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囯情人節
A. 中國情人節是幾月幾號
而在中國,來傳統節日之一的七夕源節也是姑娘們重視的日子,即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由於能表達共同的人類情懷,各國各地紛紛發掘了自身的「情人節」。
在古代,七夕的確和牛郎織女傳說關系密切,但它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這一日女子會訪閨中密友、祭拜織女、切磋女紅、乞巧祈福,因此七夕又有「女兒節」的稱謂。
女性歡天喜地競技娛樂的日子,男子也湊個熱鬧在一旁欣賞,男女定情只是「女兒節」盛會中的副產品。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牛郎鵲橋相會之時。
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B. 中國的情人節是哪天
中國一般把七夕稱作「中國的情人節」,但是隨著國外文化的交流,每年的公歷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也會過。
七夕節,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又名乞巧節、七巧節、女兒節等,在這一天女性會偕同閨中好友一起祭拜織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因為傳說里這也是牛郎織女一年中見面的日子,所以也被認為是愛情的節日。
織女是傳說中王母娘娘手下負責紡織天邊雲霞的女仙,她紡織的技術高超,可以織造出萬變的雲霞,但因為王母娘娘每天都要,所以一直十分忙碌沒有空閑的時間休息,生活的十分苦悶。後來在去凡間洗澡的時候被牛郎藏了衣衫只能嫁給了他。
織女逐漸被凡間的生活吸引不願意回到天上,但是王母娘娘發現織女下凡之後大怒,直接搶了織女回來,並且劃下了寬闊的銀河阻擋牛郎織女相見。後來經不住織女的哀求就規定兩人可以在七夕這天見一次。
所以七夕是織女和牛郎相見的節日,織女又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民間的婦女們就會在這天擺上時令的瓜果,對織女進行祭祀,希望織女可以保佑自己也擁有一雙和她一樣靈巧的雙手,可以在針織女紅上嫻熟,這就是「乞巧」。
在這天女子們還會玩「穿針乞巧」的游戲,就是比賽穿針。大家擺上自己的彩頭,結綵線,穿七孔針,穿得越快,就代表誰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稱為「輸巧」。除了穿針還可以投針,就是將綉針放入形成水膜的容器里,看針是不是能漂浮、或者在容器底部形成圖案,這個玩法在明清十分盛行。
「乞巧」是因為女子們在古代需要以女紅的高低來評價她的德行,女紅好會增加女子婚姻幸福的可能,所以古代女子十分重視乞巧節,當然除了「乞巧」,女子們一般還會在這天祈禱織女保佑自己婚姻美滿,未生育的婦女也會祈禱織女保佑自己早日生子。
C. 中國的 情人節是幾月幾號
七月初七(七夕)
七夕節又稱七夕節、七夕節、雙七節、七節生日,是以「回牛郎織女」民俗為載體,以愛情答為主題,以婦女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七喜的「牛郎織女」源於人們對自然天文現象的崇拜。
早在古代,古人就相當於天文和地理區域。這種對應關系在天文學上稱為「分星」,在地理學上稱為「分星」。《漢書地理志》中記載了牛郎、織女相應的地理分界線:「廣東、牽牛花、烏奴分界線。」葉葉。
隨著歷史的發展,牛郎織女和織女星的天文星辰被賦予了美麗的個性化傳說,以及民間婦女乞討織女星和求婚的智慧等豐富的人文內涵。
由於七夕節具有與愛情相關的內涵,它成為一個象徵愛情的節日,被認為是中國最浪漫的傳統節日。在當代,它也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意義。
D. 中國情人節有幾個,分別是
中國情人節有三抄個,分別是2月14號,七月初七,3月14日 。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乞巧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是關於關於「牛郎織女」的,對於「牛郎織女」天文星空區域所對應地面上的地域分野,有現存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漢代文獻《漢書·地理志》:「粵(越)地,牽牛(牛郎)、婺女(織女)之分野也,今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粵分也」。
《漢書·地理志》記載了牛郎織女星區對應嶺南地域分野。在東漢時,牛郎織女星象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銀河橫貫南北,銀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傳統習俗。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E. 中國情人節是哪一天
中國情人節又被叫作七夕節,時間是農歷七月初七,2021年的情人節是8月14日。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古代,七夕節是靚女們的專屬節日。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
應節食物:
1、酥糖:在我國一些地方的糕點鋪,這一天還要製作一些織女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民間認為,吃了這種「酥糖」的人會變得心靈手巧。
2、巧巧飯:在我國山東,這一天要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3、瓜果: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七夕節
F. 中國情人節是哪天
中國情人節是哪天
中國情人節,是指中國本土關於愛情的節日。對於中國情人節,目前大致有三種說法:一個是元宵節(也稱上元節,即農歷正月十五);二是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三是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
元宵節、上巳節、七夕節是古代靚女最感興趣的節日。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別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閨門」,只有到了元宵節和上巳節,才可以出來,甚至和男友幽會談情;
七夕更傾向於是一個女子的專屬節日,其內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在古代七夕與愛情關系不大,於近代才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
G. 中國情人節是幾月幾號
在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七夕節也是女孩們十分重視的一天,也就是農歷七月專初七,也就是中國的情人節屬。
在這一天,崇拜織女,咨詢奴紅,祈求好運。所以七夕也被稱為「女兒節」。在女性快樂運動娛樂的日子裡,男女之間的發情只是「女兒節」的副產品。七夕節坐著看早牛和織女星是一種民俗。
傳說,每年的這個晚上,織女星都會在天上遇到鵲橋。婚姻曾經是女人決定幸福與否的一個終身事件,所以世界上無數相愛的男女都會在黑夜裡,面對星空,為自己的婚姻祈禱。
由於能夠表達人類共同的情感,各國都發掘出了自己的「情人節」。在古代,七夕確實與牛郎織女的傳說密切相關,但它是一個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H. 情人節是幾月幾號,總共有幾個情人節
一年12個情人節,分別是以下12種:
1月14日(日記情人節) 2月14日(情內人節) 3月14日(白色情人節)
4月14日(黑色容情人節) 5月14日(玫瑰情人節) 6月14日(親親情人節)
7月14日(銀色情人節) 8月14日(綠色情人節) 9月14日(相片情人節)
10月14日(葡萄酒情人節) 11月14日(電影情人節12月14日(擁抱情人節)
情人節祝福語:
1、情人節有顏色,白色過完過黑色。黑色情人節,彩色祝福送給你。紅色的平安,黃色的快樂,綠色的健康,藍色的和諧,祝你情人節心情美麗。
2、沒有收到玫瑰花,我有風信子送你;沒有收到巧克力,我有小熊餅干給你;沒有情人的甜言蜜語,有我的嘻嘻哈哈伴你。情人節是黑色的,心情是五彩繽紛的!
3、我希望:在每一個黎明,喚醒你的不是陽光而是我;在每一個午後,激勵你的不是夢想而是我;在每一個夜晚,陪伴你的不是月光而是我。有你的日子,每一天都是情人節!
4、一心一意愛著你,永不離棄伴隨你,幸福甜蜜擁有你,真心實意呵護你,愛你到老我願意,句句真言表心意。
I. 情人節是哪天
每年的2月14日是情人節,(又稱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起源於基督教,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
中國則將我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視作情人節。日期是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2021年的七夕節在陽歷的8月14日。
同時每年的3月14日被定為白色情人節,是西方情人節的一種。
每年的5月20日和5月21日也被稱為網路情人節,1月14日被稱作日記情人節,12月14日稱為擁抱情人節(也稱校園情人節),5月14日被稱為玫瑰情人節,6月14日被稱為親親情人節,7月14日被稱為銀色情人節(帶意中人回家介紹給父母長輩的日子),4月14日被稱為黑色情人節(又名單身節,是一個誕生認識的非正式節日。),8月14日被稱為綠色情人節(提倡綠色環保和樂活精神的情人節,西方節日的一種。)
J. 中國的情人節是幾月幾號過的
中國的情人節是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就是七夕節。
對於中國情人節,目前大致有三種說法:一個是元宵節(正月十五);二是農歷三月初三,相比之下,這個更為准確,另一個是七夕節(本稱乞巧節,七月初七)正月十五元宵節,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此稱謂古來已久。
元宵節,是古代婦女最感興趣的節日。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別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閨門」。
只有到了元宵節和上巳節,才可以出來,甚至和男友幽會談情。七夕更傾向於是一個女子過的節日,其內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因此不能單純地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就把七夕附會成「情人節」,嚴格意義來說,元宵節的「情人節」功能勝於七夕節。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
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七月七,是傳說中牛郎織女從鵲橋渡天河相會的日子。人們心中的織女是個勤勞善良、心靈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這天晚上,年輕的姑娘和少婦都要出來行拜祭的禮儀。
並向織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織女一樣有雙靈巧的手,有顆聰慧的心,會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因為七夕節與女事關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婦女節。