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開平七夕塘口等墟

開平七夕塘口等墟

發布時間: 2023-03-20 18:11:51

1. 五邑形成於什麼時候

僑鄉是華僑在中國的故鄉,是華僑在祖國的「根」。五邑僑鄉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顯示出不同的發展階段和特色。從總體看,五邑僑鄉的形成經歷了4個發展階段:唐至宋、元時期是第一個發展階段,為孕育期;明、清(鴉片戰爭前)是第二個發展階段,為發展期;鴉片戰爭至辛亥革命時期是第三個發展階段,為高潮期;民國初年至抗戰期間是第四個發展階段,為成熟期。其中,一戰結束後至抗日戰爭五邑淪陷前(1918-1939年),五邑僑鄉正式形成,這是解放前五邑僑鄉最繁榮的時期。

從五邑僑鄉歷史發展的漫長過程中,這樣幾個顯著的特色:

第一,人民出洋的歷史比較久遠。

第二,旅居海外的華僑人數眾多,其分布廣泛而又集中(以美洲居多)。

第三,國內的歸僑、僑眷人數比較多。

第四,僑匯收入數額比較大且成為國內眷屬生活開支的重要(甚至主要)來源。

第五,商貿經濟比較活躍,市場比較繁榮,僑眷的生活水平比較高。

第六,華僑積極投資興辦實業,促進僑鄉經濟發展。

第七,華僑踴躍捐資舉辦公益事業,文化教育和體育衛生事業比較發達。

第八,易受外來文化的影響,民風比較開放,對外交往比較頻繁。

我們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至抗日戰爭五邑地區淪陷前的20年時間里,五邑僑鄉正式形成,就是因為在這20年裡,這8個方面的特色在五邑僑鄉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五邑地區(尤其台山、開平)出現了歷史上前所未見的繁榮景象。當然,這些特色是相對而言的,在五邑各市、各鄉鎮,有的地方可能在某幾個方面較為突出,而在另外的幾個方面可能不那麼突出,這種發展的不平衡性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五邑僑鄉形成的過程也不例外。一般地說,五邑中,台山和開平兩市這幾方面的特色顯示得更為充分一些,新會和恩平兩市次之,鶴山市再次之。

五邑之所以成為廣東乃至全國著名的僑鄉,我們認為,這8大特色是最主要的原因。在前面的章節里,我們已經對其中的一些特色,如人民出洋的歷史較久遠,華僑人數眾多,歸僑和僑眷人數較多,華僑熱心支持家鄉的經濟與文化建設等作了詳細敘述。這里敏指,我們僅就僑匯收入、商貿經濟的發展和民風開放等幾個特色作一些分析。一僑匯收入數額巨大

華僑匯款(簡稱僑匯)是我國旅居海外的華僑從事各種職業所得,主要用於贍養國內眷屬的生活用款。此外,僑匯的用途還包括投資實業和捐建慈善公益事業。從清末民初開始,僑匯就源源不斷地流人五邑僑鄉;至抗戰全面爆發前,僑匯額達到歷史的高峰。據有關資料,從1864—1949年寬鬧的85年間,僑匯總額為35.1億美元,年均近4200萬美元。(1)五邑籍華僑佔有多大比重,未見有確切資料,但估計數額巨大。在五邑各縣,台山的僑匯收入最多,開平次之,新會、恩平、鶴山又次之。以台山縣為例,1929年以前,每年的僑匯在千萬美元以上,占當年全國僑匯總數的1/8(全國每年8100多萬美元),1930年猛增至3000萬美元左右,幾乎佔全國僑匯(9500萬美元)的1/3。從1931—1937年,絕大多數年份的僑匯都高於1930年,1937年達到1.8億美元,為慎拿罩台山僑匯收入最多的一年。(2)這些數字是十分驚人的。

僑匯的大量流人,為僑鄉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巨額的資金支持,更成為僑眷重要(有的地方更成為主要)的生活開支來源。僑匯的多寡,匯兌是否順利,直接影響到僑產生活的安定與否、僑鄉社會的穩定與否,這是五邑僑鄉最主要的特色,是五邑僑鄉形成的物質基礎。光緒二十一年(1895)出任新寧知縣的李平書在其著述《寧陽存牘》中曾這樣描述:「寧邑地本瘠苦,風俗素崇儉朴。自同治以來,出洋之人多獲資回華。營造屋宇,煥然一新。服御飲食,專尚華美。婚嫁之事,猶斗靡誇奢,風氣大變。」[1]這段描述告訴人們:第一,自同治以來,台山華僑的匯款便大量流人家鄉;第二,由於僑匯的大量流人,僑鄉的面貌「煥然一新」、「風氣大變」。

二商貿經濟畸形發展

僑匯流入五邑城鄉後,廣大僑眷把這筆錢主要投入市場,或購買生活必需品甚至奢侈品,促進了商業和貿易的發展;或建房置田,促進了地產業的發展;或供養子女上學讀書,促進了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從而帶動了僑鄉經濟及社會的全面發展,使五邑僑鄉在20-30年代一度出現繁榮興旺的局面。當時,在五邑大地,尤其台山、開平,出現富甲一方的景象,形成了巨大的購買力,各類商店紛紛涌現,新的墟鎮不斷增加,尤以台山發展最快速。其間,全縣共有106個墟鎮。華僑眾多的端芬鎮,除山底墟以外,在方圓兩公里內竟有大同市、汀江墟、那泰墟、西廊墟和塘頭墟5個集市,大同市、汀江墟同在大同河旁,彼此連接,十分興旺。山底墟更有「老虎墟」之稱,每逢墟日,貨如輪轉,成交非常活躍,從四鄉運來交易的物資頃刻間便被搶購一空。除五邑的各縣城台城、蒼城、會城、恩城、沙坪外,還有台山的斗山、都斛、廣海、白沙、公益、大江、水步、四九、沖蔞、海口埠、新昌、荻海;開平的赤坎、蜆岡、百合、塘口;新會的古井、沙堆、棠下;恩平的江洲、聖堂、君堂;鶴山的鶴城、雅瑤等墟鎮,都很繁榮興旺。台城可算得上五邑地區最繁榮的縣城之一,據1N6年統計,其人口2.2萬人,有金鋪31間、私人銀號26家、百貨商店162家、茶樓酒店及冰室299間、旅店20間、戲院2間。商店為騎樓式建築,道路縱橫交錯,入夜萬燈齊亮,光芒四射,霓虹燈飾,五顏六色,街道上人群熙攘。在集市貿易日,附城周圍的老百姓進城做買賣,更把全城擠得水泄不通。台城被稱為「小廣州」,是五邑僑鄉商貿經濟發展的縮影及代表。

值得指出的是,僑匯的大量匯人使僑鄉形成了一種畸形的經濟結構,即消費性的商貿經濟。當年僑鄉為數不多的社會生產部門沒有、也不可能去利用這批資金發展和擴大生產;況且當時中國的銀行信貸機構也不健全,不足以融集私人資金,僑戶們為了滿足自己生活上的需要,很自然地便把這些資金主要用於個人消費方面。

僑匯的大量匯人還為僑鄉造就了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食匯者階層,有的學者稱之為「安逸的紳士階級」。一些僑屬紈挎子弟認為,「牛耕田,馬食谷,老豆(父親)賺錢兒享福」乃天經地義,他們依靠豐厚的僑匯收人,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少數人還染上嫖、賭、飲、吹的惡習。僑匯的消極影響一面,我們不容忽視。三外采文化影響深刻,民風比較開放

五邑僑鄉近鄰港、澳,自民國以後,海外華僑同祖國及家鄉的往來日益頻繁,西方的思想意識、科學技術、生活方式等也隨之傳人僑鄉,並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首先,在生活方式上,清朝以來,男士們喜穿唐裝、長衫長褲、長袍馬褂,民國以後則換成了西裝、中山裝、青年裝,顯得瀟灑活潑;女士們的大襟衫、寬袍大袖被夏威夷裝西褲、對胸衫、紗籠裙、花布衣取代,顯得艷麗奪目。商店裡的冷飲、西式點心,成為時尚。居住方面,到處興建「洋樓」,很多僑眷告別了古舊的房舍。20年代以後,自行車(邑人叫「單車」、「腳踏車」)、摩托車(邑人叫「差古魯」、「撞死狗」)傳人僑鄉,成為富裕僑戶和商人代步的交通工具及富貴身份的標志。

其次,先進科學技術的傳人,體現在建築藝術上,是中西合璧,鋼筋、水泥(邑人稱「紅毛泥」,意即西方「紅毛佬」的水泥)等建築材料的應用,大量「洋樓」的出現;火車、汽車、電燈、電話的傳人;所辦實業之機器設備多購自國外,採用西方的股份制方式進行集資、成立董事會進行管理;在學校教育中,美國式教育制度的推行等,都說明西方一些先進科學技術及管理方法已傳人五邑僑鄉,不僅對僑鄉經濟的發展,而且對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商品意識的形成,都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這是五邑僑鄉對外交往頻繁的結果。

再次,外來語的融合與使用。五邑籍華僑雖然很多人是文盲,但他們在海外謀生的時間較長,耳濡目染,慢慢地也學會幾句很蹩腳的英語。回鄉時,他們在交談中常有意無意地講出一些最常用的英語,如OK、yes、no、good等(詳見表11—3),鄉人尤其年輕人感到好奇,也跟著「金山伯」學講帶有濃重四邑口音的英語,並以此為時髦。外來語便慢慢地融人了四邑話中,既豐富了人們的用語資源,又加強了人們的開放意識,並造就了「半唐蕃」的僑鄉語言文化。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西方生活方式的傳人,對僑鄉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一是「民風漸人奢靡,冠婚之費,動數百金」,一些富裕僑戶的子弟游手好閑,怕艱苦,講享受,甚至染上嫖、賭、飲、吹的惡習,令人痛惜不已!台山民謠所唱:「死仔狂,有書唔讀隨街盪,終須盪去賭博巷,輸盡家財還被綁。」表11—3四邑僑鄉外來語使用情況舉例

┌———┬————————┬——————┬———————┐

│ 類別│ 四邑音譯的英語│ 英語原詞│ 詞 意 │

├———┼————————┼——————┼———————┤

│ │骨 │Good │好 │

│ ├————————┼——————┼———————┤

│ │偉里骨 │Veryg00d │很好 │

│ ├————————┼——————┼———————┤

│ 日│拜拜 │Bye-bye │再見 │

│ ├————————┼——————┼———————┤

│ 常│梳化 │Sofs │沙發 │

│ ├————————┼——————┼———————┤

│ 生│朱古力 │~late │巧克力 │

│ 活│ │ │ │

│ ├————————┼——————┼———————┤

│ │老緬 │Oldman │老人 │

│ ├————————┼——————┼———————┤

│ │士膽 │Stamp │郵票 │

│ ├————————┼——————┼———————┤

│ │市的 │Stick │拐杖 │

├———┼————————┼——————┼———————┤

│ │摩達 │Motor │發動機、電動機│

│ ├————————┼——————┼———————┤

│ │士巴啦 │Spanner │扳手 │

│ 工│ │ │ │

│ ├————————┼——————┼———————┤

│ │呔 │Tyre │輪胎 │

│ ├————————┼——————┼———————┤

│ │吉普 │Jeep │軍車 │

│ 具│ │ │ │

│ ├————————┼——————┼———————┤

│ │的士 │Taxi │轎車 │

│ ├————————┼——————┼———————┤

│ │差古魯 │Motor—cycle│摩托車 │

├———┼————————┼——————┼———————┤

│ │斬波 │Jumpball │跳球 │

│ ├————————┼——————┼———————┤

│ 球│骨波 │Goodball │好球 │

│ ├————————┼——————┼———————┤

│ 類│嗒布魯 │Double │持球、走步 │

│ ├————————┼——————┼———————┤

│ 運│斗曬 │Outside │界外球 │

│ 動│ │ │ │

│ ├————————┼——————┼———————┤

│ │遷曬 │Change side │交換場地 │

│ ├————————┼——————┼———————┤

│ │郎說 │Long shoot │遠投(籃球) │

└———┴————————┴——————┴——————┘

「銀仔白,金仔黃,唔好呀哥花精光,賣田拆屋唔夠使,爺娘痛哭嫂投塘。」這些就是僑鄉人民痛惜年青一代沉淪的心態寫照。二是崇洋媚外的思想比較嚴重,一些人言必稱美國,盲目模仿和追求西方的物質享受和生活方式,有的人甚至數典忘祖,說(做)出有辱國家、民族、祖先的話(事),從而受到鄉人的唾罵。1932年,《新寧雜志》曾發表署名文章,對這種陋習口誅筆伐,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2. 碉樓在哪裡

碉樓
開放分類: 廣東、世界文化遺產、羌族、民居、開平

1、開平碉樓
開平碉樓位於廣東省開平市,源於明朝後期,隨著華僑文化的發展而鼎盛於二十世紀初,是融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華僑鄉土建築群體,現存1833座,被譽為「華僑文化的典範之作」、「令人震撼的建築文藝長廊」。

開平碉樓主要用於防匪,防澇及居住,其建築風格既有中國傳統的硬山頂式、懸山頂式,也有國外不同時期的建築形式、建築風格,如希臘式、羅馬式、拜占庭式、巴洛克式等等,千姿百態,異彩紛呈。開平碉樓突出了歷史文化藝術合科學價值日益被國內外所關注和認同。2001年6月,國務院公布開平碉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6月,開平碉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迎龍樓

迎龍樓坐落在開平市赤坎鎮三門里村,東距開平市區6公里,是開平市現存最早的碉樓,為關氏家族所建。三門里村建於明朝正統年間(公元1436-1449年),地處潭江下游沖積平原,是一片蘆葦叢生、水鳥群集的低窪之地,洪澇不時地威脅著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關氏十七世祖關聖徒夫婦獻出家庭積蓄,建起了迎龍樓。

迎龍樓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152平方米,建築面積456平方米,磚木結構,樓高3層11.4米,為全村制高點。第1、2層為明朝大型紅泥磚砌築,紅磚規格為33×15×8厘米,牆厚93厘米,為明代原構。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用青磚加建了第3層,開窗比第2層大,樓面為木樑板結構。樓的四角各有一個落地式塔樓,塔樓的第2、3層開設了射擊孔,樓頂為傳統硬山頂式,風格拙樸,造型簡潔。

在中國,龍是吉祥的象徵,樓名為「迎龍」是期望它給村民帶來平安、好運、幸福。迎龍樓建成後,在保護民眾避免了洪澇和盜匪的侵襲起了其應用的作用。迎龍樓方形的建築形體沒有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是開平碉樓傳統最原始的模式。

◆馬降龍碉樓群

馬降龍碉樓群位於開平市百合鎮百合墟伏凳東南面,東北距開平市區15公里,是由永安、南安、河東、慶臨、龍江5條自然村組成,為黃、關兩姓家族於清朝末年和民國初年興建。現有村民171戶、506人,80%為僑戶。海外僑胞多於國內人口,主要分布在美租廳歲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

馬降龍村背靠氣勢磅礴的百足山,面臨清澈如鏡的潭江水,5條自然村像一條珠鏈,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綠水之間。身臨其境,翠竹撲面,綠樹成蔭,鳥語花香,人們辛勤勞作,安居樂業,生態環境十分優美。該村有13座碉樓,這些碉樓造型別致,保存完好,掩映於村後茂密的竹叢中,與周圍民居、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登高遠眺近觀,疑為天上人間。

馬降龍碉樓在保護當地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方面起了積極的作用。據記載,1963、1965、1968年開平發生3次大水災,洪水漫過民居屋頂,村民登上碉樓得以避難。

◆方氏燈樓

方氏燈樓坐落在開平市塘口鎮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東距開平市區11公里。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由今宅群、強亞兩村的方氏家族共同集資興建,原名「古溪樓」,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地名和原來流經樓旁的小溪命名。該樓高5層18.43米,鋼筋混凝土結構,弊睜第3層以下為值班人員食宿之處,第4層為挑台敞廊,第5層為西洋式穹窿頂的亭閣,樓內配備值班預警的西方早期發電機、探照燈、槍械等,是典型的更樓。方氏燈樓歷史上為古宅鄉的方氏民眾防備北面馬岡一帶的土匪襲擊起到了積極的預警防衛作用。

◆適廬

位於百合鎮厚山村委會蝦邊村村中,建於20世紀二十年代,是開平第一個農會——蝦邊農會及中共地方黨組織的活動據點。該樓的標准層3層,頂部亭閣2層,第4層正面為柱廊式,四角均有一個「燕子窩」,窩內均設有槍眼。頂層為歐洲城堡式。適廬古色古香,堪稱「三合土」碉樓的代表作。

◆雁平樓

位於百合鎮齊塘村委會河帶村,1912年旅居加拿大華僑為防止匪盜而興建,耗資三萬雙毫。因其是當地最高的建築,號稱與天際飛雁齊平,故名「雁平樓」。

◆日升樓與翼雲樓

日升樓與翼雲樓位於赤水鎮大同村村口,始建於1926年,屬於私人建造的用於防匪、居住的碉樓。兩樓並排而立、相互依偎,數十載的風雨侵蝕使之留下斑斑痕跡。該樓為保護村民生命財產安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南樓

南樓位於廣東開平市赤坎鎮騰蛟村。建於1912年,樓高7層19米,佔地面積39平方米,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每層設有機槍和探照燈,是司徒氏人為防盜賊而建。抗戰時期,七名司徒氏自衛隊隊員曾在此堅守八天九夜阻擊日軍,最後被捕並遭日軍殘暴殺害。1983年,開平縣人民政府公布南樓為縣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開平市人民政府籌資300多萬元,在原址建成南樓紀念公園,增設紀念館、雕像、牌樓等景緻。

2、羌族民居
羌族民居。流行於四川茂縣,漢代稱「邛籠」,即羌語碉樓的意思。一般底平面,呈四方形,也有六角形的。分三層,上層放置糧食,中層住人,下層是畜廄。下層牆厚1米,用碎石合黃膠泥砌成。外形堅實穩重。最多達13-14層,高十餘丈。 羌族建築以碉樓、石砌房、索撟、棧道和水利築堰等最著名。

◆歷盡滄桑
羌語稱碉樓為「邛籠」。早在2000年前《後漢書'西南夷傳》就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壘石為屋,高者至十餘丈」的記載。碉樓多建於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間,用以御敵和貯存糧食柴草。碉樓有四角、六角、八角幾形式。有的高達十三四層。建築材料是石片和黃泥土。牆基深135米,以石片砌成。石牆內側與地面垂直,外側由下而上向內稍傾斜。修建時不繪圖、吊線、柱架支撐,全憑高超的技藝與經驗。建築穩固牢靠,經久不衰。1988年在四川省北川縣羌族鄉永安村發現的一處明代古城堡遺址「永平堡」,歷經數百年風雨滄桑仍保存完好。

◆技藝精湛
羌族民居為石片砌成的平頂房,呈方形,多數為3層,每層高3米余。房頂平台的最下面是木板或石板,伸出牆外成屋檐。木板或石板上密覆樹丫或竹枝,再壓蓋黃土和雞糞夯實,厚約035米,有洞槽引水,不漏雨雪,冬暖夏涼。房頂平台是脫粒、曬糧、做針線活及孩子老人游戲休歇的場地。有些樓間修有過街樓(騎樓),以便往來。 羌族地區山高水險,為便利交通,1400多年前羌民就創造了索撟(繩撟)。兩岸建石砌的洞門,門內立石礎或大木柱,礎與柱上掛胳膊般粗的竹繩,少則數根,多則數10根。竹索上鋪木板,兩旁設高出撟面1米多的竹索扶手。 棧道有木棧與石棧兩。木棧建於密林,鋪木為路,雜以土石;石棧施於絕壁懸崖,綠岩鑿孔,插木為撟。 羌族民間石匠農閑時常外出做工。舉世聞名的四川灌縣都江堰工程,至今已有200O多年的歷史,仍在造福利民,其中就凝聚有古代蕪人的血汗和智慧。 淳厚的古遺風悠久的歷史與長期閉塞的生活環境,使羌族的精神文化中保留了不少淳樸厚重的古代遺風。

3. 塘口墟屬於什麼土地

塘口墟屬於香港特別行政區,位於香港島西南部,與深水埗及筲箕灣隔河相望。塘口墟位於山頂友碰雀的兩端,東段緊貼著深水埗,西段則靠近筲箕灣海岸,好早是香港一處獨特的土地。緊鄰香港島的塘口墟擁有獨特的城市風貌,曾被英國人稱為「小香港」,是深水埗的延伸。塘口墟位於香港島與珠江相連的深水港口,是連接深水埗和新界兩部分的重要吵姿渡口,被譽為「深水埗心臟」。

4. 開平碉樓的資料

開平碉樓,位攔悉於廣東省江門市下轄的開平市境內,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是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臘、古羅馬及伊斯蘭等風格多種。

自力村碉樓將中國傳統鄉村建築文化與西方建築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罕有地體現了近代中西文化在中國鄉村的廣泛交流,成為中國華僑文化的紀念豐碑和獨特的世界建築藝術景觀。

「開平碉樓與古村落」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在紐西蘭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得通過,2007年6月28日,開平碉樓與村落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的第35處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開平碉樓現存1833座,最多時達3000多座,主要集中分布在開平市的塘口鎮、百合鎮簡御乎、赤坎鎮等15個鄉鎮街道上。這些主要興建於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的建築是民國時期的最偉大的文化遺產之一,也是見證中國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過渡更迭的重要產物。

開平碉樓游覽攻略

開平碉樓與古村落主要布在五拆橘個古村落中。自力村與立園、馬降龍都是開平碉樓文化旅遊區的核心景點,很值得一去,主要包括銘石樓、葉生居廬、瀾生居廬等,配合周圍的稻田拍照效果非常好。自力村有15座風格各異、造型精美、內涵豐富的碉樓,是開平碉樓興盛時期的傑出代表。

樓內保存著完整的傢具、生活設施、生產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豐富而有趣,是當時華僑文化與生活的見證。

5. 廣東省江門市開平市塘口鎮下轄村委會有哪些

廣東省江門市開平市塘口鎮下轄村委會包括塘口墟社區居委會、南屏村委會、以敬村委會、潭溪村正散委會、北義村委會、仲和村委會、_村拍清渣村委會、宅群村委會、強亞村委會、三社村委會、昇平村委會、四九村委會、衛星村委會、岡陵村委會、魁草村委會、龍和村委會、水邊村委襲悄會。

6. 江津白沙古鎮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熱門景區榜 點擊查看完整榜單


No.1 開平碉樓文化旅遊區

《讓子彈飛》開平碉樓原來長這樣

公交: 可以坐公交客運巴士,609路,606路等線燃中路到附近

熱度: 7716人近期導航來過

熱點內容
垂吊牡丹田七 發布:2025-05-14 18:06:06 瀏覽:565
茶花白裙 發布:2025-05-14 17:47:32 瀏覽:93
寶貝櫻花 發布:2025-05-14 17:45:14 瀏覽:553
手畫的情侶情人節黑白圖片 發布:2025-05-14 17:44:24 瀏覽:601
花卉帝芋 發布:2025-05-14 17:35:18 瀏覽:55
浪花一朵朵鄧倫 發布:2025-05-14 17:31:40 瀏覽:80
期待櫻花漫天 發布:2025-05-14 17:23:13 瀏覽:828
櫻花木水培 發布:2025-05-14 17:16:09 瀏覽:98
賀卡情人節祝福語20字 發布:2025-05-14 17:14:13 瀏覽:13
浪花一朵朵孫老師的扮演者 發布:2025-05-14 17:08:34 瀏覽: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