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潮汕的七夕節

潮汕的七夕節

發布時間: 2022-08-28 01:06:44

七夕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1、穿針乞巧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2、七娘會

在廣東,七夕節時有舉辦七娘會的風俗。活動一般是在少女少婦中進行(男子與老年婦女只能在一旁觀看,並行禮祭拜而已),預先由要好的十數名姐妹組織起來准備「拜七姐」,在六月份便要將一些稻穀、麥粒、綠豆等浸在瓷碗里,讓它們發芽。

臨近七夕就更加忙碌,要湊起一些錢,請家裡人幫忙,用竹篾紙扎糊起一座鵲橋並且製作各種各樣的精美手工藝品。

到七夕之夜,便在廳堂中擺設八仙桌,繫上刺綉台圍(桌裙),擺上花果製品及女紅巧物,另外,當然也少不了陳列化妝用品,如小胭脂盒、鏡、彩梳、絨花、脂粉等,既供織女使用,也供女兒們自用。

女兒們在七娘會上要盡情梳妝打扮,圍坐於八仙桌旁,鵲橋邊上,進行各種游戲:或自娛自樂,吟詩作對,行令猜謎,並穿針祭拜乞巧。

3、為牛慶生

舊時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賀牛生日」。因為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後,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1)潮汕的七夕節擴展閱讀

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訪閨中密友、拜祭織女、祈禱姻緣、切磋女紅、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七夕習俗。

古時候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會在七夕夜晚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Ⅱ 七夕節的由來和風俗

七夕節的由來和風俗:

由來: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風俗: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含義

農歷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說到七夕,人們的第一反應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把七夕等同於中國的情人節。在古代,七夕的確和牛郎織女傳說關系密切,但它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這一日女子會訪閨中密友、祭拜織女、切磋女紅、乞巧祈福,因此七夕又有「女兒節」的稱謂。

Ⅲ 七夕節的習俗有哪些至少五個

和自己喜歡的人聊天,祭月,婚月,婚育

Ⅳ 潮汕地區七月初七煮初七食材敬長輩用那些食材呢

在潮汕,「七夕」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日子:
這一天,是我們中國的 「情人節」,有情人因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相互傳情達意;
這一天,已出嫁的女兒也會傳承 「走仔會」的習俗帶上禮物回娘家看望雙親,與兄弟姐妹團聚。
這一天,滿15歲的孩子要舉行 「出花園」成人禮;
這一天,即公婆神生日時,即是常說的 「公婆生」凡家中有15歲以下的小孩的人家都要在家中祭拜公婆神
這個擁有多重意義的節日幾乎貫串了由成長、戀愛到成家的重要人生節點,被演繹成為一個充滿溫情的日子。
潮汕地區的成人禮"出花園"
出花園是潮汕地區的一種成人禮。在潮汕人的眼裡,未成年的孩子就像是生活在花園里一樣,等到其成年時(虛歲15歲,海陸豐地區是虛歲16歲),就要將孩子「牽出花園」, 表示其已成年能獨立生活。

Ⅳ 七夕節,為什麼在潮汕這邊竟然是成人禮啊

在潮州不是,潮州的成人禮是15歲時,選個好日子舉行成人禮。潮州話叫出花園

Ⅵ 潮汕女人出嫁後七月初七都要回娘家嗎

在潮汕,「七夕」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日子 這一天,是我們中國的「情人節」,有情人因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相互傳情達意; 這一天,已出嫁的女兒也會傳承「走仔會」的習俗帶上禮物回娘家看望雙親,與兄弟姐妹團聚。
這一天,滿15歲的孩子要舉行「出花園」成人禮; 這一天,即公婆神生日時,即是常說的「公婆生」凡家中有15歲以下的小孩的人家都要在家中祭拜公婆神。 這個擁有多重意義的節日幾乎貫串了由成長、戀愛到成家的重要人生節點,被演繹成為一個充滿溫情的日子。
出花園那天,要把孩子當成年人看待,在飯桌上要坐大位,飯桌中間放一盤雞肉,雞頭朝向孩子,孩子要食雞頭。有句俗話:「已經咬了雞頭」指的是已出花園。
除了魚、肉、蛋外,還要春菜(取有盈餘之意),韭菜(韭與久同,取長壽永久),厚合(與人人合得來),大菜(吃後變得魁梧高大),魚(意是有人扶助),最必不可少的是一碗用豬肝、心、腸、胃、肺等合成的雜燴湯,孩子一定要吃下,吃不完只有父母可吃,他人不能吃。

Ⅶ 七夕節的習俗是什麼

七夕節的習俗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共(3)頁


上一頁
[1]
[2]
[3]
來源:中國經濟網綜合
http://www.ce.cn/culture/zt/QixiDay/04/200607/13/t20060713_7724024.shtml

Ⅷ 潮汕七夕節介紹

你有去過潮汕嗎?你知道潮汕七夕節嗎?下面我精心整理了潮汕七夕節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潮汕七夕節介紹
潮汕人習慣稱女兒為“走仔”,已出嫁的女兒相約在同一天回娘家省親,潮俗稱之為“走仔會”。《詩經·周南·葛蕈》中有“歸寧父母”的記載,“歸寧”即女子出嫁後返回娘家省親,後來這一習俗隨中原移民遷徙入潮而傳到潮汕地區,可見由來已久。

潮俗的“歸寧”禮共有三次,俗稱“頭返厝”、“二返厝”和“三返厝”。“走仔會”就是已婚女子在“歸寧”禮成之後,於每年的同一天回娘家省親的一個民間節日。

“走仔會”的日期多定在農歷的傳統節日,其中,最為普遍的是農歷的七月初七日。

這一天清早,已婚的“走仔”們,不約而同地隨夫攜兒,帶上孝敬雙親的禮物回娘家省親。舊時的禮物多為“甜花生豬腳湯”和“甜蓮子湯”,不過,隨著時代觀念的更新,現今所送的禮物多為干品,寓意吉祥者最佳,如雞蛋象徵團圓,粉絲象徵長壽等。已婚的“走仔”們同一天回到娘家,她們在一起敘舊,回憶童年時的趣聞往事,暢談如何做好一個“賢妻良母”。

她們還相約結伴慰問雙親,傾吐她們對父母的思念之情,這既能溫暖老人的孤獨的心,又使他們感到晚年生活的幸福。“走仔”們送來的禮物,寓有報答父母養育之恩之意。這就是“走仔會”的內含所在。

“走仔會”是潮汕地區民間的一個獨特的節日,它繼承和發揚了潮汕人的親情鄉誼和孝敬長輩的優良道德風尚。
廣東七夕節的習俗
1、用蘋婆來供奉

在廣東民間有一習俗,每年的七月初七“乞巧節”都用蘋婆來供奉。蘋婆其名來自梵語,相傳由唐代三藏法師從西域傳入,並因七月初七又是牛郎與七姐相聚日,所以又稱之為“七姐果”。蘋婆是在七月初七前後上市,且它是嶺南珍稀果品,又稱“鳳眼果”,上市期約半個月,故平時不易吃到。

2、泛舟游石門沉香浦

據《廣州市志》卷十七所載,初七日,舊俗還有女子泛舟游石門沉香浦的活動。遊艇用素馨花、茉莉花裝飾,稱為花艇。她們信此日為“仙女淋浴日”。

3、拜七姐

在福建、廣東及東南亞一帶時興“七夕拜七姐”。這是舊時女兒家的大節日。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4、七夕取水

過去,肇慶“七月七”落坑洗白白、到河裡擔水回家避邪,是農村常見的七夕儀式。廣寧人普遍認為農歷七月七這天河溪的水特別清涼,廣寧人稱之為“七姐水”,父母都會叫孩子去河溪里洗身,也許寓意著用“七姐水”沖去小孩子身上的污濁,以游泳鍛煉身體,祈求孩子們強健平安。

有這樣的傳說,七月七當日山坑泉水更甘甜,是一年之中水質最好的時候。此時接取的山泉水,裝回家中用水缸或瓦缸存放,據說放置一年都不會腐臭。有村民當天從山裡接回來的水,放入冬瓜浸泡,喝下去具有解毒清熱功效。如有大人小孩發生驚風熱症等症狀,可飲用這“七姐水”治病。

猜你喜歡:

1. 潮汕特色美食介紹

2. 潮汕地區年夜飯習俗介紹

3. 廣東潮汕美食介紹

4. 潮汕美食介紹

Ⅸ 七夕節由來,傳說 風俗

七夕節由星宿崇拜演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節日的影響:

韓國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風俗就是祈求織女星,希望自己也跟織女一樣有著靈巧的手、織布織得更好。當天早晨婦女們把香瓜、黃瓜等瓜果放在桌子上磕頭祈求,讓女人們織布的手藝越來越好。韓國七夕的另一個重要事宜就是祭祀,祭祀可分為家庭祭祀和集體祭祀兩種。

韓國女性要在祭台放上干凈的井水,牛郎織女不再成為祭祀對象,她們主要是為了祈求親朋好友的平安。有些地方則舉行祈求豐收的田祭。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七夕節

熱點內容
傑克玫瑰手杖七夕要返場啦 發布:2025-07-05 02:52:27 瀏覽:216
遼瓷圖案花卉 發布:2025-07-05 02:52:27 瀏覽:437
畫荷花兒童畫 發布:2025-07-05 02:50:09 瀏覽:444
石開荷花圖石 發布:2025-07-05 02:49:02 瀏覽:380
崑山盆栽批發市場 發布:2025-07-05 02:40:44 瀏覽:708
山荼花盆景 發布:2025-07-05 02:28:05 瀏覽:990
櫻桃可以盆栽 發布:2025-07-05 02:27:16 瀏覽:572
丁香江蘇 發布:2025-07-05 02:10:59 瀏覽:598
梅蘭芳蘭花指 發布:2025-07-05 02:05:53 瀏覽:657
七夕天天在 發布:2025-07-05 02:01:37 瀏覽: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