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孩子為什麼想變成一朵金色花
Ⅰ 泰戈爾的《金色花》中「我」為什麼想變成一朵金色花
總想為媽媽做點事,變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著媽媽工作,可以讓媽媽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媽媽讀書讀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誇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所以他只是撒嬌,就是瞞著媽媽。
《金色花》這首散文詩,從一個孩子的假想寫起,以兒童與母親嬉戲的畫面,表現家庭之愛。在教學時,營造一個讓學生感受愛的氛圍,再通過多讀、多品、多思、多談從而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感悟愛的美好、聖潔。
(1)金色花孩子為什麼想變成一朵金色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金色花》是泰戈爾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這一時期泰戈爾的創作往往"夢幻多於現實"。他本人幻想通過溫和的宗教、哲學、教育和道德等手段來改造國民性、改造社會,從而實現民族自治。
作品雖短,但是有完整的情節,情節發展有波瀾。人物在情節的發展中各顯現其性格:「我」是天真活潑、機靈「詭譎」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親是沉靜的、虔誠的,也是善良的、慈愛的。
善良、善意,是母子兩人性格表現的主旋律,而「我」的「詭譎」與母親的「受騙」則與主旋律「不和諧」,產生一些微妙的變化,創造出濃濃的意趣。
Ⅱ 《散文詩二首》"我"為什麼會想像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
泰戈爾把兒童抄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的聖樹上的花朵,贊美孩子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徵孩子回報母愛的心願.泰戈爾的想像實在新奇而美妙.
詩中的孩子跟媽媽捉迷藏,表現了兒童喜歡嬉戲的心理,以及對母親的依戀之情。「孩子」要媽媽時時刻刻注意他的存在,讓她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讓她為自己著急。
他想像自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是為了方便和媽媽捉迷藏。因為金色花的樹枝、花瓣、花香、樹影,可以和媽媽的所有日常活動接觸,無時不在提醒她注意「我」。作者把孩子想像成金色花,因為金色花的聖潔可以代表孩子的純真。上文說,媽媽叫道:「孩子,你在哪裡呀?」可以想見,不見了孩子,媽媽多麼著急,這種惶急的心情肯定與時俱增,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他是一個天真的,調皮的,愛幻想的.內心充滿著愛的可愛小孩.他愛媽媽,他愛樹,他本身就是愛的化身.
Ⅲ 在泰戈爾金色花當中作者為什麼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泰戈爾在《金色花》中將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孩子是感恩的化身:在作品中,孩子通過化身金色花,以獨特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愛與感激。這種無私的愛與感恩,與金色花在印度文化中作為神聖、純潔象徵的特質相呼應。孩子化身金色花,既體現了對母親的愛,也彰顯了內心的善良與純潔。
金色花象徵美好與善良:金色花以其美麗和香氣吸引著人們,代表著自然界的美麗和內心的純潔善良。孩子化身金色花,不僅展現了他們對母親的愛與關懷,還傳遞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善良品質的追求。這種借物喻人的手法,使孩子與金色花的形象融為一體,共同展現了美好、善良與感恩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