我們的科研工作當中,研發出更加神奇的物品,把我們曾經只能用腦袋想像的物品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肆』 七月七那天為什麼見不到喜鵲,真的去搭建「鵲橋」了嗎
農歷七月七,我國傳統節日七夕節,農村老一輩人經常指著指著天上的星星,給孩子們講「牛郎織女」的美好愛情故事 但自然肯定也忘不了喜鵲,老人說傳說中七月七之一天都是看不到喜鵲的,相傳牛郎和織女相會,為了幫助戀人度過銀河,成千上萬只喜鵲在天界搭起了一座鵲橋。喜鵲因此也成為一種吉祥物,也更是一種吉祥的象徵。
但是話說回來,在農村住的人細心的都會觀察到,喜鵲在七夕那天真的會變少,難道喜鵲真的是去搭建「鵲橋」了嗎?其實不然,根據科學觀察表明,喜鵲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如果真的有鵲橋,大約需要34億億只才能搭成,對,你沒看錯,就是34億億只,多麼龐大的數字,據我個人認為世界上也沒有這么多的喜鵲了吧。既然喜鵲不可能是去搭建「鵲橋」,那這一神秘現象又怎麼解釋呢?
其實七月七前後期間並不是真的看不到喜鵲,只是很少能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因為七月份是喜鵲「收獲」的季節,農村裡在這段時間內各種農作物相繼成熟,昆蟲也隨之增加,正是喜鵲捕食的最佳時節,所以沒有以往成群結隊的出現,讓人們下意識地認為喜鵲變少了,還有就是習性的原因,七夕前後,也正是喜鵲們換毛的時候,它們身體的抵抗力和活動能力也會明顯地下降,所以它們就悄悄地躲了起來,等到適合冬季的柔軟細密的羽毛長出來以後,它們才會繼續出來活動。
農村的傳說故事中夾雜著許多令人神秘的然特色,但這也是正最吸引人的地方,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獨具一格的魅力!
『伍』 "七夕相會鵲搭橋"是什麼意思
源於古代流傳牛郎來織女,是指在七源月七日那一天,董永帶著與七仙女的愛情結晶一對兒女來到銀河邊,因銀河茫茫使他們夫妻不能相見,兒女不能相見,這種現象被千萬只喜鵲看見了,它們共同撘起了鵲橋讓董永和一雙兒女與七仙女相見了,這就是鵲橋會。
『陸』 七夕相會的鵲橋,原本是烏鴉搭建的嗎
七夕相會的鵲橋,不是烏鴉,而是喜鵲搭建的。
古代民間傳說天上的織女七夕(每年農歷七月初七晚上)渡銀河與牛郎相會,喜鵲來搭引渡橋,叫做鵲橋。
在神話傳說中每年農歷七月七日,即七夕,會有飛鵲在銀河上架起橋梁,讓牛郎和織女得以相見,稱作鵲橋,後來此一名詞便引申為能夠連結男女之間良緣的各種事物。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四大漢族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後世,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