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鬟過七夕
① 清朝的女子 可以隨意外出嗎
清朝時主要是滿漢兩族,滿族女子從小接觸騎馬射箭,是可以外出的,但漢族女子,受孔孟禮儀約束,是不被允許外出的,除非特殊節日,如七夕,元宵佳節等。
② 中國四大民間故事
第一個民間故事,牛郎織女。傳說織女是天上的一個神,而牛郎只是一個凡人,織女去人間遊玩在湖中洗澡時,衣服被牛郎誤拿了去,兩個人一見鍾情,漸漸愛上了對方。可是天庭當中是不允許神仙與凡人戀愛的,於是玉帝下令派人將織女給抓了回來。織女走後牛郎天天都思念不已,於是想方設法地去追尋,就算受到阻礙也毫不退步。最終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感情感動了王母娘娘,允許他們每年在七夕的時候相聚一次,這就有了鵲橋相會的傳說。
第4個故事,孟姜女哭倒長城。這個故事發生在秦朝,秦始皇號令全國勞動力一起來修築長城,范喜良在逃脫的途中遇到了孟姜女,兩個人一見鍾情,決定結為夫妻。可是在新婚當夜,范喜良被官府抓走去修長城去了,這一走就再也沒有回來。孟姜女十分思念丈夫,於是決定親自去尋找,最後在長城腳下意外得知自己的丈夫已經死了,並且埋葬在長城之中。
知道真相後的孟姜女便在長城腳下哭了起來,這一哭就是三天三夜,後來長城附近狂風大作,長城忽然有一段地方坍塌了下來,裡面竟然露出了范喜良的屍首,孟姜女在絕望的過程中選擇了投海自盡。後人都被他們之間的愛情所感動了,於是在那裡設立了孟姜女廟,經過的時候都會進來參拜。
③ 中國隴南西和的乞巧節是為了紀念什麼
到今天,很多地方的有關「乞巧」的習俗和文化都消失了,但是在甘肅省隴南市的西和縣,它被原汁原味的保留了下來。
乞巧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俗,「乞巧」這個詞語的意思是向神靈乞求智慧、靈巧和如願婚配。乞巧節從每年農歷的七月初一前夜開始,一直持續到七月初七晚上才結束,整個活動分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娛巧、卜巧和送巧七個環節。
看過電視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的人可能還有印象,裡面有一集就曾經演到女扮男裝的祝英台和他的丫鬟,悄悄在書院的角落過乞巧節,還差一點被別人發現身份。
④ 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
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傳說天上有個織女星,還有一個牽牛星。織女和牽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條律令是不允許男歡女愛、私自相戀的。織女是王母的孫女,王母便將牽牛貶下凡塵了,令織女不停地織雲錦以作懲罰。
織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種神奇的絲在織布機上織出層層疊疊的美麗的雲彩,隨著時間和季節的不同而變幻它們的顏色,這是「天衣」。自從牽牛被貶之後,織女常常以淚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牽牛。她坐在織機旁不停地織著美麗的雲錦以期博得王母大發慈心,讓牽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幾個仙女向王母懇求想去人間碧蓮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應了她們。她們見織女終日苦悶,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讓織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懲後的孫女,便令她們速去速歸。
話說牽牛被貶之後,落生在一個農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後來父母下世,他便跟著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與他分家,只給了他一條老牛和一輛破車,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獨佔了,然後,便和牛郎分家了。
從此,牛郎和老牛相依為命,他們在荒地上披荊斬棘,耕田種地,蓋造房屋。一兩年後,他們營造成一個小小的家,勉強可以糊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條不會說話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個人,日子過得相當寂寞。牛郎並不知道,那條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這一天,老牛突然開口說話了,它對牛郎說:「牛郎,今天你去碧蓮池一趟,那兒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紅色的仙衣藏起來,穿紅仙衣的仙女就會成為你的妻子。」牛郎見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興,便問道:「牛大哥,你真會說話嗎?你說的是真的嗎?」老牛點了點頭,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蓮池旁的蘆葦里,等候仙女們的來臨。
不一會兒,仙女們果然翩翩飄至,脫下輕羅衣裳,縱身躍入清流。牛郎便從蘆葦里跑出來,拿走了紅色的仙衣。仙女們見有人來了,忙亂紛紛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飛鳥般地飛走了,只剩下沒有衣服無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織女。織女見自己的仙衣被一個小夥子搶走,又羞又急,卻又無可奈何。這時,牛郎走上前來,對她說,要她答應做他妻子,他才能還給她的衣裳。織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牽牛,便含羞答應了他。這樣,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們結婚以後,男耕女織,相親相愛,日子過得非常美滿幸福。不久,他們生下了一兒一女,十分可愛。牛郎織女滿以為能夠終身相守,白頭到老。
可是,王母知道這件事後,勃然大怒,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織女回天庭問罪。
這一天,織女正在做飯,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趕回,眼睛紅腫著告訴織女:「牛大哥死了,他臨死前說,要我在他死後,將他的牛皮剝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飛上天去。」織女一聽,心中納悶,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貶下凡的牽牛說了幾句公道話,也貶下天庭。它怎麼會突然死去呢?織女便讓牛郎剝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這時,天空狂風大作,天兵天將從天而降,不容分說,押解著織女便飛上了天空。
正飛著、飛著,織女聽到了牛郎的聲音:「織女,等等我!」織女回頭一看,只見牛郎用一對籮筐,挑著兩個兒女,披著牛皮趕來了。慢慢地,他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了,織女可以看清兒女們可愛的模樣子,孩子們了都張開雙臂,大聲呼叫著「媽媽」,眼看,牛郎和織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這時,王母駕著祥雲趕來了,她拔下她頭上的金簪,往他們中間一劃,霎時間,一條天河波濤滾滾地橫在了織女和牛郎之間,無法橫越了。
織女望著天河對岸的牛郎和兒女們,直哭得聲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來。他們的哭聲,孩子們一聲聲「媽媽」的喊聲,是那樣揪心裂膽,催人淚下,連在旁觀望的仙女、天神們都覺得心酸難過,於心不忍。王母見此情此景,也稍稍為牛郎織女的堅貞愛情所感動,便同意讓牛郎和孩子們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讓他們相會一次。
從此,牛郎和他的兒女就住在了天上,隔著一條天河,和織女遙遙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當中,我們至今還可以看見銀河兩邊有兩顆較大的星星,晶瑩地閃爍著,那便是織女星和牽牛星。和牽牛星在一起的還有兩顆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織女的一兒一女。
牛郎織女相會的七月七日,無數成群的喜鵲飛來為他們搭橋。鵲橋之上,牛郎織女團聚了!織女和牛郎深情相對,摟抱著他們的兒女,有無數的話兒要說,有無盡的情意要傾訴啊!
傳說,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們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靜靜地聽,可以隱隱聽到仙樂奏鳴,織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談。直是:相見時難別亦難,他們日日在盼望著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⑤ 怎麼用粵語說七夕情人節快樂,我愛你,丫頭
七夕情人節快(fai)樂,我愛內,索媚!
⑥ 王母娘娘和玉帝不是夫妻,那麼七仙女是怎麼來
清代以前的神話小說中,七仙女本就是獨立的個體,她們原是王母娘娘身邊修煉得道的仙女,放在古代來說,也就是當家主母身邊的一等丫鬟,因修煉道法未達到封神位的級別,但又高於其他修煉仙子仙女仙童,所以被玉皇大帝特封為公主。然而從清末開始,有人逐漸把七仙女和玉帝的女兒搞混,才有了七仙女是玉帝女兒的說法。
然後明末開始,人們把七仙女定義為王母和玉帝的女兒,要知道早期神話小說中,王母和玉帝都不是夫妻的,不得不說,時代在進步,就算是神話故事也一直在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