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不過情人節
1. 為什麼中國人不習慣過七夕
習慣啊,只不過沒有情人節那樣靠商業推動。
2. 2.14這個情人節中國人過嗎
2.14情人節是國外的情人節。在中國沒有必要去過。不過還是有一部分人會選擇去過。因為情侶之間只要是有這種節日。都會覺得有必要去過一下。在大部分人眼裡。這個節日都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3. 中國人該不該過西方情人節
如果中國沒有自己的愛情文化節日,那是可以過西方情人節的。其實,西方情人節為何是2月14日,西方人自己也說不清楚了,七股八雜的好幾種,都說不清楚。按照基督教記載,西方是把紀念羅馬第一位著名基督教徒瓦倫丁節改為愛情節。我們翻譯過來就改成了「情人節」。按照東方文化,「214」就是「二要死」或者「而要死」,含有愛情伉儷要死的意思,很不吉利。尤其是東方大陸文實行改革開放後,打著女性解放與愛情自由幌子,實際上大搞婬樂主義、獸性發泄的動物性交主義思想傳入東方,污染了東方聖潔神美而愛情文化,東方人性喪失,愛情道德崩潰,男女關系混亂不堪,追求婬樂與性慾發泄成了很多人的邪惡追求。那些人打著情人節旗號,實際干著背叛愛情踐踏愛情辱沒愛情的勾當!西方的愛情節即214節,實際上變成了不折不扣的婬亂節、婬樂節、背叛愛情節、踐踏愛情節。這種情況,對於追求真正的東方愛情的純潔聖神的東方人來說,必然是奇恥大辱,這就必然造成情仇情殺,成了不折不扣的「背叛愛情的二人要死節」。因此,西方情人節根本就沒有多少愛情文化含義。
倒是中國人有兩個愛情文化節日,都具有深刻文化含義。一個是完美愛情節,即六月九日。因為按照神州易學原理,六是陰的象數,九是陽的象數,六月九日就是陰陽完美融合的日歷。非常巧合的是印度~阿拉伯~泰西的數字「69」也是陰陽完美融合的形象。據說六月九日這天是女媧造人時,按照她的形象與天帝形象(後來改為盤古)造了第一位男人與女人,以天道人性讓男人與女人相親相愛、生養兒女、共度一生。所以,這是東方的完美愛情文化節。
但是愛情不是都是完美的,有很多愛情悲劇。七月七日就是東方的悲劇愛情節日。這個節日來源於地上男人牛郎與天上女人織女相親相愛,天帝不同意人神之戀就強制分離了他們,把織女抓回天界。牛郎家喂養的牛是一條神牛,自願死亡讓牛郎披上神牛皮飛天,於是牛郎挑上一對兒女飛天追趕織女。天帝就化生了一條天河隔斷了牛郎,從此牛郎織女隔河相望。天帝後來又開慈悲,允許喜鵲在七月七日這天在天河上搭起情人鵲橋,讓牛郎織女每年相會一次。
比起西方情人節,東方的六九節更加富有愛情哲道文化,七七節更富有悲劇愛情文化色彩。
4. 中國人為什麼要過西方的情人節
中國沒有傳統的情人節(七夕不是情人節,那是牛郎織女一年唯一一次見面的機會,我甚至認為,那應該是一個比較悲傷的日子,相愛的人只有那一次相見機會),政府也不可能(最起碼現階段不可能)制定出一個情人節來。可以說中國政府是比較傳統的政府,所以短時間內不回制定這樣浪漫的節日。
中國發展速度是極其快速的,而少年、青年(現主要是80後)心理發展極快,思想已經相當開放,可以說與傳統思想已經格格不入了。追求浪漫是現代人最最嚮往的了。
在這種少年心理、與國家思想、進度脫軌的情況下,外國情人節趁虛而入是必然的了。同時那些崇洋媚外的人起了極大地推波助瀾作用。
就好比聖誕節,聖誕節與中國的春節地位可以說是相當的。如果只是出於好奇,我們在聖誕節玩玩鬧鬧是沒什麼的,可是那些崇洋媚外的人就不一樣了,那是赤裸裸的背叛!
而關於這些又屬於東西方文化交流范圍,國家是不可能禁止的,所以外國節日日漸興盛。
5. 中國人該過「七夕」還是「情人節」二者有何區別
小的時候我媽告訴我在葡萄架下面蹲著,可以聽到牛郎織女說話,我信了,一年又一年,年年蹲了半宿,年年沒聽到。今年一年一度的七夕節也來了,幫我們談談七夕節和情人節有什麼區別?
也不要太過於糾結過什麼節,只要兩人相知相愛,每一天都是情人節。
6. 七夕是情人節嗎,屬於什麼情人節,有什麼說法嗎
七夕是情人節來,七夕是源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國內的情人節。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6)中國人不過情人節擴展閱讀:
節日習俗
1、聽悄悄話
在浙江紹興一些農村,七夕夜會有許多靚女,偷偷躲在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待夜深人靜之時如果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待嫁的少女日後能得到千年不渝的愛情。
2、凈水視影
江蘇一帶的乞巧活動是取凈水一碗於陽光下曝曬,並露天過夜。即撿細草棒浮於水中,視其影來定驗巧拙。也有許多年青女子採用小針看水底針影來應驗智愚的。其他地區的漢族也多採用這種方式來應驗巧拙智愚。
3、拜神
粵西部分鄉村有在七月七日做籺拜神的習俗。根據傳統習俗,人們先拜廟里的「老爺」(菩薩),再拜土地公。拜神的貢品一般有籺、三茶五酒、水果等。
7. 為什麼中國人不過洋人的節日呢
作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為什麼要過洋人的節日嗎?
洋人的情人節,愚人節,光棍節,萬聖節,聖旦節等等一系列的節日坦瞎滑卻讓中國人忙個不停。
洋人的情人節2月14日,然而在13日那天甚至更早一些中國人就忙著准備禮物,到了節日那天更是到處都是玫瑰花的海洋。為此那天的花比365天中任何一天的花貴!然而到了第二天,第三天各大垃圾桶里的死花讓人心痛。
而中國的情人節農歷7月初7有一大部分人竟然不知道這是什麼日子,更不用說准備禮物。甚至連一朵花都沒看到。為什麼中國的情人節與外國的情人節差那多呢?
外為的愚人節,更讓中國的男女老少發動所有的腦筋來利用手機等各種現在通訊工具欺騙自已的親朋好友,
想想若是在平日被人欺騙了,你會不會生氣,由其是被最信任的人欺騙了。而在愚人節這天,你也可能中是笑笑而已。。。。。
光棍節,更不曉得跟中國人有什麼關系。節日那天到處叫著:「脫光」想不明白難道叫幾句「脫光」就能找到你一生的愛人嗎?更有人把那首「光棍歌」拿出來。好像真的是光棍就光榮一樣。。。。。。。。。。。
萬聖節,是什麼節日,我到現在都沒神答有搞名白 ,是相當於中國的鬼節嗎?為什麼中國的鬼節沒幾個人記得呢,沒有哪個娛樂場所會掛著黑白輕紗,開著慘綠的燈來製造嚇人的氛圍呢?為什麼中國的鬼節沒有人會帶著面具出現在自個家裡或娛樂場所給別人帶來快樂呢?
聖旦節,在我們身邊的街頭,各個地方都有看到,在網上,網友見面都會說聖旦快樂,一些商店或其它地方甚至一些人家裡都會擺著一棵棵綠色的樹,上面掛滿讓人頭暈目眩的飾品。還有人花重金買來跟真人一般大小的聖旦老人。各大賣場甚至普通人家裡的牆上都貼上或畫上花花綠綠的聖旦老人。不亞於中國的新年。。。。。。。。
感問中國的兄弟姐妹們:
你們可有在端午節那天買個棕子吃了,可有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家裡的老人孩子?
可想起在n年前那個投江的屈原?我想大多數人不會想起端午節跟屈原有什麼聯系。有沒有想過遠在家鄉的父母拿著艾草干嗎?
你們可在植樹節那天種過一棵樹,你在那天可因為過節的原因沒有踩過草地,可有跟孩子們講那天是什麼節日嗎?
你們可以清明節那天祭個先人的墳墓?你可為逝去的長輩們祝福過?我想有人甚至沒想起那天是什麼日子。
你們可在重陽節那天登高遠望過?可見過茱萸花長什麼樣,你可知道為什麼要茱萸?你可打個電話給遠方的親人嗎。。。。。。。。。。。。。。。。。
為什麼中國人不記得中國的傳統節日,更不知道在節日里打過電話問候千里之外的老人及孩子呢?
為什麼中國人不記得中國的傳統節日,卻把外國人的節日牢牢記在心裡?你可千萬讓臘不要告訴身邊的人,因為你是按陽歷過的,不記得今天是農歷什麼日子?
有人指責那些想把中國的代表物龍換成別的,而沒有想到自已整天活在西方人的氛圍中?
為什麼中國人就不能不過西方人的節日,為什麼就不能記住所有中國的節日呢?
作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你可能知道聖旦節是耶酥的生日或死日,你卻不知道中國的各個節日代表什麼意思,與你的生活中的什麼事情有關?
8.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我們過2.14情人節嗎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也接受了不少西方文化,尤其是現代的年輕人都喜歡過聖誕節、情人節等這些所謂的“洋節”。實際上,我國有一些傳統節日是不應該遺忘,現在我們來回顧一下中國有三大傳統情人節:
我國三大傳統情人節,第一個節日就是元宵節,這個節日大家都應該不陌生吧。在每年農歷正月十五的時候,流行就是看花燈吃湯圓。在古代由於封建禮教的影響,沒有那一個姑娘趕在街上到處亂跑。可是在漢文帝劉恆的時候,為了平定諸侯的叛亂就下令把每年的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在這一天平時不能出門的姑娘也可以在街上看花燈。在這一點,末婚的姑娘也可以在街上看到自己心儀的小夥子。所以,元宵節也就可以變為一個大型的男女交友會。
現在年輕人喜歡過情人節,畢竟是代表著對戀人的祝福、浪漫與兩人生活的甜蜜。在情人節這一天,戀人、妻子或者丈夫,都給自己心愛的人送上一份禮物,或者給自己愛人吃上一頓美餐,也是非常愜意的事情。面對西方的情人節,我們也應該用文化自信,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時候,也過西方的情人節。
9. 12月14日情人節中國人過嗎
12月14日情人節中國人不過的,中國過2月14和七月七兩個情人節。
10. 情人節過洋人的,還是中國的
個人看法完全沒必要 國外的節日和我們的一樣 都是有紀念意義的 我們自己祖先傳承下來的東西很多了 沒必要還去過人家的節日 。現在社會的風氣有點盲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