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情人節七夕
中國情人節分為三個日子,分別為:農歷正月十五的元宵節、農歷三月初三的上巳節、農歷七月初七的七夕節,因為我國古代的女性都被要求不出深閨行昌肆,只有到元宵節、上巳節、七夕節這三天才能出門,所以在這幾個節日也是古代女性為數不多的可以同愛人約會的日子。但是現在的年輕人習慣過外國的情人節與我檔轎國的七夕節。
元宵節簡介
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因元宵是上元節之夜而得名,元宵節的主要活動是觀賞燈火,所以又稱燈節。道教稱正月十五為上元節,民間一般習慣稱作正月十五,或稱過十五。
七夕簡介
在古代七夕與愛情關系不大,於近代才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七夕節起始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古代,七夕節是靚女們的專屬節日。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
上巳節簡介
上巳(sì)節,俗稱三月三,迅彎漢民族傳統節日,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夏歷三月初三。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歷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節又稱女兒節。
2. 七夕是什麼時候
七夕是在農歷的七月初七。因為公歷紀年與農歷紀年的不同,每一年農歷的七月初七對應的公歷日期也不同,比如2022年的七月初七對應的公歷時間為8月4日。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習俗
1、乞巧
乞巧意思是乞求智巧,希望織女能將其手藝傳給自己,這樣女孩子就可以心靈手巧。在曹縣有吃乞巧飯的習俗,選擇七個關系不錯的姑娘一起包餃子,並將紅棗、針、銅錢這3種東西放在3個餃子里。
餃子煮熟後,7個女孩聚在一起吃餃子,如果吃到針就證明手巧、棗子代表可快速結婚、錢意味今後有福。
福建地區,這一天姑娘會聚在一起,看誰的針線活更好,又快又好地為「巧」,反之為「輸巧」,輸的一方需要准備禮物送給「巧」者。
山東一帶,人們會將瓜果陳列擺弄,如果蜘蛛在上面結網即為巧。或抓上一個蜘蛛,放在盒子中,次日結網也為巧。
2、求子
舊時社會里講究「母憑子貴」,如果女人生了兒子,那家庭地位就會上升。因此不少人都會去觀音廟里求子,而在七月七這天也會向織女求子。如製作一個胖娃娃一樣的泥人偶,擺放在正屋祭拜,不然就是在七夕前種上一些農作物種子,對其悉心照料,讓其長出嫩芽,這也就寓意著多子多福。
3、穿針比賽
七夕時,不少地方會進行穿針比賽,這個習俗早在漢代時就已流行。當天女孩子會走出家門,聚在葡萄架下,猜測此時的牛郎織女會說上什麼悄悄話,然後再將針線拿出來,看誰穿的最快,快者為巧。
在廣州地區,七夕前後未出嫁的女孩子會穿上精美衣服,佩戴首飾,並在三更、四更、五更時對天空連拜七次,之後再通過月影穿陣引線,如果能一次性穿7個針孔,那就為巧。
4、拜魁星、拜織女
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相信每個人都明白,織女本是仙女,愛上了凡間的牛郎,並生下孩子,但後來卻被王母阻擾,只能在七夕這天跨過天河相見。而織女心靈手巧,女孩子會在這一天祭拜,期待自己和織女一樣手巧。
七夕除了是牛郎織女約會的日子,也是魁星誕辰,而民間認為魁星主文事,男人會在這一天跪拜魁星,期待能夠考取功名、高中狀元。
在閩東地區,七夕晚上人們會擺上兩張香案,男女各聚在一起祭拜,禮拜後圍在香案前會餐,玩游戲助興等。
5、染指甲
在西南地區有染指甲的習俗,此時女孩們會來到花園、田野里尋找花朵,並將其收集起來,再用上明礬碾碎,黏在手腳指甲之上,時間長了指甲就會變得光亮紅潤,幾個月都不會褪色。
不過七夕這一天也有忌諱,那就是不能吃鳥肉,畢竟傳說天橋是喜鵲搭建的,如果這一天吃鳥類會不吉利,今後的婚姻生活不利。同時,這一天也不能舉辦結婚慶典,畢竟牛郎織女七夕過後就會離開,如果在這天結婚有「離婚」之意,因而直到今天,農村中依舊有這一說法。
3. 七夕節是哪一天
七夕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又被稱為「乞巧節」。
七夕節的由來大多數人對認為是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延伸,是對這種浪漫愛情故事的一種祭奠。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這一天就是七夕節。
俗話說,七月七日又七夕,牛郎織女會佳期。
發展到今天,七夕節其實已經變了味。現在沒有人會再比賽什麼女紅,當然更不會有青年男女跑到南瓜棚子下面去訴衷腸了。不過七夕節這個情人節的地位是穩定下來了,這就是中國的情人節,是廣大青年男女表達愛意的最好機會。
在七夕節這一天,年輕男女互送禮物,約會才是正事。不過雖然形式變了,但是內涵不變,古人只能到南瓜棚下談情說愛,而現在的年輕人的選擇就多了。
4. 七夕情人節是幾月幾號
2019 年的七夕情人節是 08 月 07 日,農歷七月初七,星期三。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回、女兒節、乞巧答節、七娘會、巧夕、牛公牛婆日、雙七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七夕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七夕節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5. 七夕節是什麼時候
農歷七月初七是中國的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備螞日。
一些大的商家每年都舉辦不同的活動,年輕人也送禮物給他們的情人。因此,七夕節被認為是中國的「情人節」。
七夕節來自牛郎與織女的傳說。相消猜傳,每年的這個夜晚,天上的織女都會與牛郎相會。所以,在七夕的夜晚,人們可以看到牛郎織女在銀河相會。
姑娘們也會在這一天晚上向天上的織女祈求智慧,以獲得美滿姻緣。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活動正在消失,唯有標志著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拿滾型一直流傳在民間。
翻譯:
The seventh day of the seventh lunar month is the Chinese Qixi Festival, which is the most romantic festival in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Some big businesses hold different events every year, and young people give gifts to their lovers. Therefore, Qixi Festival is considered to be China's "Valentine's Day".
Qixi Festival comes from the legend of the Cowherd and the Weaver Girl. According to legend, on this night of the year, the weavers in the sky will meet with the Cowherd. Therefore, on the night of Tanabata, people can see the Cowherd and the Weaver Girl meet in the Galaxy.
The girls will also pray to the heavenly Weavers for wisdom in this evening to obtain a happy marriage. But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these activities are disappearing. Only the legend of the Cowherd and the Weaver Girl who symbolizes the love of love has been circulating in the folk.
6. 七夕情人節是幾月幾號
1.14 日記情人節(diary day),情侶們互相贈送戀愛日記
2.14 情人節(st valentine's day),傳統情人節
3.14 白色情人節(white day),男孩回贈禮物的日子
4.14 黑色情人節(black day),屬於單身貴族們的情人節
5.14 黃色與玫瑰情人節(yellow and rose day),在這一天穿上黃色衣服,吃黃色咖喱飯是告訴大家你還在單身的意思,另外,在這一天送紅玫瑰是傾訴愛意,送白玫瑰是表示猶豫未決,若送上黃玫瑰,就表示再見了
6.14 親吻情人節(kiss day),情侶們用親吻表達對對方的愛意
7.14 銀色情人節(silver day),把你的意中人帶回家讓父母認識的好機會
8.14 綠色情人節(green day),酷熱的夏天,不妨和另一半做一趟涼爽的森林之旅
9.14 音樂情人節與相片情人節(music day & photo day),是舉辦大型社交活動的好日子,另外還有許多情侶在這天就蔚藍晴朗的天空合影,所以又稱為"相片情人節"
10.14 葡萄酒情人節(wine day),當然是喝一點葡萄美酒拉
11.14 橙色情人節與電影情人節(orange day & movie day),這一天情侶們可以連趕兩場電影,看完後.來杯柳橙汁吧
12.14 擁抱情人節(hug day),在公開場合擁抱.向世人宣告你倆的愛意
農歷7.7 七夕情人節
12 月31日網路情人節,意為對網路情感的紀念
7. 七夕節是什麼時候
七夕節是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是傳說中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的日子。
8. 七夕情人節 幾月幾號
2022情人節七夕節是8月4日,農歷七月初七。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七夕節定在七月初七的原因
說法一: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傳說,規定兩人每年只能在七月七日這天鵲橋相會。
說碧悉伏法二:
關於乞巧的記載。據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悔攜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
說法三:
「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
說法四:
「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
說法五:
「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陸棚相關的節日。同時七夕節也被稱之為「女兒節」。
9. 七夕情人節是哪一天
七夕情人節是中國的情人節,那麼2021年的七夕情人節是哪一天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2021年七夕情人節是哪一天,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1年七夕情人節是哪一天
2021年8月14(星期六) 農歷七月初七 為七夕節
七夕節,是中國情人節。它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來源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七夕即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所以七夕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很多女生都非常重視。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古時對於這個節的過法還是比較重視,女生們會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有配偶的會祈求多福永伴,還未有的則會祈求上天賜姻緣。
七夕情人節的習俗
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輿地誌》說:「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
世謂之穿針樓。」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
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說:「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台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喜蛛應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喜蛛應巧,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
宋周密《乾淳歲時記》說;「以小蜘蛛貯合內,以候結網之疏密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樂事》說,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觀其結網疏密以為得巧多寡。」由此可見,歷代驗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視網之有無、唐視網之稀密,宋視網之圓正,後世多遵唐俗。
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綉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
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直隸志書》也說,良鄉縣(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婦女乞巧,投針於水,借日影以驗工拙,至夜仍乞巧於織女」請於敏中《日下舊聞考》引《宛署雜記》說:「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租如錐,因以卜女之巧。」
蘭夜鬥巧
起源於漢朝宮廷的游戲,漢高祖愛妃戚夫人的宮女賈佩蘭在離開宮中嫁給扶風人段儒為妻後,經常跟人們談起在漢宮七夕的事。她說:「漢宮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於闐樂之後,就用五色彩縷,互相絆結起來,叫做『相憐愛』。
隨後,宮中的宮娥彩女們,一起到閉襟樓上,大家學習穿七巧針乞巧。而有個叫徐婕妤的宮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種奇花異鳥呈獻給皇上,皇上把這些小玩意在晚上隨手放置在宮中的桌角上讓宮女們摸黑尋找,這種游戲就叫做『鬥巧』。」
種生求子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為牛慶生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賀牛生日」。因為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後,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10. 中國的情人節是什麼時候
中國人的情人節應該是哪一天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國人的情人節是農歷七月初七。
在中國是將傳統節日七夕節稱作「中國的情人節」,不過隨著國外文化的交流,每年的公歷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也會過。
七夕節,也叫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核李公牛婆日、巧夕等。
七夕節是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為「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都是屬於七夕的傳統習俗。經過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也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
拓展:
西方情人節是多久?
情人節,也叫作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它的日期是在每年雀鎮公歷的2月14日,是屬於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最初起源於基督教。到如今已經成為了全世界著名的浪漫節日,但由於地方的差異,人們表達愛意的方式會有所不同。
情人節本身是一個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男女在這一天通常都會互送禮物用以表達愛意或者友好。有時還會有情人節的晚餐約會,這是情侶關系的發展關鍵。
情人節在現如今已經成為了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並且在其他國家也逐漸開始流行。而在中國主要是將傳統節日七夕節視為情人節。不過由於能夠表達共同的人類情懷,各國各地也逐漸改歲遲發掘出了自身的「情人節」。
以上就是小編的分享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