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七夕的七律
發布時間: 2025-07-18 16:00:00
① 七夕的七律詩
七夕的七律詩如下: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辛未七夕
唐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離別,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歸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南朝梁時期,代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載,「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玉石為針,陳幾筵酒脯瓜果於庭中乞巧。有蟢子網瓜上,則以為符應」。
可見南北朝時,南方七夕乞巧儀式已頗為復雜,不僅要拜祭牽牛織女二星、月下穿針,還要在庭中擺放瓜果,而根據蜘蛛所結網判定是否「得巧」的習俗也已經形成。
到了唐代,宮中甚至還要做七夕這天設專門的「乞巧樓」,嬪妃、女子在月光下,以五色線穿九孔針乞巧。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經歷史發展演變,牽牛婺女天文字星象被賦予了人格化的牛郎織女美麗傳說(唐代《歲華紀麗》卷三引漢應劭《風俗通》佚文:「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② 關於七夕的七律詩
關於七夕的七律詩如下:
1、《七律·七夕吟》(平水韻下平二蕭)
濃情七夕人何處,施粉濃妝鏡里憔。徒有良辰千里遠,也無美景百花凋。
孤身佳節愁心縱,瘦影寒燈思曲撩。勾月繁星銀漢邈,牽牛織女度雲橋。
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的。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