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七夕
① 7月7日究竟是鬼節還是中國情人節
什麼節日都不是,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國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稱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賜福日,中元為地官赦罪日,下元為水官解厄日。所以會在中元時普渡孤魂野鬼。中元節——農歷7月15日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元節」。
在南方,亦稱「鬼節」。也有說法中元節是在農歷7月14日。節日這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奠祖先,與清明節上墳相似。在封建時代,地方官府還命令寺廟的和尚道士設孤魂道場,以祭奠陣亡的軍士,中元節時,人們要焚燒大量的紙錢。它的另一叫法即盂蘭盆節。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盂蘭盆會」,也稱「中元節」(一定意義上講,中元節歸屬道教,盂蘭盆節歸屬佛教),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鬼節」,俗稱「七月半」(有些地區,尤以華南為十三或十四,相傳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為逃難而提早一天過節)。
俗傳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閻王釋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習俗。依照佛家的說法,農歷七月十五日這天,佛教徒舉行「盂蘭盆法會」供奉佛祖和僧人,濟度六道苦難,以及報謝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紙錢祭奠亡人,以示對死去的先人的懷念。中元節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內死的稱新亡人,死亡超過三年的稱老亡人。迷信說新老亡人這段時間要回家看看,還說新老亡人回來的時間並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後回。
② 道教的節日
道教以與自己信仰關系重大的日子和所奉神靈、祖師之誕辰日為節日。某些重大節日,將舉行盛大齋醮,以示慶祝。
由於各個節日慶祝的對象不同,其始年並不一樣。據現存資料看,三會日、三元日、五臘日等是較早的節日,其餘皆後起。由於各派在信仰上的差異,所崇奉的神靈和祖師即有同有異。一般說來,各派共尊的最高神三清、最高天神玉皇,及歷史悠久的三官、社會影響很大的西王母、東岳大帝、文昌帝君、真武大帝等之「誕辰」日,是各派共奉的節日。各派所奉的祖師,如張陵、三茅真君、許真君、呂洞賓、王重陽、邱處機等之誕辰日,則是分奉的節日。
由於道教派別的紛繁和地域世俗信仰的影響,各個地區眾多小派所崇拜的神靈、祖師更為繁多,節日也相應增多。現僅就節日之重要者簡述如下:
三會日據陸修靜《道門科略》等載,三會日為農歷(下同)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①據稱,此三日為「三官考核(道民)功過」的日子,也是早期正一道(即五斗米道和天師道時期)道民聚會的三個日子。在此三日里,道民須赴本師治所,申報家口錄籍,聽道官宣講科戒,接受三官考核功過,以定受??之等次。此制盛行於張魯統治漢中時期,此後由於條件的變化,制度逐漸廢弛。南朝宋陸修靜改革、整頓天師道時,曾經重申科戒,意欲使三會日制度長期堅持下去,但收效甚微,此後,即不再實行。
三元日一稱三元節。三元指天、地、水三官,是五斗米道初創時信奉的主要神靈。三張時的「三官手書」,即上章給此三神。魏晉南北朝時,此信仰盛行不衰,出現了所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說。②認為三官掌握人之生死命籍,它們將於一年的特定三天中分別下降人間,考校人之功過,以定人之壽命。南北朝所出的《三元玉京玄都大獻經》雲:「一切眾生生死命籍、善惡簿錄,譜皆系在三元九府。
天地水三官考校功過,毫分無失。所言三元者,正月十五日為上元,即天官檢勾;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地官檢勾;十月十五日為下元,即水官檢勾。」③以後,此三個考校世人功過的日子又演變而為三官的生日,此見明代所出的《諸神聖誕日玉匣記等集目錄》之《聖誕令節日期》,謂: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聖誕;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聖誕;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聖誕。④從此,三元日作為道教節日,一直留傳至今。
五臘日道教據古代「臘日」祭先祖、百神之制,⑤創五臘日。稱正月一日為天臘,是「五帝校定生人神氣時限長短」之日;五月五日為地臘,是「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之日;七月七日為道德臘,是「五帝校定生人骨體枯盛」之日;十月一日為民歲臘,是「五帝校定生人祿科官爵」之日;十二月(缺日?D?D引者注)為王侯臘,是「五帝校定生人處所,受祿分野」之日。⑥此節日興起既早(南北朝成書的《赤松子章歷》已載此),至今亦為道教所奉行。特別是正月一日的天臘之辰,仍為今日道教之重要節日,屆時要按傳統設醮祭天,祭先祖,以求福壽。
三清聖誕三清作為道教最高神,在唐初已經確立。其中的元始天尊、靈寶天尊本為「道」之化身,是無始無先的,本無所謂生日,但後世道教經過解釋,仍給它們定了生日。據稱,元始天尊象徵混沌,為陰陽初判的第一個大世紀,因此以陽生陰降、夜短晝長的冬至日為其誕辰;靈寶天尊象徵混沌始清,為陰陽開始分明的第二個大世紀,因此以陰生陽消、晝短夜長的夏至日為其誕辰。⑦第三位道德天尊,即老子,歷史上實有其人。但因留下的記載太少,僅能推知其為春秋時人,無從知曉他的生年月日。在兩晉南北朝佛、道斗爭中,道教為推崇其教,不斷將老子生年提前,南北朝時,已將其提至周初。唐王懸河《三洞珠囊》卷九《老子為帝師品》曰:「太平部卷第八《老子傳授經戒儀注訣》雲:老子者,得道之大聖,……近出世化,生乎周初。……文王之時,仕為守藏史。」⑧其《老子化西胡品》曰:「生殷周之際。」⑨其時尚無具體出生年月日。唐末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再將老子生活年代推至殷商,並認定了年月日。其卷二《釋老君事跡氏族降生年代》雲:「老君降生年代,即殷武丁九年庚辰歲二月十五日也。」AB此老子生日,為後世老子傳記著作如北宋賈善翔《猶龍傳》、南宋謝守灝《混元聖紀》《太上老君年譜要略》、元陳致虛《金丹大要仙派》等所沿襲,成為老子生日的定論。三清中之老子生日雖定於唐,但其餘二位之生日定於何時,現難論斷。
玉皇聖誕玉皇大帝信仰在宋代很盛,《高上玉皇本行集經》已稱其「於丙午歲正月九日午時誕於王宮」。AC此經未著撰人,南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五上已見著錄,曰:「《玉皇本行集經》三卷,右嘉熙四年臨安府承天靈應觀所刻蜀本也。」AD按宋無嘉熙,晁公武於乾道(1165~1173)中任臨安府少尹,所雲嘉熙或為嘉?v或淳熙(1174~1189)之誤。如然,玉皇生日在宋代已被認定。此後,源出於元、成書於明的《搜神記》卷一所載與此同,明中葉成書的《諸神聖誕日玉匣記等集目錄?聖誕令節日期》亦雲玉皇生於正月初九。
王母聖誕西王母神話起源很古,但直至唐末杜光庭《墉城集仙錄》雜糅諸記為之作傳時,尚謂其為西華至妙之氣所化生,並無生年月日之說。再至明《搜神記》和《三教搜神大全》(源出元代),始稱其為「七月十八日生」。AE《聖誕令節日期》亦雲:「七月十八日,王母娘娘聖誕。」AF可知此誕日也為明代所認定。
東岳聖誕東岳信仰起源也很早,至唐宋屢封為王、為帝,信仰更為普遍。但至元代成書的《東岳大生寶懺》,尚稱其「應乎造化,生於混沌之初」。AG而無生日之說。源出於元而成書於明的《搜神記》卷一,始謂其於「三月二十八日生」。AH明中葉成書的《諸神聖誕日玉匣記等集目錄?聖誕令節日期》和明田汝成《熙朝樂事》、明沈榜《宛署雜記》等作了同樣記載。可知東岳聖誕亦在明代始被認定。
文昌聖誕文昌帝君又名梓潼帝君,或稱元皇天帝。是合文昌星與梓潼神二者為一體的復合神。其信仰在宋代已很盛行。南宋理宗時成書的《太上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已謂其生於二月初三日。AI元末成書的《清河內傳》謂其自雲「生於周初,後七十三化」,於「西晉末降生於越之西、?v之南兩郡之間,是時丁未年甲子辛亥二月三日誕」。AJ此後,《搜神記》卷二,《諸神聖誕日玉匣記等集目錄?聖誕令節日期》所載同。
真武聖誕宋以後,人們對真武神的信仰愈加普遍,其神格愈來愈高,被稱為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上述《搜神記》卷二,謂玄天上帝「三月初三日生」。AK明初朱權《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亦謂三月初三日,北方鎮天真武誕生。LB元末明初之《玄天上帝啟聖錄》及明中葉《諸神聖誕日玉匣記等集目錄》所載同。此日即成為道教重要節日之一。
張天師誕辰張陵被稱為祖天師,為正一派道士所尊奉。
早出的張陵傳記無生日記載,最早記其生日的是元道士趙道一所編《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其卷十八《張天師傳》謂其「於東漢光武建武十年甲午正月望日(十五日),生於吳地天目山」。LC明初朱權《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卷一《道教源流章》《諸神聖誕日玉匣記等集目錄》所載同。此後即為正一道重要節日之一。
三茅君誕辰《茅山志》卷二十所錄梁碑《九錫真人三茅君碑文》和卷五《三神紀》,及《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十六《茅盈傳》皆雲茅盈「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丙申歲」。LD皆未言月日。《搜神記》卷二始稱:「三茅真君,三月十八日生。」LE此後即為正一道重要節日之一。
許真君誕辰唐宋間,江南盛傳許遜神異事,但至南宋白玉蟾作《旌陽許真君傳》、南宋施岑編《西山許真君八十五化錄》,皆僅雲:「吳赤烏二年己未,母夫人夢金鳳銜珠墜於掌上,玩而吞之,……有娠而生真君焉。」LF《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二十六《許太史傳》所記同,皆未言月日。元代成書的《許真君仙傳》和《許太史真君圖傳》始記生日,謂其生於「吳赤烏二年正月二十八日」。LG明朱權《天皇至道太清玉冊》所記同。此後即為正一道重要節日之一。
呂祖誕辰最早記呂洞賓誕日的為元初秦志安《金蓮正宗記》,其卷一《呂純陽真人傳》謂其於「唐德宗興元十四年丙子四月十四日生於林禽樹下」。LH苗善時於元至大(1308~1311)間作《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謂生於「唐德宗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時」。LI元泰定(1324~1327)間成書的《金蓮正宗仙源像傳》則謂「生於唐德宗貞元丙子(十二年)四月十四日」。LJ元末陳致虛《上陽子金丹大要列仙志》又謂「生於(唐)天寶十四年乙未(755)四月十四巳時;一雲生唐德宗貞元丙子。」LK所雲生年有四:興元十四年(按興元僅一年,無十四年?D?D引者注),貞元十四年,貞元十二年,天寶十四年;而月日則一(四月十四日)。此日即定為呂洞賓誕日,為全真道重要節日之一。
重陽祖師誕辰元初秦志安《金蓮正宗記》、至元(1264~1294)間李道謙編《甘水仙源錄》所收王??早期傳記,無生年月日記載,至元間李道謙作《七真年譜》,始謂其生於宋徽宗政和二年壬辰十二月二十二日。MB泰定間成書的《金蓮正宗仙源像傳》所載與此同,從此即定為王??誕辰日,是為全真道重要節日之一。
邱祖誕辰《金蓮正宗記》《甘水仙源錄》所收邱處機早期傳記,無生年月日記載,李道謙作《七真年譜》始謂其於金熙宗皇統八年正月十九日生於登州棲霞縣。MC泰定間成書的《金蓮正宗仙源像傳》所記同。從此即作為邱處機誕辰,而為全真道重要節日之一。
由上可見,除三會日、三元日、五臘日出現較早,老子誕辰、玉皇誕辰分別於唐末和宋代才被認定外,其餘無論神靈或祖師誕辰之確認,皆在元、明。由此似可推斷,早期道教,節日尚少,其多數節日皆為元明時(主要為明代)所定。
其原因或許與當時道教處於由盛而衰的轉折時期有關。因入明以後,道教逐漸失去上層統治者的支持,不得不轉向民間尋求發展,使道教世俗化,大量增加齋醮節日,以適應民間的需要
③ 七夕節最早是什麼時間開始的
最早始於漢朝。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高如迅、七巧節或七姐誕,始於漢朝,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橡絕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極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之一。節日產生了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習俗,並遠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因受外來文化影響,洋節逐漸流行中國,媒體戚此炒作,七夕節在當代又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④ 狐妖小紅娘紅紅那時情人節去山洞送飯,給地下那個男子,他是誰
這個人是一個小道士,紅紅和容容小時候被人抓起來,身上被貼了符,晚上被關了起來。這個小道士滿臉傷疤,沒有人願意和他玩兒,只有以前認識的一個小狐妖願意,後來小狐妖因為輕信人類而被害死。小道士趁夜晚另外一個道士睡覺時,想去解救紅紅和容容,當他把手伸向籠子的時候,紅紅以為他要傷害自己,暴怒下殺了他,他卻救了紅紅。從此,這個小道士的事就在紅紅心中留下了永遠難去的痕跡。而小道士希望人和妖有一天能和睦相處的願望,也成了紅紅一生的夢想。
這段劇情,在漫畫第55~56話中有提到,至於七夕的劇情在漫畫第59話中有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