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俗稱七夕

俗稱七夕

發布時間: 2025-07-24 08:26:28

Ⅰ 俗稱「七夕」又稱什麼和什麼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始於漢朝,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回的傳統文化答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極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之一。節日產生了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習俗,並遠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節日別稱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

《月曼清游圖》冊·桐蔭乞巧 (2張)
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
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蘭夜:農歷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
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

Ⅱ 《乞巧》 是唐代詩人 林傑 描寫民間 七夕乞巧 盛況的名詩。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

乞巧
【作者】林傑
【朝代】唐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內巧望秋月,穿盡容紅絲幾萬條。
譯文
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
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乞巧》是唐代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詩。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
「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開頭兩句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這一美麗的傳說牽動了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願望和豐富的想像。

熱點內容
家裡小盆栽 發布:2025-07-25 09:59:34 瀏覽:878
花卉護欄 發布:2025-07-25 09:58:09 瀏覽:451
七夕情人節是紀念 發布:2025-07-25 09:53:10 瀏覽:15
江南百景圖七夕活動怎麼玩 發布:2025-07-25 09:52:25 瀏覽:248
情人節皮膚寒冰視頻 發布:2025-07-25 09:51:40 瀏覽:150
梅花戲的特色 發布:2025-07-25 09:50:55 瀏覽:978
白廟盆景 發布:2025-07-25 09:49:28 瀏覽:767
足球蝴蝶插花過人 發布:2025-07-25 09:25:44 瀏覽:642
盆栽擱置櫃 發布:2025-07-25 09:17:03 瀏覽:520
宋代瓶插花 發布:2025-07-25 09:16:35 瀏覽: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