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喜鵲圖片
❶ 七月七那天為什麼見不到喜鵲,真的去搭建「鵲橋」了嗎
農歷七月七,我國傳統節日七夕節,農村老一輩人經常指著指著天上的星星,給孩子們講「牛郎織女」的美好愛情故事 但自然肯定也忘不了喜鵲,老人說傳說中七月七之一天都是看不到喜鵲的,相傳牛郎和織女相會,為了幫助戀人度過銀河,成千上萬只喜鵲在天界搭起了一座鵲橋。喜鵲因此也成為一種吉祥物,也更是一種吉祥的象徵。
但是話說回來,在農村住的人細心的都會觀察到,喜鵲在七夕那天真的會變少,難道喜鵲真的是去搭建「鵲橋」了嗎?其實不然,根據科學觀察表明,喜鵲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如果真的有鵲橋,大約需要34億億只才能搭成,對,你沒看錯,就是34億億只,多麼龐大的數字,據我個人認為世界上也沒有這么多的喜鵲了吧。既然喜鵲不可能是去搭建「鵲橋」,那這一神秘現象又怎麼解釋呢?
其實七月七前後期間並不是真的看不到喜鵲,只是很少能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因為七月份是喜鵲「收獲」的季節,農村裡在這段時間內各種農作物相繼成熟,昆蟲也隨之增加,正是喜鵲捕食的最佳時節,所以沒有以往成群結隊的出現,讓人們下意識地認為喜鵲變少了,還有就是習性的原因,七夕前後,也正是喜鵲們換毛的時候,它們身體的抵抗力和活動能力也會明顯地下降,所以它們就悄悄地躲了起來,等到適合冬季的柔軟細密的羽毛長出來以後,它們才會繼續出來活動。
農村的傳說故事中夾雜著許多令人神秘的然特色,但這也是正最吸引人的地方,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獨具一格的魅力!
❷ 七月七喜鵲干什麼
在巢穴呆著,說是去鵲橋只是神話傳說。
七夕節很少看到喜鵲的蹤跡,這與它們的生活習性也有一定關系,因為在七夕這個時候,往往也是喜鵲更換羽毛的時候,這時它們的體質和抵抗力也不允許它們出來活動,而且為了自己的安全,喜鵲一般都會在自己搭的窩里很少出來活動,待到羽毛發育完全,它們便會繼續出來覓食活動。
喜鵲的棲息環境
喜鵲是適應能力比較強的鳥類,在山區、平原都有棲息,無論是荒野、農田、郊區、城市、公園和花園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但是一個普遍規律是人類活動越多的地方,喜鵲種群的數量往往也就越多,而在人跡罕至的密林中則難見該物種的身影。喜鵲常結成大群成對活動,白天在曠野農田覓食,夜間在高大喬木的頂端棲息。 喜鵲是很有人緣的鳥類之一,喜歡把巢築在民宅旁的大樹上,在居民點附近活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喜鵲
❸ 什麼鳥是報喜之鳥
民間將喜鵲作為「吉祥」的象徵。關於它有很多好聽的神話傳說。傳說喜鵲能報喜,有這樣一個故事:貞觀末期有個叫黎景逸的人,家門前的樹上有個鵲巢,他常餵食巢里的鵲兒,長期以來,人鳥有了感情。一次黎景逸被冤枉入獄,令他倍感痛苦。 突然一天他餵食的那隻鳥停在獄窗前歡叫不停。他暗自想大約有好消息要來了。果然,三天後他被無罪釋放。是因為喜鵲變成人,假傳聖旨。有這些故事印證,畫鵲兆喜的風俗大為流行,品種也有多樣:如兩只鵲兒面對面叫「喜相逢」;雙鵲中加一枚古錢叫「喜在眼前」;一隻獾和一隻鵲在樹上樹下對望叫「歡天喜地」。流傳最廣的,則是鵲登梅枝報喜圖,又叫「喜上眉梢」。
喜鵲,拉丁文名:Pica pica.是鳥綱鴉科的一種鳥類。共有10個亞種。體長40~50厘米,雌雄羽色相似,頭、頸、背至尾均為黑色,並自前往後分別呈現紫色、綠藍色、綠色等光澤,雙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遠較翅長,呈楔形,嘴、腿、腳純黑色,腹面以胸為界,前黑後白。留鳥。棲息地多樣,常出沒於人類活動地區,喜歡將巢築在民宅旁的大樹上。全年大多成對生活,雜食性,在曠野和田間覓食,繁殖期捕食昆蟲、蛙類等小型動物,也盜食其他鳥類的卵和雛鳥,兼食瓜果、穀物、植物種子等。每窩產卵5~8枚。卵淡褐色,布褐色、灰褐色斑點。雌鳥孵卵,孵化期18天左右,1個月左右離巢。除南美洲、大洋洲於南極洲外,幾乎遍布世界各大陸。中國有4個亞種,見於除草原和荒漠地區外的全國各地。喜鵲在中國是吉祥的象徵,自古有畫鵲兆喜的風俗。附喜鵲觀賞圖片:喜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