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節炫富

七夕節炫富

發布時間: 2022-09-02 22:17:36

1. 請問七夕的來歷

今天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七夕節,這個傳統節日在年輕一代人心中都有著非常深刻的烙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個節日被不少人賦予了新的色彩,那便是中國的情人節

七夕節對很多人而言,就是情侶之間吃個燭光晚餐,看場電影,送個鮮花,我說愛你,你說我也是,接著開個房。當各種商家、媒體以「中國的情人節」為主題來宣傳和包裝七夕節的時候卻早已忘記了這個從銀河兩岸閃閃發光的兩顆星,到被人們賦予了一個悲歡離合故事傳統節日背後的文化內涵。

七夕,絕對不應該是情人節。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起源於大家所熟悉的牛郎和織女的傳說。

「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關於牛郎織女最早的記載,見於南北朝任昉所著的《述異記》。

在中國古代,七夕與愛情無關。七夕節又叫做乞巧節,乞巧節,顧名思義就是家裡的姑娘向織女乞求心靈手巧。乞巧的方式,不同地區各有不同。穿針引線,小物品競巧是最常見的乞巧方式,也是最早有記載的。《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

漢朝的七夕節,有登樓曬衣的民俗。家家戶戶在這一天,都會把衣物拿到戶外曬。但這習俗到了魏晉卻開始變了味,成了土豪們炫富顯擺的日子。土豪紛紛把家裡的綾羅綢緞晾曬出來,屌絲們自然不意思把地攤貨晾出來。於是,仕族文人開始把家裡的書曬出來。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就描述了有一人「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曬書,自謂滿腹詩書的故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歷代的七夕節也不斷發展演變增添新的內容。文*革時期,傳統節日的文化活動,被斥之為封建迷信。除了清明節以外,所有的傳統節日都被取締。七夕節在內的傳統節日遭受巨大的破壞,承襲上千年乞巧活動被中斷。文*革結束後,傳統節日滿滿地回歸大眾視野。只是,經過的10年浩劫的侵襲,再難重拾舊日的風致。傳統的過節方式,文化生活大眾文化中漸行漸遠,只剩些模糊的背影。

在今天,同是中華文化圈的日本、韓國依舊在存在著七夕節。

七夕的風俗在奈良時代已由中國傳入日本。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把七夕的日子,由中國農歷七月初七改為公歷的七月七日,不過還是有少數地區繼續沿用中國農歷七月初七。韓國的七夕節,和中國大一樣,都為農歷七月七。

值得一提的是,七夕節在日本和韓國都沒有成為情人節,反而保留著最傳統的節日方式。

日韓都延續了乞巧的風俗和習慣,都是在祈求姑娘們能心靈手巧。這一天,日本人用五在詩箋上寫下願望和詩歌,然後掛在院內的小竹子上。在韓國,年輕的姑娘們把瓜果放在桌子上磕頭祈求,讓女人們織布的手藝越來越好。

相較於日韓對中國這個傳統節日的繼承,再看看把傳統節日包裝成情人節的我們,是否感到慚愧呢?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失去的有多少?

2. 我們過錯節了嗎七夕乞巧節為什麼變成情人節了

現代人有一個特殊技能,能把任何節日都當做情人節來過,唯一倖免的恐怕只有七月十五的鬼節了,但我覺得鬼節變成情人節也指日可待,畢竟情人之間說的話,鬼才相信。

七夕源於自然天象崇拜

人類很早就對自然天象產生了崇拜之情,並且孜孜不倦地對宇宙奧秘進行探索,在中國古代,人們把天上的星宿與人間地理一一對應,後來還衍生出了一套完善的觀星文化,用於占卜。

《三國演義》中常常提到某個方位的天空中有將星隕落,對應到人間,相同方位就必定有將領去世。如關羽去世時,諸葛亮夜觀天象,發現有將星隕落在荊楚之地,他就推算出了荊州的關羽會敗亡。

在所有跟占星有關的傳說中,最浪漫的便是牛郎織女了。

從這些風俗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七夕雖與愛情有關,人們也津津樂道於牛郎織女之間浪漫悲情的愛情故事,但七夕節的內涵可不僅限於愛情哦。

當然,任何風俗都會隨著故事的流傳發生演變,不同地區也會根據自己當地的特色,發展處獨特的風俗文化。

如今,七夕發展成情人節,我們大可不必去指摘或反對,因為時代在變遷,我們應當順應潮流,但也千萬不能忘記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風俗文化,因為那都是一個民族永恆美好的記憶。

3. 古人七夕送什麼,古代七夕送什麼禮物

古代人七夕禮物推薦1、送簪子
簪,古人用來插定發髻或連冠於發的一種長針,後來專指婦人插髻的首飾。它常是男子送給心儀女子的首選禮品,女子也常常將之作為定情信物送給情郎。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想念,想念與君絕!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妃呼?!秋風肅肅晨風?,東方頃刻高知之!
古代人七夕禮物推薦2、送同心結
素縷標明純真,而針諧音同貞。 將那絲絲縷縷的錦帶編成連環迴文式的同心結來贈與對方,連綿思戀與萬千情愫也都包含其間。
古代人七夕禮物推薦3、送鐲子
手鐲在古代有許多的稱謂,「跳脫」即是其間一種。古代女人腕上的玉鐲常常背負著盟誓的重託。
古代人七夕禮物推薦4、送香囊
香囊又稱香包、香纓、香袋、香球、佩偉、荷包等等。古人佩帶香囊的前史能夠追溯到先秦時代。由於香囊是隨身之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作為禮品彼此贈送,以表衷曲。

4. 七夕節風俗有哪些

一、祭拜織女

眾所周知,七夕有一個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天上的仙女織女下凡來來到人間,機緣巧合遇到了牛郎,二人相愛,卻遭到王母的阻擾而天河相隔,不能相見。而七月初七這一天便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相傳織女是個心靈手巧、美麗聰慧的姑娘,所以凡間的女子都會在這一天祭拜織女,希望自己也能變得心靈手巧。

少女、婦女們三五成群約好了一起舉行儀式,擺好瓜果祭品,沐浴齋戒,焚香禮拜。然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子前,一邊吃瓜果點心,一邊向織女默默許願,如嫁個如意郎君、早生貴子之類的。大家嬉笑打鬧,一玩就玩到半夜,應該非常好玩。
二、吃美食

每逢佳節吃美食我想應該也是中國的傳統。七夕節也不例外,過節的時候也有自己的專屬美食---乞巧果子,又名巧果。是用油、面,蜜、糖做成的,而且會做成瓜果花草等各種好看的模樣,自己做了端出來吃或者拿出去賣。反正,七夕這天美食是不可少的。

三、供奉小玩偶

供奉小玩偶這個習俗大概是為兒童准備的。七夕時人們會做一些形象各異的小玩偶擺在家裡。最開始玩偶都是用土塑造的,做一些牛郎織女和小孩子的玩偶形象,或者牛啊羊啊的小動物形象。不一定多好看,但是有趣。後來卻越做越精緻,不只用金銀,還有的人做成跟真人一樣高的奇特玩偶。
這個習俗如果放到現代,應該也會很受小孩子歡迎。

四、穿針比賽

七夕節有三大比賽,穿針比賽其中最早開始流行的,大約從漢代開始。在七夕節這天,各家各戶的女人女孩都會有出家門,大家聚在葡萄架下,一邊猜女郎織女相會會說什麼輕言密語,一邊拿出自己的針線女紅。通過穿針的方式乞巧,穿的最快者就是手最巧的。
五、蜘蛛結網比賽

這個比賽咋一聽有點奇怪。這是三大比賽之二。大約從南北朝開始流行。女人們在七夕這天要抓一隻小蜘蛛放進盒子里關起來,放一晚不理他,等第二天早上再來揭開盒子。看誰家的蜘蛛織的網最圓正最密,誰就是得巧最多的人。這大概就是一種趣味比賽吧,把蜘蛛織的網看作女人織的布,網結的越好,布就織的越好。

六、丟針比賽

三大比賽的最後一項是丟針比賽。這項比賽應該是從穿針比賽發展來的。七月七日這天如果是個有太陽的日子,婦女們就回拿碗裝一碗水,各自准備一根小針。大家分別將自己的小針投到自己的碗里,讓小針浮在水面上(讓小針浮在水面其實是有玄機的,似乎是在水面有一層不知什麼做成的膜),然後小針在太陽的照射下會產生影子。大家一起來觀察水底的影子。如果是像花像雲比較好看的形狀,得巧就越多,謂之得巧者。反之,照射出來的影子不好看,便不得巧,表示她是個手拙的人。
七、求子

古時候的婦女不僅會向觀音求子,在七月初七這天也會向織女求子(傳說織女跟牛郎是生活孩子的,還不止一個……)。

怎麼求呢?比如做個小胖娃娃的形象的泥偶擺在家裡祭拜或者在七夕前幾天就種下一些栗米種子、綠豆種子、小豆、豆芽、小花、小草的種子,細心照顧讓他們長出嫩芽,預示著多子多福。

八、曬書曬衣服

曬書曬衣服的習俗在古代非常的流行。有很多小故事都記載了人們在七夕節這天曬書曬衣服的行為。這個習俗很實在,就是把家裡的書和衣服拿出來曬曬。或許一開始只是想去去霉氣,到後來越演越盛卻變了質,隱隱變成了人們攀比炫富的行為,被很多文人鄙視。
九、為牛賀生

還記得牛郎織女神話傳說里的老牛嗎!牛郎織女被王母分開後老牛為了幫助牛郎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將自己的皮揭了下來。人們為了紀念自我犧牲的老牛,變為老牛賀生,表示對老牛的敬重。

十、拜魁星

拜魁星這個習俗其實跟七夕不太相搭。因為七夕其實是個女人的節日,而拜魁星卻是男人們想求取功名而在這一天祭拜魁斗星,祈求能滿腹詩書,高中狀元,官運亨通。

七夕流傳下來的習俗很多,但被我們今人繼承的卻很少。這些習俗有的簡單有趣,有些充滿了童趣,有些又充滿了神秘。今人其實也可以效仿古人讓七夕節充滿樂趣。但是不管怎麼做,最重要的是親人朋友可以坐在一起歡笑打鬧,聊天交友,辛福歌唱。

5. 怎樣看待那些在朋友圈、空間曬紅包的人呢

這種情況太多了啊, 大部分都是過生日的時候曬的,我也在沒辦法的情況下給一個同事發過這樣的生日紅包,這些人真的是比那些群發要紅包信息的人還要可惡。可以理解那些情人節曬紅包的人,但是你過各生日你還曬出來有勁么,特別是把每個人給你發的紅包數目都發出來,你這是讓你朋友圈裡的朋友做對比么?好再繼續給你發紅包?別人給你送上了生日祝福,你道謝就好了,難道一定要曬出來才能可以表達謝意么?今天曬紅包的這位去年也同樣曬過,更有一位朋友計算出了他這一天總共收到了多少錢的紅包,我也是無語了。

6. 七夕節鼎盛於哪個朝代

七夕節鼎盛於宋代。

在現存文獻中,最早出現「七夕節」一詞的在北宋;在宋之前的文獻多稱此天為「七月七」、「乞巧節」、「七夕」等。宋代將七夕節定位國家法定節假日,節日娛樂性及商業氣息突出,七夕節的節日氣氛達到頂峰。

宋元之際,七姐誕的乞巧習俗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

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說明七夕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古代七夕節靚女俊男的過法

一、男子

1、拜魁星

古代的讀書人在七夕節拜魁星。傳說七月七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掌考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在七夕節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遂古代就有了魁首、一舉奪魁等詞語。

2、曬衣曬書

古時七夕曬書曬衣的風俗盛行。據載,漢代曬衣的風俗在魏晉時為豪門富士製造了誇耀財富的機會,也就是炫富。炫耀身穿衣服的材質。《晉書·阮咸傳》中曾描寫過這樣一段畫面:七月七日這天,阮鹹的鄰居曬衣,上面全是綾羅綢緞,光彩奪目。可見,曬衣炫富的行為盛行。

二、女子

1、拜織女

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案前焚香禮拜後,朝著織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女少們希望長的漂亮,找個如意郎君。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

2、染指甲

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七夕節這天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傳說不僅可以年輕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

3、穿針乞巧

這是早期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姑娘們圍坐一團,以五彩絲線穿針,速度快者為巧者。還有喜蛛應巧。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七夕夜,陳列瓜果於庭院中,有蜘蛛結網則得巧,網密得巧多。

7. 女兒送給媽媽七夕禮物媽媽該說些什麼

感謝小棉襖送給媽媽的七夕禮物最好的禮物。
1、女兒在七夕節送給媽媽禮物,媽媽可以說:有一種炫富叫女兒買的,有一種體面叫女兒給的,感謝小棉襖送給媽媽的七夕禮物最好的禮物。
2、或,莫過於我陪你長大,你陪我變老,我的世界因你而溫暖,七夕快樂。

8. 七夕節,你們家有什麼傳統的習俗嗎

種生求子,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9. 七夕的由來及慶祝方式

由來: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牛郎鵲橋相會之時。 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七夕節的乞巧習俗,始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慶祝方式:

一、祭拜織女

眾所周知,七夕有一個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天上的仙女織女下凡來來到人間,機緣巧合遇到了牛郎,二人相愛,卻遭到王母的阻擾而天河相隔,不能相見。而七月初七這一天便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相傳織女是個心靈手巧、美麗聰慧的姑娘,所以凡間的女子都會在這一天祭拜織女,希望自己也能變得心靈手巧。

少女、婦女們三五成群約好了一起舉行儀式,擺好瓜果祭品,沐浴齋戒,焚香禮拜。然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子前,一邊吃瓜果點心,一邊向織女默默許願,如嫁個如意郎君、早生貴子之類的。大家嬉笑打鬧,一玩就玩到半夜,應該非常好玩。

二、吃美食

每逢佳節吃美食我想應該也是中國的傳統。七夕節也不例外,過節的時候也有自己的專屬美食---乞巧果子,又名巧果。是用油、面,蜜、糖做成的,而且會做成瓜果花草等各種好看的模樣,自己做了端出來吃或者拿出去賣。反正,七夕這天美食是不可少的。

三、供奉小玩偶

供奉小玩偶這個習俗大概是為兒童准備的。七夕時人們會做一些形象各異的小玩偶擺在家裡。最開始玩偶都是用土塑造的,做一些牛郎織女和小孩子的玩偶形象,或者牛啊羊啊的小動物形象。不一定多好看,但是有趣。後來卻越做越精緻,不只用金銀,還有的人做成跟真人一樣高的奇特玩偶。

四、穿針比賽

七夕節有三大比賽,穿針比賽其中最早開始流行的,大約從漢代開始。在七夕節這天,各家各戶的女人女孩都會有出家門,大家聚在葡萄架下,一邊猜女郎織女相會會說什麼輕言密語,一邊拿出自己的針線女紅。通過穿針的方式乞巧,穿的最快者就是手最巧的。

五、蜘蛛結網比賽

這個比賽咋一聽有點奇怪。這是三大比賽之二。大約從南北朝開始流行。女人們在七夕這天要抓一隻小蜘蛛放進盒子里關起來,放一晚不理他,等第二天早上再來揭開盒子。

看誰家的蜘蛛織的網最圓正最密,誰就是得巧最多的人。這大概就是一種趣味比賽吧,把蜘蛛織的網看作女人織的布,網結的越好,布就織的越好。

六、丟針比賽

三大比賽的最後一項是丟針比賽。這項比賽應該是從穿針比賽發展來的。七月七日這天如果是個有太陽的日子,婦女們就回拿碗裝一碗水,各自准備一根小針。

大家分別將自己的小針投到自己的碗里,讓小針浮在水面上(讓小針浮在水面其實是有玄機的,似乎是在水面有一層不知什麼做成的膜),然後小針在太陽的照射下會產生影子。

大家一起來觀察水底的影子。如果是像花像雲比較好看的形狀,得巧就越多,謂之得巧者。反之,照射出來的影子不好看,便不得巧,表示她是個手拙的人。

七、求子

古時候的婦女不僅會向觀音求子,在七月初七這天也會向織女求子(傳說織女跟牛郎是生活孩子的,還不止一個。

怎麼求呢?比如做個小胖娃娃的形象的泥偶擺在家裡祭拜或者在七夕前幾天就種下一些栗米種子、綠豆種子、小豆、豆芽、小花、小草的種子,細心照顧讓他們長出嫩芽,預示著多子多福。

八、曬書曬衣服

曬書曬衣服的習俗在古代非常的流行。有很多小故事都記載了人們在七夕節這天曬書曬衣服的行為。這個習俗很實在,就是把家裡的書和衣服拿出來曬曬。或許一開始只是想去去霉氣,到後來越演越盛卻變了質,隱隱變成了人們攀比炫富的行為,被很多文人鄙視。

九、為牛賀生

還記得牛郎織女神話傳說里的老牛嗎!牛郎織女被王母分開後老牛為了幫助牛郎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將自己的皮揭了下來。人們為了紀念自我犧牲的老牛,變為老牛賀生,表示對老牛的敬重。

十、拜魁星

拜魁星這個習俗其實跟七夕不太相搭。因為七夕其實是個女人的節日,而拜魁星卻是男人們想求取功名而在這一天祭拜魁斗星,祈求能滿腹詩書,高中狀元,官運亨通。

七夕流傳下來的習俗很多,但被我們今人繼承的卻很少。這些習俗有的簡單有趣,有些充滿了童趣,有些又充滿了神秘。今人其實也可以效仿古人讓七夕節充滿樂趣。但是不管怎麼做,最重要的是親人朋友可以坐在一起歡笑打鬧,聊天交友,辛福歌唱。

10. 七夕並非情人節,看看古代的七夕文化

在如今社會,很多人把都把七夕當作西方的情人節來過。夫妻、情侶之間都在這里一天你儂我儂,牽著手一起看電影,一起到西餐廳去吃個燭光晚餐,送對方鮮花巧克力,或者是到賓館去體驗不一樣的夜晚。各大商家賣場也在這一天圍繞著「中國的情人節」推出各種各樣的情侶消費,做足了噱頭。可孰不知,七夕在古代我國傳統文化中並非今天所說的那樣,其並不是情人節。
在我國南北朝任昉所著的《述異記》中,就敘述著七夕的最初由來,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牛郎與織女的故事: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也正因為此,七夕節又叫乞巧節,當然這里的乞並非「乞愛情」,而是各家的姑娘向織女乞求心靈手巧。根據《西京雜記》的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對於乞巧的方式,不同地區各有不同。穿針引線,小物品競巧是最常見的乞巧方式。
在漢朝的時候,民間就有在七夕這天登樓曬衣的習俗。在這一天,各家各戶的百姓們都會把自家的衣物拿到戶外曬。不過隨著時間推移,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這個習俗到了魏晉的時候就開始變味了,本事曬衣服的時辰,卻變成了富貴顯赫家族(也即當今的土豪)炫富顯擺的日子。那些有錢的人家紛紛把家裡的綾羅綢緞晾曬出來,可人都是有自尊心的,見到此情此景,那些家徒四壁的百姓們就自然不意思把地攤貨晾出來。所以,在這一天人們也逐漸從曬衣服變成曬書。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就描述了有一人「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曬書,自謂滿腹詩書的故事;在這一天,文人士族們紛紛把自家的書籍拿出來曬,畢竟書這東西再窮的家庭也買得起一兩本。
這個節日經過了千百年的歲月後,也不斷演變、增添新的內容。如今,傳統的過節方式,文化生活大眾文化中漸行漸遠,只剩些模糊的背影。不過,同是中華文化圈的日本、韓國依舊在存在著七夕節。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就把七夕的日子由我國農歷七月初七改為公歷的七月七日;當然,還是有少數地區繼續沿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而韓國的七夕節,和中國大一樣,都為農歷七月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七夕節在日本和韓國都沒有成為情人節,都保留著最傳統的節日方式。 日韓都延續了乞巧的風俗和習慣,都是在祈求姑娘們能心靈手巧。這一天,日本人用五在詩箋上寫下願望和詩歌,然後掛在院內的小竹子上。在韓國,年輕的姑娘們把瓜果放在桌子上磕頭祈求,讓女人們織布的手藝越來越好。
至於七夕這一天到底是應該像傳統文化里的那樣過更好,還是像如今這樣當作情人節來過為佳,這是誰也給不了明確答案的。不過,在新時代萬物革新的今天,我們是否也稍微注意保留古老的傳統文化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

熱點內容
藍天竺花語 發布:2025-07-01 14:48:55 瀏覽:921
情人節陪我的人 發布:2025-07-01 14:25:08 瀏覽:389
情人節復雜 發布:2025-07-01 14:24:09 瀏覽:308
木蘭花海樂園一日游 發布:2025-07-01 14:16:36 瀏覽:622
花藝國家隊 發布:2025-07-01 14:14:38 瀏覽:678
萬馬櫻花府邸 發布:2025-07-01 14:06:23 瀏覽:655
黃天霸百合多錢一隻 發布:2025-07-01 14:06:17 瀏覽:229
牡丹花是哪裡的市花 發布:2025-07-01 13:58:24 瀏覽:316
樂活插花 發布:2025-07-01 13:56:33 瀏覽:651
滎陽孤柏渡櫻花節 發布:2025-07-01 13:48:41 瀏覽: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