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美味
① 七夕做什麼菜
1、白切來雞:
白切雞又叫白斬雞,是自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粵菜系雞餚中的一種,始於清代的民間酒店。屬浸雞類。其特點為製作簡易,剛熟不爛,不加配料且保持原味。
糖醋軟熘魚焙面:
糖醋軟熘魚焙面是豫菜的歷史名菜。此菜名,其一在鯉魚,河南得黃河中下游之利,金色鯉魚,歷代珍品。其二是豫菜的軟熘,以活汁而聞名。
3、烤鴨:
烤鴨是北京和南京的一道特色名菜,屬於北京菜或金陵菜,該菜品以色澤紅艷,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美味」而馳名中外,其色澤略黃,柔軟淡香,夾卷其他葷素食物食用,為宴席常用菜點,更是家常風味美食。
4、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是四川省傳統名菜之一,屬於川菜,主料為:豆腐,輔料為:蒜苗、牛肉沫,調料為:豆瓣、辣椒面和花椒面、醬油等,麻來自花椒,辣來自辣椒面,此菜成菜麻、辣、鮮、香、燙、翠、嫩、酥,將川菜麻辣味型的特點展現的淋漓盡致。
5、紅燒肉:
紅燒肉是一道著名的大眾菜餚,各大菜系都有自己特色的紅燒肉。其以五花肉為製作主料,最好選用肥瘦相間的三層肉來做,鍋具以砂鍋為主,做出來的肉肥瘦相間,香甜松軟,營養豐富,入口即化。
② 七夕節吃什麼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餃子、面條、油果子、餛飩與瓜果等為此節日的食物。
1、餃子
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乞巧的風俗: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2、巧果
浙江各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3、雲面
膠東人七夕吃巧果子,臨沂人七夕則吃雲面。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
4、五子
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5、巧酥
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2)七夕美味擴展閱讀:
「乞巧節」又稱「女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
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③ 適合七夕節送給女生的零食都有哪些
很多朋友在追求自己喜歡的女生的時候,都想要送她一樣她喜歡的,但是又不知道送什麼,經常因為這個頭疼的很。有這樣的一些小零食,一直以來受到了大家的喜歡,並且成為了表白神器。
惡搞女友豬飼料零食大禮包
經常聽到男生對女朋友說:和豬一樣吃那麼多。這次可以惡搞女友,送一袋豬飼料零食大禮包,女友估計第一反應是想拍死你,不過看到美味零食後,肯定愛你沒商量。
④ 七夕節,這些美食說了哪些浪漫情話
浪漫的七夕節來了,在這個工作日的晚上,怎麼過七夕最浪漫?猜想美食肯定是不可缺少的一環,良辰、美景、佳人、美食。去吃個西餐就叫浪漫了?浪漫的氛圍,還需要浪漫的人去營造。傳情,不僅僅只有獻花可以,美食也有它的語言,七夕之際,和親愛的TA一起去品嘗這些美食,除了美味,更有甜蜜。
古人七夕——「巧果+花瓜」最浪漫
「七夕」夜晚,年輕的婦女、姑娘要擺上事先准備好的時令水果,對著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們還要舉行各種乞巧儀式,祈求自己能夠得到美滿愛情的姻緣巧配。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靨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饢餅是新疆很普通的一種主食,這種餅個頭很大,吃起來比較硬,但很飽腹,沒什麼味道。
據說新疆的男人出遠門,家裡的女人會在前一天晚上和了青稞面,用家裡的大鍋烙上一張臉盆大的饢——干而實在,沒有水份,不容易變壞,面搓得厚實,充飢最好。天亮了,把做好的饢切成一塊塊,用布一包,給男人帶上就可以上路了,雖然吃起來索然無味,但在沙漠里卻是最好的食物。
每天的生活就是這樣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也只有這樣普普通通的食物才能陪伴漫長的生活。真摯的感情,也就是這樣平凡而又深情、朴實而又真摯。
⑤ 七夕節,這些美食說了哪些浪漫情話
浪漫的七夕節來了,在這個工作日的晚上,怎麼過七夕最浪漫?猜想美食肯定是不可缺少的一環,良辰、美景、佳人、美食。去吃個西餐就叫浪漫了?浪漫的氛圍,還需要浪漫的人去營造。傳情,不僅僅只有獻花可以,美食也有它的語言,七夕之際,和親愛的TA一起去品嘗這些美食,除了美味,更有甜蜜。
古人七夕——「巧果+花瓜」最浪漫
「七夕」夜晚,年輕的婦女、姑娘要擺上事先准備好的時令水果,對著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們還要舉行各種乞巧儀式,祈求自己能夠得到美滿愛情的姻緣巧配。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靨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雲南過橋米線想必大家都吃過,它的來歷和一個愛情故事有關。雲南過橋米線源於滇南蒙自。傳說那裡有位楊秀才經常去湖心亭內攻讀,其妻每次都將飯菜送往該處。秀才讀書刻苦,往往學而忘食,以至常食冷飯冷盤。
雖然飯菜涼了,他的妻子發現砂鍋還燙乎乎的,揭開蓋子,原來湯表面覆蓋著一層雞油、加之陶土器皿傳熱不良,因此把熱量封存在了湯內。因此,以後其妻就用此法保溫,另將一些米、蔬菜、肉片放在熱雞湯中燙熟,趁熱給丈夫食用。
後來不少人都仿效她的這種創新烹制,烹調出來的米線確實鮮美可口,由於楊秀才從家到湖心亭要經過一座小橋,大家就把這種吃法稱之「過橋米線」。
愛情不就是這樣嗎?全心為自己的心上人著想,給對方獨立的空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我願意一直守護你。
鯽魚白玉湯:感情純潔無暇,相濡以沫
用這款湯來說男女之間純真的感情,再恰當不過。鯽魚煮出來的乳白色的湯搭配上嫩嫩的豆腐,不夾雜一絲雜質。魚說:「你看不見我眼中的淚,因為我在水裡。」水說:「我能感覺得到你的淚,因為你在我心裡。」魚與水,難分難舍,魚在水中,暢游且情趣盎然,情侶之間水乳交融的感情,不過如此。
貴州戀愛豆腐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貴州的街頭常看到有人用油鍋炸著一種象臭豆腐一樣的小吃,他們說這叫戀愛豆腐果,一片黑和一片白的豆腐乾,用小竹簽一串,很普通,很平常,但據說情侶們都愛吃。這其貌不揚的東西細細嚼去,竟別有一翻風味,韌而不堅,香而不濃,難怪這么受歡迎。
⑥ 七夕巧餅家常做法,正宗七夕巧餅怎麼做
用料
麵粉 約400G
糖粉 50G或糖
酵母 2-3G
雞蛋 1個
餡料 隨意
水或奶 200G
七夕- 巧餅的做法
將麵粉,酵母,內糖混合拌勻加水或者奶,雞容蛋拌勻。揉至光滑略硬。發酵1-1.5個小時
就成小面劑子,用模具壓出花
⑦ 七夕煮飯要煮什麼
在農歷七夕,家有十六歲以下少兒的台灣家庭則以油飯作為祭拜「七娘媽(織女)」誕辰之食品,拜謝「床母」庇佑家中幼兒。 用料: 長糯米、肉絲、小白菜、香菇、紅蔥頭、老薑末、廣式臘腸、胡蘿卜、蝦皮、生抽、鹽、香油。做法: 1:長糯米加水浸泡過夜倒出多餘的水份,肉絲加適量生抽、糖、料酒腌制20-30分鍾,小白菜洗凈切成碎片;2:香菇(清水泡發,泡過的水留用)、紅蔥頭、薑末、廣式臘腸、胡蘿卜切片或切絲;
3:鍋里加入適量的油,放入香菇、紅蔥頭、薑末、廣式臘腸、蝦皮小火炒香,倒入肉絲翻炒均勻;
4:倒入長糯米,翻炒均勻,最上面鋪上胡蘿卜片,均勻的澆上泡過香菇的水,蓋上蓋子,冒氣以後,小火繼續燜煮20-30分鍾,關火燜10分鍾左右;
5:打開鍋蓋,澆入適量的生抽,撒小白菜碎拌勻,再蓋上鍋蓋燜一小會兒,滴上適量香油即可食用。
貼心提示: 1:糯米最好用長糯米(小牛自己另加了少許雜糧),比較不會太粘,至少浸泡3小時以上;2:如果有紅蔥頭炸成的油酥最好,沒有就用紅蔥頭炸香即可;3:倒入糯米燜煮的時候,加入的水量不要過多,基本和米持平即可(如果糯米浸泡的比較久,可以酌情減少一點點水),全程用小火燜,且鍋底要厚、傳熱要好、鍋蓋密封要嚴,否則會出現糊鍋且部分米不熟的現象;4:如果對燜煮糯米沒有太大把握,a:可以將糯米單獨蒸熟以後拌入;b:材料炒好後和糯米放入電飯煲,加入的水量比平時少,按普通蒸飯程序操作;5:切記,無論何種方法,燜煮糯米的水量要掌握好,如果使用厚底鍋燜煮,中途不可揭蓋子,否則易出現米飯「夾生」的情況。
⑧ 七夕美食:七巧果子,您吃了嗎
又是一年七夕到,但是傳統的七夕節日並不是現代賦予浪漫情懷的「情人節」,而是「少女節」,是少女希望自己能夠心靈手巧,做的一手好針線活的日子。既然是節日,肯定力離不開美食,膠東地區每年的七夕節,都會做一種美食---七巧果子。
巧果,就是用面、油(豬油的格外美味)、糖和雞蛋和面,放到專門的模子製作而成。或油炸,或烙,或上鍋蒸制,或放入烤箱烤制而成。但是傳統的巧果,普遍能量高,高油、高糖,在以前吃好很有難度的日子,尤其是在沒有什麼零食的年代,每年的七夕都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節日,巧果兒自然榮升為孩子心目中第一位的美食。但是隨著現代生活質量的提高,食品工業的發展,傳統的巧果兒已經不再是美食的象徵,口味單一,熱量高,都已經不適宜現代人的健康飲食習慣了。所以,巧果兒也在慢慢改善。
健康的巧果兒,首先在原料上的改變,和面的時候可以把主原料麵粉摻入土豆泥、南瓜泥、紫薯泥或山葯泥,顏色漂亮,口感酥軟,南瓜和紫薯的天然甜味也可以減少精製糖的攝入,也可以在面團中放入粗糧,如燕麥粒、小麥胚芽或麥麩,搖身一變粗糧美食,粗糧中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有效增加飽腹感,控制能量攝入,控制體重,也能有效的改善便秘,達到排毒養顏的功效。和面時就不要在用豬油和面了(雖然口感很香,但是飽和脂肪酸太高,對心腦血管不利)改成用雞蛋和牛奶和面,製作出來的巧果有牛奶的香甜,也可以加入水果汁和蔬菜汁,和出的面團顏色漂亮,做出的巧果有天然水果和蔬菜的清香,對於不喜歡吃蔬菜的小朋友來講,可是獲得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呢,水果汁的巧果酸甜可口,無形中就減少了精製糖的攝入,對於兒童控制體重預防齲齒很有幫助。和好的面團上面可以點綴點堅果粒或果乾粒,使得口感更佳。最後就是烹調方式了,本來巧果製作時的原材料能量就容易超標,做熟的過程就不要選擇油炸的方式了,現在的問題不是油吃的少,而是油吃的過量了,所以應該避免油炸,最好的烹飪方式是上鍋蒸熟,也可以烤箱烤或者烙制。
美食當道,既要享受美食,也應該隨著社會進步,與時俱進,插入更多健康的元素。才不至於讓我們的傳統美食被淘汰,能更好的傳承下去。七夕美食,巧果兒,您今天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