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那天過
1. 七夕節是七月初六晚上過還是七月初七過
七夕是相傳牛郎與織女只有每年七月初七才能在以喜雀搭成的橋上相會 所以七夕是在初七過 而雀橋是搭在銀河上的 銀河只有晚上才看的見 所以更准確的是初七晚上 看銀河 過七夕 七夕的夕就是傍晚的意思
2. 到底是哪個七月七(陰歷/陽歷)是牛郎織女相會的一天
七月七,每年農歷七月七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民間亦稱乞巧日,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
七夕節發源於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在七夕節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
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夕更傾向於是一個女子過的節日,其內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因此不能單純地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就把七夕附會成「情人節」
嚴格意義來說,元宵節的「情人節」功能勝於七夕節,因為元宵節是為未婚男女提供了一個結識、見面的機會,而七夕的牛郎織女卻是夫妻相會。
七夕七月七,是傳說中牛郎織女從鵲橋渡天河相會的日子,人們心中的織女是個勤勞善良、心靈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這天晚上,年輕的姑娘和少婦都要出來行拜祭的禮儀,並向織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織女一樣有雙靈巧的手,有顆聰慧的心,會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3. 七夕是什麼時間,和誰的節日
七夕:七月七,人稱「七姐誕」,因拜祭活動在七月初七晩上(晚上,亮族慎古稱「夕」),故稱為「七夕」,是給牛郎織女過的。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穗鍵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敬敬。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乞求姻緣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銀河橫貫南北,銀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婺女星後來衍化成神話中的女神,民間即稱為七姐、天仙娘娘、七娘媽等,是編織雲彩、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七夕夜晚對著星空向織女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七夕節
4. 七夕在什麼時間段過比較好呢晚上,還是早上
七夕並沒有分時間段,都在農歷七月初七那天,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夜晚過,因為晚上有時間,而且比較浪漫。
七夕佳節晚上,情侶們可以選擇共進晚餐,外出吃一頓;也可以選擇在家做西餐,進行一頓燭光晚餐。七夕佳節晚上,情侶們還可以去電影院一同觀看電影。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是流行於中國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蘭夜鬥巧
「蘭夜鬥巧」是一個起源於漢朝宮廷的游戲,漢宮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於闐樂之後,就用五色彩縷,互相絆結起來,叫做「相憐愛」。
隨後,宮中的宮娥彩女們,一起到閉襟樓上,大家學習穿七巧針乞巧。皇上把她們做出了的小玩意藏起來,放置在宮中的桌角上,讓宮女們摸黑尋找,這種游戲就叫做「鬥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