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野花什麼
❶ 《一朵野花》詩中的野花有什麼樣的品質
詩中的野花獨立,堅強,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品質
❷ 一朵野花 歌詞
一朵野花、兩朵抄野花
開了又謝了襲
向著太陽輕輕的說
自在的歡笑
原野的風輕輕搖曳
它說它知道
它的聰明、它的悲喜
藏在那樹梢
一朵野花、兩朵野花
開了又謝了
向著百花輕輕地說
它感覺好渺小
風的輕柔暴雨的怒號
洗滌它的好
小小野花默默地潛入季節的跑道
一朵野花、兩朵野花
開了又謝了
年年開放的心事
只有花香才知曉
不要輕言、不要巧笑
心事很微妙
小小野花淡然地把什麼都忘掉
一朵野花、兩朵野花
開了又謝了
它在風中獨自收獲一個迷人的笑
一朵野花、兩朵野花
開了又謝了
沒有你的日子裡我獨自在奔跑
❸ 北平無戰事第二十五集里何孝玉與梁經綸背的詩叫什麼
陳夢家的詩《一朵野花》
一朵野花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
不想到這小生命,向著太陽發笑,
上帝給他的聰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歡喜,他的詩,在風前輕搖。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
他看見春天,看不見自己的渺小,
聽慣風的溫柔,聽慣風的怒號,
就連他自己的夢也容易忘掉。
❹ "一粒沙里看出世界,一朶野花里見天國,在你掌里盛住無限,一時間便是永劫"是什麼意思呢
傳統的佛學經典語論中,被世人熟知的有這樣一句:「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說的大概是:從一朵花里就可以看出整個世界,用一片葉子就能代表整棵菩提。佛學是門博大精深的學問,那許多高深的哲理是我們這些正在成長的年輕的思想所無法參悟的。同樣,對於這句時常縈繞在耳邊的「名言」,我僅僅只能做一些字面上膚淺的猜想。
同時,不僅是在傳統的佛學中有「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思想,早在18世紀,英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布萊克,也曾在一首名為《天真的暗示》的詩中這樣寫到:「一顆沙里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我想,不論是佛學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還是文學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它們要表述的意思應該都是大致相同的吧!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是生命永恆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哲學。
對於我們整個人類來說,生命應該是沒有止境的,物質也是永恆發展的。但是,在天體的轉動和歲月的輪回中,我們卻分明地看到每一個個人所擁有的單個生命在時空輪回中的單薄無力,我們這些單個的個體在宇宙中渺小得恐怕不及滄海一粟。然而,活著的人們是不甘落沒的,即便是痛苦,他們也希翼著。於是,一個人的希翼傳給另一個人就是兩個人的希翼,兩個人的希翼延續下去,就是一個民族的希翼,一個民族的希翼傳給另一個民族就是兩個民族的希翼,兩個民族的希翼再延續下去,那就是整個人類、整個宇宙的希翼。做為個體的、自我的個人來說,希翼是卑微的,但是若干個、千萬個卑微的希翼凝結在一起,就是一個物種巨大的生命力。人類的個體在一代代的更新著,人類的歷史在一天天的漫延著。多少朝代在我們的身邊升起又降落?多少文明早我們的眼前生長又衰退?然而,生命這一物種卻穿越過時間和空間的阻隔,頑強的延續著。
「把無限放在掌心/讓永恆收藏剎那」是生命永恆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見證。無限的人類歷史可以由有限的人類個體來串織;無極的時空宇宙可以用有限的沉浮人生來度量。永恆的筆端能夠記錄人類文明的變遷;
歷史的書卷可以承載歲月滄桑的巨變。當歷史的車輪碾過人類的發展足跡,會有無數的文明在道路兩旁綻開;當宇宙的塵埃在這些文明上落定,又一個美麗的春天即將烽成。如果這樣,那有限與無限的概念是否可以交換,或許就根本無所謂有限無限的概念了。那麼,有限的將是歲月時空不已的輪回,無限的卻是人類靈魂深處那有力的羈絆。當有限與無限已無所謂界線,那人類便無所謂永恆與收藏了,更無所謂個體的生與死,這才是真正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境界。
「一顆沙里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一個天堂」是人類個人生命充分的自信與自由,凝結起來就是一個廣袤且博大的物種之起源的理由了。從一個卑微的個體生命中我們有可以清楚的看到這整個物種的生命力,這卻正是「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恆把一剎那收藏」。
這樣的一首詩,看到這里,應該覺得它就是對人類生命中自信與自由的謳歌,可它的題目卻偏偏叫做「天真的預示」,作者何謂之以「天真」二字呢?這樣以來,意義豈不是大相徑庭了?是作者對生命含蓄的嘲諷,還是對仕途無奈的自慰?我恐怕是無從猜測了,因為我對布萊克的了解僅僅是停留在字面水平的階段。我只知道布萊克非常討厭大哲學家培根,有些恨之入骨的意味,並認為大詩人華滋華斯「不是詩人,而是一個同所有真正的詩歌和靈感為敵的邪教哲學家。」他們兩邊,一邊是浪漫主義者,一邊是現實主義者,思想上的分歧可見一斑。並且從布來克的另外一首詩《沙子》中也能得到一些眉目:「嘲笑吧/嘲笑吧/伏爾泰盧梭/嘲笑吧/嘲笑吧/但一切徒勞/你們把沙子對風扔去/風又把沙子吹回」。但是,如果要真正的更深刻的了解布萊克原本的思想,還需要更深的歷史與文學的雙重積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