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情人節偶遇正月十五

情人節偶遇正月十五

發布時間: 2023-01-21 23:14:05

⑴ 中國的情人節是在正月十五嗎

七夕節和元宵節
七月七日是中國傳說的七夕節,也就是中國的情人節
情人節的來歷
中國
七月七"七夕"節的來歷
七夕七月七,是傳說中牛郎織女從鵲橋渡天河相會的日子。人們心中的織女是個勤勞善良、心靈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這天晚上,年輕的姑娘和少婦都要出來行拜祭的禮儀,並向織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織女一樣有雙靈巧的手,有顆聰慧的心,會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正月十五元宵節, 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B>。此稱謂古來已久。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 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別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閨門」 ,只有到了元宵節,才可以出來夜遊觀燈.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所以元宵節在民間是象徵著愛情的節日。 在台灣,還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俗稱:「偷挽蔥,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園里偷摘蔥或青菜,期待未來家庭幸福,唐代的燈市還出現樂舞百戲表演,成千上萬的宮女,民間少女在燈火下載歌載舞,叫做行歌、踏歌。 歐陽修(生查子)雲: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書;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辛棄疾(青玉案)寫道:眾里尋它千網路,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生動地表現出了古代情侶元宵約會的情景。 而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進相遇而一見鍾情,樂昌公文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

⑵ 中國情人節是哪天

★「中國情人節」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

農歷七月初七--七夕

★元宵節--中國的情人節: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在台灣,還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俗稱:「偷挽蔥,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園里偷摘蔥或青菜,期待未來家庭幸福,唐代的燈市還出現樂舞百戲表演,成千上萬的宮女,民間少女在燈火下載歌載舞,叫做行歌、踏歌。

歐陽修(生查子)雲: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書;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辛棄疾(青玉案)寫道:眾里尋它千網路,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進相遇而一見鍾情,樂昌公文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所以說元宵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

★農歷七月初七--七夕:

有不少人把農歷七月初七稱為中國的「情人節」。此節源於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的牛郎織女故事,因為關乎愛情,故「七夕節」也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俗稱「七夕」,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相傳這天是牛郎和織女一年一度天河相會的日子。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始於漢代,因此,七夕節的形成也在漢代,當時就有「穿七孔針」、「以瓜果祭牛郎織女」、「登樓曝衣」的習俗。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不僅祈求自己能如織女般心靈手巧、技藝非凡,還祈福、祈壽,保佑孩子健康、婚姻美滿、全家平安,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

⑶ 真正的中國情人節是哪一天

農歷七月七日通常被人稱作中國情人節。


中國情人節的由來:


1、中國古代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從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觀星文化,「牛郎織女」就是典型例子。七夕的牛郎織女傳說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追求秩序的古人們不僅將天空規劃得井井有條。


2、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面來說,稱作「分野」。簡單來說,古人就是將天上每個星座都與地上的實體地理區域一一對應,古代分星與分野目的主要是為了配合占星理論進行天象占測。在古代星宿體系中。



5、「織女」3星位於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織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僅次於「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稱為「織女星」。人們將「牛宿星」與「織女星」合稱為「牛郎織女」。


(3)情人節偶遇正月十五擴展閱讀:


中國情人節——七夕節的習俗:


1、香橋會:在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習俗。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


2、接露水: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3、拜七姐:七月七的七娘會,廣東多稱「拜七姐」,閩台即稱為「拜七娘媽」。在新中國成立前,「七夕」是靚女們的盛大節日。舊時代靚女們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廣東舊時過七巧節是非常熱鬧的。

⑷ 情人節為什麼碰上元宵節

古代的「情人節」,其實是正月十五元宵。 歐陽修有詩雲: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在元宵佳節,年輕男女借著賞花燈的機會,與意中人談情相會,所以這一天也造就了無數良緣美眷。
現在的情人節2月14日,而元宵節多數是在2月份,有一定概率碰上元宵節。

⑸ 中國古代到底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情人節還是七月七牛郎織女相會是情人節

在古代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情人節。

元宵節、上巳節、七夕節是古代靚女最感興趣的節日。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別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閨門",只有到了元宵節和上巳節,才可以出來,甚至和男友幽會談情;七夕更傾向於是一個女子的專屬節日,其內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在古代七夕與愛情關系不大,於近代才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

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正月十五這一天晚上,中國人素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⑹ 什麼時候是情人節

情人節是在每年的2月14號,而你在情人節這一天到底要跟你女朋友怎麼過會比較有意義,那我就沒辦法告訴你了,畢竟每個人想到度過情人節的方式都是不太意義的,而且情人節更重要的是兩個人在一起,只有兩個人在一起,那做起事情來才會更有意義。當然,如果你想要讓情人節變得更加地難為,那你或許可以選擇在這一天求婚,為她戴上那一枚需要男士憑身份證定製,且一生僅能定製一枚,送給最愛的人,有著「一生唯一真愛」浪漫寓意的地戒指,給她一個一生的承諾,我想你女朋友如果收到這樣的一枚戒指應該會非常地感動。

⑺ 元宵節又稱中國情人節嗎

沒錯,因為在古時候,年輕女子是不允許隨意參加各種活動的,但是在元宵節這天,女孩子可以結伴出來賞花燈,古書上面記載說:婦女出遊街巷,自夜達旦,男女混淆。因此在這天晚上,很多的未婚青年,就可以光明正大地通過賞花燈鬧元宵的這個機會,來尋找自己的美好姻緣。

辛棄疾還曾留下過「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樣浪漫的詩句,描寫的就是在元宵節賞花燈時偶遇佳人的場景,現在也有很多人會特地安排在這一天相親約會,所以元宵節實際上也是一個很浪漫的節日。

關於元宵節起源的傳說

元宵節,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的古俗。

農歷中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晚為「宵」或「夕」,作為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正月十五又被稱為元夕、元夜。

此外,元宵節還有「上元節」的稱呼。元宵節有燃燈、上燈、放燈、賞花燈等習俗,故又稱燈節。

⑻ 正月十五是中國的情人節嗎

正月十五是中國古代版「情人節」。除了熱鬧的活動和各種表演,元宵節還有一個回挺特別的「功能答」,後來也因此被人喚作是中國古代實質意義上的情人節。

民俗學專家蕭放解釋,有這個叫法,是因為元宵節是古代難得的兩性可以接觸的時間。元宵節的狂歡,給了深閨女子晚上出遊的機會。在程朱理學盛行的宋代,她們依然能到街市去觀賞花燈,盡興遊玩,即便深夜不歸,旁人也不會多加苛責。

由此,年輕男女有了互相結識的機會,一見鍾情的例子多得很;有些原本便是有情人,只不過借著元宵節來約個會。大文人歐陽修寫過一首《生查子·元夕》,流傳至今:「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好不容易出來觀燈,女子們往往會費盡心思把自己打扮得十分漂亮。可惜的是,燈會上人來人往,歡聲笑語中如果一時忘情,遺落首飾是比較常見的了。

⑼ 中國的情人節有哪兩天是的

正確答案是元宵節與上巳節。
一個是春節後的燈節,一個是春遊的節日。
正月十五的燈節春寒料峭,還不能說是戀愛的好時機,但古時候,大家閨秀走出家門的機會基本上被限制了,屈指可數的偶遇就可能產生愛情。
觀燈就是全家出動上街的場合,有心人遇到可意的對象,進而演化出故事,確實是實實在在的發生了很多。
再就是上巳節,農歷三月三日。這個上巳節,可能是真正的情人節。
古代沒有後來逐步衍生出來的一系列的充滿儀式感的婚姻成就程序之前,就是依靠這個節日繁衍後代的。
就像動物世界裡面講的,大草原上又是鬱郁蔥蔥,到了動物 的季節。
古人在這個節日,實際上是一個時間段,類似今天的小長假,可以為了繁衍的需要,自行與意中人結合,所謂約束人們的一系列規范,都讓位於人類繁衍這個最重大主題。
今天看來,這是怎樣一個場景呢?!
我們人類就是這樣一路走來,留下節日與歷史。邊遠地區的瀘沽湖走婚就是這種古老節日的現代遺存,從走婚的形式可以依稀想像古人在這個節日里的豪放與快意,遠勝今人幾條街吧!
現在也只能在懷古的書籍裡面了解這些老節日,早已經不再流行,甚至陌生了。倒是公歷的2月14日情人節繼承了他的本土精神,節日的紀念時間變了,雖是舶來洋節,但人類的繁衍精神是共通的。

⑽ 為什麼正月十五是中國的情人節

古代元宵節由於來開禁,人流自如織,男女相遇,易於產生愛情。千百年來,在元宵節上演的兩情相悅的愛情故事,舉不勝舉。「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歷代文人墨客贊美元宵花燈的詩句數不勝數,如今讀來仍趣味無窮。充滿詩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節,往往與愛情連在一起。歷代詩詞中,就有不少詩篇借元宵抒發愛慕之情。北宋歐陽修詞:「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抒寫了對情人的思念之苦。

還有一個關於袁世凱與元宵的故事。傳說,竊國大盜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成果後,一心想復辟登基當皇帝,又怕人民反對,終日提心吊膽。一天,他聽到街上賣元宵的人拉長了嗓子在喊:「元——宵。」覺得「元宵」兩字諧音「袁消」,有袁世凱被消滅之嫌,聯想到自己的命運,於是在1913年元宵節前,下令禁止稱「元宵」,只能稱「湯圓」或「粉果」。然而,「元宵」兩字並沒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買他的帳,照樣在民間流傳。

熱點內容
桂花盆栽種植 發布:2025-05-25 06:12:01 瀏覽:190
法外製裁者櫻花 發布:2025-05-25 05:58:56 瀏覽:92
送你一朵fafa圖片 發布:2025-05-25 05:58:53 瀏覽:298
丁香魚煮紫菜 發布:2025-05-25 05:58:11 瀏覽:933
七夕青鳥值得 發布:2025-05-25 05:56:38 瀏覽:115
七夕來了准備送什麼 發布:2025-05-25 05:55:23 瀏覽:141
盆栽借號 發布:2025-05-25 05:55:15 瀏覽:190
梅花是什麼香 發布:2025-05-25 05:31:53 瀏覽:250
鬱金香之花語 發布:2025-05-25 05:31:44 瀏覽:294
張植綠烏龍闖情關劇照 發布:2025-05-25 05:21:44 瀏覽: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