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詞鵲橋仙
❶ 鵲橋仙詞牌格律
格律對照例詞:《鵲橋仙·月波清霽》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 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中仄、中平中 仄。
月波清霽,煙容明淡,靈漢舊期還至。鵲迎橋路接天津,映夾岸、星榆點綴。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 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中仄、中平中 仄。
雲屏未卷,仙雞催曉,腸斷去年情味。多應天意不教長,恁恐把、歡娛容易。
變體一
格律對照例詞:《鵲橋仙·七夕》
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仄。
餘霞散綺,明河翻雪,隱隱鵲橋初結。牛郎織女乍逢迎,卻勝似、人間歡悅。
仄平平仄,平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
一宵相會,經年離別,此語真成浪說。細思怎得似嫦娥,常獨宿、廣寒宮闕。
變體二
格律對照例詞:《鵲橋仙·贈鷺鸞》
平平仄 仄,平平仄 仄,平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
溪邊白鷺,來吾告汝,溪里魚兒堪數。主人憐汝汝憐魚,要物我、欣然一趣。
仄平仄 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讀平平仄 仄。
白沙遠浦,青泥別渚,剩有蝦跳鰍舞。聽君飛去飽時來,看頭上、風吹一縷。
變體三
格律對照例詞:《鵲橋仙·席上和趙晉臣敷文》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
少年風月,少年歌舞,老去方知堪羨。嘆折腰、五斗賦歸來,走下了、羊腸幾遍。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
高車駟馬,金章紫綬,傳語渠儂穩便。問東湖、帶得幾多春,且看取、凌雲筆健。
變體四
格律對照例詞:《鵲橋仙·次東坡七夕韻》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仄。
八年不見,清都絳闕,望銀漢、溶溶漾漾。年年牛女恨風波,算此事、人間天上。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
野麋豐草,江鷗遠水,老去惟便疏放。百錢端往問君平,早晚具、歸田小舫。
變體五
格律對照例詞:《鵲橋仙·辛丑生日小盡月》
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
今朝念九,明朝初一。怎欠個、秋崖生日。客中情緒老天知,道這月不消三十。
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
春盤縷菜,春缸搖碧。便似做、梅花消息。雪邊試問是耶非,笑今夕不知何夕。
❷ 蘇軾 鵲橋仙·七夕
《鵲橋仙七夕》
作者:蘇軾
原文:
緱山仙子,高情雲渺,
不學痴牛女。
風簫聲斷月明中,
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微浪,
尚帶天風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緣,
風雨散、飄然何處。
注釋:
1、緱山:即緱氏山,在今河南偃師縣南四十里,《列仙傳》王子晉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頭,果乘白鶴駐山巔,望之不到,舉手謝時人而去。
2、痴牛女:指牛郎織女,呆的異體字。
3、客槎:槎,同楂,竹木編成的筏。用晉張華《博物志》故事,有人曾乘浮槎從海至天河,見牛郎織女。後至蜀問嚴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客槎即指此。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詞,題為七夕,是寫與友人陳令舉在七夕夜分別之事。
上片落筆先寫陳令舉之風度,他高情雲渺,如侯家人於緱氏山頭的王子晉在風簫聲聲的新月之夜,沒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飄然而去。與友人在七夕夜分別,詞人自然想到牛郎織女,但陳令舉不像他們那樣痴心於兒女之情。
下片想像友人乘坐的船隻來到銀河之中,當他回到人間時,就挾帶著天上的天風海雨。接著他評價二人的友誼能夠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緣,當天風海雨飄飄散去之後,友人也將隨風飄去。
寫送別,一般人都會徒增傷感,而詞人卻是豪氣縱橫,馳騁想像,遨遊天界銀河,如陸游所說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一般寫七夕銀河,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之類的柔情凄景,而詞人筆下那天風海雨之勢,正顯露了他不凡的氣魄與胸襟,這種逼人的天風海雨,便是他豪放詞風形象性的說明。
范成大 鵲橋仙·七夕
《鵲橋仙七夕》
作者:范成大
原文: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
應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滿眉顰,
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
重攪別離心緒。
新歡不抵舊愁多,
倒添了、新愁歸去。
注釋:
1、傳說牛郎耕田,織女紡織。今以七夕良會,故工作都懶了。盧仝《月蝕》:痴牛與騃女,不肯勤農桑,徒勞含淫思,旦夕遙相望。
2、月姊:古代帝王有兄日姊月之說。李商隱《楚宮》二首之二:月姊曾逢下彩蟾。
3、風姨:《酉陽雜俎續集》卷三《支諾泉下》:封十八姨乃風神也。封與風諧音。這里將自然界的風月都擬人化,故用月姊風姨字面。月姊含顰,風姨吹雨,是相妒情態。
4、上片言以佳期被群仙妒忌,下片言相見怎如不見,新歡不敵舊愁,況又添了新愁。疑亦有寓意,不止泛詠七夕。
賞析:
兩千多年來,牛郎織女的故事,不知感動過多少中國人的心靈。在吟詠牛郎織女的佳作中,范成大的這首《鵲橋仙》別具匠心是一首有特殊意義的佳作。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起筆三句點明七夕,並以側筆渲染。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歲華紀麗》卷三七夕引《風俗通》),與牛郎相會,故又稱雙星節。此時銀河兩岸,牛郎已無心耕種,織女亦無心紡績,就連天上的眾仙女也忌妒了。起筆透過對主角與配角心情之描寫,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圍,扣人心弦。下韻三句,承群仙之相妒寫出,筆墨從牛女宕開,筆意雋永。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形貌娟秀的嫦娥蹙緊了蛾眉,風姨竟然興風吹雨騷騷然(風姨為青年女性風神,見《博異》)。這些仙女,都妒忌著織女呢。織女一年才得一會,有何可妒?則嫦娥悔恨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風姨之風流善妒亦可知,仙界女性之凡心難耐寂寞又可知,而牛郎織女愛情之難能可貴更可知。不僅如此。有眾仙女之妒這一喜劇式情節,雖然引出他們悲劇性愛情。詞情營造,匠心獨運。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下片,將柔情似水,佳期如夢的相會情景一筆帶過,更不寫忍顧鵲橋歸路的淚別場面,而是一步到位著力刻畫牛郎織女的心態。七夕相會,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錯見!見了又只是重新撩亂萬千離愁別緒罷了。詞人運筆處處不凡,但其所寫,是將神話性質進一步人間化。顯然,只有深味人間別久之悲人,才能對牛郎織女心態,作如此同情之理解。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結筆三句緊承上句意脈,再進一層刻畫。三百六十五個日日夜夜之別離,相逢僅只七夕之一刻,舊愁何其深重,新歡又何其深重,新歡又何其有限。不僅如此。舊愁未銷,反載了難以負荷的新恨歸去。年年歲歲,七夕似乎相同。可誰知道,歲歲年年,其情其實不同。在人們心目中,牛郎織女似乎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而已。
然而從詞人心靈之體會,則牛郎織女的悲憤,乃是無限生長的,牛郎織女之悲劇,乃是一部生生不滅的悲劇,是一部亘古不改的悲劇。牛郎織女悲劇的這一深刻層面,這一可怕性質,終於在詞中告訴人們。顯然,詞中牛郎織女之悲劇,有其真實的人間生活依據,即恩愛夫妻被迫長期分居。此可斷言。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作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竇娥冤》曲詞)
此詞在藝術造詣上很有特色。詞中托出牛郎織女愛情悲劇之生生不已,實為匪夷所思。以嫦娥風姨之相妒情節,反襯、凸出、深化牛郎織女之愛情悲劇,則是獨具匠心的。(現代黑色幽默庶幾近之)全詞辭無麗藻,語不驚人,正所謂絢爛於歸平淡。范成大之詩,如其著名的田園詩,頗具泥土氣息,從這里可以印證之。最後,應略說此詞在同一題材的宋詞發展中之特殊意義。宋詞描寫牛郎織女故事。多用《鵲橋仙》之詞牌,不失唐詞多緣題(《花庵詞選》)之古意。其中佼佼者,前有歐陽修,中有秦少游,後有范成大。歐詞主旨在多應天意不教長,秦詞主旨在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成大此詞則旨在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可見,歐詞所寫,本是人之常情。秦詞所寫,乃破格之談(《草堂詩餘雋》),是對歐詞的翻新、異化,亦可說是指出向上一路。而成大此詞則是對歐詞的復歸、深化。牛郎織女的愛情,縱然有不在朝暮之高致,但人心總是人心,無限漫長之別離,生生無已之悲劇,決非人心所能堪受,亦比高致來得更為廣大。故成大此詞,也是對秦詞的補充與發展。從揭櫫悲劇深層的美學意義上說,還是是對秦詞之一計算。歐、秦、范三家《鵲橋仙》詞,呈現一否定之否定路向,顯示了宋代詞人對傳統對人生之深切體味,亦體現出宋代詞人藝術創造上不甘逐隨他人獨創精神,當稱作宋代詞史上富於啟示性之一佳話。
秦觀 鵲橋仙
《鵲橋仙》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賞析: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主旨為贊美傳說中牛郎與織女的真純愛情。漢魏以來,詠牛郎織女故事的詩詞很多,要數秦觀此作最見性靈、最為膾炙人口。起首三句,由雲、星、銀漢等物景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徵點明,練達而凄美。迢迢暗度,寫牛郎織女渡過銀河相會的情節,字字傳神。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描述與議論結合,十分藝術地評價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相會,勝過千百萬人間夫妻的終日廝守。一相逢與無數的比,造成無窮大的反差,是對牛郎織女愛情價值的高度肯定,語言既生動形象、富有色彩,思想亦明晰透闢、高屋建瓴。換頭三句,寫牛郎織女相逢時的纏綿柔情,以及如膠似漆彷彿夢境的陶醉;佳期則逆回尚未相逢時二人的相依相戀及美好期待;語少情多,今昔交織,韻味無窮。尤其忍顧的細節,將二人相聚而害怕立即要分別的復雜心緒刻畫入微。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結得最有境界。這兩句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既指出了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同時給人類提供了一個典範性的愛情價值標准。這首詞的意義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永恆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
七夕的詩|七夕的詩詞|七夕詩詞
七夕的詩|七夕的詩詞|七夕詩詞
1、《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2、《七夕》
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3、《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4、《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5、《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6、《七夕醉答君東》
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7、《韓庄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8、《七夕詞》
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9、《七夕》
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10、《七夕》
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
彤雲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
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11、《七夕》
唐崔國輔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風生玉漏,置水寫銀河。
閣下陳書籍,閨中曝綺羅。
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
12、《七夕》
唐崔塗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自是人間一周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13、《七夕》
唐竇常
露盤花水望三星,彷彿虛無為降靈。
斜漢沒時人不寐,幾條蛛網下風庭。
楚塞餘春聽漸稀,斷猿今夕讓沾衣。
雲埋老樹空山裡,彷彿千聲一度飛。
14、《七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15、《七夕》
唐杜牧
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
16、《七夕》
唐杜審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
天街七襄轉,閣道二神過。
袨服鏘環佩,香筵拂綺羅。
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
17、《七夕賦詠成篇》
唐何仲宣
日日思歸勤理鬢,朝朝佇望懶調梭。
凌風寶扇遙臨月,映水仙車遠渡河。
歷歷珠星疑拖佩,冉冉雲衣似曳羅。
通宵道意終無盡,向曉離愁已復多。
18、《七夕》
唐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19、《奉和七夕兩儀殿會宴應制》
唐李嶠
靈匹三秋會,仙期七夕過。
查來人泛海,橋渡鵲填河。
帝縷升銀閣,天機罷玉梭。
誰言七襄詠,重入五弦歌。
20、《同賦山居七夕》
唐李嶠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花庭開粉席,雲岫敞針樓。
石類支機影,池似泛槎流。
暫驚河女鵲,終狎野人鷗。
21、《七夕歌》
唐劉言史
星寥寥兮月細輪,佳期可想兮不可親。
雲衣香薄妝態新,彩輧悠悠度天津。
玉幌相逢夜將極,妖紅慘黛生愁色。
寂寞低容入舊機,歇著金梭思往夕。
人間不見因誰知,萬家閨艷求此時。
碧空露重彩盤濕,花上乞得蜘蛛絲。
22、《七夕》
唐李商隱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23、《七夕偶題》
唐李商隱
寶婺搖珠佩,常娥照玉輪。
靈歸天上匹,巧遺世間人。
花果香千戶,笙竽濫四鄰。
明朝曬犢鼻,方信阮家貧。
24、《壬申七夕》
唐李商隱
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
風輕惟響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傳香遠,榆高送影斜。
成都過卜肆,曾妒識靈槎。
25、《辛未七夕》
唐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26、《七夕寄張氏兄弟》
唐李郢
新秋牛女會佳期,紅粉筵開玉饌時。
好與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曉羨蛛絲。
27、《七夕》
唐李中
星河耿耿正新秋,絲竹千家列綵樓。
可惜穿針方有興,纖纖初月苦難留。
28、《七夕》
唐劉威
烏鵲橋成上界通,千秋靈會此宵同。
雲收喜氣星樓曉,香拂輕塵玉殿空。
翠輦不行青草路,金鑾徒候白榆風。
采盤花閣無窮意,只在游絲一縷中。
29、《七夕二首》
唐劉禹錫
河鼓靈旗動,嫦娥破鏡斜。
滿空天是幕,徐轉斗為車。
機罷猶安石,橋成不礙槎。
誰知觀津女,竟夕望雲涯。
天衢啟雲帳,神馭上星橋。
初喜渡河漢,頻驚轉斗杓。
餘霞張錦幛,輕電閃紅綃。
非是人間世,還悲後會遙。
30、《七夕詩》
唐盧綸
涼風吹玉露,河漢有幽期。
星彩光仍隱,雲容掩復離。
良宵驚曙早,閏歲怨秋遲。
何事金閨子,空傳得網絲。
31、《七夕詩》
唐盧綸
祥光若可求,閨女夜登樓。
月露浩方下,河雲凝不流。
鉛華潛警曙,機杼暗傳秋。
回想斂餘眷,人天俱是愁。
32、《七夕》
唐盧殷
河耿月涼時,牽牛織女期。
歡娛方在此,漏刻竟由誰。
定不嫌秋駛,唯當乞夜遲。
全勝客子婦,十載泣生離。
33、《七夕》
唐杜甫
牽牛在河西,織女處河東。
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
34、《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35、《七夕》
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
月為開帳燭,雲作渡河橋。
映水金冠動,當風玉佩搖。
惟愁更漏促,離別在明朝。
36、《七夕醉答君東》
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37、《韓庄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38、《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
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
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❸ 鵲橋仙·七夕原文、翻譯及賞析
鵲橋仙·七夕原文、翻譯及賞析1
鵲橋仙·富少七夕為友人賦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沈沈無暑。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雲飛去。
錦箋尚濕,珠香未歇,空惹閑愁千縷。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古詩簡介
《鵲橋仙·富沙七夕為友人賦》是宋代詞人趙以夫的作品。此詞是為友人寫的傷離之作,抒寫作者對歌伶樂伎及其所代表的那個社歲春會階層不幸女性們的深切同情。全詞上片寫歡情,下片寫離恨,中間用「又還」句過渡,鋪排得體,結構緊密,筆淡而情濃,是篇較有特色的作品。
翻譯
佳人的心事有誰能夠知曉呢!與他相逢的初次是在自己的小紅樓一次宴會,那是個天涼暑退、夜色沉沉的難忘之夜,她對他從此一往情深。竹韻荷風,多麼美麗,幽僻的場所,二人初通情愛之後的再度相逢,喜出望外,忘乎所以,感到莫大的滿足。但他們的第二次短暫相會很快過去了,就像空中飄浮的雲彩,霎那間消逝得無影無蹤,一去而不復返了。
終於按捺不止心中相思之痛,提筆寫信一訴衷腸,悲傷的淚珠滴落,濕潤了精美的信箋;小樓中仍然彌漫著珠飾的香氣。然住事如過眼煙雲,舊情終難以續,苦苦思戀的結果呢,卻不過是徒增煩惱而已。牛郎織女銀河相阻,尚有每年七夕鵲橋相會,可是自己卻與情人永無相見之日。
注釋
⑴鵲橋仙:詞牌名。
⑵富沙:地名,即古建甌縣城,為詞人任職所在之地。
⑶翠綃:疏而輕軟的碧綠色的絲巾,古代女子多以饋贈情人。
⑷錦箋:精緻華美的信紙。
⑸珠:珍珠鑲嵌的首飾,是「再相逢」時的贈物。歇:消散。
創作背景
詞人任職福建富沙之時,逢七夕之夜,他與友人同僚共聚良宵,席間聽友人講述一歌伎情史,聞後感慨不已,遂賦得此詞。
賞析
為歌伶樂伎賦歌填詞,自唐五代以來已成風氣,此詞的創作正是這一傳統的延續。這首詞寫得秀不在句而在神,濃在情而不在墨。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在初秋日,天涼暑退,夜色沉沉。在她的小樓中,在七夕的宴席上,她偷偷地贈給他一條碧色的絲巾,表述她內心的情意。依內容次序,三句應當逆讀,詞中這樣安排,即使句子頓挫有味,亦能突出「翠綃」一語。翠綃是疏而輕軟的碧綠色的絲巾,古代女子多以饋贈情人。翠綃傳情,故夜宴亦倍添歡樂,天氣也彷彿格外清爽。總之,那天晚上他沉浸在歡樂與幸福之中,一切都完整地、甜蜜地保留在他心上。「歡宴」二字,寫場面、氣氛,烘托出戀人,當時的歡樂與幸福。「歡宴」與「翠綃」句對照,說明:她在「歡宴」的大庭廣眾之中偷偷贈物塵雀梁傳情,她愛得是那樣深,那樣急切,簡直有點忘乎所以。這一句寥寥數字勾勒出情事的美好:節日、時間、地點、天氣到人物,無不美好,讓人難以忘懷。
「竹邊荷外再相逢」——這是暗通情愫之後的一次幽會,地點在荷塘附近的叢竹旁邊——一個美麗而幽僻的處所。前者席上初逢,只能借物傳情,這回則可以盡情地互訴衷曲了。但是,作者的筆峰一轉,傳達的情意變了。如果說前一句是美好的幸福,這一句則是美好的惆悵,因為在苦苦盼望之後的相會是那麼匆匆逝去,就像「碧雲飛去」一樣,不能不令人無奈、愁苦。這兩句對往昔的回憶,自然引出下片的千縷閑愁,萬種情思。
「錦箋」二句,睹物懷人,嘆惋無盡。錦箋,精緻華美的信紙,是她捎來的信箋。珠,珍珠鑲嵌的首飾,是「再相逢」時的贈物。二句寫歡聚已逝只能面對她情意綿綿的信和尚帶余香的贈物空自追念,低回不已。一「尚」、一「未」,寫記憶猶新,前情在目,上承情事,下啟愁懷。錦箋墨跡未乾,珠飾還散發著她的香氣,而往事浮雲,舊情難續。萬種愁懷,由「空惹」一句道出。說「空惹」,或許是由於信物尚存,難成眷屬;或許是由於舊情未泯,人已杳然。總之,這在封建社會是常見的愛情的悲劇。悲劇已成,「錦箋」「珠香派運」,於事無補:「閑愁千縷」,也是自尋煩惱罷了。但是,惹出「閑愁千縷」的,不僅是她的所贈,還有七夕這個敏感的夜晚以及跟它有關的神話傳說。
韓鄂《歲華記麗》卷三引《風俗通》:「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古人七夕詞,無不提到牛郎織女,感慨他們一年才一見的刻骨相思,但秦觀卻說:「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有新意也有深意。趙以夫此詞也是更進一步地寫,認為自已和情人還不如牛郎織女,他們尚能一年一見,而自己和情人的再見卻杳杳無期。
總之,上片寫歡情,下片寫離恨,中間用「又還」句過渡,鋪排得體,結構緊密。上下互相映襯,中心十分突出。全詞筆淡而情濃,是篇較有特色的作品。
鵲橋仙·七夕原文、翻譯及賞析2
鵲橋仙·七夕
宋代:蘇軾
緱山仙子,高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譯文及注釋
緱(gōu)山仙子,高清雲渺(miǎo),不學痴(chī)牛騃(ái)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緱山仙子王子喬性情高遠,不像牛郎織女要下凡人間。皎潔的月光中停下吹鳳簫,擺一擺手告別人間去成仙。
緱山:在今河南偃師縣。緱山仙子指在緱山成仙的王子喬。雲渺:高遠貌。痴牛騃女:指牛郎織女。在這里不僅限於指牛郎織女,而是代指痴迷於俗世的芸芸眾生。鳳簫聲:王子喬吹笙時喜歡模仿鳳的叫聲。時人:當時看到王子喬登仙而去的人們。
客槎(chá)曾犯,銀河微浪,尚(shàng)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聽說黃河竹筏能直上銀河,一路上還挾帶著天風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緣分,分別後誰知道各自向何方?
槎:竹筏。銀河:天河。尚:還。前緣:前世的因緣。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緱山仙子王子喬性情高遠,不像牛郎織女要下凡人間。皎潔的月光中停下吹鳳簫,擺一擺手告別人間去成仙。
聽說黃河竹筏能直上銀河,一路上還挾帶著天風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緣分,分別後誰知道各自向何方?
注釋
鵲橋仙:詞牌名,又名《鵲橋仙令》、《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等。
緱(gōu)山:在今河南偃師縣。緱山仙子指在緱山成仙的王子喬。
雲渺(miǎo):高遠貌。
痴(chī)牛騃(ái)女:指牛郎織女。在這里不僅限於指牛郎織女,而是代指痴迷於俗世的.芸芸眾生。
鳳簫聲:王子喬吹笙時喜歡模仿鳳的叫聲。
時人:當時看到王子喬登仙而去的人們。
槎(chá):竹筏。
銀河:天河。
尚(shàng):還。
前緣:前世的因緣。
創作背景
熙寧七年(1074年),詞人和陳令舉坐船遊玩,一邊喝酒,一邊快樂的暢談,然而相聚總是要分離的,為了表達對陳令舉的依依不捨,詞人便寫下這首詞送給他。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詞,題為七夕,是寫與友人陳令舉在七夕夜分別之事。
上片落筆先寫陳令舉之風度,他高情雲渺,如侯家人於緱氏山頭的王子晉在風簫聲聲的新月之夜,沒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飄然而去。與友人在七夕夜分別,詞人自然想到牛郎織女,但陳令舉不像他們那樣痴心於兒女之情。
下片想像友人乘坐的船隻來到銀河之中,當他回到人間時,就挾帶著天上的天風海雨。接著他評價二人的友誼能夠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緣,當天風海雨飄飄散去之後,友人也將隨風飄去。
寫送別,一般人都會徒增傷感,而詞人卻是豪氣縱橫,馳騁想像,遨遊天界銀河,如陸游所說「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一般寫七夕銀河,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之類的柔情凄景,而詞人筆下那天風海雨之勢,正顯露了他不凡的氣魄與胸襟,這種逼人的天風海雨,便是他豪放詞風形象性的說明。
賞析二
「緱山仙子,高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贊美王子喬仙心超遠,若有若無,不去學習牛郎織女身陷情網,作繭自縛。「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承接前文,刻畫王子喬超凡脫俗的形象。王子喬吹簫奏鳳凰之鳴,揮手告別時人,乘鶴而去,令人羨慕。王子喬放浪形骸、超凡成仙的形象,和放棄仙位陷於情網的織女形成強烈的對比,表現出詞人渴望像王子喬一樣能夠遺世獨立、羽化成仙的情志,也是詞人對陳令舉離別情思的開導之語。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借用晉人遇仙的神話故事,比況幾位友人曾沖破銀浪泛舟而行。「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寫歡樂的地方很少,很快就面臨離別。「相逢一醉是前緣」,寫自己和友人的相聚,「風雨散、飄然何處」,寫朋友分別之後各自離去。「一醉是前緣」,含慰藉之意,「飄然何處」,蘊含無限的感慨之情。
全詞不但擺脫了兒女艷情的舊套,藉以抒寫送別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緊扣七夕,格調上用飄逸超曠取代纏綿悱惻之風,讀來深感詞人的超凡脫俗以及卓而不群的姿態。
❹ 鵲橋仙·七夕 納蘭性德這首詞,為什麼我找到兩個人版本,請問哪一首詞是正確的。
寫《鵲橋仙·七夕》有很多詩人,所以重復的也不奇怪。有關《鵲橋仙·七夕》如下:
1.《鵲橋仙·月波清霽》宋·歐陽修
月波清霽,煙容明淡,靈漢舊期還至。
鵲迎橋路接天津,映夾岸、星榆點綴。
雲屏未卷,仙雞催曉,腸斷去年情味。
多應天意不教長,恁恐把、歡娛容易。
2.《鵲橋仙·纖雲弄巧》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3.《鵲橋仙·七夕》宋·蘇軾
緱山仙子,高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
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4.《鵲橋仙·七夕》宋·范成大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
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5.《鵲橋仙·七夕》宋·朱淑真
巧雲妝晚,西風罷暑,小雨翻空月墜。
牽牛織女幾經秋,尚多少、離腸恨淚。
微涼入袂,幽歡生座,天上人間滿意。
何如暮暮與朝朝,更改卻、年年歲歲。
6.《鵲橋仙·華燈縱博》宋·陸游
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
酒徒一半取封侯,獨去作、江邊漁父。
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蘋洲煙雨。
鏡湖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君恩賜與。
7.《鵲橋仙·夜聞杜鵑》宋·陸游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
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
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7.《鵲橋仙·風清月瑩》宋·李之儀
風清月瑩,天然標韻,自是閨房之秀。
情多無那不能禁,常是為、而今時候。
綠雲低攏,紅潮微上,畫幕梅寒初透。
一般偏更惱人深,時更把、眉兒輕皺。
8.《鵲橋仙·為岳母慶八十》宋·辛棄疾
八旬慶會,人間盛事,齊勸一杯春釀。
胭脂小字點眉間,猶記得、舊時宮樣。
綵衣更著,功名富貴,直過太公以上。
大家著意記新詞,遇著個、十字便唱。
9.《鵲橋仙·己酉山行書所見》宋·辛棄疾
松岡避暑,茅檐避雨,閑去閑來幾度?
醉扶怪石看飛泉,又卻是、前回醒處。
東家娶婦,西家歸女,燈火門前笑語。
釀成千頃稻花香,夜夜費、一天風露。
10.《鵲橋仙·說盟說誓》宋·蜀妓
說盟說誓,說情說意,動便春愁滿紙。
多應念得脫空經,是那個、先生教底。
不茶不飯,不言不語,一味供他憔悴。
相思已是不曾閑,又那得、工夫咒你。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