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一朵一果
A. 濟南特產有哪些可以帶給朋友的
1、杜康酒:產自洛陽,杜康酒是中國歷史名酒,因杜康始造而得名,有「貢酒」、「仙酒」之譽。歷代墨客文人與它結下不解之緣,常以詩詠酒,以酒釀詩,詩增酒意,酒助詩興,觥籌交錯,華章汗牛。魏武帝曹操賦詩:「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2、洛陽唐三彩:唐三彩是中國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屬於唐代生產的一種低溫釉陶器,釉彩有黃、綠、白、褐、藍、黑等色,而以黃、綠、白三色為主,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於洛陽,亦有「洛陽唐三彩」之稱。
3、洛陽牡丹餅:洛陽牡丹餅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地方名點,屬於豫菜系。相傳與武則天有關,以豆類為主料製作糕點,酥鬆綿軟。具有促進人體代謝,降低膽固醇及防止細胞老化功能。
4、雙頭黃酒:「雙頭黃」黃酒是中華黃酒這一領域里的一朵奇葩,是河南安陽的特產黃酒。其釀酒原料獨特,採用了產於北方的小米和稷米,因生產原料和酒都是黃色,故名雙頭黃。
(1)濟南一朵一果擴展閱讀:
1、洛陽:杜康酒、洛陽牡丹、洛陽宮燈、洛陽唐三彩,洛陽牡丹餅,洛陽老八件。
2、開封:大京棗、馬豫興桶子雞、長春軒五香兔肉、蘭考葡萄、百子壽桃、朱仙鎮木版年畫、3、汴綉、汴綢、花生糕、宮瓷仿製品、套四寶。
4、安陽:天花粉、雙頭黃酒、內黃大棗、安陽「三熏」、安陽玉雕、安陽狗皮膏葯、道口燒雞、道口錫器、彰德陳醋、糖油板栗。
5、商丘:永城棗干、水城辣椒、民權白葡萄酒、張弓酒、南瓜豆沙糕、景家麻花。
6、其他:許昌燒煙、信陽毛尖、孟津梨、靈寶蘋果、貴妃杏、廣武石榴、鹿邑草帽、南陽烙花、盤硯、鈞瓷、汝陽劉毛筆、水晶石、汴綉、沙南芝麻與小磨麻油、四大杯葯、職膠、金銀花、黃河鯉魚
B. 濟南特產什麼水果
山東濟南特產水果有張夏玉杏、濟陽水晶梨、五峰山大櫻桃、馬山壽桃、合柿、萊蕪牛心柿子、玉龍雪桃、黃河鄉西瓜、黃金蜜桃、高官寨甜瓜、李桂芬梨、河溝西瓜、平陰黃桃、平陰玫瑰紅蘋果。
張夏玉杏
張夏玉杏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水果,也被搏信伏叫做御杏、漢帝杏,水果歷史悠久,有著上千年的栽培歷史。張夏玉杏個大皮薄、香甜汁多、芳香撲鼻,被乾隆欽定為宮廷御用,所以取名御杏。張夏玉杏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粗脂肪、糖、磷基攜鐵鉀等無機鹽類及多種維生素,是滋養佳品。
濟陽水晶梨
濟陽水晶梨是濟南地區很有名的特產,山東省濟南市濟陽縣農產品種類繁多,其中比較受歡迎的就是濟陽水晶梨,濟陽的土質和地理條件非常坦橡適合水晶梨的生長。出產的水晶梨金黃透亮,味道清甜爽口,具有生津止渴之功效。
五峰山大櫻桃
五峰山大櫻桃是濟南市長清區五峰山的知名特產。五峰山大櫻桃果大、肉厚、味甜、綠色無公害,且成熟較其他地區要早一周,被譽為「山東第一大櫻桃園」。五峰山大櫻桃主要有紅燈、早大果、拉賓斯、薩米脫等20多個早、中、晚熟優質品種。
C. 山東濟南水果特產有哪些
濟南水果嗎?早期有西營的小蘋果,(國光品種,很小,外觀很難看,但是儲存期很長,味道是越放越好吃,但是基本沒人種了,原因產量低,品相不好,所以買得人也很少)!錦綉川仲畢李宮一帶的核桃!高而鄉的地瓜!再就是南部山區隨處可見的酸棗(野生的)!濟陽縣的西瓜(魷魚那裡是沙液數唯土地,所以西瓜沙瓤甜度大)!
別的就是大家常見蘋果桃鬧培梨以及李子之類的引進的新型品種了!
D. 一朵一果什麼意思
一個明信片品牌嗎?質量很好的
E. 山東濟南的特產有哪些
一、歷城核桃
這是濟南特有的乾果,因為地理位置原因,生長在濟南的核桃皮薄肉多。植物在成熟期有了充足的光照才能更更好的生長,當地的核桃可以得到長時間的照射,成熟後果實更充實。
F. 家鄉的蘋果
家鄉的蘋果1
我的家長是一個遠離城市喧囂的農村,家鄉不富裕但是鄉親們卻非常的勤勞。要說最最能夠代表我們家長的特色,那就是家長里的果樹,尤其是家鄉的蘋果樹。
在我小的時候,家鄉就有蘋果樹了。而且是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有種蘋果樹,因為種了蘋果樹不但可以自己而且還可以賣錢。
春天的時候,家鄉的蘋果樹開花了,媽媽就會帶著蠢侍我去搜蘋果花(這是家鄉話,意思是因為蘋果樹的花太多,不利於長蘋果,所以要把比較繁茂的蘋果花剔除一些),不要小看這搜蘋果花,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我們要控制好一束花和一束花周圍的間距,而且樹梢和樹底下要留的花多少是不一樣的。
然後到了夏天就是果農們賣青蘋果的時間了,這時候果商回來村裡收蘋果,不要以為青蘋果就不能賣或者吃了,這些果商將青蘋果收下,然後運到外地或者是儲存起來明年買個好價錢。
秋天到了10月份就是收獲紅蘋果的季節了,這時候的蘋果樹上的蘋果已經熟透,紅燦燦的特別漂亮。
到了初冬,蘋果樹葉子落了,村民會對果樹進行修剪,然後將修剪下來的蘋果樹枝收集下來當柴火燒。省下來很多燃料。
這是我們家鄉的蘋果樹,渾身是寶,我愛我的家長也愛家長的蘋果樹,希望我們家長的水果能夠讓全國人民吃到。
家鄉的蘋果2
我的家鄉在陝西,這里景色宜人物產豐富,但我最喜歡的是家鄉的蘋果。
春天,蘋果樹長出新葉,開出粉色的花,一朵一朵嬌艷而美麗並散發出淡談的清香,慢慢地,粉色的花變成了白色,花瓣隨風擺動。慢慢地花瓣飄飄灑灑落下來,地上彷彿成了花地毯。
夏天,蘋果樹上的樹葉更茂密豐滿了,結出了許許多多青色的小果實。好像許許多多的乒乓球。看著這些青果子,我特別饞,摘下了一個小果實,放在嘴裡,又酸又澀,趕緊吐了出來,再也不惦念這青色的果實了,只盼望它快點長大。
秋天,到了豐收的好季節,樹上結滿了又大又紅的蘋果、我迫不及待地跑去果園,一到果園,就被陣陣果香陶醉了。一個個熟透的蘋果像害羞的新娘,躲在樹葉下偷偷露出紅臉蛋。從樹上摘一個,「咔嚓」咬一口,又脆又甜,新鮮的汁水溢滿了嘴巴,叫人越吃越愛吃!
冬天。樹上的葉子枯黃了,一片一片地從樹上飄下來,好像樹在對我悄悄地說:「告別了,我要為明年的累累果實儲備養分。」
我愛家鄉的蘋果,更愛美麗的家鄉!
家鄉的蘋果3
我的家鄉在瓦房店,瓦房店的蘋果非常有名,是著名的蘋果之鄉。
春天的時候,蘋果枝上發出了小綠葉,到了四月末的時候,蘋果花就陸續開放。一片一片花兒越開越多,掛滿枝頭。有紅花、白花、黃花、粉花。美麗的花兒,招來一群又一群的蜜蜂,它們在花間飛來飛去,嗡……嗡地叫著,給花兒傳粉。
夏天到了,樹上結出了綠色的小蘋果,越長越大。農民伯伯忙著給蘋果灶純施肥、打葯、鋤草、澆水。茂密的葉子里,掛滿一個個綠色的帶辯吵小蘋果。
到了秋天,水靈靈的蘋果成熟了,一個個大蘋果像小紅燈籠似的掛在樹上,把樹枝都壓彎了,當秋風吹來時「小紅燈籠」在樹枝上搖擺,好像在跟我們招手一樣,美麗極了!
我愛我家鄉的蘋果,更愛我的家鄉瓦房店……
家鄉的蘋果4
我的老家在鳳翔,那裡有很多很多的特產,而我最喜歡的,就是我們家鄉的蘋果,聽爸爸說家鄉的蘋果可是陝西十大特產之一呢!
春天到了,我家的蘋果樹上長出了嫩嫩的小綠芽兒。沒過多久蘋果樹開花了,遠遠的看過去像一棵花樹。慢慢的,矮矮的蘋果樹上又結出了指頭肚大小的綠果子。
大家想知道夏天的蘋果樹是什麼樣子的嗎?那就跟我來吧!夏天來到了人間,我們家鄉的蘋果樹也漸漸地長大了。果樹的葉子變得綠油油的,在陽光照耀下忽閃忽閃的。樹上掛滿了圓圓的果實,可是這會兒吃起來卻是酸酸的。
一眨眼到了秋天,快看,那些蘋果樹上的果實,就像許多害羞的小姑娘一般躲在樹葉下,蘋果樹爺爺撐開大傘,保護著這些小姑娘們。如果你現在摘一個蘋果,嘗一嘗,那可真是清脆爽口,好吃極了!
我愛我的家鄉,我更愛家鄉的蘋果。
家鄉的蘋果5
我的故鄉在大連,那裡是我國主要的溫帶水果產區。我喜歡故鄉的蘋果。
奶奶家就在大連,她的房前屋後都是蘋果園,一課課蘋果樹像我們軍訓時的小戰士一樣整整齊齊地排列著。
清明節過了之後,蘋果樹漸漸地發芽了。到了"五·一」節蘋果樹上開滿了鮮花,白的像雪,紅的像火,粉的像小姑娘的臉。當我們過兒童節的時候,蘋果樹開始掛果了。
蘋果小的時候是青色的,當它長大以後,有的變紅了;有的變黃了;有的變綠了。紅的叫「紅富士」;黃的叫「香蕉」蘋果;綠的叫「印度」蘋果。
熟透的蘋果因品種不同而味道不同:「紅富士」酸、甜、脆;「香蕉」又綿又香;甜甜脆脆的是「印度」。
聽奶奶說,我們大連的蘋果出口量約佔全國的四分之三呢!我為故鄉而驕傲,我愛故鄉的蘋果!
家鄉的蘋果6
我的家鄉在陝西省寶雞市,在那裡可以吃到家鄉出產的很多水果。比如:獼猴桃、核桃、西瓜……而我更喜歡吃的是蘋果。
蘋果全身紅彤彤的,摸起來硬硬的,吃起來還很甜,就像一個個紅燈籠一樣,非常的漂亮!
在每個豐收的秋天,我一聽到蘋果落地的聲音,就和表弟提著籃子,不知不覺地來到蘋果園,大人們也會提著籃子摘蘋果,好多好多的蘋果堆在一起,遠遠望去,就像一座紅色的小山,真多啊!都把外公家的倉庫塞滿了。
我用小刀切開蘋果,裡面的汁就流我一手,那汁水非常香甜。多吃蘋果可以增加記憶力,因此又被人稱為「智慧果」和「記憶果。」蘋果里還含有鈣、鐵、鉀等礦物質和豐富的維生素。大人小孩吃了對身體都有好處。
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你們也一定想吃吧!歡迎你們來我的家鄉品嘗,我會拿新鮮的蘋果招待你們的。
家鄉的蘋果7
我的家鄉在程村,這里的水果可好吃了,有蘋果 油桃,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蘋果。
陽春三月,細雨如絲,一棵棵挺拔的蘋果樹上開滿了美麗動人的小花。粉紅色的花瓣,黃色的花蕊,好看極了。一朵朵,一簇簇,開的那麼茂盛,引來無數只美麗的花蝴蝶,也吸引了許許多多的過路人。過路人有的駐足欣賞,有的摘花打扮自己,還有的攝影留念,過路人呼吸著醉人的花香。歡聲笑語充滿了蘋果園。
四月間,吸飽了春天雨水的蘋果樹,伸展出了一個個嫩綠的小手。一陣陣微風拂過,一隻只小手搖擺著,彷彿在向你打招呼。
蘋果花漸漸凋謝了,蘋果樹媽媽「生」出了一個個青青的小蘋果。蘋果樹媽媽緊緊的摟著那些還沒有成熟的「小寶寶們」生怕他們掉下來。
秋天來了,各種水果都開始成熟了,蘋果就像一個個紅燈籠掛滿枝頭,把粗大的樹枝壓彎了腰。果農伯伯把一個個「紅燈籠」摘下來裝進了籃子,帶回家。每一個豐收年,都讓果農們臉上掛滿了甜美的笑容。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蘋果園!
家鄉的蘋果8
我的家鄉在三門峽,這里既沒有波瀾壯闊的大海,也沒有一望無際的平原,更沒有聞名世界的名勝古跡,但這里的蘋果卻特別出名,惹人喜愛。
陽春三月,一棵棵蘋果樹都張開大大的嘴巴,貪婪的允吸著春姑娘送來的雨露,蘋果樹枝又高大又粗壯,像一個高大的肌肉男。過了幾天,蘋果樹長出了粉紅色的小花,香味撲鼻而來,不久粉紅色的小花又換上了一身白色的花衣裳,一陣風吹過,樹枝不停的舞動著,像一個個女孩在舞台上翩翩起舞。
初夏時,果樹結出了一個個小果子,青色的如棗核般大小的小絨球,看起來可愛但吃起來非常苦澀。
到了秋天,果實成熟了。一個個紅紅的蘋果,壓滿了枝頭,我摘一個紅蘋果吃上一口。哇,好甜呀,好翠呀,汁液一下子就流入了我的口中。
我家鄉的蘋果,不僅味道美味,而且營養價值豐富。它不僅富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E,還可以預防心臟病和癌症。
我愛我家鄉的蘋果,更愛我的家鄉。
家鄉的蘋果9
我的家鄉不僅風景優美,而且物產豐富,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靈寶的蘋果,現在就讓我給你介紹一下它們吧。
蘋果樹是春天發的芽,像蘋果樹長出了一頭翠綠的秀發在風中飄揚。它四月的時候開花,花是雪白色的,遠遠看去像無數顆白色的小水晶。它的五片花瓣和拇指一樣大,花粉是黃色的,能引來蜜蜂和蝴蝶,看,那些蝴蝶和蜜蜂在花朵上翩翩起舞好看極了。
到了秋天它就開始結果,它從小小的青蘋果慢慢的變大,慢慢的變紅。它們的顏色和口感有很多,比如大紅色的「紅富士」,口感不僅很脆還很甜,還有金黃色的「黃香蕉」,後感很面很軟,特別適合年幼的小孩和老人。青青的蘋果口感酸酸甜甜,清涼可口。
每年秋天,農民伯伯摘蘋果的時候會拿一個專門摘蘋果的大剪子,把那紅彤彤的「小精靈」一個個剪下來裝到籃子里,再把籃子放到車子里,然後開車到集市去賣。
同學們看我介紹了那麼多,你們是不是流口水了呢?那就來我家鄉做客吧!
家鄉的蘋果10
我的故鄉住在黃河的岸邊,偎在中條山的山窩里。
故鄉的景色十分的迷人——
這里有高大魁梧的大槐樹;
還有美麗芬芳的野花;
不僅有翠綠無比的小草;
更有別具一格的大山。
然而,最令我喜愛的——卻是故鄉的蘋果樹。就是那些朴實無華、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蘋果樹。一片片,一棵棵,迎著春風,搖曳著嫩綠的`枝葉,象一群孩子正在向你招手。果樹的枝頭也掛滿了一朵朵水靈的花。
在熾熱的夏季,果樹的葉子便變得有些暗淡了:葉子由那新綠逐漸轉為深色。這時,樹上的花已經變成了發青的小果子。
颯爽的秋風吹過,葉已落,果已熟。一陣秋風吹來,香味飄過了田野,飄過了園林,飄到了小朋友們的鼻子里。這時,我便拿起竹筐,摘起蘋果來。
瑟瑟的冬天,呼呼的北風吹過,蘋果樹依然挺立著。
家鄉的蘋果樹,我喜歡你!
家鄉的蘋果11
「故鄉的風,故鄉的雲……」這首家喻戶曉的歌曲,讓我再一次想起我故鄉的蘋果樹!
春天到了,果樹上開了許多白色帶點粉色的小花,慢慢的果樹上結了青色的小果子,秋天到了果子也由青變紅了,也由小變大了,農民伯伯也開始收果子了。如果蘋果沒有熟透,會非常的酸,有時候都能把牙酸倒了。熟透的蘋果又大又紅,非常的甜,看著就讓人嘴饞。正應如此,鄰居家的孩子和我一起在蘋果樹下圍著圈,手摸著樹,一直轉,一直轉。而蘋果便會一顆一顆的往下落。他們落下來的時候身著金燦燦的紗裙,有的掛著粉色的風衣,有的裹著紅中帶綠的和服,還有的披著火紅的外衣,在陽光下,她們的衣服閃爍出迷人的光彩,真是千姿百態、美麗動人。
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我搬家了,在我的新家沒有蘋果樹,於是我決定要種下蘋果樹,過了幾十年,蘋果樹長了個子,雖然他和故鄉的蘋果樹一樣但它卻沒有故鄉的紅,美,潤。
「故鄉的風,故鄉的雲……」這熟悉的旋律又再一次讓我想起故鄉的蘋果樹!
家鄉的蘋果12
說起我的家鄉,那就要說蘋果了!那可是我家鄉山東的特產。
春天,剛下過幾陣蒙蒙的細雨,蘋果樹就快速地抽出了嫩綠的新芽,有的尖尖的,像花苞一樣;有的葉子已經舒展開來,像一隻只精靈,在微風中翩翩舞蹈。
夏天,蘋果樹茂密的枝葉就像一把巨大的太陽傘,擋住了熱辣辣的太陽。有時我坐在樹下,幻想著自己變成了一顆青果,歡快的向人們招手。飛過枝頭的小鳥,告訴我飛翔的自由;抬著頭的小狗,向我敘說著奔跑的快樂。
金秋時節,一陣微風吹過,帶來了香噴噴的果實和清新的空氣。風過後,樹上增添了許許多多又大又紅的蘋果,遠遠望去就像元宵節每家每戶都掛在門前的紅彤彤的大燈籠。這些樹葉由綠變黃,有的在和風伯伯跳舞,有的准備去遠方旅行,還有點在樹上睡覺呢!
冬天到了,樹上光禿禿的,只有一兩片樹葉。偶爾有風吹過,幾片葉子落到地上,彷彿在雪上滑冰呢!新年到了,蘋果樹也有自己的禮物,就是一件雪白的衣裳。
家鄉的蘋果樹每個季節都有它的美,我愛家鄉的蘋果樹!
家鄉的蘋果13
中國是農業大國,所以,果品自然眾多。在北方眾多果品中,蘋果無疑佔有重要的地位。而山東的蘋果,被大家公認最甜、最脆的,就是煙台棲霞的蘋果了。
我的家鄉棲霞是山區,不適宜栽種農作物。那裡的氣候、土壤適合種蘋果,而且種出的蘋果個兒大,味美。我現在住在濟南,每有小夥伴問我老家,他們便會打趣地說:哈!棲霞蘋果好。等哪天送我們幾箱呀!
家鄉的蘋果,最大的特點就是甜和脆。別處的蘋果大多剛開始吃時很甜,但是吃到接近蘋果核的位置時,就發酸了;而家鄉的蘋果,整個都像用一塊冰糖。家鄉的蘋果吃法也比較多。可以把蘋果切成片狀,用牙簽扎著吃。有的人家還做蘋果乾,吃起來酸酸甜甜的,風味獨特。最尋常的吃法,可就是啃著吃了。蘋果汁水很多,且脆生生的,啃下一口,咔哧,蘋果的汁液便會滲出來不少。如果不小心,蘋果汁就會濺到臉上,流到衣服上。
在農忙時節,光靠大人蘋果是收不過來的。有些人家往往會雇一兩個短工,而大多數家庭都會叫上家裡的小孩一起去摘蘋果。那時,我是最高興的。爺爺的蘋果林在一座小山上,走一里多路就到了。到了地里,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溜溜整齊的蘋果樹。蘋果樹側枝多,結的果也多,而且矮矮的,很容易採摘。蘋果外面都套上了個紙袋子。農葯都打在了紙袋子上。這樣,既不會讓蟲子吃到蘋果,也不怕農葯殘留在蘋果上。不過,總會有些蟲子鑽了空子,在蘋果里大吃特吃。原來,這些蟲子也是一個個吃貨哩!我個子不高,就負責摘低處的蘋果。或者是當安檢員,把壞蘋果一個個地挑出來,全丟掉。不過有時也會貪嘴的。趁大人不注意,迅速地摘下一個小蘋果,用衣服擦擦,就往嘴裡送。但往往是剛入了口就吐出來小個兒的一般都還不熟啊。
摘完了蘋果,就要出去賣了。沒賣完的要放起來。可是這農村也沒冰箱,往哪放呢?棲霞人有自己的辦法。爺爺家炕的下面有一個跟地下室一樣的地方,面積很大。神奇的是,雖然這里在炕的下面,但出奇得冷!即使在炎炎夏日,這里也就十度左右,宛如一個大冰箱。
或許是因為棲霞的蘋果歷史悠久、享譽全國,在棲霞市區,不少的旅遊引導牌都是藍白相間的蘋果形狀。就連過年時掛的燈籠,都有蘋果樣子的。
現在,好幾年沒回老家了。說實在的,我再也沒吃到過在自家田裡現摘的那樣好吃的蘋果了。朋友們,要吃蘋果到棲霞,我請客!
家鄉的蘋果14
我的家鄉是煙台,煙台是蘋果之鄉,所以我很喜歡吃家鄉的蘋果。
家鄉的蘋果很大,高約10厘米、寬約5厘米、直徑為16厘米,半徑為8厘米。在蘋果成熟的季節,漫山遍野就都掛滿了紅燈籠,真漂亮!蘋果的外形是球狀的,大小和桃子差不多,顏色是紅色的,成熟的蘋果紅丹丹的,吃起來汁多而且非常甜,聞起來香氣撲鼻。
蘋果的種類有:山西臨汾的特早紅、湖北的金水蘋、山東東平的早東蘋、煙台的紅富士、金帥、黃香蕉、嘎啦等。其中,煙台的紅富士和金帥最為有名。紅富士的特點:水分多,又脆又甜;金帥的特點;又甜又面。不管是什麼種類的蘋果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每個蘋果都很好吃,每個蘋果都散發著清香。
蘋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另外,蘋果還含有糖、蛋白質、脂肪、鉀、鈣、磷、鋅、果膠、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蘋果有「智慧果」、「記憶果」的美稱。多吃蘋果能提高智能,增進記憶力。
我認為蘋果是最好的水果,所以你們別再為背不過古詩,課文而發愁了,快來吃蘋果吧!
家鄉的蘋果15
大家都知道,陝西省有許多水果特產,有幫助消化的石榴,有香甜可口的大西瓜,有黃澄澄的、惹人喜愛的橘子,但我最喜歡的是果中皇後—蘋果!
我們陝西洛川的蘋果是獨一無二的,它既解渴又香脆,非常好吃!蘋果的種類很多,有紅富士、黃元帥、紅五星等等……我最喜歡的當屬紅富士蘋果。紅富士又大又紅,大大地咬一口下去,香甜、美味,叫人越吃越愛吃。它不但色味俱全,而且營養豐富,還有美容養顏的功效呢!
春天,春姑娘一吹號角,蘋果樹開了新的枝芽,看起來煥然一新。小蜜蜂和小蝴蝶一直結伴去為蘋果樹哥哥傳播花粉,讓蘋果弟弟能在不久的將來和它們跳舞!
秋天,秋姑娘的魔法棒一揮,讓蘋果弟弟們從沉睡中醒了過來,人們排的隊和長城一樣!他們大量地購買蘋果,為的是嘗一口陝西的味道!
「洛川蘋果甲天下」。歡迎來到我家鄉做客,歡迎來品嘗我家鄉的特產——蘋果!
G. 濟南的民俗文化
1、鼓子秧歌分布在今山東魯北平原的商河地區,是山東三大秧歌之一。鼓子秧歌源於北宋,成於明,盛於清。
據當地著名老藝人說,北宋年間,商河一帶連年受災,包公從河南到此放糧,賑濟災民,並由他的屬下把鼓子秧歌傳授給當地百姓。後來每逢新春佳節人們就跑起秧歌,以示對包公的感激之情,流傳至今,相沿成俗。
2、羽毛畫是中國獨創的傳統工藝,採用優質養殖家禽羽毛為原材料,以浮雕方式手工製作,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山東濟南的羽毛畫作品,設計新穎,底色自然流暢,色澤豐富鮮艷且永不褪色。曾多次參加全國工藝美術作品展覽,被譽為「泉城老虎」。
3、章丘芯子起源於明朝,是受顫轎的啟迪,起初人們為了驅逐邪魔祈求吉祥,將男女兒童扮成神話中的天神形象,在扎制的平台上或方桌上舞動,後來逐漸演變成為一種文化娛樂形式。
章丘芯子《三小趕腳》和《三打白骨精》既保留了民間傳統藝術精髓,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又糅合了雜技、化妝、服飾等技藝,造型新穎,表演俏皮,出色演繹了民間傳統藝術。
4、「綉球燈」起源於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境內的趙營村,是以手龍和綉球燈為道具,以武術和民藝相結合的一種舞蹈藝術形式。
早在明末清初(公元1616年)的近400年前,在長清趙營村,組有武術團,武術團以武打動作為主,添加上民間春節扮玩的戲耍動作,編排了一套粗獷有力、灑脫豪放的手龍綉球舞。
人們以竹條扎制的手龍和綉球燈在有節奏的鑼鼓聲中盡情玩耍,隨著時間的推移,歷經漫長的400餘年,玩耍的人們不斷加工、整理,使「手龍綉球舞」日臻完善,形成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表演藝術形式。
5、章丘梆子,也叫「東路梆子」、「山東謳」。流行地區以中東章丘為中心,是蒲州梆子經河北流入山東後形成,至少在一百五十年以前,即在這一帶流行。此外,還保存有崑曲、本地亂彈、揚州亂彈、柳子、撥子、羅羅、二黃等聲腔。樂器以大胡琴、胡琴為主。
6、濟南皮影戲是由李克鰲帶進來的,有77年歷史了(1918年至1995年)。李克鰲原籍山東鄒縣李家樓人,農民出身,做過賣饃饃的生意。因為他頗愛皮影藝術,本世紀二三十年代就跟曲阜的皮影藝人張盛旺學習。
7、濟南風俗,每年夏歷九月九日重陽節,人們要到千佛山登山,站在「賞菊岩」上賞菊。自元代開始,就定九月九日為千佛山廟會。
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這些名稱,可以說正是廟會形成過程中所留下的歷史「軌跡」。作為一種社會風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和歷史原因,而廟會風俗則與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廟觀的宗教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它又是伴隨著民間信仰活動而發展、完善和普及起來的。
8、作為山東三大秧歌之一的濟陽鼓子秧歌,繼被濟南市政府列入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舞蹈類)之後,2006年12月31日,又被省政府確定為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濟陽鼓子秧歌興起於明朝永樂年間,已有2000年的發展史,是黃河文化的優秀遺產。
在十幾年的時間里濟陽鼓子秧歌分別在國家、省、市等各級藝術節上多次獲得優秀組織獎、優秀表演獎、優秀演員獎。並多次赴法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友好演出,博得了國內外的一致好評。
9、章丘扁鼓的起源,史料上沒有記載,關於它的出處,眾說紛紜。據相公鎮巡檢村老民間藝人姜兆金等人講,相傳扁鼓最早是由先民們從山西帶過來的,在濟南已流傳六百多年。扁鼓樂隊的規模,可分為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種,各種類型扁鼓樂隊的組合形式,樂器配比均不相同。
10、《加古通》亦稱「打長板」,流傳於濟南市平陰縣境內孝直鎮宋柳溝村一帶,距今已有400年歷史。由於此舞是用打擊樂為伴奏,鼓點打法是擊鼓邊、鼓心、悶鼓,同時舞者手中道具夾板與鑼鼓配合,而發出「加古通、加古通,加古、加古、加古通」的聲響,由此而得名。
H. 濟南春季賞花景點推薦
櫻花 迎春、連翹 海棠、碧桃、美人梅、紅葉桃、玉蘭等 荷花 濟南的春色,美麗而溫暖,花開而浪漫,春季也是一直大家很喜歡的一個季節,我們走過了冬季,終於迎來了生機勃勃的春季,讓人開心不已,我們今天就來了解濟南這里的賞花景點吧!
櫻花
賞花期:3月-4月上旬
推薦賞花點:五龍潭景區
賞花特點:五龍潭櫻花節,白、粉櫻花滿園芬芳
五龍潭從八十年代建園開始引種櫻花,以引種早櫻為主,是濟南市區公園內唯一形成了一定櫻花栽植規模的公園,後期又不斷引種晚櫻,目前園區內有櫻花近300株。其中鬱金是近年來引種的綠色花系的晚櫻,目前這個品種的櫻花在濟南是極其罕見的。
五龍潭櫻花堆雲疊雪,每年的3—4月,櫻花綻放,美不可言。
迎春、連翹
賞花期:3月-4月上旬
賞花地:天下第一泉風景區大明湖景區、趵突泉景區、五龍潭景區、環城景區
賞花特點:迎春花開樹滿枝,連翹卷地肆洋洋
連翹花開金燦燦,朵朵綻開卻不招搖。金燦燦的小花在陽光的照射下爍爍生金、芳香四溢,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海棠、碧桃、美人梅、紅葉桃、玉蘭等
賞花期:3月-5月
賞花地:天下第一泉風景區大明湖景區、趵突泉景區、五龍潭景區、環城景區
賞花特點:繁花錦簇,交相輝映
大明湖景區沿湖邊畫卷式展開,鐵公祠里的海棠,北岸的玉蘭、碧桃、紫薇,還有紅葉碧桃、美人梅,讓市民和遊客彷彿置身花海,水邊迎春、連翹與水中花影交相輝映,美不勝收。
趵突泉景區杏花繽紛,五龍潭景區、環城景區內杏花、海棠、棣棠、錦帶、榆葉梅等在春暖花開之季次第開放,與景區內古建築交相輝映,金黃的迎春、連翹繁花滿樹,白色、粉色的杏花、海棠如錦似霞,共同妝點春天的多姿多彩。
天下第一泉景區到處都是花的海洋,各類果樹花、鮮花一朵接一朵綻放,團團簇簇,可愛迷人,盡顯人間春色。
荷花
賞花期:6月-8月
賞花地:天下第一泉風景區大明湖景區
賞花特點: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荷花亭亭玉立,如幻如夢如詩如畫,一片亭亭玉立的荷花。水作的骨肉清新自然,朝朝暮暮吐芳華。一朵朵盛開的荷花,嬌艷欲滴、婀娜多姿,好一幅「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
這些就是有關濟南這里的一些適合大家去賞花的景點了,這個春季,濟南等著大家來這里遊玩啊!
I. 濟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的教育教學
現設有土木工程系、建築系、市政工程系、力學部、實驗中心5個教學單位;學院現建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3門、校級精品課程10門。 擁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和建築與土木工程、項目管理2個專業學位授予權,在結構工程、岩土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建築節能與設計、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市政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工程力學等8 個二級學科方向(含2 個目錄外二級學科)招收碩士學位研究生。設有土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建築學、城市規劃 4 個本衫升科專業。其中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為山東省品牌專業,結構工程為校級重點學科,土木工程專業為學校品牌專業,2012年通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專業評估,積極實施「國家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
力爭到2015年,申請土木工程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加強建築學學科建設工作,力爭申請獲得建築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加強重點學科建設工作,力爭在1~2個二級學科實現省級重點學科的突破。 堅持人才引進與培養相結合,面向海內外廣攬優秀人才,重點引進高水平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加大高層次學歷人員培養力度,鼓勵和支持在職年輕教師攻讀博士學位或到博士後流動站學習,每年選派部分老師到國外著名大學進修或科研合作,提高博士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近年來,引進培養博士17人,取得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由30%提高至70%以上;學院現有師資隊伍中有教職工85 人,其中高級職稱41 人,碩士以上學位61 人,山東省教學名師1名,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名,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2人、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3人、國家一級注冊規劃師1人、中國城鎮供排水協會(CWA)工業給水排水委員會委員1名、中國核心期刊《環境科學與技術》理事1名、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3人,學校優秀教學獎獲得者3名,學校青年教學能手4名,8名教師具有國內外著名高校訪學經歷,一支高層次的學術梯隊和骨幹教師隊伍已基本形成。
力爭到2015年教師總量達到100名左右,高層次學科帶頭人達到2名左右,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達到30名左右,具有海外訪學背景的教師達到15名左右。
名師簡介
於衍真
女,1957年7月出生,1982年畢業於武漢工業大學給水排水專業。1999年獲教授任職資格,同年受聘教授職務。現任濟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黨委書記,全面主持學院黨務工作 ,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教學名師,山東省三八紅旗手,濟南大學市政工程、環境工程學科碩士生導師,任濟南市飲用水安全研究會常務理事、濟南市土木建築學會常務理事、濟南市土木建築學會綠色建築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專家委員會委員、山東省衛生廳涉水產品評審專家、濟南市自主創新產業重大專項評審專家、山東省土木工程學會教育委員會理事、山東省建築學會教育委員會理事。
在教學方面,任國家精品課程、山東省精品課程——《水力學》課程負責人,山東省省級教學團隊——《水力學》課程教學團隊負責人,山東省品牌專業——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負責人。濟南大學特聘崗——重點崗教師,環境工程學科及市政工程學科的建設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特別是作為市政工程學科的學科建設負責人,積極承擔教學與科研工作,擔任了《水力學》、《水質工程學》、《城市市政工程規劃》、《給水排水管道系統》等多門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的教學,教學或橡老認真、教學質量好,教學效果優秀,得到了廣大學生的好評,在2004年濟南大學第一屆教學工作會議上被評為濟如賣南大學第一屆優秀教學獎(共10名),多次被評為濟南大學優秀教師。在教學中主持了「強化土建類學生創新意識與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與實踐」、「適應開放式教學需要的實驗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等多項國家、山東省的教學研究項目,並獲山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三等獎兩項,獲山東省優秀學士論文指導教師,主持的水力學課程被評為山東省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課程,主編教材《水工藝處理技術與設計》、參編《鋼鐵工業環保技術手冊》,發表教學研究論文20餘篇。
在科研方面,申請人圍繞著環境保護的課題,科研方向明確,積極探索廢渣的綜合利用與廢水處理的研究,其科研成果在環境學科及市政學科領域里有較大的影響,特別是在廢渣的綜合利用與廢水處理的研究中,創新性地提出了以廢治廢的科研思路,為環境保護領域開辟了一個新的發展前景。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與完成了國家自然基金「氧化聚硅鐵協同介孔磁性濾料BAF脫氮除磷機理及生物相原位分析」,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專項「高藻引黃水庫水常規工藝強化集成技術研究與示範子課題——藻渣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活化沸石曝氣生物濾池中生物相分析及凈化效能機理研究」等國家、省級研究課題十多項;並完成了多項與企業聯合的項目,獲得了山東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及市級科研獎勵十多項,獲得授權的國家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 》、《中國給水排水》等國內、外公開出版的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近20篇學術論文被SCI、EI、ISTP收錄。
邱立平
男,教授,濟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院長,分管學院學科建設、科研、研究生教育及國有資產管理等工作。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工程專業,工學博士/博士後,市政工程學科教授、學位點負責人、碩士研究生導師。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工程學科博士生聯合指導教師,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工業給水排水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給水排水研究會理事、山東省土木建築學會市政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通訊評審專家、山東省科技獎勵評審專家、山東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專家委員會委員、山東省衛生廳涉水產品評審專家,美國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高級訪問學者(2009.09-2010.02)。
主要從事給市政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主講《廢水處理理論與工藝》、《水質工程學》、《給排水工程管道系統》、《水處理微生物學》、《水及廢水處理工藝系統》、《環境生物化學》等研究生和本科生課程,2008年獲山東省優秀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指導獎,目前主持《水質工程學》省級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多年來致力於廢水生物處理理論與技術、水深度處理及回用技術及水環境生態修復技術的研究,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重大科技專項子課題、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在研項目,完成山東省優秀中青年科學家科研獎勵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高校科研計劃等多項課題研究工作,完成省級鑒定2項,已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SCI 、EI 等收錄20餘篇,已獲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
目前重點關注及感興趣的領域:1)水及廢水的生物過濾處理理論與技術;2)水及廢水的物化-生化組合處理技術;3)微污染水源水處理;4)回用水的深度處理技術;5)水環境生態修復技術。
劉增夕
男,碩士學位,濟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副教授,副院長。1986年6月畢業於蘭州大學數學力學系,1995年6月畢業於武漢理工大學建築工程系。主講《結構力學》,《有限元法》,《高等結構動力學》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FRP加固混凝土結構性能研究,近年來在國內外刊物及學術會議發表論文10餘篇。參與的省教育廳教學研究項目《強化土建類學生創新意識與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與實踐》(已結題,2位),主持濟南大學教學研究項目《深入貫徹學分制全面提高學院教學教務管理效率》。近年發表的教學研究論文《完全學分制下高等教育技術問題》,《二級學院教學質量監督、反饋體系的構件》等。濟南大學教學成果三等獎一項,2006年教學管理先進個人。近年來主要從事加固混凝土結構性能研究及設計理論研究工作。主持濟南大學科研基金《C/GFRP加固混凝土梁受彎性能試驗研究》,第1位;高性能碳纖維復合筋-CFRP 筋的開發及利用(省教委科技攻關項目,第 4 位);唐山市陡江電廠灰壩工程對李家峪村房屋開裂影響原因分析(部級鑒定,第3位);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用於混凝土樑柱節點的抗震加固技術,山東省科技廳鑒定,第2位;高性能碳纖維復合筋-CFRP的開發及利用,山東省科技廳鑒定,第4位。
徐新生
男,1963年3月生,博士,濟南大學A4級教授,結構工程、岩土工程學科碩士生導師,濟南大學第二、第三屆重點崗教師,濟南大學第二屆優秀教學獎獲得者,兼任山東省土木建築學會鑒定加固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及混凝土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同時被聘為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的專家。主講土力學、基礎工程、結構CAD等課程,參與編寫教材2部,主持國家級教學研究項目1項、省級精品課程1門和校級精品課程1門,主要參與3項省級教改項目,獲得省級教學三等獎2項。近年來主要從事FRP筋混凝土結構性能及設計理論研究工作,在國內外刊物及學術會議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EI收錄5篇,ISTP收錄5篇,主持省教委科技計劃項目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累計投入研究資金120餘萬元。其中一項獲得省級鑒定,研究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年度科研經費60萬元以上。
劉俊岩
男,現任濟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土木系副主任、院聘教授,建築與土木工程碩士研究生導師,濟南大學城市環境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長。山東省土木建築學會施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高校施工學科研究會理事。
20多年來一直從事建築施工、管理以及岩土工程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工作。在教學方面,為本科生、研究生主講了「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施工組織學」、「高層建築施工」、「項目管理」等多門課程,並承擔了指導本科學生畢業論文、生產管理實習等教學任務。
在科研方面,劉俊岩教授主要圍繞著工程建設標准、現代施工技術等課題,積極探索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的新技術、新標准,其科研成果在國內建設工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特別是在基坑工程的研究方面成果較為豐富,著有《深基坑工程》(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高層建築施工》(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等學術專著;主編完成的山東省工程建設標准《建築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是我國第一部關於基坑工程監測的專項技術標准,填補了國內空白;目前還擔任國家標准《建築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的編制組長,推動了我國基坑工程監測技術的應用與發展,為基坑工程安全生產做出了突出貢獻。劉俊岩教授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國家建設部專項課題研究項目2項、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總局科技發展計劃項目1項,廳級科技項目多項。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山東省安全生產科技進步獎」等多項獎勵。
在社會服務方面,劉俊岩教授利用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積累的工程實踐經驗,積極為社會提供技術咨詢服務。近年來主要在基坑工程的設計、施工與監測、樁基工程、地基處理與加固、建築工程施工新技術推廣與應用等方面承擔了多項工程項目和技術服務,並擔任了工程建設標準的咨詢專家和宣貫教師,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
彭曉彤
男,1973年10月生,2005年畢業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獲博士學位。現為濟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副教授,結構工程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鋼結構。主要從事鋼結構穩定理論、鋼-混凝土混合結構抗震性能、設計方法、節能方向的研究。主持和參加山東省科技攻關項目、山東省教育廳科技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鋼結構設計規范組項目、濟南大學博士基金等項目研究,在國內外重點期刊上發表論文十多篇,多篇被EI檢索。
彭亞萍
女,中共黨員,教授,工學博士,結構工程碩士研究生導師,2005年畢業於天津大學結構工程專業。主要從事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工作以及結構工程、抗震減災領域的科學研究工作。2004年獲濟南大學首屆青年教學能手榮譽稱號。目前任土木工程專業校級品牌專業負責人,「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學位點負責人。
燕彬
男,1997年碩士畢業於天津大學結構工程專業,獲得碩士學位;2001-2004年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攻讀結構工程專業博士學位。2009年晉升教授職稱,2005被批准為結構工程專業的碩士生導師。土木工程學科負責人,主講《高等土力學》、《基礎工程》、《土力學》等課程。
胡偉
男,本科,教授,第一批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山東省土木工程學會理事,結構工程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高層混凝土結構設計、結構抗震、建築結構可靠度分析評估、建築物改造與加固技術等領域的研究。承擔山東省建設廳科技攻關項目數項,獲得《後裝組合錨具》、《現澆混凝土肋梁樓蓋用石膏模板》實用新型專利和《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樓蓋開洞改造技術》發明專利。發表論文數十篇。目前主要從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研究。
楊令強
男,工學博士,1972年9月出生,現為濟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副教授,結構工程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結構工程和生命線工程的破壞分析與安全評價,2003年6月畢業於天津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獲博士學位,主講《有限元及大型程序設計》、《混凝土非線性原理》等研究生課程和《混凝土原理》、《結構抗震設計》和《特種結構》等本科生課程,主持和參加「利用水彈性模型研究小灣拱壩壩踵的破壞」(國家電力公司)、「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拱壩溫控措施優化和橫縫開度模擬計算研究」(96-221-05-05-0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拱壩強度裂縫的產狀研究和人工縫的理性設置」(5977800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高拱壩系統破壞過程的計算機模擬研究」(5907938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拱壩變協調、變維、非保守系統的隨機分析」(59449003)等國家級科研項目,雲南省章鳩河調水、糯扎渡導流洞分析、天津市引灤入津模型試驗、地下防滲牆研究、日照水庫加固效果研究等省部級研究課題,在國內外重點期刊上發表論文四十多篇,多篇被SCI、EI檢索。
付英
女,1970年生,遼寧開原人,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山東大學博士後。現任濟南大學副教授,市政工程系主任,水處理技術研究所所長,市政工程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美國UMBC高級訪問學者。民革山東省優秀黨員。德州市經濟社會發展顧問,山東土木工程學會會員。主要從事市政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講《水工藝設備基礎》、《專業導論》、《水工藝與工程新技術》、《城市市政工程規劃》及《專業外語》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課程。在科研上始終致力於混凝劑制備及應用技術、水的深度處理與回用技術及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應用技術的研究。主持參與了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獲得4項國家發明專利的授權,在國內外主要學術期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近60篇,其中近30餘篇被SCI、EI收錄。
段琪慶
男,1964年出生,1986年7月畢業於武漢測繪科技大學航空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後在山東省測繪局工作,歷任助理工程師、工程師,局長業務助理等職。1997年7月在濟南大學工作,任建築系系主任,高級工程師。山東省建設廳、山東省財政廳、山東省國土廳專家組成員,山東測繪學會理事,山東省測繪學會教育分會副主任委員。主講測量學、測量實習、地理信息系統、攝影與航空、城市規劃系統工程學、電力電訊規劃等多門課程。
劉寒芳
女,1969年出生,1987年就讀於沈陽建築大學建築學專業,1991年分配至山東省紡織設計院,1993年被派往上海,與香港A1建築事務所合作,2002年調至濟南大學土建學院任教。擔任的主要課程有:建築設計原理、建築設計、中國古典園林等。現為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建築學教研室主任。
謝群
男,1979年2月出生,山東聊城人,副教授,同濟大學工學博士,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結構教研室主任,主要從事建築物鑒定加固改造以及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抗震研究,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參編「十一五」精品規劃教材一部,發表教研論文兩篇。主講《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高層建築結構》等專業課程,並指導土木工程專業高層建築框剪結構畢業設計。
劉燕
女, 1978年4月生,2001年畢業於山東建築工程學院,獲學士學位,2004年畢業於青島理工大學,獲碩士學位,2007年在同濟大學獲博士學位。主講基礎工程、建設法規、土木工程施工等課程,近年來主要從事地下建築結構與基坑方面的研究工作,發表論文14篇,其中EI、ISTP收錄共4篇。目前承擔一項院級教學研究課題,1項校級博士基金項目
秦磊
男,1974年7月生,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獲博士學位,現為濟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土木工程系講師,研究方向為:結構檢測加固、建築結構可靠度分析評估;發表論文10幾篇,其中國際知名期刊發表論文多篇、SCI收錄論文3篇、EI多篇,承擔濟南大學博士基金1項;
張守彬
男,1980年生,副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濟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市政工程系教師。先後承擔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給水排水管道系統》(Ⅰ)、《給水排水管道系統》(Ⅱ)、《水質工程學》(Ⅱ)、《水處理生物學》、《專業外語》、《工業水及廢水處理》、《水工藝儀表與控制》以及環境工程專業《水污染控制工程》(Ⅰ)等本科教學任務;作為組長或骨幹教師承擔承擔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本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教學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為污水處理與資源化理論與技術研究。在曝氣生物濾池填料開發、處理機理研究、脫氮除磷效能及工藝特性研究方面取得了優異成果,授權國家發明專利申請2項(第二位)。
目前主持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科研項目。在國內外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20餘篇,被SCI/EI/ISTP檢索5篇,IWA(國際水協)論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2篇。
王曉東
男,1971年生,工學博士,現為濟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副教授,建築與土木工程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市政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學科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講《高等水化學》等研究生課程,以及《專業外語》、《水分析化學》等本科生主幹課程;以水處理理論與技術為研究方向,主持或參與多項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的理論研究工作及示範工程建設工作,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和國際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其中SCI、EI、ISTP收錄多篇。
張剛
男,1975年生,山東桓台人,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工學博士,現為濟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市政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學科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講《給水處理工藝理論》、《水處理反應動力學與數值模式》等研究生課程,以及《水質工程學》、《給水排水管道系統》、《水工程經濟》等本科生主幹課程;以水處理理論與技術為研究方向,主要從事接觸絮凝機理及動力學方面的理論研究,以及高效固液分離技術與裝備的開發與應用研究,主持或參與多項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的理論研究工作及示範工程建設工作,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和國際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其中SCI、EI、ISTP收錄多篇。
J. 有哪位大俠知道杭州河坊街的一朵一果店的聯系方式,就是門口擺著一部很舊的電視機
:0571-87757309,87757310這個是 他們公司的電話 應該可以聯繫到能幫你買的人 祝你好運 你看看是這家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