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七夕台風
『壹』 因為台風我沒有去上海陪女友過七夕,我好難受啊!
最好去陪她,但如果實在不能去,那信息是必須發的,建議你發一些自創的回信息或網上一答些很不錯的簡訊
不過建議你能和她視頻打電話,讓她知道並能感受到你很愛她,一定要好好准備哦,不然她會記著的,嘿嘿我就因為這女友和我生好幾次氣
如果來得及,給她寄件東西,如一件她喜歡的衣服或者一些浪漫的東西,這就要看你對她的了解了,嘿嘿祝你們幸福!
『貳』 昨天七夕有被台風刮分手的嗎
有,肯定是有的,不然單身狗要永遠單身了,這就不符合自然規律了
『叄』 上海台風季節是什麼時候是幾月份
問:上海台風季節是什麼時候?
答:大致在七月到九月
大體來說:
上海梅雨季節是在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陰雨連綿,曬衣服的宿敵。上海台風季節是在七月到九月,因為上海一般只是受到台風外圍影響,頂多就是降溫大風下雨。很少有台風直撲上海登陸的情況。
上海的台風的多發季節是?
夏季,7月下旬到8月上旬,副高不是特別強,有一部分在陸上,主體在海上,引導氣流明顯,台風最容易襲擊上海等沿海地帶
台風資料簡介
台風(Typhoon),指形成於熱帶或副熱帶26℃以上廣闊海面上的熱帶氣旋。
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心持續風速在12級至13級(即32.7~41.4m/s)的熱帶氣旋為台風(typhoon)或颶風(hurricane)。
日本氣象廳定義:中心持續風速118~156km/h(32.8~43.3m/s)稱之為台風。
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國際日期線以西,東經100度以東)地區通常稱其為台風,而北大西洋及東太平洋地區則普遍稱之為颶風。每年的夏秋季節,我國毗鄰的西北太平洋上會生成不少名為台風的猛烈風暴,有的消散於海上,有的則登上陸地,帶來狂風暴雨,是自然災害的一種。
形成原因
台風發源於熱帶海面,那裡溫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發到了空中,形成一個低氣壓中心。隨著氣壓的變化和地球自身的運動,流入的空氣也旋轉起來,形成一個逆時針旋轉的空氣漩渦,這就是熱帶氣旋。只要氣溫不下降,這個熱帶氣旋就會越來越強大,最後形成了台風。
『肆』 台風溫比亞登陸七夕節天氣狀況如何
8月15日上午8時,可能給浙江帶來風雨的第15號台風「麗琵」已減弱為熱帶低壓,中央氣象台對其停止編號。
不過,取而代之的卻是一枚「心急」的台風,而且它又瞄準了浙江滬「包郵區」!
據中央氣象台消息,今年第18號台風「溫比亞」(熱帶風暴級)於今天(15日)下午14時在距離浙江省象山縣東偏南方向約475公里的洋面上生成,就是北緯28.1度、東經126.6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8級(18米/秒),中心氣壓為996百帕,七級風圈半徑160-200公里。
今年台風為何偏愛「包郵區」?
從7月下旬至今的不到一個月時間里,繼台風「安比」「雲雀」前後腳登陸上海後,「摩羯」登陸台州溫嶺後,而接下來的幾天「包郵區」又被盯上了。
據統計,1949年至2017年8月底,登陸江浙滬的台風共49個,平均每年不到一個。
那為什麼今年台風會如此偏愛「包郵區」?這和今年副熱帶高壓位置偏北、強度偏強有關。
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許映龍解釋,影響中國的台風大多數都生成於西北太平洋,在此區域生成的台風又大多產生於副熱帶高壓(副高)的南緣,並沿著副高外圍移動。當台風位於副高南側時,會在南側偏東氣流引導下向西走。
今年7月初至8月上旬,副高如鍋蓋一般「蓋」在中國華北、東北、黃淮等地上空,華東沿海地區處於其南側邊緣,這無形之中增加了江浙滬「中招」台風的幾率。
『伍』 七夕有台風嗎
預計「梅花」將以今天夜裡到明天白天在浙江台州一帶沿海登陸,「梅花」已經影響到浙江了,台風登陸時,暴雨、狂風、風暴潮、雷電、台風內部小性龍卷風同席。
『陸』 今年七夕前後普陀山會受台風影響嗎急!!!!!
不會有台風,海鷗和鳳凰剛剛過去,這幾天的氣溫不是很高,所以洋面上沒有那麼快就形成台風,所以盡管放心去玩吧。
『柒』 07年七夕時的台風叫什麼名字
第九號台風「聖帕」。8月13號在菲律賓生成,15號加強為超強台風,19號凌晨在泉州惠安登陸.台風在大陸一共造成近50人死亡和失蹤.
『捌』 上海近幾年的台風
需要什麼內容下面自己找。
上海地區台風,暴雨災害。
2002年第5號熱帶風暴「威馬遜」於6月29日14時在菲律賓以東洋面上生成,沿西北方向移動,漸漸加強,7月1日02時加強為強熱帶風暴,7月2日02時加強成台風,並繼續增強,至7月3日02時台風中心氣壓940百帕,中心風力15級50米/秒,7級大風半徑580公里,10級大風半徑250公里,這時台風已發展到最強盛時期,繼續沿西北偏北方向北上。
7月4日11時到達北緯27.2、東經124.1度後開始轉向,基本上沿東經124度筆直北上。
7月5日02時在上海以東約250公里的海面北上時,中心氣壓960百帕,中心風力40米/秒,7級大風半徑仍達500公里,10級大風半徑達200公里,上海處在台風的7級大風范圍內。
台風北上越過北緯32度後,轉向東北偏北方向,7月6日穿過朝鮮半島,最後於7月6日20時減弱消失。
台風移動路徑和速度都比較穩定,台風早期在低緯度時移動速度較慢,在北緯18度附近加速,移速最快達26公里/小時;台風從北緯20度開始,移速一直穩定在18—20公里/小時。
台風最強盛時中心氣壓940百帕,且持續強盛的時間長達39小時。
高橋實測最低氣壓7月5日5時986.2百帕。
六月下旬生成的台風達到如此的強度,歷史上比較少見。
台風的風速大,中心風速50米/秒,大於12級,台風的7級大風半徑580公里,10級大風半徑250公里。
由於7級大風半徑大,沿海受大風的影響非常明顯,7月4日開始浙江中南部沿海海面就出現12級大風,上海高橋站從7月4日10時開始刮7級大風,直至7月5日21時,持續時間長達32小時,過程最大風速達27.4米/秒。
「威馬遜」台風對上海地區水情的影響:受「威馬遜」台風北上影響,上海地區出現了風、雨、潮的綜合影響,因恰逢天文小潮汛,黃浦江的潮位不高,使「威馬遜」台風對上海地區的損失相對減少。
雨情:受台風影響,上海地區從7月4日上午11時左右開始下雨,至7月5日21時左右結束。
這次台風降雨過程,歷時較長,長達34小時,但因降雨強度小,總的雨量也不大,雨量和雨強均小於「派比安」台風影響期間的降雨。
降雨中心位於市區的三江路橋附近,單站最大雨量為徐匯區的三江路橋76毫米,沿江沿海的大部分地區雨量大於50毫米,上海的西部地區雨量小一些。
風暴潮:這次台風引起的風暴潮非常明顯。
以黃浦江黃浦公園潮位為例,7月4日07時,台風距上海的距離約600公里,這時台風的中心氣壓940百帕,中心風速50米/秒,7級大風半徑580公里,長江口高橋站出現了6—7級偏東風,黃浦公園實測 *** 3.48米, *** 增水0.83米,風暴潮十分明顯。
隨著台風的進一步北上,台風中心距上海的距離越來越近,上海沿海和長江口區都處在台風的7級大風范圍內,測站實測氣壓也越來越低,風暴潮增水越來越大,過程最大增水達1.71米,7月4日下午的 *** 增水1.11米,7月5日上午的 *** 增水1.09米,兩個 *** 的增水超過1米。
實際上從台風越過北緯29.3度後,黃浦公園就出現了大於1米的嚴重風暴潮增水。
2002年第16號熱帶風暴「森拉克」,8月29日14時在太平洋中部洋面上生成,即北緯18.3度,東經155.3度。
由於正處於副熱帶高壓南側,受東風氣流的引導,穩定向偏西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增強,8月30日08時加強為強熱帶風暴,31日08時加強為台風,形成台風時,中心氣壓970百帕,近中心風力12級,7級風圈半徑達350公里。
隨著台風的逐漸西移,9月4日夜間至9月5日晨,台風中心越過硫球群島進入東海南部,開始影響我國,影響時,中心氣壓960百帕,中心風力超過12級,7級風圈半徑維持在350公里。
福建、浙江等華東沿海地區風力逐漸加強,本市也開始受到台風外圍影響,長江口區風力達到了4—5級,並進一步增強。
台風進入東海後,9月5日至7日晨,由於台風引導氣流的減弱,其移動速度變的較為緩慢,並出現了向南轉向,9月5日20時至9月6日08時,沿125度經線向南移動了大約一個緯距,後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從而增加了台風的影響時間。
從9月7日08時起,台風移速略有增加,到7日18:30時左右在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登陸,登陸時,中心氣壓960百帕,中心風力大於12級。
登陸後,台風強度逐漸減弱,至9月8日20時後逐漸轉為低氣壓。
台風期間本市的風力、氣壓、降水情況:
這次台風是2002年影響我國最大的一場台風,台風在浙江登陸時中心氣壓960百帕,實測風力達12級,浙江部分地區出現了400多毫米的特大暴雨。
受其影響本市從9月5日起,長江口區的風力逐漸增大,9月6、7、8持續三天,外高橋出現了6—7級的偏北大風。
沿海的蘆潮港、金山咀等站也出現了5—6級的偏北風。
由於離台風中心距離相對較遠,本市的氣壓未出現劇烈變化,基本維持在1007百帕以上;由於台風外圍雲系不很發達,本市正處於雲系邊緣,因此也未出現暴雨情況,只是部分地區出現了零星小雨。
台風期間的水情特點:台風影響期間,本市正值入汛以來的第七次天文大潮,也是本市今年最大的一次天文大潮, 9月6、7、8、9四天,本市黃浦公園站的天文子潮分別達到了3.89、4.13、4.27、4.29米,黃浦江下游吳淞站的天文子潮分別達到了4.18、4.44、4.57、4.57米。
受台風影響,從9月5日開始,本市的沿江、沿海出現了持續的風暴增水,其中黃浦江下游的吳淞從9月5日到9日出現了4個潮次的超警戒水位,最 *** 位出現在9月8日00:15時達5.53米,為歷史第三 *** 位,風暴增水最大達0.96米;黃浦公園站從9月6日到9月9日出現了連續6個潮次的超警戒水位,9月8日01:00時出現了5.33米的最 *** 位,排名歷史第三,最大增水出現在9月6日達到了1.09米;黃浦江上游米市渡站也出現了6個潮次的超警戒水位,9月8日03:10時出現了歷史第二 *** 位4.17米。
沿海的外高橋、盧潮港、金山咀均出現了較大的風暴潮,其中外高橋出現了歷史第四 *** 位。
2004年第7號熱帶風暴於6月23日14時在菲律賓以東洋面生成後,向偏西方向移動,6月24日14時加強為強熱帶風暴,繼續向偏西方向移動,6月27日加強為台風,折向東北方向移動,並繼續加強,6月29日台風發展到最強盛時中心氣壓940百帕,中心風速50m/s達15級,7級風圈半徑460公里,10級風圈210公里。
台風進入東經122度以後,轉向偏北方向移動,7月1日10時30分在台灣花蓮登陸,7月2日穿過台灣省北部地區後進入東海南部海面繼續向偏北方向移動,台風減弱為強熱帶風暴,7月3日9點30分中心在浙江樂清黃華鎮登陸,繼續沿浙江海岸線北上,經舟山海域轉向東北,20時熱帶風暴中心已經到達上海以東80公里的海面上,即在北緯31.3度,東經122.4度,中心氣壓987百帕,近中心的最大風力9級,距中心大約250公里的地方風力有8級,並以每小時30 公里的速度朝東北偏北方向移動,逐漸遠離上海,7月5日08點鍾減弱為低氣壓消失。
「蒲公英」台風呈現風力很強的特性,中心最大風速達50m/s,近中心風力達15級,其中12級以上風力持續時間為84個小時。
在台風處於上海臨近海域時,上海外高橋水文站的風力達到7-8級大風,長江口區達到9-10級大風。
另外此台風發展不穩定,「蒲公英」台風在減弱為熱帶風暴,經過上海繼續北上過程中,中心氣壓又開始增強,由7月4日2點鍾的990百帕增強到7月4日14點鍾的983百帕,後又慢慢減弱,這在歷史台風中是比較少見的。
受其影響,上海市黃浦江及沿海的許多站點均出現了2002年以來的最 *** 位,普遍超警戒水位。
其中,長江口區的外高橋站4日01時出現了5.02米最 *** 位,超警戒線(4.90米)0.12米;吳淞口站7月4日凌晨1時15分水位達5.00米,超4.80米警戒線0.2米,市中心區黃浦公園站4日01時55分出現了4.73米最 *** 位,超警戒水位(4.55米)0.18米,黃浦江上游的米市渡站4日凌晨3時30米水位達3.91米,超3.5米警戒線0.41米。
同時,受熱帶風暴強降雨雲團的影響,3日上海市普遍出現了大雨、局部出現了暴雨、大暴雨,雨量主要集中在本市的北部地區,南部地區雨量相對較小。
其中,嘉定、寶山,崇明、浦東新區等地出現了50毫米以上的暴雨,個別站點崇明的新建站出現了129.1毫米的大暴雨,市中心城區雨量相對較小,最大的楊浦區為37毫米,其他各區雨量在20多毫米。
雖然「蒲公英」台風在穿過台灣後減弱為強熱帶風暴,於7月3日16時繼續減弱為熱帶風暴,但該台風依然風力較強,受「蒲公英」台風北上外圍雲系的影響,上海外高橋水文站風力達到8-9級,又恰逢黃浦江處於大潮汛,因此,上海地區受到了風、雨、潮的綜合考驗,最 *** 位超過了警戒水位,由於預報及時,防汛措施得當,大大降低了上海地區因台風引起的經濟損失。
雨情:7月3日20時熱帶風暴中心到達上海以東80公里的海面上,即在北緯31.3度,東經122.4度,中心氣壓987百帕,近中心的最大風力9級,距中心大約250公里的地方風力有8級,全市普降大到暴雨,由於此時台風雲系非常不對稱,從而造成的降雨也不均勻,暴雨主要集中在上海的北部區域,南部相對較小,其中嘉定、寶山,崇明、浦東新區等地出現了50毫米以上的暴雨,個別站點崇明的新建站出現了129.1毫米的大暴雨,市中心城區雨量相對較小,最大的楊浦區為37毫米,其他各區雨量在20多毫米。
風暴潮:「蒲公英」台風對上海黃浦江潮位的影響非常明顯,7月4日凌晨,上海市黃浦江及沿海的許多站點均出現了近二年來的最 *** 位,普遍超警戒水位。
其中,長江口區的外高橋站4日01時出現了5.02米最 *** 位,超警戒水位(4.90米)0.12米;吳淞口站4日凌晨1時15分水位達5.00米,超4.80米警戒水位0.2米,市中心區黃浦公園站4日01時55分出現了4.73米最 *** 位,超警戒水位(4.55米)0.18米,黃浦江上游的米市渡站4日凌晨3時30米水位達3.91米,超警戒水位(3.5米)0.41米。
2005年第9號台風「麥莎」,於2005年8月6日凌晨3點40分在浙江玉環登陸,登陸時中心氣壓950百帕,近中心的最大風力大於12級,10級風圈半徑為200公里,7級奉勸半徑為600公里。
台風登陸後沿西北方向移動,穿過浙江省境內進入安徽,繼續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
由於台風「麥莎」強度強,7級大風半徑大,上海長時間處於台風的7級大風半徑內,且長時間位於台風移動方向的雲系深厚的右半側,台風影響尤為嚴重。
同時遭遇汛期第5次天文大潮,於是出現了天文大潮、風暴潮和暴雨三碰頭的局面,致使黃浦江上游米市渡、大泖港的泖港站、出現了超歷史記錄的 *** 位。
「麥莎」影響上海期間的主要水情概括如下:長時間持續偏東大風:受台風影響,長江口高橋站從8月5日12點就開始刮偏東及東北向的6級風,持續時間長達42小時;8月6日2點開始風力加大到8級,8―10級的大風連續25小時,最大陣風26.6米/秒;杭州灣蘆潮港的最大陣風達30.5米/秒,市區風力也達7―9級。
這場台風風的影響比較明顯。
*** 位:因遭遇天文大潮,加上台風暴潮,黃浦江出現了今年汛期首次超警戒水位的 *** 位。
8月6日凌晨,黃浦公園站出現了4.65米的 *** 位,吳淞出現了4.92米的 *** 位,米市渡出現了4.02米的 *** 位。
8月7日凌晨,黃浦公園站出現了4.94米的 *** 位,超警戒水位0.37米;吳淞出現了5.03米的 *** 位,超警戒水位0.28米;米市渡出現了4.38米的 *** 位,超警戒水位0.88米,創歷史新記錄,比原來4.27米的記錄抬高了0.11米。
由於上海地區普降雨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黃浦江上游和市區河流出現了較高的潮位。
大泖港的泖港站8月7日凌晨也創歷史新記錄4.22米,比原歷史記錄抬高了0.02米,掘石港的洙涇站也出現了平歷史記錄的4.08米的 *** 位。
暴雨:由於上海長時間被台風雲系籠罩,8月5日上海地區便開始降雨,普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大暴雨,5日雨量最大的為崇明縣的堡鎮,日雨量100.4毫米。
8月6日上海地區普降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據初步統計,從8月6日8時至7日7時,市中心區普降大暴雨,普陀和徐匯下了特大暴雨,普陀區雨量高達216毫米,徐匯區累計雨量201毫米,大多數的區累計雨量在150―200之間。
中心城區以外的大部地區降雨在100―200毫米之間,南匯的周浦累計雨量203毫米,寶山區的蘊東閘累計雨量194.5毫米,浦東新區的楊思累計雨量191毫米,金山區的累計雨量191毫米。
「麥莎」台風引起的雨量大多數測站總雨量在200―300之間。
『玖』 台風「天鴿」和「帕卡」的背後,原來是他們!
最近廣大人民深受台風的困擾。本想趁著暑假盡頭,盡情去浪得沒心沒肺的學生苦了,只能呆家裡。上班的人有的爽了,因為停工了,可以在家裡看劇玩游戲了。但有的卻悲劇了,因為台風初到的幾天影響上班,導致遲到而被扣工資的。其他的還包括停在路上的愛車被樹砸了的車主,受台風導致海陸空交通癱瘓的影響人士,還有路面水浸、房屋倒塌、山泥傾瀉等各種各樣影響。
最重要的是,七夕節到了,這就讓一大堆情侶怒了。什麼時候不來,偏偏選這個時候。老娘期待已久的浪漫完了。老子那精心准備的,號稱一出手,女神跑不了的計劃泡湯了。
當然,有人悲傷有人開心。
那群正在吃瓜的單身狗可是樂了,叫你丫的有男朋友/女朋友是吧,台風來的好,多來點,最好把那些情侶都吹走去。
突然,我正在打字的手抖了起來,細思恐懼,結合我那堪比柯南的聰明腦袋和偵察觸覺,我似乎明白了,也許這就是真相。
這就能解釋氣象部門所說,台風結伴而來,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但今年卻出現了,而且是七夕節的前幾天。
台風「天鴿」,「帕卡」就是七夕的主角「牛郎」,「織女」。
在疑惑為什麼會這樣之前,我來長話短說一下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聰明又忠厚的牛郎出身於南陽城西牛家莊,父母雙亡,只能跟著哥哥的嫂子過生活。嫂子馬氏惡毒,經常虐待牛郎,什麼活都扔給牛郎做。某天,馬氏就讓牛郎去放牛,牛隻有9頭,但讓他有10頭牛才能回來。牛郎沒辦法,只能進山,遇到個白頭發白鬍子的老人。那老人指點牛郎,找到伏牛山裡的一頭病倒的老牛,然後照顧好它,然後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牛郎跟著那老人的話去做後,就趕著十頭牛回家了。但這病倒的老牛可不是一般的牛,它跟牛郎坦白說自己是天上的灰牛大仙,但觸犯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在被牛郎趕回家前被牛郎治好。但回家後,嫂子依然沒變,多次要加害牛郎,但都被老牛救了,最後嫂子把牛郎趕出門,牛郎也把老牛帶走。一天,天上的織女和其他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漢江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悄悄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老婆。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他們倆就這樣被拆散。牛郎痛苦欲絕,此時就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牛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上天去追織女。就要追到時,被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只能大眼瞪小眼,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但就在今年,情況變了。
眾所周知,時間能改變任何東西。雖然牛郎織女一事發生已久,每年只能見一次。但怒氣依然沒法消沉下去,王母娘娘不允許任何人挑戰她的權威。王母娘娘經過長久的修煉,法力增強了,已經能控制喜鵲的思維了。她派部下告訴牛郎,今年的七夕你無法再和織女相見了。牛郎知道後,積壓多年的不甘和壓抑便徹底爆發了,他不明白,已經被約束成一年才能見一次面,都歷經了如此之久,為何王母娘娘還要阻止他們。
牛郎一怒之下化身為台風「天鴿」,降臨人間。由於廣東是我國海岸線最長的省份,直接面向南海、太平洋,為台風提供了更充裕的「著陸點」,所以牛郎就以此為目的地。男人發起火來是很恐怖的,牛郎就是個完美的詮釋。牛郎帶著憤怒,對他的所經之地進行破壞,越跑越氣憤,威力也隨之而來增大。
而織女在知道這件事情後,因為擔心牛郎,馬上在菲律賓以東樣面化身「帕卡」,追趕牛郎,希望能讓牛郎冷靜下來,停止憤怒。這也是為何 「帕卡」的路徑跟「天鴿」很相似,兩個台風的登陸位置相距不超過100公里。由於牛郎的目標是珠三角、粵西地區,所以織女的目標也是珠三角、粵西地區。
果然應驗了那句老話,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拾』 梅花台風的最新路徑
早報訊 超強台風「梅花」步步逼向上海的同時,申城昨日突然遭到雷電、大風、暴雨的襲擊。
昨日午後起,較強雷暴雲帶開始襲擊申城,全市自西向東出現雷陣雨,電閃雷鳴,震耳欲聾,狂風暴雨肆虐,上海中心氣象台先後拉響雷電大風黃色預警、暴雨黃色預警。
上海雷電網監測顯示,昨日11-14時,全市共監測到3091次閃電。另外,浦東一些地方下起暴雨,川沙、吳淞等地出現7級陣風。在暴雨打壓下,申城昨日最高氣溫止步於34.6℃。
雖然超強台風「梅花」正奔向上海,但氣象台表示,昨日的雷雨大風與「梅花」並無關聯。
氣象台預計,今天申城以多雲為主,局部地區有短時陣雨或雷雨,氣溫在27℃~33℃,體感仍有些悶熱。
早報記者 吳潔瑾 臧鳴
通訊員 王繼勤 柯佳
風力16級!從明天起,近10年來威力最強的台風可能將影響上海。
昨日17時,上海中心氣象台發布消息稱,強台風「梅花」已經升級為今年首個超強台風,預計可能於8月7日前後在浙江沿海登陸,威力可能堪比近10年來影響上海最明顯的台風「麥莎」,因此被網友形象地稱為「梅超風」。
目前,中外氣象台對「梅花」具體行蹤的預計相差較大,基本可排除在上海直接登陸的可能性,但受它的影響,上海等長三角地區本周末將有狂風暴雨。
為此,從昨日16時起,上海市氣象局進入Ⅳ級應急響應狀態,24小時密切監視「梅花」動向。「梅花」將是今年首個明顯影響上海的台風。
「梅花」步步逼近浙江
昨日17時,上海中心氣象台發布今年首個超強台風消息:當天14時,今年第9號超強台風「梅花」的中心位置已經到達上海東南約1300公里的洋面上,具體位置為北緯24.2度、東經132.0度。「梅花」威力強大,中心最大風力高達16級(55米/秒),7級風圈半徑420公里,8級風圈半徑350公里,10級風圈半徑180公里。
截至昨日14時,「梅花」正以每小時10-15公里的速度,朝西北偏西方向移動。上海中心氣象台預計,「梅花」將於明日進入中國東海海域,並向華東沿海靠近,很可能於8月7日前後在浙江沿海登陸,但也不排除它沿上海近海北上的可能性。
在中央氣象台昨日20時發布的「梅花」路徑預報圖中,其可能的登陸路徑已經較前天14時中央氣象台的預計大幅調整,變為在浙江台州附近登陸,並繼續向西北方向移動,先後經過紹興、杭州、湖州進入江蘇。
如果按此路徑,「梅花」與上海的最近距離預計僅有170公里左右,預計對上海的影響將比較強烈。
此前,在8月2日14時,中央氣象台曾預報說,「梅花」會登陸浙江象山,再跨過杭州灣,二度登陸上海。這一預報很快引起不少上海市民的強烈關注。
基本不會正面登陸上海
上海市氣象局首席服務官張瑞怡昨日解釋說,由於「梅花」步履緩慢、行蹤飄忽,目前,中國、美國、日本、歐洲等氣象機構對它未來路徑的預計仍存有分歧。
不過,截至昨日,已經基本上排除登陸上海的可能性。因為相對整個華東沿海海岸來說,上海這個「點」實在太小了,「梅花」正面登陸的概率極低。事實上,從1949年至今的62年來,直接在上海登陸的台風只有4個,分別在1954年、1959年、1977年、1989年。
但張瑞怡說,由於目前的威力太強,預計「梅花」登陸浙江前後,其風力可能仍將達16級,因此,華東沿海勢必將遭遇猛烈的狂風暴雨。
張瑞怡說,預計從明天起,上海便將受到「梅花」的外圍影響,雲系明顯增多,風力增大。本周末,上海將出現明顯風雨天氣,風雨強度可能與2005年的台風「麥莎」有得一拼。
「麥莎」是近10年影響上海較明顯的台風,從2005年8月5日傍晚到7日凌晨,對上海造成持續的10級左右狂風和暴雨襲擊,全市有7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約13.58億元。
「梅花」周末攪局「七夕」
後天恰逢我國傳統的「七夕」情人節,昨日有網友打趣稱,「梅花」也耐不住寂寞,趕在「七夕」與阿拉「約會」了,但它太不解風情,恐怕會攪了不少情侶的浪漫「七夕」。
「不過,台風影響上海的風雨強度,除了跟其登陸點距離上海遠近有關外,還和其本身的強度、個頭大小以及登陸後的路徑、減弱程度等有關。」張瑞怡說,「比如『莫拉克』就曾擦過上海同緯度西側,但當時已經減弱為熱帶風暴,因此給上海帶來的風雨影響並不嚴重。」
「莫拉克」也是最近一次在8月上旬影響上海的熱帶氣旋,於2009年8月10日前後影響上海。
鑒於目前「梅花」的強度較強,影響范圍較大,而其未來路徑預測存在一定不確定性,氣象台提醒市民多注意更新的天氣預報,做好防範准備。從昨日16時起,上海市氣象局已經進入Ⅳ級應急響應狀態,上海海事部門也已經啟動防颱風應急預案。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