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瀆七夕
㈠ 古人是怎麼過七夕的
“七夕”,即農歷七月初七,民間相傳是牛郎織女從鵲橋渡過天河相會的日子,七夕節也稱“乞巧節”,在百姓心中織女是位善良、貌美、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初七當晚,女子,特別是未出閣的女子要向織女“乞巧”,以求也能擁有一顆聰慧的心,擁有一雙靈巧的手。因此,七夕這一天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被賦予了“愛情美滿”和“心靈手巧”的兩種內涵,近年,這一天又有了“中國情人節”的說法。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正式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人們紀念七夕這一天、在七夕這一天祈願,往往也都圍繞著“心靈”、“手巧”這兩個主題,並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紀念形式和民俗活動。特別是古代,這些風俗是異常豐富而多彩的。
乞巧節
縱觀七夕民俗活動,多與七夕民俗的兩大主題:“乞巧”、“婚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可以說,幾乎所有的七夕民俗都是從這兩大主題發展出的習俗。同時又因為這兩大主題與女人關系密切,所以七夕民俗紀念活動的主體是年輕的女性,七夕也就因此被稱作“女兒節”,或稱中國傳統節日中的婦女節。清代《月曼清游圖》冊描繪的是大家閨秀一年12個月的貴族生活。其中一幅名為《桐蔭乞巧》的,正是對京中“七夕”風俗的描繪。全畫細致地展示了七月初七京中仕女“乞巧”的場面:七夕之夜,女人們以碗裝水置於庭院,然後將一束針散放其中,人們爭相觀看在水中呈列的圖案,據說圖案的形狀越好看,放針者的手就越靈巧。這就是清代七夕節盛行的“投針乞巧”,也叫“丟巧針”。與針線有關的“乞巧”活動佔有最重要的地位。主要有“蛛絲乞巧”、“穿針乞巧”、“投針乞巧”、“蘭夜鬥巧”等。
蜘蛛乞巧
《荊楚歲時記》:“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采縷,穿七孔針,或陳幾筵酒脯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喜子即指一種小蜘蛛。唐劉言史《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盤濕,花上乞得蜘蛛絲。”杜甫在《牽牛織女》詩中也寫過這種風俗:“蛛絲小人態,曲綴瓜果中。”宋代《東京夢華錄》:“婦女望月穿針,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
“喜蛛應巧”或曰“蛛絲乞巧”,是盛行於唐代的一種乞巧方式,女人們在七夕之夜捕捉蜘蛛(也稱喜子)放在事先准備妥當的小盒子中,翌日清晨打開盒子,根據事先設定好的標准評價蜘蛛一夜所織,來研判得巧豐寡。這個習俗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後來歷代驗巧之法也稍有不同,南北朝視網之有無,唐視網之稀密,宋視網之圓正,後世多遵唐俗。
穿針乞巧
周處《風土記》雲:“七月七日,其夜灑掃庭中,露施幾筵,設酒脯時果,散香粉於筵上,以祀河鼓(即牽牛也)織女。”唐詩人祖詠《七夕乞巧》詩雲:“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向月穿針易,迎風整線難。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相看。”穿針乞巧者,或穿七孔針,或穿九孔針,用一根綵線連續穿過為巧。《醉翁談錄》:“其實此針不可用也,針褊而孔大。”
“穿針乞巧”,是較早的出現的乞巧方式之一,即首先製作不同類型的多孔針,有雙眼、五孔、七孔、九孔等不同的.乞巧針,然後由年輕女性在七夕晚上,手拿絲線,對著月光穿針,誰先穿過就是“得巧”。關於乞巧穿針的民俗最早始於漢,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最早記載了穿針乞巧的民俗:“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荊楚歲時記》中也有“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家人婦女結綵樓,穿七孔針”的記載。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則記載得更為詳細,不僅記有七夕綵樓,還有祭祀擺設,更包括了穿針乞巧的競賽規則:“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作為後續發展,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中則有:“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台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後世的穿針乞巧民俗基本以此為准繩。
丟巧針
《燕京歲時記》:“京師閨閣,於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如椎,因以卜女之巧拙。俗謂之丟針兒。”或名丟巧針。清代詩人吳曼雲《江鄉節物詩》:“穿線年年約北鄰,更將余巧試針神。誰家獨見龍梭影,綉出鴛鴦不度人。”
隨著時代的發展,乞巧的形式有所衍變,姑娘們不僅“穿針乞巧”,還會“投針驗巧”,也稱“丟針卜巧”或“丟巧針”,這不能不說死“穿針比巧”的民俗變體。程序是這樣的:在七夕正午時分,一盆清水置於戶外爆曬,一段時間以後,漂浮而至水面的塵土會結成一層薄膜。這時把針放在水上,有了薄膜的支持,針就會浮在水面,不會下沉。水中會出現不同的針影和波紋,如果出現花朵、雲彩、鳥獸的形狀,就意味著得巧了。反之,若呈現細如線、粗如槌的影子,就是未能得巧。此民俗與明清兩代尤為盛行。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的記載就是上述驗巧的具體再現:“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綉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直隸志書》也說,良鄉縣(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婦女乞巧,投針於水,借日影以驗工拙,至夜仍乞巧於織女”。清於敏中《日下舊聞考》所引《宛署雜記》也進一步印證了上述驗巧過程:“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如錐,因以卜女之巧。”
民間有在五月端午或七夕搗鳳仙花染紅指甲之俗。如《燕京歲時記》:“鳳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開之候,閨閣兒女取而搗之,以染指甲,鮮紅透骨,經年乃消。”再如洪亮吉《十二月詞之七》:“七月七日侵曉妝,牛郎廟中燒股香。君不見東家女兒結束工,染得指甲如花紅。斜簪茉莉作幡勝,鬢影過處繞香風。”
直到現在七夕節染指甲仍廣為流傳,在西南一帶的四川省、重慶市等地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系。
用鳳仙花瓣染指甲,今日鄉間依然可見。取鳳仙花瓣和明礬適量放入碗中搗碎成糊狀。取少量已經製作好的糊狀物覆蓋在指甲蓋上,並用使用透氣度適量的樹葉,如構皮樹葉包裹手指,用棉線紮好。翌日拆開,指甲就是紅的。選擇透氣度適量的樹葉,如構皮樹葉,而不選用布條或者塑料袋包裹手指,主要是因為布條透氣太強,糊狀物會迅速干結。而用塑料布抱住手指,缺少透氣,會令手指不適。
《東京夢華錄》載:“摩侯羅惟蘇州者極巧,木瀆袁家所制益精。”宋代蘇州虎丘有玩具市場,被稱為“虎丘耍貨”,包括泥娃娃、泥美人,彩畫鮮妍,製作精良。杭州西湖玩具,被稱為“湖上土儀”,有泥孩兒、鶯歌、花湖船等。《夢粱錄》載:“內庭與貴宅皆塑賣磨喝樂,又叫摩睺羅,孩兒悉以土木雕塑,更以造彩裝襕座,用碧紗罩籠之,下以桌面架之,用青綠銷金桌衣圍護,或以金玉珠翠裝飾尤佳。”宋許棐“泥孩兒》詩雲:“牧瀆一塊泥,裝塑恣華侈。雙罩紅紗廚,嬌立花瓶底。少婦初嘗酸,一玩一心喜。潛乞大士靈,生子願如爾。
摩侯羅亦作"摩睺羅"﹑"摩訶羅"。唐﹑宋﹑元習俗﹐用土﹑木﹑蠟等製成的嬰孩形玩具。多於七夕時用﹐為送子之祥物。語本梵語摩睺羅伽(Mahoraga)。可惜,因為多種原因,就連馬未都先生在百家講壇中解釋“摩侯羅”時候,也語焉不詳。20世紀30年代傅芸子先生在《宋元時代的“磨喝樂”之一考察》中有這樣的記載:“它源出於佛典。自印度傳來,經過一番中土化,由蛇首人身的形象演化為美妙可愛的兒童。為“七夕節”祭物之一。”不免片面。實際上,此物始於唐代,稱為“化生”。鮮卑人叫它Mahoraga,可以譯作:車軲轆娃。“摩侯羅”早期是穿有服飾的泥、木、蠟偶,供養祈求生男孩。後演繹為送婚親家之禮物,因兒童喜愛,做了非莊重的玩偶。唐宋時名字還有:摩喝樂、磨合羅、摩訶羅等多種。宋元百姓漢語俗稱為“泥孩兒。”在摩侯羅的塑造上,以(宋)蘇州製作最為精巧。
清代台灣風俗,七月七日,婦女忙於拜織女,而男子則忙於屠狗祭魁星,魁星為點取狀元之神,祭拜它以求科舉高中,官運亨通。清鄭大樞《台灣竹枝詞·七夕》詩雲:“今宵牛女度佳期,海外曾無鵲踏枝。屠狗祭魁成底事,結緣煮豆待何時。”錢琦《台灣竹枝詞·拜文昌》詩雲:“五彩亭前祝七娘,三家村裡拜文昌。橋填烏鵲星聯斗,天上人間各自忙。”當地人稱織女為『七娘』;文昌又稱文曲星,掌管文運之神。
民間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民間謂“魁星主文事”。閩台兩地,特別是讀書人逢“七夕”更有“拜魁星”之俗,祈求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拜魁星”儀式亦在月光下舉行,在閩東一帶,“七夕”這晚,天井裡往往擺上“拜織女”、“拜魁星”二張香案,仕女聚會一堂,又被分為兩個面面相對不同性別的小天地,非常熱鬧有趣。
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現在各地的魁星樓的香火依然十分旺盛,因為現代社會競爭更加激烈,家長個個望子成龍,學子無不企盼金榜題名,於是都來拜魁星,每個魁星樓都有當地歷年高考文、理狀元榜。中國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樓”或“魁星閣”,其正殿塑著魁星造像。
《爾雅翼》卷二:“荊楚之俗,七月,曝經書及衣裳,以為卷軸久則有白魚。”魏晉時代在七月七日曬書,後改為六月六日三伏時曬書。《燕京歲時記》:“京師於六月六日抖晾衣服書籍,謂可不生蟲蠹。”清潘弈雋有《六月六日曬書詩》。
晴空朗朗的盛夏,陽光熾熱,心情是何等的明快。到了農歷的六月初六,讀書人首先想到的是曝曬書籍字畫,去霉殺蟲,使之不腐不爛,以便傳之久遠。
伏天曬書,魏晉時早已興之,不過是農歷的七月初七,“郝隆七月七日出谷中仰卧,人問其故,答曰:‘我曬書’。”(《世說新語·排調》)以後,才逐漸演變為六月初六曬書。無論是“六”還是“七”,曬書這種習俗都已經少見了。
習俗漸行漸遠,關於曬書翻經的小故事卻流傳至今:據載,司馬懿當年因位高權重,頗受曹操的猜忌,有鑒於當時政治的黑暗,為求自保,他邊裝瘋病躲在家裡。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個親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時值七月七日,裝瘋的司馬懿也在家中曬書。令史回去稟報魏武帝,魏武帝馬上下令要司馬懿回朝任職,否則即可收押。司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種人,在亂世中,以放浪形骸來表達中的郁悶。他們藐視禮法,反對時俗。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卷二十五說,七月七日人人曬書,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著,人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我曬書”。這一方面是蔑視曬書的習俗,另一方面也是誇耀自己腹中的才學。曬肚皮也就是曬書。漢代曬衣的風俗在魏晉時為豪門富室製造了誇耀財富的機會。名列“竹林七賢”的阮咸就瞧不起這種作風。七月七日,當他的鄰居曬衣時,只見架上全是陵羅綢緞,光彩奪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舊的衣服,有人問他在干什麼,他說:“未能免俗,聊復爾耳!”由這幾則小故事看來,就知道當時七夕曬書、曬衣的風俗有多盛了。
㈡ 蘇州的文化
2009年末,蘇州全市有藝術表演團體15個,文化館12個,博物館27個,公共圖書館12個。全市累計6個項目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4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8人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平江、山塘歷史街區分別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和中國最受歡迎的旅遊歷史文化名街。 蘇州話,是吳語的一種,為漢語七大方言語系之一的吳語標准語,隸屬漢語—吳語—吳語太湖片。長期以來一直是吳語的主要代表方言之一。
蘇州話以優雅著稱,所謂吳儂軟語就是由此而來。一種方言好聽與否,主要取決於語調、語速、節奏、發音以及詞彙等方面。吳語是漢語各方言語系中形成最早的方言之一,古吳語融合古中原語構成現代吳語,因此吳語至今保留了相當多的古音。吳語的一大特點在於保留全部的濁音聲母,保留全部入聲,故具有八種聲調(平上去入各分陰陽),是為最正朔的平仄音。蘇州話語調平和而不失抑揚,語速適中而不失頓挫,蘇州話的發音有些低吟淺唱的感覺。
吳語至今已有3200年歷史,吳語區有前後1000年的經濟文化中心史。平上去入(有平仄音韻)、清濁對立、尖團(尖團音)分化、存古字詞,吳語保留眾多正統漢語因素,而蘇州話是吳語的核心。 蘇州現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
主要宗教場所有:道教宮觀有玄妙觀(位於觀前街)、玉皇宮(園區)、城隍廟(位於景德路)、穹窿山上真觀等;佛教有西園寺、寒山寺、北塔報恩寺(位於人民路)、文山寺、靈岩山寺(木瀆鎮)、包山寺(吳中區西山島)園區重元寺、來風寺、常熟虞山興福寺、張家港鳳凰山永慶寺、香山寺、雙杏寺、吳江平望鎮小九華寺、崑山海藏寺等寺廟;其他宗教的有聖約翰堂、使徒堂、楊家橋天主堂、石路太平坊清真寺等。 每年農歷六月初六,蘇州有曬書習俗。這一天將圖畫書籍曬於庭中,防蟲蛀腐蝕,收效尤大。各寺院廟宇將所藏經書搬出來曬一曬,僧人趁機召集鄉村老婦開「翻經會」,由她們在烈日下翻經曝曬,宣稱「翻經十遍,再世可轉男身」。又有民諺雲:「六月六,狗腐浴。」(蘇州方言將洗澡叫做腐浴)是日將狗、貓牽到河中沐浴,可避虱蚤。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是乞七節,又名女兒節。民間傳說這天晚上,喜鵲成群結隊飛向銀河,搭成鵲橋,讓牛郎和織女在銀河鵲橋上相會。民間習俗,在七夕之夜祭祖織女,並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叫做「乞巧」。七夕這天,家家戶戶用麵粉加糖拌和結實,切成2寸左右長條,扭成芒結形狀,經油煎後,鬆脆香甜,名日巧果,是乞巧節必備供品。吳地還有用茶杯盛鴛鴦水(井、河兩水的混合物),置於庭院中承接露水攪和,待日出後任其照曬,待水面生膜,姑娘們各將小針投入,使針浮於水面,視水底針影,若成雲龍花草狀,為「得巧」,如椎似杵者為「拙兆」。尚有用線穿針孔以辨目力好壞等節俗。 具有2500多年歷史的蘇州,無疑是吳地文化的主體。吳地繪畫歷史源遠流長。從五六千年良渚文化的玉、物上刻畫和描繪的裝飾圖案開始,到明代以吳門命名的「吳門畫派」,無不散發著藝術的光輝。
吳地繪畫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已取得很大的成就,出現了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曹不興等書畫大家,這一時期的吳地繪畫在中國繪畫史上發出了耀眼的光輝。唐代最為突出的畫家有張璪、朱景玄、朱審。兩宋時期,蘇州一帶花鳥畫家的成績比較顯著,山水畫也達到了新的高度。到了元代,蘇州畫家們響應了趙孟頫的「文人畫」思想,用寫字的筆來繪畫山水、花鳥和人物,藉以抒發性情。此時的黃公望「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對後世影響深遠。他的巨作《富春山居圖》是世界美術史中不多見的傑作。受文人畫的發展,元代的花鳥畫也開始向水墨方向發展。
明代的蘇州繪畫形成了文化修養和風雅生活相結合的繪畫藝術風氣,強調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等要素,作品多為即興抒情之作,提倡清新素雅而趨於平淡天真的藝術風格。這些近乎職業化的文人畫家又積極地推動了文人畫風氣的蔓延,到了正德、嘉靖時期,由於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的努力,最終形成了有著廣泛影響的「吳門畫派」,成為明代繪畫的主流形態。到了明代晚期,吳門畫派的畫家們重視繼承古人的筆墨傳統,把對風格的追求作為藝術的重要目的。而且,由於他們具有深厚的文化修養,有各自的美學追求,從而也具有很強的創造性。在這一時期,涌現出了一批師法自然,重視寫生的優秀畫家,張宏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明代蘇州畫家精湛的筆墨技法和師法自然的繪畫思想,對後世畫壇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吳門畫派引領畫壇至今,600年間從未中斷,人才輩出。 蘇州是昆劇和蘇劇的故鄉。
昆劇是中國首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興起於元末明初時蘇州的崑山、太倉一帶,自明代隆慶、萬曆之交,至清代康熙、嘉慶年間,昆劇由於得到革新而迅速興盛,其時在蘇州城鎮、鄉村,人們對昆劇迷戀到了如醉如狂地步,組織業余班社,舉行唱曲活動,一年一度的虎丘曲會,幾至「傾城闔戶」,「唱者千百」。在昆劇鼎盛時期,以蘇州為中心,其流布范圍幾乎遍及全國各大城市,獨霸劇坋二百餘年。昆劇的繁榮,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演員,也出現了一批著名的作家,為後人留下了一大批著名的傳奇劇本。如昆劇《牡丹亭》、《竇娥冤》,其中《牡丹亭》由著名作家白先勇於2004年4月重新主持製作,兩岸三地藝術家攜手打造的「青春版」崑曲《牡丹亭》至今已經在世界各地巡演一百多場,場場爆滿,並且登陸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
蘇劇有《醉歸》、《竇公送子》,京劇《李慧娘》,滑稽戲《滿意勿滿意》等。 蘇州是東部飲食文化中心,是三大飲食文化之一(京式、蘇式、廣式)——蘇式飲食文化的發揚地。
蘇州小吃是中國四大小吃之一(南京夫子廟小吃、上海城隍廟小吃、蘇州玄妙觀小吃和湖南長沙火宮殿小吃並稱為中國四大小吃)。「松鶴樓」是老字型大小的蘇式餐館;「老蘇州茶酒樓」以傳統蘇幫菜而聞名;「朱鴻興面館」和「綠揚餛飩」等物美價廉,比較適合大眾消費。遍布蘇州的麵店,表明澆頭品種很多、講究湯水的蘇式面條是廣受歡迎的小吃。 美食街:太監弄、十全街、學士街、李公堤、鳳凰街等,碧鳳坊、李公堤為中國餐飲文化名街。 蘇式招牌菜:松鼠桂魚、響油鱔糊、蟹粉蹄筋、清溜蝦仁、氽糟、母油整雞、太湖蒓菜湯、雪花蟹斗、櫻桃肉、醬汁肉、薰魚、(魚巴)肺湯、三件子、密汁火方、暖鍋、棗泥拉糕等。 蘇式糖果:輕糖松子、粽子糖、澆切片、三色松子軟糖、脆松糖、松子南棗糖等。 蘇式蜜餞:蘇州製作蜜餞的歷史可上溯到三國時代,清代是蘇式蜜餞的鼎盛時期,其中以「張祥豐」最為著名,歷來是「宮廷食品」。蘇式蜜餞現有160多個品種,以金絲蜜棗、奶油話梅、金絲金桔、白糖楊梅、九制陳皮最為著名。 蘇式小吃生煎饅頭 油氽緊酵 半緊酵小籠 半緊酵蟹粉小籠 小籠饅頭 縐紗湯包 蟹粉湯包 香菇青菜素包 鮮肉大包 鮮肉中包 豆沙饅頭 開花饅頭 荷花饅頭 壽桃包 秋葉包 素菜燒賣 鳳尾燒賣 蟹粉燒賣 蝦仁燒賣 金魚燒賣 鮮肉蒸餃 四喜蒸餃 青菜餃 蝴蝶餃 孔雀餃 雞冠三角餃 知了餃 沈永興饅頭 桂花糖油山芋 桂花糖芋艿 焐酥豆糖粥 桂花雞頭肉 八寶雞頭肉 桂花焐熟藕 鮮肉棕 灰湯棕 白沙棕 綠豆棕 豬油夾沙棕 三角棕 小腳棕 筆棕 棗泥麻餅 蜜汁豆腐乾 蝦子醬油 清湯魚翅 母油整雞 太湖蒓菜湯 翡翠蝦斗 松鼠桂魚 旅遊節中國蘇州國際旅遊節(每年4-5月)
中國蘇州國際絲綢旅遊節(9月20日—25日) 風俗節玄妙觀迎財神(2月上旬,農歷正月初五)
甪直水鄉服飾文化節(4月) 花樹節西山太湖梅花節(3月1日—10日)
虎丘花會(3月—5月)
拙政園杜鵑花會(3月—6月)
拙政園荷花節(7月—8月)
蘇州天平紅楓節(中國三大觀楓地之一,11月) 廟會節南浩街神仙廟會(5月)虎丘廟會(9月—10月)
㈢ 木瀆古鎮民俗
木瀆地處太湖流域,這一地區長期形成的水鄉習俗是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木瀆古鎮歷史上經濟相對發達,因而節慶習俗多姿多彩,民俗風情更具鮮明特色。
「碰瘌痢會」:每逢農歷正月十三舉行,主要活動是抬猛將老爺。猛將老爺是一個用香樟木調成的坐像,面容安詳而不失威武。但他卻是光腳、禿頭,這一絕無僅有的特色使這個民間活動有了一個古怪而滑稽的名字「碰瘌痢會」。這個習俗主要通過抬猛將老爺,乞求他能給人們帶來財氣和庇佑。
「靈岩走月」: 相傳吳越春秋時期,在靈岩山頂賞月就已成為風尚。西施愛月,夫差為了討好她,專門在靈岩山為她修建了玩月池。歷代名人雅士亦有喜愛登靈岩山賞月,如梁簡文帝、韋應物、白居易、李商隱、范仲淹、文徵明、唐寅、康熙、乾隆二帝等等。而蘇州民間也有中秋到靈岩山賞月祈福的傳統。
「四月初八吃烏米飯」:烏米飯,開始因道家認為久食可以強身延年,成為了道家食品。到明代時,寺廟大興,加上吳語「阿彌」與「烏米」的讀音相同,於是烏米飯又成佛家食品。而四月初八傳為佛祖釋迦牟尼的生日,所以人們選擇在這一天用烏米飯供佛,同時烏米飯也成了「戶戶皆食之」的應時食品。直到現在,「四月初八吃烏米飯」的食俗相沿未變。
木瀆還有許多別具江南特色的傳統習俗,如春節「拜喜神」、「走三橋」中的走「永安」、「吃年酒」、「燒頭香」;元宵節「走馬鑼鼓」、「鬧元宵」;二月二的「撐腰搞」;立夏時的「吃甜酒釀,嘗三鮮」;端午節的「賞端陽」;七月七的「七夕乞巧」;中秋節的「齋月宮」、「靈岩賞月」;金秋十月的「天平觀紅楓」;臘月的「喝臘八粥」;十二月二十五的「送灶神」等等,多姿多彩,不勝枚舉。
㈣ 令人最感動的句子有哪些
】說我不行我就行,行了就行;說我行了我就更快行,愈行愈行!
】如果你在春天沒有及時播種,那麼秋天你將一無所獲;如果你在秋天沒能及時收獲,那麼冬天你將飢寒交迫。
】生活在希望里,每一天的日子都是新的;生活在奢望里,每一天的日子都是空的;生活在失望里,每一天的日子都是苦的。
】好運只偏愛目光敏銳之人,智慧只偏愛好學樂思之人,成功只偏愛努力進取之人,健康只偏愛樂觀向上之人。
】別人的幫助要牢記,別人的批評要汲取,別人的不幸要同情,別人的成功要喝彩。
】對生活不滿可有怨言,但不可有怨氣;對朋友不滿可以批評,但不可以誹議;對自己不滿可以自責,但不能自棄。
】這世上最美麗的風景不是花園,而是燦爛的笑容;這人間最動人的故事不是情愛,而是舍己為人的壯舉;這世上最耀眼的東西不是珠寶,而是睿智和真理;這人間最值錢的東西不是黃金,而是良心和善心。
】好身體三分是天生,七分是鍛煉;好頭腦三分是智商,七分是學習;好習慣三分是約束,七分是自律。
】生活可以平凡,但生命絕不可以平凡;日子可以平淡,但事業絕不可以平淡。
】跟著感覺走叫生活漫步;跟著眾人走叫生活趕集;跟著大勢走叫生活邁步;跟著理想走叫生活追求。
】沒有理想就沒有追求,沒有勇氣就沒有行動,沒有探索就沒有新知,沒有妙招就沒有奇跡
㈤ 太倉有什麼好玩的
問題一:太倉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人文方面有,
城廂鎮有新華西路的張溥故居、新華東路的王錫爵故居,縣府東街的宋文治藝術館、東倉路-縣府東街東南角上的吳曉邦舞蹈藝術館,柳州路的高仁歧油畫館;上海東路的市圖書館、市博物館、大劇院;
沙溪鎮古鎮區 明清一條街、橄欖島、樂蔭園、吳曉邦故居;
瀏河鎮 明清一條街、天妃宮、吳健雄墓園、點將台等;
雙鳳福地;
直塘古街;
璜涇古街區等。
公園有:
城廂鎮縣府西街的m山園、南園路上的南園、新瀏河北岸風光帶;
港區的鄭和公園;
沙溪的樂蔭園;
岳王的市現代農業園、恩鈿月季公園、花卉展示館、鷺園生態濕地公園
城區的休閑購物廣場:
休閑購物區有人民路南洋廣場、華旭廣場,上海路五洋廣場等;影院有南洋廣場的南洋影城、五洋廣場的大地影院,圖書館雙休日開放的4D影院等。
問題二:太倉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金倉湖風景區(市區東亭北路),德國風情小鎮(太沙公路以西),城廂萬豐生態園(金倉湖以北),太倉名人館(太平路縣府街路口),毛家市古鎮(市區東倉北路),州橋、建於元代金雞橋,井亭橋(在科教新城),樂蔭園、墨妙亭(市區太倉公園內)、南園、憩園、m山園,天鏡湖(在科教新城),張溥故居、王錫爵故居(市區新華路)、高仁歧油畫館、港區碼頭、梅花草堂、鄭和紀念館、太倉博物館,宋文治藝術館。
問題三:太倉有什麼好玩的景點 園花園
位於太倉瀏河鎮桃源。瀏河鎮乃「江尾海頭」第一鎮,曾因600年前明代航海家鄭和在此七下西洋而名聲鶴起,成為商賈去集的「六國碼頭」。是一處充滿東方溫情和活力的園花園山莊,融合尊貴服務、一流設施、時尚情趣與細意濃情,關懷您的商務,休閑之旅。
憩園
憩園又名人民公園,始建於1130年,位於公園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園內有北宋著名水利專家郟墓、元代大型「鐵釜」、明代「通海泉」、宋花石綱遺物「望海峰」。最負盛名的有「墨妙亭」。另有樹萱齋、壁嵌等許多頗有價值的碑石。此外還有荷池、三曲橋等風光景緻。
m山園
m山園,即憩園又名人民公園,舊址是南宋「海寧寺」,前身是梁「妙蓮庵」,至今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原為明代大政治家、文學家、大文豪王世貞的私家園林。
王錫爵故居
王錫爵故居位於蘇州太倉市城廂鎮新華東路60號,始建於明代萬曆年,現存門屋(俗稱「太師第門樓」)與王氏宗祠三進,門樓面闊五間,門廳左右為上下二層,這種門樓的式樣在江浙一帶是絕無僅有的。該建築為明代萬曆首輔王錫爵的府邸。
皋橋
皋橋,建於元統二年(1334年),本名興福橋。橋長15.05米,寬4.23米,高4.4米。可能單孔關系,顯得較高,故又俗稱高橋。古漢語中皋通高字,為顯其雅意,文人愛把高橋別稱為皋橋。皋橋的正中地幅一側刻有八卦圖案,拱石上還刻有花卉,早年橋身上長有枸杞等多種小樹,平添古意。
問題四:太倉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太倉景點
太倉,亦名婁東。她以悠久的歷史、繁榮的經濟和璀璨的文化,在素稱「人間天堂」的江南享有「金太倉」的美譽。太倉地處我國的東海之濱,揚子江口。境內錯綜交織的河流,青黃相間的田野,溫和濕潤的氣候,是孕育太倉古代文明的搖籃。據史志記載和建國以來考古發現的遺物證明,早在二、三千年之前,我們的祖先就在此勞動、生息和繁衍,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魚稻文化。相傳春秋戰國時期的吳王楚君,在此屯糧置倉,供奉朝廷,這也許就是太倉地名的由來。太倉為「東南之富域」、「天下之良港」。奠定這一基石的,當推元代。在元,太倉不僅設衛壘城,成為我國東南沿海的海防前哨,更為重要的是元統治者開發漕運,加強南北經濟交流,拓展海上對外貿易的治國興邦之策,加快了太倉農副產品、水產品和手工業品的流通和經濟的對外開放,使太倉在不到百年的短短時間內,成為了「漕運萬艘,行商千舶,高檣大桅,集如林木」,「四方謂之天下第一碼頭」的東南大港。隨著經濟的繁榮,人口的遽增,完成了從一濱海集鎮到「朱門大宅,不可勝記,琳宮梵宇,列若鱗次」的港口城市的飛躍。而港口城市的形成,則為太倉種下了海納百川、兼收並蓄的文化基因。至明,永樂帝為揚威天下,敦睦友邦,先後七次派遣鄭和從太倉劉家港出發,揚帆西洋,又為太倉積淀了敢為人先、開拓進取的精神財富。地處江海之交的太倉,正是歷經了多次大規模的大陸文化與海洋文化的沖撞,因此早在明代中葉,已形成了亦耕亦漁、亦工亦商多元化的經濟格局,商品經濟較為發達,社會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同時也孕育了義利兼顧、革新務實的人文精神。太倉不僅是個「漕舟之津」、「商貨之區」,還是人文薈萃之地。繁榮的經濟,寬厚外向的民風,吸引了天下無數英才在這里匯集。明清時期,太倉的文化隨經濟的發展而顯活躍,經祖籍或客居太倉的鴻儒先賢、仁人志士的積極倡導、身體力行,在經史理學、文壇藝苑、科技工藝等方面,涌現了數十名史有所載的著名人物。如胸懷雄才大略、忠心報效國家的祖孫宰相王錫爵、王錚淮笏枷爰衣絞酪牽桓瓷緦煨湔配擼豢官撩將熊桴、任環;吳中水利專家郟;才華橫溢、獨步文壇的王世貞;大詩人吳梅村;「明四家」之一的大畫家仇英;執清朝畫壇三百年牛耳的婁東畫派開創者王時敏、王鑒、王原祁;崑曲的創始人、戲曲音樂學家魏良輔;博古通今、道德化人的經史學家畢沅、陳瑚;教育家陸寶忠、唐文治;民主革命先驅俞劍華;還有巧奪天工、蜚聲朝野的雕刻大師陸子岡,以及冶煉、製造、航海、地理、醫學、園林等諸方面的名師大家。至今,在太倉這塊古老的土地上,還保留著他們不少珍貴的文物遺跡,流傳著他們大量的趣聞軼事,綿延著他們留下的優秀傳統。
南園
南園建於明朝萬曆年,是當時宰相王文肅(字錫爵)營建,佔地三十餘畝。主要建有「綉雪堂」、「潭影軒」、「香濤閣」諸勝,是王宰相處理政務和種梅養菊之處,太倉民間亦稱南園為「太師府」。清初,文肅之孫畫家王時敏與疊山大師張南垣合作增拓,有二峰名簪雲、侍兒,系自「m山園」移至,乾隆時荒蕪,嘉慶、道光年間重建,同治時又修,後漸破舊,日軍侵華又一次受到破壞。1998年,在省文管會、蘇州市園林局幫助下,按原照片、原圖紙進行設計、規劃,逐步給以恢復。目前為止已恢復了「門樓」、「綉雪堂」、「香濤閣」、「大還閣」、「鶴梅仙館」、「寒碧舫」、「潭影軒」和「長廊」等十八處景點。城市山林,綠葉紅花,泉石清流,已超越了自我和物慾--人與自然的和諧。古人所追求的理想居住環境是人類發展的永恆課題,永恆的才是最有價值的。
東海兩難
據太倉地方誌記載:老南園中曾有一塊「東海兩難」碑,乃......>>
問題五:江蘇省太倉市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太倉市附近的蘇州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獅子林、滄浪亭、環秀山莊、退思園、錦溪鎮、周庄鎮、同里鎮、f直鎮、木瀆鎮、虎丘、寒山寺、蘇州樂園、玄妙觀、盤門三景、蘇州樂園等好玩的地方:haowanb/df-194
景點介紹上好玩幫,路線查看用網路地圖。
問題六:太倉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不太清楚額,不過,可以去論壇上問下的,叫好太倉
問題七:江蘇太倉附近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編輯本段]名勝古跡大致有∶玉皇閣、南廣寺、海天禪寺、西蘆園、州 橋、樂蔭園、吳曉邦藝術館、天妃宮、南 園、憩 園、張溥故居、王錫爵故居、高仁歧油畫館、吳激雄墓園、港區碼頭、梅花草堂、鄭和紀念館、太倉博物館,宋文治藝術館、璜涇西塔等。
時思湮滅的六處景點
一、崖山吊忠:紀念宋末民族英雄陸秀夫殉職於廣東崖山。他的衣冠冢,俗稱石墳,安葬於時思鎮的南端,原有陸秀夫神像設在時思三觀堂內,人們稱為崖山公。
二、井亭懷古:原時思鹿新小學內有一口古井,井上有石亭、石欄,建於康熙年間,上有時思庵等字樣。
三、庵池月形:庵池本身如一彎新月,月映池中,景緻幽雅,別有情趣。
四、羅漢玉蘭:時思三觀堂內,前人盛栽羅漢松和白玉蘭樹。百年羅漢松和姣潔的白玉蘭花相映成趣。
五、萬涇泛舟:原時思鄉 *** 大門前有條大河,名叫萬家涇。通鹿鳴涇進入長江。古人時有泛小舟盪漾於萬家涇瀏覽景緻,情趣盎然。
六、清碑唐石:可惜此出典已失傳。
七、牛郎織女廟:至今,在太倉瀏河鎮。南宋龔明之在《中吳紀聞》中記載了太倉牛郎織女廟的誕生。另外,明張采《太倉州志》記載了其變遷的原因。歷史文化價值:太倉七夕節由來已久,南宋時已有文字記載,以後每年在織女廟前舉行乞巧會,許多民間風俗和民間信仰都通過這一群眾性的活動得以保留和傳承。
問題八:太倉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南園,金倉湖,沒感覺太倉能玩出什麼名堂
問題九:太倉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人文方面有,
城廂鎮有新華西路的張溥故居、新華東路的王錫爵故居,縣府東街的宋文治藝術館、東倉路-縣府東街東南角上的吳曉邦舞蹈藝術館,柳州路的高仁歧油畫館;上海東路的市圖書館、市博物館、大劇院;
沙溪鎮古鎮區 明清一條街、橄欖島、樂蔭園、吳曉邦故居;
瀏河鎮 明清一條街、天妃宮、吳健雄墓園、點將台等;
雙鳳福地;
直塘古街;
璜涇古街區等。
公園有:
城廂鎮縣府西街的m山園、南園路上的南園、新瀏河北岸風光帶;
港區的鄭和公園;
沙溪的樂蔭園;
岳王的市現代農業園、恩鈿月季公園、花卉展示館、鷺園生態濕地公園
城區的休閑購物廣場:
休閑購物區有人民路南洋廣場、華旭廣場,上海路五洋廣場等;影院有南洋廣場的南洋影城、五洋廣場的大地影院,圖書館雙休日開放的4D影院等。
問題十:太倉哪裡有比較好玩的地方嗎? 哎,太倉都玩遍了不知道最近有沒有新開的啥,對了,你可以去好太倉論壇問下老太倉們
㈥ 七夕情人節旅遊景點推薦七夕情人節旅遊去哪兒好
2011七夕情人節旅遊勝地之一:蘇州海洋館簡介
甜蜜指數:★★★★★
蘇州海洋館位於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中心區內,總投資2500萬美元,佔地8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逾52000平方米,此次對外開放的一期海洋館面積約為15000平方米。該館是蘇南地區首家大型綜合水族館,它的建成實現了長三角地區海洋館布局完善,彌補了江蘇蘇南地區海洋館建設的空白。
蘇州海洋館公交路線: 58路,69路,691路公交車
蘇州海洋館門票信息: 成人票 市場價 130元 同程價110元
2011七夕情人節旅遊勝地之二:廣州海洋館簡介
甜蜜指數:★★★★★
廣州海洋館位於廣州動物園內,1997年起對遊人開放,是一家集游樂、觀賞、科研、教育多功能為一體的,以陳列展覽海洋魚類為主要特色的藍色海底世界。包括:如臨其景的海底隧道,五光十色的深海奇觀、飄飄渺渺的海藻缸、玲瓏輝影的珍品缸、生機盎然的熱帶雨林、生動有趣的觸摸池、驚險刺激的鯊魚池、悠然自得的海龜池、冰天雪地的企鵝館、寓教於樂的科普廳、精彩紛呈的海洋劇場、逗趣可愛的海獅樂園和獨具特色的海洋廣場等。
廣州海洋館公交路線:乘座16路、6路、72路、84路A、220路、246路、84路公交
廣州海洋館門票信息: 套票 市場價 130元 同程價120元
2011七夕情人節旅遊勝地之三: 杭州海洋極地世界
甜蜜指數:★★★★
杭州極地海洋公園擁有最精湛技藝的極地動物表演明星,擁有最大的鯨豚池,擁有最大的室內極地冰原奇觀……在這里,人們不僅可以近距離觀賞北極熊和南極企鵝,有機會與極地白鯨親密接觸,還能經歷美麗的「雨林奇觀」,跨越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置身於美麗的南極大陸,體驗「鯨豚共舞」的驚險與刺激,觀賞憨態可拘的海象明星和海獅明星的精彩表演……
杭州極地世界公交路線: 514公交、杭州—富陽中巴車直達。
杭州極地世界門票信息: 成人票 市場價 150元 同程價140元
2011七夕情人節旅遊勝地之四: 無錫三國城簡介
甜蜜指數:★★★★★
三國城,坐落在蔥蘢蒼翠的軍嶂山麓,風景秀麗的太湖之濱,是中央電視台為拍攝84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7月15日至8月15日,無錫影視基地三國城將舉行特色暑期活動第二屆三國潑水節。《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膾炙人口,而孟獲歸順西蜀後為表忠心舉辦的潑水節也從此流傳千年。這個夏天,你可以在三國城體驗這樣一場與眾不同的少數民族潑水節。每天上午10:30和下午15:00在三國城吳王宮,鼎鼎大名的諸葛孔明將邀請尊貴的你一同參與祈福儀式,將象徵「幸福、吉祥」的聖水灑向來自天南地北的朋友們。
無錫三國城公交路線: 82公交直達。
無錫三國城門票信息: 成人票 市場價 120元 同程價100元
更多詳情可點擊 <<<
2011七夕情人節旅遊勝地之五: 上海大觀園
甜蜜指數:★★★★★
上海大觀園是上海五星級公園,座落於澱山湖西側,距離上海市區65公里,佔地135畝,建築面積約8000平方米。原稱澱山湖風景游覽區,1991年改稱上海大觀園,
8月6日,正是七夕情人節旅遊佳節之時,由中國新娘團為情侶量身制定的「QQ炫舞真愛空間」比賽,讓天下的情侶用愛來演繹華美的樂章。情侶們將共同參與熱吻一分鍾、求婚大作戰、真愛對對碰等游戲的比拼,每個環節都有機會獲得由騰訊提供的精美禮品,並有機會參與現場抽獎,獎品為:男女鑽戒各一枚,婚紗一件,婚紗攝影套餐若干。
上海大觀園公交路線:旅遊4號線直達。
上海大觀園門票信息: 成人票 市場價 60元 同程價48元
2011七夕情人節旅遊勝地之六:寶墨園
甜蜜指數:★★★★
七夕情人節旅遊來到寶墨園,遊客可以倚風臨水,賞賞花、聽聽調,享受愜意的暑期。這里有大如碗口的各式玫瑰,還有清秀怡人、爭先開放的夏荷。彎彎的湖水中,碧水青青,游魚成群。在荔島遊船,領略當年荔枝灣的風情,又可感受美妙雄奇的荔枝島。重新打造的紫洞舫以其高檔的裝潢,為遊客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受。
寶墨園公交路線:67、12、39路公交
2011七夕情人節旅遊勝地之七:嶺南印象園
甜蜜指數:★★★★★
這個七夕來嶺南印象園,在水鄉小鎮的江畔,在鍋耳牆小屋、在遮天的瓜棚里、在掛滿果實的樹下,感受「嶺南水果節」帶給你最新鮮自然的清爽。池中撈魚、漁船滑梯、西洋鏡、盪鞦韆、蹺蹺板、滾鐵環、打陀螺、爆肥仔米,這些帶著我們再一次觸摸珍貴的童年回憶。讓你驚訝的「潘多拉小屋」;令你眩暈的「斜屋」;使你感嘆的倒屋、側屋。這些古老的名宅,散發出誘人的魅力。
嶺南印象園公交路線:67路、86路、310路中途可達。
嶺南印象園門票信息: 成人票 市場價 45元 同程價35元
2011七夕情人節旅遊勝地之八: 百萬葵園
甜蜜指數:★★★★★
浪漫七夕, 牽手百萬葵園享受甜蜜愛情。在浪漫的向日葵、薰衣草、玫瑰花叢中,和活潑的小松鼠、超萌的麥兜豬、優雅踱步的和平鴿、歡快嬉戲的錦鯉共舞,品賞這難得的鮮花和笑聲交織的童話世界。
白萬葵園公交路線:坐地鐵4號線到焦門站下車,坐公交南沙1號、2號車到百萬葵園
百萬葵園門票信息: 成人票 市場價 85元 同程價76元
2011七夕情人節旅遊勝地之九: 增城白水寨
甜蜜指數:★★★★★
暢玩形如冰山的「水上攀岩」、不停滾動的水上摩天輪,享受動感清涼的濕身快感;「自駕」引自加拿大的歡樂漂漂船,飄在水中央,感受碧波盪漾、微風輕拂,盡情放鬆;最誘人的,莫過於一頭扎進清澈透明的山水裡,體驗在純天然「泳池」暢游的自在愜意,感受到沁人的絲絲清涼。
增城白水寨公交路線:廣州—機場高速或京珠高速—街北高速(街口出口)—105國道—溫南公路(15公里)—白水寨(從廣州市區駕車到白水寨僅需一小時)增城白水寨門票信息: 成人票 市場價 60元 同程價52元
2011七夕情人節旅遊勝地之十: 開平碉樓
甜蜜指數:★★★★
開平碉樓位於開平市內,碉樓星羅棋布,城鎮農村,舉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幾座,少者一村二三座。開平碉樓包含一下景點:立園、自力村碉樓群、馬降龍村落、赤坎古鎮。立園——華僑園林中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集傳統園藝、江南水鄉特色於一體,其中西合璧的獨特建築藝術風格在中國園林中獨樹一幟,足可與廣東四大名園媲美。
開平碉樓公交路線:開平市區到塘口馬岡專線,每15分鍾一班. 經過立園與自力村
開平碉樓門票信息: 成人票 市場價150元 同程價135元
㈦ 今年七夕想去蘇州 蘇州的帥哥靚妹們可以說說有哪些好玩 好吃的嗎
蘇州樂園、山塘街、觀前街、桐涇公園、蘇州園林、金雞湖、白塘植物園、太湖濕地公園、木瀆古鎮。。。。
㈧ 蘇州旅遊,【七夕】遊玩好去處
好玩的要收費 不收費的不怎麼好玩
蘇州天平山 還不錯吧 18rmb/人
蘇州樂園 好玩 不過裡面免費的項目你都要排隊等 不等的就得破費 僅門票60rmb/人
蘇州的四大園林:拙政園網師園滄浪亭留園 這四個園林裡面也沒啥 會欣賞或有欣賞眼光的可能會看出她們的美所在 反正我看不出來 呵呵 門票都不一樣 但都不便宜 沒有低於50rmb/人的
虎丘山風景區 傳說中的吳中第一名勝 裡面還是不錯的 主要是那個虎丘塔 都斜了 還有那個吳王 劍池 啥的 值得去逛逛 門票好像是35rmb/人
蘇州西山 東山 我沒去過 但西山現在的梅花開了 可以去賞梅 門票我不清楚
吳江的同里 電影攝制基地 那裡進去不要門票 裡面就是一個小村莊 刺綉多一點 其他的我也沒感覺到哪裡好玩
崑山的周庄 我沒去過 門票好像是70rmb/人
對了 還有吳中木瀆的靈岩山 現在不收門票了 你可以爬爬靈岩山 在山頂可以遠望到天平山 一覽眾誠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