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七夕水
① 乞巧節的習俗是什麼
乞巧節的習俗
祭月之儀,夏人的文化里上古遺傳的祭祀月神,古時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習俗,在傳統文化里,月亮始終是女子的祥瑞。她們常常對月祈願或傾訴心事。
婚育戀曲,作為古老的漢族節日,先人於朔日祭月,本身就是一種乞求繁衍生息意願的反映,蓋因月之盈長暗喻了長生與興旺。
乞巧之俗,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記載最早見於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
接露水,浙江農村有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傳說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香橋會,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
乞巧節的來歷與傳說
七夕節,也被我們成為「乞巧節」。在古代,人們在這一天不僅有著牛郎和織女在鵲橋相會的傳說,還有很多豐富色彩的民間傳說。
那麼,乞巧節是如何由來的呢?在民間又有著什麼樣的傳說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乞巧節的由來
乞巧節又被稱為「七夕節」起源於民間故事《牛郎織女》,相傳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鵲橋相會就是在農歷7月7日,又因為織女有一雙能織雲霞的巧手,民間的少女們希望能到織女的靈氣,所以在七夕節那天「乞巧」,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少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舊時風俗,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饃饃、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亦是乞巧風俗的延伸。
乞巧節傳說:
第一則: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了計謀,要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② 七夕水不變質的科學解釋
七夕水不變質的科學解釋是地球的公轉和自轉是在改變著與周圍星球的磁場關系,每年的陰歷七月初七,地球公轉到立秋點附近,月球在立秋點附近即將陰極陽生時,日月產生某種神奇的磁場效應,對地表水進行一次磁化所產生的特殊效果。
農歷七月初七,俗稱七夕節。在惠州民間,有取七夕水貯藏的習俗,七月初七早晨頭遍雞啼後,各家即到井邊或河邊吸水儲藏,稱之為「七夕水」。因織女排行第七,又稱七姐,所以人們習慣把七夕取的水稱為「七姐水」。
傳言「七姐水」很神奇,這水在七夕時會特別清澈,這時候取的水放很久都不會壞,泡出來的茶也比較清甜。
七夕儲水習俗
在客家傳統習俗中,七姐水不僅有著清熱消暑功效,在水裡面加上一些葯材,還能治療夏季易發皮膚病。取新鮮冬瓜洗凈切成小塊,裝入瓦埕中填滿壓實,加蓋後用黃泥密封埕口,放在陰涼處,3年後才開埕飲用。據說七夕冬瓜水可清熱解暑,去熱清毒,是民間傳統自製的良葯。
在惠州民間傳說中,七夕,天庭上的七位仙姑下凡到人間的河流中洗澡,這時凡間的河水和井水因沾了仙氣,凡人喝了可辟邪治病延壽。人們紛紛到東江、西枝江和井邊將七夕水挑回家,用瓮貯存起來,這挑回來的水就叫七夕水。
③ 什麼是七夕水有什麼作用
初七早晨頭遍雞啼後,各家即到井邊或河邊吸水儲藏,稱之為「七夕水」。初七內早晨頭容遍雞啼後,各家即到井邊或河邊吸水儲藏,稱之為「七夕水」。據說七夕水經久不腐,能去瘡毒。又取新鮮冬瓜洗凈切成小塊,裝入瓦埕中填滿壓實,加蓋後用黃坭密封埕口,放在陰涼處,三年後才開埕飲用。據說七夕冬瓜水可清熱解暑,去熱清毒,是民間傳統自製的良葯。
④ 潮州地區七月初七存的「冬瓜水」有什麼作用
廣州的潮州地區七月初七存的冬瓜水,一般也叫做七夕水。據說冬瓜水有非常神奇的功能,可以儲存很久不變質,還可以用於治療燙傷去除瘡毒等,七夕水算是廣州一帶最為普遍的風俗,七夕水的製作方法就是在初期的早晨,第一遍雞鳴之後,各家各戶都要到井邊或者河邊去舀水儲藏起來。在廣西的一些地方有七夕儲水的習俗,關於它的民間傳說是在7月7日的早上,天上的仙女會下到房間來洗澡,而飲用她的洗澡水可以驅邪還可以延壽。
這種習俗一般都流行於廣西部分地區,而本來這個七夕儲水的活動,最開始的原因就是為了祈福,他們認為七月初七洗澡可以消除病痛,尤其是體弱多病的孩子,會在每年這個時候,把紅繩綁7個結子帶在脖子上,這就有健康吉祥的意味。
⑤ 為什麼七月初七的水可以放很久,都不會變質呢
傳說每年農歷的七月初七,是天上七仙女下凡洗澡的日子,而七夕那天凌晨深夜,我內們麗江的河水會有神奇的容功能,如久儲不變、可以治病(燙傷、消炎)等。在龍州,一些群眾也有到河邊挑「七夕水」回家儲備的習慣。
記得我小時候得了一種叫「賴疤」的病,半邊臉腫得像豬頭,又痛又癢。外婆拿出她藏於床底一小水缸里存放了多年的「七夕水」,與屋檐下黃蜂巢的築泥混溶,敷於臉上患處,數日後就全愈了。這就是「七夕水」給我的最早的印象,那時年幼的我就聽信了外婆講述的仙女下凡洗澡的故事,認為「七夕水」就仙女下凡洗澡後給凡間留下的聖水,還期待某年的七夕夜晚,能在河邊偷睹到七仙女的芳容。
我今天特意詢問了一位小時曾臨江居住的MM,她竟然說她有做過試驗,她將七.七和七.八的水分別放入不同的瓶子,過些日子後,七.八的水變色發臭,而七.七的水則依舊如故。
⑥ 七夕節為什麼要儲水
儲水是七夕節的一個習俗,那麼七夕節為什麼要儲水呢,下面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七夕儲水的原因,歡迎大家閱讀。
七夕節為什麼要儲水
雍正《廣東通志》載,「家汲井華水貯之,以備酒漿,曰聖水」,光緒《惠州府志·風俗》亦記曰:「七夕,男女晨起擔水貯之,謂『七夕水』,飲之可以治疾明目」。
人們在七夕這天早晨都要取回水後用新瓮盛起來儲存,用於治療瘡癤,除去濕毒,醫治多種熱證。中醫認為,井內之水,多喝能消熱解毒,利於小便赤熱、艱澀不暢、燒酒醉死等。
《本草綱目》說,「井水新汲,療病利人,平旦第一汲,為井華水,其功極廣,又與諸不同,主治酒後熱痢,洗目中膚翳」。《瀕湖集簡方》記載一解燒酒醉死方:「急以新汲井華水,細細灌之,至蘇乃已。」
七夕還流行用臉盆接露水,說它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用它給小孩煎葯殺蟲效果好。中醫認為,露水可以入葯,可用以煎煮潤肺殺蟲的葯劑,或把治療疥癬、蟲癩的散劑調成外敷葯,可以增強療效。
廣西:雙七水
七夕節儲水,是廣西、廣東特殊的一種風俗習慣,人們認為用雙七水洗浴,能夠消災除病,強身健體。所謂雙七水,也就是說,七夕這天雞鳴之時,人們就爭先恐後的去河邊溪邊取水,即為「雙七水」,取回來後要用新瓮盛起來,待傍晚時分,用來給全家老小進行沐浴。
關於雙七水的一種說法是,相傳七夕的前一天晚上(即農歷七月初六)是牛郎與織女一年一次的相會時間,可是相會時間就只有一個晚上,於是在黎明破曉之前他們必須分開。在分開的時候,織女會傷心地哭泣,她的眼淚落到人間,化成了雨,即為雙七水。
七夕儲水還有一種說法是,民間傳說七夕節這天,七仙女們會來到在河裡洗澡,仙女洗過的水是不會變質的'。廣西等地居民都會在這一天,灌儲「七夕水」和「冬瓜水」的習俗,拿回來沐浴,泡茶,煮飯,甚至用來治療溫熱病、中暑、發燒等疾病,在當年缺醫斷葯的年代,這或許就成了老百姓的「傳統良葯」。
人們認為,七夕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銀河水一樣,具有潔凈的神聖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孫(即織女)聖水」。因此女性在這天沐發,也就有了特殊意義,代表用銀河裡的聖水凈發,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
據說「雙七水」洗浴能散發出誘人的體香,對異性有奇異的吸引力,會增加愛情運。同時,用「雙七水」沐浴,可消除晦氣。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
廣東:七夕水
傳說七仙女會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下凡,惠城婦女在這一天凌晨4時即起來梳洗整妝,到大江去挑水,用陶罐貯起,擺放在神台或床下等陰涼處。水質經年不變,清涼甘甜,叫做「七夕水」。
到七夕那天,村民們便把米放入「七夕水」中浸泡,用以煲飯、煮粥,有助養生。餘下的部分還會存起來,留待小孩出現小病痛時,加上千日嬌等其他草葯一起煮成葯茶,給小孩服下,有去火、消腫、除熱痱的效用。
舊時城中人家多缺醫少葯,若有人頭痛發燒多取飲此水,據說可退燒。生瘡癤或生豬頭腮(即腮腺炎),用省手根(即皂樹根)磨七夕水搽患處,亦頗有效,是惠城民間常用的方法。
在惠州,有七夕泡一盆七色花水讓女人更美的說法。七色花也就是七種花,必須是沒有毒性的花,例如米蘭花、玉蘭花、香花草、茉莉花、玫瑰花、康乃馨、大紅花等。相傳在七夕午夜時,仙女與董永相會,如果看見有人把七色花泡的水盆放在露天的地方,就會施下仙水,讓有情人終成眷屬。在這個時候泡的花水,女人用來洗臉會更美。
⑦ 七夕水什麼時候打最好 七月初七的水神奇在哪裡
導讀:對於七夕節這一和愛情相關的節日,其部分習俗除了寓意美好愛情外,七夕節還有著許多奇特的傳說,比如相傳七月初七當天汲取的水有著神奇的功能,不僅久儲不變,還可以治療燙傷、去除瘡毒等。但大家知道七月初七的水神奇在哪裡嗎?而七夕水到底什麼時候打最好?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介紹一下。
七夕水在農歷七月初六晚到初七當天太陽出來之前打最好,七夕節儲水,是廣西、廣東特殊的一種風俗習慣,人們認為用雙七水洗浴,能夠消災除病,強身健體。所謂雙七水,也就是說,七夕這天雞鳴之時,人們就爭先恐後的去河邊溪邊取水,即為「雙七水」,取回來後要用新瓮盛起來,待傍晚時分,用來給全家老小進行沐浴。
七夕水史學記載
清道光十年《西寧縣志》記述七夕之水雲:五更汲井華水或河水貯之,以備酒清道光年間《蒼梧縣志》雲:(七夕)取河水、井水貯瓮,經久不變味,謂之「銀河水民國二十四年《貴縣志》雲:(七夕)汲河水貯藏瓮中,名曰「七月七水」,中熱毒者每以之調葯。民國年間《陽江縣志》則雲:(七夕)正午時,取新汲井水貯之,以備和葯,經歲不腐,謂之「神仙水」。民國二十年《羅定志》亦記七夕水雲:是日汲水,謂之「天孫聖水」,以備醯醬、葯餌之用。七夕水有著聖水、天孫水、天孫聖水、銀河水、神仙水、七月七水、雙月水等等美名。七夕水不僅僅名字異於常水,而且其水質也不同尋常。如此好水又有神奇的功效:具有長壽、能醫熱症的保健治病之效,人們汲七夕水為葯餌,用來和葯,還用來釀酒,制醋造醬,真乃有功於人。
七夕水為什麼不會壞
夕儲水的習俗由來已久。雍正《廣東通志》載,「家汲井華水貯之,以備酒漿,曰聖水」,光緒《惠州府志·風俗》亦記曰:「七夕,男女晨起擔水貯之,謂『七夕水』,飲之可以治疾明目」。
在惠州民間傳說中,七夕,天庭上的七位仙姑下凡到人間的河流中洗澡,這時凡間的河水和井水因沾了仙氣,凡人喝了可辟邪治病延壽。人們紛紛到東江、西枝江和井邊將七夕水挑回家,用瓮貯存起來,這挑回來的水叫七夕水。傳說七夕水能醫治病痛、驅邪扶正、延年益壽。在太陽升起前取的水,還能久存不變質。
七夕水效果神奇:用於腌制酸菜,口感爽脆,酸中帶甜;用於制醋,色澄清味酸爽,稱為「七醋」;用於釀酒,酒香醇厚而不烈,長期飲用強身健體,稱「七酒」;用來煮葯,可以增加葯效,葯到病除;直接飲用七夕水或用七夕水沐浴則有延年益壽、增加運勢的功效。所以七夕水又稱為聖水、七水、七月七水、雙月水等。
民間傳說,七月七當日泉水更甘甜,是一年之中水質最好的時候。此時接取的山泉水,裝回家中用水缸或瓦缸存放,據說放置一年都不會腐臭。人們認為,七夕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銀河水一樣,具有潔凈的神聖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孫(即織女)聖水」。
七夕水能清涼解毒且經年不腐是否有科學依據,我們不得而知。但在七夕節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老百姓汲取七夕水,並由此來紀念亘古不變的愛情,倒也不失為一道獨特而美麗的民俗風景。
⑧ 為何農歷七月初七曰的水不發臭
傳說每年農歷的七月初七,是天上七仙女下凡洗澡的日子,而七夕那天凌晨深夜回,我們麗江的河水會答有神奇的功能,如久儲不變、可以治病(燙傷、消炎)等。在龍州,一些群眾也有到河邊挑「七夕水」回家儲備的習慣。 記得我小時候得了一種叫「賴疤」的病,半邊臉腫得像豬頭,又痛又癢。外婆拿出她藏於床底一小水缸里存放了多年的「七夕水」,與屋檐下黃蜂巢的築泥混溶,敷於臉上患處,數日後就全愈了。這就是「七夕水」給我的最早的印象,那時年幼的我就聽信了外婆講述的仙女下凡洗澡的故事,認為「七夕水」就仙女下凡洗澡後給凡間留下的聖水,還期待某年的七夕夜晚,能在河邊偷睹到七仙女的芳容。
⑨ 七夕水有什麼好處
沒有什麼好處啊.不會因為某一天,水就會變得有好處和壞處.不要太迷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