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七夕
Ⅰ 湖州的節日
http://web.hz66.com/community/printpage.asp?BoardID=7&ID=20257
湖州地區的節日飲食習俗
除夕
除夕乃是一年之終,又是一年之始,所以免不了聚在一起大吃一頓以示慶賀。在我們那裡,年夜飯一般由家中的男性掌勺,表示家中的女子忙了一年的家務,這一年中的最後一餐由男子主持,對女子表示感謝和安慰。年夜飯一般都是很豐盛的,但是通常少不了幾道菜:
魚,乃是取「年年有餘」之意。不過一般都是用鯉魚,不用鰱魚和鱅魚(鱅魚在我們那裡又稱之為花鰱),「鰱」和「憐」讀音一樣,過年時如此稱呼乃是一種忌諱。
年糕,謂「年年高」,吃了之後一年比一年高,步步高升。
雞蛋,謂「吉蛋」,吃了之後大吉大利。
蜜棗,謂「甜甜蜜蜜」,吃了會萬事甜蜜
一般來說,年夜飯是不動素菜的,即使有,也只是表示一種吉利而已,比如茨菇音「時來」,芋艿意「運來」,謂之食之可來年萬事如意,交運發財。這表示的也是一種淳樸的美好的願望
初一
初一一大早,起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喝一杯糖水,希望這一年過得也像糖水一樣甜甜蜜蜜。初一這一天是不動火的,主要吃前幾天就已經准備好的各種熟食糕點,如團子,餛飩等,還有就是除夕之夜剩下的食物,這也是為了避免浪費。
初四
初四這一天,進行接財神的儀式,祭上三牲糕團。每個人都要吃年糕,意謂此可生意紅火,年年高升。
元宵節
一般來說,元宵節的到來也意味著春節的結束,親戚朋友之間的走動到這一天也就結束了。同各地一樣,元宵節吃元宵也是我們那裡的傳統
三月初三
不知道是什麼節日,但這一天每家都會去田地里挑野菜來吃。而小孩子,則在那一天去野炊,到別人家去要米要雞蛋,自己去撿柴挖筍摘蠶豆,燒好之後對著喜鵲窩吃(找不到也就算了)。
清明
清明時除了掃墓踏青祭祀祖先外,就是吃清明圓子。清明圓子一般時青色的,但是使用的染料不是艾青,而是南瓜葉。因為那時還沒有南瓜葉,所以就用去年就採摘下來腌起來的。
立夏
立夏那一天,小孩子每個人都會拿了咸鴨蛋,去和別的小孩子玩「碰蛋」的游戲,看誰的咸鴨蛋最硬。那時土豆剛可以吃,所以每家都會以時令菜來吃土豆。筍剛剛落市,那天可以去竹園隨便挖筍,不用管那是誰家的。還有就是吃一種糕點,用米粉做成長條狀,分成白,黃,綠等顏色,然後捆在一起,切成圓柱狀,謂之「撐腰糕」,謂吃了之後不會散腰。
端午
端午同各地傳統一樣,那天要吃粽子來紀念屈原。湖州的諸老大粽子也是小有名氣的。還有就是吃綠豆糕,用豌豆做成,中間夾有豆沙,甜得很。一般來說還要吃「三黃」,「五黃」,比如黃瓜,黃山,黃魚,鹹蛋等。還有就是要吃大蒜等用來避邪。
六月初六
這天被稱之為「貓狗生日」,貓狗這一天都要洗澡,並且也要好好的吃一頓。另外,民間傳說財神爺在這一天會拿出元寶來曬曬太陽,所以每家都會在那一天吃餛飩。因為餛飩的外形和元寶的形狀和接近,以此圖個吉利。
七夕
湖州人缺乏浪漫氣息,對中國的情人節不聞不問。
七月朔
有三天,謂之「鬼節」。這天要祭祀祖先。而祭祀祖先之後的祭品,小孩子擁有優先品嘗的機會,因為認為先人享用後所食,會保佑孩子變得健康聰明。
中秋
同全國各地一樣,團聚在一起,吃月餅。現在,一般來說,包裝好的廣式,蘇式月餅,一般只是用來作為禮物相互贈送,吃的一般都是現烤的月餅。
重陽
同七夕一樣,不過。(反正我沒聽說湖州人過重陽的)。
冬至
祭祀祖先有三次:清明,鬼節,還有就是冬至那一天。這一天一般都要吃圓子的。還有就是每人要吃一隻雞來補身體,謂之「冬至進補」。
--------------------------------------------------------------------------------------------------
http://www.husports.com/content.asp?Id=115
湖州民間傳統體育節日活動——舞獅
來源: 湖州體育 時間: 1月9日
舞獅源出河南。早年因黃河決口,大水成災,河南信陽等地區的農民移居湖州而傳人。故湖州舞獅好手多半是河南籍人。這項活動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很快成為湖州民間春節期間文體活動的重要內容。
湖州民間舞獅,多半在春節期間進行。一頭獅子一般由兩位青年配合演舞。歲末,他們便進行訓練,以求配合默契。大年初一至正月半,村上的獅子便逐戶拜年,祈求獅天鎮宅,全家平安。舞獅時以鑼鼓為指揮,舞姿多姿多態,有高台倒立,仰卧翻滾,戲耍綉球,爬八仙桌等等。舞獅高手還能爬上三桌半(三隻八仙桌加一隻椅子),進行高台表演。長興里塘鄉劉井村的獅子技高一籌,聞名鄉里。
湖州舞獅的道具,一般由舞獅人製作。獅子頭由民間能工巧匠塑成,嘴巴能開能合,眼珠能滾動,十分威武。獅身(俗稱獅被)和獅尾用當地生產的薴麻染成金色和青色編織而成。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而今,舞獅又成為湖州民間喜慶活動的重要內容。
--------------------------------------------------------------------------------------------------
http://www..com/s?lm=0&si=&rn=10&ie=gb2312&ct=0&wd=%BA%FE%D6%DD%B5%C4%BD%DA%C8%D5&pn=10&cl=3
Ⅱ 農歷七月初七有哪些主要習俗
1、食巧果
在民間,七月也被稱為巧月,七夕也被稱為巧夕。在這一天也必吃巧果,以標志時令。巧果是是用麵粉和糖在油中煎炸而成的,吃起來脆香可口,以吃巧果合乞巧之意。
2、采柏葉
七夕時,婦女大多採摘柏葉、桃枝,用以煎湯洗發。因此時天氣乾燥,洗物易千,用它洗發就會清爽潤滑,不垢不膩。黎明時候,旭日初照,涼風習習,採摘尤為便利。所以民間大多有七月七日女子們採摘柏葉的盛大景象。
3、洗梳具
七月七,曬書晾衣。洗頭發及一切梳洗用具,也是民間流行的風尚。江蘇的嘉定,浙江的湖州,江西的德興等地,這一天婦女大多有洗頭發、洗梳具的活動。
4、染指甲吳地的七夕節習俗,七夕時,婦女搗取風仙花汁,染無名指的指甲尖,把它稱為紅指甲。相傳如果將紅指甲保留到第二年元旦,老人看到,能治眼睛昏花。武進地區七夕也有染指甲的習俗。
5、點荷燈
湖北彝陵七夕節的習俗,七夕時家家點荷燈。先取完整闊大的荷葉,上面插上蠟燭,點燃後置於竿頭,立在門外。七夕之時,荷花已經開放,可用各種荷葉形的燈燭,在庭院中燃點,以作乞巧的點綴。
6、折桃枝
折桃枝是七夕節的習俗,桃枝,能祛除邪惡之氣,解蟲毒,止腹痛。用以洗發,可除污穢油膩。
Ⅲ 七月初七有哪些風俗
七月初七的風俗有:食巧果、采柏葉、洗梳具、染指甲、點荷燈、折桃枝等等。
七夕節,也是乞巧節,是中國人們的傳統節日,是我們國家的情人節。可以說農歷七月初七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中國民間傳說陰歷七月初七晚上喜鵲在銀河上搭橋,讓牛郎、織女在橋上相會。古俗在這天晚上,中國女孩們要穿針乞巧。鵲橋相會歌頌了中國勞動人民忠貞不渝的愛情,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食巧果
在民間,七月也被稱為巧月,七夕也被稱為巧夕。在這一天也必吃巧果,以標志時令。巧果是是用麵粉和糖在油中煎炸而成的,吃起來脆香可口,以吃巧果合乞巧之意。
采柏葉
七夕時,婦女大多採摘柏葉、桃枝,用以煎湯洗發。因此時天氣乾燥,洗物易千,用它洗發就會清爽潤滑,不垢不膩。黎明時候,旭日初照,涼風習習,採摘尤為便利。所以民間大多有七月七日女子們採摘柏葉的盛大景象。
洗梳具
七月七,曬書晾衣。洗頭發及一切梳洗用具,也是民間流行的風尚。江蘇的嘉定,浙江的湖州,江西的德興等地,這一天婦女大多有洗頭發、洗梳具的活動。
一、七夕節的風俗
1、七夕節等的時候七夕節找喜鵲。說也奇怪,每年七夕節前後,不管是不是喜鵲真的飛上天去搭雀橋了,孩子們為了驗證牛郎織女故事真實性也好,還不管農村的討債鬼孩子們怎麼找,也往往找不出幾只喜鵲來。
2、晚上吃過晚飯,躲到葡萄架子,花架子下面,或者躲到黃瓜架子下面,豎起耳朵??,聽牛郎織女到底有沒有在說悄悄話?
3、半夜十二點的時候,也是斷斷不能睡的,假如運氣好,是個晴朗的夜晚,就可以看見夜裡南天門打開,各路神仙出來現身顯聖。如果這時候對天許願,神仙們聽見了,心情好,大發慈悲,基本上是一定能夠實現的了!
4、鬥巧。其實就是野地裡面,拔幾根車前草的穗子,兩兩交叉,看誰的先斷,誰的不斷。斷的一方為輸,不斷的為贏。這樣的游戲,一般女孩子玩的居多,小時候的快樂總是那麼簡單。
Ⅳ 2021七夕情人節是哪一天 幾號情人節七夕2021
導讀:都說農歷七月里最浪漫的節日非七夕莫屬,確實如此,雖然古代的乞巧節是以女子為主,給女子送禮物,讓女子開開心心的過,但是也算是情人們過節的方式了,現代的人們過七夕把情人模式放在了表面,約會吃燭光晚餐送禮樣樣都有。那麼,2021七夕情人節是哪一天?幾號情人節七夕2021呢?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2021七夕情人節是哪一天
2021七夕節是8月14日星期六,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是每年農歷七月初七,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作為主體的節日。
七夕有叫做什麼節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乞巧節:七月七是七姐的誕辰,拜七姐祈福、乞巧是「七姐誕」的重要習俗之一。民間相傳,七姐是天上的織布能手。舊時代婦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因「乞巧」是七姐誕的一項重要風俗,故又稱「乞巧節」。
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牛郎織女作為一對「鵲橋相會」的戀人,千百年來,在他們身上演繹的愛情故事,深深打動了一代代人們的心靈;因此,七夕節也是千千萬萬女兒、姑娘寄託愛情夢想、渴望與情人相聚的節日,因此,也叫「女兒節」、「姑娘節」。
蘭夜:農歷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牛公牛婆日:在越南,七夕的慶祝主體是華人,七夕有個別稱叫做「牛公牛婆日」。
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
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
道德臘:道教《天皇至道太清玉冊》稱:七月七日,名道德臘,此日五帝會於西方七炁素天。
七夕節民間活動
折桃枝
折桃枝是七夕節的風俗之一,桃枝,能祛除邪惡之氣,解蟲毒,止腹痛。用以洗發,可除污穢油膩。
揉木槿
在七夕這天,大多婦女會在水中將木槿葉揉碎,濾取槿葉汁用以洗發,俗名為檻樹條。據說,用槿樹條洗發可令頭發長期保持光潔,而絕沒有一點害處,除垢功能比肥皂等清潔用品還要好得多。
洗梳具
諺語道:「六月六,開書篆;六月六,檢箱服。」江蘇的嘉定,浙江的湖州,江西的德興等地,這一天婦女大多有洗頭發、洗梳具的活動。
染指甲
七夕時,婦女搗取風仙花汁,染無名指的指甲尖,把它稱為紅指甲。相傳如果將紅指甲保留到第二年元旦,老人看到,能治眼睛昏花。
賀牛生日
七月七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為了表示祝賀,就稱這一天為牛生日。七月七日牧童采野花,插於牛角之上,稱為賀牛生日以藉此表示對牛郎的同情。
拼七巧板
七巧板又名智慧板,用一塊正方形薄板截成七塊,大小不等,可以任意拼合出各種人物、字體等形狀,用以開啟小孩子的智憊。
穿針乞巧
在七夕風俗中,針是一種特殊的節日道具,乃古代女孩子必須會用的,做「女紅」即針線活兒的必備。七月七當晚,如果能順利穿針引線就是「得巧」了,「輸巧」的人要將事先准備好的禮物送給得巧者。
種生求子
就是用一個紙板或者木板弄上一寸厚的土,七月初一這一天就要栽上綠豆、小豆。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稱為「五生盆」或「生花盆」。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Ⅳ 七夕情人節!湖州
新天地廣場那有個巴蘭,,在森馬前面,,以純對面。。星火前面一點,,在地下那個老娘舅電梯上來的對面有個銀時代。。呵呵。。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