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行書法
1. 七夕,看古代書法家怎麼談戀愛
「東床抄快婿」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王羲之娶的姑娘就是郗璇。老王所在的家族是東晉赫赫有名的士族,所以郗璇的老爹郗鑒想把自己的女兒嫁到王家,於是派人去王家提親,挑選女婿。
好傢伙,王家的小夥子們一聽郗璇這個知書善文、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大美女要嫁過來,一個個「搔首弄姿」,跟一隻只公孔雀一樣,紛紛拿出自己最帥的一面,可來提親的人一個也沒看上,偏偏看上了王羲之。
王羲之那時候才20,小王在幹啥呢?躺在東邊的竹榻上,一手抓著燒餅啃,一手拿筆在自己的衣服上胡亂畫著,構思書法作品......你能再淡定點嗎?老丈人得知後,拍手稱贊:「這正是我要尋找的佳婿啊!」
就像偶像劇中的男主角,自帶光環,小王輕輕鬆鬆秒殺競爭對手,抱得美人歸。都是套路!裝淡定誰不會!郗璇總共為王羲之生了七個兒子,其中就有一個和自己老爹合稱「二王」的王獻之。夫妻恩愛,小日子過得也滋潤,羨煞旁人!
2. 七夕書法作品
書法形式:
1、縱有行,橫有列;
2、縱有列,橫無行或縱無列專,橫有行;
3、縱無行,橫無列。款識屬中,字體小於正文字體,書體可與正文保持一致或有區別,風格與正文協調。
4、從微觀講,書法應講究字的線條、結構與整幅作品的章法和情感。
5、書法作品分軟筆和硬筆,即毛筆和鋼筆等,還分「體」,如楷書、隸書、行書、草書、篆書等。
(2)七夕行書法擴展閱讀:
書法欣賞:
欣賞書法,要從書法的點畫線條、書法的空間結構、書法的神采意味幾方面體會,點畫線條和空間結構是形式的體現,神采意味是內在透露出的氣質。書法欣賞再方法上表現出獨特性,從而可達到欣賞的三個境界。
書法的點畫線條:
書法的點畫線條本身抽象,所構成的書法形象也無所確指,但卻把全部美的特質包含其中,因此具有了無限的表現力。這樣,對書法的點畫線條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具有力量感、節奏感和立體感。
3. 蘇志剛書法去哪賣
抖音上
蘇志剛書法是抖音進行的七夕活動。抖音中賣的南斗字畫都是經過專業機構嚴格審查,而且都有鑒定證書來確保是真的,值得購買和收藏。
蘇志剛,中國漢族人,中國書法協會會員、中國華夏萬里行書法協會會員。蘇志剛1995年入伍,服役於濟南軍區。因愛好書法,在部隊期間擔任文化藝術工作,在長期的工作學習中,腳踏實地的認真研習楷,行,草各種書體,特別是行草書體之特長。
4. 有關「愛情」的書法——七夕傳統文化
(編輯/書協李尚星)
古典的神話,流傳至今
雋永的愛情,歷久彌新
標致的讓你忍不住呵護
是一份整齊而踏實的浪漫
就像楷書
精緻得讓你不能移開目光
美妙的愛情
應驚嘆千年
應該像行書一般
行雲流水,渾然天成
沒有猶豫和踟躇
拿出你該有的果敢和堅定...…
愛情需要養料
才能在心中生長、蔓延
像草書一樣
偶爾釋放出你那奔放的熱情
才不會枉費心中難掩的悸動
當一切歸於平靜後
愛情就是深情而靜默的陪伴
會讓你想到厚重深沉的隸書
那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那才是愛情原本該有的樣子
相信愛情
秉持你內心最初的悸動
就像篆書
經過時間的洗禮
依然妙曼迷人
...…
一場煙雨
一場相思
一場酒話
一場迷夢
像書法一樣美好,純粹
這就是我們記憶中愛情的樣子
如果你愛上書法
也愛上愛情
那靈魂
就像行走在古時候的南國小鎮
就像行走在北方的草原或大漠
沿途拾起一段故事
與最好的自己相遇
完美的結局
(李尚星)
5. 求書法大神幫忙了,字體不限制,幫忙寫一段字,今天情人節,你懂的!也祝你七夕快樂。
6. 100字古詩詞書法作品圖片(2)
古詩詞書法 素材 四、《步出夏門行·觀滄海》·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聳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東進登上碣石山,得以觀賞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濤激盪,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我站在山巔,心中的波濤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圍是蔥蘢的樹木,豐茂的花草,寧靜的似在沉思。蕭瑟的風聲傳來了,草木動搖,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嘯,似要將宇宙吞沒。
大海,多麼博大的胸懷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銀河裡的燦爛群星,也像從大海的懷抱中涌現出來的。啊,慶幸得很,美好無比,讓我們盡情歌唱,暢抒心中的情懷。
古詩詞書法 素材 五、《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蘇軾這首《念奴嬌》,無疑是宋詞中有數之作。立足點如此之高,寫歷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詞壇罕見,在詩國也是不可多得的。這首詞感慨古今,雄渾蒼涼,大氣磅礴,昂揚鬱勃,把人們帶入江山如畫、奇偉雄壯的景色和深邃無比的歷史沉思中。這首被譽為“千古絕唱”的名作,是宋詞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詞最傑出的代表。它寫於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七月,是蘇軾貶居黃州時游黃岡城外的赤壁磯時所作。
古詩詞書法 素材 六、《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yù)(公元937--978),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等,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君主,故又被稱作南唐後主或李後主。李煜工書,善畫,洞曉音律,詩、詞、文皆通,以詞的成就最為突出。李煜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主要取決於他的藝術成就。他的詞藝術成就很高。他善於用白描手法抒寫自己的感情,善於用貼切的比喻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他的詞語言明凈,優美,生動,在題材和意境上均突破了“花間詞”派鏤金刻翠,以寫艷情為主的狹窄意境,對詞的發展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相傳他於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葯酒,將他毒死。這首《虞美人》充滿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一個處於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古詩詞書法 素材 七、《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同時是撰寫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今存散曲約130多首,他的寫景作如《秋思》,如詩如畫,余韻無窮。這是馬致遠著名的小曲,28個字勾畫出一幅羈旅荒郊圖。這支曲以斷腸人觸景生情組成。從標題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動機。馬致遠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蘊深遠,結構精巧,平仄起伏,頓挫有致,音韻鏗鏘,直貫靈心。其四射的藝術魅力,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騷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絕句妙景”(《人間詞話》),又兼具宋詞清雋疏朗之自然,歷來被推崇為描寫自然的佳作,堪稱“秋思之祖”(《中原音韻》)。
↓↓↓↓↓下頁更多古詩詞書法素材↓↓↓↓↓
7. 推薦幾幅書法作品,內容是寫七夕的,不要悲傷的詩句要開心一定的
秦觀的《鵲橋仙》,這是非常有名的詩句,也是非常達觀的。
8. 小篆書法作品詩句
1. 關於小篆香的詩句
關於小篆香的詩句 1.帶有香字的詩句
林逋 【山園小梅】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張栻 【與弟侄飲梅花下分韻得香字】
日多色愈正,春和天與香.
李清照 【武陵春】
風住沉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辛棄疾 【西江月】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王安石 【梅花】
明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
陸游 【卜運算元.詠梅】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唐代舒元輿 【貽諸弟砥石命】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辛棄疾 【青玉案.元夕】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元稹 【晨起送使,病不行,因過王十一館居二首】
密宇深房小火爐,飯香魚熟近中廚.
李頻 【及第後還家過峴嶺】
石斑魚鮓香沖鼻,淺水沙田飯繞牙.
杜甫 【孟倉曹步趾領新酒醬二物滿器見遺老夫】 飯糲添香味,朋來有醉泥.
戴叔倫 【寄禪師寺華上人次韻三首】
朝盤香積飯,夜瓮落花泉.
王建 【飯僧】
別屋炊香飯,薰辛不入家.
吳偉業《圓圓曲》
香徑塵生烏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綠.
《山亭夏日》高駢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杜牧《金谷園》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
李清照《醉花陰》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鳳凰台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
蕭觀音《十香詞》
秦觀《滿庭芳》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秦觀《減字木蘭花》
欲見回腸,斷盡金爐小篆香.
吳文英,《浣溪沙》
門隔花深舊夢游,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香動小簾鉤.
李清照《浣溪沙》
瑞腦香消魂夢斷,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時空對燭花紅.
2.關於香的詩句
雙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 宋 楊萬里 山童不解事,著火太酷烈。
要輸不盡香,急喚薄銀葉。
雙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 宋 楊萬里 傅語雙峰老,汝師是如來。
如何一瓣香,卻為楊誠齋。
雙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 宋 楊萬里 誰言定水禪,入定似枯木。
飛入廣寒宮,收得香萬解。
水仙花四首 宋 楊萬里 韻絕香仍絕,花清月未清。
天仙不行地,且借水為名。
梅花 宋 楊萬里 花早春何力,香寒曉盡吹。月搖橫水影,雪帶入瓶枝。
甲子初春即事六首 宋 楊萬里 老子燒香罷,蜂兒作隊來。
徘徊繞襟袖,將謂是花開。
二月十四日曉起看海棠八首 宋 楊萬里 四面花光合,一身香霧紅。
忽從霞綺上,跳下錦城中。
二月十四日曉起看海棠八首 宋 楊萬里 老子侵星起,蜂兒先我忙。
淵才無鼻孔,信口道無香。
二月十四日曉起看海棠八首 宋 楊萬里 除卻牡丹了,海棠當亞元。
艷超紅白外,香在有無間。
宮詞 宋 楊皇後 遙夜焚香禮□□,桂花業裹展文茵。
長空月浸星河影,鸚鵡驚寒頻喚人。
紅雲閣 宋 楊蟠 重重風日透,花氣滿地塘。
誰把紅雲此,紅雲無此香。
後永嘉百詠·南塘 宋 楊蟠 出門日已晚,棹短路何長。
賴有風相送,荷花十里香。
香林洞 宋 楊蟠 百年樵斧外,留得掛寒猿。
不奈西溪水,流香出洞門。
蝶二首 宋 楊公遠 款款穿芳徑,雙雙度短牆。
不知身是幻,抵死戀花香。
上元日詣昭應宮分獻凝命殿以憲職不預班獨歸 宋 晏殊 別殿香三炷,斜廊酒一杯。
官間非侍從,騎馬卻歸來。
縣圃十絕和朱待制 宋 薛抗 焚香坐清晝,此心自如如。
我知拙催科,考甘下下書。
華亭百詠·東堂 宋 許尚 廳左清閑處,金猊罩寶香。
令君今學道,來此吸朝陽。
華亭百詠·谷水 宋 許尚 短棹經由處,風披藻荇香。
中宵孤鶴唳,片月映滄浪。
華亭百詠·蓮巢 宋 許尚 記得荷香里,蛾眉唱采蓮。
千年龜欲總,不見葉田田。
華亭百詠·三女岡 宋 許尚 玉殮知無有,香魂計已銷。
頻來吟楚些,歲久若為招。
3.求金爐小篆香「趙偉恭祝 雙節快樂」藏頭詩一首
趙學規模本自宏
偉望競已齊衡嵩
恭慎動遵長樂意
祝人多年一卧龍
雙公相君和鼎貴
節旄零落不成功
快樂預報長庚夢
樂山雅望意雍容
趙子學士開天府
偉哉驊騮世英物
恭承禮聘典文宗
祝發依師隱林麓
雙劍風高雲氣壓
節目設張行法度
快樂大士舍全身
樂事年年動荊楚
趙郎致理稱申甫
偉哉聖賢所森布
恭惟元佑全盛時
祝君好去事明主
雙子兄弟皆英豪
節立孤高虛靜處
快意雄風海上來
樂道幽人方閉戶
趙家文字固超然
偉然冠劍照孔鸞
恭惟中興聖明主
祝公眉壽三千年
雙劍變成龍化去
節物關心正自憐
快意長江都是酒
樂游原上見長安
趙人傳經心事違
偉觀絕景租拾歸
恭惟素王師萬世
祝生應是玉兒媒
雙氏從軍正年少
節名良是嘆人非
快晴信是行人願
樂合公堂送賀杯
趙君敦信義
偉哉造化力
恭承天下平
祝頌秋風里
雙鳳傳家學
節節能通氣
快樂安樂人
樂處安心地
趙舞留行雲
偉烈照乾坤
恭惟崇伯子
祝願果初心
雙執鐵如意
節義動賢君
快樂文上載
樂道任天真
趙氏正當年
偉兆溢祥編
恭謝三朝禮
祝君藏名山
雙全分明見
節義實大閑
快樂殊勝地
樂道自成仙
趙君世人心
偉哉群聖文
恭承晉高士
祝謝聖明君
雙鶴立表表
節操梅精神
快展青雲步
樂和山水音
趙氏舊國容
偉哉造化工
恭承古人意
祝家戲魚龍
雙家今才子
節義為士雄
快樂與殊勝
樂和天地同
4.帶有香字的詩句有哪些
古代詩詞中,帶有香字的詩句還是有很多的。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有:
1.稻花香里說豐年 —— 宋 ·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釋義:在稻花的香氣里,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
2.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 宋 · 陸游《卜運算元·詠梅》。釋義:即使花片飄落被碾作塵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間;
3.笑語盈盈暗香去 —— 宋 ·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釋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身上香氣飄灑;
4.寶馬雕車香滿路 —— 宋 ·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釋義: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
5.小園香徑獨徘徊 —— 宋 ·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釋義:在小園的花徑上獨自徘徊;
6.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 宋 ·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釋義:風停了,塵土裡帶有花的香氣,花兒已凋落殆盡。日頭已經升的老高,我卻懶得來梳妝;
7.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 唐 · 李白《望廬山瀑布》。釋義: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
8.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 宋 · 盧梅坡《雪梅·其一》。釋義: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9.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 宋 · 鄭思肖《寒菊 / 畫菊》.釋義:寧可在枝頭上懷抱著清香而死,絕不會吹落於凜冽北風之中;
10.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 宋 · 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釋義: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以後,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
(8)七夕行書法擴展閱讀:
在古代詩詞中,很多的詩詞中都會使用到香字,是因為香字的字意較多且用法靈活。古詩詞中使用香字時代表的具體意義如下:
1.香,指氣味好聞,與「臭」相對。常見的詞語有:香味。香醇。芳香。清香;
2.香也指舒服:睡得香;
3. 味道好:這魚做得真香;
4.香,受歡迎:這種貨物在農村香得很。 稱一些天然或人造的有香味的東西:麝香,靈貓香,龍涎香,檀香,沉香等;
5.香字在舊時用以形容女子事物或作女子的代稱:香閨。香艷。 祭祖、敬神所燒的用木屑攙上香料做成的細條;
6.香也常指,香火。燒香拜佛。香爐。香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香
5.和香有關的詩句
與「香」有關的詩句都有:
1、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宋代:李清照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2、昨夜霜風,先入梧桐。渾無處、迴避衰容。----宋代:蘇軾 行香子·秋與
3、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宋代: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
4、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唐代:溫庭筠 更漏子·玉爐香
5、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宋代: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全詩:
1、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宋代:李清照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2、昨夜霜風。先入梧桐。渾無處、迴避衰容。問公何事,不語書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朝來庭下,光陰如箭,似無言、有意傷儂。都將萬事,付與千鍾。任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宋代:蘇軾 行香子·秋與
3、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風荷舉。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宋代:周邦彥 蘇幕遮·燎沉香
4、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代:溫庭筠 更漏子·玉爐香
5、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宋代:李清照 行香子·七夕
6.關於香氣的詩句
黃庭堅•詠香詩詞
復答子瞻
置酒未容虛左
論詩時要指南
迎笑天香滿袖
喜君新赴朝參
迎燕溫風旎旎
潤花小雨斑斑
一炷煙中得意
九衢塵里偷閑
博山爐
飛來海上峰
琢出華陰碧
炷香上褭褭
映我鼻端白
聽公談昨夢
沙暗雨矢石
今此非夢耶
煙寒已無跡
石香鼎
薰爐宜小寢
鼎制琢晴嵐
香潤雲生礎
煙明虹貫岩
法從空處起
人向鼻頭參
一炷聽秋雨
何時許對談
7.描寫香味的詩句有哪些
1.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清平調·一枝紅艷露凝香》李白
2.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杜甫《絕句》
3.寧可枝頭抱香死, 何曾吹落百花中。——鄭思肖《寒菊》
4.一朵忽先變, 百花皆後香。——陳亮《梅花》
5.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盧梅坡《雪梅》
6.不是一番寒徹骨, 那得梅花撲鼻香?——裴休《宛陵錄上堂開示頌》
7.寧可枝頭抱香死, 何曾吹落百花中。——鄭思肖《寒菊》
8.澗松寒轉直,山菊秋自香. 唐王績《贈李征君大壽》
9.折得蔬梅香滿袖,暗喜春紅依舊.宋晏幾道《清平樂》
10.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寫《梅》
原文:
1. 《清平調·一枝紅艷露凝香》作者:李白 【唐代】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2. 《絕句二首》作者:杜甫 【唐代】 賞析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3. 《梅花》陳亮(宋代)
疏枝橫玉瘦,小萼點珠光。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4. 《雪梅》盧梅坡(宋代)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5. 《寒菊》鄭思肖(宋代)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6. 《梅花 》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7. 《清平樂》
煙輕雨小。紫陌香塵少。謝客池塘生綠草。一夜紅梅先老。
旋題羅帶新詩。重尋楊柳佳期。強半春寒去後,幾番花信來時。
8. 《贈李征君大壽》
蘭英猶足釀,竹實本無糧。
澗松寒轉直,山菊秋自香。
9. 《寒菊 》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10. 《宛陵錄上堂開示頌》
桃花一樹魚三尺,
不醉月明船不歸。
8.帶香的詩句
"若能杯酒比名淡,應信村茶比酒香"
「草木有情知春秋, 十里香風思良儔, 茶點雖美人離去, 不教真情付東流。」
"零落成泥碾作塵,唯有香如故"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綠衣捧硯催題卷,紅袖添香伴讀書」
從此綠鬢視草,紅袖添香,眷屬疑仙,文章華國。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至今湖上亭,酒香渺何有?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冷艷金歇雪,余香乍入衣。
金爐香燼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
淡月疏星繞建章,仙風吹下御爐香。
荼糜香夢怯春寒,翠掩重門燕子閑。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風遞幽香去,禽窺素艷來。
莫教西成便無慮,大須濃日曬香秔。
南枝才放兩三花,雪裡吟香弄粉些。
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自惹御爐香。
朝罷香煙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
麻葉層層 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雲階月地依然在,舊逐空香百遍行。
對桃花醉臉醺醺,透內閣香風陣陣,掩重門暮雨紛紛。怕黃
昏忽地又昏黃,不銷魂怎能不銷魂,新啼痕壓舊啼痕,斷
腸人憶斷腸人。
山藏白虎雲藏寺,池上老梅枝,洞庭歸興,香柑紅樹,鱸銀絲,白家池館,吳宮花草,可似當時,最憐人處,啼鳥夜月,猶怨西施。
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
沈香斷續玉爐寒,伴我
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
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瓏瓏
地,共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暫時找到這些,有的話再補充。
9. 關於七夕的詩句加賞析
1.請寫有關「七夕」的古詩及賞析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七夕 唐 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他鄉七夕 唐 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年代】:元 【作者】:喬吉 【作品】:折桂令??七夕贈歌者 【內容】: 崔徽休寫丹青, 雨弱雲嬌,水秀山明。
箸點歌唇,蔥枝纖手,好個卿卿。 水灑不著春妝整整, 風吹的倒玉立亭亭, 淺醉微醒,誰伴雲屏? 今夜新涼,卧看雙星。
【年代】:南宋 【作者】:朱淑真 【作品】:鵲橋仙 【內容】:七夕 巧雲妝晚,西風罷暑,小雨翻空月墜。 牽牛織女幾經秋,尚多少、離腸恨淚。
微涼入袂,幽歡生座,天上人間滿意。 何如暮暮與朝朝,更改卻、年年歲歲。
【年代】:宋 【作者】:楊朴 【 題 】:七夕 【內容】: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織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年代】:北宋 【作者】:李清照 【作品】:行香子 【內容】:七夕 草際鳴蛩, 驚落梧桐, 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 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 浮槎去, 不相逢。 星橋鵲駕, 經年才見, 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 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 醍兒雨, 醍兒風。
【年代】:唐 【作者】:趙璜 【 題 】:七夕詩 【內容】: 烏鵲橋頭雙扇開,年年一度過河來。莫嫌天上稀相見, 猶勝人間去不回。
欲減煙花饒俗世,暫煩雲月掩樓台。 別時舊路長清淺,豈肯離情似死灰。
【年代】:唐 【作者】:徐鉉 【 題 】:驛中七夕 【內容】: 七夕雨初霽,行人正憶家。江天望河漢,水館折蓮花。
獨坐涼何甚,微吟月易斜。今年不乞巧,鈍拙轉堪嗟。
【年代】:唐 【作者】:唐彥謙 【 題 】:七夕 【內容】: 露白風清夜向晨,小星垂佩月埋輪。絳河浪淺休相隔, 滄海波深尚作塵。
天外鳳凰何寂寞,世間烏鵲漫辛勤。 倚闌殿北斜樓上,多少通宵不寐人。
【年代】:唐 【作者】:權德輿 【 題 】:七夕 【內容】: 今日雲輧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兢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霄。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商隱 【作品】:馬嵬 【內容】: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賀 【作品】:七夕 【內容】: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年代】:唐 【作者】:崔顥 【 題 】:七夕宴懸圃二首 【內容】: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時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年代】:唐 【作者】:崔塗 【 題 】:七夕 【內容】: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自是人間一周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年代】:唐 【作者】:林傑 【 題 】:乞巧 【內容】: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 題 】:七夕 【內容】: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年代】:唐五代 【作者】:崔顥 【作品】:七夕宴懸圃二首 【內容】: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時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年代】:唐五代 【作者】:曹鄴 【作品】:古相送 【內容】: 行人卜去期,白發根已出。
執君青松枝,空數別來日。 心如七夕女,生死難再匹。
且願車聲迫,莫使馬行疾。 巫山千丈高,亦恐夢相失。
【年代】:隋 【作者】:陳子良 【作品】:七夕觀新婦隔巷停車 【內容】: 隔巷遙停幰,非復為來遲。 只言更尚淺,未是渡河時。
+1 已贊過 其他回答(2) 鵲橋仙 宋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比較著名的是第一首和最後一首。
2.七夕這首詩的賞析和詩句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詩)?林則徐到達古城貴定的這天,正好是古歷七月初七,步出驛館,眺望風爽露涼的遠山,仰首滿天閃爍的星斗,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神話傳說和故鄉福州「七夕」乞巧的風土人情,使林則徐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遠在老家福州的夫人鄭淑卿,於是寫下了《七夕》、《寄內》等纏綿繾綣小詩。
??
七夕
一穗孤擎對酒澆,旅懷偏值乞巧宵。
人間多少銀河隔,烏鵲能填第幾橋。
天孫織錦燦如雲,玉剪聲中一霎分。
遙見七夕機上字,行行應是寄迴文。
??
3.《七夕詩》詩詞賞析
七夕詩很多,你說的是哪一首的賞析?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
(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東 (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韓庄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4.《七夕詩》詩詞賞析
賞析:這首詞詠調名本意 ,是為送別友人陳令舉而作。
全詞在立意上一反舊調,不寫男女離恨,而詠朋友情意,別有一番新味。上片落筆先寫陳令舉之風度,他高情雲渺,如侯家人於緱氏山頭的王子晉在風簫聲聲的新月之夜,沒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飄然而去。
與友人在七夕夜分別,詞人自然想到牛郎織女,但陳令舉不像他們那樣痴心於兒女之情。下片想像友人乘坐的船隻來到銀河之中,當他回到人間時,就挾帶著天上的天風海雨。
接著他評價二人的友誼能夠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緣,當天風海雨飄飄散去之後,友人也將隨風飄去。寫送別,一般人都會徒增傷感,而詞人卻是豪氣縱橫,馳騁想像,遨遊天界銀河,如陸游所說「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
一般寫七夕銀河,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之類的柔情凄景,而詞人筆下那天風海雨之勢,正顯露了他不凡的氣魄與胸襟,這種逼人的天風海雨,便是他豪放詞風形象性的說明。這首詞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的《鵲橋仙·七夕》,具體原文如下:緱山仙子,高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
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譯文為:緱山仙子王子喬性情高遠,不像牛郎織女要下凡人間。皎潔的月光中停下吹鳳簫,擺一擺手告別人間去成仙。
聽說黃河竹筏能直上銀河,一路上還挾帶著天風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緣分,分別後誰知道各自向何方?這首詞不但擺脫了兒女艷情的舊套,藉以抒寫送別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緊扣七夕,格調上以飄逸超曠取代纏綿悱惻之風,讀來深感詞人逸懷浩氣超乎塵垢之外。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5.白居易的七夕詩句
1、《七夕》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2、賞析
《七夕》是一首七絕。這兩句是說,牛郎與織女的歡情和離恨,年年都在七月七日這一個晚上,這是天帝造成的。對牛郎織女寄予無限同情與憐憫。
3、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漢族,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6.七夕 (唐)徐凝的古詩賞析
《七夕》是唐代詩人徐凝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作品名稱
七夕
創作年代
唐代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作者
徐凝
作品內容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作品譯文
一道仙鵲架起的小橋橫卧在那茫茫的銀河上, 聽著織女的佩環丁冬,看她款款地過橋而來。我和伊人的離別是不會停息地一年復一年,悵然間抬頭望去,只見到牛郎星依舊閃爍,亘古光華不變;我的哀愁啊,就漸漸不那麼明顯。
作者信息
徐凝,約公元八一三年、唐憲宗元和中前後前後在世。字不詳,睦州人。唐分水柏山(今桐廬縣分水鎮柏山村)人。與施肩吾同里,日共吟詠。初游長安,因不願炫耀才華,沒有拜謁諸顯貴,竟不成名。南歸前作詩辭別侍郎韓愈:「一生所遇惟元白,天下無人重布衣。欲別朱門淚先盡,白頭遊子白身歸。」抨擊了當時只重名望,不重真才實學的社會現象。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嘗於杭州開元寺觀牡丹,見徐凝題牡丹詩一首,大為贊賞,邀與同飲,盡醉而歸。後與頗負詩名的張祜較量詩藝,祜自愧勿如,白居易判凝優勝題牡丹詩,為白居易所賞,元稹亦為獎掖,詩名遂振於元和間。至長安,不善干謁,僅游韓愈之門,竟不成名。將歸,以詩辭韓愈,有「欲別朱門淚先盡,白頭遊子白身歸」之句。唐元和中,舉進士,官至金部侍郎。
遂歸里,優悠詩酒以終。(唐詩紀事引郡閣雅談雲:「官至侍郎」,與此全不同。此依唐才子傳)凝所作詩,《全唐詩》錄存一卷。
7.要求描寫七夕的現代詩
《七夕》
你是七月的七,我是初七的七
我們註定在這個日子裡鵲橋相會
任憑時光匆匆,銀漢迢迢
生生世世追隨你,寸步不離
今天,那麼多的花兒都開放了
喜鵲和花兒簇擁著我們,河水輕輕流淌
每一個聲音,都是頌歌,都是真愛的祝福
每一個動作,都是愛撫,都是甜蜜的擁抱
我對你的愛從沒改變過
請不要說你我各在天涯
我們的心都是長著翅膀的天使
更何況還有鵲橋飛渡呢
愛你,是一生的幸福,是我前世的積德
牽著你的手,走過春夏秋冬
而不僅僅是夢里對你千百次的呼喊
《寫給「七夕」》
(一)
這一天
弄筆的夕陽
在晚霞上寫滿詩句
一行飛鵲悄然馱去
墜入銀河
天地間
浮出一道連接符
(二)
謝女的黯然傷懷
檀郎的欲說還休
把塵世間的愛情
在悲與喜的劇本里
反復吟哦了幾千年
最終,泛成一汪遲疑的秋水
在秋日的銀河裡
翻滾,沉浮
(三)
我在江南的月下遙望
你在北國的夜裡倚欄
不知你我,誰將接到牛郎織女的第一滴淚
然後小心翼翼的染成一抹藍
從此,塵世間所有飢荒的眼神
全都蒙上一片溫柔
《七夕遺夢》
(一)
我,常常掰起手指
點數歲月的距離
卻怎麼也算不出
一天,究竟該是多長
在淺草和蘆雪的褶皺上
我變成一尾無齡的魚,企圖
在你落淚的影子里
反復浸泡
(二)
從未改變, 想你
假如想你
僅僅是一種奢望
高雅,傲慢,凄美,悲壯
安靜,迷亂,深沉,蒼涼
10. 農歷七月初七書法應該如何落款
你知道什麼叫落款嗎?就是寫上你的姓名,寫上日期,你願意寫陽歷就寫陽歷,說一些陰歷影響陰歷陰歷,這個有啥好問的呢?你居然是個書法家,就應該知道這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