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苦離別
㈠ 七夕經典詩詞鑒賞推薦(十首七夕詩詞)
以下是十首經典的七夕詩詞鑒賞推薦:
《迢迢牽牛星》
- 鑒賞:詩歌借牛郎織女神話,描繪了織女思念牛郎的深情,實際上比喻人間的離婦對遠行丈夫的相思之情。其中「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尤為動人,將離愁別緒表現得淋漓盡致。
《秋夕》
- 鑒賞:通過描寫失意宮女在秋夜凝視牽牛織女星,表達了內心的孤獨與凄涼,反映了宮女對真摯愛情的嚮往。
《乞巧》
- 鑒賞:描繪了古時七夕節人們乞巧的情景,家家戶戶望向碧空,觀賞牽牛織女渡河橋,穿針乞巧,展現了節日的熱鬧與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七夕》
- 鑒賞:通過描繪鵲橋與織女的形象,表達了離別之苦與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同時透露出一種超脫的哀愁。
《鵲橋仙·纖雲弄巧》
- 鑒賞:秦觀以獨特的視角,揭示了愛情的真諦——只要兩情長久,又何必在乎朝朝暮暮。這首詞在同類作品中脫穎而出,傳誦千年。
《鵲橋仙·七夕》
- 鑒賞:蘇軾以七夕為背景,借牛郎織女的故事抒發了對友人的離別之情,全詞格調飄逸超曠,展現了詞人的超凡脫俗。
《行香子》
- 鑒賞:李清照借七夕佳節獨自在家的情境,表達了對遠行丈夫的深切思念,詞中情感真摯,凄婉動人。
《惜秋華·七夕》
- 鑒賞:吳文英通過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的故事,抒發了對所愛女子無由再會的感嘆,詞中情感復雜,既有對愛情的渴望,又有對現實的無奈。
《沉醉東風·七夕》
- 鑒賞:盧摯的小令描繪了七夕之夜的靜謐與美好,人們焚香乞巧,觀賞牽牛織女星,展現了古時七夕節的民俗風情。
《七夕》
- 鑒賞:德容作為明末清初的女僧,在七夕佳節獨含愁緒,她關注的不是牛郎織女的團聚,而是團聚後的離別,這反映了她的特殊遭遇與深沉情感。
㈡ 描寫七夕節的古詩鑒賞(30句七夕詩詞)
以下是30句關於七夕節的古詩鑒賞:
蘇軾《鵲橋仙·七夕》: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這句詩描繪了七夕相會的短暫與離散後的飄然無依。
白居易《七夕》: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表達了七夕節歡情與離恨交織的復雜情感。
陸敬《七夕賦詠成篇》:片時歡娛自有極,已復長望隔年人。描繪了牛郎織女短暫相聚後的長久離別。
杜甫《牽牛織女》:牽牛出河西,織女處其東。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直接敘述了牛郎織女的地理位置與永恆相望的凄美故事。
毛滂《訴衷情令》:人間天上,一樣風光,我與君知。表達了人間與天上同樣美好的風光,以及詩人對愛情的堅定信念。
羅隱《七夕》: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描繪了七夕佳期即將結束,詩人內心的惆悵與不舍。
蘇軾《菩薩蠻·七夕》:相逢雖草草,長共天難老。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表達了雖然相逢短暫,但愛情永恆不變的信念,以及對人間短暫時光的淡然態度。
徐凝《七夕》: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描繪了離別後的悵望與無奈,以及對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羨慕。
劉駿《七夕詩二首 其一》:愛聚雙情款,念離兩心傷。直接表達了相聚時的深情與離別時的傷痛。
張埜《奪錦標·七夕》:問歡情幾許?早收拾、新愁重織。恨人間、會少離多,萬古千秋今夕。描繪了七夕的歡情短暫,新愁又生的無奈與哀怨。
孟浩然《他鄉七夕》: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表達了詩人在他鄉過七夕時的羈旅之愁與對故鄉的思念。
楊朴《七夕》: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諷刺了人們過於追求七夕的乞巧,卻忽視了人間的真情與智慧。
佚名《喜春來·七夕》:天孫一夜停機暇,人世千家乞巧忙,想雙星心事密話頭長。七月七,回首笑三郎。描繪了牛郎織女相會的甜蜜與人間乞巧的忙碌形成鮮明對比。
晏殊《七夕》:秋河不斷長相望,豈獨人間事可哀。表達了牛郎織女長相望的凄美與人間情感的共通性。
李商隱《七夕》: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描繪了牛郎織女為了短暫的相聚而承受的長期離別之苦。
陳師道《菩薩蠻·七夕》: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表達了牛郎織女離愁千載、長相望的哀怨,以及人間情感的復雜與多變。
秦觀《漁家傲》:回首西風猶未忘。追得喪。人間萬事成惆悵。描繪了詩人對過去情感的追憶與對人間萬事的惆悵。
唐彥謙《七夕》:倚闌殿北斜樓上,多少通宵不寐人。描繪了七夕之夜,多少人在樓上通宵不眠,思念著遠方的親人或戀人。
無名氏《七夕歌》:悲莫悲兮離別長,怨莫怨兮私自傷。直接表達了離別之悲與私自哀怨的情感。
李郢《七夕》:莫嫌天上稀相見,猶勝人間去不回。表達了雖然天上相見稀少,但總比人間一去不回要好得多的無奈與安慰。
呂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千里暮雲平,南樓催上燭,晚來晴。酒闌人散斗西傾。天如水,團扇撲流螢。描繪了七夕之夜的景象與詩人病中的孤寂心情。
杜牧《七夕》: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表達了牛郎織女雖然能在雲階月地上相會一次,但別恨卻遠遠超過了這次短暫的相聚。
王之道《鵲橋仙 七夕》:長江滾滾向東流,寫不盡、別離情狀。描繪了長江滾滾東流的壯闊景象,與別離情感的綿延不絕形成鮮明對比。
胡銓《菩薩蠻 辛未七夕戲答張慶符》:玉人偷拜月。苦恨匆匆別。此意願天憐。今宵長似年。描繪了七夕之夜玉人偷拜月的情景,以及離別時的苦恨與對天意的祈求。
周紫芝《鷓鴣天》:相逢不似長相憶,一度相逢一度愁。表達了相逢時的短暫與離別後的長久愁緒。
范鎮《七夕》:天家仙會能多少,未到平明已別愁。描繪了牛郎織女仙會時間的短暫與離別前的愁緒。
德容《七夕二首·其一》: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一鉤。表達了詩人對牛郎織女今宵相會的疑問與對庭前孤月的感慨。
范成大《鵲橋仙·七夕》: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描繪了七夕相逢的短暫與離別後的新愁舊恨交織的復雜情感。
錢易《七夕作》:天上人間重此宵,新情舊恨兩迢迢。表達了天上人間都重視七夕這一夜,但新情舊恨卻如同天涯海角般遙遠。
李清照《行香子·七夕》: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描繪了牛郎織女通過星橋鵲駕才能相見一次的情景,以及他們離情別恨的無窮無盡。
㈢ 七夕古典詩詞
七夕古典詩詞如下:
5、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雲微,蟾光鵲影伯勞飛。—毛文錫《浣溪沙·七夕吟》
賞析:詩人在描述牛郎與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時,含蓄地寫了一對年輕男女的幽會,時機難得,兩情依依。詞中通過對「蟪蛄」、「婺女」等自然現象的擬人化描繪,表現出女子對自身缺少幸福生活的幽怨。全詞以流暢深沉的筆調,含蓄內斂地呈現出人們對愛情的嚮往和感傷。
㈣ 《七夕》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情感
《七夕》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李商隱對亡妻的深切懷戀之情。
《七夕》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詩,此詩先遙想牛郎織女在天上相會,再聯想到自己愛妻早亡而渴望能每年與亡妻相會一次。全詩想像豐富,語言精美,感情深厚。全詩原文如下: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白話文釋義:分開鸞扇走進了帳篷,搭長橋的喜鵲們已經完工。怎樣能將世上的死別,去換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注釋:七夕:農歷七月七日,傳說牛郎和織女這天在天河的鵲橋上相會。鸞(luán)扇:上面綉有鳳凰圖案的掌扇。鸞,鳳凰一類的鳥。扇,指掌扇,古時模仿雉尾而製成的長柄扇,用於坐車上,以敝日擋塵。鳳幄(wò):閨中的帳幕;綉有鳳凰圖案的車帳。
星橋:鵲橋,傳說七夕這日天下的喜鵲都飛往天河,為牛郎和織女相會搭橋。爭將:怎把。無期別:死別;無期重逢的離別。一度:一次。
(4)七夕苦離別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851年,長期沉淪於下僚的生活已經消磨了李商隱的壯志,幸運的是有妻子王氏在感情上給他慰藉,但是為了生計,他不得不與妻子分別,繼續在入幕求官的道路上掙扎,飽受仕途磋磨、別離相思之苦。但這年的夏天,妻子王氏突然病逝,李商隱竟然來不及回家見妻子最後一面,至此永訣。
約大中七年(853年)農歷七月七日的夜晚,詩人仰望天空,遙想牛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愛妻早亡,於是創作了此詩《七夕》來追悼亡妻。
此詩前二句寫詩人在七月七日晚上仰望天空,遙想牛郎織女在天上相會的美好情景:織女已經過河,並且走出鳳幄,分開障扇,與牛郎相會;烏鵲完成填河鋪橋的任務之後,全都撤回去了。
詩人不由得聯想到自己愛妻早亡,唯有自己獨留人間,再也無法與她相會,於是詩人在後兩句中發出沉痛的感嘆,渴望能像牛郎織女那樣每年與亡妻相會一次。其中,第三句的「爭將」一詞寫出與亡妻天人阻隔、陰陽渺茫的極致哀嘆,顯現人間死別反不如天上一年一度之相會,明顯地表達出悼亡之情。
全詩想像豐富,從天上想到地下,從牛郎織女想到自己的愛情生活,語言精美,感情深厚,借景抒懷,詩意在詩人的想像中賓士,充分表現了詩人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