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乞巧節
① 乞巧中的七夕指的是什麼 乞巧節的由來是什麼
乞巧中的七夕指的是七夕節,乞巧節也即七夕節。
乞巧節的由來如下: 傳統習俗: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是華人地區以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的傳統節日。在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們會在庭院中向織女星乞求智巧,因此得名「乞巧」。 民間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乞巧的姑娘,她雖然長相醜陋,但心懷美好願望,常常唱著自己會長大的歌謠。在七月七日夜晚,她夢見七仙女為她梳妝打扮,使她變得美貌無比且心靈手巧。這件事傳開後,每年的七月七日,天下的姑娘都希望七仙女能賜給她們美貌和智慧,於是這一天就成了乞巧節。
② 七夕節,中國人有什麼習俗
農歷七月初七,傳統的七夕節又要到了。商家也好,媒體也罷,包括熱戀中的男男女女們,又開始熱鬧了起來。單身狗說:我不care!Ok,祝你緣封不動,高興就好。
不管怎麼說,七夕是咱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有很多豐富的節日活動,但這些傳統的節俗,今天已經很難見到了。我們今天所謂「過七夕」,或者叫「中國情人節」,其實大多數的節日符號都是從西方情人節復制過來的,諸如巧克力啊、燭光晚餐啊等等。雖然也挺熱鬧,但總歸少了些「中國范兒」。那麼,傳統的中國人是怎麼過七夕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一、「必也正名」,七夕節的傳統名稱咱中國人講究「名正言順」,所以在介紹七夕的節俗之前,先跟大家聊聊這個節日的名稱問題。
七月初七,這最早當然是農歷中的一個日子,據民間傳說,在這一天牛郎和織女會在天上相會。將天空中的星象附會成神話故事,這是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的一種敘事方式,咱們中國也不例外。據考證呢,牛郎織女的傳說大約產生於西周時期。七月七是牛女相會的日子,這便是這個日期最早的含義。
《長生殿》
當然,文學作品是男性構建的文本,可能也有些高高在上。那麼主要由女性俚語構成的《西和乞巧歌》(清代到民國甘肅西和女性乞巧節的歌本),則將女性的真實訴求表達的明明白白,如抱怨婚姻不幸的:「一樣的戥子一樣的銀,女子不如兒子疼。
十二三上賣給人,心不情願不敢嗯」;有抱怨抓壯丁的:「半夜裡射門心上驚,保長領人進了村」;等等。
對愛情、對美好婚姻、甚至對男女平等,這些都是埋藏在女性心底深處的乞求,又豈是一個「巧」能涵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