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與七巧
發布時間: 2025-08-07 13:15:22
1. 1、七夕和乞巧節有什麼區別和聯系嗎
七夕節就是乞巧節,「七夕」指的是日子,「乞巧」指的是習俗。
七夕起源於牛郎織女的故事,據說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是相隔於天河兩側的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相會的日子。
織女是天上最巧的神仙,能夠織就五彩祥雲。人們相信,在七月初七,只要虔心祭拜,織女定會將自己的一手巧活傳於人間,使少女成為巧婦。因而,少女中流行起了在七夕節乞巧手的習俗。
在這一天,少女們拿出深閨中的綉花針,排列成行,捻著五色絲線在月下乞巧,她們深信,只要願意,美好終將如期而至。
(1)七夕與七巧擴展閱讀:
七夕節的起源
傳說天帝液族尺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但是她厭倦了這樣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
織女在凡間遇見了牛郎,兩人一見鍾情,便私定終身,過上了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不久,他們還生下了一兒一女。
好景不長,此穗模事被天帝知曉,天帝大怒,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鬧高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七月七日相會一次。
牛郎織女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他們在天河上相會。
2. 七夕「乞巧」習俗從何而來
七夕「乞巧」習俗起源於漢代,與牛郎織女的傳說緊密相關。
一、起源背景
-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源於漢代,是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在這一天,人們祭拜牛郎織女星,寄託對美好愛情的嚮往。
二、牛郎織女傳說
- 牛郎織女的故事是七夕乞巧習俗的重要文化背景。相傳,織女是天上的仙女,心靈手巧,能織就五彩祥雲。她隨眾姐姐下凡遊玩時,愛上了勤勞肯乾的牛郎,兩人結為夫妻,並育有一兒一女。
- 王母娘娘得知此事後,盛怒之下將織女帶回天庭,從此牛郎織女被銀河隔開。王母娘娘最終准許他們每年的七月七日相見一次,由喜鵲搭橋相會,這就是七夕節的由來。
三、乞巧習俗
- 人們相信,七月七日,只要虔心祭拜,織女定會將自己的一手巧活傳於人間,使少女成為巧婦。因此,七夕節上,少女們會舉行形式多樣的乞巧活動,如穿針乞巧、投針驗巧、喜蛛應巧等,以祈求自己變得心靈手巧。
- 少女們還會准備「五子」(如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敬獻織女,以表達自己的敬意和祈求。
- 相傳,七夕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的眼淚,塗在眼睛和手上,人就會變得眼明手巧。至今,江浙的部分地區還保留著七夕收集露水的習俗。
綜上所述,七夕「乞巧」習俗起源於漢代,與牛郎織女的傳說緊密相連。這一習俗不僅體現了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也寄託了人們對巧手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期盼。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