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七夕這一天
⑴ 七夕節是哪天
七夕節是每年農歷七月初七。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版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權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1)每年的七夕這一天擴展閱讀:
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古代,七夕節是靚女們的專屬節日。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
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⑵ 七月七是什麼節
七夕節。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是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活動在七月七日晚上舉行,故名「七夕」。民間相傳,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織女牛郎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
由來
人們對牛郎織女自然天象的崇拜由來已久,可追溯到遠古時代。七夕的牛郎織女傳說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追求秩序的古人們不僅將天空規劃得井井有條,還將星宿與地面區域一一做了對應。
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面來說,稱作「分野」。簡單來說,古人就是將天上每個星座都與地上的實體地理區域一一對應,古代分星與分野目的主要是為了配合占星理論進行天象占測。
⑶ 七夕節是哪天,一般怎麼過呢
2010年8月16號,農歷七月初七。
單身的朋友可以這么過:
1.周所周知...七夕的我們可以組回團把電影院座位隔答開...
2.一群人碰到一對情侶就開唱「分手快樂」.
3.去KFC或麥當勞的時候..如果是很多人..一人佔一個座...以不留空座為主..
4.買斷花店的花..在情侶的面前..男的給男的送,女的給女的送..記住,深情款款..單膝跪地..
5.看到一對情侶就從中間走過去..最好是一群人一個接一個走...
6.給那些有主的打騷擾電話…還有通知他們的爸媽捉人去
7.晚上帶著施工用的手電筒去公園,看見情侶就照…電話預定所有如家酒店房間…
8.見到情侶..如果你是女的.就上前拉住那個男的說:你丫跟我今天有事就不陪我了,這特么就是你的公事?(指著那個女的) 如果是男的就向反..
不是單身就跟老公、老婆一起過吧...
⑷ 七夕是每一年的什麼時候這個節日的由來是什麼
中國都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傳統節日也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讓人印象深刻,比如春節,元宵節等,就按目前的日子算,馬上就要到我國的七夕節,七夕節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個節日,那麼七夕節究竟是每一年的什麼時候呢?七夕節這個節日又是怎麼由來的呢?下面就讓小編來介紹一下吧。
我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七夕節的由來便可以體現出這一點,相信當代的有情人,對於七夕節也是非常重視,在七夕節的時候也會互訴衷腸,成全愛情。
⑸ 七夕節是什麼節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⑹ 七夕節是哪一天
七夕節是每年的農歷7月15號,也有人稱這個節日為女兒節。起源於漢朝。判斷之前並沒有七夕節,但是有牛郎織女的傳說。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是後來民間的進一步藝術加工,傳說牛郎跟哥嫂住在一起,因為無父無母,兄嫂對牛郎很不好。兄嫂跟牛郎分家過,只分給牛郎一頭老牛,牛郎與老牛相依相伴。老牛突然有一天開口說話,告知牛郎去邂逅七仙女。就這樣,牛郎在河邊看到七個仙女在河中沐浴,就藏下一件粉色的衣服。這樣七仙女沒有衣服,就不能飛回仙宮,聽了老牛的話。在老柳樹前與牛郎拜天地,結為夫妻,並且給牛郎生兒育女,過上了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而好景不長,天帝震怒,王母娘娘出手阻攔,用發簪劃出一道銀河。而老牛化作一艘船,載著牛郎和子女去追七仙女,可是怎麼也淘不盡銀河水。就這樣,一群喜鵲架起鵲橋,助牛郎與織女在鵲橋上相會。後來王母感動,就允許七仙女每年七夕可以與牛郎鵲橋相會。
⑺ 七夕節是哪一天
農歷七月初七,每一年對應的公歷時間不一樣
⑻ 七夕什麼時候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
七夕節又被稱為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象徵愛情的節日,被認為是中國具有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便成為「中國情人節」。
「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完聚,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真愛唯一,歡聚七夕,有愛就要表達,七夕節記得一定要送禮物給愛人情人,千言萬語不低禮物一份。可以自己親自送,也可以用第三方代送。
禮物可以是鮮花、玩偶、鑽戒、水晶飾品、包包、香水、蛋糕、衣服、紅包等,但有三樣東西不能送,鞋子、傘、鍾表(寓意邪、散、終)。送禮的時間可以是午夜十二點、一大早、一見面。七夕適合求婚和登記,但不太適合結婚,畢竟牛郎織女的愛情有點凄楚,還有是個單日子。
過七夕節
1、約朋友:可以和三兩個朋友約著吃上一頓。再者逛逛街、玩玩娛樂設施。
2、有情侶的一定是要在一起過這個節日了,做些有紀念意義的事情。
3、晚上一起坐在草坪上看星星,順便野餐一下,吹著夏日的晚風,手中拿著薯片可樂。
4、去野外燒烤,欣賞大自然美景。
5、參加狂歡派對,朋友們一起唱一起跳,歡樂多。
6、去海邊玩漂流瓶,將自己美好的心願寄託於大海,隨海浪漂流。
⑼ 七夕節是哪一天
七夕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又被稱為「乞巧節」。
七夕節的由來大多數人對認為是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延伸,是對這種浪漫愛情故事的一種祭奠。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這一天就是七夕節。
俗話說,七月七日又七夕,牛郎織女會佳期。
發展到今天,七夕節其實已經變了味。現在沒有人會再比賽什麼女紅,當然更不會有青年男女跑到南瓜棚子下面去訴衷腸了。不過七夕節這個情人節的地位是穩定下來了,這就是中國的情人節,是廣大青年男女表達愛意的最好機會。
在七夕節這一天,年輕男女互送禮物,約會才是正事。不過雖然形式變了,但是內涵不變,古人只能到南瓜棚下談情說愛,而現在的年輕人的選擇就多了。
⑽ 七夕節是哪一天有什麼風俗 七夕節有什麼風俗特點
導讀:關於七夕,人們會說起情人節,也會說起牛郎織女的傳說故事,七夕在古代最流行的活動是乞巧,最流行的食物是巧果,若是問你七夕節是哪一天有什麼風俗,你能回答出多少內容呢?想知道七夕節有什麼風俗特點,就來瞧瞧我的介紹吧。
七夕節是哪一天有什麼風俗
七夕節是每年農歷七月初七,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傳統節日,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乞巧活動
乞巧活動是七夕節最傳統的民俗活動。乞巧,就是乞求智巧,乞求織女能夠賜給自己技巧,讓自己也變得心靈手巧。
拜織女
七夕節的夜晚,少女、少婦們「拜織女」。少女、少婦們把自己的親朋好友聚集起來,一起祭拜織女。人們在月光下擺上桌子,擺上供品,少女、少婦們齋戒一天,沐浴完畢,大家一起到案前焚香禮拜
七夕夜聽悄悄話
傳說每年到七月七日的夜晚,就會有很多少女偷偷躲到葡萄架下或者瓜棚下,靜靜地聽牛郎織女說悄悄話,如果哪位少女能夠聽到牛郎織女的悄悄話,那她將來就會贏得忠貞不渝的純真愛情。
拜魁星
七夕節這天,女的拜織女,男的則拜魁星。傳說七月七日是魁星爺的生日。魁星爺就是魁斗星,民間認為魁星爺是主管文事的,考試都貴他管,所以很多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就會在七夕節這天祭拜魁星爺,祈求他保佑自己能夠考試順利、金榜題名。有個大家都熟悉的成語叫「一舉奪魁」,也是由此而來。
送巧人
在七夕節這一天,浙江台州地區流行送「巧人」。「巧人」就是一種織女形象的酥糖,然後在頭上、腳上染上各種顏色,俗稱「巧人」、「巧酥」,商販出售時,就稱「送巧人」。在這一天,長輩們都要給孩子們購買「巧人」,希望她們能夠像織女一般心靈手巧。
七夕節有什麼風俗特點
1、穿針乞巧
七夕之夜,民間女子當庭布筵,虔誠跪拜織女星,乞求保佑自己心靈手巧。
2、漂針試巧
少女以盂盛水,放在太陽下曝曬,然後放針在水裡,看形成的圖案如何,預示著是否心靈手巧。
3、種生求子
在七夕節到來的前幾天,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瓷碗中,將長出的芽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
4、染指甲
染指甲是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省諸多縣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俗。
5、洗發
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七夕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傳說不僅可以讓女性年輕美麗,而且還可讓未婚的女子盡快找到如意郎君。
6、接露水
浙江農村,在七夕時流行著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