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山西陵川七夕

山西陵川七夕

發布時間: 2022-09-03 01:22:39

Ⅰ 陵川旅遊景點大全

陵川旅遊景點如下:

1、崇安寺崇安寺

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陵川縣城中的卧龍崗上,居高臨下,俯瞰全城,為陵川大寺之首。歷經重修和擴建,崇安寺現存主要建築為明、清遺物,但也部分地保留著宋、金原作。全寺分為兩進院,中軸線前為山門「古陵樓」,面闊五間,進深六架椽,二層三重檐,彩色琉璃剪邊。

棋子山,古名棋子嶺、謀棋嶺,位於山西省陵川縣六泉鄉西南。相傳為殷商貴族箕子封地。周武王滅商後,箕子曾避居於此,擺布石子,推演天文。棋子山正在成為世界圍棋起源紀念地、歷史文化名人箕子紀念地、當代圍棋文化與賽事活動中心。

Ⅱ 山西民風民俗

山西從北往南,地傑人靈,民風古樸,民俗各異,那可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門,怎可一語而概之?只是擇段講來,大家開心一笑吧。

講故事一:

洪洞民俗:三月三接姑姑

一個神話能流傳下來,是因為它有一個好的故事內核;一個美好的故事,能演繹出一曲千古神話,比如農歷三月三洪洞的「接姑姑」活動就是這樣……

一條彎彎曲曲的汾河,順著山勢穿過洪洞,在低窄的谷底,分割出河東、河西兩塊高地。河東頭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住著娥皇、女英兩位少女。兩位少女的父親叫堯,當時已八十多歲,白鬍子老長,是當時的天子。但天子也有不如意的事,這就是自己六十多歲才生出的兩個寶貝女兒漸漸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堯經過仔細甄別「檔案」,決定對一個叫做舜的青年進行考察。

舜在河西頭住著。河西山丘相連、地脊民窮,舜自然是個窮後生。因為生母早逝,家裡除了小妹,人人都不喜歡他,特別是他的後母和弟弟象,總想謀害他、獨吞家產。他卻毫無怨言,以仁愛之心感化家人。以德治天下的堯了解了這些情況後,不由對身邊的人感嘆道:以仁報毒,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於是決定把兩個女兒都嫁給舜。

在歷山上種地的舜,聽到這個消息後,當然高興的不得了。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堯這個老頭太古板,信奉的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個道理,雖然讓他白撿了兩個美女,卻不給女兒一點陪嫁,就打發女兒去了他家,更不用說給他個一官半職了;而是讓他繼續在歷山上面朝黃土背朝天。舜心裡並沒有什麼不樂意,還是帶著兩個漂亮的妻子在歷山繼續過種地的苦日子。但讓他更沒想到的是,娥皇、女英兩位妻子,雖然出生於皇家,高貴無比,卻並不高傲,除了在妻子名分上也不免俗的爭過大、小外,還是賢慧的很,兩人一過門,就脫掉皇家冠服、換上農家布衣,二話沒說,就和他一道下地幹活、操持家務了,更了不起的是,她們還關心民間疾苦,平時平易近人,急時扶危濟困,幾年過去後,兩人臉曬黑了、手變粗了,和一般農家婦女沒什麼兩樣了,此時的舜,在兩位妻子的幫助下,把他「承包」的歷山治理的井井有條,已成了河西當地冒尖的富裕戶、模範戶。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舜和兩位妻子致富後不忘鄉親,經常幫助周圍百姓,就連當時死活看不上舜的家裡人也和他們搞好了關系,使舜的聲望直線上升,河東的人都願意遷移到河西居住,這時候堯看時機到了,於是就名正言順地提拔舜為接班人,還把他扶上馬,又送了一程……

而河東、河西的百姓,不僅為他們當地出了兩個天子而自豪,更為娥皇、女英兩女下嫁的賢慧所感動,故以其後輩自豪,爭相敬奉。鑒於堯籍羊獬,舜籍歷山,自堯女嫁舜以後,兩地便結成了聯姻親眷。歷山人稱舜為爺爺,稱娥皇、女英為娘娘。羊獬人稱舜為姑父,稱娥皇、女英為姑母。河東、河西兩邊以親戚形式走動,於是洪洞後世就有了三月三接姑姑的民俗,一直流傳至今……

講故事二:山西婚姻禁忌趣談

在民俗中,婚姻是合兩姓之好,人生歷程中最重要的大事。婚姻的好壞,對於當事人的一生幸福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婚姻的禁忌頗多。比如中國古代有同姓不婚的禁忌,特別是亂倫禁忌在世界各國都非常嚴格。在中國人眼裡,亂倫不僅傷天害理,且為禽獸不如的行為。再婚禁忌也很嚴格。這里我們只談常見的有關婚禮方面的一些禁忌。

相親時如有盆碗等物摔碎,被認為是十分不吉利的,說明二人無緣頗為忌諱。打碎器皿有分、碎、爛、折的表述,而這些語言對於婚姻,對於生命均非好事,故其他一些莊重正式的場合,人們都有此忌。

晉南聞喜在結婚的當日,男女雙方在飲食中忌帶葷、不準吃豬肉,據說如果吃葷兩人便不能白頭偕老,中途夭折死亡。而河津一帶卻與此恰恰相反,結婚當天必須殺豬並以豬頭祭祖宗,供奉於祖宗牌位前。同時,還要用掃帚蘸著豬的熱血在洞房的牆上劃幾個「十」字,有辟邪之意。

在晉中一帶,新郎到岳父家迎接新娘時,一定要「偷」一個茶杯,所謂偷,就是女方看見也不能說,茶杯是一定要讓新郎帶上的,且必須完整帶回,不得破損。否則,對於新郎新娘的婚姻有某種不祥的預兆。這里似乎是說日後待新娘要象對待這個杯子一樣,小心愛護,好好照顧,珍惜珍愛。

在汾陽,新郎不偷茶杯而要輸兩個水碗,當地俗語叫做zhunzhun,因為有「偷兩 zhun zhun,快抱孫孫」之說,所以偷碗被賦予了抱孫子的含義。

新娘離開娘家時,過去要坐轎子,在雁北和呂梁的山區中人們常常乘一種頗有特色的「騾馱轎」,坐轎子是一定要掛上弓、箭和鏡子的,現在這些習俗都已逐漸消失。但在很多地方,母親還是要給女兒一面銅鏡或現在樣式新穎的鏡子帶上。它的用途並非用來梳妝打扮,是為了在路上避邪驅凶的。

山西很多地方,接新娘時,新郎往往要送一幅墨鏡給女方戴上,似乎是取代了以前的紅布蓋頭。而新人來回最忌走自己已走過的路,以避走回頭路之嫌,當然也不能走辦喪事人走過的路。

蓋頭與墨鏡的作用都是避免與鬼神等不祥之物直接面向。婚禮隊伍也怕中途通上如狗群打架,瘋人病人等,怕沖了「花套」與喜慶,是不吉利的徵兆 。碰上了是要倒霉的 ,以後不是妻死便是夫亡,要不就是多災多難。這是任何一個結婚人家所不願意看到的。結婚這一天也忌諱談論什麼與死、病有關的事情,也忌天氣時陰時晴,人們總是把這些事情聯想到婚姻的命運。

在一個村子裡如果有兩家辦喜事,人們都忌落在後面。因一般再婚者山西方言稱後婚,所以不願意落個「後」字。而且也忌兩結婚者相遇,偶而相遇則要交換所戴的鮮花或者手絹,這樣才算吉利。

晉南一帶,對於相同時間里村裡同時舉行婚事和喪事是極力迴避的,辦喜事者尤為不悅。迎親的隊伍也忌途中遇上諸如十字路口 、水井 、碾子、石頭等物,如果避猶不及,則須用紅布蓋住,或用白石灰劃線圈住。

而在呂梁、汾陽一帶,迎親隊伍如果在半路與送葬隊伍相遇,對於結婚者來說還是個好兆頭,是吉利祥和的。也許是紅白喜事都是喜吧,人們並無此忌,雙方互扔鋼嘣兒以示招呼。

新娘下轎後,有屬相相剋的人都要迴避,以免對人對已之不吉。在五台縣,廚師們還要把菜刀插入菜板底邊,鎖起廚房,全部迴避。據說,廚師是新娘下車時相犯的主要對象,而菜刀更是不可示之於外的。此外,在新娘被接到婆家後,要在嫂嫂的陪伴下更換所有的衣服,換下來的衣服一般不再穿著回娘家,特別是鞋子是絕對不能再穿回娘家去,否則對於娘家兄弟極為不利。這似乎可以作為「嫁出去的女兒,撥出去的水」的注腳。

更多詳情:http://www.chinaqing.org/bbs/dispbbs.asp?boardid=82&Id=15543

五台山【填倉節】 民俗節日。分小填倉與大填倉兩個節日。小填倉在正月二十日,大填倉在正月二十五日。不少村莊,如今不分大小,在正月二十三日一並過填倉節。民謠有「過了年,二十三,填倉米面作燈盞。拿箕帚,掃院牆,拾到蟲蟲驗豐年」。填倉節,民俗要在院內或場面打灰窯。用簸箕盛草木灰.用棍棒均勻敲打,在地上撒畫出三環套或五環套圓圈,意為糧倉或者糧囤。講究的人家還要在灰窯旁邊撤畫出耙子、掃帚,甚至扇車等圖案。小填倉日的灰窯,象徵夏糧豐收,要在圓圈中心放置少許小麥。大填倉日的灰窯,象徵秋糧豐收。圓圈內則放玉米、穀子、高梁、豆類等。然後用磚石將糧食蓋住,稱為壓倉。再將鞭炮點燃,在圈內爆響,取意糧食爆滿糧倉。填倉節。民間習慣蒸莜麵窩吃,取其形如糧囤。如果民家娶有新媳婦,新媳婦要親手將一些莜麵窩放置糧倉。填倉節,民俗講究喜進厭出,囤里要添糧,缸里要添水,門口放些煤炭以鎮宅。舊俗農民賣糧,忌在此 日。糧店收購糧食卻喜在此日,事 情往往就是這樣矛盾。至今,一些 上年紀的城市居民,仍習慣在填倉 日購買米面。填倉節,晚問習俗點 燈以祀倉神。凡是與飲食有關的地 方均要置燈。俗稱「點遍燈,燒遍 香,年年糧食填滿倉」。夜深人靜 時,大人小孩均要端著燈籠,在院 內各處牆上尋找各種復甦的小蟲 蟻,俗稱為「填倉蟲」。發現的越 多,兆頭越好。

五台山六月騾馬大會農歷六月
六月大會由來以久,是當地最有名的古廟會,早在隋唐時期就已初具規模,清代達到高峰。舉辦地就在五台山所在的台懷鎮,歷時1個月到40天,會上的主要交易品是大牲畜。
農歷六月,原本是五台山大法會的時節,後來周邊的農民紛紛趁此時機,到這里來進行牲畜交易,以後漸成規模。屆時,交易牲畜的農民、朝山拜佛的香客居士、旅遊觀光的中外遊客、做買賣的四方客商都雲集於此,最熱鬧的時候台懷地區聚集有十四、五萬人,當中還穿插有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
【中元節】 民俗節日。農歷七月十五日,道教稱為中元節。中元節的源頭,應與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祀有關。道教盛行後,附會傳統,創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據說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賜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解厄。七月十五日,民間除上墳外,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後土廟祭祀。定襄一帶,習慣將麻、谷懸掛門首。中元節,佛教稱盂蘭盆節,對民俗活動影響更盛。詳見盂蘭盆節、麵塑節、放河燈條目。

跳布扎農歷六月十五前後
起源於西藏,是五台山黃教每年舉行的重大佛事活動。在活動前一天,寺內喇嘛就開始念護法經,跳金剛舞,在菩薩頂「鎮鬼」;十五日,百餘名有身份的喇嘛走出菩薩頂,穿街繞巷,最前邊架著彌勒菩薩像,其後大喇嘛坐轎,二喇嘛騎馬,其餘僧眾吹奏廟堂音樂,浩浩盪盪的往羅目侯寺去「跳神」;十六日,又在菩薩頂「斬鬼」,大二喇嘛穿戴皇賜服飾,外列僧人頭戴面具裝扮28宿,就地畫圓,按圓行步,並輔以身形手勢。通過此活動以驅除邪惡,迎來吉祥安泰。

代縣城關秋季物資交流大會農歷七月
代縣趙杲觀古廟會農歷七月初一
鹿蹄澗村古會農歷三月初九
陽明堡古會農歷三月十七

Ⅲ 焦作名勝古跡 風物特產 民俗風情

首先介紹下焦作的名勝古跡:

一、焦作市
1、昭惠王行宮
在焦作市山陽區百間房鄉李貴作村東北。廟建於北宋政和年間(1111-1118),殿宇巍峨,清順治、嘉慶、道光屢有修復。大殿是一座元代木結構建築,雄偉壯觀,坐北朝南,面闊8.54米,進深6.44米,單檐懸山頂。結構基本上保存了元代木結構建築特徵,且保留了部分元代以前的構件。該殿是河南省元代木構建築中純度較高、時代較早、具有重要文物價值的一座。
2、老萬庄金代壁畫墓群
在焦作市西北郊老萬庄村西的向陽山坡上。地面現存石羊、碑座遺跡。1973年發現墓葬,後發掘清理其中3座。均為金代仿木結構磚砌壁畫墓,平面呈八角形,穹窿頂,以彩繪木棺作葬具。墓壁上滿繪大型人物彩色畫,三號墓正北壁繪頭戴展角巾,身穿朱紅圓領長袍,端坐椅上,似為墓主人,余者皆為男女侍從形象。其中二號墓出土的彩繪木棺,外觀精巧別致,距今700年左右,保存基本完好,棺板上有4幅人物故事畫。
3、山陽城
在焦作市東南4公里牆南村的北側。地處太行山麓,北面靠山,南臨黃河,丘陵起伏,地勢險要。城為不規則的長方形,周長約5公里,九門九關,城牆寬14-16米,殘高4-6米,夯築而成。秦時長信侯曾居此。東漢末,曹丕篡位又封獻帝於此。城址猶存,城北尚有獻帝冢。
4、許衡墓
在焦作市西南5公里的許氏墓群中。墓群佔地600畝。神道南有敕建牌坊一座,過坊建高大碑樓一幢,內立乾隆御祭碑一通。再北又一高大碑樓,內立歐陽文撰神道碑一通。碑樓與牌坊兩旁,有石獅、石虎、石羊、石馬、石人共5對。碑樓後有磚築享堂3間,內置石案。過享堂即許衡墓冢,高9米,冢前立石碑一通,上題「元儒許文正公之墓」八字。墓前兩旁排列手捧笏板石翁仲兩對。墓區蒼松參天。許衡(1209-1281),宋元之際學者,河內(今沁陽)人。
二、沁陽市
1、天寧寺三聖塔
在沁陽市區內。金大定十一年(1174年)建。塔門南向,平面方形,下為石台座,共13層,高約30米。塔內設塔心室和環轉的梯道,梯道兩側施須彌座,其上設佛龕多處,頂為穹窿頂。這種密檐式方形磚塔,外形與唐代同類型磚塔相似,內部結構又與宋塔類同,別具一格。
2、懸谷山摩崖造像
在沁陽市區西北45里懸谷山貞谷寺東北崖壁上。有洞窟兩處,佛龕6個。第一、二龕均雕一佛二菩薩。此二龕造像均為唐代以後作品。第3龕內為一立佛,可能為宋代雕刻。四五兩龕並列,東為一佛二菩薩二力士,西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均為唐代作品。第6龕門為壺門形,內雕一佛二菩薩,亦為唐代造像。第一洞窟在第3龕之東,為擬雕未成之窟。第二洞窟長方形,穹窿頂,雕像多殘,後壁龕內的雕刻可能為明清所刻,洞壁上滿雕小佛龕。
3、清真寺
在沁陽市內自治街。俗稱北大寺。建於明代,清代重修。為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伊斯蘭教建築。前有廈殿,面闊3間,單檐歇山,藍琉璃瓦覆頂,建於清嘉慶年間(1796-1820)。後為客庭,面闊3間,綠璃璃瓦覆頂,建於清初。客庭四隅有4座講堂,均為清末單檐硬山建築。客庭後的大拜殿為長方形,綠琉璃瓦覆頂,此殿為清代建築,保留少許明代構造。拜殿後為主殿,挺拔高聳,頂部所有構件均為藍琉璃質,殿內不用樑柱。其北有女寺一座,雖為小型建築,但平面布局保存較好。
三、孟州市
1、韓愈墓
在孟州市城西韓庄村。此地北望太行,南臨黃河,是一片丘陵地帶。墓冢高大,有磚石圍牆。翠柏蓊鬱,棗樹成林。墓前有韓愈祠。韓愈(768-824),號昌黎,河陽(今孟州南)人。唐代文學家。
四、修武縣
1、勝果寺塔
在修武縣城西南隅。塔東向,平現呈八角形,為九級樓閣式磚塔,高26.15米。塔身每層高度均勻遞減,其寬度逐層收斂,使整個塔身輪廓呈拋物線形。各層檐下均用仿木結構的斗拱裝飾。其特點是塔外形呈八角形,塔心室則為六角形,向上攀登的梯道,不僅施於塔內,還沿塔身外壁進入相鄰塔門,拾級登高,直達塔頂。
2、馬坊泉
在修武縣城東北10公里的馬坊村。南北長390米余,東西寬130餘米。馬坊泉在海蟾宮,雖旱不涸。海蟾宮在馬坊村原真清觀中,因邱長春書《海蟾宮入道歌》而得名。海蟾子為五代時燕劉守光的宰相,名劉操,後棄官游覽名勝居此。真清觀早已無存。現存的海蟾宮為明代建築,清代復修。附近尚有聖井泉、海子泉、龍母泉、吳公泉和馬坊泉合稱五泉。
3、雲台山(☆☆☆☆☆)
距焦作市30多公里。因山頂常有雲霧繚繞,後改名雲台山。全山可分為奇峰秀石景觀等景區。奇峰秀石景觀以茱萸峰為代表,海拔1304米,因峰上遍有茱萸得名。潭瀑景觀主要集中在老潭溝和小寨溝,以老潭溝中的雲台山大瀑布為最雄,落差310多米,為全國之冠、亞洲第二。最秀的是小寨溝山水,小寨溝長1.5公里,兩岸高山聳立,中為峽谷,溪流涓涓,泉、潭、瀑比比皆是,號稱「潭瀑川」。
宗教景觀有真慶宮、萬善寺、元帝觀等,真慶宮在雲台頂下院,建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萬善寺在真慶宮與元帝觀之間,建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6);元帝觀在茱萸峰頂,舊時香火很盛。歷史文化景觀主要集中於百家岩景區,百家岩古稱柏岩,又稱百家言,含「百家爭鳴」之意。魏晉時期,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相與友善游於這里的竹林,號稱「竹林七賢」。現存有嵇康醉劍池、劉伶醒酒台等遺跡,並有唐宋以來石刻多處。盆景峽谷景觀主要在溫盤峪。集溪泉潭瀑於一谷。
五、溫縣
1、盟誓遺址
在溫縣東北武德鎮西張計村。1980年對盟誓遺址考古發掘,發現盟書7000多片,羊骨架坑30多個。該盟書屬宗盟類,其字體書法、體例與山西侯馬盟書相近。遺址南北長約120米,東西寬約70米,過去是個高土檯子。在西張計村西發現一座古城遺址,經勘察南北長約1400米,東西寬約1300米,面積約182萬平方米。據《史記》記載,當為春秋時晉國的州城城址。盟誓遺址在古城東城牆北壁的外側,與古城有密切關系。
2、慈勝寺
在溫縣西北大吳村。創建於五代。原有主殿5座。現存的大雄殿、天王殿為元至元五年(1339年)重建。大雄殿結構精巧嚴密,上覆彩色琉璃瓦,光彩奪目。天王殿西壁的四大天王圖,人物目光炯炯,是研究我國元代繪畫藝術的寶貴資料。大雄殿前的石刻經幢,共13節,高5米,為五代後晉天福二年(937年)建,刻工精湛。大雄殿的匾額,造型古樸大方,書法遒勁,素有「銀鉤鐵畫」之稱。寺內保存有明天順五年(1461年)大鐵鍾一口,重達500多公斤。
六、武陟縣
1、千佛閣

在武陟縣城南大街北端。始建於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重修於清咸豐六年(1856年)。因閣內佛像很多,故名。閣為三重檐歇山十三脊迴廊式建築,面闊5間,進深3間。閣頂用綠色琉璃瓦覆蓋。閣內頂部繪陰陽五行、天乾地支、八卦太極等圖案,為明清時期佛道合一的反映。千佛閣建築高大,氣勢宏偉,雕工精湛。
2、妙樂寺塔
在武陟縣城西南8公里。寺早毀,唯塔獨存,為河南省現存形制最大的五代磚塔。塔平面方形,十三層疊澀密檐式,高20餘米,塔身輪廓略呈拋物線形,巍峨挺拔。塔檐用疊澀磚砌,具有唐代磚塔的建築特徵。塔身南壁2-13層各闢一龕,內置銅佛;其餘壁面,間或辟設佛龕,亦置銅佛。塔心室為方形,每層設樓板和樓梯,現已不存。
3、嘉應觀
在武陟縣城東13公里廟宮村。南距黃河4公里。清雍正初年建。相傳黃河修堤時雍正帝駕臨,扳石填基,故觀前的堤壩至今仍稱御壩。觀內現存殿宇100餘間,皆採用清代官式建築形制,規模雄偉。觀前山門正中嵌石,上刻「敕建嘉應觀」,門周石雕5條奔龍和海水、雲氣等,技藝頗精。門左右有掖門,山門內兩側為重檐歇山式鍾鼓樓,正中為御碑亭。亭內有清雍正二年(1724年)建立的銅碑,高430厘米,下為獨角獸碑座,側刻龍紋。亭後為前殿,其側有配殿4座。前殿之後有大殿,面闊7間,重檐歇山。藍琉璃瓦覆頂,殿檐下層層斗拱相承,殿內雕梁畫棟,殿前月台寬坦,建築雄偉,金碧輝煌。大殿後有禹王殿,面闊7間,重檐硬山,巍峨壯觀。山門外青石基座上,有清代鐵獅一對。
七、博愛縣
1、月山寺和塔林

在博愛縣城北7.5公里太行山麓。四面群山環抱,相傳建於唐代,明永樂三年(1405年),以其山勢似月,定名月山寺。當時規模宏大,分東、西、中三個院落,和尚達500餘名。清乾隆帝曾在此居住數月,賜匾、賦詩並增修寺院。當時寺有八大景、八小景之說。後因戰亂,多已無存,僅有御碑亭2個,碑碣15通和塔林1處尚存。塔林在寺西側,現存明清兩代舍利塔11座,由山下至山上排列長達500米。山頂為蒼公大師寶塔,高約5米。月山寺在我國佛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在國內外頗有影響。
其二,介紹下焦作的風物特產:
有四大懷葯:懷山葯(鐵棍山葯)、懷菊花、懷地黃、懷牛膝;
懷慶府的驢肉
五里源的松花蛋
武涉油茶
武陟縣油茶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特產,在焦作名吃中堪稱一絕,既是飯,又是茶。它是由多種天然綠色食品麵粉、花生、芝麻、豆類、果仁等加上多種天然調料精製而成,具有很高的營養滋補功能。由於它味感純厚、香氣馥郁、濃而不膩、淡而不寡、製作快捷、食用方便、老少皆宜,因而馳名國內外,遠銷亞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
其三、焦作的民俗風情
其實民俗風情焦作的和北方其他地方的基本都一樣。

Ⅳ 陵川縣景點

王莽嶺風景區、鳳凰歡樂谷、棋子山、錫崖溝、黃圍山等。
1、王莽嶺風景區:王莽嶺險峰幻疊、雲海浩翰瞬、息萬變被之為「雲山幻影」。同時日出是一大壯觀,一如泰頂。
2、鳳凰歡樂谷:山幽水清、潭瀑遍布、奇峰羅列、游魚淺翔的世外桃源,是著名的鳳凰歡樂谷自然風景區。
3、棋子山:位於距山西省陵川縣城10公里的侯庄鄉東北,相傳商朝大臣箕子曾隱居在此,因箕子曾觀天授時,擺布石子、推演天文、觀測天象,遂逐漸演化成圍棋。
4、錫崖溝:位於陵川縣境最東端,晉豫兩省交界處,全村217戶人家,840餘人散居在面積為11.5平方公里的山溝里。這里群峰環列、洪壑萬丈,世世代代的溝里人在這幾乎於世隔絕的大山裡繁衍生息。
5、黃圍山:位於陵川縣城東南30公里處。黃圍山長約20公里,主峰海拔1447米,巍峨奇秀、孤峰插天、登頂遠眺,可見黃河。縱觀黃圍靈湫,祖師頂以道觀為主,天橋及宮院以天然洞穴和佛寺為主。

Ⅳ 大家能幫我說說看,山西晉城陵川人怎麼樣呢謝謝啦。

陵川過去很窮,現在不一樣了,民風很朴實的,都比較老實,熱情,也很會照顧家。
你男朋友怎麼樣,那就看你交往如何了。

Ⅵ 陵川王莽嶺景區的景緻

王莽嶺位於山西晉城市陵川縣境內。山之東崖,俗稱天柱關,由高低錯落的56個山峰組成。大者,峰頂可跑 馬,小者狀如筆尖聳立,有「駝鳥峰」、「一柱擎天峰」、「姊妹峰」、「天官賜福峰」、「龍泉寶劍峰」、「蓮花峰」、「仙女峰」等等,巍峨崢嶸。山南部千仞峭壁,如一石削成,「千峰爭攢聚,萬壑絕凌歷」。北部巍岩相迭,青蓮秀出,群峰連綿。仰瞰之間,怪石嶙峋,濃綠淺翠,流泉飛瀑。晴日,千奇百怪的峰岩,青中帶紫,近看山形勾勒分明,遠眺如畫中寫意,朦朧如幻。 王莽嶺壯觀之處,莫過於日出。每逢晴日,峰巒沉浸在魚鱗般茫茫雲海中,從灰濛蒙至五色染雲至金鱗閃耀,一輪紅日冉冉升起,一時間霞光萬道,群山盡染,其磅礴輝煌之勢,一如泰頂。
王莽嶺的山腳下,座落著美麗的錫崖溝,因傳說仙人道士曾在這里冶錫煉丹而得名。在錫崖溝的周圍,有四大山系,東有馬東嶺,西有樺山,南有青峰圍,北有王莽嶺,「四山夾隙之地名曰錫崖溝。因地形險要,無行路之便,溝人多自給自足,自生自滅,偶有壯俠之士捨命出入。」
山之東崖俗稱天柱關,由高低錯落的五六十個山峰組成,大者峰頂可跑馬,小者狀如筆尖聳立,有「駝鳥峰」、「一柱峰」、「仙女峰」、「天官賜福峰」、「龍泉寶劍峰」、「蓮花峰」等等。山南部千仞峭壁,如巨斧削成,自古就被形容為「千峰爭攢聚,萬壑絕凌厲」。北部危岩相迭、青蓮秀出,群峰連綿,仰俯之間,只見怪石嶙峋,濃綠淺翠,流泉飛瀑。
王莽嶺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險絕之境,林海蒼茫,松濤彌耳,整個山上,處處是美景,處處皆可入畫,是影友拍攝風景的絕佳境地。 由於大山阻隔,交通閉塞,這里的美山好水、肥田沃土連自己的姑娘都留不住,遠嫁出山。從1962年至1991年全村830口人苦戰三十個春秋,在頭上壁立千仞、腳下萬丈深淵的懸崖峭壁上,用鋼釺、鐵錘鑿出了一條7.5公里長的「掛壁」公路,譜寫了一曲人與大自然抗爭的英雄壯歌,創造了人間奇跡,成為罕見的人文景觀。
在人們驚嘆「錫崖溝精神」的同時,發現這里還是一個神話般的世外桃源。在錫崖溝的大山谷中,從北到南分布著17個自然村。溝內阡陌縱橫,氣候涼爽,雞犬相聞,民風淳樸。清一色紅石板壘成的屋子、籬笆牆、水轆轆、石碾子,詩一般的田園風光,清新宜人。壯美的山川與優美的歷史傳說,使人流連忘返。

Ⅶ 太行山脈哪段漂亮

您好,我是小張旅行記,關於您「太行山脈哪段漂亮?」的問題,我的答案是太行山河南段最漂亮,下面將介紹四個河南段太行山的著名景區:

1.龍潭大峽谷

龍潭大峽谷景區位於河南省新安縣境內,是國家級5A級景區、世界地質公園,像是一條東西橫卧的巨龍,而且峽谷內處處以龍的傳說為宗,因而得名龍潭大峽谷。龍潭大峽谷是一條由紫紅色石英砂岩經流水追蹤下切形成的U型峽谷,全長12公里,谷內嶂谷、隘谷呈串珠狀分布,雲蒸霞蔚,激流飛濺,紅壁綠蔭,懸崖絕壁。其中,經過十二億年的地質沉積和260萬年的水流切割旋蝕所形成的高峽瓮谷、山崩地裂奇觀,堪稱世界一絕,人間少有。峽谷享有「古海洋天然博物館」、「黃河水畫廊」等美名。景區內的水往高處流等六大自然謎團、五龍潭等七大幽潭瀑布、絕世天碑等八大自然奇觀,令人驚嘆不已,流連忘返。

2.雲台山

中國雲台山風景區位於河南省焦作市的修武縣境內,既具備了北方山的雄偉,又具備了南方山水的靈秀,小寨溝之稱。她屬於「北方岩溶地貌」是首批世界地質公園、5A景區,也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面積190平方公里,含泉瀑峽、潭瀑峽、紅石峽、子房湖、萬善寺、百家岩、仙苑、聖頂、疊彩洞、青龍峽、峰林峽等十一大景點。此外,這里還有亞洲落差最大的瀑布雲台瀑布。

3.八里溝景區

八里溝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新鄉輝縣境內,總面積109平方公里,屬典型的南太行風光,它也是國家級5A級 旅遊 景區和國家地質公園。她薈萃了太行山水精華,集奇、險、俊、秀、幽於一谷,有七大險谷、三十六奇峰之說,處處皆有神秘奇異之感,被園林專家譽為「亞洲一絕」。這里森林覆蓋率達90%,有「天然氧吧」之譽,主要景點比較多有山門廣場、一線天、紅石河景區、老子佈道、玉皇宮、始祖殿和八里溝大瀑布等。

4.太行大峽谷

太行大峽谷位於河南省安陽林州境內,國家級5A級景區谷風景區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總面積225平方公里,其植被覆蓋率為90%,有天然氧吧之美譽。峽谷兩岸為典型的嶂石岩地貌,台壁交錯、谷幽峰奇,形成氣勢恢弘的大峽谷風光,境內斷崖高起,群峰崢嶸,陽剛勁露,蒼溪水湍,流瀑四掛,峰、巒、台、壁、峽、瀑、嶂、泉,姿態萬千,是北方山水風光的典型代表。核心景區包括:泉潭疊瀑桃花谷、百里畫廊太行天路、太行之魂王相岩、原始生態峽谷漂流、人間仙境仙霞谷。

太行山素來有八百里太行八百里景的美譽。習慣上,人們把太行山分為三段,即北太行、南太行和西太行。大體上說,位於河北省境內的部分,叫做北太行,位於河南省境內的部分,叫做南太行,而西太行,則位於山西省境內。南太行由於和與北太行相比更靠南以及自身獨特的山地地形的原因,使得太行山河南段出現了很多著名風景區。《中國國家地理》也曾經說過: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給了河南。

綜上所述,我認為太行山景區河南段最漂亮,當然了,這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個人建議,從河北保定阜平縣上太行山到古長城嶺這一段。有時間的話就順路往河南方向走走吧。這段路上沒有什麼大型的酒店,但是想入住一個干凈的賓館的還是很容易找到的。

你好,我是龍城西子,我來回答你「太行山哪段漂亮?」這個問題。

個人認為:南太行最漂亮,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晉東南、冀西南、豫西北地區。這里的 旅遊 景區非常多,也非常的漂亮。

南太行由於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這里的景區非常聚集,有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太行山大峽谷;有眾多的國家5A級 旅遊 景區且非常著名。 如:山西壺關縣太行山大峽谷;河北邯鄲市媧皇宮景區;河南林州太行大峽谷,河南洛陽龍潭大峽谷,河南洛陽重渡溝、雞冠洞,河南洛陽白雲山景區,河南焦作雲台山風景區。

南太行的美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南太行除了地理位置優越,還得益於這里的水好。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太行山地處華北黃土高原地區,很多地方缺水,而南太行不缺水。有水的地方就非常美。

2,南太行不但山好水好,這里的雲海奇觀非常壯觀。 山西、河南好多景區都有非常不錯的雲海觀賞地。

3,南太行的 旅遊 景區有很多經典的神話故事。 如:愚公移山等等。

4,南太行還有著名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公路,錫崖溝掛壁公路。郭亮掛壁被稱為「世界最險要十條路」之一、「全球最奇特18條公路」之一。

綜上:

八百里巍巍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給了河北、山西、河南的南太行,南太行獨得了上天的恩寵,故也被稱為「太行明珠」。所以整個太行山的南太行是最漂亮的。

太行山在河北境內叫做北太行,在河南境內叫做南太行,在中國地理雜志中,有這么一段話:太行山把它最美的一段給了河南!

毋庸置疑,太行山段,屬南太行最美!

每年的七八月份,太行山山清水秀,泉水叮咚,清爽怡人,空氣清新!

每年的九十月份,金秋燦爛,紅葉遍布,果子成熟,到處是豐收的喜悅!

美哉,南太行!

好哉,我中原兒女!

太行山山脈段最漂亮的我認為是山西

八百里太行山最美在山西

長治太行山大峽谷國家AAAAA級 旅遊 景區

晉城的王蟒嶺景區、莽河景區等!

走進山西太行山大峽谷,山是凝固的畫卷,水是流淌的詩行,在這里,感受枝芽吐綠的生命姿態,三月,天氣回暖,草木開始萌發,又見枝頭在不經意間吐出新綠,峽谷間400多種天然植物,那自由生長、積極向上的生命姿態,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給您帶來全新的力量。在這里,品味山花爛漫的陣陣幽香,陽春三月的季節,陽光普照,萬物開始蓬勃生長,峽谷間的山花也不例外,初生的花瓣嬌嫩欲滴,踩著春的旋律如約而至,芬芳馥郁,清新脫俗,春日裡最美好的景象莫過於此了!在這里,盡享初春峽谷的悠然時光,春日萬物可愛,連飛瀑也格外得調皮靈動!千丈飛流從峽谷懸壁上飛馳而下,千姿百態,尤為壯觀,水聲清脆,空谷回響,喧嘩著把春天來臨的消息四處傳遞著,給您帶來春意盎然的喜悅!在這里,感受峽谷峭壁的別樣柔美,初春,被植物新綠浸染著的太行山大峽谷,雄渾壯闊之下,反倒多了一份柔美。空氣里充滿著青草的芬芳,滿目的青蔥綠意,陽光透過林間枝葉的間隙,灑落下斑駁的影子,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春日盛景。在這里,體驗如夢如幻的峽谷雲海,峽谷的春天除了漫山遍野盛開的花,翻騰變幻的雲海也是令人嘖嘖稱奇!雲以山為體,山以雲為衣,雲仙霧繞,宛如置身於仙境之中,霧鎖山峰層巒疊嶂,時聚時散,向四周蔓延,形成一幅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雲海大觀,悠然靈動,惹人沉醉其中,難怪大家對峽谷雲海情有獨鍾!

雲台山位於南太行山的南部邊緣,因常年雲霧繚繞而得名「雲台」。雲台山具有獨特的「北方岩溶地貌」,在2001年被評為國家地質公園;除了自然景觀,雲台山還有豐厚的人文積淀,據說魏晉名士「竹林七賢」就曾聚於此。所以,我覺得南太行最漂亮

我認為山西長治太行山脈比較漂亮,長治太行山溝壑縱橫、懸崖峭壁、雄偉壯觀。這里有太行大峽谷、太行天路、人造天河紅旗渠、井底掛壁公路、虹霓瀑布、岳家寨等景點。而且很適合自駕,具有 探索 、探險的旅行體驗。

太行山最美的一段是南太行。

著名的景點有林州的太行大峽谷,紅旗渠,林慮山風景區,新鄉的八里溝,錫崖溝,轎頂山,陵川的王莽嶺,焦作的雲台山等等。南太行有陡崖、絕壁、峽谷、長嶺的特徵,特別是雄壯的斷崖成多級疊加,每級陡然幾百米高,真是巍巍太行!

這里有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的寓言,有血戰太行的戰斗,有掛壁公路、紅旗渠等人間奇跡。這些顯現了英勇剛毅的民族精神,是挺起中國脊樑的太行魂魄。

陳毅元帥有詩雲:太行山似海,波瀾壯天地。山峽十九轉,奇峰當面立。仰望天一線,俯窺千仞壁。外線霧漂浮,內線雲層積……。

太行山脈是我國的重要山脈,也是我國的重要界山之一,我國的山西和山東的名稱來歷都和它有關,太行山以東叫山東,太行山以西叫山西。就這么重要的山脈,它北起北京西山,南至河南與山西交界地區的王屋山,綿延八百餘里,俗稱「八百里太行」。習慣上把太行山分為三段,即位於河北省境內的叫做北太行,位於山西省境內的叫做西太行,而位於河南省境內的叫做南太行。

以上的這三段那段最美呢?要我說那段都美,那段都好。因為我們的先祖們已對此做了定論,所謂的太行八陘就是最有力的明證,根本不需要後人們在喋喋不休地爭論!

太行山,延袤千里,百嶺互連,千峰聳立,萬壑溝深。數千年來,巍峨的太行山一直阻斷著晉冀豫三省間的交通往來,然而在古代卻有這么八條通道,成為穿越太行山溝通晉冀豫三省的咽喉要道。這八條通道分別是軹關陘、太行陘、白陘、滏口陘、井陘、飛狐陘、蒲陰陘和軍都陘,古稱太行八陘。

這以上的大行八陘都涉及到了晉、冀、豫三省的關鍵地段,所以這三省的太行山段都美。根本不存在什麼河南最美!山西、河北差之這一說。

前些年之所以出現,太行山最美地段在河南這一說,究其原因,無它!主要是當山西人還沉醉在開發煤炭資源、河北人懷抱優越地理位置的時候,而河南作為農業大省,資源匱乏,捷足先登先開發太行山 旅遊 項目所致,

現在,由於山西、河北對 旅遊 業的重視,隨著太行山 旅遊 項目不斷開發,這種面貌徹底改觀了, 歷史 的本來面貌又再次出現了!太行山河北段,即北太行還是那樣迷人,太行山山西段,即西太行還是那樣綿綉,兩省絲毫不比河南遜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太行山之所以山美水美,是與山西的無私奉獻分不開的,可以這樣說:山西是創造美的使者。我之所以這樣說,這也與古人們提到的壯美太行八陘分不開。陘,音xíng,即山脈中斷的地方。太行山中多東西向橫谷(陘)。而陘是如何形成的呢?主要是河水。人們常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身居高處的西太行山山西孕育著豐富的水資源,這里的河水長流不斷,綿綿不息,奔流方向就是地處大平原的北太行山河北,南太行山河南,所以通過陘,打造了河南、河北的太行山的美。

下面我向大家分別這幾個省太行山的好去處:

一,太行山(河北段)最美處:

1.九龍峽景區

九龍峽自然風光 旅遊 區位於河北省邢台市邢台縣漿水鎮,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位於太行山中段東麓。面積64平方公里,主峰王帽山海拔1800米。被譽為「燕趙第一景。」享有「太行自然風光明珠」之美譽。

2.蒼岩山景區

蒼岩山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西南50公里,地處井陘縣境內,總面積63平方公里。為中國 歷史 文化名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 旅遊 區、蒼岩山福慶寺做為蒼岩山的核心景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邢台大峽谷

邢台大峽谷是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景區位於邢台市西70公里處,由24條峽谷組成,其中長1000米以上的達8條,是太行群峰中的一大奇觀。

4.天河山景區

天河山位於河北省邢台市,是中國愛情山,中國七夕文化之鄉,牛郎織女傳說的原生地。天河山是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風景區屹立在晉冀交界處的太行山最綠的地方,總面積30平方公里。

5.古武當山景區

武當山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西北的太行山大峽谷深處、回歸自然、科學考察和傳統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景區。

6.京娘湖景區

京娘湖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太行山大峽谷西北部山區的口上村北,亦稱口上水庫。距武安城30人射擊、拓展訓練、遊客中心和四星級天門湖酒店,是國家AAAA級 旅遊 景區、河北省重點 旅遊 建設項目。

7.長壽村景區

長壽村即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太行山大峽谷西北56公里處摩天嶺腳下的艾蒿坪村,因自建村以來,村民少病絕癌紫雲宮、復真觀和「治世玄岳」石坊等。

8.七步溝景區

七步溝景區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太行山大峽谷活水鄉境內。

9.朝陽溝景區

朝陽溝,地處河北省邯鄲市武安管陶鄉朝陽溝村。

10.前南峪生態 旅遊 區

前南峪,位於河北省邢台市邢台縣西部漿水鎮,距邢台市區60公里,素有"太行明珠"之稱,植被覆蓋率達94.6 % ,林木覆蓋率90.7 % ,主要樹種50多種。1995年榮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環境保護全球500佳提名獎,有「太行山最綠的地方」之美。

二,太行山(山西段)最美處:

1.通天峽景區

通天峽風景區位於太行山南端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東30公里虹梯關鄉,橫跨山西、河南兩省交界處,西距上黨古城長治市區50公里。通天峽靈秀壯美。靈在於水,高山平湖、深潭瀑布、溪水潺潺,被稱為「北方小九寨。

2.歷山

歷山位於山西省南部垣曲縣,歷山風景區已開發有舜王坪、皇姑幔、獼猴源、迎客松、白雲洞、東峽、西峽、山迪岩、下川遺址七大景區。

3.大峽谷公園

太行山大峽谷自然風光 旅遊 區(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山西省壺關縣東南部公頃,其中林木面積3287.6公頃,森林覆蓋率高達74.9%

4.王莽嶺

王莽嶺風景區,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古郊鄉境內,因西漢王莽趕劉秀到此地安營紮寨而得名。包括王莽嶺、錫崖溝、崑山、劉秀城四個景系,由晉城市蘭花集團2003年開始經營開發。素有 「清涼聖境」、「避暑天堂」「世外桃源」、「太行至尊」之美譽。

三,太行山(河南段)最美處:

1.王屋山

王屋山位於太行山南端的王屋山,在河南省西北的濟源市,是河南省與山西省的界山。《列子》中著名的寓言大的明代寺廟殿宇。

2.林慮山

林慮山位於林州市西部的一段被稱為南太行林慮山。聞名於世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就構築在磊山的懸崖峭壁中。因此,該風景區定名為「紅旗渠·林慮山風景名勝區」。這里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也是風景名勝區。

3.獼猴保護區

河南太行山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華北地區面積最大的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尤其是太行獼猴是已知世界獼猴類群分布的最北界。

4.雲台山風景區

雲台山位於河南省修武縣境內,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同時又是河南省唯一一個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國家獼猴自然保護區七個國家級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

太行山脈很長,我就去過其中一段,就是位於山西長治壺關的這段太行山大峽谷,集雄、奇、峻、美於一體,位列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是壺關著名的 旅遊 風景區,由青龍峽,紅豆峽,黑龍潭等組成。古詩雲:若非紫團山頂雪,錯把壺關當江南。青山、綠水、峽谷、洞穴、奇峰、深潭、瀑布等為一體,既是國家地質博物館,又是古晉豫通道和戰爭前沿的遺跡遺址,自然風光壯美,人文風光誘人。總之是去了以後還想去,你們有時間等到春暖花開時

可以去領略大自然的美景!

熱點內容
室內花卉景觀 發布:2025-07-01 12:10:09 瀏覽:649
雜交馬櫻花 發布:2025-07-01 11:53:15 瀏覽:86
玉海棠1集 發布:2025-07-01 11:46:00 瀏覽:813
海棠灣灘釣 發布:2025-07-01 11:45:12 瀏覽:721
泡在荷花里的 發布:2025-07-01 11:42:25 瀏覽:710
春日暖櫻花 發布:2025-07-01 11:42:18 瀏覽:724
櫻花啊吉他譜 發布:2025-07-01 11:42:18 瀏覽:847
餘杭櫻花谷 發布:2025-07-01 11:41:36 瀏覽:632
蓮蓬對荷花 發布:2025-07-01 11:26:02 瀏覽:496
荷花怎麼編詩 發布:2025-07-01 11:25:59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