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朵花都該
每一朵鮮花都有盛開的理由
「從最後一名抓起,讓每個學生成才」是我們學校的辦學理念。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自主、合作,交流、討論,在課堂上有展示自我的舞台,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兩節《套中人》的展示課,無疑為我們提供了範例。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是新課改的理念。如何體現這一理念,是每位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胡惠敏老師在《套中人》的教學設計中,把課堂還給學生,通過問題設置情境,激發學生的討論興趣,讓學生自主探討,自由交流。通過問題設置,老師在討論中適時點撥、引導,讓學生走進文本,走近人物。通過設置「采訪」主人公別里科夫,使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加深對人物性格的理解。採用小組合作討論,每個小組都有上台展示的機會,不僅模仿主人公的語言,就連主人公的動作學生也能模仿得惟妙惟肖,歡聲笑語充滿課堂。通過展開與文本的對話交流,學生了解了文章的寫作背景,從感受社會氛圍中「審視人物」。師生交流討論,達成了「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可惡之社會產生可惡之人」的共識。而且,在課堂學習中,處處體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民主課堂、和諧課堂。比如,在討論用「產生可惡之人」還是「孕育可惡之人」時,師生都能平等對話交流,和諧的氣氛溢滿課堂。「文學的魅力在於跨越時空去盡情想像,通過想像和各種生命展開對話,從而完成精神的成長。」設置「采訪」情境展開對話交流,就是很好的體現。特別是回歸現實自我,完成精神成長,由文本回歸現實,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對比不同的「套子」,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章思想內容的把握和文章主旨的理解,體現出語文的人文性和經典文學的永恆價值。李麗老師在《套中人》的教學設計中也體現了這一方面。同樣是外國短篇小說,歐亨利的《最後的常春藤葉》歌頌的是主人公貝爾曼「犧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而契訶夫的《套中人》卻是諷刺、鞭撻沙俄社會對人性的扭曲和摧殘。這樣,就中外短篇小說的對比研討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拓寬知識視野和思維空間。
「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新課改的背景下,語文課時減少,課堂容量加大,這對每位語文老師「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造優質、高效課堂,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無疑是一條好路。與此同時,老師如何設置問題、如何引導學生,值得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探討。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精通教材、精研教法,還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規律,考慮到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教師採用怎樣的教法、學生通過怎樣的學法會更有效,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同時,對每堂課及時進行「教後反思」,不斷總結、改進。當然,也不能忽視了「課堂語言」,比如,「三講三不講」,採用怎樣的語言表達適合學生的知識接受和思維拓展,在備課中都值得考慮。
教學改革需要長期的探索,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創新,才能提升教學藝術。「每一朵鮮花都有盛開的理由」,讓我們為每一朵鮮花的盛開提供肥沃的土壤和豐富的養料吧!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天晴了,花兒朵朵綻放……
⑵ 高中作文 每一朵花都有開放的權力 內容合適就行:-)
為任教的班級太多,所以總感覺力不從心,有人建議我應該抓住重點,那樣會更有方向、更省事,於是我趁周末把作業本帶回家來分析學生的情況。拿著70本作業,翻來翻去,卻覺得沒有一個是該被放棄的,有的學生確實很不聽話,上課不聽講、課後不好好完成作業,可是當我提筆打算把他列入「黑名單」時,內心卻覺得自己太殘忍,終歸還是下不了手,這樣一來自己更是迷茫,到底要怎樣來提高班上的總體成績?
困惑中,我想起了大學時的一幕,記得那時討論課前老師總是要幾個同學去發言,隨便我們說什麼。輪到我發言的那天,我剛好看了一篇寫某某老師為了自己的學生而忽略自己的孩子,文章大力宣揚這種「敬業」精神,當時我看了很反感,就在上課發言時說了我的看法:「一直以來都只聽說某個好老師像關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自己的學生,怎麼就有這么多『好』老師為了學生而不顧自己的孩子,更不理解的是還有那麼多人去贊美這種『精神』,而這一切在我看來,卻覺得很不真實,即使是真實的,那麼我也會覺得很不可取,因為我很質疑一個連自己的孩子都照顧不好的人面對眾多的學生時會是個好老師嗎?身為父母的人民教師,更應該懂得,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一樣,都是要培育的花朵,而每一朵花都有綻放的權力。
」
回歸到所有的學生,每一個都是爸爸媽媽的希望,又有哪一個不是需要培養的花骨朵呢?又能放棄哪一個?或許我應該做的是花更多的時間去引導學生,幫助他們找到正確的方向才是我要的方向!
⑶ 每一朵花都會綻放800字,以書信的格式寫
每朵花兒都有開放的理由,每朵花兒也有自己綻放的季節,不要因為花期不到就對它失去悉心照顧的耐心,甚至徹底放棄它! 我們應該堅信,每一朵花都有專屬於自己的季節,現在的暫時沉寂,並不代表它不會開放;其實它們 在積蓄著力量,等待著自己季節來臨。我們被大家親切的稱作園丁,難道不正是因為學生是開放在未來祖國大地上的花兒朵朵嗎?在座的同學們都是老師眼中最美的花朵!我今天講座的題目是:每朵花兒都有自己的季節!
我的教育格言是「沒有天生的差生,只有方法不到的教育"。這是我參加工作一段時間後總結出來的,特別是教改以後,同時我們班的學生也給我證明了這一點。在她們的成長過程中,我不斷能看到了他們的閃光點,看到了她們前進的步伐,這也更堅定了我如此教育學生的理念。或許好多老師會說:「盡管你使勁渾身解數,有些學生就是教不會」。這是每個老師都會遇到的問題,那我們用什麼信念來支撐自己教育事業的進行?我們用什麼方法來培養每位學生求學終身的激澎湃情呢?我們用什麼態度對待我們的每一節課?那就是堅持一個信念:相信花開。
就我們班而言,現在的班級是我從三年級下學期開始接的,那時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行為習慣都不是很好,見了老師不聞不問,同學之間不能和睦相處,經常打架、說臟話,更別說全部能按時完成作業了。 因此 我讓表現不好的學生們從完成最基礎的作業開始,如果有困難就個別輔導。為了弄清各個同學的實際情況, 作業大部分我都面批。一段時間我發現了班裡好多潛能生,課堂提問也是以潛能生為主,通過他們掌握知識的情況來判斷其他學生。讓他們形成榜樣效應,帶動其他同學學習的積極性。我不想丟掉任何一個學生,不要求他們步調一致,但嚴格要求他個個都有進步,日日有進步,在各方面一個都不能少!在行為習慣方面,我從點滴教育抓起,一發現問題就抓住機會教育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指導,大部分學生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有一個學生 ( 聞婧 ) 給我的印象最深,有段時間她每天第一個到教室,最後一個離開教室,上課聽的很認真,而且經常找機會和我交流,不僅學習上有了明顯的進步,生活上也很懂事,感覺一下子長大許多。所以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輕言放棄任何一個,都是教師的良心不允許的。就算永遠是表現平平的一個學生,我們也得幫助他們有相應的素質、教養,讓他在這個世界上做一個尊敬他人,受他人尊敬的人。
到了四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基本沒有什麼大問題。在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通過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們對學習產生了濃厚了興趣,這是在學習上。在班級管理方面,我也運用了這種形式,把權利放給學生,班裡的一切都有學生管理,包括學習、衛生、紀律、生活等等,都安排負責人。比如,在學習上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先找學習委員,實在解決不了的就小組討論,如果討論後沒有結果的再找我。特別是當老師不在時,學習委員就組織同學們共同學習;在生活方面有困難的先由生活委員來解決。在這期間,我也經常給班幹部開會,第一是對他們進行更進一步思想品德教育,讓他們起到帶頭作用,第二,是了解班裡其他學生的狀況。用這種方法不僅鍛煉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在這種方式下,他們會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因此成績就在不斷的提高。最重要的是班長的選用,要選一個受絕大部分學生崇拜你的學生。還要不定期的更換班幹部, 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特長。在這種環境和形式下,膽小的同學上課能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了,懶散的學生積極性也提高了,還有個別成績差的學生進步了,這讓我很驚訝,也為他們有這樣的進步而感到高興。和我搭班的老師也對他們的進步傾注了不少心血 ,她們工作認真負責,我要代表同學們感謝她們!學生們現在年齡小,現在預示不了將來,但現在的教育卻影響著將來。
反過來說,我們相信花開,但也不能任其自由生長,我們還的幫助他們施肥、澆水、除草、修剪,那就是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養成教育非常重要,特別是低段學生。有這么一句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它是我國流傳已久的諺語。這可能就是現在早教如此 的緣故。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們應該多培養學生的優點,多幫助他們改掉缺點。在此過程中需要培養的優點和改掉的缺點很多,以下是我認為重要的幾點:
需要培養的優點:堅持、寬容、感恩、自信、行為習慣
需要改掉的缺點:傲慢、拖延、懶惰、以自我為中心
⑷ 每個夢想都應該被祝福 每一朵花都應該能結果 是什麼歌里的詞 好像還有每一滴眼淚都應該.....
慶祝
歌手:楊丞琳 專輯:遇上愛 (翻唱自韓國組合「七公主」·LOVE SONG)
每個夢都得到版祝福每顆淚都變成珍珠權
每盞燈都像許願的蠟燭每一天都值得慶祝
當年的你什麼都怕怎麼會變成了警察
你不是說永遠不嫁暫時生了個胖娃娃
我們都在溫柔的長大讓簡單都變的復雜
當初最簡單的夢就別忘啦!!喔~鳴~喔~~
每個夢都得到祝福每顆淚都變成珍珠
每盞燈都像許願的蠟燭每一天都值得慶祝
沒有一點少數尷尬計較著彼此的變化
心煩了才是苦哈哈這一刻煩惱誰理他
我們還在慢慢的長大遲早會看見白頭發
女生眼神的單純不會氧化-----喔~鳴~喔
每個夢都得到祝福每顆淚都變成珍珠
每盞燈都像許願的蠟燭每一天都值得慶祝
看不到成熟的辛苦聽不見世界的忙碌
夢穿著無憂無慮的制服在心裡長著一顆樹
每個夢都得到祝福每顆淚都變成珍珠
每盞燈都像許願的蠟燭每一天都值得慶祝
⑸ 每一朵花都有盛放的季節 作文,初二作文,600字左右(要原創)寫得好有加分
仿寫幾句先:
不是所有的樹都可以迎著風沙成長的
但是白楊做到了
不是所有的花都可以代表愛情的
但是玫瑰做到了
不是所有的花都可以出污泥而不染
但是荷花做到了
不是所有的星星都可以成為地球的衛星
但是月亮做到了
不是所有嬌艷的花朵都可以傲雪怒放
但是梅花做到了
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陪伴你到永遠的,
但是我就可以做到
你說的那句找不到出處,可能僅僅是篇作文,找到一些小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本版選登的是三篇最近八校聯合考試的考場作文。三篇作文分別顯示了作者「煉」就作文的功夫:豐厚的積累,嫻熟的技巧,精美的角度。仔細閱讀文章也許能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作文題目:一樣的
。要求:(1)在「一樣的」前面填上喻體,後面填上本體,構成一個完整的作文題。例如:《音樂一樣的建築》、《夢一樣的高三》、《大海一樣的胸懷》……(2)1000字左右,文體不限。
一.
詩一樣的江南
□育才中學高三郭津嵩
「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江南不是我的故鄉,但我卻來到了江南。
「孔雀東南飛」是一個恆久的過程。先是還操著「洛陽音」的東晉士大夫們,一直到宋代的「南渡」詩人,前赴後繼。他們來,為的是江南的和平和富庶,但到後來,更多的人,是沖著江南的詩意而來。
有李白,他徘徊在六朝古跡和江南丘陵之間,盡管也還望著長安,卻最終把生命留在了採石江邊;有蘇軾,他常常幾個月不在任上,卻總不能忘情於江南。
然後我也來了。雖然我是那樣的渺小,但亦是這條路上的一個行人。
路,通向詩一樣的江南。
在烏鎮,我停步在立志書院的門前,那是昭明太子讀書的地方。柴扉靜靜地鎖著,卻可以望見院子里的草木。這大概便是《游園不值》的意境吧。其實也並非「不值」,到烏鎮來看一看水就夠了。「河水清且漣漪」,漣漪彷彿詩行。
在蘇州,我一直把筆和紙拿在手裡。我要記———隨處都是詩。滄浪亭上,「清風明月本無價,近山遠水皆有情」;護城河邊,「共知心似水,安見我非魚?」最有意思的是在拙政園,聽一位素不相識的老人講那些楹聯,辨認那些篆體寫就的句子。
其實也不必行色匆匆。就在住處不遠,就有讓閨中釵裙「悔教夫婿覓封侯」的「陌上楊柳色」;柳下是池塘,「小荷才露尖尖角」;荷下,「魚戲蓮葉間」。
我就坐在池塘邊讀書。讀白居易的「江南好」,讀王維的「紅豆生南國」,讀得痴了,醉了……
一抬眼,已到了冬天。
柳不再那麼綠了,荷也殘了。「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我不禁也像陸游一樣,起了風塵之嘆:江南是這樣的脆弱!
金陵的脂粉,西湖的歌舞,隔江的《後庭花》……我突然想到,江南的角色並不總那麼完美。因為它太過嬌柔和纖弱,就像她所養育的林妹妹一樣,只教人憐愛,卻著實經不起生命的考驗。
多少樓台,都付煙雨中!
難怪鑒湖女俠要「四海為家」,難怪周恩來「大江歌罷掉頭東」,也難怪那點醒我的陸游,期盼著「尚及清明可還家」。
江南總讓人徘徊,生命卻不能總是徘徊;西北邊陲上「衡陽雁去無留意」,可過了寒冬,雁還是不肯留在衡陽。
我要把詩一樣的江南永遠留在記憶里,但我的理想,卻在遠方。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二.
螺螄殼一樣的老屋
□育才中學高三馬海韻
就像千千萬萬的上海人一樣,我也曾經住過上海標志性建築———石庫門。
老屋坐落於一幢青灰色房子的第二層,外面是青灰色,但裡面是溫暖色調的一間亭子間,暖暖的黃色傢具擁擠在這樣一個不大的空間里。
老屋小,十幾平方米「L」型的房間,居然開了4扇窗,朝東又朝西,這樣,藉助於窗外的景色,老屋感覺似乎很大,但其實連個寫字台也塞不進。記得小時候做作業,就坐在媽媽的縫紉機前,作業本上老是印上縫紉機上的兩條溝,窗外的月光與窗內的燈光一同灑下,澆在縫紉機上,我就踩著它的踏板,「吧噔,吧噔」地寫著字,別有一番情調。
老屋的牆壁是藍色的,爸爸說那像天,藍天茫茫,無邊無際,看起來可使屋子大一點。但從我記事起,那牆就不再是天一樣的純藍:上面有我寫的第一個字,還左右顛倒了;上面有我挖的洞,那是某天意外發現一把鑿子的結果;上面還有我小時候買的「變形金剛」與「聖鬥士」的貼紙,還有那滿牆我的塗鴉作品———樹啊花啊牛啊羊啊飛機坦克巡洋艦……相信這些畫畢加索看了都會感動得流淚。
一進門,滿屋的大傢具,滿牆的小東西,擠啊,真擠!要是夏天,無論當時還屬奢侈的窗式空調怎麼吹,那種擁擠感還是令人流汗,但這又有什麼不好?每到冬天這種擁擠感倒是令人溫暖舒適,空調制熱系統壞了好幾年也懶得去修。
人都有一種慢慢形成的空間感,我從小到大都待在這個小螺螄殼里,自然對這局促的空間已經適應。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屋不在大,是家就行。這個螺螄殼我從小背到大,上面斑斑點點地刻上了時間老人的印記。縮在螺螄殼里,無論外頭天寒地凍日曬雨淋,我這里依然是風和日麗四季如春。
但歲月無情,房子也一樣,七八十年的老宅,地面上已裂了一條縫,我們都知道它大限將至。看著拆房工甩著那猙獰的大榔頭,敲打著我家的牆,就像敲打在我的心上,那感覺就像那沒了殼的螺螄,赤身裸體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顫抖著,眩暈著。我的童年就在這「咚咚」聲中敲碎了,結束了。搬到新家再也沒有那種擋風遮雨的感覺,盡管新家比老屋堅固、漂亮、時髦。但是太陽總是從東邊的地平線升起趕走殘夜,而長江水的春色又必定會沖走那過去的年月,時間之河向東流啊,一直向東流。
老屋沒了,螺螄殼沒了,可以依賴的爹娘也漸漸老了,是該迎接那風吹雨打獨當一面的日子了。
【當堂操練】讀了3篇作文後,不妨做這樣的練習:擬題目:自擬幾個題目試一試。本體要「小」、「實」(它是你的所愛、所喜、所追求、所嚮往……:留下深刻印象的景點,難以忘懷的小說,栩栩如生的文學形象,生活經歷,鍾愛的物品等),喻體既要形象,更要注意與本體的相似點。
配材料:在下面的題目中選擇一個,為它們配上你積累的材料。
萬花筒一樣的青春(中學生活);童話故事一樣的月光(秋霧、雪花);書卷一樣的西安(地名可以替換)。
三.
夏花一樣的人生
□育才中學高三朱文潔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泰戈爾在洪荒之中,時常有一個低沉的聲音在發問:人,為什麼及憑什麼而存在?活著,是為了尋找什麼價值?
潮起潮落,日月輪回,人們用了千年的時間才得到了一個模糊的答案:人活著是為了留下一個印跡。哪怕只是夏花那一季短暫的馨香,便已足矣。
於是屈原來了。
他帶著「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清高與惆悵,峨冠長衣,徘徊在汨羅江邊。他想尋找一個印跡,來證明存在的價值。滔滔的江水似在喃喃輕語,於是屈子投入它的懷抱傾聽河水的答案。人生的浪漫化作江波的光輝。屈子的夏花沒有凋謝,而是隨水流向永恆。
於是司馬遷來了,踏著屈原的印跡。
他知道歷史給了他一個責任,他也知道他該為這個世界留下些什麼。但他只恨人生的脆弱與短暫,那朵夏花只為他盛開一季。於是太史公在遭遇重創後卻依然操起了筆,寫出了一部「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經過暴風雨的夏花才更堅強,才有更震撼人心的美麗。
於是諸葛孔明來了,身負興亡之重擔。
這位「卧龍岡散淡的人」,用一個老臣的忠良嘔血寫下《出師表》,那用血汗澆灌的生命之花開得如此之艷,「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只是夏花未能等來第一場秋雨就凋落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但他那種深沉的香氣卻久久地留存了下來。
於是李白來了,頭是高昂的。
毫無疑問,這位盛唐最偉大的詩人也是為了尋找一個印跡而來。他一路高歌,帶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灑脫與豪壯。他是中亞的一朵奇葩,香氣濃郁,那筆下傾吐出的過人才氣,讓後世久久地為他陶醉。
於是曹雪芹來了,伴著一盞青燈與一杯冷茶。
他在刺骨的寒風中苦笑,在飢寒交迫中思考。一部悲金悼玉的《紅樓夢》將他推上了明清小說的最高峰。但他仍只有苦笑,因為夏花不應開在冬季,被朔風吹落的花瓣不應埋葬在雪裡。他無奈地搖了搖頭。
…………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朵夏花,但並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綻放最絢爛的美麗。來來去去之間,有的盛開,有的凋零,有的註定只有驚鴻的第一瞥,而有的卻能永留世間。那些千古流傳的名字伴著永不消散的夏花的馨香,在輕輕回答著那一個沒有終極答案的問題。他們要尋找一個印跡,要用一生的時間澆灌一朵生命花。
那苦苦尋覓人生價值的夏花,在秋風起時得到了解答。
你的積累有「512兆」嗎?
育才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李強
《詩一樣的江南》,這是一篇需要靜靜吟誦的文章。培養出一點「詩意」的情感,開一盞不太亮的燈,配一些很江南的民族樂曲……然後開始輕輕地讀,慢慢地讀,直讀到文章的起、承、轉、合清晰地顯露在你的面前,直讀到恍惚間你也來到了這充滿詩意的江南,直讀到似乎你也在訴說這美麗的水鄉……
這是充滿詩意的文字帶給你的美麗,這是蘊含才氣的文字帶給你的魅力。
從吟誦中你會慢慢體會到作者豐厚、豐實的積累,他的材料儲存幾乎已經達到了「512兆」。要有佳作的產生,必須要有點滴的積累,積累的重要性在這篇文章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當你積累的材料達到一定的數量時,你的思路與文采就會如溪水汩汩流淌,「才華橫溢」大概就是這樣的一種表現吧。
《夏花一樣的人生》,這是一篇嫻熟運用各種作文技巧的考場作文。你看:點睛似的題記、發人深省的開頭———鳳頭;豐富、典型的材料———豬肚;既點題又呼應開頭的結句———豹尾。再加上靈活多變的段落,流暢灑脫的語言,乃至標點符號的運用都達到了技巧的「最高級」。
准確地學習、把握、運用作文的各種方法、技巧,也是平時作文訓練和復習的重點。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盤子決定菜餚的價格」,你相信嗎?
《螺螄殼一樣的老屋》,題目有時候是作文的「等級標簽」,有時候又是「免檢」標志,這是我讀到這個題目的第一感覺,因為在這以前我已經讀到了數以百計的《火炬一樣的生命》、《長城一樣的信仰》、《彩虹一樣的夢想》、《陽光一樣的豁達》、《磐石一樣的堅定》等等,這樣「雲里霧里」的「燦爛」的作文題。當我們一不小心「誤入」了「空泛」、「空闊」、「空洞」後,再要去闡述它,論證它,這需要多少「勇氣」和「才氣」啊?
這位同學的選擇是精美的。他另闢蹊徑,選擇了一個與他生活息息相關的材料———老屋。它是作者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有事可寫,有情可抒:老屋的色彩,老屋的擺設,老屋中有我作業簿的「印記」,有我的童年的塗鴉作品,有我的童真和童趣。
這樣看來,選擇一個精美的角度,選擇一段平實的材料是作文(尤其是考場作文)取勝的「法寶」之一。
祝你好運!
⑹ 每一朵花都在微笑作文600字
看,每一朵花都在微笑。
春天的迎春花、石榴花,夏天的荷花、海棠花,秋天的菊花、桂花,冬天的梅花、水仙花……無論是雍容華貴的牡丹還是毫不起眼的蒲公英;生長在優裕溫室還是荒郊野嶺;狂風之中,麗日之下;艷麗也罷,素雅也好;更無論是備受關注還是少有問津,只要有一線生機,便無私地袒露出全部的
。
由此想到了人的一生,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每個人不都是朵花嗎,花朵要開放燦爛,正如人類要奮力前行。平凡的人生總得走過春夏秋冬,有光明就有黑暗,有高潮就有低谷。但正是光明的高潮和黑暗的低谷鑄造了人格的成熟,磨礪了人生的意志,使人類迸射出驚人的聰慧、勇氣和創造;使人類學會了有效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經常不息的進取。努力開放、努力燦爛的花朵!從自然到心靈,花朵和人類同在藍天下,在大地母親的懷抱中,感受著生命季節的召喚,找尋著穩扎的根基,吸吮著生長的養料,蓄積著生命的能量。頑強使生命的花朵變得如此美麗——正如天山冰雪中的雪蓮花,孤煙大漠中的仙人掌,懸崖斷壁上的靈芝草……雖飽經風霜卻無怨無悔爛漫無崖。人人都是花朵;只要把握好生命的花期,做自己命運的主人,做自己心靈的統帥,就能擁有春意盎然的美好情懷和勃勃生機。再小的花朵也是美麗的,再平凡的人生也能寫滿快樂。
花開不是為了花落,而是為了燦爛,每一朵花都在微笑!
⑺ 有一句歌詞好像是:「每一朵花兒都應該盛開,別讓眼淚流下只剩下黑白」這首歌歌名是什麽
最好的未來 劉若英
⑻ 以每一朵花都會開花為題寫600字作文
每一種草都會開花,每一種花都是一種草。草開花,花開有聲
-----題記
見慣了滿月光華,完滿無缺,那一彎弦月卻以沉默的睿智的空缺,讓孤獨者窺視人生的真諦。
觀遍了滄海橫河,無端無涯,那一涓細流卻以靈動而雋永的渺小,讓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奧秘。
識盡了壯美森林,高大偉岸,那一株小草卻以渺小而柔弱的平凡,讓平凡者開出絢麗的花朵。
每一種草都會開花,每一種花都為一種草。正如偉大出自平凡。人可以有「九天攬月,五洋捉鱉」的氣概,可以有「金戈鐵馬,氣吞萬里」的雄心,可以有「劍鋒所指,所向披靡」的壯志。
人都是平凡的。但平凡不表示平庸。你可以平凡,但你絕不能平庸。你須向著你的目標前進,奮斗,拼搏,那麼你的那一株草,才會花開有聲。草是多麼平凡渺小啊,但每一株草都會開花,而每一朵花也都是一種草。看看那些小草,挺立胸膛,直立於風雨中,用脆弱的腰桿抵禦大風,為的是什麼?為了有朝一日可以綻放出耀眼的璀璨花朵。
他朴實得像塊石頭,一個人,一匹馬,一段郵政史上的傳奇,他過灘涉水,用20年的跋涉履行著一生的承諾——王順友,一個普通而平凡的郵遞員,用自己的艱苦與頑強開放出人生最燦爛的花朵!
花開都是有聲的,只要你開得絢麗,平凡都是偉大的,只要你平凡得偉大。在平凡面前,請不要低頭,不要沮喪,如果你真是金子,今天的平凡肯定遮掩不了你將來的發光!彩蝶,渺小的彩蝶何其妒忌蒼鷹的迅疾。殊不知,你蝶戀成雙的浪漫是何等的絕倫。
小溪,狹窄的小溪是何其妒忌大海的浩渺。殊不知,你小橋流水的舒適是何等悠閑。
不要羨慕偉大,平凡同樣可貴。平凡同樣可以孕育偉大!就像每一種草都可以開花,每一種花都是一種草。草開花,花開有聲!
其實,生於世界上,存於宇宙間,你不比別人多,也不比別人少,同頂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輝,心智不缺,心力不乏,只要你勇於展示自己的才華、個性及風采,那麼,你就沒必要去仰視別人。
你,就是一道風景!你就是一朵黃燦燦的鮮花
⑼ 《每一朵花都會開放》 作文 最好是原創 謝謝
生活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在這片土地上有著嬌艷的花兒,每一朵如同彩虹一般美麗,都包含著一個動人的故事————題記 我的母親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朵花,她雖不如臘梅那樣傲骨;沒有牡丹那樣嬌貴;也沒有百合那樣婀娜。但是母親身上有著不遜於她們的風采。 一次,由於我的馬虎,作業沒有完成就出去玩了,晚上回來之後母親見我作業沒有好好做,就說:「都這么大了還是這么馬虎,一點都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嗎?我……」我生氣極了和母親大吵了一架,然後氣沖沖的跑了出去,因為身上帶著手機,又擔心母親打電話,於是就關機了,我獨自一人走著,來到橋邊坐在橋墩上,抬頭看著天空。對星星說:「母親好煩啊,總是讓我學習,學習,還管東管西……」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我有了一些困意,但是我不想回家,也許回家又是母親的嘮叨。再在外面呆一會兒吧,這樣想著,我從橋墩上下來,慢慢地路上晃悠著。走著走著,發覺自己已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是我自己錯了吧,明明是作業沒做好出去玩還和母親吵架、慪氣,應該嗎?想到自己的不對,我感到對母親有些歉意,算了,還是趕緊回家,我想母親一定很著急。現在幾點了?我打開手機,天!十一個未接電話,二十條簡訊,要知道媽媽很少發信息,幾乎是不會發。一下子這多條,她該是怎樣的一種心情,我不敢回電話,害怕自已聽到母親焦慮的聲音,我。趕緊發了一條簡訊「媽媽我這就回家。」然後全力向家奔去,家——那是我心靈有避護所。到家了,我掏出鑰匙輕輕地打開門,躡手躡腳走進家,燈亮了,母親從房間里走出來平靜地對我說「洗完澡睡吧。」洗漱完畢,躺在床上想著媽媽會原諒我嗎?母親的神情巳告訴我,她巳經原諒我了,母親對我很寬容 ,可我總是很叛逆,總是渾身長滿了刺,讓他人鮮血淋淋的認識到自已的存在。我在生活的平原上策馬向前,母親在我未成年的日子裡一路相伴,無怨無悔。「慈母手中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讓我真真正正體會到母愛的偉大,母親是我生活中的一朵花,也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的一朵,是我人生中最美的一朵。也讓我深刻的明白「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