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之夜鵲橋
Ⅰ 七夕之夜代表什麼動物
七夕之夜代表的動物是喜鵲。
鵲橋,其又名烏鵲橋,鵲橋是傳說鳥神受牛郎織女的真回摯情感而感動派來答的喜鵲搭成的橋。相傳牛郎和織女被銀河隔開,只允許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相見。為了讓牛郎和織女相會,各地的喜鵲就會飛過來用身體緊貼著搭成一座橋,此橋就叫做鵲橋。牛郎和織女便在這鵲橋上相會。
(1)七夕之夜鵲橋擴展閱讀:
女牛,在中國神話傳說中牽牛、織女分居天河兩岸,每個七月七日地上的喜鵲飛到天河填河成橋、使之相會。在這天晚上,中國女孩們要穿針乞巧。俗傳農歷七月初七,清晨烏鵲飛鳴較遲,謂之填橋去。比喻撮合男女婚事。
清 李漁 《蜃中樓·訓女》:「你休得要怨波濤,卻不道時來自有鵲填橋。」
南朝 梁 庾肩吾 《七夕》詩:「離前忿促夜,別後對空機。倩語雕陵鵲,填河未可飛。」
五代 徐夤 《鵲》詩:「香閨報喜行人至,碧漢填河織女回。」
明 高啟 《鵲軒》詩:「詎信填河事,寧歌繞樹詩。」
清 李漁 《蜃中樓·結蜃》:「那樓上呵,好一似天孫織所,凄凄可憐;俺便做個填橋烏鵲行方便!」
參考資料:七夕-網路
Ⅱ 關於牛郎織女的詩句鵲橋仙
1.關於牛郎織女的詩句
1,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出自唐代:杜牧《秋夕》
白話文釋義:夜色里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寢宮凝視牛郎織女星。
2,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出自兩漢:佚名《迢迢牽牛星》
白話文釋義:那遙遠而亮潔的牽牛星,那皎潔而遙遠的織女星。織女正擺動柔長潔白的雙手,織布機札札不停地響個不停。
3,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出自唐代:林傑《乞巧》
白話文釋義: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4,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出自宋代: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白話文釋義:鵲橋或許還未搭就,牽牛織女或許還是在離別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時烏鵲已將星橋搭起,可牛郎、織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氣陰晴不定,忽風忽雨,該不是牛郎、織女的相會又受到阻礙了吧!
5,銀燭冷秋光畫屏,碧天晴夜靜閑亭。蛛絲度綉針,龍麝焚金鼎。慶人間七夕佳令。卧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出自元代:盧摯《沉醉東風·七夕》
白話文釋義:白銀燭台放射出的光線照亮了畫屏,在晴朗的夜晚靜靜地坐在亭子里。婦女們用蛛絲穿過綉針在乞巧,金鼎中焚燒著龍麝香,人們都在慶祝人間七夕這個佳節,躺下來看牽牛織女星得鵲橋相會月亮飄過梧桐樹投下了倒影。
2.牛郎織女會鵲橋的詩句
《七夕》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秋夕》杜牧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 賈雲華
斜軃香雲倚翠屏,紗衣先覺露會零.
誰雲天上無離合,看取牽牛織女星.
《七夕》楊朴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織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
彤雲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
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七夕》石珝
七月七日風雨多,御橋南望水增波.
鴛鴦自向沙頭宿,不管牛郎信若何.
《七夕吟》金朋說
銀河東達鵲橋西,織女牛郎會晤時.
才得歡娛又離別,相逢擬待隔年期.
《投贈張紅橋》林鴻
桂殿焚香酒半醒,
露華如水點銀屏.
含情慾訴心中事,
羞見牽牛織女星.
《古意》孟郊
河邊織女星,河畔牽牛郎.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
《西江月》陳東
我笑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逢.歡情盡逐曉雲空.愁損舞鶯歌鳳.牛女而今笑我,七年獨卧西風.西風還解過江東.為報佳期入夢.
《鵲橋仙》袁去華
牛郎織女,因緣不斷,結下生生世世.人言恩愛久長難,又不道、如今幾歲.眼穿腸斷,一年今夜,且做不期而會.三杯酒罷閉雲房,管上得、床兒同睡.
《鵲橋仙》盧炳
餘霞散綺,明河翻雪.隱隱鵲橋初結.牛郎織女兩逢迎,□勝卻、人間歡悅.一宵相會,經年離別.此語真成浪說.細思怎得似嫦娥,解獨宿、廣寒宮闕.
《《綺疏遺恨》之針》唐寅
乞巧樓前乞巧時,金針玉指弄春絲;
牛郎織女年年會,可惜容顏永別離.
《寓意》龔詡
天上雙星有常處,夫為牛郎婦為女.
東西相望自年年,只隔天津一泓許.
耕田匪易織亦勞,不得從容相慰語.
傷心一掬淚如珠,灑向人間作秋雨.
《古別離》乾隆
古別離.乃有天上牽牛織女星分歧.
至今八萬六干會,
後會滔滔無止期.
可憐一會才一日,
其餘無央數日何以消愁思.
古別離,天上猶如此.
人間可例推,
設使無會晤,
安用苦別離?
古別離,長吁嘻!
《鵲橋仙》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牽牛織女幾經秋,尚多少、離腸恨淚.——《鵲橋仙》朱淑真
牛郎織女,一時會合到天潢.——《水調歌頭 言道》
劍膽琴心空佇望,牛郎織女卻參差!——《浣溪沙》
帆來狗國毛人遠,樓倚牛郎織女寒.——《用夾穀子括吳山晚眺韻十首》
牛郎織女涉清淺,支機石上今何年.——《七月初七夜渡黃河》
乍可為天上牽牛織女星,不願為庭前紅槿枝.七月七日一相見,故心終不移.——《相和歌辭·決絕詞三首》
人逢役鵲飛烏夜,橋渡牽牛織女星.——《鷓鴣天》
相傳織女星,今夕嫁牽牛.——《七月七日》
直須待得玉鉤掛,要看牽牛織女星.——《孟秋七日邀從兄廿五宣義四弟五侄同飲錦園即》
笑他織女夜鳴機.空與牛郎相望、不相隨.——《南柯子/南歌子》
葉已鳴秋夜漸長,年年織女會牛郎.——《七夕呈坐間諸友時留平江宿和靖書院次日》
3.關於牛郎織女的古詩
1、乞巧
唐代: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譯文:
七夕佳節,人們紛紛抬頭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見牛郎織女渡過銀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婦女望著秋月穿針乞巧,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2、行香子·七夕
宋代: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譯文:
草叢中的蟋蟀鳴叫個不停,梢頭的梧桐樹葉似被這蛩鳴之聲所驚而飄搖落下。由眼前之景,聯想到人間天上的愁濃時節。在雲階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織女被千重關鎖所阻隔,無由相會。只能一年一次短暫相會,其餘時光則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來盪去,終不得相會聚首。
喜鵲搭橋,一年才能相見,牽牛織女或許還是在離別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時烏鵲已將星橋搭起,可牛郎、織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氣陰晴不定,忽風忽雨,該不是牛郎、織女的相會又受到阻礙了吧!
3、秋夕
唐代: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譯文:
銀燭的燭光映著冷清的畫屏,手執綾羅小扇撲打螢火蟲。
夜色里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凝視天河兩旁的牛郎織女星。
4、沉醉東風·七夕
元代:盧摯
銀燭冷秋光畫屏,碧天晴夜靜閑亭。蛛絲度綉針,龍麝焚金鼎。
慶人間七夕佳令。卧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
譯文:
白銀燭台放射出的光線照亮了畫屏,在晴朗的夜晚靜靜地坐在亭子里。婦女們用蛛絲穿過綉針在乞巧,金鼎中焚燒著龍麝香,人們都在慶祝人間七夕這個佳節,躺下來看牽牛織女星得鵲橋相會月亮飄過梧桐樹投下了倒影。
5、七夕
宋代:楊朴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譯文:
如果織女不是見到牛郎她會怎麼樣?我願意與織女共同弄梭織布。期盼年年歲歲這樣度過,其實在人間這樣的事又是何其的多?只不過是沒有發生在我身上罷了。
4.收集有關 牛郎織女 的詩句
1、牽牛織女幾經秋,尚多少、離腸恨淚。——朱淑真《鵲橋仙》
2、乞巧樓前乞巧時,金針玉指弄春絲;牛郎織女年年會,可惜容顏永別離。——唐寅《綺疏遺恨》之針》
3、直須待得玉鉤掛,要看牽牛織女星。——《孟秋七日邀從兄廿五宣義四弟五侄同飲錦園即》
4、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織金梭。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楊朴《七夕》
5、葉已鳴秋夜漸長,年年織女會牛郎。——《七夕呈坐間諸友時留平江宿和靖書院次日》
6、七月七日風雨多,御橋南望水增波。鴛鴦自向沙頭宿,不管牛郎信若何。——石珝《七夕》
7、牛郎織女,因緣不斷,結下生生世世。人言恩愛久長難,又不道、如今幾歲。眼穿腸斷,一年今夜,且做不期而會。三杯酒罷閉雲房,管上得、床兒同睡。——袁去華《鵲橋仙》
8、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彤雲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曹松《七夕》
5.關於牛郎織女的古詩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
七夕詞
(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七夕
(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七夕
(宋)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
(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
彤雲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
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七夕
(唐)崔國輔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風生玉漏,置水寫銀河.
閣下陳書籍,閨中曝綺羅.
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
七夕
(唐)崔塗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自是人間一周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七夕
(唐)竇常
露盤花水望三星,彷彿虛無為降靈.
斜漢沒時人不寐,幾條蛛網下風庭.
楚塞餘春聽漸稀,斷猿今夕讓沾衣.
雲埋老樹空山裡,彷彿千聲一度飛.
七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
(唐)杜牧
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
七夕
(唐)杜審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
天街七襄轉,閣道二神過.
袨服鏘環佩,香筵拂綺羅.
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
6.除了《鵲橋仙》還有什麼古詩里含有牛郎織女
秋夕①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②。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③。
注釋
注釋
[注釋]
①秋夕:一題作《七夕》,詩詠七夕事。
②銀燭:言燭光色白,有寒意。輕羅:輕薄的羅紗。流螢:飛動的螢火蟲。
③天階:指玉石台階。牽牛織女星:兩星座名,各在銀河東西。民間傳說將二星擬人化,言夫妻二人在七夕之夜始得度鵲橋相會。
賞析
賞析
[賞析]
這是一首宮怨詩。詩中「銀燭」指白蠟燭。燭光清幽,陳設華美而氣氛黯淡,襯托出宮女的孤寂。二句「輕羅小扇撲流螢」,可看出時已秋季,小扇已非驅熱之物,但宮女仍然用它來撲打流螢,可見她是多麼百無聊賴。夜深階寒,夜涼如水,但被人遺忘的宮女仍然沒有入睡,久久仰望空中閃爍的繁星。而她所看的只是牽牛、織女二星。
7.描寫牛郎織女的古詩詞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七夕詞 (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七夕 (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七夕 (宋)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七夕 (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
彤雲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
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七夕 (唐)崔國輔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風生玉漏,置水寫銀河。閣下陳書籍,閨中曝綺羅。
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七夕 (唐)崔塗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自是人間一周歲,何妨天上只黃昏。七夕 (唐)竇常 露盤花水望三星,彷彿虛無為降靈。
斜漢沒時人不寐,幾條蛛網下風庭。楚塞餘春聽漸稀,斷猿今夕讓沾衣。
雲埋老樹空山裡,彷彿千聲一度飛。七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七夕 (唐)杜牧 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七夕 (唐)杜審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
天街七襄轉,閣道二神過。袨服鏘環佩,香筵拂綺羅。
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七夕賦詠成篇 (唐)何仲宣 日日思歸勤理鬢,朝朝佇望懶調梭。
凌風寶扇遙臨月,映水仙車遠渡河。歷歷珠星疑拖佩,冉冉雲衣似曳羅。
通宵道意終無盡,向曉離愁已復多。七夕 (唐)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奉和七夕兩儀殿會宴應制 (唐)李嶠 靈匹三秋會,仙期七夕過。
查來人泛海,橋渡鵲填河。帝縷升銀閣,天機罷玉梭。
誰言七襄詠,重入五弦歌。同賦山居七夕 (唐)李嶠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花庭開粉席,雲岫敞針樓。石類支機影,池似泛槎流。
暫驚河女鵲,終狎野人鷗。七夕歌 (唐)劉言史 星寥寥兮月細輪,佳期可想兮不可親。
雲衣香薄妝態新,彩輧悠悠度天津。玉幌相逢夜將極,妖紅慘黛生愁色。
寂寞低容入舊機,歇著金梭思往夕。人間不見因誰知,萬家閨艷求此時。
碧空露重彩盤濕,花上乞得蜘蛛絲。七夕 (唐)李商隱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七夕偶題 (唐)李商隱 寶婺搖珠佩,常娥照玉輪。
靈歸天上匹,巧遺世間人。花果香千戶,笙竽濫四鄰。
明朝曬犢鼻,方信阮家貧。壬申七夕 (唐)李商隱 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
風輕惟響佩,日薄不嫣花。桂嫩傳香遠,榆高送影斜。
成都過卜肆,曾妒識靈槎。辛未七夕 (唐)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七夕寄張氏兄弟 (唐)李郢 新秋牛女會佳期,紅粉筵開玉饌時。
好與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曉羨蛛絲。七夕 (唐)李中 星河耿耿正新秋,絲竹千家列綵樓。
可惜穿針方有興,纖纖初月苦難留。七夕 (唐)劉威 烏鵲橋成上界通,千秋靈會此宵同。
雲收喜氣星樓曉,香拂輕塵玉殿空。翠輦不行青草路,金鑾徒候白榆風。
采盤花閣無窮意,只在游絲一縷中。七夕二首 (唐)劉禹錫(其一) 河鼓靈旗動,嫦娥破鏡斜。
滿空天是幕,徐轉斗為車。機罷猶安石,橋成不礙槎。
誰知觀津女,竟夕望雲涯。(其二) 天衢啟雲帳,神馭上星橋。
初喜渡河漢,頻驚轉斗杓。餘霞張錦幛,輕電閃紅綃。
非是人間世,還悲後會遙。七夕詩 (唐)盧綸 涼風吹玉露,河漢有幽期。
星彩光仍隱,雲容掩復離。良宵驚曙早,閏歲怨秋遲。
何事金閨子,空傳得網絲。七夕詩 (唐)盧綸 祥光若可求,閨女夜登樓。
月露浩方下,河雲凝不流。鉛華潛警曙,機杼暗傳秋。
回想斂餘眷,人天俱是愁。七夕 (唐)盧殷 河耿月涼時,牽牛織女期。
歡娛方在此,漏刻竟由誰。定不嫌秋駛,唯當乞夜遲。
全勝客子婦,十載泣生離。七夕 (唐)杜甫 牽牛在河西,織女處河東。
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七夕 (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
月為開帳燭,雲作渡河橋。映水金冠動,當風玉佩搖。
惟愁更漏促,離別在明朝。七夕醉答君東 (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
Ⅲ 七夕之日鵲橋會,牛郎淚盼織女之人逢的意思
七夕之日鵲橋會:來自於漢族民間牛郎與織女的愛情傳說,指在農版歷七月初七,牛郎織女鵲橋權相會。
牛郎淚盼織女之人逢:牛郎含淚盼望與織女相逢。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始於漢朝,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七夕節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諸多習俗影響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Ⅳ 七夕之夜,牛郎織女是否鵲橋相會。求大神幫助
傳說是會的,可是實際怎麼樣就不知道了。不過這個傳說是很凄美的,在下轉載一下這個故事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夕別稱「星期」。王勃的《七夕賦》「佇靈匹於星期,眷神姿於月夕」把星期與月夕相提並論,點出了一年四季中與親情、與愛情相關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動人的兩個夜晚。大約正因如此吧,後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象一座天橋橫貫南北,在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Ⅳ 七夕今宵指的是什麼動物
七夕之夜代表的動物是喜鵲。
鵲橋,其又名烏鵲橋,鵲橋是傳說鳥神受牛郎織女的真摯情感而感動派來的喜鵲搭成的橋。相傳牛郎和織女被銀河隔開,只允許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相見。為了讓牛郎和織女相會,各地的喜鵲就會飛過來用身體緊貼著搭成一座橋,此橋就叫做鵲橋。牛郎和織女便在這鵲橋上相會。
Ⅵ 鵲橋仙·七夕翻譯及賞析
鵲橋仙·七夕翻譯及賞析1
鵲橋仙·七夕
作者:范成大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鵲橋仙·七夕譯文及注釋
譯文
今夜是牛郎織女會面的好時光,這對相會的夫妻懶得再為耕織忙。寂寞的群仙要生妒嫉了:嬌美的月亮姊姊蹙緊了娥眉,風阿姨興風吹雨天地反常。
相見匆匆忙忙,短暫的聚首真不如不見,重新攪起離別的憂傷。見面的歡樂總不抵久別的愁苦多,反倒又增添了新愁帶回品嘗。
注釋
1、七夕:農歷七月初七夜,傳說牛郎織女此夜渡過銀河相會。
2、雙星:指牽牛、織女二星。
3、慵(yōng):懶。
4、娟娟(juān juān):美好的樣子。
5、月姊(zǐ):月宮中的仙子。
6、顰(pín):皺眉。農歷初七月亮將及半圓,因言滿眉顰。
7、風姨:傳說中司風之神。原為風伯,後衍為風姨。
8、草草:匆匆之意。
9、爭如:怎麼比得上。這里是還不如的意思。
10、不抵:不如,比不上。
鵲橋仙·七夕賞析
兩千多年來,牛郎織女的故事,不知感動過多少中國人的心靈。在吟詠牛郎織女的佳作中,范成大的這首《鵲橋仙》別具匠心是一首有特殊意義的佳作。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起筆三句點明七夕,並以側筆渲染。「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歲華紀麗》卷三「七夕」引《風俗通》),與牛郎相會,故又稱雙星節。此時銀河兩岸,牛郎已無心耕種,織女亦無心紡績,就連天上的眾仙女也忌妒了。起筆透過對主角與配角心情之描寫,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圍,扣人心弦。下韻三句,承群仙之相妒寫出,筆墨從牛女宕開,筆意雋永。「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形貌娟秀的嫦娥蹙緊了蛾眉,風姨竟然興風吹雨騷騷然(風姨為青年女性風神,見《博異》)。這些仙女,都妒忌著織女呢。織女一年才得一會,有何可妒?則嫦娥悔恨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風姨之風流善妒亦可知,仙界女性之凡心難耐寂寞又可知,而牛郎織女愛情之難能可貴更可知。不僅如此。有眾仙女之妒這一喜劇式情節,雖然引出他們悲劇性愛情。詞情營造,匠心獨運。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下片,將「柔情似水,佳期如夢」的相會情景一筆帶過,更不寫「忍顧鵲橋歸路」的淚別場面,而是一步到位著力刻畫牛郎織女的心態。七夕相會,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錯見!見了又只是重新撩亂萬千離愁別緒罷了。詞人運筆處處不凡,但其所寫,是將神話性質進一步人間化。顯然,只有深味人間別久之悲人,才能對牛郎織女心態,作如此同情之理解。「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結筆三句緊承上句意脈,再進一層刻畫。三百六十五個日日夜夜之別離,相逢僅只七夕之一刻,舊愁何其深重,新歡又何其深重,新歡又何其有限。不僅如此。舊愁未銷,反載了難以負荷的新恨歸去。年年歲歲,七夕似乎相同。可誰知道,歲歲年年,其情其實不同。在人們心目中,牛郎織女似乎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而已。
然而從詞人心靈之體會,則牛郎織女的悲憤,乃是無限生長的,牛郎織女之悲劇,乃是一部生生不滅的悲劇,是一部亘古不改的悲劇。牛郎織女悲劇的這一深刻層面,這一可怕性質,終於在詞中告訴人們。顯然,詞中牛郎織女之悲劇,有其真實的人間生活依據,即恩愛夫妻被迫長期分居。此可斷言。「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作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竇娥冤》曲詞)
此詞在藝術造詣上很有特色。詞中托出牛郎織女愛情悲劇之生生不已,實為匪夷所思。以嫦娥風姨之相妒情節,反襯、凸出、深化牛郎織女之愛情悲劇,則是獨具匠心的。(現代黑色幽默庶幾近之)全詞辭無麗藻,語不驚人,正所謂絢爛於歸平淡。范成大之詩,如其著名的田園詩,頗具泥土氣息,從這里可以印證之。最後,應略說此詞在同一題材的宋詞發展中之特殊意義。宋詞描寫牛郎織女故事。多用《鵲橋仙》之詞牌,不失「唐詞多緣題」(《花庵詞選》)之古意。其中佼佼者,前有歐陽修,中有秦少游,後有范成大。歐詞主旨在「多應天意不教長」,秦詞主旨在「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成大此詞則旨在「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可見,歐詞所寫,本是人之常情。秦詞所寫,乃「破格之談」(《草堂詩餘雋》),是對歐詞的翻新、異化,亦可說是指出向上一路。而成大此詞則是對歐詞的復歸、深化。牛郎織女的愛情,縱然有不在朝暮之高致,但人心總是人心,無限漫長之別離,生生無已之悲劇,決非人心所能堪受,亦比高致來得更為廣大。故成大此詞,也是對秦詞的補充與發展。從揭櫫悲劇深層的美學意義上說,還是是對秦詞之一計算。歐、秦、范三家《鵲橋仙》詞,呈現一否定之否定路向,顯示了宋代詞人對傳統對人生之深切體味,亦體現出宋代詞人藝術創造上不甘逐隨他人獨創精神,當稱作宋代詞史上富於啟示性之一佳話。
鵲橋仙·七夕翻譯及賞析2
《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緱山仙子,高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前言」
《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這是一首送別詞,題為七夕,是寫與友人陳令舉在七夕夜分別之事。上片落筆先寫陳令舉之風度,他高情雲渺,如侯家人於緱氏山頭的王子晉在風簫聲聲的新月之夜,沒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飄然而去。與友人在七夕夜分別,詞人自然想到牛郎織女,但陳令舉不像他們那樣痴心於兒女之情。下片想像友人乘坐的船隻來到銀河之中,當他回到人間時,就挾帶著天上的天風海雨。接著他評價二人的友誼能夠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緣,當天風海雨飄飄散去之後,友人也將隨風飄去。
「注釋」
①鵲橋仙:詞牌名,又名《鵲橋仙令》、《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等。
②緱山:在今河南偃師縣。緱山仙子指在緱山成仙的王子喬。
③雲渺:高遠貌。
④痴牛騃女:指牛郎織女。
⑤鳳簫聲:王子喬吹笙時喜歡模仿鳳的叫聲。
⑥時人:當時看到王子喬登仙而去的人們。
⑦槎:竹筏。
⑧銀河:天河。
⑨尚:還。
⑩前緣:前世的因緣。
「翻譯」
緱山仙子王子喬性情高遠,不像牛郎織女要下凡人間。皎潔的月光中停下吹鳳簫,擺一擺手告別人間去成仙。聽說黃河竹筏能直上銀河,一路上還挾帶著天風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緣分,分別後誰知道各自向何方。
「賞析」
「緱山仙子,高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贊王子喬仙心超遠,縹緲雲天,不學牛郎織女身陷情網,作繭自縛。「痴牛駿女」不僅限於指牛郎織女,詞人將其意大而化之,代指痴迷於俗世的芸芸眾生。「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承接前文,刻畫王子喬超凡脫俗的形象。王子喬吹簫奏鳳凰之鳴,揮手告別時人,乘鶴而去,令人欣羨。王子喬放浪形骸、超凡成仙的形象,和放棄仙位陷於情網的織女形成強烈的對比,表現出詞人渴望像王子喬一樣能夠遺世獨立、羽化成仙的情志,也是詞人對陳令舉離別情思的開導之語。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借用晉人遇仙的神話故事,比況幾位友人曾沖破澄澈的銀浪泛舟而行。「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寫歡甚少,轉瞬即面臨離別。「相逢一醉是前緣」,寫六客之會,「風雨散、飄然何處」,寫朋友分袂,各自西東。「一醉是前緣」,含慰藉之意,「飄然何處」,蘊含感慨無限。
上闋寫七夕之事,緊貼詞牌之意,為友人離別之愁思開懷。下闋以晉人遇仙的典故人詞,寫和友人歡聚的快樂及離別的感慨。全詞不但擺脫了兒女艷情的舊套,藉以抒寫送別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緊扣七夕,格調上用飄逸超曠取代纏綿悱惻之風,讀來深感詞人逸懷浩氣超乎塵垢之外。
鵲橋仙·七夕翻譯及賞析3
鵲橋仙·七夕
范成大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鵲橋仙·七夕字詞解釋:
1、七夕:農歷七月初七夜,傳說牛郎織女此夜渡過銀河相會。
2、雙星:指牽牛、織女二星。
3、慵(yōng):懶。
4、娟娟(juān juān):美好的樣子。
5、月姊(zǐ):月宮中的仙子。
6、顰(pín):皺眉。農歷初七月亮將及半圓,因言滿眉顰。
7、風姨:傳說中司風之神。原為風伯,後衍為風姨。
8、草草:匆匆之意。
9、爭如:怎麼比得上。這里是還不如的意思。
10、不抵:不如,比不上。
鵲橋仙·七夕翻譯:
今夜是牛郎織女會面的好時光,這對相會的夫妻懶得再為耕織忙。寂寞的群仙要生妒嫉了:嬌美的月亮姊姊蹙緊了娥眉,風阿姨興風吹雨天地反常。
相見匆匆忙忙,短暫的聚首真不如不見,重新攪起離別的憂傷。見面的歡樂總不抵久別的愁苦多,反倒又增添了新愁帶回品嘗。
鵲橋仙·七夕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淳熙元年(1174)。孔凡禮《范成大年譜》淳熙元年甲午,「秋末,周必大有書來。《周益國文忠公集·書稿》卷六淳熙元年《與范致能參政》第二書:『……今在桂林矣。最後《七夕》篇,尤道盡人間情意,蓋必履之而後知耳。奇絕!奇絕!……』《石湖詞》有兩首詠七夕者,一為《南柯子》『銀渚盈盈渡』,一為《鵲橋仙》『雙星良夜』,二首中《鵲橋仙》尤深摯,或為必大所雲之篇。」
鵲橋仙·七夕賞析:
牛郎織女的故事家喻戶曉,千百年來,描寫牛郎織女的詩詞更是不乏佳作。范大成的這首更是以獨特的視角和修辭手法來描寫,也實為宋詞中的代表作。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開頭三句短短十幾字便為人們展現出了一幅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七夕夜景圖。「雙星良辰」,寫七夕乃是牛郎、織女相會的良辰,日盼夜盼、盼得一年,方有此一夕之會,其情可喜復可悲。「慵懶耕織」寫牛女的情態,一個是懶得耕種,另一個是懶得紡織,雙方都盼望著盡快見面,以慰相思之苦。遙望星空,銀河燦爛,牛郎已無心耕種,織女也無心紡織,只為這一年一次的相聚,就連天上的仙女也都嫉妒。「應被群仙相妒」,值此佳節,畢竟二人能夠相見,故而惹得天上眾神亦十分相妒。月宮里的嫦娥緊緊皺起了娥眉,風姨更是興風吹雨心生妒。「娟娟月姊滿眉顰」二句,實寫此夕天氣狀況,月牙如眉,有風有雨。詞人以擬人手法,說美麗的嫦娥皺著眉頭,因二人的相會而想到自己的孤單,誰讓自己貪心吃了不死葯,故而只能呆在清冷的廣寒宮與玉兔為伴。更可氣的是風姨竟然吹風鼓雨。以二神女的「相妒」行為,反襯出牛女二人感情相契之深,相愛的合理和相會的艱難。詞的上闋主要是為讀者勾勒出了一幅鵲橋相會的畫面,通過寫群仙的妒忌來反襯「雙心良夜」的美好以及牛郎織女愛情的難能可貴。可見神仙也並非不食人間煙火,也渴望人間真情。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詩人在這里翻進一層,著力刻畫牛女得失的心態,將神話性質進一步人格化。表面看來,「相逢草草」似乎比不上「休見」;因為這樣會「重攪別離心緒」。但從實質上來看,他們都願意為這「相逢草草」付出經年的期待,這是他們心甘意願的,顯然在他們自己看來,「相逢草草」也就彌足珍貴,更加值得珍惜。什麼「重攪別離心緒」也就不過小事一樁罷了。而且這也不過是旁觀的局外人的猜測,他們當事者未必會這么深思熟慮。詩人如此翻進一層去設想,顯然是有深意的:只有深味人間別久之悲的人,感到「相逢」的可貴.才能對牛友的心傑作如此深刻的刻畫。既沒有柔情似水,佳期如夢的委婉,也沒有「忍顧鵲橋歸路」的傷感。直奔主題,一年才得一次相聚,實屬不易,然而匆匆相見又擾起了往日的離別情仇。只有經歷過長久的離別,才會懂得此刻相聚的不易,豈止是神仙,其實人間也是這樣,這里也正是用人間的離愁別緒來描述牛郎織女的七夕相會。
「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這兩句緊接上句意境而寫,將牛郎織女的相會更深一層刻畫。「相逢草草,爭如休見」,一夕之會,對於相愛的人來說,實在是太短,實在是難以填滿兩顆相愛而受傷的心,正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恰似狂風掠過已平靜下來的`心湖,掀起陣陣波瀾,遂而發出「爭如休見」的怨恨之詞。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日日夜夜人別離,七夕一刻,相聚實屬不易,卻也免不了擾起往日的離別舊愁。新歡何其短暫,舊愁又何其沉重。歲歲年年同此味,今年的短暫相聚只怕又將成為明年的舊愁,真是舊愁未消,新愁又起,相見時難別亦難。
宋詞中描寫描寫牛郎織女故事的詞多以《鵲橋仙》為題,范成大的這首採用襯托的修辭手法,用群仙相妒的情節來反襯出牛郎織女的悲劇愛情,頗有創意。全詞語言平實無華,語不驚人,正所謂絢爛於歸平淡,用人間的真情描寫神仙的故事。
詩人在這首詞中,描述了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逢遭到群仙相妒,議論他們「相會草草」的得失,深刻地揭示了牛女分離這一悲劇是一部永無停止的悲劇。在這樣的悲劇中,能夠「相逢草草」那是非常珍貴的,這種高瞻遠矚的揭示,表明詩人對牛郎織女愛情的感知和對人生的體悟更為真實,這就自然比同情或慨嘆深刻得多。較之以往的牛郎織女題材詩詞,這首詞在立意上也有所不同,歐陽修的《鵲橋仙》旨在突出「多應天意不教長」,秦觀的主旨則體現在「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如果說歐陽修的詞是借神仙故事來描寫人間感情,秦觀是在由神仙故事引發自身的感慨,那麼范成大的這首就是用人間真情描繪神仙故事。
另外,此詞在藝術上很有特色,詞中托出牛女愛情悲劇的生生不已,很有見地,以嫦娥風姨之相妒這一喜劇式情節,反襯、凸出、深化牛郎織女的愛情悲劇。全詞語言質朴,無華麗詞藻,與其田園詩風類似。秦少游的《鵲橋仙》寫出愛情的本質乃是真心相愛,不在乎天遙地闊、時間久遠,情致高雅;但人心總歸是人心,無限漫長之別離,生生不已之悲劇,決非人心所能忍受。故范成大此詞千百年來,受到人們的喜愛,是有它深層次的心理原因的。秦詞高情逸調,不可多得,是謂「特例」;范詞表達的是普通人的一般情感,故具有普遍性。謝薖《鵲橋仙》雲:「人間平地亦崎嶇,嘆銀漢何曾風浪!」竟認為牛女愛情,無風無浪,亘古不變;其有力的反襯,正表達了人問之不幸。同樣題材,視角不同,各有千秋,故詞苑乃得長盛不衰。
個人資料: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名臣、文學家、詩人。
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進士第,累官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乾道三年(1167年),知處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國,不畏強權,不辱使命,還朝後除中書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靜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參知政事,僅兩月,被劾罷。晚年退居石湖,加資政殿大學士。紹熙四年(1193年)卒,年六十八,贈五官,後加贈少師、崇國公,謚號文穆,後世遂稱其為「範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於詩。他從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到清初影響更大,有「家劍南而戶石湖」的說法。著有《石湖集》、《攬轡錄》、《吳船錄》、《吳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鵲橋仙·七夕翻譯及賞析4
緱山仙子,高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翻譯
緱山仙子王子喬性情高遠,不像牛郎織女要下凡人間。皎潔的月光中停下吹鳳簫,擺一擺手告別人間去成仙。
聽說黃河竹筏能直上銀河,一路上還挾帶著天風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緣分,分別後誰知道各自向何方?
注釋
緱山:在今河南偃師縣。緱山仙子指在緱山成仙的王子喬。
雲渺:高遠貌。
痴牛騃女:指牛郎織女。在這里不僅限於指牛郎織女,而是代指痴迷於俗世的芸芸眾生。
鳳簫聲:王子喬吹笙時喜歡模仿鳳的叫聲。
時人:當時看到王子喬登仙而去的人們。
槎:竹筏。
銀河:天河。
尚:還。
前緣:前世的因緣。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詞,題為七夕,是寫與友人陳令舉在七夕夜分別之事。
上片落筆先寫陳令舉之風度,他高情雲渺,如侯家人於緱氏山頭的王子晉在風簫聲聲的新月之夜,沒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飄然而去。與友人在七夕夜分別,詞人自然想到牛郎織女,但陳令舉不像他們那樣痴心於兒女之情。
下片想像友人乘坐的船隻來到銀河之中,當他回到人間時,就挾帶著天上的天風海雨。接著他評價二人的友誼能夠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緣,當天風海雨飄飄散去之後,友人也將隨風飄去。
寫送別,一般人都會徒增傷感,而詞人卻是豪氣縱橫,馳騁想像,遨遊天界銀河,如陸游所說「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一般寫七夕銀河,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之類的柔情凄景,而詞人筆下那天風海雨之勢,正顯露了他不凡的氣魄與胸襟,這種逼人的天風海雨,便是他豪放詞風形象性的說明。
賞析二
「緱山仙子,高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贊美王子喬仙心超遠,若有若無,不去學習牛郎織女身陷情網,作繭自縛。「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承接前文,刻畫王子喬超凡脫俗的形象。王子喬吹簫奏鳳凰之鳴,揮手告別時人,乘鶴而去,令人羨慕。王子喬放浪形骸、超凡成仙的形象,和放棄仙位陷於情網的織女形成強烈的對比,表現出詞人渴望像王子喬一樣能夠遺世獨立、羽化成仙的情志,也是詞人對陳令舉離別情思的開導之語。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借用晉人遇仙的神話故事,比況幾位友人曾沖破銀浪泛舟而行。「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寫歡樂的地方很少,很快就面臨離別。「相逢一醉是前緣」,寫自己和友人的相聚,「風雨散、飄然何處」,寫朋友分別之後各自離去。「一醉是前緣」,含慰藉之意,「飄然何處」,蘊含無限的感慨之情。
全詞不但擺脫了兒女艷情的舊套,藉以抒寫送別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緊扣七夕,格調上用飄逸超曠取代纏綿悱惻之風,讀來深感詞人的超凡脫俗以及卓而不群的姿態。
Ⅶ 散文:七夕之夜,鵲橋相會
星空為證會銀河, 佇望經年隔浪波。相擁輕沾雲鬢淚, 鵲橋舒袖舞婆娑。
深邃美麗的七夕之夜,滿天星星競相閃爍。
浩瀚無邊的宇宙,那長長的銀河。
一瀉而穿越萬千光年,橫亘太空。永恆地閃爍著她那純潔而璀璨的珠光。
牛郎織女隔著銀河,遙遙相望。
懷著永遠的渴望,懷著無限的期盼。
透過幽暗而透明的夜色,透過幽遠而望不到邊的夜空。
無盡的離愁滲在夜的柔波中,一起流淌。
湧入銀河永恆的波浪;流入時間的長河,滾滾而去。
銀河之上, 滿目蒼夷。織女綉雲錦,牛郎河西盼。鵲橋河面架,七夕會鵲橋。月陰晴圓缺,願愛長相依。一生的等待,幾世的緣分。 都化作了滴滴晶瑩的雨滴,灑下凡間,留給世人無限遐想。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的這首《鵲橋仙》,道出的是只要兩情忠貞不渝長久,又何必在乎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
唐朝的杜牧也寫過一首七夕的詩,那是人間的相思: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杜牧詩中寫出的一個女子羞澀思念的生活和清涼的情境。
冷如秋,涼如水,不僅有色感,而且有溫度感。那種哀怨與期望,不管是時空割據,還是心間疏離,都會讓人覺得多情自古傷離別的黯然傷感。
世間的女子大多不願選擇做織女,世間的男子又何嘗願意選擇做牛郎?
誰願意在人間煙火里,用一年的相思,換來一天的相聚?
如果讓我來選擇,我更想做那山間明月,江上清風。你若前來,我就月移影動,掬一捧素月還你多情;你若夜來,我就風拂袂飄,送一縷清風沁你心脾。
因為,我只嚮往在一起的日子,願意把最美好融化沉甸甸的鄉愁。
春暖花開、流金歲月、丹桂飄香、銀裝素裹。
每一個季節都會相陪。一路芬芳,一路靜好;一路似錦,一路淺唱。
再大的風和雨;再多的荊棘。若彼此相伴,一切都無所畏懼。
如此,真好!
狠心王母愛心牽,天上人間各一邊。
爭奈此情悲戚戚,鵲橋相會淚漣漣。
七夕銀河搭鵲橋,萬千喜鵲路迢迢。飛來只為傳心語,卻是無語累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