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十二情人節上腳
㈠ 求一動畫片,以12生肖為背景
《水果籃子》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譯名),又譯為《魔法水果籃》(台灣東立出版社譯名)、《幻影天使》(台灣大然文化譯名)或《生肖奇緣》(香港玉皇朝譯名),是一套日本的少女漫畫作品,作者為高屋奈月。漫畫連載於白泉社的雙周刊《花與夢》,連載期間共8年又4個月,單行本全23卷,至2007年3月為止全球銷售突破1800萬冊,其中北美版佔200萬冊
[編輯本段]作品概要
積極開朗又有些「脫線」的高中女生本田透由於相依為命的媽媽意外車禍離世,被好心的爺爺收養。但是由於姑姑也要到爺爺家住,爺爺家的房子要改建,小透只好以到朋友家住的名義暫時在森林裡搭起了帳篷住了下來,就是在這片草摩家的森林裡,由於男二號草摩由希與家人一起到森林裡散步時便意外的看到了同班同學小透 ,之後小透居住在了草摩家,也接觸到了草摩家的秘密。由於被詛咒的命運,草摩家的人過著痛苦的生活,每個人都有傷心的往事,積極又樂觀的小透的出現給草摩家帶來了笑容和希望。並最終與同時被詛咒的男主角草摩夾在一起。
[編輯本段]名字起源
水果籃子這個名字的由來原本是一起進行的一個游戲,規則是每個人分別代表一個水果,叫到哪種水果,哪種水果就會被放進象徵為集體的那個水果籃子里,那個人也要加入到大家當中去玩耍。本田透小時候也玩過這個游戲,但她遲遲沒被叫到,因為她代表的不是水果,而是飯團。雖然只有小透玩過這個游戲,但故事中的人物都處於這個游戲之中,簡單看來小透到草摩家就像被放在水果籃子里的飯團,與這些孤單寂寞的人顯得那麼格格不入;再換個角度看,如果普通的人是水果的話,草摩家的人也成了與普通人格格不入的飯團。這個比喻雖然奇怪,但是很形象,更主要的是,就像是這個游戲的參與者,他們所能做的,除了等待就沒有選擇。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高屋奈月(高屋 奈月,Natsuki Takaya筆名),有名的日本少女漫畫作家
性別:女
生日:7月7日
星座:巨蟹座
血型:A
籍貫:東京
出生地:靜岡
喜歡打游戲(這是漫畫書上說的)
喜歡的顏色:暗淡的,特別是藍色和綠色。不過最近終於也開始試著喜歡亮麗的顏色了。
喜歡的食物:鮑魚(因為不可以多吃),糖果喜歡口香糖,吃的頻繁程度讓人懷疑我是不是口香糖魔人,另外討厭的食物是燈籠椒和柚子。
主要經歷:
高屋奈月的處女作為1992年在《花與夢》PLANET增刊9月1號發表《BORN FREE》。其代表作《水果籃子》自1998年開始連載以來,即使她曾經因手疾一度停載,卻一直人氣十足,位列2002--2003年日本最受歡迎作品的第三位。該作的TV版從2001年開播。並且該作在2001年獲第25回講談社漫畫賞。
高屋奈月畫風清新甜美、情節輕松明快、人物刻畫個性鮮明。
主要作品:
《夢想一世情》 1994--1997 全5冊 白泉社
《羽翼天使》1995--1998 全6冊
《水果籃子[幻影天使]》1-19+ (全22)(動畫26集)
《你是我的天使》 (全一期)
《星之歌》已出版5卷 白泉社
《幻影夢想》全3卷 白泉社
[編輯本段]人物介紹
本田透(ほんだ とおる)聲:堀江由衣
職業:都立海原高校2年級生
屬相: 狗
星座:牡羊座
血型:A型
身高:156.7cm
體重:46kg
家族:父母(已過世)、爺爺
喜歡的事物:媽媽、貓、做家事 ,和大家一起.
討厭的事物:自己身邊的人被傷害.飯團
年齡:16歲
簡介:故事的主要人物,幼年時父親因病逝,約一年前母親在交通意外身亡。媽媽去世後便成了孤兒,很想讓自己屬不是十二生肖中的貓,和草摩家的草摩紫吳、草摩由希、草摩夾住在一起,負責他們的家務。小透性格開朗,不知不覺中影響了大家的性格。她也很易於滿足,懂得感恩,是十分單純和可愛的女孩.
草摩由希 (そうま ゆき) 聲:久川綾
職業:都立海原高校2年級生
屬相: 鼠
星座:處女座
血型:A型
身高:172.7cm
體重:55kg
家族:父母、綾女(由希的哥哥)
喜歡的事物:家庭菜園、小透
討厭的事物:貓、十二生肖的宿命、 自己像女孩的臉、綾女
十二生肖中的「鼠」,一度和被「貓」附身的草摩夾關系緊張。由於外表英俊溫柔,十分受女生歡迎,被稱為「王子」,(但在小透住進家裡之前,對外人都採取拒絕態度)。 在學校擔任學生會會長。雖被稱為王子卻非常不擅長家事,在小透來到自己和紫吳共住的屋子之前,屋內的廚房是一團亂。 童年生活苦不堪言,因為被慊人禁閉過,所以有點害怕慊人。
草摩 夾 (そうま きょう) 聲:關智一
別名: 夾吉(綾女取的外號)
職業:都立海原高校2年級生
屬相: 貓....
星座:巨蟹座
血型:A型
身高:174cm
體重:57.5kg
家族:師匠
喜歡的事物: 格鬥技、師匠 、小透、牛奶
討厭的事物:由希、韭菜、味噌、洋蔥 、面鼓,樂羅的熱情和別人對他鄙視
十二生肖故事中的「貓」。小時候受到忽視,十分想打贏作為老鼠的由希。夾的母親為了夾的事情精神崩潰,自殺身亡,所以夾的父親很憎恨他。被上一代「貓」的孫子籍真收養,很尊敬師父籍真。必須戴上塗有高僧血液的骨頭佛珠作加護,否則會現「貓妖」的真面目。喜歡鍛鍊,超級討厭韮菜。夾害怕寂寞,害怕會失去幸福、快樂。現在更害怕失去小透。
草摩潑春(そうま はつはる) 聲:陶山章央
職業:都立海原高校1年級生
屬相: 牛
星座:巨蟹座
血型:O型
身高:170.2cm
體重:57.5kg
家庭:不詳,只知道他老媽出門要化妝一個小時以上。
喜歡的事物:依鈴、由希、格鬥技
十二生肖中的「牛」,具有雙重性格,平常飄逸超然,發飆時會變成極度瘋狂的黑色潑春(黑春),什麼事情都作的出,恢復正常時又變回白色潑春(白春)十分溫柔體貼。潑春曾經十分怨恨作為老鼠的由希(在未見過由希之前),認為牛被人稱笨,是老鼠的原因。但在與由希說話過後(那是他們第一次見面)改變了對由希的看法,從此很喜歡(或崇拜)由希。喜歡依鈴,在依鈴被父母遺棄時,曾挺身維護她的尊嚴,甚至為依玲不惜與十二生肖最懼怕的慊人作對,最後和依玲在一起。
草摩杞紗 (そうま きさ) 聲:名冢佳織
職業:小學6年級生
屬相: 虎
家族:父母
星座:雙魚座
血型:A型
身高:145cm
體重:32kg
喜歡的事物: 透(在十七話中老是跟著透)、卡通 、燈路
十二生肖中的「虎」,擁有金色的眼眸。由於外表異於常人,一度受到同學們的欺負,不願開口說話和拒絕上學,被潑春帶到紫吳家暫住。在小透等人的影響下開始面對一切。喜歡燈路,後來和燈路在交往... ...
草摩紅葉 (そうま もみじ) 聲:齋藤彩夏
職業:都立海原高校1年級生
屬相: 兔
星座:雙魚座
血型:O型
身高:155.8cm
體重:47.5kg
家族:父母.小桃
喜歡的事物:小透,拉小提琴(拉出的曲子有一種淡淡的傷感)
最大的夢想:開一場個人小提琴音樂會讓爸爸媽媽妹妹一起來聽
十二生肖中的「兔」,高一的男生,卻總是女生的打扮,喜歡給別人講故事,而且一講起故事整個人極度陰沉、悲傷。外表近似小學生,媽媽生下紅葉時由於過度驚嚇面臨很大的壓力,只好被清除了記憶,從此以為紅葉只是草摩家一個親戚的孩子。但是紅葉還是生活的很樂觀和積極。有一名妹妹名「桃」。 為了不傷害妹妹而放棄了學小提琴的機會,最後長成了大人樣子了 很帥啊。漫畫版中,為了最終讓媽媽和妹妹桃子看見自己,立志要當一名小提琴家,為此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草摩波鳥 (そうま はとり) 聲:井上和彥
職業:草摩家的主治醫生
屬相: 龍
年齡:27歲
星座:巨蟹座
血型:A型
身高:182cm
體重:69kg
特殊能力:記憶隱蔽
十二生肖中的「龍」,其實是海馬,草摩家的醫生,有消除記憶的能力,由於曾經與同族的草摩佳菜相戀,要求慊人准許婚事,被慊人戳瞎了左眼,被迫消除佳菜的記憶。但是還是在很盡職的照顧慊人,很愛護十二生肖的朋友們.國內正版漫畫譯名為「草摩羽鳥」。曾喜歡佳菜。
草摩綾女 (そうま あやめ) 聲:宮本充
職業:服裝店AYAME的店長
屬相: 蛇
家族:父母、由希
年齡:27歲
星座:射手座
血型:A型
身高:175cm
體重:63kg
喜歡的事物: 喝茶 由希 波鳥
討厭的事物:被人忽視
附身:蛇
十二生肖中的「蛇」,服裝店的老闆,有點神經質的樂天派,也是由希的親哥哥。經常口出狂言,令旁人十分尷尬,喜歡給別人起外號。綾女很想改善和由希的關系,並且在小透的幫助下,兄弟兩人關系有所進展。
草摩依鈴(そうま いすず)
職業:無業
屬相: 馬
星座:射手座
血型:B型
身高:165.5cm
體重:52kg
喜歡的事物:潑春
附身:馬
十二生肖中的「馬」,潑春的女朋友,有個充滿痛苦回憶的童年,曾因為要保護潑春不被慊人傷害,而和潑春分手過,但後來又重回潑春的懷抱。依鈴被雙親拋棄,被樂羅的母親收養,住在樂羅的家。不擅長表達自己的心意,明明感謝對方,卻害羞得不肯講真心話,舉止有點凶惡,但內心溫柔。
草摩燈路 (又名橙路)(そうま ひろ) 聲:淵崎有里子
職業:小學6年級生
屬相: 羊
星座:獅子座
血型:AB型
身高:150cm
體重:38kg
喜歡的事物: 杞紗 長篇大論
討厭的事物:大人
十二生肖中的「羊」,喜歡著作為老虎的杞紗,但是不怎麼會表達自己,也因杞紗很喜歡小透,而嫉妒她,認為小透是自己的情敵。覺得大人都是笨蛋,喜歡說一些看起來很有道理的長篇大論來唬人。與夾一見面便吵架。曾目睹依鈴被慊人從樓梯推下受傷。亦因為向慊人坦言喜歡杞紗,導致紗杞被慊人毒打一頓。有一名妹妹名「日向」,是一位很疼愛母親和妹妹的好男孩。
草摩利津 (そうま りつ) 聲:冨永み~な
職業:私立大學3年級生
屬相: 猴
家庭:母、父
星座:山羊座
血型:AB型
身高:174.3cm
體重:59kg
年齡:20歲
十二生肖中的「猴」,缺乏自信,是個喜歡男扮女裝的青年,非常的自責,常為了莫名其妙的事向別人道歉。動作敏捷。經典台詞「對不起」。
草摩紅野 (そうま くれの))
職業:貼身保鏢
屬相: 雞
星座:天蠍座
血型:B型
身高:179cm
體重:66kg
年齡:26歲
喜歡的事物:小魚(小透的好友)、嘗試新事物、散步
十二生肖中的「雞」魚谷所喜歡的人,很早就已經解開詛咒。在慊人身旁一直照料。對紫吳一直存有內疚感。足不出戶,對正常的生活細節一竅不通。
草摩紫吳 (そうま しぐれ) 聲:置鮎龍太郎
職業:小說家
屬相: 狗
星座:天蠍座
血型:AB型
身高:178cm
體重:68.5kg
年齡:27歲
喜歡的事物: 慊人、作詞、拖稿
十二生肖中的「狗」,一名作家,和綾女、波鳥曾是有名的三人組。喜歡作弄出版社編輯(小滿)。
草摩樂羅 (そうま かぐら) 聲:三石琴乃
職業:私立女子短大1年級生
屬相: 豬
星座:巨蟹座
血型:B型
身高:163.5cm
體重:51kg
喜歡的事物:夾
十二生肖中的「豬」,短期大學一年級生。夾小時候的玩伴。樂羅一直在追求夾。平時斯文有禮,但面對夾時會突然變得異常激動,對他施以拳打腳踢。最終繼續在尋找愛人的道路上努力著。
草摩慊人 (そうま あきと) 聲:若葉紫
職業:草摩一族的現任當家
星座:巨蟹座
血型:AB型
身高:173.8cm
體重:43kg
討厭的事物:別人違背他(後面逐漸好轉了)
最喜歡的人:爸爸草摩晶 紫吳
摩家的當家,自幼被當成男孩撫養,體弱多病,性格乖張暴戾。討厭看到十二生肖成員得到愛情和幸福。其實內心十分害怕寂寞,因此希望以十二生肖的牽絆維系關系。與母親楝關系極度惡劣。 最後因為小透的關系變回女兒身,並且和紫吳在一起了。(感覺很不錯啊呵呵)
慊人在動畫中是男性,因為動畫製作是漫畫還未進展到揭開慊人的秘密。並且在動畫中慊人性格暴躁一無是處,因此不主張將動畫和漫畫中的慊人混為一談。
草摩楝(そうま れん)
草摩慊人的親生母親,原本是草摩家的下女卻和當時的當家—草摩晶相戀而生下慊人,其地位也一躍成為草摩家女侍口中的「太太」。在慊人出生之後覺得,丈夫的目光全集中在女兒慊人的身上,因而母女之間產生嫌隙,甚至在懷孕之初便要求(漫畫版中是生下慊人後嫉妒其夫疼愛女兒而恨女兒,便提出要求),慊人出生之後一定要當做男兒來撫養,否則便不將慊人生出,造成日後慊人雖為女兒身卻穿著男性打扮之緣故。和慊人的感情非常不好。被「新派」的人擁立為領導人,因而新派又被稱為「楝派」。
草摩晶(そうま あきら )
草摩慊人的親生父親,草摩家前代當家,年輕早逝。個性上帶有一點朦朧幻美的憂郁,和草摩家的下女—草摩楝相戀之後而生下慊人,認為只有楝能了解自己。在慊人出生之後灌輸給慊人「你是受大家期待所出生的,你是和十二生肖有著系絆的神明」之觀念。
草摩藉真(そうま かずま) 聲:井上倫宏
阿夾的武術師父,但更像是阿夾的父親,在阿夾的母親自殺身亡之後,便收養了阿夾,教導了阿夾很多事情。在生活上的小地方迷迷糊糊,根本不會做菜,但卻常常「感覺」自己能夠做出一手好菜而搞的一團亂。同時也是由希、樂羅和潑春的武術師父。
草摩梅休
十二生肖中「猴」之利律的母親,經營草摩家企業之屬的溫泉旅館。個性上和兒子利津一樣,常常激動的四處向人道歉。
魚谷卯緒(うおたに ありさ) 聲:今井由香
小透的好友,曾經是黑幫女老大,受小透媽媽的影響有了轉變,曾在小透媽媽墓前發誓一定會照顧好小透。漫畫版里,譯名為「魚谷亞里紗」。喜歡紅野,最後和紅野在一起
花島溯(はなじま さき) 聲:安原麗子
家人:弟弟(好象說只要知道對方的名字就可以住咒對方)、父母
小透的好友,電波女。利用電波教訓欺負小透的人。國內正版漫畫譯名為「花島咲」。曾喜歡佳菜漫畫版里喜歡夾得養父,並在藉真的道場里幫忙,順便追求藉真。
本田今日子(ほんだ きょうこ), 聲:安原麗子
透的母親,舊姓「勝沼」,外號「紅蝶」,與父母關系惡劣。遇上當實習老師的本田勝也後互相愛慕,組織家庭。在故事開端,不幸遇上交通意外身亡。
皆川素子 聲:清水香里
由希王子愛好會會長
木之下南 聲:潛井晴美
由希王子愛好會副會長
相田莉香
由希王子愛好會三號會員,據說天下沒有她打不開的鎖。。。
後藤舞
由希王子愛好會二號會員
山岸美緒
由希王子愛好會一號會員
草摩佳菜
草摩波鳥曾經的愛人,後被草摩波鳥刪除記憶。
㈡ 12個月用什麼鮮花來表示
一月水仙清水養
二月杏花伸出牆
三月桃花紅艷艷
四月杜鵑滿山岡
五月牡丹笑盈盈
六月蘭花吐芬芳
七月荷花別樣紅
八月桂花腌蜜糖
九月菊花傲秋風
十月芙蓉斗寒霜
十一月山茶初開放
十二月梅花雪裡香
㈢ 情人節的古詩
愛情禮物的.選擇不僅僅是情侶戀人之間,還包括夫妻、情人之間以及即將戀愛者的第一次約會。下面我整理的關於情人節的古詩,歡迎來參考!
情人節的古詩1
1、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李益《江南曲》
2、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隱《無題》
3、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擊鼓》
4、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
5、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桐》
6、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張先《千秋歲》
7、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張籍《節婦吟》
8、自從別歡後,嘆聲不絕響,黃檗向春生,苦心隨日長。——《子夜四時歌》
9、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李冠《蝶戀花》
10、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曹雪芹《紅樓夢》
11、一枝穠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李白《清平調之二》
12、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辛棄疾《摸魚兒》
13、獸爐瀋水煙,翠沼殘花片,一行行寫入相思傳。——張可久《塞鴻秋》
14、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歐陽修《玉樓春》
15、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蟾宮曲·春情》
16、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李商隱《辛未七夕》
17、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間無地著相思。——況周頤《減字浣溪沙》
18、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李之儀《卜運算元》
19、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元好問《摸魚兒》
20、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李煜《更漏子金雀釵》
21、相思樹底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啟超《台灣竹枝詞》
22、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縷衣》
23、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24、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佚名《鳳求凰·琴歌》
25、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幕幕。——秦觀《鵲橋》
26、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27、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李之儀《卜運算元》
28、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晏殊《玉樓春》
29、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李清照《一剪梅》
30、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白居易《長恨歌》
31、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蘇軾《江城子》
32、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盧照鄰《長安古意》
33、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
34、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歐陽修《玉樓春》
35、君若揚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沈各異勢,會合何時諧?——曹植《明月上高樓》
36、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司馬光《西江月》
37、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不多情。——納蘭性德《攤破浣溪沙》
38、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在其板屋,亂我心曲。——《秦風·小戎》
39、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李商隱《暮秋獨游曲江》
40、今夕何夕,見此良人。——佚名《詩經·唐風·綢繆》
41、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徐幹《室思》
42、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張生《千秋歲》
43、幾次細思量,情願相思苦!——胡適《生查子》
44、重疊淚痕緘錦字,人生只有情難死。——文廷式《蝶戀花》
45、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情人節的古詩2
一.玄都五府風塵絕,碧海三山波浪深;桃實千年非易待,桑田一變已難尋。
二.別有仙居對三市,金闕銀宮相向起;台前鏡影伴仙娥,樓上簫聲隨鳳史。
三.鳳樓迢遞絕塵埃,鶯時物色正裴回;靈芝紫檢參差長,仙桂丹花重疊開。
四.雙童綽約時游陟,三鳥聯翩報消息;盡言真侶出遨遊,傳道風光無限極。
五.宋玉愁空斷,嬌饒粉自紅;歌聲春草露,門掩杏花叢。
六.注口櫻桃小,添眉桂葉濃;曉奩妝秀靨,夜帳減香筒。
七.鈿鏡飛孤鵲,江圖畫水葒;陂陀梳碧鳳,腰裊帶金蟲。
八.杜若含清露,河蒲聚紫茸;月分蛾黛破,花合靨朱融。
九.發重疑盤霧,腰輕乍倚風;密書題豆蔻,隱語笑芙蓉。
十.莫鎖茱萸匣,休開翡翠籠;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十一.扇風生玉漏,置水寫銀河;閣下陳書籍,閨中曝綺羅。
十二.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二秋葉神媛,七夕望仙妃。
十三.影照河陽妓,色麗平津闈;鵲橋波里出,龍車霄外飛。
十四.露泫低珠佩,雲移薦錦衣;更深黃月落,夜久靨星稀。
十五.空接靈台下,方恧辨支機;牽牛出河西,織女處其東。
十六.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神光意難候,此事終蒙朧。
十七.颯然精靈合,何必秋遂通;亭亭新妝立,龍駕具曾空。
十八.世人亦為爾,祈請走兒童;稱家隨豐儉,白屋達公宮。
十九.膳夫翊堂殿,鳴玉凄房櫳;曝衣遍天下,曳月揚微風。
二十.蛛絲小人態,曲綴瓜果中。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終。
二十一.又近中元,素秋時候;月皎風高,漸涼生襟袖。
二十二.灝氣澄凝,是誰清白,應此秀;味洗膏粱,才侔沈謝,三朝勛舊。
二十三.好是新來,日臨連帥,化格黔黎,政歸仁厚。
二十四.早禱群祠,有雨隨車驟;願與寰區,共資膏澤,歲歲稱眉壽。
二十五.孝感靈泉,涓涓不絕,斟為醇酎。
二十六.坐中客。共千里,瀟湘秋色。
二十七.漸萬寶西成農事了,稏看黃雲阡陌。
二十八.喬□橘洲風浪穩,岳鎮聳倚天青壁。
二十九.追前事興亡相續,空與山川陳跡。
三十.都會繁盛,依然似昔;聚翠羽明珠三市滿,樓觀涌參差金碧。
三十一.乞巧處家家追樂事,爭要做豐年七夕。願明年強健,百姓歡娛,還如今日。
三十二.秋到郊原日夜涼,黍禾高下已垂黃;荷花猶有晚來香,天上佳期稱七夕。
三十三.人間好景是秋光,竹洲有月可徜徉。
三十四.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三十五.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三十六.桑蠶不作繭,盡夜長懸絲;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三十七.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三十八.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三十九.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四十.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四十一.莫言相見闊,天上日應殊;向日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四十二.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四十三.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四十四.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四十五.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四十六.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四十七.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四十八.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四十九.七夕醉答君東湯顯祖,玉名堂開春翠屏;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五十.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㈣ 七夕情人節的由來典故
七夕情人節的由來典故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傳統節日,在農歷七月初七慶祝。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七夕情人節的由來典故,一起來看看吧!
七夕情人節的由來典故1
【七夕由來】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
魏晉南北朝時,隨著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日趨完善,七夕已成為普遍的節日,節俗活動日臻豐富多彩,而「乞巧」之舉則成為最為普遍的節俗活動。《荊楚歲時記》一書中描述此俗雲:「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婦人結綵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等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更為有趣的是,由於魏晉文化的繁榮,此時的登樓曬衣改為了登樓曬書。
隋唐是七夕節大發展的時期,雖然其習俗基本上和魏晉相同,但其規模和盛況遠遠超過了前朝。比如七夕期間以錦彩結成樓殿,「嬪妃穿針,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的場景,在《隋唐演義》等文學作品中可以窺見一斑。特別是吟詠七夕的詩篇更比比皆是,僅全唐詩中就有僅千首。比如崔顥詩雲:「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執針線。仙裙玉佩空自如,天上人間不相見。」祖詠同題詩亦雲:「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相看。」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
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明清時期,七夕做為最重要的民間年節之一,可謂精彩紛呈。據記載,明代七夕時,民家「女子以碗水暴月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月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如椎,因此卜女之巧」。清代,七夕的主要活動則是家家陳瓜果等食品和焚香於庭,用以祭祀牽牛郎、織女二星乞巧。
時至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故有人稱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
【別稱匯總】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
牛郎織女(刻紙)一
牛郎織女(刻紙)一
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
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蘭夜:農歷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
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
七夕情人節的由來典故2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農歷七月七日夜晚,俗稱「七夕」,相傳是天上的牛郎和織女一年一度天河相會的日子。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開始於漢代。因此,七夕節的形成也在漢代,當時就有「穿七孔針」、「以瓜果祭牽牛織女」、「登樓曝衣」的習俗。到了魏晉南北朝以後,牛郎織女的故事已經從戀愛進而結婚、分離,到每年只能相會一天。傳說逐漸完整,由於情節感人,因此在全國各地廣為流傳,只是每個地方流傳的情節略有不同。
以下是在台灣流傳的故事: 古時候,天上的主宰玉皇大帝的第七位公主叫做織女,花容月貌,手藝高明,天天為天宮織錦。有一美男神叫做牛郎,由於勤於牧牛耕種,因此玉帝就把織女許配給他。但是沒想到兩人卻因為愛情繾綣而漸漸廢馳了工作,玉帝非常擔憂,就命令喜鵲(現為吉祥的象徵)轉告二人,每隔七天才允許二人相聚一次,其餘日子都要工作。但是這只喜鵲粗心大意,竟把命令傳錯了,說是每天都可以相聚一次,因此二人還是過著恩愛的生活,終於把每天的工作廢馳了。玉帝聽到這個消息,十分生氣,就下令二人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聚一次,並用發簪在空中劃了一道境界,把二人隔離。這道境界就是天上的銀河。同時,為處罰喜鵲的失職,命令喜鵲在每年的七月七日晚上,要集合同類,在銀河上搭起一座長橋,好讓牛郎與織女過橋相聚。每當二人相聚之時,互相傾訴一年來的思慕之情,不斷地淌著傷心的眼淚。因此,每年七月七日的晚上,空中常常會下著毛毛細雨。
另外七夕也是「註生娘娘」及「七娘媽」的誕辰。「註生娘娘」陳靖姑,又稱「臨水夫人」,是福建蒲田縣臨水人。她之所以被人們奉祀為生育之神,是因為相傳她曾救了很多的產婦。據說:宋代蒲城有個叫徐清叟的人,他的媳婦懷胎十七個月,還沒有生產,有一天,一個婦人自稱姓陳專醫生產專程來拜訪他,吩咐他准備一間房間,房內的地板挖一個洞,把孕婦移到樓上,並且命令僕人拿著棍子在樓下看守。不久孕婦就生下一條大蛇,僕人看見立刻就把它打死,孕婦才得以平安。徐清叟很高興要送珠寶表示感謝,但是陳姓婦人卻不接受,只要求一條手帕就離開了。多年以後,徐清叟調任福州,在一座陳夫人廟裡面,發現了這條手帕,於是他就奏請朝廷,封贈神號。據說,福州的註生娘娘廟,有配祀三十六婆姐,也就是璘王所賜的三十六個宮女,本省祀奉註生娘娘,只配祀十二婆姐,是略數的。
七夕情人節的由來典故3
關於牛郎織女傳說的典籍記載,最早見於《詩經·大雅·大東》:「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皖彼牽牛,不以服箱。」其二為《詩經·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神女,不可求死。」這些記錄只是牛郎織女傳說的雛形,這幾句話描述了織女沒有織布,牽牛不拉車,顯然,此時描繪的織女星和牽牛星主要還是作為帶有農耕文明和家庭手工業文明的象徵的兩個星宿出現,並沒有出現傳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相互關系和相關情節,這時的織女與牽牛並沒有產生男女關系。後來的《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牛郎織女才開始有了隔河相望的相思形象。到了東漢時期,演繹成織女七夕渡鵲橋的傳說。東漢應劭的《風俗通》記載:「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橋首無故皆髡,因為梁以渡織女故也。」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淮南子》「烏鵲填河成橋而渡織女。」《史記》里也有記載:「四星在危面,匏瓜。牽牛為犧牲。其北織女,織女,天女孫也。天官星占日:匏瓜一名天雞,在河鼓東。牽牛一名天鼓,不與織女值者,陰陽不和。」到曹植的《洛神賦》里,才確定了牛郎織女的夫妻關系。而作為夫婦的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大致形成於南北朝時期。當時的《荊楚歲時記》記載:「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役,織成雲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遷。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會。」
由此可見,對牛郎織女二星的歌詠,從周末經春秋戰國,再由漢初至東漢、三國、魏晉南北朝,流傳數百年間,才提到七月七日相會。而那時候的七月七日已經是規模不小的歲時節日了。
七夕起源很早,剛開始時只是作為一個節令。從歷史文獻來看,七夕節起源時間至少在三四千年以前,其起源與星象、物候密切相關。
據說七夕的節日在戰國時期可能就已經有了。據明代羅頎《物源》記載:「楚懷王初置七夕。」但因作者與所載時間相隔太遠,恐不足信。關於七夕乞巧風俗最早的記載當數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文中記載:「戚夫人侍兒賈佩蘭後出,為扶風人段儒妻,說在宮中時,七月七日臨百子池作於闐樂。樂畢,以五色縷相羈,謂之『相愛連』。」 又載:「漢絲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開於襟褸。」這兩條記載都可以說明,西漢初宮中過七月七日的盛況,而漢代這些風俗活動中都不見有關牛郎織女故事的記載。由此可見,七夕並非是牛郎織女傳說所衍生出來的歲時節日。
關於七夕節的起源,我們可以從七夕風俗中去探尋。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星神,也就是對自然的崇拜。《太平御覽》卷三十一引東晉周處《風士記》:「七月初七日,其夜灑掃於庭,露施幾筵,設酒脯時果,散香粉於筵上,以祈河鼓織女,言此二星神當會。」此處的河鼓和織女,指的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牽牛星是視為穀物神,織女則傳說是天帝之女桑蠶神,穀物神和桑蠶神都是我們這個農耕民族的先民極為重視的神袛。那時的人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星宿。至於在七夕拜牽牛和織女二星,是因為兩星的運行七月顯得最為突出。
「七夕」也來源於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據《太平御覽》記載:「七月黍熟,七日為陽數,故以麋為珍。」「七月七日為良日」,所以把它作為慶賀秋收的吉慶日子。漢魏時把這一天作為集會游樂的日子。這一天還是天宮神仙們聚會的日子。《續齊諧記》記載:「織女渡河,諸仙悉還宮。」七數在民間表現為時間上的階段性,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完滿。因此,在七夕風俗里,有乞巧乞福乞情等風俗,都是源於七月七日是良日,以此祈求豐收美滿之意。對時間的崇拜,也延伸到對生命的崇拜上。在七夕風俗中,就有乞子和祭祖的風俗。楊琳在研究七夕節的起源時,結合民俗學相關原理、結合類書、文人筆記、地方誌等相關記載資料,對七夕節的起源問題作了詳細的辨析:七夕節的成因在於「七在古代文化中是個具有生殖魔力的數目,古人將七月七日作為節日是崇拜七這個神秘之數的結果,其實質是對生殖的期盼和膜拜。」因而,在古代,很多女性為了提高自己在社會生活中地位,在七夕節這天往往會進行乞子的活動。
七夕節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才與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結合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大動亂時期,百姓長期處於戰亂之中,追求幸福安定的生活願望在現實中很難實現,於是便向傳說中的人物去乞求。此時牛郎織女的故事進一步完善,並與七夕節相互融合,七夕節成為普遍的節日。除了乞巧的習俗外,七夕節在此期間還多了乞求富貴、長壽、生子的習俗,牛郎織女的堅貞愛情也成了人們的情感寄託。由於女性所處的社會地位較低,在封建社會又通常被視為繁衍後代的工具,生下男嬰因而成為女性為提高社會地位的方式之一,求子也因此而成為七夕節民俗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通過分別對牛郎織女神話傳說和七夕節的探源可見,七夕節的起源主要來自古代人民對星辰、對自然以以及時間的崇拜,其起源與牛郎織女的傳說是毫無關系的。但隨著牛郎織女神話故事的發展演變及其故事中傳達的人類情感,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才逐漸融合交匯的。
七夕情人節的由來典故4
解惑七夕
七夕應叫中國女兒節
相傳農歷七月初七這天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七夕節成了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很多人已經把七夕當成了「中國情人節」。2016年8月22日,知名民俗學家、專家齊守成在接受遼寧晚報記者吳雙采訪時表示,將七夕節當成「中國情人節」是對七夕節的一種誤讀。
齊守成介紹,「七夕」節又叫乞巧節,最早起源於漢代。節俗是曬經書及衣裳,向雙星乞願和穿針乞巧。如果真要將七夕節賦予一種通俗的叫法兒,應該是「中國女兒節」。齊守成解釋,在歷史上「七夕」節這一天,未出門的姑娘們一定要手綁綵線,乞求未來像天上的織女一樣心靈手巧,因此,「七夕節」是古代女孩最重視的節日。七夕節的傳統活動就是女孩子們用綵線穿上綉針,比比誰的針線活做得好,同時擺上瓜果貢品,乞求心靈手巧。
七夕節被誤為情人節
之所以當今社會將七夕節誤讀為「情人節」,可能是源於牛郎織女的浪漫凄美的愛情故事。
事實上,「中國情人節」確實有,但不是七夕,而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即「上元節」。按照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人們要點起彩燈、出門賞月、燃放焰火。「在古代,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婦女往往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拋頭露面是不守禮節的做法,只有在正月十五這一天,才能出門逛燈會,少男少女這一天才能互相會面,傾訴愛慕之情。所以,正月十五,才算是真正的中國情人節。」
很多商家將七夕節當成情人節進行商業炒作,很多青年人把七夕節當成情人節來過,這種做法不僅不利於傳統節日的保護,而且將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扭曲了。「包括媒體都應該多宣傳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對如何過傳統節日有個正確的引導。七夕節之所以能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就是因為它是有中國特色的.節日。我們應該珍惜,千萬不能把自己的東西丟了。」
七夕情人節的由來典故5
超越時空的美麗傳說「牛郎織女」
牛郎和織女的故事經過兩千多年的流傳、發展、演變,有各種不同的版本,主要情節是:
天上王母娘娘的孫女織女,其工作是在天上織雲彩,也稱雲錦天衣;牛郎是人間的放牛郎,父母早亡,受兄嫂虐待,每天和一頭老牛在一起生活,日子過得很苦。
有一天,老牛告訴他,天上織女要和她的姐妹到銀河洗澡,叫他去「偷取」織女的羽衣,這樣沒有了羽衣,織女就不能飛回天上了,就會做他的妻子。
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
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
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就會得到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後來有一天,王母娘娘聽說織女「不守天規」,「私奔」凡間,大為惱怒,就派天兵天將捉拿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
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想起老牛告訴他急難時披上牛皮會得到幫助的話,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了出去,牛郎也飛到了天上。就在牛郎要追上織女的關鍵時刻,王母娘娘拔下頭簪,在織女身後一劃,那劃痕就成了波濤洶涌的天河。牛郎再也過不去了。
從此兩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夜泣啼。現在牛郎星旁的兩顆小星,稱扁擔星,人們說那是牛郎織女的一對兒女。最後,牛郎織女的真情感動了天上的喜鵲,它們每到七月七日就拔下自己美麗的羽毛,架成一道彩虹橋,讓這對相思一年的夫婦在這一夜相會。
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七夕節——單身女性節
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也是一個提倡男女相親的節日。
民俗學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七夕節首先是單身女子的節日。
西北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趙魁夫認為,中國古代,七夕節應該是單身女子最快樂的一天,即使是春節,不少女子都未必可以穿著新衣服去串門,家中一般使喚男子走親訪友,只有在七夕節,古代的單身女子可以著盛裝,大大方方地走出去與姐妹們聚會、玩耍。
「七夕節最早是在西漢的宮廷里執行的,後來流散到民間。」趙魁夫說,在西漢宮廷,宮女們不可能被提倡任意戀愛,所以七夕節最早的內涵主要是乞巧,表彰女子巧慧,女人們在這一天展示刺綉、針線等手藝絕活。
趙魁夫告訴記者,七夕節流傳到民間以後,被加入了諸如愛情、家庭美滿等願望,甚至還加上了提倡讀書、寫文章的內涵,比如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就提到七月七日人人曬書的片段。盡管七夕節各地風俗不同,從古至今一直沒有變的就是以「乞求女子巧慧」為主。
從這個角度出發,趙魁夫認為,七夕節與西方的情人節有很大的不同。「中國古代絕對不允許婦女和丈夫之外的情人有曖昧之情,這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不可能放到檯面上來講。」趙魁夫說,因此有一種說法是,七夕節只應該是未婚女子的節日,望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意思。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民俗學博士儲冬愛也認為,七夕節更確切的說法應該是「未婚女性的節日」。在近代,珠三角地區確實存在著一批「單身女性」,而她們也確實是乞巧節的主體。但是,這批單身女性的性質有兩種,一種是結婚之後不滿安排的婚姻而回到娘家居住,並終生「不落夫家」;另一種則是所謂的「自梳女」,這類女性一般是在十五六歲適婚時卻不滿封建包辦婚姻,而對外宣告終生不嫁,並從此搬入「姑婆屋」居住。這些女性是近代珠三角獨有的一個群體,她們反抗封建婚姻,用自身的行動來追求獨立自主的婚姻。
;㈤ 農歷十二月的名稱有哪些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外號
一年有十二個月,大家都知道,這是生活的基本常識。在古代,人們在紀年法傳入中國之前,一年有十二個月。此外,當我們慶祝中國新年時,五月初五和七月初七等事件的表達都是以農歷的時間為基礎的。現在老一輩的人都關注陰歷而不是陽歷。那麼,在農歷中,這十二個月分別叫什麼呢?每個月份名稱的由來是什麼?
首先,一月是自然的。很多人都知道一月三三五四,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是傳統節日。然而,你知道一月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嗎?
漢武帝沿用夏歷一直到今天,其中有陰陽兩個正月。一般來說,正月指的是農歷的正月。先秦時期每個朝代的正月都不一樣,夏朝有一月,商朝有十二月,周朝有十一月,秦有十月。此時的「正」可以理解為讀音為「正」時的意思,即校正和基準。周朝的正月也被稱為「鄭月」,因為許多國家大事將在這個時候處理。但是,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生於正月。根據避諱原則,正月不能再念「鄭月」,所以念「鄭」。
此外,一月還有其他別名,如劉悅、端月、正月、新月、開年、佳悅和拓月。劉悅是因為人們經常在這個時候將銀柳插在瓶頭上。端月其實和正月是一個意思,「段」和「正」兩個字都是正確的,所以不難理解。至於第一個月,這個根本不用解釋,我看著就懂了。
二月,一直到十月,很好理解。這幾個月的很多別稱都是根據那個月典型的花或者節日習俗來命名的。下面簡單說一下。
二月常用的別稱有杏月、仲春月、中陽月、月如月、李越月、華月月、月中月和約翰月。杏的關鍵時刻是2012年10月。請理解,二月是杏花盛開的季節。每年三四月很多地方都會舉辦杏花節,但是要注意,這里的二月是農歷的二月,三四月是陽歷的三四月,時間差不多。花,認為,應該是因為花節是在二月,花的日子,所以叫它。
三月、桃月、蠶月、絲月、季月、上春、春日、春晚、晚春、晚春。桃花,桃花季。晚春,以三個月為一季,三月底到來,自然是春天的尾巴。
四月,淮月,夏夢,守夏,初夏,陽月,邁月,岳梅,春月,清月,於越。四月也是夏天的第一個月,第一個夏天。
五月、浦月、盛夏、超夏、劉悅、魚月、岳明、天中、高月。五月端午,會掛菖蒲,所以蒲月會來。
六月,荷花月,李月,伏月,焦月,蜀月,燕月,涇陽月,暑月,月,齊月。荷花在六月,根本不用解釋。
七月,喬岳,掛月,藍月,秋蘭,新秋,壽秋,秋夢和趙球。七月的中國情人節,也被稱為乞巧節,也被稱為喬岳。
八月,桂月,庄月,中秋,中秋,上中,桂秋,商輅,春竹。八月是桂花飄香的季節,但說實話,校易搜總覺得桂花的味道有點膩,太甜了。
九月、深秋、窮秋、涼秋、霜商、徐上、菊月、秋吉、傅、三秋、暮商、霜徐、相約、玄月、三夢秋。菊花季,這個也很好記。
十月,晴月,陰月,小陽春,孟春,初冬,去冬,好月,霜月,開冬,正陽月。冬天的第一個月,初冬。
至於後兩個,11月和12月,需要再解釋一下。
11月,古月,冬月,鍾冬,鍾冬,常月,岳倩,龍。
十一月,又名古月,意為「反思過去,吸收新」。它被稱為冬季月份,所以有必要提到一個習語。冬月聽起來像是「寒冬」和「臘月」的組合,其實不是。應該是「寒月」、「冬月」、「臘月」的組合,分別指十月、十一月、十二月。11月之所以被稱為「冬月」,是因為節氣「冬至」出現在11月。從0755年到79000年,有一個「仲冬月亮,生命的月亮叫嫦娥月亮」。一下子,既有冬至,又有嫦娥奔月。11月是萬物積蓄力量卻不會啟動的時候,為了熬過最後一個月的寒冷。
十二月是臘月,臘月,冬時節,嚴冬時節,殘冬時節,冰月,嚴月時節,末冬時節,甲平節,窮節,七夕節。
什麼樣的「冬天」無可厚非。畢竟現在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它被稱為臘月,因為「臘」和「狩獵」是古代的節日。到了年底,我們要去田裡打獵,帶回一些動物來祭拜祖先。很久以後,狩獵祭祀變成了臘祭,La也意味著「接受」,連接著新舊。但不管怎樣,臘月有一件事是必須要做的,那就是祭祀。
說了這么多,好像每個月都有那麼多稱謂,腦容量根本不夠用。其實沒必要全部記住。這些都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每個稱呼背後都有含義。知道了這些和幾個常用的,如果有機會再看到,當然不會被蒙住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