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花指甲
『壹』 農歷七月初七有哪些主要習俗
1、食巧果
在民間,七月也被稱為巧月,七夕也被稱為巧夕。在這一天也必吃巧果,以標志時令。巧果是是用麵粉和糖在油中煎炸而成的,吃起來脆香可口,以吃巧果合乞巧之意。
2、采柏葉
七夕時,婦女大多採摘柏葉、桃枝,用以煎湯洗發。因此時天氣乾燥,洗物易千,用它洗發就會清爽潤滑,不垢不膩。黎明時候,旭日初照,涼風習習,採摘尤為便利。所以民間大多有七月七日女子們採摘柏葉的盛大景象。
3、洗梳具
七月七,曬書晾衣。洗頭發及一切梳洗用具,也是民間流行的風尚。江蘇的嘉定,浙江的湖州,江西的德興等地,這一天婦女大多有洗頭發、洗梳具的活動。
4、染指甲吳地的七夕節習俗,七夕時,婦女搗取風仙花汁,染無名指的指甲尖,把它稱為紅指甲。相傳如果將紅指甲保留到第二年元旦,老人看到,能治眼睛昏花。武進地區七夕也有染指甲的習俗。
5、點荷燈
湖北彝陵七夕節的習俗,七夕時家家點荷燈。先取完整闊大的荷葉,上面插上蠟燭,點燃後置於竿頭,立在門外。七夕之時,荷花已經開放,可用各種荷葉形的燈燭,在庭院中燃點,以作乞巧的點綴。
6、折桃枝
折桃枝是七夕節的習俗,桃枝,能祛除邪惡之氣,解蟲毒,止腹痛。用以洗發,可除污穢油膩。
『貳』 古代女子塗在指甲蓋上的叫什麼
古代女子把染指叫做「蔻丹」,一般是用顏色比較鮮艷的紅色花朵(鳳仙花,千層紅)。
現在我們做美甲,會把染指甲的東西叫指甲油,古代女子也會染指甲,但所用材料卻是純天然的花瓣,她們管這種天然「指甲油」叫做蔻丹。
最常見的染指甲用的花朵,就是鳳仙花,也叫指甲花。把新鮮的鳳仙花用工具搗碎,直至看到花汁充分搗出,加少許的明礬,然後敷在指甲上,用布包好,等待一段時間,拆開後就會看到指甲呈現自然鮮艷的紅色了,非常美麗。
還有一種染指甲的花,叫做千層紅,染法和鳳仙花一樣。古人用最天然的東西,來美化自己的手指,可見染指甲從古代開始就已經很流行了。
(2)七夕花指甲擴展閱讀
美甲
美甲,古埃及人就率先用臆羚的毛皮摩擦使指甲發亮,並塗以散沫花汁使其呈現迷人的艷紅。在一次考古中有人曾在埃及艷後的墓中發現了一個化妝盒,裡面記載著:塗上「處女指甲油」為通向西方極樂世界之用。
在我國唐朝時期,就已經出現染甲的風尚。所用的材料是鳳仙花做法是取腐蝕性較強的鳳仙花的花和葉放在小缽中搗碎,加少量明礬,便可以用來浸染指甲。也可將絲棉捏成與指甲一樣的薄片,放入花汁,等到吸入水分後取出,放在指甲表面,經過連續浸染三到五次,數月都不會褪色。
美甲不僅是美麗的標志,還是地位的象徵,中國古代官員還用裝飾性的金屬假指甲增加指甲長度,顯示尊貴地位。
參考資料
網路-美甲
『叄』 關於七夕節的簡介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你知道關於七夕節的簡介嗎?下面我精心整理了關於七夕節的簡介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關於七夕節的簡介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七夕染指甲原因
七夕染指甲的這個習俗,是在我國西南一帶流傳的,四川省諸多縣志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這個風俗。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傳說蛇見了鳳仙花害怕,以之染指甲可辟邪。
用花草染指甲的這個傳統風俗,是這些地方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當然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系。民間傳聞在七夕這天染紅指甲,幹活時就會更利落,於是女人們就將鳳仙花搗成汁,染紅指甲。
七夕當日,未出嫁的女孩用鳳仙花、月季花染紅指甲,互相比美,並十分珍惜染好的指甲。有老人認為,用鳳仙花染紅指甲,可使手指不縮筋。當然,這也是為了能在做女紅時,雙手更美觀、更健康。
鳳仙花是女人花。有詩贊道:“此花已有神仙福,願在佳人指上香。”“金鳳花開最鮮艷,佳人染得指頭丹。”鳳仙花是一種極易種植的花卉,有紅、白兩色。初夏至深秋,次第開放。這種不怎麼起眼的草本小花,卻受到歷朝歷代年輕女子的喜愛。因為用它來染指甲,可以使自己顯得更加嫵媚靚麗。
“七月七日為乞巧節,童稚以鳳仙花染指甲。”美好民俗至今延傳:取鳳仙花瓣和明礬放入碗中搗碎成糊狀,取少量覆於指甲蓋,先用透氣的樹葉包裹,再以棉線包紮。翌日拆開,指甲便是紅色。
鳳仙花是一種中草葯,對手足指甲有著治療和保健的奇效。花汁有殺黴菌、癬菌的功能,可治療頑固的甲癬、灰指甲等病症。
七夕情人節空間留言
1、求求你嫁給我吧!你將會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幸福的人,因為你嫁給了我,我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幸福的人。
2、請你吃飯需求因由嗎?不需求嗎?需求嗎?……我想不需求。
3、我可能不是最好的,然則,如今豈非還有什麼其他選擇嗎?
4、想說愛你不輕易……咦?我如何說啦?
5、海沒有枯,石也沒有爛,我的愛人,只需你康樂,我會和它們一同通通改變過來。
6、事業上的登峰造極是我的要求,而你是我一生的所求
7、漫天的星光,好似你明眸善睞的眼,我鄭重地寫下:因為我愛你!
8、你我好比兩個半圓球,拼到一起就是一個整體,感情就是粘合劑,感情越深粘的越牢;
9、緣分下的同一片天空,你離開我。你曾說,希望到你我都白發時,依然手牽手走在落日的夕陽下,求我永遠不…
10、今生今世,你就是我的唯一,擁有你就是擁有全世界,失去你就是失去了一切。所以親愛的你千萬不能…
猜你喜歡:
1. 七夕節傳說介紹
2. 關於七夕節的資料
3. 關於七夕節的故事
4. 七夕節的名稱簡介
5. 七夕節的起源介紹
『肆』 七夕節有哪些習俗
常相思,長相思,相思時節誰人知;夢難憶,愛難憶,愁腸百結誰人句句心語,是我濃濃的思念和深深的祝福,永遠系著你的溫暖與喜悅,無論你在何方,原情誼療存。
七夕習俗:
(一)吃七巧果
每逢傳統佳節,美食必定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春節與水餃、端午與粽子、中秋與月餅等,七夕節自然也有它獨有的美食一一七巧果。七巧果又稱「乞巧果子」,《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並會做或瓜果花草等模樣。據記載,在宋朝市街上就已經有七巧果出售了。
(二)種生
這是一個較為古老的習俗,又稱「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有的地方也叫「泡巧」。在七夕節前幾天,人們會在木板上鋪上幾層土,並種下粟米,讓它長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上一些小茅屋、花草在上面,做或小村落的樣子,稱為「殼板」。有時也將綠豆、小豆、小麥等種入碗中,等它長出嫩芽,再用紅、藍線紮成一束。
『伍』 情侶在七夕節做什麼 我們七夕節干什麼
導讀:就七夕節的節日意義來說,主要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講述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但作為我國民間重要的節日之一,大家清楚情侶在七夕節做什麼嗎?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盤點下我們七夕節到底該干什麼。
情侶在七夕節做什麼
1、互相准備給彼此的禮物
七夕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在國內比較流行男生送自己心儀女孩禮物。但是如果是情侶,其實最好的方式是互相給彼此送禮物,記得挑一款好看的包裝,雙方同時打開驚喜禮盒,分享彼此的喜悅,你們可以選擇很實用的禮物,或者是很精緻的禮物,都是可以的。
2、去電影院,看一場浪漫的電影
電影院作為情侶約會的必去場所,是千萬不能錯過的,一起手牽手看一部喜歡的電影也是很浪漫的了。但是七夕節電影票一定很搶手,記得提前預訂哦。
3、吃一頓浪漫晚餐
浪漫的燭光晚餐一直是浪漫的代名詞,無論是去吃牛排,吃料理,還是接地氣的火鍋等,只要是情侶兩個人在一起,那麼這就是最開心,最浪漫的晚餐,當然,在吃牛排,吃料理等高大上的地方共進晚餐,男孩子給女孩子送上一束花,那麼浪漫的氛圍更加濃郁。
4、來個浪漫且溫馨的求愛(告白)儀式
趁著這個浪漫的節日,何不如來個浪漫且溫馨的求愛(告白)儀式。在女友沒有察覺的情況下部署好會讓她感動的「前奏」,最後一束花或者一枚戒指俘虜她的歡心。
古時七夕節要干什麼事情
七夕觀星
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傳統習俗,在七夕夜晚,年輕的姑娘、婦女們要擺上事先准備好的時令水果,對著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們還要舉行各種乞巧儀式,虔誠地乞求織女神賦予她們聰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夠得到美滿愛情的姻緣巧配。
七夕染指甲
吳地的七夕節習俗,七夕時,婦女搗取風仙花汁,染無名指的指甲尖,把它稱為紅指甲。相傳如果將紅指甲保留到第二年元旦,老人看到,能治眼睛昏花。武進地區七夕也有染指甲的習俗。山西臨縣的女子則在六月六日采鳳仙花染指甲。北平五月即取鳳仙花瓣來染指甲,染後,鮮紅透骨,艷麗妖燒,很久才褪。
七夕點荷燈
湖北彝陵七夕節的習俗,七夕時家家點荷燈。先取完整闊大的荷葉,上面插上蠟燭,點燃後置於竿頭,立在門外。相傳秦國的白起用兵時想要夜燒彝陵,卻看到一片燈火,就停止了行動,後來就流傳成為點荷燈的故事。北平有蓮花燈。用紙做的蓮花瓣攢制而成,也有賣帶梗荷葉燈的,說是荷葉燈。七月十五中元節晚上,小孩子們三五成群,各自舉著蓮花荷葉燈,繞巷而走,高聲唱道:「蓮花燈,蓮花燈,今天點了明日扔。」七夕之時,荷花已經開放,可用各種荷葉形的燈燭,在庭院中燃點,以作乞巧的點綴。
七夕乞巧
七夕乞巧歷來是閨中雅事,這一天,凡是想成為巧婦的女子,都有向織女乞巧的方法。《西京雜記》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皇室貴族,競相追逐效仿乞巧之盛事,民間百姓跟隨學習,一時蔚然成風,以至於七夕亦有女孩節之稱。
『陸』 七夕節都有哪些習俗
1、吃美食
每逢佳節吃美食我想應該也是中國的傳統。七夕節也不例外,過節的時候也有自己的專屬美食---乞巧果子,又名巧果。是用油、面,蜜、糖做成的,而且會做成瓜果花草等各種好看的模樣,自己做了端出來吃或者拿出去賣。反正,七夕這天美食是不可少的。
2、供奉小玩偶
供奉小玩偶這個習俗大概是為兒童准備的。七夕時人們會做一些形象各異的小玩偶擺在家裡。最開始玩偶都是用土塑造的,做一些牛郎織女和小孩子的玩偶形象,或者牛啊羊啊的小動物形象。不一定多好看,但是有趣。後來卻越做越精緻,不只用金銀,還有的人做成跟真人一樣高的奇特玩偶。
3、穿針比賽
七夕節有三大比賽,穿針比賽其中最早開始流行的,大約從漢代開始。在七夕節這天,各家各戶的女人女孩都會有出家門,大家聚在葡萄架下,一邊猜女郎織女相會會說什麼輕言密語,一邊拿出自己的針線女紅。通過穿針的方式乞巧,穿的最快者就是手最巧的。
(6)七夕花指甲擴展閱讀:
七夕的傳說:
民間相傳,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織女牛郎鵲橋相會之時。 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
女孩們在這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柒』 七夕的這些習俗你還知道多少
在中國傳統節日的安排當中,頗有一些習俗活動是以女性為主角的,比如正月十五的卜紫姑、正月十六日的走百病、清明節的盪鞦韆,等等。不過,若從更廣泛的范圍而言,最當得起女兒節之稱的還是要數七夕節。七夕節在傳統社會主要是一個以女性為主體的民俗節日。早在南北朝時期,宗懍《荊楚歲時記》中就已明確記載:「是夕,人家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石為針,陳幾筵、酒、脯、瓜果、菜於庭中以乞巧。」後世相關文獻中,鮮有不提到「女」這個字眼的,還有許多地方就將七夕節稱為「女兒節」或「女節」。
最惹人愛的是女兒們用綵綢扎制的精美的雛偶,即布娃娃。雛偶有牛郎、織女及一對小兒女的形象,一般放於上層,下邊是吹蕭彈琴舞蹈的小兒形象,慶賀雙星相會之意;還有「西廂」「紅樓」「楊門女將」等成套的戲劇人物形象。化妝用品也是必不可少的供品,如小胭脂盒、鏡、彩梳、絨花、脂粉等,既供織女使用,也供女兒們自用。此外就是甜咸點心、茶、酒、瓜子、花生等食物,還要在燭台、香爐上插上香燭,並用最好的檀香點燃。
女兒們在七夕夜要盡情梳妝打扮,用天河水沐浴、洗頭發,然後換上錦綢裙襖或旗袍;頭上梳發髻,戴上白蘭、素馨等花飾;再畫眉、抹脂粉、點絳唇、額上印花;用鳳仙花汁染指甲。經過這番打扮,女兒們一個個如同仙子下凡,圍坐於八仙桌旁和鵲橋邊上,進行各種游戲。或自娛自樂,吟詩作對,行令猜謎;或指點天上北斗七星(相傳織女是七星姐妹中的一員)及雙星,講述牛郎織女的故事及詩文典故;或請來歌姬演唱粵曲、演奏音樂;興致濃時,女兒們也會自奏琴蕭等樂器。半夜12點為織女下凡之吉時,此時所有的燈彩、香燭都點燃,五光十色,一片輝煌。姑娘們興高采烈地穿針引線,喜迎「七姐」,到處歡聲鼎沸。誠如清代《羊城七夕竹枝詞》所說:「綉闥瑤扉取次開,花為屏障玉為台。青溪小女藍橋妹,有約會宵乞巧來。」
(作者:張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