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申七夕古詩
A.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這句詩怎麼理解有啥更深的引申意
此句意為:七月七日這天夜半,唐玄宗和楊貴妃在長生殿山盟海誓:在天上願做比翼齊飛的比翼鳥,在地上願為枝幹相接的連理枝,永永世世作恩愛夫妻。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櫻宴為連理枝
詩句寫得宛轉動人,常為後人引用,以表示對愛情的忠貞。
(1)王申七夕古詩擴展閱讀:
詩句鑒賞
長生殿:唐脊讓銀華清宮一殿名,天寶元年十一月造,名為集靈台,祀神用。唐代又稱皇帝寢殿為長生殿。所以詩中所指長生殿,不一定專指集靈台。
比翼鳥:傳說中的鳥,只有一目一翼,其名鶼鶼,雌雄並列,緊靠而飛。
連理枝:兩棵樹枝幹連生在一起。
長恨歌:千古絕唱的長篇敘事詩,作於唐憲宗元和元年冬,時白居易任盩厔縣尉,與友人陳鴻、王質夫同遊仙游寺,道古論今,言及唐玄宗之溺於聲色及楊貴妃之恃寵貴幸,終於釀成馬嵬之變,不勝感慨,乃據王質夫之建議作成滑孫此詩。陳鴻並為之作《長恨歌傳》,於是,詩、傳一體,相得益彰
B. 《惜秋華·七夕》詩詞鑒賞
《惜秋華·七夕》詩詞鑒賞1
《惜秋華·七夕》
露罥蛛絲,小樓陰墮月,秋驚華鬢。宮漏未央,當時鈿釵遺恨。人間夢隔西風,算天上、年華一瞬。相逢,縱相疏、勝卻巫陽無准。
何處動涼訊。聽露井梧桐,楚騷成韻。彩雲斷、翠羽散,此情難問。銀河萬古秋聲,但望中、婺星清潤。輕俊。度金針、漫牽方寸。
七夕節
譯文
⑴露:通「路」,指小徑。罥(juàn):懸掛。
⑵鈿釵遺恨:一本作「鈿釵送遺恨」。
賞析/鑒賞
《惜孝搭秋華》,夢窗詞入夾鍾商。雙調,九十三字,上片四仄韻,下片六仄韻。《夢窗詞集》收此詞調五首,也因句逗有異可分為三格:上片八句,下片九句一格慧殲;上下片各九句一格;上片十句,下片九句一格。
「七夕」詞除此之外,夢窗集中尚有《六么令·七夕》、《荔枝香近·七夕》、《秋蕊香·七夕》、《訴衷情·七夕》、《惜秋華·七夕前一日送人歸鹽官》、《醉蓬萊·七夕和方南山》、《鳳棲梧·甲辰七夕》等七首詞,可以互相參閱。
「露罥」三句。「露」,通路,指小徑;「罥」掛、結也。此言七夕之夜,小徑上已結起了蛛絲,西面小樓遮暗了斜墮的月兒,秋風吹亂了深夜還在外面的詞人頭上的花發。「宮漏」兩句。「未央」,漢宮名,借指皇宮,可見其詞作於京城臨安。此言皇宮中正傳出漏聲,詞人想起,傳說中王母娘娘狠心地用鈿釵劃出了一條銀河,活生生地將牛郎織女分隔在兩岸這一遺憾事。在七夕中自然會想到牛郎織女的傳說。「人間」四句承上,引申發揮之。此言人世間的男女愛情也是如夢易醒,似風易散,算起來到是天上神仙度年如日,一瞬而過。所以牛郎織女雖是一年一度鵲橋會,但是這鵲橋相會也會很快地來到的。縱然他們的相逢,似乎有「相見不相識」的滋味,但話說回來,能夠有這一年一度鵲橋會的准確時間,總勝得過那巫山神女來去無蹤,毫無准訊的好。「巫陽無准」,也喻詞人自己與愛人的生離死別,見面無期。
「何處」三句,言不知從什麼地方吹來一股涼沁的秋風,耳中頓時聽到有桐葉飄落露井台上的簌簌聲,觸動了詞人像屈大夫吟哦著楚辭一般湊成了哀切的韻律。「彩雲斷」四句,因風起而續幻思。詞人因秋風起隨即又仰望青天,只見彩雲被風分散,就又想像到天上的鵲橋恐怕也被風吹斷了吧。那牛郎與織女倆人的離別情,是沒有誰能問得清楚的。天上的'銀河已經把他們阻隔了千萬年,人們只能望見織女星閃爍,好像在閃動著她那晶瑩的淚珠似的。「輕俊」兩句,記地上「乞巧」。「金針」,據《桂苑叢談》說:「鄭侃女彩娘,七夕陳香筵,祈於織女前慎沖曰:『願乞巧。』織女乃遺一金針,長寸余,綴於紙上,置裙帶中,令三日勿語,汝當奇巧。」後用作傳授密訣之說。此處是說:我望著那些綉娘們在七夕中祈求「金針」,希獲「奇巧」的情景,不覺又牽扯出無限感慨。這感慨有對「乞巧」的無用而興嘆,如詞人在《六么令·七夕》詞中說:「那知天上計拙,乞巧樓南北」,即是指「乞巧」之無用。也有對自己與所愛女子無由再會的哀傷,此由詞中「勝卻巫陽無准」句里已有所暗示了。
從詞中意思推測,此詞當作於公元1245年(宋理宗淳祐五年)之後,當時蘇姬剛剛離去,詞人已在京城臨安。
《惜秋華·七夕》詩詞鑒賞2
譯文
⑴星度:指傳說中的牛郎織女鵲橋相會。
⑵銷:一本作「消」。
⑶眉嫵:謂眉樣嫵媚可愛。典出《漢書·張敞傳》「張敞畫眉」。
賞析/鑒賞
《惜秋華》,夢窗詞入夾鍾商。雙調,九十三字,上片四仄韻,下片六仄韻。《夢窗詞集》收此詞調五首,也因句逗有異可分為三格:上片八句,下片九句一格;上下片各九句一格;上片十句,下片九句一格。
「七夕」詞除此之外,夢窗集中尚有《六么令·七夕》、《荔枝香近·七夕》、《秋蕊香·七夕》、《訴衷情·七夕》、《惜秋華·七夕》、《醉蓬萊·七夕和方南山》、《鳳棲梧·甲辰七夕》等七首詞,可以互相參閱。
「鹽官」,即浙江海寧縣。三國吳時置鹽官縣,其後歷代名之,元升縣為州,改為海寧州,即今海寧。據《宋史·地理志》:兩浙路臨安府縣九鹽官,上紹興,中升畿。
「數日」三句。「棗」者,早也。扣題送人歸鹽官。此言連日西風緊吹,打落了成熟的棗子,似乎在催促友人早早回「鹽官」去。「瓜果」兩句,點題「七夕前一日」。此處是說:明天就是「乞巧」夜,所以現在就要准備好祭祀用的瓜果,准備明晚仰視天河,看牛郎織女鵲橋會。從以上五句,讀者可體會到詞人所送的人,他「歸鹽官」是去與親人團聚的。因此要催他早早歸去;並喻之牛郎會織女。「匆匆」兩句,詞人感嘆。詞人送人分別在即,他倒上兩杯離別酒對飲,並祝其旅途平安,且又惆悵地嘆息著:人生真是離合無常,我們倆好像那空中的白雲,水中的浮萍,聚散兩依依。「留連」三句。言兩人離別依依難舍,所以聽到樹上寒蟬凄切的鳴聲,就好像聽到了它在唱著勸人及時行樂的《金縷曲》。上片緊扣「送人」。
「綠水」三句,別時之言。詞人說:現在我們還暫時相聚在岸邊,很快你就要乘舟而歸「鹽官」。你走之後,舊居南牆外的竹林中,槐樹蔭里那些我們經常相聚的地方,很快就會冷冷清清。「此去」兩句,點出友人去處。「杜曲」,在長安縣南,為唐時杜氏世居之處,這里借喻「鹽官」;「紫宵」,指京城臨安。此言友人回到鹽官之後,從那裡到臨安就非常近。兩句也暗示友人已有機會入京去為官吏。「扁舟」兩句。言詞人估計:友人今晚的行舟將會在吳江上留宿,如果他夜晚觀賞吳江水景,在月光照射下,吳江上水波粼粼,好像有無數個飄動著佩帶,在跳著《霓裳羽衣舞》的仙子一樣。「眉嫵」兩句,為友人鹽官家人設問。此處是說:友人到家後,親人定會興高采烈,並且詢問你,在分別後可在想念我嗎?下片從離別後生發開去。另據詞中的「夜宿吳江」,可猜測到,詞人送友之處是在吳中。
C.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意思
迢迢牽牛星
漢 · 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相關標簽
古詩三百首節日古詩十九首離別場景七夕節數字
譯文
看那遙遠的牽牛星,明亮的織女星。(織女)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 ,擺弄著織機(織著布),發出札札的織螞余拍布聲。一整天也沒織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淚如同下雨般零落。這銀河看起來又清又淺,他倆相界離也沒有多遠。雖然只隔一條清澈的河流,但他們只能含情凝視,卻無法用語言交談。
網路漢語 AI讓學習更簡單立即下載
注釋
1.《迢迢牽牛星》選自《古十九首》
2.《古詩十九首》:選自南朝梁蕭統《文選》卷二九(中華書局1977年版)。此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古詩十九首》,作者不詳,時代大約在東漢末年。
3.迢迢(tiáo):遙遠。牽牛星:隔銀河和織女星相對,俗稱「牛郎星」,是天鷹星座的主星,在銀河南。
4.皎皎:明亮。河漢:即銀河。河漢女,指織女星,是天琴星座毀瞎的主星,在銀河北。織女星與牽牛星隔河相對。
5.河漢女:銀河邊上的那個女子,指織女星。
6.擢(zhuó):伸出,拔出,抽出。這句是說,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
7.札(zhá)札弄機杼:正擺弄著織機(織著布),發出札札的織布聲。弄:擺弄
8.杼(zhù):織機的梭子
9.終日不成章:是用《詩經·大東》語意,說織女終日也織不成布。《詩經》原意是織女徒有虛名,不會織布;這里則是說織女因害相思,而無心織布。
10.零:落。
11.幾許:多少。這兩句是說,織女和牽牛二星彼此只隔著一條銀河,相距才有多遠!
12.盈盈:清澈、晶瑩的樣子。
13.脈脈(mò mò):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表達情意。
14.素:白皙。
15.涕:眼淚。
16.章:指布帛上的經緯紋理,這里指布帛。
17 .間:相隔。
古詩文網
視頻
迢迢牽牛星34.8w00:46
賞析
這首詩借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相隔而不得相見的故事,抒發了因愛情遭受挫折而痛苦憂傷的心情。
此詩描寫天上的一對夫婦牽牛和織女,視點卻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角度觀察他們夫婦的離別之苦。開頭兩句分別從兩處落筆,言牽牛曰「迢迢」 狀織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見義,不可執著。牽牛也皎皎,織女也迢迢。他們都是那樣的遙遠,又是那樣的明亮。但以迢迢屬之牽牛,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遠在他鄉的遊子,而以皎皎屬之織女,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女性的美。如此說來,似乎又不能互換了。如果因為是互文,而改為「皎皎牽牛星,迢迢河漢女」,其意趣就減去了一半。詩歌語言的微妙於此可見一斑。稱織女為「河漢女」是為了湊成三個音節,而又避免用「織女星」在三字。上句已用了「牽牛星」,下句再說「織女星」,既不押韻,又顯得單調。「河漢女」就活脫多了。「河漢女」的意思是銀河邊上的那個女子,這說法更容易讓人聯想到一個真實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顆星。不知作者寫詩時是否有這番苦心,反正寫法不同,藝術效果亦迥異。總之,「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這十個字的安排,可以說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渾成的效果。
以下四句專就織女這一方面來寫,說她雖然整天在織,卻織不成匹,因為她心裡悲傷不已。「纖纖擢素手」意謂擢纖纖之素手,為了和下句「札札弄機杼」對仗,而改變了句子的結構。「擢」者,引也,抽也,接近伸出的意思 「札札」是機杼之聲。「杼」是織布機悶羨上的梭子。詩人在這里用了一個「弄」字。《詩經·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載弄之瓦。」這弄字是玩、戲的意思。織女雖然伸出素手,但無心於機織,只是撫弄著機杼,泣涕如雨水一樣滴下來 「終日不成章」化用《詩經·大東》語意:「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最後四句是詩人的慨嘆:「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那阻隔了牽牛和織女的銀河既清且淺,牽牛與織女相去也並不遠,雖只一水之隔卻相視而不得語也。「盈盈」或解釋為形容水之清淺,或者不是形容水,字和下句的「脈脈」都是形容織女。《文選》六臣註:「盈盈 端麗貌。」是確切的。人多以為「盈盈」既置於「一水」之前,必是形容水的 但盈的本意是滿溢,如果是形容水,那麼也應該是形容水的充盈,而不是形容水的清淺。把盈盈解釋為清淺是受了上文「河漢清且淺」的影響,並不是盈盈的本意。《文選》中出現「盈盈」除了這首詩外,還有「盈盈樓上女 皎皎當窗牖」。亦見於《古詩十九首》。李善註:「《廣雅》曰:『贏,容也。』盈與贏同,古字通。」這是形容女子儀態之美好,所以五臣注引申為「端麗」。又漢樂府《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也是形容人的儀態。織女既被稱為河漢女,則其儀容之美好亦映現於河漢之間,這就是「盈盈一水間」的意思。「脈脈」,李善注 「《爾雅》曰『脈,相視也』。郭璞曰『脈脈謂相視貌也』。」「脈脈不得語」是說河漢雖然清淺,但織女與牽牛隻能脈脈相視而不得語。
古詩文網
相關內容
創作背景
作者:佚名
牽牛和織女本是兩個星宿的名稱。牽牛星即「河鼓二」,在銀河東。織女星又稱「天孫」,在銀河西,與牽牛相對。
D. 有關牛郎織女的詩
有關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在不少史料、詩歌中均有記載和描述。早在西周,已有人把它從民間故事改寫成詩。如《詩.小雅.大東》「(足支)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皖彼牽牛,不以服箱(廂);」織女共三星,構成等邊三角形即天琴座α、ε、ξ;它號稱織女,卻一整天干七個時辰(「七襄」)也織不成錦(「成報章」)牛郎星即天鷹座α星,中名河鼓二,又名牽牛星,它的兩旁各有一顆稍暗的星,即天鷹座β、γ星,三星相連,形如扁擔;它號稱牽牛,卻拉不了車(「不以服廂」)。歷代文人也留下了不少關於牛郎織女的詩篇。如南朝梁文學家沈約(公元441-513年)曾擬作了《織女贈牽牛》詩,王筠(公元1784―1854年)又擬作了《牽牛答織女》詩。庾信、謝眺還作過《七夕賦》。最有名的要算一首漢代無名氏的古詩了: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摧素手,札札弄機抒。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這是一出多麼凄涼的悲劇,不知它曾使多少人流下了同情的眼淚啊!
有關牛郎織女的故事,傳說是這樣的: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有個牛家莊,莊裡有個聰明、忠厚、勤勞的小孩叫靈兒。因父母早亡,只好跟隨哥哥過日子,嫂子馬氏為人狠毒,常常虐待靈兒。一年秋天,剛收割完畢,馬氏就逼著靈兒去山上放牛,並對他說:「給你這九條牛去放,要等到有了十頭牛你才能回來!」靈兒聽後;無可奈何,只好趕著牛離開牛家莊。
村裡人聞訊趕來,對靈兒深表同情。有的送來吃的,有的送來穿的,靈兒一一致謝,然後獨自一人趕著牛向山裡走去。
當他走到那草深林茂的山嶺就停下來歇腳,坐在樹下傷心地流淚。心想,要等到何年何月才會有十頭用呢?正在這個時候,有位須發霜白的老人,忽然出現在他面前,老人拍拍他的肩膀,親切地問:「孩子,你怎麼一個人跑到這個偏僻的地方來放牛?為什麼事你這樣傷心?」靈兒把嫂子虐待、逼他放牛的事,一五一十地講了。老人笑著說:「原來是這么回事!別難過,那伏牛山裡有頭病倒的老牛,你好好地喂養它,等牛病好後你就可以趕著牛回家了。」說完那老人就不見了。靈兒好象做夢似的。便按老人的吩咐往伏牛山走去。
靈兒走呀走呀,翻過一道道的山,涉過一條條的澗,終於找到了那頭病牛,它正在一塊大平石上卧著。靈兒立即趴下去,連連磕了三次頭,喊了聲「牛大伯」。老牛睜開疲憊不堪的眼睛,一會兒又閉上了。靈兒看著老牛那沒精打採的樣子,心裡想,可能是餓了,於是就急忙去給老牛薅了一捆又一捆的草。整整餵了三天三夜,老牛終於吃飽了。突然抬起頭跟他講起話來:「好孩子,我本來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偷偷地把五穀種子撤於人間而觸犯了天規,被玉帝踢下天庭,把腿摔壞了,動彈不得。你如能用百花露水給我洗擦一個月我就會好的。」小靈兒聽了,就在伏牛山住了下來,餓了吃些野果,渴了喝些泉水,夜裡依偎在牛旁。每天清晨去采百花,用花朵上的露水給老牛洗傷。整整一個月,老牛的傷真的好了,它跟著靈兒一道回家。
靈兒回到家裡,嫂嫂見他真的趕了十頭牛回來,硬說有一頭是偷了別人的,還把他痛打了一頓,經鄉親們解勸才算作罷。此後,靈兒白天放牛,夜裡就睡在牛的身邊,莊上的人都稱他是「牛郎」。那隻被牛郎救活的老牛和牛郎很親。有一次,嫂子把毒葯放到菜里,老牛告訴牛郎不要吃。嫂子氣起來鬧著要跟牛郎分家,牛郎既不要房子也不要田地,只要那頭老牛、兩輛破車和一隻爛皮箱,就離開了家,在一棵桑樹下搭了個草棚住了下來。老牛從嘴裡吐出個茶豆,牛郎將茶豆種在草棚門前,第二天便破土而出,第三天長出了葉子,牛郎就忙搭架,過幾天豆子藤都爬滿了架子。老牛就說:「孩子,你夜裡藏在茶豆架下,可以看到天上的仙女,仙女也能看到你,誰要是連續七夜偷看你,她就是盼望做你的妻子,那時我就用車拉著你上天去,把她接下凡來,與你結成婚配。」
聽了老牛的囑咐,牛郎夜裡就鑽到茶豆架下朝天上望去,只見一群仙女在玉池裡洗澡,臨走時,有一仙女向下偷看了他一眼。第二天夜裡,只見那仙女獨自來到玉池邊,大著膽子看牛郎。第三天夜裡,望著牛郎微微地笑,第四天夜裡便向牛郎點點頭,第五天夜裡端出一籃蠶,第六天夜裡偷出一架織布機,第七天夜裡拿著織布梭向牛郎招手。牛郎織女,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眉來眼去,牛郎盼著織女下凡,織女盼著牛郎快去團聚。七月七這一天,從天空飛來喜鵲,落在老牛頭上,喳喳喳地叫:「織女差我來,叫您快去聚。快去聚,快去聚。」老牛笑著點想頭,牛郎套上車,坐上去。 老牛四蹄騰空,一會兒來到了玉池,牛郎下車,和織女把織布機抬放到車上,織女挎著蠶籃上了車,牛郎也跳上車同織女坐在一起。老牛騰雲駕霧,一會兒即到家。
鄉親們獲悉牛郎成了家,都趕來賀喜。織女就把她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眾姐妹,教大家養蠶、執絲、織綢緞。
於是,全村的人都知道牛郎娶了賢妻,能養蠶,會抽絲,還能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都說織女的織布機是從天上帶來的,織出來的綢緞做成衣,冬暖夏涼。這消息傳了出去,引來了山南海北的絲綢商人,都爭著前來爭購南陽綢。這事轟動了白河兩岸,伏牛山區的千家萬戶,都送自家的姑娘來學織。織女心地善良,樂於教人,不到兩年,家家戶戶都學會了養蠶抽絲織綢緞。
到了第三年的七月七,織女一胎生了一男一女,男的叫金哥,女的玉妹。牛郎耕田,織女織布,日子過得很和睦。
幾年後,牛郎正在犁地,晴空突然響了一陣雷,老牛望著牛郎直流淚,並對牛郎說:「孩子,我把織女拉下天,觸犯了天條,看來活不成了。我死後,王母娘娘肯定不放過你們,到那時,你吃我的肉可以脫俗成仙,用我的皮做成鞋穿能騰雲登上天去。」說完老牛應聲倒下;牛郎哭了一陣之後,就依著老牛的吩咐做了。
正好七月七那一天,牛郎正在鋤地,金哥玉妹兩人哭喪著臉跑了過來,告訴牛郎說,來了個老婆子,把媽媽從織布機上拉走了。牛郎急忙回家穿著用老牛皮做的鞋,一手拉著金 哥、一手拉住玉妹,騰空就追。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替照腳下一畫,一條波濤洶涌的大河出現了,牛郎拉著金哥玉妹站在河邊直哭,哭聲震驚了玉帝,玉帝一看是一對孩子,怪可憐的,於是,就決定讓他們一家人每逢七月七相會―次。
人們突然發現牛郎一家人不見了,感到蹊蹺,夜間到茶豆架下朝天上望,看見一條波濤洶涌的大河,河那邊的織女在哭,河這邊的牛郎拉著金哥和玉妹也在哭。人們發現群星閃爍的天空多出一條銀帶,就叫它為天河。天河的一邊多了一顆星,這顆星就叫織女星。一邊多了三顆星,叫做牛郎星。人們想念牛郎織女,每晚總是鑽到茶豆架下仰望天空。到了七月七那天晚上,突然看見滿天喜鵲向著天河撲去,互相咬著尾巴,搭成一座鵲橋。牛郎一手拉著金哥,另一手拉著玉妹上了橋,織女也從橋那邊過來了,走到鵲橋中間一家人相會了。
由於人們口頭流傳,使這一神話傳說更為動人。每當七夕將至,牽牛、織女二星皆竟夜經天,直至太陽升起方淹沒,因而人們把它們比喻為人間離別的夫妻相會。宋朝詞人秦觀((公元1049―1101年)的《鵲橋仙》就是以牛郎織女的故事吟詠別離之情的,詩曰: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河迢迢瞳渡。
金鳳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幕暮!
E. 關於「七月半鬼節」的古詩詞有哪些
關於「七月半鬼節」的古詩詞有哪些?
《中元節有感》(清)王凱泰
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
《長安雜興效竹枝體》(清)龐塏
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小兒競把青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
《日贈張尊師》(唐)令孤楚
偶來人世值中元,不獻元都未日閑。寂寂焚香在仙觀,知師遙禮玉京山。
《中元日觀法事》(唐)盧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氣中。雲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宮。
壇滴槐花露,香飄柏子風。羽衣凌縹緲,瑤轂輾虛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蟲。青囊如何授,從此訪鴻家。
童謠:
七月半
開鬼門兒
鬼門開了出鬼怪
鬼怪苦
賣豆腐
豆腐爛
攤雞蛋
雞蛋雞蛋磕磕
裡面 坐個哥哥
哥哥出來上墳
裡面坐個奶奶
奶奶出來燒香
裡面坐個姑娘
姑娘出來點燈
掉進河裡回不來
七月半
打火鐮兒
火鐮花兒
賣甜瓜
甜瓜苦
賣豆腐
豆腐爛
攤雞蛋雞
蛋雞蛋磕磕
裡面 坐個哥哥
哥哥出來接鬼
裡面坐個奶奶
奶 奶出來燒香
裡面坐個姑娘
姑娘出來串門
掉了腦袋回不來
七月半
送鬼魂兒
鬼魂送了關鬼門
鬼門關
賣豆腐
豆腐爛
攤雞蛋雞蛋
雞蛋磕磕
裡面 坐個哥哥
哥哥出來收屍
裡面坐個奶奶
奶 奶出來燒香
裡面坐個姑娘
姑娘出來喊魂
吊在樹上回不來
七月半鬼節有關古詩詞
關於中元節(鬼節)的詩詞
《中元節有感》(清)王凱泰
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
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
《長安雜興效竹枝體》(清)龐塏
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兒競把青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
《日贈張尊師》
(唐)令孤楚
偶來人世值中元,不獻元都未日閑。
寂寂焚香在仙觀,知師遙禮玉京山。
《中元日觀法事》
(唐)盧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氣中。雲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宮。
壇滴槐花露,香飄柏子風。羽衣凌縹緲,瑤轂輾虛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蟲。青囊如何授,從此訪鴻家。
《中元觀法事步虛虛》
(唐)殷堯藩
兀都開秘錄,白石禮先生。上界秋光凈,中元夜氣清。
星辰朝帝處,驚鶴步虛聲。玉洞花長發,珠宮月最明。
掃壇天地肅,投簡鬼神驚。儻賜刀圭葯,還留不死名。
《中元作》
(唐)李商隱
降節飄飄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羊權須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台。
會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有娀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
《中元夜》
(唐)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紅燭影回仙態近,翠環光動見人多。
香飄彩殿凝蘭麝,露繞青衣雜綺羅。湘水夜空巫峽遠,不知歸路欲如何。
《中元夜寄道侶(選一)》
(唐)陸龜蒙
橘齋風露已清余,東郭先生病未除。孤喚賀瞎枕易為蛩破夢,短檐難得燕傳書。
廣雲披日君應近,倒影栽花我尚疏。唯羨羽人襟似水,平持旄節步空虛。
《中元夜百花洲作》
(北宋)范仲淹
南陽太守清狂發,未到中秋先賞月。百花洲里夜忘歸,綠梧無聲露光滑。
天學碧海吐明珠,寒輝射寶星斗疏。西樓下看人間世,瑩然都在清玉壺。
從來酷暑不可避,今夕涼生豈天意。一笛吹銷萬里雲,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中元雨中呈子晉》
(南宋)朱熹
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茲辰喜佳節,涼雨忽驚秋。
晼晚蘭徑滋,蕭萷庭樹幽。炎氣一以去,恢台和空逝不留。
刀筆隨事屏,塵囂與心休。端居諷道言,焚香味真諏。
子亦玩文史,及此同優游。
《中元見月》
(明)邊貢
坐愛清光好,更深不下樓。 不因逢閏月,今夜是中秋。
《中元日齋中作》
(明)朱曰藩
陶枕單衾障素屏,空齋獨卧雨冥冥。輞川舊擬施為寺,內史新邀寫得經。
窗竹弄秋偏寂歷,盂蘭乞食信飄零。年來會得逃禪理,長日沉冥不願醒。
關於今年七月半鬼節問題
8月15號
每年農歷7月14日是中元節又叫鬼節或著叫盂蘭節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節日.
中元節源自道教,後來佛教改為現現在俗稱的鬼節。盂蘭節在印度語中意指「倒懸 」 ,「倒懸 」指的的是釋迦十大第子目蓮的母親死後後受餓鬼拍困之苦,不能吃東西 。 後後來得到釋迦幫助。用百味五果供養十方神佛並藉功德救母親。所以現在為了祭 祀孤魂都在鬼月農 歷 7月 舉行普渡會,現在叫鬼節。
一般來說古時候都不願在這個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第二種說法:
關於鬼節的來歷,傳說地藏菩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閻王爺],他的母親去世後來到陰朝地府,被關在牢房裡少不得受十八層地獄的種種折磨,地藏菩薩是個孝順的兒子,看到母親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這天竟恂私情,讓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門打開放他母親出來,誰知這一開牢門不要緊,牢房中的小鬼們蜂擁而出跑到人間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亂竄」之說。那些跑回家鄉的鬼紛紛向家人索要錢財以便回去用來生活和打通關節希望早日托生。後來人們把這一天就定為[鬼節].
鬼節這天,人們要燒紙錢,擺供品祭奠故去親人的亡靈
禁忌:
1.床頭掛風鈴 風鈴容易招來好兄弟,而睡覺的時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時刻,你說呢?
2.夜遊 八字輕的人千萬不要夜遊,否則只會自找麻煩…
3.拔腳毛 俗話說:「一支腳毛,管三個鬼「,所以腳毛越多的人鬼越不敢靠近
4.非特定場合燒冥紙 冥紙是燒給好兄弟的,金紙是燒給神的,燒冥紙的結果只會招來更多的好兄弟
5.偷吃祭品 這些是屬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經過他們的同意就動用,只會替自己招來難以解決的厄運
6.晚上曬衣服 當好兄弟覺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會借去穿,順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7.喊名字 夜遊的時候千萬不要叫出名字,盡量都以代號相稱,以免被好兄弟記住你的名字
8.游泳 此時好兄弟會和你玩鬼抬腳的游戲,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9.亂看 好兄弟喜歡躲起來嚇人,萬一亂看被嚇到了,就是他們入侵你最好的時候
10.榕樹放在家門口 因為榕樹是聚陰的植物,同時也是好兄弟的最愛,除非你希望好兄弟來家裡坐坐…
11熬夜 人氣最虛的時候是在深夜,鬼氣最旺的時候也是在深夜,相較之下,誰會贏…
12.靠牆 好兄弟平時喜歡依附在冰涼的牆上休息,此舉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13.撿路邊的錢 這些錢是用來買通牛頭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們東西,就很容易被他們教訓…
14.輕易的回頭 當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煙稀少的地方時,覺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輕易回頭,那可能是好兄弟… 15.不能隨地勾肩搭背,人的身上有3把火,頭頂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滅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16.拖鞋頭朝床的方向 好兄弟會看鞋頭的方向來判斷生人在哪裡,如果鞋頭朝床頭擺,那麼好兄弟就會上床和你一起睡…
17.筷子插在飯中央 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爐上,此舉只會招來好兄弟來與你分享食物…
18.一個人 一個人容易引起好兄弟的覬覦,是真的…
19.晚上拍照 此舉動容易將靈界的朋友一起拍進來,然後帶回家…
20.玩碟仙 平常時刻玩碟仙就很容易發生事情,更何況在這鬼節時分…
關於七月的古詩詞有哪些?
- 《謁金門·七月既望湖上雨後作》——清代 厲鶚
憑畫檻,雨洗秋濃人淡。隔水殘霞明冉冉,小山三四點。
艇子幾時同泛?待折荷花臨鑒。日日綠盤疏粉艷,西風無處減。 -
《七月二十九日崇讓宅宴作》——唐代 李商隱
露如微霰下前池,月過回塘萬竹悲。
浮世本來多聚散,紅蕖何事亦離披?
悠揚歸夢惟燈見,濩落生涯獨酒知。
豈到白頭長知爾,嵩陽松雪有心期。 -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宋代 陸游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台。悲歌擊築,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穀望月作》——宋代 楊萬里
月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穀。不是誠齋無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 -
《蘇秀道中》——宋代 曾幾
蘇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蘇,喜而有作。
一夕驕陽轉作霖,夢回涼冷潤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濕,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應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
無田似我猶欣舞,何況田間望歲心。 -
《少年游》——宋代 蘇軾
雨洗娟娟嫩葉光。風吹細細綠筠香。秀色亂侵書帙晚。簾卷。清陰微過酒尊涼。
人畫竹身肥擁腫。何用。先生落筆勝蕭郎。記得小軒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東牆。(註:元豐六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飲釀白酒,大醉。)
-
《滿庭芳》——宋代 方岳
星昴呈祥,山川鍾秀,果然生此真賢。精神瑩澈,秋水共長天。況值西風初起,中元過、七日涼先庭院爽,稱觴賀客,車馬看駢闐。
開筵。稱壽處,紅袖歌舞,脆管繁弦。願公與椿松,對閱天年。縱使平分風月,不容暫、吟醉苕川。龍光近,行看鳳詔,促入秉鈞權。
關於「七夕」的古詩詞有哪些?
1、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杜牧《秋夕》)
譯文:在秋夜裡燭光映照著畫屏,手拿著小羅扇撲打螢火蟲。夜色里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寢宮凝視牛郎織女星。
2、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織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楊朴《七夕》)
譯文:如果織女不是見到牛郎她會怎麼樣?我願意與織女共同弄梭織布。期盼年年歲歲這樣度過,其實在人間這樣的事又是何其的多?只不過是沒有發生在我身上罷了。
3、銀燭冷秋光畫屏,碧天晴夜靜閑亭。蛛絲度綉針,龍麝焚金鼎。慶人間七夕佳令。卧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盧摯《沉醉東風·七夕 》)
譯文:白銀燭台放射出的光線照亮了畫屏,在晴朗的夜晚靜靜地坐在亭子里。婦女們用蛛絲穿過綉針在乞巧,金鼎中焚燒著龍麝香,人們都在慶祝人間七夕這個佳節,躺下來看牽牛織女星得鵲橋相會月亮飄過梧桐樹投下了倒影。
4、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徐凝《七夕 》)
譯文:一道仙鵲架起的小橋橫卧在那茫茫的銀河上。聽著織女的配環叮咚,看她款款地過橋而來。我和伊人的離別是不會停息地一年復一年。悵然間抬頭望去只見到牛郎星依舊閃爍,亘古光華不變;我的哀愁啊,就漸漸的不那麼明顯。
5、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林傑《乞巧》)
譯文: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6、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范成大《鵲橋仙 七夕 》)
譯文:今夜是牛郎織女會面的好時光,這對相會的夫妻懶得再為耕織忙。寂寞的群仙要生妒嫉了:嬌美的月亮姊姊蹙緊了娥眉,風阿姨興風吹雨天地反常。相見匆匆忙忙,短暫的聚首真不如不見,重新攪起離別的憂傷。見面的歡樂總不抵久別的愁苦多,反倒又增添了新愁帶回品嘗。
7、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李賀《七夕》)
譯文:天河隱隱逢七夕,獨處羅帳半夜愁。烏鵲離去穿線月,螢火飛入曬衣樓。牛女雙星合又分,人世情侶望玉鉤。不見錢塘蘇小小,獨處寂寞又一秋。
8、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譯文:蟋蟀在草叢中幽凄地鳴叫著,梢頭的梧桐葉子似被這蛩鳴之聲所驚而飄搖落下,由眼前之景,聯想到人間天上的愁濃時節。在雲階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織女被千重關鎖所阻隔,無由相會。牛郎和織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暫相會之期,其餘時光則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來盪去,終不得相會聚首。鵲橋或許還未搭就,牽牛織女或許還是在離別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時烏鵲已將星橋搭起,可牛郎、織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氣陰晴不定,忽風忽雨,該不是牛郎、織女的相會又受到阻礙了吧!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gushiwen./
關於「節儉」的古詩詞有哪些?
- 《太平樂詞二首已下七首,在翰林院時奉敕撰》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歲豐仍節儉,時泰更銷兵。
聖念長如此,何憂不太平?
湛露浮堯酒,薰風起舜舞。
願同堯舜意,所樂在人和。
2.《往在》
年代:唐作者:杜甫
往在西京日,胡來滿彤宮。中宵焚九廟,雲漢為之紅。
解瓦飛十里,穗帷紛曾空。疚心惜木主,一一灰悲風。
合昏排鐵騎,清旭散錦馬蒙。賊臣表逆節,相賀以成功。
是時妃嬪戮,連為糞土叢。當寧陷玉座,白間剝畫蟲。
不知二聖處,私泣百歲翁。車駕既雲還,楹桷欻穹崇。
故老復涕泗,祠官樹椅桐。宏壯不如初,已見帝力雄。
前春禮郊廟,祀事親聖躬。微軀忝近臣,景從陪群公。
登階捧玉冊,峨冕耿金鍾。侍祠恧先露,掖垣邇濯龍。
天子惟孝孫,五雲起九重。鏡奩換粉黛,翠羽猶蔥朧。
前者厭羯胡,後來遭犬戎。俎豆腐膻肉,罘罳行角弓。
安得自西極,申命空山東。盡驅詣闕下,士庶塞關中。
主將曉逆順,元元歸始終。一朝自罪己,萬里車書通。
鋒鏑供鋤犁,征戍聽所從。冗官各復業,土著還力農。
君臣節儉足,朝野歡呼同。中興似國初,繼體如太宗。
端拱納諫諍,和風日沖融。赤墀櫻桃枝,隱映銀絲籠。
千春薦陵寢,永永垂無窮。京都不再火,涇渭開愁容。
歸號故松柏,老去苦飄蓬。
3.《郊祀慶成詩》
年代:宋作者:陳宗遠
寶歷登三禩,觚壇類兩儀。
居歆修大報,肇祀述前規。
景迓初陽吉,齋嚴一月期。
采章循節儉,縕豫屏紛離。
輅象停方貢,兵驂卻道馳。
4.《詩三首》
年代:宋作者:釋邁賢
心間增道氣,忍事敵災屯。
謹言終少禍,節儉勝求人。
5.《平津一首》
年代:宋作者:蘇籀
布衣海上看群豕,金門晚躋作三吏。
漢主功名氣薄雲,柄用儒術親且貴。
曉通當世博前聞,自得春秋有餘地。
臣節儉約君道廣,烜赫顒昂仍布被。
蒼海西南罷遠征,懇棄朔方違詔旨。
發策不如朱長史,庭論依違何委靡。
議誅郭解沮卜式,山東鄙人殊不鄙。
流輩紛紛稱職難,黃發鬖髿保終始。
關於七七的古詩詞有哪些?
-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宋代)《鵲橋仙·纖雲弄巧》
-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孟浩然(唐代)《他鄉七夕》
-
河邊獨自看星宿,夜織天絲難接續。——王建(唐代)《七夕曲》
-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孟浩然(唐代)《他鄉七夕》
-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杜牧(唐代)《秋夕》
-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林傑(唐代)《乞巧》
-
卧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盧摯(元代)《沉醉東風·七夕》
-
此夜星繁河正白,人傳織女牽牛客。——沈佺期(唐代)《七夕曝衣篇》
-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林傑(唐代)《乞巧》
-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羅隱(唐代)《七夕》
-
人間夢隔西風,算天上、年華一瞬。——吳文英(宋代)《惜秋華·七夕》
-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李商隱(唐代)《馬嵬·其二》
-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秦觀(宋代)《鵲橋仙·纖雲弄巧》
-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秦觀(宋代)《鵲橋仙·纖雲弄巧》
-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徐凝(唐代)《七夕》
關於七夕節的古詩詞有哪些
你好!關於七夕的詩句比較多,常見的有:
-
《秋夕》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
《鵲橋仙·纖雲弄巧》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
《乞巧》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
《七夕》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
《鵲橋仙·七夕》蘇軾:
緱山仙子,高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
《七夕》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
《七夕》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
《七夕》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
《喜春來·七夕》
天孫一夜停機暇,人世千家乞巧忙,想雙星心事密話頭長。七月七,回首笑三郎。
-
《七夕二首·其二》德容:
織女牽牛送夕陽,臨看不覺鵲橋長。最傷今夜離愁曲,遙對天涯愈斷腸。
-
《鷓鴣天·當日佳期鵲誤傳》晏幾道
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橋成漢渚星波外,人在鸞歌鳳舞前。
歡盡夜,別經年。別多歡少奈何天。情知此會無長計,咫尺涼蟾亦未圓。
-
希望你有幫助。
關於九月的古詩詞有哪些?
1、荒畦九月稻叉牙 唐 李賀 《南山田中行》
2、一作九月九日峴山寄張子容北山白雲里 唐 孟浩然 《秋登蘭山寄張五》
3、九月九日望鄉台 唐 王勃 《蜀中九日》
4、九月霜天水正寒 唐 岑參 《敷水歌,送竇漸入京》
5、別時九月桑葉疏 唐 高適 《贈別晉三處士》
6、待到秋來九月八 唐 黃巢 《不第後賦菊》
7、九月湘江水漫流 唐 戎昱 《宿湘江》
8、九月閑宵初向火 唐 元稹 《擬醉》
9、吳郡兩回逢九月 唐 白居易 《九日寄微之》
10、墜葉蕭蕭九月天 唐 胡曾 《詠史詩·馬陵》
11、亂離偷過九月九 唐 齊己 《庚午歲九日作》
12、九月之交凌河側 唐 周祚 《秋風(二首)》
F. 雲鬃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窗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此句來自唐白居易的長恨歌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天旋日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鍾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為感君王展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聞到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攬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銀屏邐迤開。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風吹仙袂飄搖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詩歌背景】
詩作於唐憲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時作者35歲,任周至縣尉。關於這首詩的寫作緣起,據白居易的朋友陳鴻說,他與白居易、王質夫三人於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遊玩。偶然間談到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這段悲劇故事,大家都很感嘆。於是王質夫就請白居易寫一首長詩,請陳鴻寫一篇傳記,二者相輔相成,以傳後世。因為長詩的最後兩句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所以他們就稱這首詩叫《長恨歌》,稱那篇傳叫《長恨傳》。 當時長安妓女以「我誦得白學士《長恨歌》」而自誇,並因此身價倍增。
【其他信息】
體裁
歌,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種形式,後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於變化。
遺跡
華清池位於西安東約30公里的臨潼驪山腳下北麓,是中國著名的溫泉勝地,歷史記載,這里的溫泉大約發現在3000年前的西周時代。唐代建有富麗堂皇的「華清宮」,「華清池」由此得名。
據記載,唐玄宗從開元二年(714年)到天寶十四年(755年)的41年時間里,先後來此達36次之多。飛霜殿原是唐玄宗(685一762)和楊貴妃的卧室。白居易《長恨歌》就寫道:「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格律
歌的特點是不講究格律,任由詩人創作興致所至。抒發感情,句數多少不限,可以說是句式整齊的「自由體」詩。
【詩意描繪】
◎長恨歌 譯者:王鐵
喜歡女色的漢皇,總想找一個絕色的美女,他主宰皇天好多年,就是找不到這樣的美麗。蜀中老楊家的一個姑娘剛剛長大,養在家中還沒有人知道她。天生超群的美貌惹得誰人都喜愛,果然有一天就被選到君王身邊來。她的雙目一轉就顯出千嬌百態,嬌艷的六宮嬪妃,和她一比,簡直就像塵埃。寒冷的初春,皇上賜她去華清池洗浴溫泉,美玉般的肌膚被泉水一洗,更是潔白光鮮。嬌喘微微的她被宮女服侍起來,沒了力氣。這是接受皇恩的時光,才剛剛開啟。烏雲般的鬢發裝飾著花冠,金珠亂搖。在春風得意的御帳里,卿卿我我長夜不消。怨只怨,夜兒太短,日已升高,芙蓉帳里的鸞夢沒完沒了。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算起,君王不再上早朝。承蒙皇上的恩寵,她忙得沒有片刻閑暇,整日里總是白天侍宴夜裡伴駕。春天時跟著皇上去春遊,到夜裡皇上就只召幸她。後宮美女,多得能有三千人,可皇上誰都不愛,只愛她一身。在黃金裝成的宮殿里,她侍候皇上夜寢,在美玉裝成的閣樓里她宴飲歡樂,就像春天一樣嬌媚醉人。她的兄弟姐妹都跟著她陞官沾光,人人都能享受福貴榮尊。高高的懸起光彩的封號,大大的照耀著楊家滿門。就因為這樣,天下的父母都改變了想法,再也不想生男孩兒,都想要個女兒,得到皇上的寵愛,也能享受到浩浩君恩。壯巍的驪山行宮高聳入雲,宮中美妙的仙樂隨風飄飄沉醉人心。輕盈地歌唱,舒展地舞蹈伴著絲竹韻律,日復一日的歡樂繽紛。即使是這樣,君王還嫌不能盡興,還要想法錦上帖金。漁陽反叛的戰鼓動地驚天,宮中霓裳羽衣曲的舞步被殺聲沖斷。戰爭的狼煙彌漫了整個瓊宮玉殿,倉促間沒了辦法,只好帶著侍衛和貴妃逃命四川。龍旗飄飄走走停停,西出京門剛剛走了百十里路程。將士們再也不肯列隊前進,要求懲辦禍首。可憐美麗的貴妃,被賜死在馬嵬坡下冤曲千秋。價值昂貴的花鈿被拋在地上沒人瞅,精美的翠翹金雀和玉做的搔頭也沒人收留。君王看著這一切只能把臉掩上沒法挽救,止不住和著血的眼淚洶涌的長流(凄慘的離去怎麼也不想走,馬上西行還步步回頭)。寒風卷著塵土蕭瑟凄然,蜀中的 道登上劍門直入雲端。峨眉山下哪裡能見到一個行人,慘淡的旌旗沾著日色的光暈。蜀江的水啊,蜀山的樹,聖主想念貴妃的哀思朝朝暮暮。看見行宮中的月色就惹動傷心,聽見夜雨中的鈴鐺就像斷腸的聲音。趕走了反賊皇上從成都回京,走到馬嵬城傷心欲絕淚雨紛飛。徘徊不去啊馬嵬坡,泥土中不見你的面容身姿婆娑。只有你曾經慘死的地方,空盪盪的似在無言的訴說。君臣相互看著全都悲淚涌流,任由著馬兒蹄聲踢踏往東面的城門走。回來後看見舊時的池院微波依然,太液池中的荷花襯著楊柳彩氣翩翩。柳葉啊,你就像貴妃的眉;荷花啊,你就像貴妃的臉。對著這一切怎不讓人淚垂如雨,聯了斷,斷了練,淚水濕透了層層衣衫。日子又到了春風桃李花盛開的季節,轉眼又是秋雨冰冷梧桐葉落的時間。西宮南內長滿了荒涼的衰草,人去樓空的院子里,枯萎的落葉沒人打掃。黃葉紛紛已把台階堆滿。年輕的梨園子弟一個個都白發新添。漂亮的宮女大都漸漸地褪盡了紅顏,愁悶的黃昏帶來流螢點點。挑盡了燈芯還久久難眠,悠悠的長夜啊,什麼時候才能在緩慢的更鼓中快快地走遠。漫漫的銀河啊,什麼時候才能在光艷的曙色中迎來無憂的明天。看那冰冷的鴛鴦瓦上結滿了霜氣,我能與誰蓋著這翡翠大被同眠,宮中的寒風灌滿了被子的另一邊。你去了我還活著,一生一死生離死別這多年。我想念你啊,你的靈魂為什麼不在我的夢中和我相見?為什麼啊,為什麼不能和我團圓?臨邛有個道士住在京城,聽說他能以誠心把死去的魂靈招入生者的夢中。君王思念貴妃的情誼令他感動。他接受皇命,不敢怠慢,殷勤地尋找,八面訊風。駕馭著空氣沖開烏雲像閃電一樣快,深入高天鑽進地底找去找來。找遍了天堂找遍了黃泉,兩下里尋不到一點蹤影,哪裡也找不到君王的最愛。忽然聽說大海上有一座仙山,那座仙山虛無縹緲時隱時現。玲瓏的樓閣飛檐斗拱,五色彩雲環繞其間。那裡住著一群仙女,各個溫柔美麗非凡。中有一人名叫太真,花朵般的容貌還像是在宮中嬌艷光纖。道士來到金闕西邊,叩響玉石雕做的院門輕聲呼喚。仕女把院外的情況告訴太真,說有一位道士請求接見。聽說他是漢家天子派來的使者,太真激動的魂魄在九華帳中久久難安。穿上衣服推開枕頭出了睡帳,逐次地打開屏風放下珠簾。半梳著雲鬢剛剛睡醒,來不及梳妝就走下壇來還歪帶著花冠。輕柔的仙風吹拂著衣袖微微飄動,就像霓裳羽衣的舞姿,裊裊婷婷。寂寞的臉上還帶著淚痕,就像梨花乍放,遭受了風雨的欺凌。她感謝君王飽含無限深情,自從和他分別,就沒有見面的希望,想起來很是悲傷讓人心疼。我們今日已經斷絕了昭陽殿里的深愛,我只能在蓬萊宮中消磨時光了此一生。回過頭來,俯瞰下面那遙遠的人間,已經看不到長安的面貌,只能看見塵霧蒙蒙。唯有拿出當年的信物相互印證,就把寶鈿和金釵再送到君王手中。金釵留下一股,鈿盒留下一半,金釵劈開黃金,鈿盒分了寶鈿。但願我們相愛的心,就像黃金寶鈿一樣忠貞堅硬。就是遠隔天上人間,也會有一天心相印,人相逢。道士就要回到人間,請你為我捎句話兒,讓君王知道我的心兒沒有變。這件事只有我們兩個人知道。當時說的話語總在我耳邊盤繞,那是七月七日的七夕夜,天上牛郎織女鵲橋相會銀河邊。長安殿里人聲靜,我倆愛到深處衷心盟誓言:生在天上我們願做比翼雙飛的有情鳥;落到地上我們願做連里並生的雙樹桿。高天啊,你到底有多高;大地啊,你到底有多遠?天高地遠終有盡,總有窮盡的那一天。唯有我們的遺恨啊,綿綿懷恨恨恨綿綿。比天高比地遠,年年月月恨無邊。
G.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鵲橋。」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鵲橋相會被畫入了畫屏,人們乞巧以寄託長情。
這雖然不是古詩詞,但是卻是根據七夕的習俗而作。
鵲橋:在神話傳說中每年農歷七月七日,即七夕,會有飛鵲在銀河上架起橋梁,讓牛郎和織女得以相見,稱作鵲橋,後來此一名詞便引申為能夠連結男女之間良緣的各種事物。
乞巧:乞巧,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據說,七姐是天上的織布能手,舊時代婦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漢族民間的乞巧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饃饃、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亦是乞巧風俗的延伸。
相關古詩詞:
鵲橋仙·乞巧樓空
納蘭性德 〔清代〕
乞巧樓空,影娥池冷,佳節只供愁嘆。丁寧休曝舊羅衣,憶素手、為予縫綻。
蓮粉飄紅,菱絲翳碧,仰見明星空爛。親持鈿合夢中來,信天上、人間非幻。
譯文:
閑步信足,不覺已到前院。綵樓已然搭好,和去年此時的一樣:華麗的讓人眩暈得手足無措。然而,時過境遷,佳人早已不在,煢煢孑立的我看誰在這樣沉迷的夜乞巧!相必此情此景,就連漢宮秋月下夜夜笙歌的影娥池亦只能任憑一潭吹皺的池水空嘆了吧!我的心生出還旋寂寞的藤,沿著綵樓蜿蜒,零零落落,纏纏繞繞,糾糾結結。
當年你濯濯素手為我縫綻的錦衣華服始終不敢穿在身上——那都是滿滿的你笑顏如花的念想啊!我的侍從……!不關今日將如何忙亂,也一定要牢記我的叮嚀,千萬不要觸碰那些早已沉壓櫃底的舊羅衫啊!
夜,無視我的抗拒,准時地來到了。纖雲弄巧,今夜的美我不忍享用。也罷,眾人皆沉迷於她錦袍緞裳不可企及的魅惑,那麼就讓我,獨駕一葉扁舟,流淌在北海中央,許能尋回昨日你的倩影。我至親至愛的人哪,你是否看到菱蔓交纏,扯出粉蓮澀澀嬌羞。它娉娉婷婷,多像你!
試圖握緊你的我的手落空了。抬頭仰嘆:璀璨的繁星啊,這良辰美景,亦不過你我想對!哦……那是你嗎?手持我送你的妝盒裊娜而至?故人誠不欺我也——!天上人間,你我之戀,彌久恆遠……
H. 誰知道寫牛郎織女的古詩詞
《迢迢牽牛星》
選自《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一批文人詩作的選輯,最早見於南朝梁代蕭統《文選》。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評析】
牽牛和織女本是兩個星宿的名稱。牽牛星即"河鼓二",在銀河東。織女星又稱"天孫",在銀河西,與牽牛相對。在中國關天牽牛和織女的民間故事起源很早。《詩·小雅·大東》已經寫到了牽牛和織女,但還只是作為兩顆星來寫的。《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ㄈ真》開始說織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賦》和《九詠》里,牽牛和織女已成為夫婦了。曹植《九詠》曰:"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這是當時最明確的記載。《古詩十九首》中的這首《迢迢牽牛星》寫牽牛織女夫婦的離隔,它的時代在東漢後期,略早於曹丕和曹植。將這首詩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對照,可以看出,在東漢末年到魏這段時間里,牽牛和織女的故事大概已經定型了。
此詩寫天上一對夫婦牽牛和織女,視點卻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眼睛觀察他們夫婦的離別之苦。開關兩句分別從兩處落筆,言牽牛曰"迢迢",狀織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見義,不可執著。牽牛何嘗不皎皎,織女又何嘗不迢迢呢?他們都是那樣的遙遠,又是那樣的明亮。但以迢迢屬之牽牛,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遠在他鄉的遊子,而以皎皎屬之織女,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女性的美。如此說來,似乎又不能互換了。如果因為是互文,而改為"皎皎牽牛星,迢迢河漢女",其意趣就減去了一半。詩歌語言的微妙於此可見一斑。稱織女為"河漢女"是為了湊成三個音節,而又避免用"織女星"在三字。上句已用了"牽牛星",下句再說"織女星",既不押韻,又顯得單調。"河漢女"就活脫多了。"河漢女"的意思是銀河邊上的那個女子,這說法更容易讓人聯想到一個真實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顆星。不知作者寫詩時是否有這番苦心,反正寫法不同,藝術效果亦迥異。總之,"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這十個字的安排,可以說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渾成的效果。
以下四句專就織女這一方面來寫,說她雖然整天在織,卻織不成匹,因為她心賓牛悲傷不已。"纖纖擢素手"意謂擢纖纖之素手,為了和下句"札札弄機杼"對仗,而改變了句子的結構。"擢"者,引也,抽也,接近伸出的意思。"札札"是機杼之聲。"杼"是織布機上的梭子。詩人在這里用了一個"弄"字。《詩經·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載弄之瓦(紡��)。"這弄字是玩、戲的意思。織女雖然伸出素手,但無心於機織,只是撫弄著機杼,泣涕如雨水一樣滴下來。"終日不成章"化用《詩經·大東》語意:"�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最後四句是詩人的慨嘆:"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那阻隔了牽牛和織女的銀河既清且淺,牽牛與織女相去也並不遠,雖只一水之隔卻相視而不得語也。"盈盈"或解釋為形容水之清淺,恐不確。"盈盈"不是形容水,字和下句的"脈脈"都是形容織女。《文選》六臣註:"盈盈,端麗貌。"是確切的。人多以為"盈盈"既置於"一水"之前,必是形容水的。但盈的本意是滿溢,如果是形容水,那麼也應該是形容水的充盈,而不是形容水的清淺。把盈盈解釋為清淺是受了上文"河水清且淺"的影響,並不是盈盈的本意。《文選》中出現"盈盈"除了這首詩外,還有"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亦見於《古詩十九首》。李善註:"《廣雅》曰:'贏,容也。'盈與贏同,古字通。"這是形容女子儀態之美好,所以五臣注引申為"端麗"。又漢樂府《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也是形容人的儀態。織女既被稱為河漢女,則其儀容之美好亦映現於河漢之間,這就是"盈盈一水間"的意思。"脈脈",李善註:《爾雅》曰'脈,相視也。'郭璞曰:'脈脈謂相視貌也。'""脈脈不得語"是說河漢雖然清淺,但織女與牽牛隻能脈脈相視而不得語。
這首詩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疊間詞,即"迢迢"、皎皎、"纖纖"、"盈盈"、"脈脈"。這些疊音詞使這首詩質朴、清麗,情趣盎然。特別是後兩句,一個飽含離愁的少婦形象若現於紙上,意蘊深沉風格渾成,是極難得的佳句。
I. 有沒有什麼關於牛郎織女的詩
1、乞巧
唐代: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譯文:七夕佳節,人們紛紛抬頭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見牛郎織女渡過銀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婦女望著秋月穿針乞巧,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2、迢迢牽牛星
兩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譯文:在銀河東南牽牛星遙遙可見,在銀河之西織女星明亮皎潔。織女正擺動柔長潔白的雙手,織布機札札地響個不停。一整天也沒織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淚如同下雨般零落。這銀河看起來又清又淺,兩岸相隔又有多遠呢?雖然只相隔了一條銀河,但也只能含情脈脈相視無言。
3、鵲橋仙·纖雲弄巧
宋代: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4、秋夕
唐代: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譯文:銀燭的燭光映著冷清的畫屏,手執綾羅小扇撲打螢火蟲。夜色里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凝視天河兩旁的牛郎織女星。
5、七夕
唐代: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譯文:一道仙鵲架起的小橋橫卧在那茫茫的銀河上。聽著織女的配環叮咚,看她款款地過橋而來。我和伊人的離別是不會停息地一年復一年。悵然間抬頭望去只見到牛郎星依舊閃爍,亘古光華不變;我的哀愁啊,就漸漸的不那麼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