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啥時候七夕啊

啥時候七夕啊

發布時間: 2023-03-05 03:18:34

『壹』 七夕節是什麼時候

七夕節是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是傳說中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的日子。

『貳』 七夕是幾月幾日

七夕即農歷七月初七。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
七夕是流行於中國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七夕乞巧,最早起源於中國漢代,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極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之一。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習俗。遠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因受外來文化影響,洋節逐漸流行中國,部分商家和媒體聯合炒作,宣傳為「中國情人節」。
節日起源:
婦女乞巧: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時間崇拜: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數字崇拜: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生殖崇拜:
」七七"是生命周期。《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它說男子以8歲一個周期,女子以7歲一個周期。女子7歲腎氣盛,換牙齒頭發變長;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天癸是腎精,任督二脈,以中醫說法,"為一身陰陽之海,五氣貞元",也就是說,二七就來月經,可以生子。三七腎氣平均,最後的牙齒長齊,發育完全成熟。四七筋骨堅,頭發長極,身體盛壯,到了頂點。五七陽明脈衰,面容開始焦黃,頭發開始掉。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是一個生命周期結束。"七"這個數字又指西方,所以七七相遇,應該是結束中的誕生。《周易·復卦》:"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孔穎達疏:"天之陽氣絕滅之後,不過七日陽氣復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來復"是去而復來,也就是重生,輪回循環,所以七七四十九天魂魄散盡,又七七四十九天魂魄豐滿。

『叄』 什麼時候是七夕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七夕節始於中國漢朝。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
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

『肆』 七夕是什麼時候

七夕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七夕節最早的時候起源於中國漢朝,又被稱為乞巧節,2017年的七夕節是什麼時候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2017年8月28日 農歷 七月初七 七夕節 星期一

七夕節的起源

七夕節,節日最早源自於漢代,在這個時候,婦女擺好貢品,向天祈禱, 祈求織女讓自己變得心靈手巧,東晉時期最早有記載七夕節的記錄,七夕節最早是來自人類對大自然的崇拜,在古代文獻中可以說明,在三四千年前,人們以及知道了牽牛星和織女星。七夕也與時間崇拜有關,七和期同音,所以古人計算時間中經常用七代期,在唐詩宋詞中,七夕和婦女乞巧也多次出現。

七夕的來歷

唐朝時皇帝與妃子在七夕時節夜宴,而宮女們則拜天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是廣為流傳,長久不衰。在宋元時期,七夕乞巧則是特別隆重,城中還設有乞巧市。到了七夕前夕,乞巧市上人山人海,車水馬龍,都快堪比春節了,這也表明古人十分的重視七夕。之後就有了牛郎織女的神話愛情故事,被融入了乞巧節,之後乞巧節還會有未出閣的姑娘仰望天空,祈禱自己也可以找到一個如意郎君,成就一番美滿婚姻。

七夕節的風俗習慣

七夕節的風俗習慣有很多,比較流傳的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蘭夜鬥巧,種生求子,為牛慶生,曬書曬衣,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七姐誕等。

七夕節在中國歷史上從漢代開始,直到現代,還是我國一項著名的`節日,只是在現代人中,乞巧早已不需要了,而取而代之的則是七夕中那美好的愛情故事那些愛情故事,讓年輕人有著對愛情的嚮往與仰慕,也表達出了現代人對於傳統文化的新看法。2017七夕節是幾月幾日以上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內容“ 2017年的七夕節是幾月幾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了解更多信息請點擊專題》》七夕節的傳說

熱點內容
拉花卉貨車 發布:2025-05-17 04:37:52 瀏覽:673
茶花變異 發布:2025-05-17 04:21:07 瀏覽:396
荷蘭松盆景 發布:2025-05-17 04:15:17 瀏覽:108
七夕約鬼 發布:2025-05-17 04:14:27 瀏覽:601
柴窯茶花碗 發布:2025-05-17 04:13:42 瀏覽:308
童顏的一朵花歌曲 發布:2025-05-17 04:04:35 瀏覽:638
草本竹盆景 發布:2025-05-17 03:58:41 瀏覽:703
玫瑰袪斑 發布:2025-05-17 03:52:02 瀏覽:37
玫瑰金五行屬什麼 發布:2025-05-17 03:46:56 瀏覽:51
沖繩有櫻花嗎 發布:2025-05-17 03:43:54 瀏覽: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