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芭蕉花
㈠ 芭蕉花語是什麼 芭蕉花適合送什麼人
導讀:生活中我們常見芭蕉,知道這是一種可以食用的水果,但是你知道芭蕉花是什麼嗎?芭蕉花是一種觀賞性植物還是可食用性植物呢?我們對其一無所知,只能一步一步來探索,首先我們從植物屬性下手,了解芭蕉花語是什麼,芭蕉花適合送什麼人,再來從芭蕉花的功效與作用出發,看它是不是可食用的,若是可食用性的,那麼芭蕉花怎麼吃呢?下面和我一起去了解下吧。
芭蕉花語是什麼 芭蕉花適合送什麼人
芭蕉花語是什麼 芭蕉花適合送什麼人
芭蕉花的介紹
芭蕉花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蕾或花。穗狀花序頂生,下垂;苞片佛焰苞狀,紅褐色或紫色,每苞片有多數小花,除苞片最下面具3~4不孕花外,其餘皆發育。花單性,通常雄花生於花束上部,雌花在下部;花冠近唇形,上唇較長,先端5齒裂,下唇較短,基部為上唇所包;雄花具雄蕊5,離生,伸出花冠;葯線形,2室;雌花子房下位3室,花柱1,柱頭近頭狀,光滑。具有獨特的鮮甜味。分布我國台灣,味甘淡、微辛,性涼;具有化痰軟堅,平肝,和瘀,通經的功效。
芭蕉花語:為戀愛而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男子
芭蕉花的功效與作用
化痰消痞;散瘀;止痛。主胸膈飽脹;脘腹痞疼;吞酸反胃;嘔吐痰涎;頭目昏眩;心痛;怔忡;風濕疼痛
1、治心痹痛:芭蕉花燒存性,研,鹽湯點服二錢。
2、治反胃吐呃飲食酸痰,胃、腹疼痛,胸膈飽脹:芭蕉花二錢。水煎,點水酒服。
3、治怔忡不安:芭蕉花一朵。煮豬心食。
芭蕉花的功效與作用
4、治肺癆:芭蕉花二兩,豬肺半斤。水燉,服湯食肺,每日一劑。
5、治心絞痛:芭蕉花半斤,豬心一個。水燉服。
6、治胃痛:芭蕉花、花椒樹上寄生茶各五錢。煨水服,一日二次。
芭蕉花怎麼吃
炒芭蕉
都是選用幼嫩的花瓣為原料。加工時先將蕉花洗凈切細加少許食鹽攪拌,並用手揉捏擠去汁液。素炒時,加點青辣椒末和民間用豆渣製成的豆豉用油炒熟即可。若烹飪肉末炒蕉花,應將料肉(豬肉或狗肉,以狗肉為佳)洗凈,濾水後剁成肉末,先在姜、蒜炸過的油鍋內爆炒至七八成熟再加入經鹽漬擠去澀水的芭蕉花和食鹽、味精,炒至芭蕉花熟透,即裝盤供食。這道菜味美可口,無汪膩感,獨具特色,是傣族、哈尼族小有名氣的風味小吃。
芭蕉花怎麼吃
包蒸蕉花
以野芭蕉花、精瘦豬肉和雞蛋為原料烹調。先將幼嫩的蕉花用沸水煮熟,切碎,加入少許食鹽揉捏,擠掉澀水裝入碗內,加入蛋汁和剁細的豬肉蔥花、蒜泥、芫荽和少數青椒末、食鹽、味精,高拌均勻,用鮮芭蕉葉包成方形葉包,入甑蒸20~30分鍾便可食用。這道菜,色、香、味俱全,無油膩感。
蕉花湯
以野芭蕉花、精瘦豬肉片與臭菜為主要原料烹調。芭蕉花剝去外層老化花瓣,洗凈切碎,加少許食鹽揉捏,用清水漂洗除澀味,用肉湯煮至七成熟時,加入豬肉片(末)和洗凈切段的臭菜煮熟,加適量食鹽、味精即可食用。這道菜湯,色澤紅、白、綠三色相間,味鮮香可口。
五香芭蕉花
芭蕉花放入水中煮2分鍾,撈出放入冷水中泡2分鍾,瀝干水分。雞蛋打散,放入碗內,加入麵粉,精鹽拌勻。鍋中放油燒熱,把芭蕉花掛糊,放入鍋中炸呈金黃色,撈出瀝油即可。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准備色拉油500克左右。
注意:芭蕉花忌魚、羊、生冷、蛋、蒜。
㈡ 芭蕉花的作文,一百字
題目:芭蕉花
《芭蕉花》是郭沫若在一九二四年八月二十日夜寫於福岡的童年往事:母親得了頭暈病,呻吟嘔吐,十分痛苦,需要芭蕉花入葯治療。當年才五六歲的郭沫若和二哥,爬進了私塾的園子偷摘了一朵芭蕉花。郭沫若興奮地捧著芭蕉花趕到病床前獻給母親,母親問清了花的來歷後,非常生氣,立刻叫郭沫若和二哥跪在床前,呵斥他們為「不爭氣的孩子」,稱「為娘的倒不如病死了好」。父親對此還對他們動了家法,並責令他們將芭蕉花送還原處。粗看《芭蕉花》,語句平實,敘事條理;細讀〈〈芭蕉花〉〉,用詞講究,含義雋永,其力透紙背,郭沫若名家風范讓人不敢對文章一掠而過。一朵普通的芭蕉花,一對活潑天真的孩子,兩位嚴厲的父母,構成了一個小故事,給人以深刻的啟迪。病中的母親盼花心切,但沒有忘記育子的重任,父親也能體察到孩子的孝心,但他堅守「勿以惡小而為之」的信條,第一次責罰了心愛的孩子。他們把孩子的品德看得比治病還重要,比生命還可貴,他們對孩子的愛才是真愛,愛得有價值。「惜錢休教子,護短莫投師」。「積金不如積德,善雖小,不可不為。」都是郭沫若母親的教育信條。自己把名家名篇讀懂了,如何「深入淺出」,就是教師的功底了。語文教學是藝術,在實踐 的磨礪中,在鑒賞的品悟後,在知識的潤澤里,語文教學再加上教學輔助工具的現代化,讓語文課呈現出教學目標多元化的態勢。語文課可以成為一門藝術課——美的欣賞課、情的陶冶課、國粹浸染課。篇未開而性情已愉悅,文未入而性靈已頓開。語文教學不僅有道德准則,還要有人性美的一面。哥哥和我的「掐花」 決不是簡單地道德評價,教學中要抓住矛盾沖突,我們「歡喜」極了,「歡喜」什麼?是像小朋友這樣歡喜它的美麗,還是像飲食家「歡喜」它的食用價值。都不是,這「歡喜」連著對母親的情與愛!這「歡喜」有「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這「歡喜」也讓哥倆小心翼翼地把花藏進衣袖帶回家。面對母親的嘆氣,父親的訓斥,孩子「傷心」了,「我哭了,哥哥也哭了。」兩個人的哭含義不同,因為他們的年齡不同,對世事的閱歷不同。語文課是一門技術課,老師教是一方面,學生的學又是更重要的方面。關注讓學生學些什麼,通過什麼手段讓他們容易學、接受得又快又好的這門技術就是教法,涉及到教學理念、目標設定、過程與方法、手段與媒介。在語言環境中識字,體會「我」和哥哥為母親治病採花的急切心情。課文中「芭蕉」生字是形聲字,「托、捧、掐、擱」是四個與手動作有關的字。隨文識字、歸類識字、區別形近字,這些教法、學法都是二年級行之有效的方法。語文課更是一門學問課,對教材的把握並不是單靠認真備課、藉助絢爛的媒體就可以圓滿解決的。二期課改後新教材以及新的課程標准要求教師有相當專業的學科素養。哪怕是小學教師,如果沒有很好的漢文學底子,上課的底氣恐怕就不足,眼界恐怕就不高,欣賞趣味恐怕就不到位。課堂是無垠的海,是廣闊的天,投身到裡面才覺其廣大,在其中搏擊才得其滋味,正因為它的奧妙無窮,才引人折腰,願語文講台能讓我們各領風騷、一展姿彩。
┏ (^ω^)=☞
㈢ 關於芭蕉花的資料
芭蕉花芭蕉花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蕾或花。分布我國台灣,味甘淡、微辛,性涼;具有化痰軟堅,平肝,和瘀,通經的功效。
目錄[隱藏]
原料介紹
營養分析
製作指導
食療作用
各家論述
動植物形態
散文
簡介 來源 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蕾或花。植物形態詳"芭蕉根"條。 性味 甘談微辛,涼。 ①《滇南本草》:"性溫,味酸咸。" ②《江西草葯》:"性涼,味淡。" ③《貴州草葯》:"性寒,味甘微辛。" 採收和儲藏 花開時採收,鮮用或陰干。 資源分布 我國台灣可能有野生。
[編輯本段]原料介紹
芭蕉花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蕾或花。穗狀花序頂生,下垂;苞片佛焰苞狀,紅褐色或紫色,每苞片有多數小花,除苞片最下面具3~4不孕花外,其餘皆發育。花單性,通常雄花生於花束上部,雌花在下部;花冠近唇形,上唇較長,先端5齒裂,下唇較短,基部為上唇所包;雄花具雄蕊5,離生,伸出花冠;葯線形,2室;雌花子房下位3室,花柱1,柱頭近頭狀,光滑。具有獨特的鮮甜味。
[編輯本段]營養分析
艾葉預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草葯可以就地取材,且現代醫學的葯理研究表明艾葉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葯物,它對好多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對呼吸系統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關人群 1. 適宜身體虛弱、精力差、免疫力低下、易生病者。 2. 凡火旺泄精、陰虛水乏、小便不利、口舌乾燥者皆禁用。 食物相剋 芭蕉花忌魚、羊、生冷、蛋、蒜。 相關人群
[編輯本段]製作指導
治心痹痛 芭蕉花燒存性,研,鹽湯點服二錢。 治反胃吐呃飲食酸痰,胃、腹疼痛,胸膈飽脹 芭蕉花二錢。水煎,點水酒服。 治怔忡不安 芭蕉花一朵。煮豬心食。 治肺癆 芭蕉花二兩,豬肺半斤。水燉,服湯食肺,每日一劑。 治心絞 痛芭蕉花半斤,豬心一個。水燉服。 治胃痛 芭蕉花、花椒樹上寄生茶各五錢。煨水服,一日二次。
[編輯本段]食療作用
芭蕉花味甘淡、微辛,性涼; 具有化痰軟堅,平肝,和瘀,通經的功效; 主治胸膈飽脹,脘腹痞疼,吞酸反胃,嘔吐痰涎,頭目昏眩,心痛怔忡,婦女經行不暢。 其他相關 巴戟天,《別錄》雲:「生巴郡」,則「巴」或指產言。「戟天」者,或與本品能治陽痿有關。
[編輯本段]各家論述
《日華子本草》 治心痹痛。 《滇南本草》 暖胃,散痰,軟堅。治寒痰停胃,嘔吐惡心,吞酸吐酸。 《分類草葯性》 治頭眩昏,氣痛,散血。 《嶺南采葯錄》 治紅白痢,能通經。
[編輯本段]動植物形態
芭蕉,多年生叢生草本,高2.5-4m。葉柄粗壯,長達30cm;葉片長圓形,長2-3m,寬25-30cm,先端鈍,基部圓形或不對稱,葉面鮮綠色,有光澤。花序頂和,下垂;苞片紅褐色或紫色;雄花生於花序上部,雌花生於花序下部;雌花在每一苞片內10-16朵,2列;合生花被片長4-4.5cm,具5(3+2)齒裂,離生花被片幾與合生花被片等長,先端具小尖頭。漿果三棱狀,長圓形,長5-7cm,具3-5棱,近無柄,肉質,內具多數種子。種子黟 以,具疣突及不規則稜角,寬6-8mm。花期8-9月。
[編輯本段]散文
《芭蕉花》——郭沫若 這是我五六歲時的事情了。我現在想起了我的母親,突然記起了這段故事。 我的母親六十六年前是生在貴州省黃平州的。我的外祖父杜琢章公是當時黃平州的州官。到任不久,便遇到苗民起事,致使城池失守,外祖父手刃了四歲的四姨,在公堂上自盡了。外祖母和七歲的三姨跳進州署的池子里殉了節,所用的男工女婢也大都殉難了。我們的母親那時才滿一歲,劉奶媽把我們的母親背著已經跳進了池子,但又逃了出來。在途中遇著過兩次匪難,第一次被劫去了金銀首飾,第二次被劫去了身上的衣服。忠義的劉奶媽在農人家裡討了些稻草來遮身,仍然背著母親逃難。逃到後來遇著赴援的官軍才得了解救。最初流到貴州省城,其次又流到雲南省城,倚人廬下,受了種種的虐待,但是忠義的劉奶媽始終是保護著我們的母親。直到母親滿了四歲,大舅赴黃平收屍,便道往雲南,才把母親和劉奶媽帶回了四川。母親在幼年時分是遭受過這樣不幸的人。 母親在十五歲的時候到了我們家裡來,我們現存的兄弟姊妹共有八人,聽說還死了一兄三姐。那時候我們的家道寒微,一切炊洗灑掃要和妯娌分擔,母親又多子息,更受了不少的累贅。白日里家務奔忙,到晚來背著弟弟在菜油燈下洗尿布的光景,我在小時還親眼見過,我至今也還記得。母親因為這樣過於勞苦的原故,身子是異常衰弱的,每年交秋的時候總要暈倒一回,在舊時稱為「暈病」,但在現在想來,這怕是在產褥中,因為攝養不良的關系所生出的子宮病吧。暈病發了的時候,母親倒睡在床上,終日只是呻吟嘔吐,飯不消說是不能吃的,有時候連茶也幾乎不能進口。像這樣要經過兩個禮拜的光景,又才漸漸回復起來,完全是害了一場大病一樣。 芭蕉花的故事是和這暈病關連著的。 在我們四川的鄉下,相傳這芭蕉花是治暈病的良葯。母親發了病時,我們便要四處託人去購買芭蕉花。但這芭蕉花是不容易購買的。因為芭蕉在我們四川很不容易開花,開了花時鄉里人都視為祥瑞,不肯輕易摘賣。好容易買得了一朵芭蕉花了,在我們小的時候,要管兩只肥雞的價錢呢。 芭蕉花買來了,但是花瓣是沒有用的,可用的只是瓣里的蕉子。蕉子在已經形成了果實的時候也是沒有用的,中用的只是蕉子幾乎還是雌蕊的階段。一朵花上實在是采不出許多的這樣的蕉子來。 這樣的蕉子是一點也不好吃的,我們吃過香蕉的人,如以為吃那蕉子怕會和吃香蕉一樣,那是大錯而特錯了。有一回母親吃蕉子的時候,在床邊上挾過一箸給我,簡直是澀得不能入口。 芭蕉花的故事便是和我母親的暈病關連著的。 我們四川人大約是外省人居多,在張獻忠剿了四川以後——四川人有句話說:「張獻忠剿四川,殺得雞犬不留」——在清初時期好像有過一個很大的移民運動。外省籍的四川人各有各的會館,便是極小的鄉鎮也都是有的。 我們的祖宗原是福建的人,在汀州府的寧化縣,聽說還有我們的同族住在那裡。我們的祖宗正是在清初時分入了四川的,卜居在峨眉山下一個小小的村裡。我們福建人的會館是天後宮,供的是一位女神叫做「天後聖母」。這天後宮在我們村裡也有一座。 那是我五六歲時候的事了。我們的母親又發了暈病。我同我的二哥,他比我要大四歲,同到天後宮去。那天後宮離我們家裡不過半里路光景,裡面有一座散館,是福建人子弟讀書的地方。我們去的時候散館已經放了假,大概是中秋前後了。我們隔著窗看見散館園內的一簇芭蕉,其中有一株剛好開著一朵大黃花,就像尖瓣的蓮花一樣。我們是歡喜極了。那時候我們家裡正在找芭蕉花,但在四處都找不出。我們商量著便翻過窗去摘取那朵芭蕉花。窗子也不過三四尺高的光景,但我那時還不能翻過,是我二哥擎我過去的。我們兩人好容易把花苞摘了下來,二哥怕人看見,把來藏在衣袂下同路回去。回到家裡了,二哥叫我把花苞拿去獻給母親。我捧著跑到母親的床前,母親問我是從甚麼地方拿來的,我便直說是在天後宮掏來的。我母親聽了便大大地生氣,她立地叫我們跪在床前,只是連連嘆氣地說:「啊,娘生下了你們這樣不爭氣的孩子,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了!」我們都哭了,但我也下知為甚麼事情要哭。不一會父親曉得了,他又把我們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們一陣。我挨掌心是這一回才開始的,我至今也還記得。 我們一面挨打,一面傷心。但我不知道為甚麼該討我父親、母親的氣。母親病了要吃芭蕉花。在別處園子里掏了一朵回來,為甚麼就犯了這樣大的過錯呢?芭蕉花沒有用,抱去奉還了天後聖母,大約是在聖母的神座前幹掉了吧? 這樣的一段故事,我現在一想到母親,無端地便湧上了心來。我現在離家已十二三年,值此新秋,又是風雨飄搖的深夜,天涯羈客不勝落寞的情懷,思念著母親,我一陣陣鼻酸眼脹。 啊,母親,我慈愛的母親喲!你兒子已經到了中年,在海外已自娶妻生子了。幼年時摘取芭蕉花的故事,為甚麼使我父親、母親那樣的傷心,我現在是早已知道了。但是,我正因為知道了,竟失掉了我摘取色蕉花的自信和勇氣。這難道是進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