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蒼山七夕
⑴ 七夕是幾月幾號七夕去廣東哪裡玩比較好
七夕節,又是一個虐狗的日子,小編這樣的單身狗不用想,虧森侍那一天肯定會受到一萬點的暴擊的,但是小編還是要寫完這篇攻略,為大家介紹七夕去廣東哪裡才好玩。
那麼,接下來,就來看看,小編含淚忍痛為大家好好的整理的七夕去廣東哪裡比較適合吧!各位情侶們,請注意好好的收藏啊!度過一個快樂的、幸福的七夕節日吧!
七夕是幾月幾號
八月十七號
七夕去廣東哪裡玩
珠海長隆:海底世界煙花絢麗
七夕,可以帶著另一伴去長隆海洋王國。最近長隆春埋海洋王國全新夜間演出項目——海洋夜光大巡遊正式推出。
提基活火山、海洋小精靈、熱帶夜雨林、極光盛宴、夜間深海、夢幻糖果樂園、鬼魅海盜船和馬戲彩光共8台風格各異的主題夜間花車驚艷亮相,加上超過百萬個LED燈的裝飾,為遊客呈現一場燈光盛宴。
海洋夜光大巡遊還擁有主題公園花車高度之最,最高超過10米,也是第一個使用煙花的夜間花車巡遊。
此外,在充滿浪漫氣息的七夕夜,你可以帶著TA前往企鵝酒店17樓的煙花台中餐廳,以絕佳角度觀賞海洋王國以全世界最大的鯨鯊館和鯨鯊雕像為主背景。
依託中心湖區美麗的自然環境,在龐大的噴泉和彩光系統的配合下,在優美激昂的音樂中,打造的絢麗煙花匯演。
交通:從廣州到珠海長隆自駕車比較方便,途經東新高速和廣珠西線高速2個小時即可到達。
住宿:如果自駕,可以選擇住在景區周圍,花費相對少點;如果想近距離體驗海洋王國,可以考慮住在珠海長隆企鵝酒店。
深圳玫瑰海岸:天涯海角動人詩篇
玫瑰海岸位於深圳東部海濱葵涌鎮溪涌社區大鵬灣畔,是新人拍攝婚紗攝影的聚集地,目前有風情礁石、玫瑰棧道、原生態紅樹林、歐亞建築、中式古典建築、伊甸園等拍攝景點。
七夕期間來這里真是再適合不過了。海濱婚禮是玫瑰海岸最浪漫的活動,海濱草坪婚禮、海濱沙灘婚禮、海濱教堂婚禮、海濱集體婚禮等西式風格的婚慶典禮,充滿了富有西方浪漫文化氣息。
玫瑰海岸也是休閑度假勝地,可以享受休閑親水、沙灘運動、海上運動、戶外拓展、叢林野戰等精彩娛樂項目,還可品嘗到正宗韓國料理、自製美味燒烤、特色風味小吃、秘制本地窯雞等。
交通:從廣州出發可以自駕前往,途經京港澳高速、珠三角環線高速,全程160公里左右,2個半小時即可到達。
住宿:玫瑰海岸附近有很多別墅,不過價格較貴。如果想住得好一點可以選擇海景公寓,與五星級酒店價格差不多。如果考慮經濟實惠可以選擇客棧,兩三百元就可以了。
惠州巽寮灣:碧海藍天拍拖上選
有著「中國馬爾地夫」美譽的惠州巽寮灣是夏日裡不可多得的避暑勝地,七夕之時帶她去海邊逐海踏浪,共賞海天一色,或牽手漫步看夕陽,實在是情侶拍拖的上上選。
這里五月到十月都是碧海藍天,風平浪靜,不管是拍攝海上的日出與日落,還是椰風樹影,漁村白帆,都是絕美畫卷。
住宿方面,金海灣嘉華度假酒店500餘間臻美客房及套房依山面海,推開陽台窗戶便是遼闊而迷人的海景,愛侶們足不出酒店便可觀賞到海天一色的悠然。
酒店專屬的私家沙灘安靜愜意,可遠離嘈雜悠閑漫步,或躺在藤椅上享受兩個人的溫馨。
交通:廣深高速—廣惠高速—深汕高速—惠東稔山白雲出口—廣汕公路—濱海大道—巽寮灣。
美食:酒店裡豐富的美食,各種生猛海鮮拼出了「舌尖上的巽寮灣」。路邊琳琅的海鮮大排檔,椒鹽瀨尿蝦、姜蔥炒花蟹、清蒸海魚等,保證讓你大快朵頤。
陽山第一峰:仰望星空如夢似銷吵幻
寂靜夜空下,與心愛的TA坐在山巔,抬頭仰望美妙星空,無比浪漫。陽山第一峰有「廣東屋脊」之稱,海拔超過1900米,方圓數公里內林木蒼翠,這里光污染很少,是廣東最佳觀星地。
欣賞完如夢似幻的星空,不妨與愛人一起泡泡溫泉,享受屬於你們的私密時光。這里有廣東海拔最高的高山森林溫泉,泉池鑲嵌於幽靜曲折的叢林間,靜靜泡在泉中,與心愛的TA說說悄悄話,浪漫又愜意。
白天一定要去天泉瀑布觀賞區徒步遊玩。這里原始森林茂密,瀑布眾多。遊客還可動手採摘靈芝、木耳、蘑菇等天然綠色食品。
交通:廣州羅沖圍方向-廣輕高速公路-清遠市-清連高速公路-陽山縣城入口沿廣東第一峰路標即可到達。
美食:陽山雞、北江河鮮宴、擂茶粥、同冠梨、陽山板栗等。
連山金子山:鵲橋相會感受浪漫
連山金子山原生態風景度假區將在七夕舉辦各種活動。活動期間,壯家「七仙女」將現身金子山,在金子山鵲橋上歡迎遊客,翩翩起舞,與「牛郎」相會,與遊客互動,給遊客贈送壯家香荷包。
「七仙女」還擺下香案,與遊客一起乞巧。遊客還可以一起到金子山銀河池潑水狂歡,來一次清涼的水仗。
壯家的七夕節,當然少不了壯家歌舞表演。在金子山壯瑤千古情演藝廳上演壯族原生態民間藝術匯演,表演壯族最原生態的歌曲舞蹈。入夜,金子山還舉七夕夜篝火晚會,遊客與壯家小夥子、姑娘一起,唱歌、跳舞、游戲。
美食:在七夕期間,金子山將推出獨特的七夕巧果宴。壯家姑娘巧手製作巧果,加上連山本地的湯糍,及金子山豐富的夏宴,給遊客品嘗。
住宿:七夕期間,遊客可以選擇入住金子山森林雪谷度假村、壯瑤別苑民宿、帳篷露營。晚上在涼爽的夜風中,仰望星空。
七夕將至,趕快帶著你的愛人來這些地方,一起享受浪漫,享受節日的氣氛,享受戀愛吧!
⑵ 七夕情人節旅遊景點推薦七夕情人節旅遊去哪兒好
2011七夕情人節旅遊勝地之一:蘇州海洋館簡介
甜蜜指數:★★★★★
蘇州海洋館位於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中心區內,總投資2500萬美元,佔地8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逾52000平方米,此次對外開放的一期海洋館面積約為15000平方米。該館是蘇南地區首家大型綜合水族館,它的建成實現了長三角地區海洋館布局完善,彌補了江蘇蘇南地區海洋館建設的空白。
蘇州海洋館公交路線: 58路,69路,691路公交車
蘇州海洋館門票信息: 成人票 市場價 130元 同程價110元
2011七夕情人節旅遊勝地之二:廣州海洋館簡介
甜蜜指數:★★★★★
廣州海洋館位於廣州動物園內,1997年起對遊人開放,是一家集游樂、觀賞、科研、教育多功能為一體的,以陳列展覽海洋魚類為主要特色的藍色海底世界。包括:如臨其景的海底隧道,五光十色的深海奇觀、飄飄渺渺的海藻缸、玲瓏輝影的珍品缸、生機盎然的熱帶雨林、生動有趣的觸摸池、驚險刺激的鯊魚池、悠然自得的海龜池、冰天雪地的企鵝館、寓教於樂的科普廳、精彩紛呈的海洋劇場、逗趣可愛的海獅樂園和獨具特色的海洋廣場等。
廣州海洋館公交路線:乘座16路、6路、72路、84路A、220路、246路、84路公交
廣州海洋館門票信息: 套票 市場價 130元 同程價120元
2011七夕情人節旅遊勝地之三: 杭州海洋極地世界
甜蜜指數:★★★★
杭州極地海洋公園擁有最精湛技藝的極地動物表演明星,擁有最大的鯨豚池,擁有最大的室內極地冰原奇觀……在這里,人們不僅可以近距離觀賞北極熊和南極企鵝,有機會與極地白鯨親密接觸,還能經歷美麗的「雨林奇觀」,跨越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置身於美麗的南極大陸,體驗「鯨豚共舞」的驚險與刺激,觀賞憨態可拘的海象明星和海獅明星的精彩表演……
杭州極地世界公交路線: 514公交、杭州—富陽中巴車直達。
杭州極地世界門票信息: 成人票 市場價 150元 同程價140元
2011七夕情人節旅遊勝地之四: 無錫三國城簡介
甜蜜指數:★★★★★
三國城,坐落在蔥蘢蒼翠的軍嶂山麓,風景秀麗的太湖之濱,是中央電視台為拍攝84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7月15日至8月15日,無錫影視基地三國城將舉行特色暑期活動第二屆三國潑水節。《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膾炙人口,而孟獲歸順西蜀後為表忠心舉辦的潑水節也從此流傳千年。這個夏天,你可以在三國城體驗這樣一場與眾不同的少數民族潑水節。每天上午10:30和下午15:00在三國城吳王宮,鼎鼎大名的諸葛孔明將邀請尊貴的你一同參與祈福儀式,將象徵「幸福、吉祥」的聖水灑向來自天南地北的朋友們。
無錫三國城公交路線: 82公交直達。
無錫三國城門票信息: 成人票 市場價 120元 同程價100元
更多詳情可點擊 <<<
2011七夕情人節旅遊勝地之五: 上海大觀園
甜蜜指數:★★★★★
上海大觀園是上海五星級公園,座落於澱山湖西側,距離上海市區65公里,佔地135畝,建築面積約8000平方米。原稱澱山湖風景游覽區,1991年改稱上海大觀園,
8月6日,正是七夕情人節旅遊佳節之時,由中國新娘團為情侶量身制定的「QQ炫舞真愛空間」比賽,讓天下的情侶用愛來演繹華美的樂章。情侶們將共同參與熱吻一分鍾、求婚大作戰、真愛對對碰等游戲的比拼,每個環節都有機會獲得由騰訊提供的精美禮品,並有機會參與現場抽獎,獎品為:男女鑽戒各一枚,婚紗一件,婚紗攝影套餐若干。
上海大觀園公交路線:旅遊4號線直達。
上海大觀園門票信息: 成人票 市場價 60元 同程價48元
2011七夕情人節旅遊勝地之六:寶墨園
甜蜜指數:★★★★
七夕情人節旅遊來到寶墨園,遊客可以倚風臨水,賞賞花、聽聽調,享受愜意的暑期。這里有大如碗口的各式玫瑰,還有清秀怡人、爭先開放的夏荷。彎彎的湖水中,碧水青青,游魚成群。在荔島遊船,領略當年荔枝灣的風情,又可感受美妙雄奇的荔枝島。重新打造的紫洞舫以其高檔的裝潢,為遊客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受。
寶墨園公交路線:67、12、39路公交
2011七夕情人節旅遊勝地之七:嶺南印象園
甜蜜指數:★★★★★
這個七夕來嶺南印象園,在水鄉小鎮的江畔,在鍋耳牆小屋、在遮天的瓜棚里、在掛滿果實的樹下,感受「嶺南水果節」帶給你最新鮮自然的清爽。池中撈魚、漁船滑梯、西洋鏡、盪鞦韆、蹺蹺板、滾鐵環、打陀螺、爆肥仔米,這些帶著我們再一次觸摸珍貴的童年回憶。讓你驚訝的「潘多拉小屋」;令你眩暈的「斜屋」;使你感嘆的倒屋、側屋。這些古老的名宅,散發出誘人的魅力。
嶺南印象園公交路線:67路、86路、310路中途可達。
嶺南印象園門票信息: 成人票 市場價 45元 同程價35元
2011七夕情人節旅遊勝地之八: 百萬葵園
甜蜜指數:★★★★★
浪漫七夕, 牽手百萬葵園享受甜蜜愛情。在浪漫的向日葵、薰衣草、玫瑰花叢中,和活潑的小松鼠、超萌的麥兜豬、優雅踱步的和平鴿、歡快嬉戲的錦鯉共舞,品賞這難得的鮮花和笑聲交織的童話世界。
白萬葵園公交路線:坐地鐵4號線到焦門站下車,坐公交南沙1號、2號車到百萬葵園
百萬葵園門票信息: 成人票 市場價 85元 同程價76元
2011七夕情人節旅遊勝地之九: 增城白水寨
甜蜜指數:★★★★★
暢玩形如冰山的「水上攀岩」、不停滾動的水上摩天輪,享受動感清涼的濕身快感;「自駕」引自加拿大的歡樂漂漂船,飄在水中央,感受碧波盪漾、微風輕拂,盡情放鬆;最誘人的,莫過於一頭扎進清澈透明的山水裡,體驗在純天然「泳池」暢游的自在愜意,感受到沁人的絲絲清涼。
增城白水寨公交路線:廣州—機場高速或京珠高速—街北高速(街口出口)—105國道—溫南公路(15公里)—白水寨(從廣州市區駕車到白水寨僅需一小時)增城白水寨門票信息: 成人票 市場價 60元 同程價52元
2011七夕情人節旅遊勝地之十: 開平碉樓
甜蜜指數:★★★★
開平碉樓位於開平市內,碉樓星羅棋布,城鎮農村,舉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幾座,少者一村二三座。開平碉樓包含一下景點:立園、自力村碉樓群、馬降龍村落、赤坎古鎮。立園——華僑園林中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集傳統園藝、江南水鄉特色於一體,其中西合璧的獨特建築藝術風格在中國園林中獨樹一幟,足可與廣東四大名園媲美。
開平碉樓公交路線:開平市區到塘口馬岡專線,每15分鍾一班. 經過立園與自力村
開平碉樓門票信息: 成人票 市場價150元 同程價135元
⑶ 七夕關於酒的詩句(哪位老師幫我寫個七夕與酒的詩,謝謝)
1.哪位老師幫我寫個七夕與酒的詩,謝謝
有關七夕的詩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白居易《長恨歌》
一年一度是七夕,一半有情半忘情。
——《七夕》嘯之
風雨七夕計已久,炎涼人事亦非鮮。
——《風雨七夕夜》嘯之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徐凝《七夕》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杜牧《秋夕》(這整首詩偶都很喜歡的說)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佚名《古詩十九首之一》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楊璞《七夕》
河邊織女星,河畔牽牛郎。
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
——孟郊《古意》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孟浩然《他鄉七夕》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權德輿《七夕》
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
橋成漢渚星波外,人在鸞歌鳳舞前。
歡盡夜,別經年,別多歡少奈何天。
情知此會無長計,咫尺涼蟾亦未圓。
——晏幾道《七夕》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李商隱《馬嵬其二》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羅隱《辛未七夕》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鵲橋仙》
婉孌不終夕,
一別周年期。
桑蠶不作繭,
盡夜長懸絲。
——無名氏《七夕夜女歌》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低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范成大〈鵲橋仙〉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醍兒雨,醍兒風。
——李清照〈行香子〉
炎光初謝,過暮雨芳塵輕灑。乍露冷風清庭戶爽,天如水,玉鉤遙掛。應是星娥嗟久阻,敘舊約飆輪欲駕。極目處微雲暗度,耿耿銀河高瀉。
閑雅!須知此景,古今無價。運巧思穿針樓上女,抬粉面雲鬢相亞。鈿合金釵私語處,算誰在迴廊影下?願天上人間,佔得歡娛,年年今夜。
2.關於 酒 的詩句
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
另外
柳永 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
方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我覺得很適合七夕和你說的酒```
3.七夕話酒,
出自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譯文
兩人一生一死,隔絕十年,相互思念卻很茫然,無法相見。不想讓自己去思念,自己卻難以忘懷。妻子的孤墳遠在千里,沒有地方跟她訴說心中的凄涼悲傷。即使相逢也應該不會認識,因為我四處奔波,灰塵滿面,鬢發如霜。
晚上忽然在隱約的夢境中回到了家鄉,只見妻子正在小窗前對鏡梳妝。兩人互相望著,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只有相對無言淚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著、長著小松樹的墳山,就是與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斷腸的地方。
4.含"酒"的詩句
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紅泥小火爐,綠蟻新焙酒,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 吳姬壓酒勸客賞。
金陵子弟來相送, 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 別意與之誰短長?
渭城曲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新豐主人 儲光羲
新豐主人新酒熟, 舊客還歸舊堂宿。
滿酌香含北砌花, 盈尊色泛南軒竹。
雲散天高秋月明, 東家少女解秦箏。
醉來忘卻巴陵道, 夢中疑是洛陽城。
涼州詞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少年行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東, 銀鞍白馬度春風。
落花踏盡游何處, 笑入胡姬酒肆中。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客中行 李白
蘭陵美酒鬱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 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 相期邈雲漢。
戲問花門酒家翁 岑參
老人七十仍沽酒, 千壺百瓮花門口。
道傍榆莢仍似錢, 摘來沽酒君肯否?
送李少府時在客舍作 高適
相逢旅館意多違, 暮雪初晴候燕飛。
主人酒盡君未醉。 薄暮途遙歸不歸?
贈衛八處士 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乃未已,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晨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重經巴丘 張繼
昔年高接李膺歡, 日泛仙舟醉碧瀾。
詩句亂隨青草落, 酒腸俱逐酒庭寬。
浮生聚散雲相似, 往事冥微夢一般。
今日片帆城下去, 秋風回首淚闌干。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皎然
九日山僧院, 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 誰解助茶香。
5.今天是七夕,有哪些關於七夕的詩句啊
《七夕》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秋夕》杜牧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 賈雲華
斜軃香雲倚翠屏,紗衣先覺露會零.
誰雲天上無離合,看取牽牛織女星.
《七夕》楊朴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織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
彤雲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
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七夕》石珝
七月七日風雨多,御橋南望水增波.
鴛鴦自向沙頭宿,不管牛郎信若何.
《七夕吟》金朋說
銀河東達鵲橋西,織女牛郎會晤時.
才得歡娛又離別,相逢擬待隔年期.
《投贈張紅橋》林鴻
桂殿焚香酒半醒,
露華如水點銀屏.
含情慾訴心中事,
羞見牽牛織女星.
《古意》孟郊
河邊織女星,河畔牽牛郎.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
《西江月》陳東
我笑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逢.歡情盡逐曉雲空.愁損舞鶯歌鳳.牛女而今笑我,七年獨卧西風.西風還解過江東.為報佳期入夢.
《鵲橋仙》袁去華
牛郎織女,因緣不斷,結下生生世世.人言恩愛久長難,又不道、如今幾歲.眼穿腸斷,一年今夜,且做不期而會.三杯酒罷閉雲房,管上得、床兒同睡.
《鵲橋仙》盧炳
餘霞散綺,明河翻雪.隱隱鵲橋初結.牛郎織女兩逢迎,□勝卻、人間歡悅.一宵相會,經年離別.此語真成浪說.細思怎得似嫦娥,解獨宿、廣寒宮闕.
《《綺疏遺恨》之針》唐寅
乞巧樓前乞巧時,金針玉指弄春絲;
牛郎織女年年會,可惜容顏永別離.
《寓意》龔詡
天上雙星有常處,夫為牛郎婦為女.
東西相望自年年,只隔天津一泓許.
耕田匪易織亦勞,不得從容相慰語.
傷心一掬淚如珠,灑向人間作秋雨.
《古別離》乾隆
古別離.乃有天上牽牛織女星分歧.
至今八萬六干會,
後會滔滔無止期.
可憐一會才一日,
其餘無央數日何以消愁思.
古別離,天上猶如此.
人間可例推,
設使無會晤,
安用苦別離?
古別離,長吁嘻!
《鵲橋仙》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牽牛織女幾經秋,尚多少、離腸恨淚.——《鵲橋仙》朱淑真
牛郎織女,一時會合到天潢.——《水調歌頭 言道》
劍膽琴心空佇望,牛郎織女卻參差!——《浣溪沙》
帆來狗國毛人遠,樓倚牛郎織女寒.——《用夾穀子括吳山晚眺韻十首》
牛郎織女涉清淺,支機石上今何年.——《七月初七夜渡黃河》
乍可為天上牽牛織女星,不願為庭前紅槿枝.七月七日一相見,故心終不移.——《相和歌辭·決絕詞三首》
人逢役鵲飛烏夜,橋渡牽牛織女星.——《鷓鴣天》
相傳織女星,今夕嫁牽牛.——《七月七日》
直須待得玉鉤掛,要看牽牛織女星.——《孟秋七日邀從兄廿五宣義四弟五侄同飲錦園即》
笑他織女夜鳴機.空與牛郎相望、不相隨.——《南柯子/南歌子》
葉已鳴秋夜漸長,年年織女會牛郎.——《七夕呈坐間諸友時留平江宿和靖書院次日》
6.求七夕相關的詩詞
七夕(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七夕詞(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七夕(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七夕(宋)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唐)杜牧
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
七夕(唐)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⑷ 溫州文化常識
1. 溫州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1、三朝。
結婚和孩子出生的第三天,都叫「三朝」。後者俗稱「三日兒」。
洗生婆要在「三朝」為嬰兒洗浴、更衣和檢視臍帶痕。外婆家要送禮,內有壽桃、紅蛋、花生、福壽糕及四季衣物。
主家要擺酒請洗生婆和女客。 2、芥菜飯。
農歷二月初二,溫州素有吃芥菜飯的習俗,謂可以防止生疥瘡。《瑞安縣志》記載:「取芥菜煮飯食之,雲能明目,蓋取清精之義」。
芥菜飯佐料有肉絲、香菇絲和蝦米等。 3、吃巧食。
每逢七夕吃「巧食」習俗。「巧食」是米粉拌紅糖、蘸芝麻製成,有舌形、指形等。
夜把「巧食」拋在瓦背上,酬謝喜鵲搭橋之功,並望多給人間報喜。 (4)括蒼山七夕擴展閱讀: 1、溫州歷史悠久,有豐富的文化遺存。
甌越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等源遠流長,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戲曲、造型藝術、民間美術、民間手工技藝、民間習俗等有著深厚的底蘊和獨特的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十分豐富。 2、自2005年非遺保護工作全面開始以來,通過溫州市性普查,共確定非遺線索55萬余條,有價值項目27000餘個。
在此基礎上成功申報和公布樂清黃楊木雕、細紋刻紙、溫州鼓詞、泰順的葯發木偶、永嘉崑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家級17項,省級78項,市級227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國家級6人,省級64人。 參考資料:網路:溫州。
2. 溫州傳統文化有哪些
溫州文化是海洋文化與農業文化的混合物費孝通先生說溫州地區的歷史傳統是「八仙過海」:是石刻、竹編、彈棉、箍桶、裁縫、理發、廚師等百工手藝人和挑擔賣糖、賣小百貨生意郎周遊各地,掙錢回家,養家立業。
這些飄泊異地的手藝人和商販同居家耕地的農家女結合,是藝商與農業的結合。這是溫州模式的靈魂,從而有異於蘇南模式。
然而,溫州的商業為什麼繁榮?從溫州特殊的地理位置看,溫州地處東南沿海和甌江下游,自古以來,既是傳統農業生產大為發展的地區,又是一個貿易發達的沿海地區。溫州這種區域性的商業特徵,跟大海有著深層次的聯系,溫州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海洋文化。
根據世界經濟發展的經驗,沿海地區較之內地優先發展,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依託良好的港口條件,憑借發達的海上運輸。北宋時期,溫州就已經是一個工商業繁榮、海上交通、貿易發達的城市,為全國11個造船中心之一,北宋末年,溫州造船的歲額達六百艘,與明州(今浙江寧波市)同居全國首位。
這種情況提供了溫州人漂洋過海的方便,一些溫州商人隨貿易商船去國外經商;有的則客居那裡經商。據有關史料記載,早在1000年前的北宋時期就有溫州人移居海外了。
本世紀二三十年代,溫州人紛紛飄洋過海到日本、東南亞、歐海諸國經商謀生,到建國前就有華僑3.8萬人。海上交通的發達給了溫州人外出謀生的機會,也逐漸鑄造了溫州人四海為家,喜歡闖盪的個性,這是溫州人精神中最深刻的根源。
但基本上,溫州古城是個傳統化、鄉村化的城市。自宋代始,江南因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使不願受少數民族統治的北方人民大量南下,「四方之民,雲集二浙,百倍常時。」
溫州人口也急劇增加。至南宋中期的淳熙年間溫州人口則驟增至九十多萬人。
墾田面積大大超過前代,畝產增加,「上田收米三石,次等二石」。傳統農業血緣、地緣等鄉土關系所形成的慣例、習俗對溫州經濟與人民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
這也給溫州模式家族制特色的形成設下了伏筆。大海文化與鄉村文化的交融在一定的條件下就孕育了獨特的溫州模式。
在傳統計劃體制下,溫州人隱藏著的闖盪沖動不曾熄滅過,而在溫州農村,尤其是東部平原沿江沿海地帶,在制度的灰 *** 域內,積淀巳久的小商品意識,經商沖動,以及農村中孕含著的市場因素一下子煥發出來。正如金祥榮、朱希偉所言,溫州的商業文化與傳統計劃經濟的意識形態之間存在難以彌合的裂痕,一旦傳統計劃經濟意識形態剛性有所松動,便會尋找自身發展的突破口,形成對傳統計劃經濟意識形態的「背離」,這是溫州推行准需求誘致型制度變遷的重要動因。
溫州小商品從一開始就繞開當時計劃經濟嚴格的產品范圍,以市場為起點和歸宿,市場和商品相互 *** ,形成良性循環。因此,溫州模式不是產生於城市中心,而是在溫州廣大農村城鎮產生的。
3. 溫州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溫州過年十大習俗
過年是中國人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各地過年習俗都有自己的特色,溫州也有自己獨特的過年文化。從冬至開始,溫州人就紛紛籌備各種年貨,像曬醬油雞、醬油肉,炊松糕等等。
冬至吃湯圓
冬至稱「至日」,俗稱「冬節」。這天早晨,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或麻糍。湯圓的餡為甜糖或芝麻,也有鹹肉湯圓。而麻糍則要先把糯米炊熟,搗韌做成塊形,然後放在加糖的豆粉中滾動使之粘滿豆粉,即為麻糍,麻糍為冬至的點心,俗稱「擂麻糍」。吃麻糍、湯圓,寓意著團圓和喜慶,民間有「吃了冬至丸,就算長一歲」的說法。
曬醬油肉和鰻鯗
溫州人習慣大約在農歷十一月份就開始曬醬油肉和鰻魚鯗。用生瘦豬肉、生雞鴨放在醬油中泡浸,然後曬干食用,別有風味。過去,在曬這些臘貨的那個月份,每家屋檐椽上密密麻麻地扎滿鐵釘,上面掛著醬油肉、醬油鴨、醬油雞。自做的醬油肉、醬油雞味美質優,所以即使市場里有現成的賣,人們還是願意自己動手曬。鰻魚是溫州的特產,溫州人一般去菜場買些個頭比較大的鰻魚,剖開淡曬,就成了我們口中的「鰻鯗」,鰻鯗比鮮鰻還要好吃,是年夜飯中佐酒的佳品。
搗年糕
也叫「搗糖糕」用糯米摻些秈米,加上紅糖或白糖,蒸熟,放在石臼中搗韌,然後做成長方形,瑞安叫「慢食」。如放在不同花紋的印版里,可壓成如牡丹、蟠桃、魁星、財神爺、狀元,以及鯉魚、麒麟等圖樣的甜糕,也有做成元寶狀的,最大重約3公斤,插上銀花可放在中堂長條桌上,每個房間也可擺上。這也叫「做年糕」,即年年高升的意思。
祭灶
農歷十二月廿四,家家戶戶還要「拜鑊灶佛」。據說這天是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凡人功過的日子,據說灶神貪吃,只要有糖吃,他的嘴就會被封住,所以祭灶都少不了麥芽糖,為的是灶王爺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說壞話。
撣新
每年農歷十二月廿四前後,沿襲臘月「撣新」習俗,溫州全城家家戶戶掃塵驅垢,粉壁飾室,滌具曬物,每戶人家趁此機會洗去家裡一年堆積下來的污垢,准備乾乾凈凈迎春。
貼春聯
過年的另一種普遍習俗是貼春聯。早在宋朝,貼春聯已成為流行的習俗,宋朝把春聯稱為桃符,古人相信桃能驅鬼辟邪,所以常在門前設置一些桃木製作的物品作為裝飾,稱桃飾,後來慢慢嬗變成桃符即春聯。過去的春聯都是用墨在紅紙上寫黑字,最近幾年,市場上流行用金色印刷在大紅紙上的春聯,頗受人們青睞。除夕那天,各家大門、屋柱和房窗兩邊都用紅紙貼上春聯,俗叫「門對」。門楣上貼四個字,俗叫「橫批」,單扇門貼「大吉」兩字。正屋、廳堂、書齋以及豬、羊、牛欄,都貼上不同內容的春聯,內容大多是祈求吉祥平安和各業豐收。
分歲酒
除夕夜合家同堂,擺酒聚餐,或邀請好友親朋同食,開懷暢飲,稱「分歲酒」。因為除夕是新舊年交替的分界線,吃分歲酒,意即新舊歲由此夜而分。因此,這餐飯不論貧富,都要盡量辦得豐盛些。溫州人很講究吃「分歲酒」,又稱「年夜飯」。
吃分歲酒非常講究吉祥。過去酒席上會用十隻硃砂高腳紅碗,盛著十樣冷盤,叫「十全」。其中除雞、肉外,要有花生(結子)、柑桔(大吉)、鯉魚(跳龍門)、豆腐(家門清潔)等,而且每碗必須要有一塊切成薄片的圓形紅蘿卜頭蓋在頂端,以示討彩。吃過分歲酒,大家自尋娛樂,往往徹夜不眠,俗叫「守歲」,也叫「望年夜」。
開門炮
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戶戶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後打「開門炮」,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徵送舊迎新和接富,俗謂「接年」。打「開門炮」也有慣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發,意謂可解除一年的疫癘災晦,並表示接新年。要求三發都響,聲音宏亮清脆,最為吉祥。
拜年
正月初一早晨起來,先在自己家裡,晚輩按順序向長輩叩拜行禮,稱「拜年」。從正月初二起,鄰里和親友之間,往來拜節。按舊習,溫州人正月初一不走親戚。拜年時間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有的還延至農歷正月十五。上世紀50年代以前,拜年的禮品比較簡單,大多是桂圓、荔枝、紅棗、元棗、紅糖、柿餅等,用特種草紙包上,上面封有紅紙,故稱「紙蓬包」。
穿新衣
正月初一,人們都要穿新衣,也含有送舊迎新的意思。因為民間以紅色象徵吉祥,兒童穿著大紅色衣服,年輕婦女當然滿身紅艷,連老婦也系著大紅裙。如今,人們在穿著上已起了很大變化,顏色已不局限於紅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款式也變得多種多樣。
4. 溫州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1、三朝。結婚和孩子出生的第三天,都叫「三朝」。後者俗稱「三日兒」。洗生婆要在「三朝」為嬰兒洗浴、更衣和檢視臍帶痕。外婆家要送禮,內有壽桃、紅蛋、花生、福壽糕及四季衣物。主家要擺酒請洗生婆和女客。
2、芥菜飯。農歷二月初二,溫州素有吃芥菜飯的習俗,謂可以防止生疥瘡。《瑞安縣志》記載:「取芥菜煮飯食之,雲能明目,蓋取清精之義」。芥菜飯佐料有肉絲、香菇絲和蝦米等。
3、吃巧食。每逢七夕吃「巧食」習俗。「巧食」是米粉拌紅糖、蘸芝麻製成,有舌形、指形等。夜把「巧食」拋在瓦背上,酬謝喜鵲搭橋之功,並望多給人間報喜。
(4)括蒼山七夕擴展閱讀:
1、溫州歷史悠久,有豐富的文化遺存。甌越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等源遠流長,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戲曲、造型藝術、民間美術、民間手工技藝、民間習俗等有著深厚的底蘊和獨特的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十分豐富。
2、自2005年非遺保護工作全面開始以來,通過溫州市性普查,共確定非遺線索55萬余條,有價值項目27000餘個。在此基礎上成功申報和公布樂清黃楊木雕、細紋刻紙、溫州鼓詞、泰順的葯發木偶、永嘉崑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家級17項,省級78項,市級227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國家級6人,省級64人。
參考資料:網路:溫州
5. 溫州傳統文化有哪些
溫州文化是海洋文化與農業文化的混合物
費孝通先生說溫州地區的歷史傳統是「八仙過海」:是石刻、竹編、彈棉、箍桶、裁縫、理發、廚師等百工手藝人和挑擔賣糖、賣小百貨生意郎周遊各地,掙錢回家,養家立業。這些飄泊異地的手藝人和商販同居家耕地的農家女結合,是藝商與農業的結合。這是溫州模式的靈魂,從而有異於蘇南模式。然而,溫州的商業為什麼繁榮?從溫州特殊的地理位置看,溫州地處東南沿海和甌江下游,自古以來,既是傳統農業生產大為發展的地區,又是一個貿易發達的沿海地區。溫州這種區域性的商業特徵,跟大海有著深層次的聯系,溫州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海洋文化。
根據世界經濟發展的經驗,沿海地區較之內地優先發展,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依託良好的港口條件,憑借發達的海上運輸。北宋時期,溫州就已經是一個工商業繁榮、海上交通、貿易發達的城市,為全國11個造船中心之一,北宋末年,溫州造船的歲額達六百艘,與明州(今浙江寧波市)同居全國首位。這種情況提供了溫州人漂洋過海的方便,一些溫州商人隨貿易商船去國外經商;有的則客居那裡經商。據有關史料記載,早在1000年前的北宋時期就有溫州人移居海外了。本世紀二三十年代,溫州人紛紛飄洋過海到日本、東南亞、歐海諸國經商謀生,到建國前就有華僑3.8萬人。海上交通的發達給了溫州人外出謀生的機會,也逐漸鑄造了溫州人四海為家,喜歡闖盪的個性,這是溫州人精神中最深刻的根源。
但基本上,溫州古城是個傳統化、鄉村化的城市。自宋代始,江南因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使不願受少數民族統治的北方人民大量南下,「四方之民,雲集二浙,百倍常時。」溫州人口也急劇增加。至南宋中期的淳熙年間溫州人口則驟增至九十多萬人。墾田面積大大超過前代,畝產增加,「上田收米三石,次等二石」。傳統農業血緣、地緣等鄉土關系所形成的慣例、習俗對溫州經濟與人民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這也給溫州模式家族制特色的形成設下了伏筆。
大海文化與鄉村文化的交融在一定的條件下就孕育了獨特的溫州模式。在傳統計劃體制下,溫州人隱藏著的闖盪沖動不曾熄滅過,而在溫州農村,尤其是東部平原沿江沿海地帶,在制度的灰 *** 域內,積淀巳久的小商品意識,經商沖動,以及農村中孕含著的市場因素一下子煥發出來。正如金祥榮、朱希偉所言,溫州的商業文化與傳統計劃經濟的意識形態之間存在難以彌合的裂痕,一旦傳統計劃經濟意識形態剛性有所松動,便會尋找自身發展的突破口,形成對傳統計劃經濟意識形態的「背離」,這是溫州推行准需求誘致型制度變遷的重要動因。溫州小商品從一開始就繞開當時計劃經濟嚴格的產品范圍,以市場為起點和歸宿,市場和商品相互 *** ,形成良性循環。因此,溫州模式不是產生於城市中心,而是在溫州廣大農村城鎮產生的。
6. 溫州的文化
溫州古為甌地,秦統一全國後屬閩中郡。西漢惠帝三年(前192)為東海王(俗稱東甌王騶搖)
都地。 漢順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縣治設在甌江下游北岸今永嘉縣甌北鎮
境內,是為溫境建縣之始。 東晉明帝太寧元年(323),析臨海郡南部永寧、安固、橫陽、松陽四
縣置永嘉郡,郡治設在甌江下游 南岸(今鹿城區),是溫州建郡之始。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置
東嘉州,高宗上元二年(675)置溫州,自此以後,歷1300餘年至今,州名無改,州境亦無大變 。
辛亥革命爆發,1911年11月8日溫州成立"軍政分府",隸浙江軍 *** 。
1914年6月置甌海道,轄溫州、處州二府,道尹公署駐永嘉縣,屬浙江省。1932年 建立行政督察
區。溫州區初稱浙江省第十縣 政督察區,督察專員辦事處駐永嘉縣 。後數度更名,稱第四特區、第三 特區、永嘉行政督察區、第八行政督察區, 1948年4月,改稱第五行政督察區。
1949年5月7日溫州和平解放,建立溫州市軍事 管制委員會;8月26日成立第五專區,並設溫州
市。建國後,改稱為溫州區專員公 署。其後,名稱和轄縣有所變動。1981年9月溫州地區和溫州市合
並建立溫州市, 實行市管縣體制。現轄鹿城、龍灣、甌海3區,瑞安、樂清2市(縣級)和永嘉、洞
頭、平陽、蒼南、文成、泰順6縣。
甌劇(溫州亂彈) 永昌堡
甌劇 是地方劇種,以唱正反亂彈腔為主,有兼有崑曲、高腔、徽調等多種聲腔,因流行在溫州地區,故名「溫州亂彈」,建國後改稱「甌劇」。 永昌堡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由王叔果、叔杲等倡議興建,在抗倭中起御敵保衛作用。城址在今甌海區永昌鎮新城村。南北長738米,東西闊445米,高8米,基闊4米余。內外壁用塊石斜壘,中夯雜土。城外環繞護城河,城內鑿二渠,引河水人城,貫穿甫北。甫北兩端各設二水門,置水閘防衛,河渠上架設小石橋5座。堡內民居櫛比,商鋪井然。除西面和東面南部城牆殘缺、東城樓早毀以及城垛被破壞外,其餘尚完整。1982年以來,南北城門兩旁城垛、城樓已經修復。
一代奇才——劉基
劉基(1311-1375),字伯溫,溫州文成縣南田(舊屬青田縣)人,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而馳名天下。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在政治、軍事、天文、地理、文學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詣,著作有《郁離子》、《覆瓿集》、《寫情集》、《犁眉公集》、《春秋明經》等書。詳情-->
文天祥祠
文天祥祠 原名宋丞相文信國公祠,位於今溫州市鹿城區江心嶼東首,是崇祀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紀念性建築。
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又字履善,江西吉州廬陵縣(今吉安縣)文山村人,故稱文山先生。 更多內容-->
商業名城——溫州
溫州歷來以商業繁榮著稱。遠在兩宋時,溫州的貿易活動已十分活躍。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溫州設置了市舶司,管理和開展海外貿易。"一片繁華海上頭"(南宋楊蟠詩)。"繁華依舊小杭州"(清郭鍾岳詞)。說明溫州曾是著名海濱城市。清時較大的商業有南貨、廣貨、中葯、醬園、當鋪、錢庄、銀樓等。店家牌號多以恆、裕、源、泰、豐、昌、寧等吉祥字命名。溫州人善於經商的傳統,一直繼承至今。
7. 走進溫州歷史文化
溫州地處浙東地區,是我國東南沿海對外開放的重要工業、商貿、港口城市。她東瀕東海,南與福建省寧德地區的福鼎、柘榮、壽寧三縣毗鄰,西及西北部與麗水地區的縉雲、青田、景寧三縣相連,北和東北與台州地區的仙居、黃岩、溫嶺、玉環四縣市接壤。溫州市現轄三區(鹿城、龍灣、甌海)、兩市(瑞安、樂清)、六縣(永嘉、洞頭、平陽、蒼南、文成、泰順)。
溫州境內地勢,從西南向東北呈梯形傾斜,綿亘有洞宮、括蒼、雁盪諸山脈,泰順的白雲尖,海拔1611米,為全市最高峰。山脈之間,溪流奔騰,大都由西向東注入東海。主要河流有甌江、飛雲江、鰲江。甌江為浙江第二大河,左納楠溪江入海。
溫州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潤濕性氣候區,冬夏季風交替顯著,溫度適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少酷暑,年平均氣溫16.1~18.2攝氏度。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間有台風。因此,來溫州的最佳旅遊時間為一年四季。既便是梅雨季節,雨中游雁盪也別有一番風味。
溫州不僅以「商貿」城市聞名遐邇,其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現擁有雁盪山(溫州雁盪山、南雁盪山、中雁盪山)、楠溪江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南麂列島、烏岩嶺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仙岩、瑤溪、洞頭、濱海玉蒼山(玉蒼山公園)、百丈漈、寨寮溪、澤雅七個省級風景名勝區和八個市級風景區,還有眾多的森林公園和文物古跡。
雁山雲影,甌海潮蹤,楠溪勝景,百島風光,玉蒼石景,百丈飛瀑,寨寮風情,承天氡泉,孕育出璀燦的甌越文化,使得溫州更加深沉,更為神秘,更有內涵。
溫州位處我國黃金海岸線的中部,水陸交通十分發達。溫州機場已開辟42條國內航線,並開通了與香港、澳門的地區航線。溫州火車站旅客列車可直達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國內主要城市。溫州港是一個集河口港、海灣港於一體的綜合性天然良港,為浙南、閩北貨物進出的咽喉。
溫州是我國著名僑鄉之一。他們中的大部分在大部分在美國、法國、荷蘭、義大利、西班牙、德國等從事餐館業、皮革業、服裝業等。在溫州居住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畲族,其次是 *** ,此外還有壯、苗、土家、侗、滿、布依等民族。
溫州概況
簡 稱:甌
區 號:0577
郵 編:325000
位 置:位於浙江東南沿海地區,是浙南政治、文化、經濟、交通、旅遊中心。南接福建省,西連麗水市,北通台州市。
區 劃:現轄鹿城、龍灣、甌海三個區及瑞安、樂清、永嘉、文成、泰順、平陽、蒼南、洞頭八個縣(市)。
8. 溫州文化
由溫州博物館、溫州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溫州民間文藝家協會、溫州邁斯文化發展公司等單位聯合舉辦的溫州民間工藝精品展,歷時一個月,終於圓滿落下帷幕,並評出了「邁斯」杯觀眾最喜歡的溫州十佳民間藝術品。
溫州民間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甌綉、甌塑、彩石鑲嵌、石雕、細紋刻紙、黃楊木雕、磚雕、彩塑等都是最具甌越地域特色的藝種。
千百年來,溫州人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在不同的藝術領域用不同的方式將其充分表現出來,江海吐納,有容乃大,方有今日之蔚為大觀。 這次藉助第七屆中國藝術節的東風,為溫州民間工藝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藝的絕佳平台。
展覽從一開始就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支持,先後收到來自全市各縣(市)各藝種300多件展品,參展種類、作品之多為歷年所少見。引起溫州及省內外的眾多傳媒的關注。
同時,一些外國朋友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展廳里不時可看到不同膚色的觀眾。據統計,僅10月1日一天來參觀的人數就達6000人。
整個展覽期間,累計接待觀眾3萬人次。「邁斯」杯觀眾最喜愛的十佳工藝精品活動也開展得非常順利。
所收到的大量選票中,參與的觀眾基本涵蓋了社會的各個階層,其中學生人數居多,從事的行業有工人、農民、教師、軍人、公務員等。所收到的選票最遠的來自黑龍江,年齡最大的是76歲,參與評選群眾之踴躍以及重視程度,均超出舉辦者的預想。
在入選的十佳作品中,最具溫州民間工藝特色的藝種幾乎都名列其上,它反映出溫州傳統民間工藝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 甌綉 甌綉始於唐宋,為我國六大名綉之一。
古時溫州少女「十一十二娘梳頭,十二十三娘教綉」,具有刺綉的優良傳統。 清咸豐三年(1853)溫州開始設立專業綉鋪,後以庄競秋為代表的溫州畫家參與創作,使民間服飾品逐漸向裝飾品和觀賞品發展,並出口歐美及南洋各地。
甌綉以構圖精巧,綉法嚴謹,運針纖巧,色彩鮮明而著稱。不少佳作被選為國家級禮品,多次參展國際藝術博覽會。
2001年甌綉被浙江省列為重點保護藝種。 甌塑 甌塑,又稱「油泥塑」。
它將繪畫、浮雕和泥塑融為一體,用富於可塑性的五彩油泥堆塑成人物、山水、風景、花卉、獸禽等,色彩繽紛,瑰麗奪目。建國後,甌塑從單色發展為彩色,並創作出諸如掛屏、屏風、台屏、壁塑、案頭擺設等新產品。
代表作品《韶山》、《西湖天下景》、《飛天》以及《國外庄園》等享譽國內外。 石雕 石雕以葉蠟石為原料,是「浙江三雕」之一。
早在唐代,溫州就有人從事這門藝術。因材施藝,依色取巧,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瓜果、禽獸魚蝦、寺院亭台等造型。
近年來,工藝師還採用雞血石、巧色石等珍稀石料雕刻大型作品,很有藝術價值。 黃楊木雕 黃楊木雕為浙江著名的「三雕」之一。
清末,永嘉藝人朱子常把木雕人物從龍燈裝飾改變為獨立的案頭工藝品,表現手法簡練含蓄,自成一家。1925年葛雨亭、葉阜如、朱子常等14人,開設永樂雕塑工局,從事生產經營黃楊木雕等工藝品。
建國以後,更是涌現了一大批如王鳳祚、葉潤周、陳志雲、王篤純、高公博、虞金順、王篤芳、虞定良等大師級的藝術人才。作品頻頻在國際、國內重大展覽上獲獎。
筍殼雕 又稱竹殼雕,是以毛竹筍殼為原料,通過繪畫、雕刻、剪貼、上光等工藝製作而成的新穎工藝品。筍殼雕集竹雕(淺雕)、脫胎、竹編於一身,體現了筍殼自然本色、花紋及質地輕巧的特點,別具一格。
9. 溫州的風俗文化
攔街福溫州城內每年農歷二月初一從康樂坊開始,至三月十五日五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舉行祈福活動,稱「攔街福」,為地方性傳統節日。
攔街福舉行之日通衢設紅樓,扎花門,張布幔,懸燈結綵,氣氛熱烈。街頭上演戲曲、彈詞、木偶,以及滾龍、踏高蹺、猜燈謎幾集各種文娛活動。
人晚燈燦輝煌管弦齊作,城門大開,任由出入、活動至午夜才息。第二天,街道又舉辦攔街福。
芥菜飯農歷二月初二,溫州素有吃芥菜飯的習俗,謂可以防止生疥瘡。《瑞安縣志》記載:「取芥菜煮飯食之,雲能明目,蓋取清精之義」。
芥菜飯佐料有肉絲、香菇絲和蝦米等。吃巧食每逢七夕吃「巧食」習俗。
「巧食」是米粉拌紅糖、蘸芝麻製成,有舌形、指形等。夜把「巧食」拋在瓦背上,酬謝喜鵲搭橋之功,並望多給人間報喜。
三朝結婚和孩子出生的第三天,都叫「三朝」。後者俗稱「三日兒」。
洗生婆要在「三朝」為嬰兒洗浴、更衣和檢視臍帶痕。外婆家要送禮,內有壽桃、紅蛋、花生、福壽糕及四季衣物。
主家要擺酒請洗生婆和女客。五月忌農歷五月,多陰雨天,衣、物都容易霉爛,稻田亦易遭蟲害,認為五月諸事不吉,稱為「惡月」,採取不嫁娶、不建房、不砌灶、不搬家、不造船等迴避的辦法。
三月三畲族的「三月三」家家戶戶都吃傳統的烏米飯,村前村後都飄盪著清香。烏米飯是用烏飯葉柴的葉子煮湯,然後用這湯將糯米浸泡半天,米撈起來以後放在容器里一蒸即可。
10. 溫州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
你的定義不準呀,不能用90為分界線,我是80的,但是父母輩的很多傳統事件我也是不太注意的,怎麼說呢,應該是在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是一個大的變化,你用這個做分界線的話,會准確很多的。
我記得以前有一本書,叫做矮凳橋XX的,記錄了很多溫州的傳統事項,很不錯,但是現在好像沒有看見專門對比溫州文化變遷的書,溫州的文學界有點落伍了。。。。。。。。。。
不過好像還是有這些書的,我看過一本《其實你不懂溫州人》的書,就是對溫州人的一個詳細描寫,不過沒有很明確的文化對比。
如果你一定要找90前和90後的對比的話,比較難,去書城看看有沒有吧,網路上可能也有相關文獻吧。
⑸ 七夕古詩
1、《迢迢牽牛星》漢朝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2、《秋夕》唐朝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3、《乞巧》唐朝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4、《 太常引自題小照 》清朝納蘭容若
西風乍起峭寒生,驚雁避移營。千里暮雲平,休回首、長亭短亭。 無窮山色,無邊往事,一例冷清清。試倩玉蕭聲,喚千古、英雄夢醒。
5、《行香子七夕》宋朝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
6、《鵲橋仙七夕》宋朝朱淑真
巧雲妝晚,西風罷暑,小雨翻空月墜。牽牛織女幾經秋,尚多少、離腸恨淚。微涼入袂,幽歡生座,天上人間滿意。何如暮暮與朝朝,更改卻、年年歲歲。
7、《一百五日夜對月》唐朝杜甫
無家對寒食,有淚如金波。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仳離放紅蕊,想像嚬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
8、《七夕》宋朝楊朴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織金梭。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9、《他鄉七夕》唐朝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10、《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宋朝蘇軾
緱山仙子,高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11、《七夕》唐朝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12、《秋蕊香七夕》宋朝吳文英
懶浴新涼睡早。雪靨酒紅微笑。倚樓起把綉針小。月冷波光夢覺。怕聞井葉西風到。恨多少。粉河不語墮秋曉。雲雨人間未了。
13、《七夕二首其二》清朝德容
織女牽牛送夕陽,臨看不覺鵲橋長。最傷今夜離愁曲,遙對天涯愈斷腸。
14、《步蟾宮閏六月七夕》清朝顧貞觀
玉纖暗數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恨無端、添葉與青梧,倒減卻、黃楊一寸。天公定亦憐嬌俊,念兒女,經年愁損。早收回、溽暑換清商,翻借作,蘭秋重閏。
15、《六么令夷則宮七夕》宋朝吳文英
露蛩初響,機杼還催織。婺星為情慵懶,佇立明河側。不見津頭艇子,望絕南飛翼。雲梁千尺。塵緣一點,回首西風又陳跡。那知天上計拙,乞巧樓南北。瓜果幾度凄涼,寂寞羅池...
16、《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書相問因以贈之時七夕》唐朝李嘉祐
移家避寇逐行舟,厭見南徐江水流。吳越征徭非舊日,秣陵凋弊不宜秋。千家閉戶無砧杵,七夕何人望鬥牛。只有同時驄馬客,偏宜尺牘問窮愁。
17、《醉蓬萊夷則商七夕和方南山》宋朝吳文英
望碧天書斷,寶枕香留,淚痕盈袖。誰識秋娘,比行雲纖瘦。象尺熏爐,翠針金縷,記倚床同綉。月嚲瓊梳,冰銷粉汗,南花熏透。 盡是當時,少年清夢,臂約痕深,帕綃紅皺。...
18、《奪錦標七夕》元朝張埜
涼月橫舟,銀河浸練,萬里秋容如拭。練練鸞驂鶴馭,橋倚高寒,鵲飛空碧。問歡情幾許?早收拾、新愁重織。恨人間、會少離多,萬古千秋今夕。誰念文園病客?夜色沉沉,獨抱一...
19、《摸魚子七夕用嚴柔濟韻》元朝白樸
問雙星、有情幾許。消磨不盡今古。年年此夕風流會,香暖月窗雲戶。聽笑語。知幾處。綵樓瓜果祈牛女。蛛絲暗度。似拋擲金梭,縈回錦字,織就舊時句。愁雲暮。漠漠蒼煙掛樹。...
20、《七夕二首其一》清朝德容
玉露金風報素秋,穿針樓上獨含愁。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一鉤。
⑹ 七夕的古詩
七夕的古詩1
七夕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錦瑟
(唐)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
(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東
(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韓庄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七夕的古詩21、《寒竹篇》
元傅若金
寒竹依澗阿,石生何磊磊。
滋息因厚地,生成籍元宰,
春陽散華景,枝葉被光彩。
及茲芳歲闌,使我憂心每。
遽悲凜節變,但恐驚塵免。
寒奧既宜異,遲暮復焉悔。
淇園蔭未息,解谷音憂在。
君子夙相好,深懷邈雲海。
竹性諒糜遷,人心懼中改。
願言卒封植,勿使傷樵採。
2、《新竹》
唐元稹
冉冉飄凝粉,蕭蕭漸引風。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叢。
惟有團團節,堅貞大小同。
3、《酬人雨後玩竹》
唐薛濤
南天春雨時,那鑒雪霜姿。
眾類亦雲茂,虛心寧自持。
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
晚歲君能賞,蒼蒼盡節奇。
4、《竹里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5、《洗然弟竹亭》
唐孟浩然
吾與二三子,平生結交深。
具懷鴻鵠志,苦有鳥鳥心。
逸氣假毫翰,清風在竹林。
達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6、《新栽竹》
唐白居易
佐邑意不適,閉門秋草生。
何以娛野性,種竹百餘莖。
見此激上色,憶得山中情。
有時公事暇,盡日繞欄行。
勿言根未固,勿言陰未成。
已覺庭宇內,梢梢有餘清。
最愛返窗卧,秋風枝有聲。
7、《竹里館》
唐裴迪
來過竹里館,日與道相親。
出入惟山鳥,幽深無世人。
8、《同郭參謀崔僕射淮南節度使廳前竹》
唐劉長卿
昔種梁王苑,今移漢將壇。
蒙籠低冕過,青翠卷簾看。
得地移根遠,經霜抱節難。
開花成鳳實,嫩筍長漁竿。
靄靄軍容靜,蕭蕭郡宇寬。
細音和角暮,疏影上門寒。
湘浦何年變,山陽幾處殘。
不知軒屏側,歲晚對袁安。
9、《嚴鄭公宅同詠竹》
唐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
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
10、《巽公院五詠苦竹橋》
唐柳宗元
危橋屬幽徑,繚繞穿疏林。
迸籜分苦節,輕籜抱虛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蕭蕭吟。
差池下煙日,嘲哲鳴山禽。
諒無要津用,棲息有餘陰。
11、《野竹》
元吳鎮
野竹野竹絕可愛,汁液扶疏有真態。
生平素守遠荊榛,走壁懸崖穿石埭。
虛心抱節山之阿,清風白月聊婆娑。
寒梢千尺將如何,渭川淇澳風煙多。
12、《徐竹隱》
元王冕
過江修竹靜郊居,門外陰陰千畝余。
直節不移高士操,息交那與俗人書?
卧聽翠雨飛瓴,笑清風過綺疏。
卻掃紅塵喧境寂,歲寒分席待樵漁。
七夕的古詩3一.玄都五府風塵絕,碧海三山波浪深;桃實千年非易待,桑田一變已難尋。
二.別有仙居對三市,金闕銀宮相向起;台前鏡影伴仙娥,樓上簫聲隨鳳史。
四.雙童綽約時游陟,三鳥聯翩報消息;盡言真侶出遨遊,傳道風光無限極。
五.宋玉愁空斷,嬌饒粉自紅;歌聲春草露,門掩杏花叢。
六.注口櫻桃小,添眉桂葉濃;曉奩妝秀靨,夜帳減香筒。
七.鈿鏡飛孤鵲,江圖畫水葒;陂陀梳碧鳳,腰裊帶金蟲。
八.杜若含清露,河蒲聚紫茸;月分蛾黛破,花合靨朱融。
九.發重疑盤霧,腰輕乍倚風;密書題豆蔻,隱語笑芙蓉。
十.莫鎖茱萸匣,休開翡翠籠;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十一.扇風生玉漏,置水寫銀河;閣下陳書籍,閨中曝綺羅。
十二.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二秋葉神媛,七夕望仙妃。
十三.影照河陽妓,色麗平津闈;鵲橋波里出,龍車霄外飛。
十四.露泫低珠佩,雲移薦錦衣;更深黃月落,夜久靨星稀。
十五.空接靈台下,方恧辨支機;牽牛出河西,織女處其東。
十六.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神光意難候,此事終蒙朧。
十七.颯然精靈合,何必秋遂通;亭亭新妝立,龍駕具曾空。
十八.世人亦為爾,祈請走兒童;稱家隨豐儉,白屋達公宮。
十九.膳夫翊堂殿,鳴玉凄房櫳;曝衣遍天下,曳月揚微風。
二十.蛛絲小人態,曲綴瓜果中。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終。
二十一.又近中元,素秋時候;月皎風高,漸涼生襟袖。
二十二.灝氣澄凝,是誰清白,應此□□秀;味洗膏粱,才侔沈謝,三朝勛舊。
二十三.好是新來,日臨連帥,化格黔黎,政歸仁厚。
二十四.早禱群祠,有雨隨車驟;願與寰區,共資膏澤,歲歲稱眉壽。
二十五.孝感靈泉,涓涓不絕,斟為醇酎。
二十六.坐中客。共千里.瀟湘秋色。
二十七.漸萬寶西成農事了,稏看.黃雲阡陌。
二十八.喬□橘洲風浪穩,岳鎮聳.倚天青壁。
二十九.追前事.興亡相續,空與山川陳跡。
三十.都會繁盛,依然似昔;聚翠羽明珠三市滿,樓觀涌.參差金碧。
三十一.乞巧處.家家追樂事,爭要做.豐年七夕。願明年強健,百姓歡娛,還如今日。
三十二.秋到郊原日夜涼,黍禾高下已垂黃;荷花猶有晚來香,天上佳期稱七夕。
三十三.人間好景是秋光,竹洲有月可徜徉。
三十四.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三十五.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三十六.桑蠶不作繭,盡夜長懸絲;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三十七.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三十八.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三十九.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