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草品牌
A. 塵埃深處是繁花七夕草給人的啟示
給人的啟示是生活再野兆不如意,也會頌埋租有繁花盛開的一天。《塵埃深液宴處是繁花》是一款很熱門很好玩的游戲,玩家在游戲中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游戲畫面精緻炫酷,特效華麗,深受廣大玩家喜歡。
B. 即遭遇喪妻(夫)之痛又遭遇亡國之痛的有誰
李清照(1084.2.5─1155.4.10)號易安居士,南宋女詞人,濟南章丘(現山東章丘)人,婉約派代表詞人。父李格非,為元祐後四學士之一,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崇寧元年(1102),徽宗以紹述神宗為名,任蔡京、趙挺之為左右相,立元祐黨人碑,以司馬光等百二十人為「奸黨」,其父列名黨籍,清照以詩上挺之。崇寧二年(1103),明誠出仕,矢志撰述以訪求、著錄古代金石文字為職志的《金石錄》一書。大觀元年(1107),蔡京復相,挺之卒。蔡京以挺之為元祐大臣所薦,為庇元祐「奸黨」,追奪所贈官。明誠、清照夫婦因此屏居青州(今山東益都)鄉里十年。宣和二年(1120)蔡京致仕後,明誠起知萊州(今山東掖縣),此後又自萊移淄。靖康之難後。明誠奔母喪南下,知江寧府,清照載書至建康。建炎三年,趙明誠卒。離京自建康出走浙中,清照隨亦入浙,經台、嵊、黃岩,從御舟海道至溫州,復至越州,衢州,於紹興二年(1132)赴杭州。紹興四年,作《金石錄後序》。紹興中,以《金石錄》表上於朝。卒年約七十餘。善屬文,於詩尤工。《宋史·藝文志》著錄《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俱不傳。清照創詞「別是一家」之說,創「易安體」,為宋詞大家。詞集名《漱玉集》,今本皆為後人所輯。
李清照是因為那首【聲聲慢】被人們記住的。那是一種凄涼的美,特別是那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簡直成了她個人的專有品牌,彪炳文學史,空前絕後,沒有任何人敢於企及。於是,她成了愁的化身。當我們穿過歷史的塵煙咀嚼她的愁情時,才發現在中國三千內的古代文學史中,特立獨行,登峰造極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
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沈去矜)
清照以一婦人,而詞格乃抗軼周柳,雖篇帙無多,固不能不寶而存之,為詞家一大宗矣。(《四庫提要》)
李易安作重陽《醉花陰》詞,函致趙明誠雲雲。明誠自愧勿如。乃忘寢食,三日夜得十五闋,雜易安作以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銷魂』三句絕佳。」正易安作也。(《詞苑叢談》)
李易安詞,獨辟門徑,居然可觀,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鑄語則多生造,婦人有此,可謂奇矣。(《白雨齋詞話》)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雲:「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同上書)
清麗其詞,端莊其品,歸去來兮,真堪攜隱。(趙明誠)
婉約派四大旗幟之一,四旗中號「閨語」
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第一位女詩人,亦稱「一代詞宗」
世人皆知李清照工詩能文,尤善填詞,殊不知她還能作畫,其《琵琶行圖》直到明朝還被人收藏,而且她對當時流行的各種游戲也十分精通,玩起來游刃有餘。
「 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古英雄漢;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 形容的便是李清照。
李清照還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環形山的女性。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人物生平 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禮部員外郎,藏書甚富,善屬文,工於詞章。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很有文學修養。由於家庭的影響,特別是父親李格非的影響,她少年時代便工詩善詞。
十八歲時,李清照與趙明誠結婚。婚後,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婦擅朋友之勝」。李清照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趙父是當時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後,她把整個身心都放在文學藝術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趙明誠互相砥礪,進行詞的創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陽節,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陰》,寄給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秋閨的寂寞與閨人的惆悵躍然紙上。據《嫏環記》載,趙明誠接到後,嘆賞不已,又不甘下風,就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五十闕詞。他把李清照的這首詞也雜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說:「只三句絕佳。」趙問是哪三句,陸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婦也隨難民流落江南。飄流異地,多年搜集來的金石字畫喪失殆盡,給她帶來沉痛的打擊和極大的痛苦。第二年趙明誠病死於建康(今南京),更給她增添了難以忍受的悲痛。在李清照孤寂之時,張汝州為騙取李清照錢財,趁虛而入,對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當時無依無靠,便頂世俗之風嫁給張汝州,婚後,二人發現自己都受到了欺騙,張汝州發現李清照並沒有自己預想中的家財萬貫,而李清照也發現了張汝州的虛情假意,甚至到後來的拳腳相加。之後,李清照發現張汝州的官職來源於行賄,便狀告張汝州,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妻子告發丈夫,即使印證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獄之苦。李清照入獄後,由於家人收買了獄卒,入獄九天便被釋放,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結束。後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 趙明誠胸懷滿腔熱血,可卻出師未捷身先死。目睹了國破家亡的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橫行肆虐激起她強烈的愛國情感,她積極主張北伐收復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無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還寫過一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借項羽的寧死不屈反諷徽宗父子的喪權辱國,意思表達得痛快淋漓,表達對宋王朝的憤恨。多年的背井離鄉,她那顆已經殘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問題遭到士大夫階層的污詬渲染,受到了更嚴重的戕害。她無依無靠,呼告無門,貧困憂苦,流徙飄泊,最後寂寞地死在江南。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代表作品 詞:《武陵春》、《醉花陰》、《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小重山·春到長門草青青》、《憶秦娥·臨高閣》、《多麗·小樓寒》、《好事近·風定落花深》、《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聲聲慢·尋尋覓覓》、《念奴嬌·蕭條庭院》、《轉調滿庭芳·芳草池塘》、《清平樂·年年雪裡》、《菩薩蠻·風柔日薄春尤早》、《減字木蘭花·浪淘沙簾外五更風》等。
詩:《浯溪中興碑詩》、《烏江》、《皇帝閣春帖子》、《釣台》、《上樞密韓肖胄詩》、《夏日絕句》等。
文:《金石錄序》、《詞論》、《打馬圖序》、《投翰林學士綦崇禮啟》等。
重要詞集:
夏日絕句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點絳唇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浣溪沙
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鍾己應晚來風。
瑞腦香消魂夢斷,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時空對燭花紅。
浣溪沙
小院閑窗春己深,重簾未卷影沈沈,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山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浣溪沙
淡盪春光寒食天,玉爐瀋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鞦韆。
浣溪沙
髻子傷春慵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淡雲來往月疏疏,
玉鴨薰爐閑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通犀還解辟寒無。
浣溪沙:
綉幕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親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首二句一作:"秀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訴衷情
夜來沈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熏破春睡,夢斷不成歸。
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挪殘蕊,更拈餘香,更得些時。
菩薩蠻
歸鴻聲斷殘雲碧,背窗雪落爐煙直。燭底鳳釵明,釵頭人勝輕。
角聲催曉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難,西風留舊寒。
菩薩蠻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瀋水卧時燒,香消酒未消。
好事近
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長記海棠開後,正是傷春時節。
酒闌歌罷玉尊空,青缸暗明滅。魂夢不堪幽怨,更一聲啼鴂。
清平樂
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憶秦娥
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煙光薄,棲鴉歸後,暮天聞角。
斷香殘香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
添字採桑子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攤破浣溪沙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度精神如彥輔,太鮮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攤破浣溪沙
病起蕭蕭兩鬢華,卧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怨王孫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鷓鴣天
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凄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鷓鴣天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玉樓春 紅梅
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末?不知醞藉幾多時,但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干愁不倚。要來小看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長門春草青,紅梅些子破,未開勻。碧雲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
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
臨江仙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雕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臨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
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
蝶戀花
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翦燈花弄。
蝶戀花 昌樂館寄姊妹
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水又斷,瀟瀟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蝶戀花 上巳召親族
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人似春將老。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漁家傲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漁家傲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瑞鷓鴣 雙銀杏
風韻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為奴。誰憐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誰教並蒂連枝摘,醉後明皇倚太真。居士擘開真有意,要吟風味兩家新。
念奴嬌 春情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
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欄干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長壽樂
南昌生日,微寒應候,望日邊六葉,階蓂初秀。愛景欲掛扶桑,漏殘銀箭,杓回搖斗。
慶高閎此際,掌上一顆明珠剖。有令容淑質,歸逢佳偶。到如今,晝錦滿堂貴胄。
榮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綠綬。更值棠棣連陰,虎符熊軾,夾河分守。
況青雲咫尺,朝暮入承明後。看綵衣爭獻,蘭羞玉酎。祝千齡,借指松椿比壽。
行香子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
薄衣初試,綠蟻新嘗,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
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
行香子 七夕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孤雁兒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
沈香煙斷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殢人嬌 後亭梅花開有感
玉瘦香濃,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樓楚館,雲間水遠。清晝永,憑欄翠簾低卷。
坐上客來,尊前酒滿,歌聲共水流雲斷。
南枝可插,更須頻剪,莫待西樓,數聲羌管。
滿庭芳
小閣藏春,閑窗銷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
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恰似、何遜在楊州.
從來,如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莫恨香消玉減,須信道、掃跡難留。難言處,良窗淡月,疏影尚風流。
鳳凰台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慶清朝慢
禁幄低張,雕欄巧護,就中獨占殘春。
客華淡佇,綽約俱見天真。
待得群花過後,一番風露曉妝新。
妖嬈艷態,妒風笑月,長殢東君。
東城邊,南陌上,正日烘池館,競走香輪。
綺筵散日,誰人可繼芳塵?
更好明光宮殿,幾枝先近日邊勻,金尊倒,拚了盡燭,不管黃昏。
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拈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多麗 詠白菊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
恨瀟瀟、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
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
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
微風起,清芬醞藉,不減酴醿。
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
似愁凝、漢阜解佩,似淚灑、紈扇題詩。
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
瑞鷓鴣 雙銀杏
風韻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為奴。誰憐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誰教並蒂連枝摘,醉後明皇倚太真。居士擘開真有意,要吟風味兩家新。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個人成就 文學貢獻
1、《詞論》
樂府聲詩並著,最盛於唐。開元、天寶間,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時新及第進士開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隱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慘沮,與同之宴所。曰:「表弟願與坐末。」眾皆不顧。既酒行樂作,歌者進,時曹元謙、念奴為冠,歌罷,眾皆咨嗟稱賞。名士忽指李曰:「請表弟歌。」眾皆哂,或有怒者。及轉喉發聲,歌一曲,眾皆泣下,羅拜曰:「此必李八郎也。」 自後鄭、衛之聲日熾,流靡之變日煩。已有《菩薩蠻》、《春光好》、《莎雞子》、《更漏子》、《浣溪沙》、《夢江南》、《漁父》等詞,不可遍舉。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獨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樓吹徹玉笙寒」、「吹皺一池春水」之詞。語雖奇甚,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者也。
逮至本朝,禮樂文武大備,又涵養百餘年,始有柳屯田永者,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大得聲稱於世。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又有張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絳、晁次膺輩繼出,雖時時有妙語,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獻、歐陽永叔、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者何耶?蓋詩文分平側,而歌詞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且如近世所謂《聲聲慢》、《雨中花》、《喜遷鶯》,既押平聲韻,又押入聲韻;《玉樓春》本押平聲韻,又押上去聲,又押入聲。本押仄聲韻,如押上聲則協,如押入聲則不可歌矣。
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漢,若作一小歌詞,則人必絕倒,不可讀也。乃知別是一家,知之者少。後晏叔原、賀方回、秦少游、黃魯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無鋪敘;賀苦少典重;秦則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終乏富貴態;黃則尚故實,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價自減半矣。
李清照在《詞論》中主張詞必須尚文雅,主情致,協音律,不滿典重,苦少,故實,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
2、易安體
李清照的詞獨具一家風貌,被後人稱為「易安體」。
李詞有兩大特點,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經歷寫詞,塑造了前所未有的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從而擴大了傳統 婉約詞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內涵;二是善於從書面語言和日常口語里提煉出生動曉暢的語言,善於運用白描和鋪敘手法,構成渾然一體的境界。
C. 七夕有哪些風俗啊
七夕即農歷七月初七,在我國民間有很多習俗。
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輿地誌》說:「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說:「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台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喜蛛應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宋周密《乾淳歲時記》說;「以小蜘蛛貯合內,以候結網之疏密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樂事》說,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觀其結網疏密以為得巧多寡。」由此可見,歷代驗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視網之有無、唐視網之稀密,宋視網之圓正,後世多遵唐俗。
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綉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直隸志書》也說,良鄉縣(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婦女乞巧,投針於水,借日影以驗工拙,至夜仍乞巧於織女」請於敏中《日下舊聞考》引《宛署雜記》說:「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租如錐,因以卜女之巧。」
蘭夜鬥巧:
起源於漢朝宮廷的游戲,漢高祖愛妃戚夫人的宮女賈佩蘭在離開宮中嫁給扶風人段儒為妻後,經常跟人們談起在漢宮七夕的事。她說:「漢宮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於闐樂之後,就用五色彩縷,互相絆結起來,叫做『相憐愛』。隨後,宮中的宮娥彩女們,一起到閉襟樓上,大家學習穿七巧針乞巧。而有個叫徐婕妤的宮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種奇花異鳥呈獻給皇上,皇上把這些小玩意在晚上隨手放置在宮中的桌角上讓宮女們摸黑尋找,這種游戲就叫做『鬥巧』。」
種生求子: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為牛慶生: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賀牛生日」。因為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後,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曬書曬衣:
據載,司馬懿當年因位高權重,頗受曹操的猜忌,有鑒於當時政治的黑暗,為求自保,他邊裝瘋病躲在家裡。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個親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時值七月七日,裝瘋的司馬懿也在家中曬書。令史回去稟報魏武帝,魏武帝馬上下令要司馬懿回朝任職,否則即可收押。司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種人,在亂世中,以放浪形骸來表達中的郁悶。他們藐視禮法,反對時俗。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卷二十五說,七月七日人人曬書,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著,人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我曬書」。這一方面是蔑視曬書的習俗,另一方面也是誇耀自己腹中的才學。曬肚皮也就是曬書。漢代曬衣的風俗在魏晉時為豪門富室製造了誇耀財富的機會。名列「竹林七賢」的阮咸就瞧不起這種作風。七月七日,當他的鄰居曬衣時,只見架上全是陵羅綢緞,光彩奪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舊的衣服,有人問他在干什麼,他說:「未能免俗,聊復爾耳!」由這幾則小故事看來,就知道當時七夕曬書、曬衣的風俗有多盛了。
供奉磨喝樂:
磨喝樂是舊時民間七夕節的兒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為傳荷葉半臂衣裙,手持荷葉。每年七月七日,在開封的「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州西梁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皆賣磨喝樂,乃小塑土偶耳」。其實宋朝稍晚以後的磨喝樂,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緻。磨喝樂的大小、姿態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與真的小孩於相上下。製作的材料則有以象牙雕鏤或用龍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樂的裝扮,更是極盡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繪木雕為欄座,或用紅砂碧籠當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寶石來裝飾,一對磨喝樂的造價往往高達數千錢。
拜織女: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
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里,花前置一個小香爐。那麼,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准時都到主辦的家裡來,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玩到半夜始散。
拜魁星:
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爺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根據民間傳說,魁星爺生前長相奇醜,臉上長滿斑點,又是個跛腳。有人便寫了一首打油詩來取笑他:不揚何用飾鉛華,縱使鉛華也莫遮。娶得麻姑成兩美,比來蜂室果無差。須眉以下鴻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貪午睡,風吹額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離奇,一步高來一步低。款款行時身欲舞,飄飄度處乎如口。只緣世路皆傾險,累得芳蹤盡側奇。莫笑腰枝常半折,臨時搖曳亦多姿。
然而這位魁星爺志氣奇高,發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試時,問他何臉上全是斑點,他答道:「麻面滿天星」;問他的腳為何跛了,他答道:「獨腳跳龍門」。皇帝很滿意,就錄取了他。
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傳說,說魁星爺生前雖然滿腹學問,可惜每考必敗,便悲憤得投河自殺了。豈料竟被鱉魚
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讀書人都鄭重的祭拜。
七姐誕:
廣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參加,但新婚後的新娘在過第一個七夕時,要舉行一次「辭仙」儀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時,除了牲醴、紅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還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與姑娘節離別之意。
據《廣州市志》卷十七所載,初七日,舊俗還有女子泛舟游石門沉香浦的活動。遊艇用素馨花、茉莉花裝飾,稱為花艇。她們信此日為「仙女淋浴日」。石門浦水質清洌,朝夕日出日落時返照兩山,有時會像海市蜃樓一樣在天空出現一些景幻。泛舟者坦希望能有運氣看到奇最的出現,故姑娘們七夕游石門沉香浦成為一項重要內容,很是熱鬧,也成了一個節日的習俗。
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省諸多縣志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系。
婦女洗發:
婦女七夕洗發,也是特別的習俗。在湖南、江浙一帶都有此記載。例如湖南湘潭地區《攸縣志》:「七月七日,婦女采柏葉、桃枝,煎湯沐發。」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與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發。這項習俗,大約和七夕「聖水」的信仰有關。人們認為,七夕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銀河水一樣,具有潔凈的神聖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孫(即織女)聖水」。因此女性在這天沐發,也就有了特殊意義,代表用銀河裡的聖水凈發,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
還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結扎巧姑:
陝西黃土高原地區,在七夕節的夜晚也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俗,婦女們往往要結扎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蔥,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爭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
拜七娘媽:
閩南和台灣的七夕節又是「七娘媽」的誕辰日。民間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媽這一被奉為保護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據閩南籍台灣學者林再復的《閩南人》一書考證,閩南人過去越峽跨洋到台灣或異國他邦經商、謀生,大都多年未能歸,婦女們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有了希望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氣。所以,七夕這一相思傳情的節日又演變成對保護孩子的「七娘媽」神的祈禱。
每年這天,人們三五成群到七娘媽廟供奉花果、脂粉、牲禮等。這天,台灣民間還流行一種「成人禮」,即孩子長到滿15歲時,父母領著他帶著供品到七娘媽廟酬謝,答謝「七娘媽」保護孩子度過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時代。在這一天,台南地區要為16歲的孩子「做十六歲」,行成人禮。台灣民眾認為,小孩在未滿16歲之前,都是由天上的仙鳥——鳥母照顧長大的。鳥母則是由七娘媽所託,因此,七娘媽就成了未成年孩子的保護神。嬰兒出生滿周歲後,虔誠的母親或祖母就會抱著孩子,帶上豐盛的祭品,另加雞冠花與千日紅,到寺廟祭拜,祈願七娘媽保護孩子平安長大,並用古錢或鎖牌串上紅包絨線,系在頸上,一直戴到16歲,才在七夕節那天拿下鎖牌,並到寺廟答謝七娘媽多年的保佑。有的家長除了在七夕節這天祭謝「七娘媽」之外,還專門為孩子舉行成人禮的事而宴請親友,慶賀一番。閩南、台灣民間七夕雖不很重乞巧,但很看重保健食俗。每到七夕之際,幾乎家家戶戶要買來中葯使君子和石榴。
吃巧果: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D. 七夕的傳統過法是怎樣的
七夕,傳統的過法是在葫蘆藤的下面看銀河。風吹藤動時的響聲,傳說就是牛郎織女的絮語
當然,要找到那樣一個地方不容易。如果找不到的話,在家裡親手為愛人作一頓愛心晚餐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紅酒、蠟燭、古典音樂、玫瑰花,都是比較歐式的選擇。想東方一點,就准備好幾盞竹子編的燈放在屋子裡。很有情調哦……
最最重要的,那就是你精心准備的禮物。不一定很貴重,單一定是你精心挑選或製作的,這樣才有誠意嘛……
E. 塵埃深處是繁花是誰的詩句
塵塵鉛埃深處是繁花是吳依桐的詩句派拆好。出自其作品《七夕草》中:繁華盡頭有悲涼 塵埃深處是繁花! 寫的真御州漂亮,真有哲理感。
F. 七夕節怎麼過最好玩啊
·七月初一:泡巧芽,做巧工。
將豆、麥種子盛放在濕潤的淺水盤上,放在通風溫暖處,准備七日做巧芽湯;七夕乞巧的方式有很多種,女孩子們競賽手工作品也是一種,這幾天內不妨用心創意一下。
·七夕白天:置巧果。
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
·七夕午時:「投針試巧」
將一盆清水放在陽光下,准備一枚塗有油脂的針,分別將針拋在水面,在張力的作用下,油針會浮在水面的油膜上。水底的針影會多種多樣。觀看針影可以判斷手巧與否(無實際預言意義,僅做娛樂一笑)。按古時的說法,針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等簡單形狀說明手工比較笨拙,而出現「動如雲,散如花」等復雜形態的,恭喜,你是個手巧心細的MM。
正午太熱,可放在陽光燦爛但不灼人的上午十點或下午三點左右。
·七夕蘭夜:拜月、乞巧、娛樂、姐妹盟、情人節……
1.拜月:
七夕蘭夜,拜月前先沐浴。樹液洗發恐怕現在不大容易,畢竟切樹皮萃樹液要被視為環保的反例,因此取其意摘采幾片樹葉放入浴湯中就可以了。沐浴畢,換上輕盈的夏季盛裝,推薦民族傳統服裝漢服,輕盈的紗質裙衫比較符合祭月的氣氛。最好姐妹幾人聚集戶外,設小幾案、上置簡單時令水果、七夕巧果等,焚香裊裊,輕衫飄飛,靜默地對月傾訴心願。
2 乞巧會
穿針應巧——最傳統的乞巧活動是穿巧針。古時的巧針一般是多孔針,而現在還有待商業開發。現在可將七枚針合並在一起,一次穿過就算勝利。
喜蛛驗巧——各人將自己准備的小蜘蛛一隻(鑒於晚上抓不太容易,建議事先准備)放在盒子里,一邊蓋上蓋,一邊念:「七夕織女賜新妝,挑來蛛絲盒中藏。明朝結成玲瓏網;試比阿誰稱巧娘」……等第二天觀看織網情形。如果又圓又密就是巧兆啦。注意:記得將可憐的小蜘蛛及時放生。
3 七夕娛俗
——染指甲:對於女孩子,可以動手用天然的方式染指甲。鳳仙花染出的丹蔻不僅環保,也要比有機化合物的指甲油有趣味多了。方法很簡單:准備一些明礬,細細研磨成粉末,與搗碎成泥的鳳仙花瓣和在一起,敷在指甲上,用布條固定裹好,2天左右就可以了,其間可換敷幾次,也讓指頭透透氣。
——做泥塑:作為對先人風俗的承襲,做磨喝樂泥偶自然是經典的七夕節物手工。節日的休閑不必總是寄託於商業購買,自己動手學泥塑工藝,本身就是非常有意思的娛樂活動。磨喝樂是佛教護法神的一種,查其貌塑其形,順帶還學習了佛教知識,何樂而不為?自然,泥塑人偶皆為七夕玩具,造型空間本就沒有邊緣,自己做,和愛人一起做,手把手帶小孩子做,泥巴弄到了臉上,快樂留在了心裡。商業者也可以開發,讓更多更豐富的七夕節日人偶玩具回到我們的街市,回到我們的心中。
4 姐妹盟
古時流傳有湊齊七位姐妹在月下義結金蘭的習俗。據說這天夜裡結盟的姐妹會友誼長久。
5 情人節
今夕何夕,見此良人?上元的燈海,七夕的星夜,都是女孩子難釋的情懷和記憶。柳永詞,七夕景。願天上人間,佔得歡娛,年年今夜……七夕是天下有情人的節日,GGMM們,該怎麼過節還用說嗎?^-^ 嗯,不過,我還是多嘴推薦一番:
——樹液洗發、花草染甲
若是GG為MM親手洗發、染甲,自然更加浪漫溫馨^-^
——種生游戲
如前述:七月初一就開始准備一塊小木板,在上面灑上薄土,輕輕噴水使其潮濕,均勻灑上生長旺盛的草種。待到七夕小草發芽,GG和MM一起動手製作小茅屋,田舍人家……別嫌這游戲幼稚,在這天晚上你准備的是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
——瞻望星空,天河私語
午夜時分躲在瓜棚下傾聽牽牛織女私語夜話一定很有意境。兩人一起仰望深邃遼廣的星空,讓星辰天河見證愛情。
·七夕-乞巧市展望
上元有燈市,中秋有餅市,七夕更有乞巧市。古時的民俗盛景,如何不能在今夕復活?七夕節物家家需要,民俗的回歸自然就能帶動市場的豐盈。我們期待一個霓裳飄飄、盛大繁華的乞巧市,那是華夏情人佳節的旖旎風景。
G. 李清照的詳細資料
李清照 (1084-1155) 號易安居士,南宋傑出女文學家,章丘明水(今屬濟南)人。以詞著名,兼工詩文,並著有詞論,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
李清照她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變後,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後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詩、詞、文、賦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長、最有名的是詞。她早年曾做《詞論》,主張「詞,別是一家」。注重詞體協音律、重鋪敘、有情致的特點,並批評了從柳永、蘇軾到秦觀、黃庭堅等詞家的不足。
最有才華的女人,生於名宦之家,幼時過目不忘,出語驚人,博覽群書。齊魯壯麗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創作靈性,少女時代即名噪一時,嶄露崢嶸。
婚後,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如擅朋友之勝"。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後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趙明誠空懷滿腔熱血,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目睹國破家亡,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清照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李清照的詞可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詞主要描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如《如夢令》描寫惜春憐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 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另一首:《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 爭渡 驚起一灘歐鷺
她因趙明誠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別詞,更是情意深摯,別具一格。如《醉花陰》描寫女詞人在「佳節又重陽」時,倍感孤寂,於是以黃花自喻說:
薄霧濃雲愁永晝 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 玉枕紗廚 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 簾卷西風 人比黃花瘦
構思新穎,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體怨詞所能相比的。又如《一剪梅》下片抒發詞人盼望丈夫來信的心情: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 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
她的後期詞則充滿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濃重傷情調,從而表達了她對故國、舊事的深情眷戀。如《聲聲慢》上片表現詞人「尋尋覓覓」,又無所寄託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環境中獨自傷心的神態。下片觸景生情、悲秋自憐:「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 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 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 怎一個愁字了得」全詞語言明白、節奏急促,情調凄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樂》由「元宵佳節」引起感傷,追懷往日的「中州盛日」。下片寫到:
中州盛日 閨門多暇 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
捻金雪柳 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 風鬟霜鬢
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 簾兒底下 聽人笑語
全詞流露出對國家變故、昔樂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後來宋末詞人劉晨翁讀此詞,不禁「為之唳下」。
李清照的詞獨具一家風貌,被後人稱為「易安體」。李詞的主要特點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經歷寫詞,塑造了前所未有的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從而擴大了傳統婉約詞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內涵。二是善於從書面語言和日常口語里提煉出生動曉暢的語言;善於運用白描和鋪敘手法,構成渾然一體的境界。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點絳唇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浣溪沙
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鍾己應晚來風。
瑞腦香消魂夢斷,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時空對燭花紅。
浣溪沙
小院閑窗春己深,重簾未卷影沈沈,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山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浣溪沙
淡盪春光寒食天,玉爐瀋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鞦韆。
浣溪沙
髻子傷春慵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淡雲來往月疏疏,
玉鴨薰爐閑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通犀還解辟寒無。
浣溪沙
綉幕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親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訴衷情
夜來沈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熏破春睡,夢斷不成歸。
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挪殘蕊,更拈餘香,更得些時。
菩薩蠻
歸鴻聲斷殘雲碧,背窗雪落爐煙直。燭底鳳釵明,釵頭人勝輕。
角聲催曉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難,西風留舊寒。
菩薩蠻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瀋水卧時燒,香消酒未消。
好事近
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長記海棠開後,正是傷春時節。
酒闌歌罷玉尊空,青缸暗明滅。魂夢不堪幽怨,更一聲啼鴂。
清平樂
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挪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憶秦娥
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煙光薄,棲鴉歸後,暮天聞角。
斷香殘香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
添字採桑子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攤破浣溪沙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度精神如彥輔,太鮮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攤破浣溪沙
病起蕭蕭兩鬢華,卧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怨王孫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鷓鴣天
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凄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鷓鴣天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玉樓春 紅梅
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末?不知醞藉幾多時,但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干愁不倚。要來小看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長門春草青,紅梅些子破,未開勻。碧雲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
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
臨江仙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雕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臨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
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
蝶戀花
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翦燈花弄。
蝶戀花 昌樂館寄姊妹
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水又斷,瀟瀟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蝶戀花 上巳召親族
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人似春將老。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漁家傲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漁家傲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瑞鷓鴣 雙銀杏
風韻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為奴。誰憐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誰教並蒂連枝摘,醉後明皇倚太真。居士擘開真有意,要吟風味兩家新。
念奴嬌 春情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
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欄干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長壽樂
南昌生日,微寒應候,望日邊六葉,階蓂初秀。愛景欲掛扶桑,漏殘銀箭,杓回搖斗。
慶高閎此際,掌上一顆明珠剖。有令容淑質,歸逢佳偶。到如今,晝錦滿堂貴胄。
榮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綠綬。更值棠棣連陰,虎符熊軾,夾河分守。
況青雲咫尺,朝暮入承明後。看綵衣爭獻,蘭羞玉酎。祝千齡,借指松椿比壽。
行香子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
薄衣初試,綠蟻新嘗,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
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
行香子 七夕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孤雁兒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
沈香煙斷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歹帶〕人嬌 後亭梅開有感
玉瘦香濃,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樓楚館,雲間水遠。清晝永,憑欄翠簾低卷。
坐上客來,尊前酒滿,歌聲共水流雲斷。
南枝可插,更須頻剪,莫待西樓,數聲羌管。
滿庭芳
小閣藏春,閑窗銷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
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恰似、何遜在楊州.
從來,如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莫恨香消玉減,須信道、掃跡難留。難言處,良窗淡月,疏影尚風流。
滿庭芳
小閣藏春,閑窗銷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
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恰似、何遜在楊州.
從來,如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莫恨香消玉減,須信道、掃跡難留。難言處,良窗淡月,疏影尚風流。
鳳凰台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慶清朝慢
禁幄低張,雕欄巧護,就中獨占殘春。
客華淡佇,綽約俱見天真。
待得群花過後,一番風露曉妝新。
妖嬈艷態,妒風笑月,長〔歹帶〕東君。
東城邊,南陌上,正日烘池館,競走香輪。
綺筵散日,誰人可繼芳塵?
更好明光宮殿,幾枝先近日邊勻,金尊倒,拚了盡燭,不管黃昏。
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拈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多麗 詠白菊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
恨瀟瀟、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
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
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
微風起,清芬醞藉,不減酴醿。
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
似愁凝、漢阜解佩,似淚灑、紈扇題詩。
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
宋代才媛李清照
李清照是山東濟南人,她出生於貴族書香世家,父親李格非曾任官禮部侍郎,提點京東刑獄,是位身上帶點風雅氣息的官員。據宋史本傳說,李格非工於詞章,文字活潑,敘述傳情生動清洵,生平祈慕陶淵明,帶點出世之人的傾向。可惜他的作品失傳,我們已無緣見到。清照的母親,是王拱辰的孫女,王拱辰是狀元,據說也很淵博,因此,李清照所承籍家學可說是十分淵博。
她的丈夫趙明誠(德甫),對考古學極下功夫,以「金石錄」一書名滿天下。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曾作宰相,山東諸城人。他和清照同年,他們是二十歲結婚的。當時的趙明誠還是太學生,雖然是宰相之子,但略無紈褲氣習,他們的閨房之樂在於學問方面的共同研究。明誠編著的「金石錄」,便是由兩人集先秦及漢唐彝器石刻等加以考詮而完成的,全書共三十卷,大約花去他們夫婦很長的時間。李清照替這部寫了一篇後記,主要是敘述編書的情形,同時也間接敘述了他們夫婦的生活。內容大略是說:他們夫婦每夜工作以點完一支蠟燭為度,有時整理書籍,加以題簽,有時相互批評前代的書畫彝鼎,並不時還在工作中加入某種競賽。譬如,某一件事出在某書某頁甚至某行,如果誰說錯了,必須要煮茶獻奉,這種賭賽有時會把茶杯傾翻於懷中,大笑而更衣。從這別具風趣的閨中樂事,應該不難看出他們夫婦都是極聰明的人,而且學識相仿。
李清照是多才多藝的,她能詞,能詩,能文,能作畫,她的一幅「琵琶行圖」,一直到明朝還留存著。不管走得多遠,關鍵時刻還得回來,清照所處的年代,正好處於江南大變的亂世,北宋皇朝已瀕臨末日,北方的金人不斷南侵,這就是歷上有名的靖康之難。但是越是亂世越需要女性,因此也總是在亂世,李清照的詞一次次對整個中國發揮著獨特的功能。與當時迷戀名妓李師師的道君皇帝相比較,顯然起了提綱挈領式的點化作用。他們夫婦兩人開始與災難周旋,試圖讓災難洗刷掉只有走運時才會追慕的虛浮層面,去尋求生命的底蘊。
這次流亡,讓他們由山東入蘇南,渡江到金陵,但對趙明誠的健康是有著損害的,他到南京的次年,就病倒了。清照守著他,風景不殊,舉目有河山之異,心情的低沉可想而知。他們腳下的這塊土地給了他們那麼多無告的陌生,那麼多絕望的酸辛,但他們卻無意怨恨它,反而用溫熱的手掌撫摸著它,讓它感受文明的熱量,使它進入文化的史冊。明誠死後,清照陷入悲苦的困境中。二十九年的夫妻,感情彌篤。追憶從前,她抱憾終天的是過去值得回憶與悼惜的往事,是和明誠一起度過的二十九年的日子,最令她傷心的是在流亡途中痛失了知心丈夫。
她晚年的生活非常凄苦,可以說是居無定所,但大致以金華為多。她的祖父、丈夫及家翁等皆是名人,她自己,也負一時重譽。但她的暮年仍是孤獨的,南渡臣,到紹興之後已逐漸安定下來,大家在山明水麗的臨安享樂。乍一看,置身異鄉所接觸的全是陌生的東西,原先的自我一定會越來越脆弱,甚至會被異鄉同化掉。其實事情遠非如此簡單。異己的一切會從反面、側面誘發出有關自己的思考,異鄉的山水更會讓人聯想到自己生命的起點,因此越是置身異鄉越會勾起濃濃的鄉愁。李清照開始行吟雙溪,不與當時的權貴同調。而且,還受著這批人的污衊。在這種環境中,她不噤感嘆地吟出「南來尚怯吳江冷,北去應悲易水寒。」令人感慨深沉。
李清照是被南渡的權貴們遺忘的,甚至她的卒年,在史書中亦無可考,據一般推斷,她大約活了六十歲。一個偉大的作家,他之獲致成功,必須具有三個優越的條件:第一、要有豐富的情感;第二、要有超奇的理想;第三、要有獨特的創造力。因為沒有豐富的情感,無異喪失文學的生命;沒有超奇的理想,不易達到空靈博大的境界;沒有創造的能力,只是模仿前人,絕不能樹立特有的作風。在北宋詞人中,情感、理想、創造力,三者俱備,而能獨往獨來而自成一體系的,只有蘇軾和秦觀;其次應該數到的,那隻有李清照了。
H. 光與夜之戀七夕活動兌換牌子有什麼用
光與夜之戀七夕活動兌換牌子的用處是可以兌換稱號。因為光與夜之戀七夕活動可攔岩團以使用活動兌換牌子兌換專屬稱號,包括專屬香氣供應商,心字銘香,名草棗襲之主等,所以光與夜之戀七夕活動兌換牌子的用處是可以兌換稱號。
光與夜之戀是一款高沉浸互動戀愛手游,匯聚國內外頂級CV,殿堂級作曲家,超一簡橘線畫師及豪華編劇團隊,傾力營造與眾不同的真實戀愛氛圍。
光與夜之戀的角色設定
男主角為女主可交往攻略角色,擁有獨立分線和約會劇情,同時擁有各自的卡牌靈犀,通過解鎖、提升卡面可獲得簡訊電話約會等相關內容。
I. 十大香水品牌排名誰告訴下我,最近長草香水了,就是不知道十大香水品牌排名!
「國際化妝品新聞」最近推出的香水銷售排行榜名列前10名的香水中,女性香水佔了8名,男性香水佔2名。它們是夏奈爾5號、蘭蔻驛動香水、雅詩蘭黛歡沁、雅頓白鑽和夏奈爾風度,以及聖羅蘭鴉片,讓·保羅·戈蒂埃,古弛嫉妒,以及卡爾文·克萊恩公司的男士香水克萊恩帶頌I號和阿瑪的寄情水。
(1)花香型是香水中的主體產品,其中「夏奈爾5號」屬醇花香調,是將化學品乙醛的味道運用於頭香中,使香水產生天然以外的個性化新風格。它的主體香味為茉莉和玫瑰,適合於20—40歲成熟的女性,白天、夜晚都給人以靚麗自信的風格。
「夏奈爾5號」為法國夏奈爾公司的王牌香水產品,問世於時尚潮流由古典走向現代的20世紀20年代。由著名的香水專家歐奈斯特·博瓦調制,其亦為世界上第一款加入乙醛的香水,「夏奈爾5號」以其飄散著的清爽淡雅的芬芳,同時結合全新現代特色的包裝設計,吸引著全球千百萬女性,成為世界級的王牌香水,並雄踞王牌香水寶座至今。
(2)蘭蔻驛動香水是屬於水果(花)香調的香水在頭香中突出了甜甜的水果香韻。驛動香水至1990年推出以來,一直是最暢銷的香水之一。據它的創造者說,它是一款以「擁抱我」為主題的香水,還被形容為一款有歷史和記憶的香水,表現出女性獨立自主、清新奔放的感覺,尤為年輕女性所喜愛。
(3)雅詩蘭黛歡沁香水,是屬於清新花香調的香水。
飄散著淡雅的花香,在大自然中播灑「歡沁」的種子……
1996年,法國雅絲·蘭黛公司推出其全新女用香水——歡沁,主要原料有百合花、紫羅蘭、茉莉、丁香、檀香森等。整體瓶身造型高雅而簡潔,剔透晶瑩的橢圓瓶子、圓形的白金瓶蓋。
歡沁香水、香味乍濃猶淡,如細水長流,十分信人,飄散著濃雅的花香,在大自然中播灑著歡沁的種子。
(4)雅頓白鑽香水,絕對以花香為主調,香味濃郁,是一種相當女性化的香水,尤為偏愛甜花香如玫瑰、夜來香等花香的成熟女性所喜愛。這款香水受到伊麗莎白·泰勒、尼諾·賽儒迪和瓦倫蒂諾等眾多名人的鍾愛,是一款極受歡迎的香水品牌。
(5)風度為法國夏奈爾公司1996年出品,主要原料有卡拉布尼亞及西西里柑橘、茉莉花。亞洲香子蘭等等。夏奈爾新推出的魅力香水並不沿用其公司傳統的黑白兩色做包裝,而選用近似女性美麗肌膚的粉杏色,瓶身大方、簡潔。
魅力是夏奈爾公司花了10年功夫研製出的香水新產品,其中散發著6種不同的都市女性韻味:卡拉布尼亞柑橘代表活潑奔放的青春少女;馥郁的茉莉花香則是夏奈爾的標志香味,演繹全然的女人味;利用現代科技精心計算出來的花香「方程式」,則表達出具藝術家氣質的情緒女郎們的魅力;海地代橡伍表現代大都會心性自信、自強的獨立人格;非洲香子蘭則是性感、誘惑的化身。
(6)體現東方神秘風情的香水,則以聖羅蘭的「鴉片」香水最負盛名。它屬於濃香型,多以後勁無彎的木香、檀香為主,配以辛辣的木香和持久的動物香。「鴉片」香水,香氣渾厚濃郁,定位為誘惑和禁忌,呈辛辣的東方調,更適合於25-~x一歲成熟。自信和妖媚的女性。
(7)讓·保羅·戈蒂埃是個為前衛的人創造服飾和香水的天才設計師,他的設計充滿幽默感和令人驚奇的物。值得一提的是由他本人設計的第一款香水讓·保羅·戈蒂埃的香水瓶頗為奇特,外型是一段穿了胸衣的女人軀干,瓶子的外包裝是一個圓桶狀的錫皮盒子,設計奇特,「驚世駭俗」。
(8)古弛1997年度推出的「嫉妒」,屬花香調,前味是香草、風信子、木蘭花,中味是鈴蘭、茉莉、紫羅蘭花,後味是鳶尾花、木香和麝香。廣告力度很大,取得了很好的市場回報,且正在成為一個穩定的暢銷品牌。
(9)而男用香水中,卡爾文·克萊恩公司的克萊恩1號,無疑是最成功的。
在仿如牙買加朗姆酒瓶的克萊恩1號之中,我們不分種族、性別、年齡共同分享這同一個世界……
克萊恩1號香水由美國卡爾文·克萊恩公司於1994年推出,屬於性別,即男、女合用香水。由佛手柑、鮮菠蘿、茉莉花、蠢如鄭紫羅蘭等組合而成。其瓶身仿如牙買加朗姆酒瓶子一樣的磨砂玻璃瓶,外包裝則為用再生紙做的紙盒。
克萊恩1號為無性別香水,結合20世紀90年代整個社會簡約,無性別差異的時尚風氣,克萊恩1號香水假冒作理念即為贊揚個人主義,意在使得各不同群體的男女一致認同個人主義。
在1994年秋季,克萊恩1號剛剛問世不久,就創造了5800萬美元的銷售紀錄,在全美乃至世界各地掀起一股克萊恩1號之風,這種全新理仿的清淡香水,更是吸引了那些從不用香水的年輕人。克萊恩1號將20世紀90年代社會意識的變化,轉化為香水的全新概念,無性別講求一體性,在克萊恩1號震驚全球的廣告設計中體現無疑,一群不分種族、性別、年齡的男女濟濟一堂,透過坦誠。開明的態度,將彼此共同分享的住處表露。
(10)由阿瑪尼,對香水時尚的超佳嗅覺來自時裝領域的公司,於1994年推出的寄情水,分男用和女用香水,是世界上著名的情侶香氛。在其推出的那年便作為女用香水之冠獲得了香水業的奧斯卡獎——菲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