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繩七夕
A. 五彩繩要在什麼時候摘掉
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個雨天。
彩繩用紅綠黃白黑色粗絲線搓成彩色線繩,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頸項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媽」生日,才解下來連同金楮焚燒。 還有一說,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個雨天,把五綵線剪下來扔在雨中飄走,會帶來一年的好運。
起源:
端午節系彩繩的習俗起源——由於漢代時民間把五彩繩看成「五彩龍」,端午節又稱「小兒節」,五月被古人稱為毒月。
端午節拴五彩繩可以保護兒童驅妖避邪。節後逢雨隨水沖走的五色繩就會變成小龍,帶走身上的煩惱、憂愁,帶來一年的好運。
B. 江南七夕送五彩繩的來歷、習俗
江南一帶,七夕這天要送五彩繩。因為喜鵲在天上搭橋,需要大量的繩子。於是,姑娘們把端午節時帶在孩子身上的五彩繩解下來,扔到屋頂上,好讓喜鵲銜上天去搭橋。
C. 「七夕」的故事是怎麼流傳下來的
農歷七月初七,漢族民間稱為「七夕」,也稱「乞巧節」。這天晚上,既是傳說中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會的時刻,也是婦女們向織女學習她那高超靈巧的紡織技藝(乞巧)的良好時機。那麼,「七夕」的由來又是怎樣的呢相傳,古時候有一個可憐的放牛郎,他的父母早去世了,從小跟著哥哥過日子。牛郎的嫂嫂為人刻薄,常常虐待小叔。牛郎吃不飽睡不好,最後,哥哥嫂嫂還要同他分家。可分家時他們僅僅給了牛郎一頭老牛,就把他趕出了家門。
牛郎在山坡上搭個草棚,靠著自己雙手開墾荒地,勉強維持生活。有一天,一直在他身邊的老牛突然對牛郎說起了話來,原來這頭老牛是天上的金牛星下凡。它是因為偷偷地把五穀種子撒給人間,觸犯了天規,被天帝罰到人間的。老牛告訴牛郎,過幾天,天上的仙女將到天池裡洗澡,其中一位叫織女,她是天帝的孫女,很美麗,很賢慧,也很勤勞。當她們下池洗澡的時候,如果趁機把織女的衣裳拿走,就可以娶她做妻子。牛郎聽了老牛的話,到時候悄悄藏在天池邊的蘆葦叢中,等著仙女們來洗澡。不一會兒,仙女們果然來了。她們脫下輕羅衣裳,下到池裡。牛郎趕緊從蘆葦叢中跑出來,在一堆花花綠綠的衣裳里拿走了織女的衣服。這下把仙女們嚇壞了,她們慌慌張張地穿上自己的衣裳,一個個飛走了,只剩下織女一個,因為沒有衣服,走不掉。織女向牛郎討還衣服,可放牛郎卻向她求婚,要她答應後才肯還她衣裳。織女只好答應了,便成了牛郎的妻子。
他們結婚後,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織女會養蠶,會織絲,又能織出十分精美的綢緞,遠近都聞名。小兩口的日子過得非常美滿。三年後,織女生下雙胞胎,一男一女。男的叫金哥,女的叫玉妹,夫妻倆決心今生今世永遠相守,白頭偕老。
不久,幫助他們成家的那頭老牛不行了,臨危的時候,一再叮囑這對年輕夫妻:「我死後,把我的皮留下,遇到緊急事情,披上它,能夠騰雲登上天去。」老牛死後,牛郎和織女忍痛剝下了牛皮,細心地收藏起來。
織女下到人間,並且與牛郎成親的事情,終於被天帝和王母娘娘知道了。他們震怒異常。王母娘娘親自帶領天神將織女抓了回去。這天,牛郎從田間回家,只見織布機上空空的,兩個孩子邊哭邊說:「剛才有個老婆婆把媽媽帶走了。」牛郎決心要去搭救織女,於是他用籮筐擔著兩個孩子,披上了牛皮。頓時,他身輕如雲,直飛天上。他追呀追呀,眼看快要追上了,王母娘娘也聽到後邊孩子呼叫媽媽的喊聲了。她伸手從頭上拔下一根金簪,朝身後一劃,天空出現了一條寬闊的波濤洶涌的大河,這就是天河。牛郎挑著孩子,被隔絕在河對岸,只能在河邊啼哭哀號。悲傷的哭聲感動了天帝,於是,他允許這對硬被分離的夫妻,在每年的七月七日,由喜鵲搭橋,在鵲橋上相會一次。
大家都說,七月七日這天,很少見到喜鵲。這是因為它們都飛到天河替牛郎織女的會見搭橋去了。第二天,喜鵲頭上光禿禿的,那是它們的毛被牛郎織女踩禿了。有人還說,七夕這天,姑娘要把端午節系在孩子們脖子上手臂上的五綵線繩解下來,扔到屋頂上,因為喜鵲上天互相咬著尾巴搭橋,還需要一些繩子。扔到屋頂上的彩繩,就是替喜鵲准備的。也有人說,七夕這天夜裡,等到滿天星斗、夜深人靜的時候,躲在葡萄架或瓜棚豆架之下,如果你是幸運者,還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說的悄悄話呢!這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就這樣世世代代相傳下來了。
D. 關於七夕情人節的故事 七夕情人節的來歷和傳說
導讀:傳統節日總會有傳說故事來加持,關於七夕情人節的故事,想必你也聽過一些,畢竟很多話本里,影視劇里都有牛郎與織女的故事,若是想知道七夕情人節的來歷和傳說,那就來瞧瞧我的介紹吧。
牛郎織女的故事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了計謀,教他怎樣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七夕的相思雨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而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七夕節有哪些習俗
1、拜織女
七夕節在古代是眾多女性的節日,每到七夕節很多女性就相約舉辦拜織女的儀式,香織女祈福祈願、祈求巧藝、祈禱姻緣等,還會准備豐富的祭品。
2、穿針乞巧
穿針乞巧是七夕節特有的一種比賽,主要是女子們結綵繩、穿七孔針、穿得越快就代表巧乞的越多,寓意自己身靈手巧。
3、喜蛛應巧
喜蛛應巧也是七夕節的一種乞巧方式,就是在七夕當天每個人都捉小蜘蛛放在小盒子中,到第二天的清晨打開後,誰的蜘蛛結網最細密就寓意水乞巧乞的最好。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就是七夕節,七夕節在我國古代又叫乞巧節或者女兒節,最早起源於漢代,是屬於女性的傳統節日,原本是因為人們對於自然天象以及時間數字的崇拜而衍生的,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七夕節又以民間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做為了載體,賦予了特更加神秘的色彩;
而在七夕節的時候,或是少女或是婦人,或是平民女子或是王公貴女,都會在這一天組織起異常盛大的集會,用來祭祀祈福、祈禱姻緣等,所以七夕節是我國最具代表性、也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女性節日。
E. 端午節所佩戴五綵線中的五個顏色,分別有什麼寓意呢
端午節所佩戴五綵線中的五個顏色,分別有什麼寓意呢?端午節穿五顏六色的絲線辟邪,帶來好運。五綵線由紅、黃、黑(藍)、綠、白五種顏色組成。在古代,它也被稱為五彩絲線和五彩長壽線。五顏六色的線是端午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五色絲線打結的習俗源於中國古代的五行觀念,或者說是古代南方人的紋身遺風。中國古代提倡五色,五色是吉祥色。過去,在端午節用五色絲線扎手臂是一種流行的節日習俗。這些習俗流傳到後世,即發展成多種精美的擺件,製作也越來越精美,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術產品。
五色絲線源於中國古代的五行觀念,或者是古代南方古越人的紋身習俗。端午扎綵線是一個古老的習俗。綵線是端午節的吉祥物和裝飾品,有辟邪的作用和為納吉祈福的美好寓意。仲夏端午,龍飛天,龍氣(陽)旺盛,避邪一切。午時是辟邪的吉日,由此產生了一系列辟邪的習俗。其中,用五色絲線扎手臂是端午節辟邪的習俗之一。
F. 五綵線什麼時候摘下啊
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媽」生日,才解下來連同金楮焚燒。 還有一說,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個雨天,把五綵線剪下來扔在雨中飄走,會帶來一年的好運。
五彩繩,又稱五彩絲、五色絲等,漢族節日習俗,一般在端午節佩戴五色絲線以辟邪,兼有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五彩繩源於我國古代的五行觀念演變而來。
端午節天地純陽正氣極盛,藉助天地純陽正氣辟陰邪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在諸多辟邪習俗當中,以五色絲線系臂,曾是很流行的節俗。傳到後世,五色絲即發展成許多種漂亮飾物,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習俗活動
在端午節的清晨,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熟睡中的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端午線。系線的時候,孩子不能開口說話。而一些已婚的男人也被妻子逼著戴上彩繩,很多男子擔心被別人看到笑話,就悄悄系在腳踝上。
端午節戴五綵線可是很有講究的。五綵線是用五種顏色的線製成。而五種顏色不是隨便用哪五種顏色就行,而必須是青、白、紅、黑和黃色。
這五種顏色從陰陽五行學說上講,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時,分別象徵東、西、南、北、中,蘊涵著五方神力,可以驅邪除魔、祛病強身、使人健康長壽,表達了人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五彩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