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吃巧餅

七夕吃巧餅

發布時間: 2023-02-22 18:58:33

七夕巧餅家常做法,正宗七夕巧餅怎麼做

食材用料

麵粉1200克

雞蛋4個

牛奶400ml

白糖200克

玉米油50ml

酵母6克

花生300克

紅糖200克

七夕巧餅的做法

  • 1.准備材料,麵粉8杯(150克一杯)

  • 2.和面的材料

  • 3.酵母和白糖加到麵粉里,攪拌均勻

  • 4.打入雞蛋,和麵粉一起攪拌

  • 5.慢慢少量多次加入牛奶,邊加邊攪拌

  • 6.加入玉米油,揉成光滑的面團

  • 7.把盆放入溫水中,蓋上鍋蓋,隔水醒發一個小時

  • 8.醒發面的時候開始准備餡料,花生烤熟、去皮,用料理機打碎

  • 9.花生碎中加入紅糖攪拌均勻,餡料就做好了

  • 10.當面醒發至原來的兩三倍大的時候,醒發完畢

  • 11.將面團揉出氣泡,揉光滑

  • 12.切成大點的劑子

  • 13.擀成圓餅,加入餡料

  • 14.包成包子形狀,要捏緊,別漏出餡來

  • 15.把包子倒過來,口朝下

  • 16.用手掌輕輕摁圓、摁薄點的

  • 17.像上面一樣,依次做完所有的巧餅

  • 18.平底鍋加油燒熱,放入巧餅,煎至兩面金黃

  • 19.煎好的巧餅放入燒熱的蒸鍋中,蒸25分鍾,

  • 20.好了,出鍋了

  • 21.美味的巧餅做好了,開始享用吧!

  • 小貼士

    我做了兩鍋的量,用的材料量比較大,友友們要適量減少材料用量;夏天熱,面醒發的時間比較短,等天氣涼了,要適當延長醒發時間;巧餅做好後,不用特意再醒發,因為等全部做完了,先做的已經醒發好了,先煎前面做的,做的晚的最後煎。

❷ 山東七夕巧果的做法

導語:夕節這一天要吃「巧食」。「巧果」又名「乞巧果子」「巧餅」,是用油、面、糖等做成的各種形狀的小面點,香甜可口,是七夕節這天必做、必吃的一種傳統節日麵食。下面就由我為大家帶來山東七夕巧果的做法,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食材:

主料:麵粉125克、牛奶60克、糖16克

輔料:乾酵母1克

做法:

1.拿出一半的`牛奶(冬天記得用溫牛奶發酵快點),加入酵母,攪拌融化

2.麵粉過篩,和糖一起加入容器內。將牛奶和酵母的混合液慢慢加入麵粉內,攪拌成絮狀,看情況再加入剩餘的牛奶(注意水不能過多)

3.用壓面機反復壓,壓出光滑的面片

4.然後揉成團(你也可以手揉,比較費勁)

5.面團放入大盆內,改保鮮膜,發酵2倍大(戳孔不會馬上反彈即可)

6.將發酵好的面團排去空氣,整圓,搓長條,切割成10克一個的小面團

7.將糕點模具撒上薄薄的一層粉

8.將小面團加入模具內,用手指用力按壓,使其貼合

9.用剪刀剪去多餘的面團

10.使勁磕出

11.將巧果胚一字排入不粘烤盤內

12.將烤盤入預熱180度,第二層,大約15分鍾,表面上色即可

❸ 七夕節吃什麼食物

導語:農歷七月初七,是我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又稱“乞巧節”。想知道七夕節吃什麼食物嗎?下面就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七夕節吃什麼食物

1、餃子

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2、巧果

浙江各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

3、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選沒有蟲蛀的綠豆一小碗,洗凈,平鋪到一個盤子里,用濕紗布蓋好遮住陽光,放到炕頭上,每天噴幾次水使之保持濕潤。七天後,待豆芽長至兩三厘米長,便可做手擀麵,下鍋煮熟,過涼水拔透;然後熱鍋坐油,加肉丁炒熟,蔥、姜爆鍋,醬油、醋熗鍋,放綠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鹽、味精,做成豆芽湯;把面條抓到碗里,澆上豆芽湯即可食之。

4、雲面

膠東人七夕吃巧果子,臨沂人七夕則吃雲面。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

5、江米條

老南京人過七夕還有個獨特的風俗:吃江米條。江米條是一道漢族小吃,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後在燜鍋里蒸出來,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稈成圓形,曬干用油煎出來,最後蘸梅花�松花�芝麻等豆沙製作而成的一種食品。

6、巧酥

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7、瓜果

在七夕這個特殊的節日,瓜果當然必不可少!七夕時吃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有些人喜歡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等繪成“花瓜”。

8、雞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9、五子

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10、綠豆芽

在廣州,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❹ 七夕節吃什麼啊

喝七喜!!!!

❺ 七夕節吃什麼

七夕節吃巧果、酥糖、巧巧飯、花瓜、五子、瓜果、雞、巧芽面、蠶豆、麻老等傳統食物。

1、巧果:巧果是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巧果又叫「乞巧果子」,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款式極多。七夕晚上人們把「乞巧果子」端到庭院,全家人圍坐,品嘗做「巧果」人的手藝。古代女子出嫁前都希望自己心靈手巧,就用吃巧果的方式「乞巧」,希望織女能賜自己一雙巧手。

2、酥糖:七夕,民間一些糕點鋪會製作一些織女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叫做「送巧人」,民間認為,吃了這種「酥糖」的人會變得心靈手巧。

3、巧巧飯:山東,七夕這一天要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是: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4、吃花瓜:七夕節手巧的女子會將瓜果雕刻成奇鳥異狀,或者在瓜果表面浮雕圖案,用來拜織女、待客等,稱為「花瓜」。

5、食五子:五子是指瓜子、花生、紅棗、桂圓、榛子,七夕節「拜織女」的祭拜供品中,五子是必不可少的。焚香拜祭後,這些貢品也就成為宵夜食物。

6、瓜果: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

7、吃雞:傳說牛郎織女每年只有在七夕這天才能「鵲橋相會」,當雄雞報曉時,他們就得分開。人們就在七夕這天宰雞,意為沒有公雞報曉,牛郎織女就不會分開。

8、巧芽面:在七夕節這一天,人們會食用巧芽面,主要的原材料便是綠豆芽和著肉絲一起炒,再加水煮沸,放入調味料做成豆芽湯,然後抓面一碗面條,將豆芽湯澆上即為「巧芽面」了。

9、吃蠶豆:福州地區七夕節有分豆結緣的習俗。每年七月初七,親朋好友和鄰里之間都要相互贈送、分食蠶豆,「蠶」與福州方言里的「纏」諧音,意為把好事緊緊纏住。

10、麻老:麻老叫麻糯,是福建龍岩特有的一種糕點,專為紀念牛郎織女而生的。在龍岩,做父母的在每年七月初七前幾天就要購買麻老贈送女兒,尤其是出嫁後的第一年,要用小籮筐整擔送。

❻ 七夕節客家人為什麼要吃巧餅

傳統文化

❼ 七夕節吃什麼食物

七夕節吃什麼食物?七夕節作為我們中國民間最傳統的節日,有很多關於七夕節日的美食。接下來,讓我們趕緊一起看看七夕節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美食吧。

吃巧果

七夕節應節食品中,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其實並不是水果,而是七夕節必備的點心。這些巧果,大概起源於宋代。還有的人用面做餅,稱之為巧餅,流行於福建邵武地區。諺語說七夕吃過巧鍋,能使人巧。

巧酥

在七夕節期間,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索餅

索餅是以前人們在七夕食用的食物。後來演變成了吃掛面的習俗,可以說,掛面的祖先就是索餅。索餅是奈良時代傳入日本的,長得很像我們中國的麻花。日本人把小麥和米粉和在一起,擰成繩子一樣的細長狀,再油炸或烘烤至熟。

吃雞

為了希望牛郎織女能過上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在浙江金華一帶,七夕節當天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食五子

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七天後,待豆芽長至兩三厘米長,便可做手擀麵,下鍋煮熟,做成豆芽湯,最後把面條抓到碗里,澆上豆芽湯即可食之。

吃餃子

在很多地區在七夕節當天都會吃餃子,人們在包餃子的時候,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如果吃到銅錢的話就代表很有福氣;如果是吃到針的話就代表心靈手巧;如果吃到棗子就代表能夠早婚,收獲美滿的婚姻。

❽ 七夕吃的巧餅是什麼

古時,七夕做餅如手指與口舌狀,名曰「巧食」,婦女、兒童用五綵線縷貫「巧食」拋擲屋背,謂讓喜鵲銜去搭橋,夜渡牛郎、織女過銀河相會。同時,婦女陳「巧食」及果品,取綉線編織香袋鬥巧。現雖仍有吃「巧食」之俗,但「巧食」均從店鋪購買。
吃巧果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罪尤折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歷史上各朝代則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於七月七日設湯餅。唐朝的節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進斫餅,並訂七月七日為曬書節,三省六部以下,各賜金若干,以備宴席之用,稱為「曬書會」。七夕同時也是適宜配葯的日子。據說一種以松柏為葯材的秘方,這種神奇的葯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調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長十年的壽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還有餌松實、服柏子、折荷葉等,均號稱為長生不老的仙葯。比較實用的葯方有曬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試過的人才知道了。

❾ 七夕也是乞巧節,這一天的節日食物是什麼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

熱點內容
新歌荷花情 發布:2025-05-18 04:11:20 瀏覽:974
北京辦公室綠植租擺 發布:2025-05-18 03:36:54 瀏覽:590
多想摘一朵 發布:2025-05-18 03:29:40 瀏覽:520
玫瑰糠疹陰部 發布:2025-05-18 03:29:39 瀏覽:644
紫霞仙女蘭花是建蘭嗎 發布:2025-05-18 03:29:28 瀏覽:497
源益花卉種業 發布:2025-05-18 03:24:24 瀏覽:701
七夕成年禮 發布:2025-05-18 03:23:46 瀏覽:626
吃西蘭花會脹氣嗎 發布:2025-05-18 03:23:43 瀏覽:911
山茶花的形狀是什麼 發布:2025-05-18 03:11:54 瀏覽:211
梅花檔案南雲 發布:2025-05-18 03:07:34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