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本地寶情人節
㈠ 上海哪裡有吃燭光晚餐啊
推薦:香頌玫瑰露、王品台塑牛排
這里的西餐,算是比較適合中國人的口味,內若容是准備在平安夜和家人一同享用大餐,這里是個不錯的選擇。每頭牛僅供6客的牛排,全熟仍然鮮嫩多汁,而玫瑰露則浪漫氣息十足,連冰塊中都帶有玫瑰花瓣。分量很足,一大塊鮮嫩的牛肉,不至於讓大家在歲末還餓著肚子回家。
地址:張楊路500號時代廣場7樓(近浦東南路)
花園飯店
人均:200元
推薦:蟹粉豆腐、八寶辣醬年糕
本來上海菜和平安夜沒什麼干係,但是小洋房卻平添了西洋氣息。聖誕聚在雅緻的小洋房裡品品精緻的海派菜,也另有風情。
每年的平安夜,花園飯店也都會推出大餐,還會有精彩演出,若是想要在此度過,還是要及早預定的喔,否則肯定是客滿。
地址:紹興路27號(陝西南路瑞金二路間)
㈡ 今年的情人節是幾月幾號
情人節日期在每年公歷的2月14日,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起源於基督教。如今已經成為全世界著名的浪漫節日,但是不同國家的人們表達愛意的方式卻各不相同。
而在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的七夕節也是靚女們重視的日子,因此而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今年是8月7日。
在古代,七夕的慶祝已經很普遍了,但傳統上慶祝七夕的內容與情侶約會之類的活動無關,只是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的節日。後來由於牛郎織女在七夕鵲橋相會的傳說賦予了七夕節以情人節的含義。近年中國年輕人又以慶祝西洋情人節的方式慶祝七夕,內容上與傳統習俗並無關系。
當然還有把元宵作為情人節的,元宵亦稱"上元節",是一年中第一個圓月高掛的夜晚,還是一個快被遺忘的"中國情人節"。豫園、古猗園、上海植物園今年不約而同地重啟情人節主題。豫園的凝輝路南側便以"愛情街"為主題命名,完美地契合了"中國情人節"的主題。
於是這里成雙成對親密接吻的天鵝燈、金魚燈和鴛鴦燈密布於道路上空,將甜蜜的味道灑向遊客。古猗園元宵燈會,為有情人提供了一個韻味十足的傳情方式,在燈影綽約的古典園林里,攜手共提一盞花燈,相互探討猜幾條燈謎,握著暖暖的手品嘗暖暖的元宵,讓永不凋謝的玫瑰見證永不落幕的愛情,各式各樣的活動為情侶、夫妻相會增添了喜慶的氣氛。
㈢ 情人節是幾月幾號
情人節是2月14號。
中國一般把傳統節日七夕稱作「中國的情人節」,在漢代,七夕的慶祝已經很普遍了,但傳統上慶祝七夕的內容與情侶約會之類的活動無關,只是乞巧、許願的節日。後來由於牛郎織女在七夕鵲橋相會的傳說賦予了七夕節以情人節的含義。近年中國年輕人又以慶祝西洋情人節的方式慶祝七夕,內容上與傳統習俗並無關系。
當然還有把元宵作為情人節的,元宵亦稱「上元節」,是一年中第一個圓月高掛的夜晚,還是一個快被遺忘的「中國情人節」。豫園、古猗園、上海植物園今年不約而同地重啟情人節主題。豫園的凝輝路南側便以「愛情街」為主題命名,完美地契合了「中國情人節」的主題。
於是這里成雙成對親密接吻的天鵝燈、金魚燈和鴛鴦燈密布於道路上空,將甜蜜的味道灑向遊客。古猗園元宵燈會,為有情人提供了一個韻味十足的傳情方式,在燈影綽約的古典園林里,攜手共提一盞花燈,相互探討猜幾條燈謎,握著暖暖的手品嘗暖暖的元宵,讓永不凋謝的玫瑰見證永不落幕的愛情,各式各樣的活動為情侶、夫妻相會增添了喜慶的氣氛。
巧克力:只給最愛的人
情人節的巧克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巧克力自它誕生以來就於情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相愛的人們用甜蜜的巧克力表達對愛人的濃濃情誼。愛是巧克力,愛是熔化的心。巧克力在情人節禮物中與玫瑰花相比是不分伯仲的巧克力在瑪雅與阿茲特克文化,被視為具有神秘與催情的特質。
電影:黑白畫映—你就是我最美麗的風景
愛情是人類永恆關注的主題,而電影作為抒寫生活的最佳工具,也一直在孜孜不倦的描摹著愛情的種種:初戀、熱戀、狂戀、單戀……在情人節的這天帶她去看一場見證你們愛情的電影,進入電影的世界中去尋找你們渴求的愛情。
晚餐:親愛的,我送給你的晚餐只有愛
玫瑰花是情人節的開場,巧克力是情人節的溫存,作為情人節壓軸的則一定就是晚餐。不論你是想給你的她一份怎樣大的情人節晚餐,不論你們的晚餐是在幽幽的燭光里,是在漫天星光的廣場上,還是在叫賣聲起伏的路邊小攤,對於晚餐的內容,也都只有一個,就是愛。
㈣ 09情人節去哪裡,我在上海
兄弟,加油啊!哥們建議你去七寶老街吧,市區雖然繁華可是太喧鬧,而且情人節各種活動太影響二人世界了,各種各樣消費誘惑呢,不花錢沒面子,花了心疼。哈哈,我08年五一節和女朋友去的(當時還不是女朋友),第一次約她出去,很緊張的。七寶風景不錯,為她拍了好多照片,當晚用繪聲繪影做成視頻配了她喜歡的音樂送給她,現在還是很美好的回憶,最重要的是那裡有很多女生愛吃的小吃,坐上小船,或者找個茶館喝喝茶,點些小吃,欣賞老街的風景,實惠、清凈、別有一番情調,交通呢,坐九號線七寶站下,走過去很方便。祝你們愉快!
㈤ 上海人過節的特別
以前,遇上開心事,人們會以「高興得像過節似的」來形容,可如今上海人三天兩頭過節,僅2月份的前半個月,就有春節、年初五迎財神、情人節、元宵節4個節日,可謂古今中外,無所不包。而滬上的商家剛剛告別黃金周,又開始為接踵而至的情人節和元宵節忙乎。這兩天,翻開報紙,不是各大賓館的情人節套餐大比拼,就是誰家的湯圓皮薄餡好,真好似———我們為哪些節日瘋狂
2月5日下午,一對三十多歲的夫婦慕名來到城隍珠寶總匯,對著一尊長16厘米、寬11厘米、高30厘米,重量為711.93克的千足金財神仔細端詳了一會兒,就決定要了,經過雙方商榷,最終他們以100600元的價格,刷卡消費,歡歡喜喜地請走了這尊滬上最大的千足金財神。
以白領消費著稱虹橋友誼商城,在聖誕節期間商場銷售額提高了10%,而禮品、飾品、化妝品、工藝品的銷售上升了30%。以「漂亮媽媽主題店」形象出現的婦女用品商店,每年的銷售高峰出現在「三八」婦女節和5月份的母親節。
滬上四星級以上的賓館以前還是以接待海外商務客和旅遊團為主,近年來,他們的公關部被賦予了新的使命:開拓國內市場,於是聖誕節、情人節、母親節等西洋節成了他們營銷的重頭戲。本周出版的本市一張服務類報紙,一次刊登了12家賓館的情人節燭光晚餐的廣告,來自金茂凱悅大酒店的消息,逾千元的燭光晚餐早在過年前已經被搶訂一空。
而去年年底,在上海的年輕人中忽然開始流行過萬聖節了,在上海的音像製品店裡一些和萬聖節有關的影片賣得奇火,一些大學生還專門到做外貿面具生意的小店選購各種面具,這些20歲左右的年輕人,趕外國時髦的興奮點已經轉移到了各種特色節日上了。
今年春節,在閔行區七寶鎮的北海道室內滑雪場,每天都有外國遊客前來滑雪。一家紡織廠的日籍總經理連續3天帶著兩個女兒來這里,他說:「我們日本人愛滑雪,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中國的春節。」
日趨國際化的上海,上海人過起了洋節,外國人過起了春節,中西合璧,節日越過越多。
節多了,能興奮起來嗎
上海人目前已經接受的古今中外節日一年大約有20多個,平時還有諸如藝術節、花卉節、旅遊節等人造節來湊熱鬧,上海人應該說對過節早已有了平常心,對節日消費更是不再趨之若鶩。
今年春節除了出境旅遊一枝獨秀外,上海的其他假日消費並沒有呈慣性增長,也不是所有的商家都喜上眉梢。記者從一些商廈了解到,除少數商場銷售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度上升之外,其他商場的銷售額僅僅比平時稍多一點。可見曾經轟動一時的長假假日消費如今已日趨平緩,真正引起消費熱點的並不是傳統的「十一」節、「五一」節,而是一些富有特色、能夠煽情的新節日。
某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陳先生今年春節總共用掉1000多元錢,他說,除了給雙方父母拜年,小兩口6天呆在家裡休息,看看碟片,睡睡懶覺,把平時的辛勞都補回來。陳先生最愛「血拚」的太太也失去了SHOPPING的興奮,她說,過年還能買什麼?前年兩人各買了一件唐裝,炫了一下,去年搬新家,這一整年就是不斷地跑宜家、吉盛偉邦,再請親朋好友到家來聚人氣,到了春季長假終於可以歇一口氣了。但對於即將到來的情人節,兩人還是興趣盎然,因為這是他們的戀愛紀念日。陳先生透露,他將買2003朵康乃馨送給太太。又是有一筆不小的開銷。看來,陳先生這對時尚的丁克夫妻並不是得了節日消費厭倦症,而是在等待節日消費的興奮點。
有識之士認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改變了假日集中消費的傳統觀念,日常消費和假日消費成為兩個並重的消費渠道;同時,上海人的消費越來越理性,並沒有因為過節而盲目消費,商家掘金更加費勁了,要製造消費興奮點要靠不斷地創新。
以節興市還能變出什麼招
以節興市,迄今為止依然是商家營銷的第一個法寶,即使這個掘金形式不再新鮮,但滬上的商家還是樂此不疲,其實,好的策劃真的就是成功的代名詞。
年初五到城隍珠寶接財神。早在春節前,城隍珠寶就針對今年黃金消費避輕就重的趨勢,結合「年初五接財神」這個消費新熱點進行了策劃,他們專門從深圳定製了這尊財神,並進行了全方位的廣告宣傳,果真一炮打響,成為新年本市珠寶銷售的第一個亮點。正如上海寶玉石協會副會長、城隍珠寶總經理趙德華所說的,再好的商品也需要獨到的推銷,城隍珠寶每年都舉辦幾次主題活動,既有弘揚珠寶文化的「玉龍文化展」、「鉑鑽文化展」、「兩岸三地玉器精品展」等,也有引領時尚的情人節情侶首飾、春秋兩季婚慶首飾、母親節愛心首飾推介活動,就是希望不斷通過以節興市,引導珠寶消費市場。如今城隍珠寶的品牌日趨深入人心,節慶時的銷售額均能比平時上升20%左右,獲得了雙贏。
在文化消費領域,相比往年,電影市場上的節日效應似乎路越走越寬。情人節來臨,上海幾大主要電影院紛紛輕車熟路調出強檔愛情片,迎候以沖動消費著稱的少男少女們。今年除了《百年好合》、《情歸阿拉巴馬》外,有的影院還奉上一枝玫瑰,讓刻意的浪漫也顯得像模像樣。電影市場的節日效應模式其實來源於早期賀歲大片的成功,馮小剛的幾部賀歲片讓電影市場的老總們明白,春節看電影的人們喜歡「樂呵呵」的,大把的票款收入讓「強檔期」開始變得深入人心。經過市場的洗禮,現在片商都明白了兒童節要放動畫大片、夏天要放動作大片、聖誕要選全家皆宜的大片等基本定律。
由此可見,有的放矢的營銷活動就是商家製造的興奮點,只要對路,目前是最能觸動人們的消費興奮神經的。
上海人幾乎天天能過上節,但上海人並不是天天願意去消費的,商家還得多練點穴的本領。
㈥ 情人節紅包數據出爐,哪個城市收發最多
2月15日,情人節紅包數據出爐,上海收發最多。
2月15日晚上,微信官方賬號「微信派」公布了今年520紅包的相關數據報告。收520紅包最多的十大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成都、杭州、蘇州、重慶、武漢、東莞。
發520紅包最多的十大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杭州、蘇州、成都、重慶、武漢、東莞,兩項排名基本一致,其中,上海是收發520紅包都最多的城市,可謂最幸福、最浪漫。
(6)上海本地寶情人節擴展閱讀
真心實意轉的紅包雙方分手後不可以要回:
在非常特殊的節假日男女雙方相互之間表達愛意是社會所接受的,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要注意的是所表達的愛意一定不能超過道德的邊界。否則,肯定會違法法律的強制性規定被認定為無效。
如果雙方達成了贈與的合意,即我是真心實意轉給你的,該行為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更不能違背公序良俗。否則,即使起訴至法院也會被法官認定為無效。
㈦ 2011-08-06上海這邊情人節能到哪裡
烏鎮不錯啊
㈧ 情人節賣花問題(上海)
可以啊!年輕人應該多多嘗試一下生活的不同方式!呵呵!請注意以下幾點:
1、賣花就應該提前定貨源,一般2月8號到10號就應該動了,買回來的鮮花一定要泡在水裡催開5-8小時,然後再打刺、包裝,這樣才有賣像;(夠你們累的!嘿嘿!)
2、賣的時候裝備盡量精簡,這樣才方便移動;(不知道上海的城管會不會趕人,反正在重慶我是被趕過,一定要跑得快。)
3、銷售說辭一定要事先准備好(嘴巴甜點哦!),最好是找同齡人推銷成功率才比較高;
4、還有就是掌握好時間,如果晚上8點以後都還沒賣完,那麼就趕快降價(成本價)拋掉吧,不然就........虧死吧!!!!!!
預祝你們銷售成功吧!我在重慶賣過4年,反正賺不賺錢沒關系,重要的是體驗生活。
賣價你自己定:上海的市場價格我不太清楚,重慶的價位在10-20元/朵,視包裝檔次定。最高買到98元/朵(蘭色妖姬)。
㈨ 上海今天是什麼節日的風俗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元宵節是農歷新年後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圓潤的滿月,正象徵著一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圓滿,僅這一點來說,就足以引起中國古人的重視,再加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和元宵,更能襯托出家庭團圓的美好寓意。元宵節習俗有:賞花燈、吃湯圓、走百病、送燈與打燈、燈球和燈輪、猜燈謎、放天燈、放煙花、舞龍舞獅、踩高蹺、祭門、祭戶等。我認為在元宵節眾多的習俗中,最值得一提有5個,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元宵節的習俗之一:踩高蹺🌷✨踩高蹺是一項非常古老的民間技藝性表演,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到了元宵節,很多地方更是盛行這種踩高蹺的民間活動。高蹺一般都是木質的,在刨好的木棒中做一個支撐點,以便放腳,然後用繩索綁在腿上。表演者踩著高蹺,不但可以行走自如,還能做劈叉、跳凳、扭秧歌、舞刀弄槍等各種高難度的動作。民間有一種傳說,是把踩高蹺與同貪官污吏作斗爭聯系在一起。從前,有座縣城叫兩金城,城裡和城外的人民非常友好,每年春節都聯合辦社火,互祝生意興隆,五穀豐登。不料來個貪官,把這看作是一個發財的機會,就說,凡是進出城辦社火,每人都要要交三錢銀。人們不交,他就關城門,掛吊橋。但仍難不住聰明的人,他們就踩著高蹺。翻越城牆、過護城河,繼續歡度春節,樂在其中。據此,踩高蹺活動由此流傳民間。
✨🌷元宵節的習俗之二: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習俗,「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這一則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 有一年冬天,下了幾天大雪 ,東方朔就到 御花園 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叫元宵的宮女淚流滿面准備投井。 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里起了很大恐慌。漢武帝聽聞此事,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到了正月十五 長安城 里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裡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亮激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所以這天叫做元宵節,從此,元宵節吃元宵便成了一種傳統習俗。
✨🌷元宵節的習俗之三:情人相會🌷✨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羨鋒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在台灣,還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俗稱:敬派襪「偷挽蔥,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園里偷摘蔥或青菜,期待未來家庭幸福,唐代的燈市還出現樂舞百戲表演,成千上萬的宮女,民間少女在燈火下載歌載舞,叫做行歌、踏歌。歐陽修(生查子)雲: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書;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辛棄疾(青玉案)寫道:眾里尋它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進相遇而一見鍾情,樂昌公文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所以說元宵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
✨🌷元宵節的習俗之四:猜燈謎🌷✨
猜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來的,起源自先秦時期。猜燈謎盛行於宋朝,元宵佳節,在賞花燈會上,將詩詞謎語書於花燈上,任人猜度,所以叫猜「燈謎」。這一習俗一直保留到今天,每逢元宵節都會打出燈謎,深受社會各界人士喜愛。由於燈謎都難以猜中,如同老虎難以被射中一樣,所以也稱為「燈虎」(也叫文虎)。傳統燈謎的製作講求一定的格式,需運用巧思才可以制出十分高妙的燈謎,是中國獨創的文學藝術。有一年元宵節, 乾隆皇帝帶著一群文武大臣,興致勃勃前去觀看燈會。左看各種燈籠五顏六色,美不勝收;右瞧各種燈籠別致風趣,耐人尋味。看到高興時,乾隆皇帝陪他的大臣們也出謎聯,讓大家猜一猜。大學士紀曉嵐稍思片刻,就揮筆在宮燈上寫了一副對聯:「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狼貓狗彷彿,既非家畜,又非野獸。詩不是,詞不是, 《論語》也不是。對東西南北模糊,雖為短品,也是妙文。」乾隆皇帝看了冥思苦想,文武大臣一個個抓耳撓腮,怎麼也猜不出來,最後還是紀曉嵐自己揭了謎底: 猜謎。
✨🌷元宵節的習俗之五:燈球和燈輪🌷✨
早在唐代長安,每年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在廣大的農村中,盛行燈球和燈輪的習俗活動。當時在長安城繁華的大街上、樹枝上,懸掛許多「燈球」,遠看好像顆顆明球、五顏六色,煞是好看。這種風俗的遺跡流傳到現在,每年的元宵節,繁華的地帶,在樹枝上、城門上、電桿上、土堆上,高懸各式各樣的花燈,供人們欣賞。唐代把賞燈的時間正式定為正月十五,據史書記載,睿宗景雲二年(711)正月十五日夜裡,於安福門外,做了一個20丈高的燈輪,用錦綉加以裝飾,掛上5萬盞花燈,就像一-株巨大的花樹。成千的宮女和長安少婦在燈下唱歌跳舞。
「燈輪」乃元宵節鬧燈又一景,高懸「燈輪」的習俗,早在唐代長安就很盛行。人們在製作「燈樹」的同時,長安的皇親國戚,為了誇富斗威,他們不惜用大量的絲綢鐵絲,製作比「燈樹」更高級的「燈輪」。燈輪高達幾十米,上纏五色絲綢,裝點金玉寶器,懸彩燈萬盞。除圓心主燈(都是大燈)外,周圍還有許多花燈圍繞,可以轉動,有立體感、動態感,十分壯觀。此習俗流傳至今,每逢盛大節日,仍可在城鄉的許多地方看到。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適應了中國社會廣大民眾在物質、精神、倫理和審美等方面的綜合需要。在物質生活層面,中國的傳統節日具有許多不同節日獨特的食品。幾千年來,元宵節的習俗在流傳中逐漸發展演變,但不變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