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情人節
Ⅰ 七七情人節有什麼意義含義是什麼
亦稱「齋七」、「理七」、「燒七」、「作七」、「做一日」、「七七」等。舊時漢族喪葬風俗,流行於全國各地。即人死後(或出殯後),於「頭七」起即設立靈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設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靈止。此俗漢代尚無記載,大約與佛教傳入中國有關,南北朝時已多行之,後世沿而不改。佛教《瑜珈論》謂人死後,在人死此生彼之間有「中陰身」,如童子形,為尋求生緣,以七日為一期,如七日終,不得生緣,則更續七日,至第七個七日終,必生一處,以故有「七七」之期及逢七追薦之俗。一說,人初生以七月為臘,一臘而一魄成,經七七四十九而七魄具;死則以七日為忌,一忌而一魄散,經七七四十九日而七魄泯,此為道教魂魄聚散之說。第七個七日,民間又稱為「斷七」、「盡七」、「滿七」。比較受重視的是頭七、五七與盡七。《北史.胡國珍傳》:「詔自始薨至七七,皆為設千僧齋。」《北齊書.孫靈暉傳》:「(南陽王)綽死後,每至七日至百日終,靈暉恆為綽請僧設齋。」《牡丹亭.遇母》:「空和他做七做中元,怎知他成雙成愛眷?」《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修齋、理七、開喪、出殯,用了四五千兩銀子。」又第四回:「光陰彈指,七七之期已過。」參閱明田藝蘅《春雨逸響》。
治喪後,每隔七天祭祀一次,稱為「做七」、「七七」為最後一個「七」,稱「斷七」。其中「五七」一次最熱鬧,一般請來道士做「五七」道場。親朋好友都到齊,辦「五七」飯。一百日到來做百日祭祀,後每隔一周年祭祀一次「周年」,三年為止。每十年做陰壽祭祀,到百歲為滿。
按照古代的喪俗,靈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據說是希望死者還能復生。三天還不能復活,希望就徹底破滅了。實際上停柩的時間長,是由於當時喪禮繁縟復雜,尤其是天子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隨葬品,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另外,父母死後應該合葬。父死不知母墓,母死不知父墓,都要把死者暫時殯起來,等找到父墓或母墓時再進行合葬。這樣靈柩停放的時間就很難說了。
近代以後,靈柩一般都在"終七"以後入葬。人們認為,人死後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所以要舉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結束。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響。
佛教認為,除罪大惡極的立即下地獄,善功極多的人立即升天,靈魂一般並不能夠馬上轉生。沒有轉生的亡靈不是鬼,是在死後至轉生過程中的一種身體,等待轉生機緣的成熟。所以,人死之後七個七期中,孝屬或親友如果能請僧人來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處。所以,佛教主張超度亡靈最好是在七七期中。如果過了七七期之後,亡靈托生的類別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卻不能改變他已托生的類別了。如果一個人,生前作惡很多,註定來生要托生畜類,當他死後的七七期中,如果有孝屬親友為他大做佛事,使他聽到出家人誦經,當下懺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為人了。而道家也認為超度度亡靈最好是在他"七魄"沒有散盡之前。
"做七"期間的具體禮儀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在廣州一帶,舊喪俗中的第五個七天,必須由外嫁女回來,這一天的費用完全由外嫁女負擔,如果死者沒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孫女來做。人死後的第一個七天、第三個七天和第七個七天,叫做"大七"。在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習俗,就是說在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兒和媳婦們,每人各自提一隻燈籠,在規定的儀式中飛也似地賽跑,爭取第一個跑回家,俗稱"爭英雄",認為這樣死者靈魂能庇佑降福。因為人們認為人雖然死了,但靈魂仍然和活人一樣有情感。
做七一般由女婿主持。在浙江一帶,主持"做七"各有不同。杭州地區女婿來操辦"五七"而在臨安和寧波等地方,則由女婿做"六七"。 在"五七"的前一夜,很多地方都流行搭"望鄉台"。傳說,死者只到那天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就會在陰間里登上"望鄉台"眺望陽間的家室,會見親友。杭州人習慣在台上放置一件死者的衣衫,上面罩把傘。而蘇州一帶的地方,在這一天的五更時分,子女們打開大門向西連續大喊三聲:"某某回來吧!"然後向靈前痛哭,同時端上事先准備好的酒菜,設奠祭祀,叫做"五更夜飯",這個儀式就是"喊五更"。天亮之後,喪家就請店事先用花紙扎一座住宅,門窗、廳堂、庭欄、井灶等十分齊全,給人觀賞之後,用火燒盡,據說這樣可以使死者在陰間有房可住,這叫做"化庫"。現在則把紙糊的家電焚化給死人,好讓死者在陰間也過上"現代化"的生活。到了四十九天,便要做"斷七"。斷七過後就出了孝期,喪家都很看重。親朋好友參加"斷七"禮儀活動。"斷七"這一天,請道士和尚來做道場,美其名曰"保太平"。因為這一次則是為活人祈禱。念經拜懺之後子女們便脫下喪服,換上常服。
在中國南方一些民族中,"做七"期間還有一種"娛屍"的習俗。土家族在留置靈柩期間,每十二天舉行一次隆重的守靈儀式,本村和外村的青年男女聚集在喪家的房屋後,吹拉彈唱,跳喪舞,藉以談情說愛,選擇對象。跳喪舞,又叫做"散憂禍"、"打喪鼓",它是土家族祖先巴人早在兩千多年多年以前發明的一種民族舞蹈,後來土家族的子女們就一代一代地把跳喪舞傳承了下來,流傳至今。人死以後,尤其是長輩百年歸天以後的第一個晚上,喪家就開始了這種跳喪舞的活動。被請的歌師傅一人擊鼓領唱,還有兩人幫和,邊歌邊舞,圍著棺材一跳就是幾個通宵。跳喪舞是要給死者家屬減輕悲痛,解除憂悶,以達到哀而不悲,傷而不痛的目的。 .
Ⅱ 七夕到底是不是鬼節
七夕不是鬼節,鬼節是中元節。
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回、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答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
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道教認為七月半是地官誕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將七月半秋嘗祭祖節稱為「中元節」;
佛教中稱為「盂蘭盆節」。在統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節開始興盛,並且逐漸將「中元」固定為節名相沿迄今。中元節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
七月十四/十五日祭祖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均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2010年5月,文化部將香港特區申報的「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入選,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Ⅲ 求佛教情人節祝福語
願我三世累積的一切善根都迴向與您,惟願您速疾成就無上菩提!願我生生世世都能作您菩提路上的助伴!恭祝新春吉祥如意!
Ⅳ 七月十四是什麼情人節、干什麼的
7月14不是情人節!是鬼節!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鬼節」或「盂蘭盆會」。佛教也在這一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盂蘭會」。盂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盂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中元」是道教的說法: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是「上元」,為天官賜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為水官解厄日。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因此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民間都會准備豐富的牲禮,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農歷七月十五是我國民間的重要的節慶。在古代,民間在這一天以剛收成的新谷祭拜祖先,而佛教的盂蘭盆節,及道教的中元節亦在同一天。又相傳農歷七月是鬼月,在這個月當中間,「好兄弟」們都會來到來人間受人祭拜,由種種的由來融合成今日的「中元普度」。 台灣在中元節這一天,家家戶戶皆殺豬宰羊,准備極為豐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與陰間鬼魂。各地並有許多傳統的普度活動,尤以基隆的中元祭最具特色。
滿意請採納
Ⅳ 七夕的由來傳說
七夕是中國傳統節日,"夕"是夜晚的意思,七夕就是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七夕起源回於牛郎織女的傳答說.牛郎是個放牛青年,織女是個仙女.織女覺得天上沒有自由就來了人間.牛郎在老牛的幫創下,與織女見了面,很快相愛結婚,生出一男一女.可是有一天王母把織女搶走了.當牛郎擔著兩個孩子到天上追織女的時候,王母用她頭上的玉簪劃出一條銀河,這銀河又長又寬,牛郎過不去,他們就這樣分開了.王母只許牛郎和織女每年七月初七見一面.每到七月初七夜裡,成群的喜鵲都飛來給牛郎織女搭橋,讓他們在橋上見面,這就是七夕的來歷.七夕又叫女兒節.在中國北方,有些農村有這樣的風俗:在七月初七這一天,擺上瓜果,向織女乞巧.也就說,希望織女把一手巧藝傳給人間,在民間還有另一種風俗,就是每到七月初七這天。就把新出嫁的閨女接回娘家.伯王母看到新婚夫婦的幸福生活後,強迫他們分開,人們用暫時分離的辦法,避開王母,以求長久的團圓.所以這天又叫進節.因為七月正是多雨的季節,所以七月七也常下雨,人們說那是牛郎織女會面時流下來的眼淚.還傳說這一天如果有人坐在葡萄架下,就能偷看牛郎織女相會的場面和聽到他們的談話.
Ⅵ 佛教對520這個情人節怎樣描述的
沒描述。佛教多少年了。情人節多少年。西方的節日舶來品。
Ⅶ 佛教七夕節祝福語
七夕將至,讓我們一起種下愛情樹,用甜蜜、思念來灌溉,用幸福、快樂做化肥,讓美滿梨、歡樂桃、吉祥瓜、幸福果結滿樹梢,讓幸福傳遞,生活微笑,預祝七夕快樂。
萬水千山總是情,沒有祝福真不行;發簡訊一毛,回簡訊一毛,毛毛痛心;七夕一年,七月七一年,年年祝福;我忍痛再拔一毛,預祝七夕快樂,要是別人我一毛不拔!
金風玉露相逢際,牛郎織女盼七夕,鵲橋兩畔是希冀,心與心跨越阻力,錦綉愛的聖潔炫麗,我似牛郎的孤寂,期盼鵲橋也能搭進你心裡。你可知我戀你,簡訊表心意。
問世間,情為何物?憶往昔,牛郎織女。觀銀河,煙波浩渺。搭鵲橋,咫尺天涯。攬九天,日月星辰。寄此情,地久天長。浪漫七夕,願有情人終成眷屬!祝你幸福!
七夕到了,我想對你說:我不是愛你,而是非常愛你;我不是疼你,而是相當疼你;我不是想你,而是特別想你;我不是一會兒也離不開你,而是一輩子都離不開你!
我相信愛是一種緣分,即使分離也會覺得心醉;愛是一種感受,即使痛苦也會覺得幸福;愛是一種體會,即使心碎也會覺得甜蜜;七夕將臨,願心愛的人快樂幸福!
數的清星星,數不清你給的感動,看得完文章,看不完你給的真情。牽手有多少日月共明,相守有多少風雨兼程,都是今夜的高歌一曲,星月和鳴。七夕快樂與共。
昨夕今夕是何夕?日日夜夜盼七夕!七夕佳期勝除夕,纏纏綿綿在今夕。祝福之情在朝夕,願你快樂心悠夕,愛情甜蜜勝昨夕,七夕快樂不止息!祝情人節快樂!
最絢麗的煙火,不過一剎那;最甜蜜的味道,不過一小塊;最熾熱的誓言,不過一兩句。平淡才是長久,真情值得擁有。七夕將至,最真的情意送給你。
七夕柔情,金秋的風情,攜手共玩旖旎的心情,把所有的煩惱叫停,讓愛與情一起去旅行,波動著人生的天平,讓微笑為你多情,願事業愛情處處雙贏。
發條簡訊告訴你,我要去見你,讓你笑,再告訴你,不是今天,讓你哭.再告訴你,其實昨天我已經來到你身邊,正准備做頓美餐犒勞你,七夕節快樂!
總有一些人牽腸掛肚難以忘記;總有一些日子溫暖甜蜜最為珍惜。從春夏到秋冬,從陌生到熟悉,雖不時時聯系,卻總會惦記你。祝好友:七夕快樂!
相識是最珍貴的緣分;牽掛是最真摯的心動;思念是最美麗的心情;問候是最動聽的語言。在漫長一生中我將所有美麗的祝福送給你,祝你七夕快樂!
如果沒有月亮,我可以不思念你,如果沒有太陽,我可以不牽掛你;如果沒有七夕,我可以不愛你,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怎能忘卻你。
七夕七夕,戀愛時機;牛郎織女,相見佳期;天上人間,纏綿不息;但願老友,抓住時機,選中目標,迅速出擊,看中一個追一個,看中一批追一批!
七夕不偷懶,愛你是必然,吻吻你的臉,投擲感情彈,悄悄把手牽,釋放浪漫煙,愛意來侵犯,霸佔你心田,七夕來臨日,傾聽我誓言,愛你到永遠!
花未開,鳥未叫,也要逗你笑;海可枯,石可爛,不可與你散;到天涯,到海角,也要把你找;大地荒,蒼天老,對你關愛不能少!七夕情人節快樂!
七夕又到,簡訊一條,祝工作順利,快樂每秒,開心常笑,心情愉快身體好,大把大把賺鈔票,沒愛的愛情快來到,有愛的幸福直到老。七夕快樂!
七夕七夕,讓思念棲息,在有你的夢鄉;讓快樂棲息,在你微笑的臉龐;讓好運棲息,在你奔忙的身旁;讓祝福棲息,在你幸福的心房。七夕快樂。
Ⅷ 「七夕節」本為女子祈福的節日,為什麼變成了中國的情人節
說到七夕,人們的第一反應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把七夕等同於中國的情人節。在古代,七夕的確和牛郎織女傳說關系密切,但它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這一日女子會訪閨中密友、祭拜織女、切磋女紅、乞巧祈福,因此七夕又有「女兒節」的稱謂。女性歡天喜地競技娛樂的日子,男子也湊個熱鬧在一旁欣賞,男女定情只是「女兒節」盛會中的副產品。
織女星出現在頭頂的夜空就預示著七月的到來,再加上紡線織布的習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個固定的乞巧、祭祀、求福的時節。至於牛郎織女來相會,那是古代勞動人民在此習俗的基礎上,看到晚上夜空中銀河的另一邊也有一顆相對應的明亮的星星,然後經過天文觀察,發揮自己的想像,編制了一個這樣美麗的傳說。從而將一個七夕乞巧演變成男女相會的日子,反映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
Ⅸ 明天就是情人節了 我問佛 世界上有真愛嗎 佛說是什麼意思
凈空法師---佛家不講愛情,佛講慈悲。迷了的時候叫做愛情,覺悟了就叫慈悲。
1、佛家不講愛情,佛講慈悲。
2、佛法為什麼不說愛,要說慈悲?因為愛裡面有感情,慈悲這個愛裡面沒有感情,它是純粹的理智。
3、慈悲跟世間所講的愛情是一樁事情,一個是覺悟,一個是迷惑。
4、愛情與慈悲在事相上沒有兩樣,在起心動念上不一樣,一個心迷,一個心覺。
5、迷了的時候叫做愛情,覺悟了就叫慈悲。
6、佛菩薩這個愛心叫做慈悲,是永恆不變的,它是理性的,它是心性、真理自然的流露。
7、佛菩薩為什麼能夠舍己為人?慈悲心在那裡推動。
8、世間人帶著感情這個愛是假愛,靠不住,為什麼?它會變化,愛到最後會變成怨家、仇敵,所以那種愛是假的,不可靠。
9、凡夫的愛情,這個愛裡面不平等,這個愛裡面沒有真誠。為什麼沒有真誠?那個愛會變的,靠不住。
10、我們中國祖師大德們常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凈土」。
11、你為什麼在娑婆世界受苦受難,在這里搞六道輪回呢?就是你的愛欲沒斷,這是六道輪回生死的根本。
12、世間人把愛欲看得很重,認為這是正當的,這個都是迷惑顛倒。
13、惟獨佛菩薩看得清楚,知道六道輪回怎麼發生的,就是在這一念錯誤。
14、果然能把愛情看破、放下了,你決定超越六道輪回。
15、念佛,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如果愛情這一關看不破,還是不能往生。
16、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哪裡?就是愛欲不斷。
17、愛情這條繩索捆住你,阿彌陀佛拉都拉不動,沒有法子,一定要把這個斷掉。
18、把愛情斷掉絕對不是絕情無義,跟諸位講穿了,你那個愛情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騙自己又騙別人,虛情假意。
19、怎麼知道是假的?今天愛得不得了,明天又吵架了,後天又離婚了,你看這不是假的嗎?哪裡是真的!
20、許多青年男女在戀愛的時候,多甜蜜!過了不久,變成仇敵,變成冤家。可見得那種愛情不是真的,假的。
21、諸位冷靜去想一想,愛情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就會覺悟。
22、古人結婚是為道義,為人倫,為家族幸福,不是為愛情。
23、現在人結婚是為愛情,愛情是脆弱的,愛情會變,所以婚變的事情層出不窮。
24、有一些人不懂佛法,聽說佛法要永斷情愛,於是乎他就反對了。他說人與人之間要沒有愛情,那還有什麼意思?
25、佛是不是情與愛不要了呢?不是的。你要曉得,他這個「斷」實在是轉變,把情愛轉變成智慧。
26、佛經上常講:「轉煩惱成菩提」。情愛是煩惱,佛教給我們,要把煩惱轉變為般若智慧。
27、般若智慧裡面有沒有愛呢?有。那個愛不叫做愛情,叫慈悲。
28、世間人所講的愛情,都是虛情假意,不是真的;轉變成智慧,那就是真的,永恆不變。
29、一定要轉煩惱成菩提,你才能夠悟入佛法,你才能脫離六道輪回。
30、你看自古以來,中國、外國的文學作品裡面,寫的是什麼東西?都是情與愛,所以他永遠不能夠脫離六道輪回。
31、佛法講「慈悲」,佛菩薩是真正愛世人,他是真正有愛有情。
32、慈悲是真正的愛情,永恆不變。
33、慈悲是從自性真心裏面流露出來的,它那個根源不變,所以流出來的作用、現相也不變。
34、六道凡夫都沒有真心,都沒有真情,也沒有真愛。
35、凡夫那個心靠不住,全是虛情假意,不能相信。
36、你如果相信別人會對你好,那你是糊塗,你是迷惑顛倒。
37、六道凡夫用的是妄心,說的話都靠不住,不要當真,你要當真,決定要上當。
38、你不但不能相信人,對自己都不能相信,為什麼?自己的感情都會變化。
39、今天我對這個人好,明天我又對他不好了,自己都靠不住,還能靠別人嗎?
40、佛給我們講,沒證得阿羅漢以前,別相信自己。自己都不能相信,怎麼能相信別人?
41、這個世間人,全都是虛情假意,全都是用妄心,你要當真,你虧可吃大了!
42、世間種種的境緣,一切人事物,平常看得越淡越好,不要認為看得這么淡,好像這個人絕情寡義,但是往生容易。
43、你愛情太重,往生就發生障礙。
44、你愛情重了,就要搞六道輪回,就要搞三惡道。
45、愛情不是好東西,生生世世害我們;害得這個樣子,還捨不得離開它,這是太愚痴了,一定要覺悟。
46、我們要到極樂世界去,當然要把愛情放下,還有留戀,還有牽掛,還有放不下的,那就去不了!
47、這個事實的真相,你要看破,你從此以後,這一切恩恩怨怨要把它舍棄。
48、不要想愛情,想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就好。
Ⅹ 中國的情人節究竟是哪個有研究的來
中國過去根本就沒有什麼情人節的概念,只是近些年來老外的情人節在中國很火,有些人為了發揚咱中國文化才正好通過牛郎織女的故事提出要過咱中國人自己的情人節! 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也就是中國的情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